墓之谜(二十)古人吃什么不是凭想象的,从考古发掘看东方食谱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8浏览:1收藏

墓之谜(二十)古人吃什么不是凭想象的,从考古发掘看东方食谱,第1张

窥视古人前辈们吃什么一直是比较有趣儿的话题,古籍中对食物的文字及图画描述非常多,但毕竟给我们留下太多的想象空间,没看见真东西总感觉不够踏实,如果有实物呈现在眼前,那是最直接的了,毕竟耳闻不如一见嘛!

那么,考古发掘中能出土食物遗存就显得特别重要,那是最直接的证据呀。

2010年,考古学家咸阳挖掘一座战国秦墓,在铜鼎内发现了保存了2400多年的骨头汤。对骨头样本的分析得出,锅中食材是一只未成年的小狗。

我们的祖先早就开始吃狗肉了,现在拒吃狗肉的人们可以理解为一种情怀,吃和不吃都不应当视为野蛮。

荆州市在距今约2400年的战国中晚期墓葬中出土一条鲫鱼干,这条“千年珍藏”已经被处理妥当,留给墓主黄泉路上祭祭五脏庙。

《西游降魔》 里的降妖道长只拿银两,可惜错过了这一千载难逢的宝物。

江苏容县西周墓中曾出土了一坛子鸡蛋,距今有2800余年,看模样和现代鸡蛋没啥区别,不知道是不是腌的咸鸡蛋。

中国临潼湾李村一座2000年前的古墓内,这些牛肉干被装在一个密闭的青铜罐中,因岁月的侵蚀,它们已经碳化呈墨绿色,这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牛肉干。

当时的牛肉一定是稀罕物,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带着“路上”吃最能体现对死者的尊重。

可以肯定的是,当时下葬时就已经是正儿八经的牛肉干了。

汉晋时期的 比孜里墓 地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南沿洛浦县,属于古于阗国的管辖范围,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之一。

该墓地出土了一堆粉状物,是混合黍面和少量大麦面粉,并添加一些肉类,当时应该是烤制成饼状的食品。

宁夏汉墓曾出土过一些烤肉串,距今2000年。其实只加点盐的烤肉依然很浓香,具有原始野性的风味。

2002年在青海 和喇家遗址 发现了最古老的面条,距今有4000年,是用小米和黍(黄米)做的。装面条的盆底还有些骨头渣,这肯定是一碗“骨肉拉面”。

面条在魏晋时期叫汤饼,南北朝时期叫水引,唐宋时期叫冷淘,这可能和食用的方式有关。

《东京梦华录》 里记载北宋汴京食肆就有包子、馒头、肉饼等店铺,面食店专营几十种不同口味的面条。

元代出现过可以储藏的干面条(挂面)。

做面条的面粉,需使用到石磨,而石磨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使用了,此后不断地演化成现代的样子,但先辈们想要吃上一碗像模像样的面条,确实下了一番苦功夫。

作为粮食加工最重要的一环,如何能将一粒小种子的皮,省时省力的去掉确实煞费苦心,这道工序前后用掉了几千年时间。

小弟曾试着将小米去皮熬粥,用手搓掉米粒,再用捣蒜的蒜臼子碾压,最后用簸箕筛掉皮糠,然而根本弄不干净,最后煮的粥那叫一个难吃,本着不能浪费粮食的精神,想着几千年前的古人,含着眼泪,一口就咽下去了,从此再没勇气尝试了。

这一碗面条聚集了多少前辈们的智慧和汗水呀,所以中国人吃面条一定要低着头,是对祖先的感谢!

浙江余姚田螺山遗址出土的6000年前的菱角,这在当时有可能是极重要的主食。

唐代诗人王维:“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新疆吐鲁蕃 阿斯塔那墓葬群 出土过花样众多的点心,看着就美,美而不能食之的美。

还有饺子,形状和现在没啥两样。对了,还有这千年葡萄干。

苏轼《浣溪沙·麻叶层层檾叶光》:“麻叶层层檾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这里面的“檾”指的就是苘麻,河姆渡遗址就出土了苘麻种子,7000的古人是怎么烹饪这些吃的呢?

1993年,张家口发掘了一座大型辽代墓葬 ,这座古墓是辽代氏族张文藻夫妻的合墓,墓中一桌酒席令人瞠目结舌,满座的食物也依稀可辨,有栗子、豆子、胡饼等,盘盘碗碗的摆了一桌子。

在湖南武陵山 里耶古城 出土大量食物,有水稻、核桃、梅子、酸枣等,这可都是当年秦代人民吃的食物,相当丰富了。

在这其中,有一种叫 藠(jiào) 头的东西,这玩意长得和大蒜差不多,但和大蒜是两码事。

当时估计是一种佐餐的辅食,应当是蘸酱食用的,现在网上有得卖,酸甜、香辣各种口味,有心的可以尝尝。

山东烟台出土陶片发现大汶口文化早期的157粒水稻种子,还有若干黍、粟种子痕迹。

考古学家曾在一座1000多年前的唐代古墓中出土过古代的馕,这种囊和现代的囊已经很相似了。

70年代,长沙市的郊外发掘出三座汉代大墓,其中就包括著名的辛追墓,出土的食物非常丰富。

畜类有兔、家犬、猪、梅花鹿、黄牛、绵羊。

禽鸟类有雁、鸳鸯、鸭、竹鸡、家鸡、环颈雉、鹤、斑鸠、火斑鸠、猫头鹰、喜鹊、麻雀。

水产类有鲤鱼、鲫鱼、刺鳊、银鲴、鳡鱼和鳜鱼。

谷物类有小麦、大麦、黍、粟、大豆、赤豆。

蔬菜有葵、芥菜、姜、藕

水果有甜瓜、枣、梨、梅、杨梅

马王堆汉墓中还出土了随葬品的清单(遣册),出土的312枚竹简中,还记载调味品、面点,甚至是做好的佳肴。

大名鼎鼎的海昏侯墓葬出土的青铜蒸馏器里装满了板栗、荸荠、菱角、花生等果实。

古人烹饪食物做法无外乎蒸、煮、烤、煎、腊,据说炒菜始于秦汉时期,但普及在魏晋时期。这和铁器大量应用、动物油脂与植物油脂的提取有不可分割的因素。

食物能保存到今天是非常不容易的,这也只是代表了我们先辈食谱中的一部分,至于味道大可不必担心,我小时候过年吃带肉的三鲜馅饺子便感觉是天低下最美味的佳肴了。

看看菜谱的面积就知道了,厨房的勺子才是真正的文明尺子,美味是丈量文明深度最可靠的依据。

看看欧洲,到了十九世纪仍然没有啥像样的菜谱,而东方在远古时代就有了关于美味佳肴的诗歌了。

俩者所记载的孔子没有什么直接联系,而司马迁笔下的更加真实。

海昏侯墓的发掘受大众如此之高的关注主要是因为其墓主人身份时代的特殊,墓主人刘贺作为汉朝的第九位君王,虽然在位时间不足一个月,但此等尊贵身份世间罕有。

墓中所出土的孔子屏风,是迄今为止最早的孔子像,并附录记载了孔子的生平事件。据记载屏风的保存还算完好,考古人员及专家可以清晰地观察上面的文字,主要描述了孔子的基本信息。最让大众感兴趣的莫过于可以从文物中推测出孔子的年龄,身高甚至颜值!

但令大众头疼的是:屏风上的记载与我们认知中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的孔子有出入。而我们首先要知道的是:历史的确认,确切的文物要比确切的史料更有说服力。如今海昏侯墓的出土,几乎是要撼动司马迁数千年的地位。

但是我们现有的文献资料所带给我们的,是不利于海昏侯这种新史料的,我们也不能够顾此失彼,一见到新的史料便如获至宝,仅仅凭这新的发现便推翻过往人们的总结,得出石破天惊的结论。对于这些新发现,我们还是需要秉持着怀疑审视的目光,结合具有说服力的史料的证明。

而为什么司马迁笔下爱的孔子更为真实,主要还是由于汉武帝当时已经是儒家一家独大的局面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行情当时是势不可挡,司马迁也不会例外。

铜火锅(Hot pot ,Chinese fondueorsteamboat)

最早出现于西汉时期。2015年11月在江西南昌新建区大塘坪乡西汉海昏侯墓出土了中国发现最早铜火锅。 [1]

西汉铜火锅

西汉铜火锅

三国时期则出现了所谓的“五熟釜”,一只铜制的锅内分为五格,各有不同味道的汤料以涮煮不同的食物,与遍布大街小巷的鸳鸯火锅有异曲同工之妙。

到了南北朝,出现一种“大口宽腹,既薄且轻,易于熟食”的铜爨,此即是当时居住在四川、湖南一带的獠人所使用的一种铜火锅。

演变到了唐朝,已有铜制的“暖锅”。1984年在内蒙古赤峰市(原“昭乌达盟”)敖汉旗出土了一幅契丹人在穹庐中围着火锅席地而坐的壁画,据专家考证,这幅画正画的是辽代初期契丹人吃涮羊肉的情景。

南宋林洪在《山家清供》一书中记载了“拨霞供”,它的吃法是先将兔肉切薄片,用料酒、酱油和花椒稍腌,然后点火炉,架小锅,待汤烧沸将肉片氽熟,蘸佐料而食;该书还说,此种吃法“猪羊皆可”,对火锅吃法的描述十分传神。

元代,火锅大为兴盛,其中的“生爨羊”即是现今涮羊肉的前身。明代官食食书《宋氏养生部》中,也有“生爨羊”、“熟爨牛”等火锅菜式,工艺已更为精细。

清朝乾隆年间,火锅不仅在民间盛行,乾隆皇帝更是喜爱火锅,而且成了一道著名的宫廷菜,清宫御膳食谱上就有“野意火锅”这道菜。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正月初十,在乾清宫办了530桌火锅席以宴请宗室,

盛况空前;嘉庆皇帝登基时(1796年)曾举办“千叟宴”,一次便动用银质、锡质和铜质的火锅1550个。

铜火锅就像一位圣洁冰清的隐士贤达,一路走来,一路沉淀,一路思索,风度依然。因为他的很多元素都是历代沿传下来的,所以铜火锅至今仍然保持着一种质朴和自然,浑身散发着历史的厚重和岁月的沧桑。所以在繁华盛世的今天,我们才有幸围锅而坐,吃一种渊源、涵养、闲适的文化,品一种真挚、热切、和谐的感情。

好处优点编辑

铜是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微量营养素,对于血液、中枢神经和免疫系统,头发、皮肤和骨骼组织以及脑、肝、心等内脏的发育和功能有重要影响。

成人每公斤体重每天应摄入003毫克铜,中老年人由于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下降,摄入的食物中铜的利用率低,而且老年人牙齿脱落,食物咀嚼不全,也影响了铜的吸收,因而容易发生铜缺乏症。

缺铜容易引起骨质改变(骨质疏松,易发生骨折)、冠心病、白癜风、少白头、老年痴呆、女性不孕症、贫血等多种疾病。在生活中使用铜具还能有效的对中枢神经引起的中风、白癜风、痢疾、老年痴呆等有良好预防和辅助治疗作用。

医学研究还发现,铜元素在抗衰老、保护皮肤及头发、防治流行性感冒和癌症等方面均有一定的作用,对中枢神经引起的中风、白癜风、痢疾、老年痴呆有良好的预防和辅助治疗作用。

墓之谜(二十)古人吃什么不是凭想象的,从考古发掘看东方食谱

窥视古人前辈们吃什么一直是比较有趣儿的话题,古籍中对食物的文字及图画描述非常多,但毕竟给我们留下太多的想象空间...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