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与波斯有过交往么﹖
有的。
唐朝在打败西突厥之后,曾在波斯设置波斯都督府,管理波斯东北,波斯成为大唐属国,波斯王子来到唐朝做人质。
679年,波斯国王去世后,唐朝派大将护送波斯王子回国登基。后来阿拉伯帝国强盛,灭掉了波斯,唐朝之后在西域就主要与阿拉伯帝国来往了。
扩展资料:
唐朝波斯历史
公元224年安息帝国的一个地方总督的儿子阿尔达希尔一世由于扩张地方势力而和帝国开始战争。经过两年的战争,推翻安息帝国并杀死国王,于226年正式建立萨珊王朝,首都泰西封。萨珊波斯因阿尔达希尔一世的祖父而命名。
波斯地区自古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这个古代君主制国家之后再次建国并统一,被认为是波斯第二帝国。依兰沙赫尔这个古代君主制国家多次与罗马帝国开战,曾在260年俘虏过一个罗马皇帝—瓦勒良。
但是依兰沙赫尔所属的美索不达米亚及其底格里斯河畔右岸的都城泰西封也在283年、297年、361年三次被罗马军队攻占。
依兰沙赫尔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君主制国家,以琐罗亚斯德教为国教,全体人民分为教士、军人、文人、和平民四个等级。基督教中的天主教一度被迫害,景教则得以发展。
由于对东罗马帝国的连年征战,依兰沙赫尔对臣民的税赋加重,同时加强了对宗教的控制,造成暴乱迭起,在629年和642年,两任皇帝遇刺,又同时受到崛起中的阿拉伯伊斯兰哈里发的军队的攻击,帝国终于崩溃。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和波斯间的友好往来较频繁,《魏书》记载,波斯使臣来中国交聘达数十次之多,给北魏皇帝带来的各种礼品,有珍物、驯象等。1970年,在中国甘肃张掖大佛寺出土了六枚波斯萨珊王朝银币。
帝国在632年起始被阿拉伯军队攻击,在651年灭亡后,萨珊王朝末代皇帝的儿子俾路斯曾逃到中国唐朝,请求唐高宗救兵抗击阿拉伯人的入侵,唐朝护送其返回今阿富汗斯坦锡斯坦一带于661年建立波斯都督府,但到663年终为阿拉伯帝国所灭。
--波斯
安息是一个帝国,帕提亚帝国伊朗古代奴隶制王国。建于前247年,开国君主为阿尔撒息,帕提亚大致相当于今伊朗的呼罗珊地区,在波斯帝国和塞琉西王朝时期是一个省。Parthia之名源自波斯游牧民族——帕尔尼部落(Parni)之名,帕提亚人属于白匈奴的一支;汉朝取其开国者Arsacids汉语音译“安息”作为国名。公元前3世纪前期,游牧的达海部落联盟的帕尔尼部从今锡尔河流域迁徙到帕提亚,与当地居民融合 。公元前247年,帕尔尼部的首领阿萨息斯杀死塞琉西王朝的总督,以尼萨(今土库曼斯坦阿什哈巴德)为都城,建立阿萨息斯王朝。汉朝取阿尔撒息王朝的汉语音译“安息”作为国名,称之为安息,西方史家称之为帕提亚(Parthia)。公元226年被波斯萨珊王朝代替,其疆域最大时北至里海,南至波斯湾,东接大夏、古印度,西至幼发拉底河即今伊朗、伊拉克、亚美尼亚全境,土耳其、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的部分。 大食,即唐、宋时期所称之阿拉伯地区诸王朝的统称,为古波斯语Tazi或Taziks的译音,最早是汉朝中叶对原古安息国(今伊朗)的部族之称。自公元七世纪中叶起,唐朝文献已将阿拉伯地区各族人统称为大食、多食、多氏、大寔,到公元十世纪中叶以后的宋朝文献中,多称作大食。亦有史籍中称其为塔什、塔孜、塔兹者。
随着公元七世纪阿拉伯哈里发帝国的向东扩张,使伊朗、中亚地区讲波斯语的人民逐渐改奉伊斯兰教,因此,中国对讲波斯语的所有穆斯林教徒也视为阿拉伯人,并将一些与之相邻的民族称为大食人,因而大食的涵义在南北朝末期至北宋王朝初期随之扩大。萨珊王朝(226年-650年)是波斯在公元3世纪至7世纪的统治王朝,亦是波斯自阿契美尼德帝国之后的首次统一,被认为是第二个波斯帝国。当时萨珊王朝与中亚的印度贵霜王朝、东亚的东汉及欧洲的罗马帝国并称,四国雄霸欧亚。萨珊王朝在最强盛之时,曾多次威胁比邻的贵霜王朝及东罗马帝国。后来由于王朝连续两位国王被刺杀,帝国中心崩溃,末代国王伊嗣埃三世的儿子俾路斯逃亡至东土大唐,任右武卫将军,当时唐朝由唐高宗当朝。
分类: 社会民生 >> 宗教
解析:
一起源:
1公元前六世纪由波斯人琐罗亚斯德(ZOROASTER)创立。
2他二十岁时弃家过隐遁生活,三十岁创教,后得大夏国王之助而兴盛。
3该教以信奉<<波斯古经>>为经典。
4三至七世纪时波斯萨珊王朝奉之为国教,并传入中亚。
二教义:
1善恶二元说
A)善端:火、光明、清净、创造、生命
B)恶端:黑暗、污浊、不净、破坏、死亡
2善神:阿胡拉玛兹达(AHURA MAZDA), 即智慧神、火神、全能的宇宙创造者,罪恶报应的主宰者,末日审判的裁决者。
3恶神:安格拉曼纽(ANGRA MAIRTN),为凶神或恶神。
4在善恶斗争中,善最终会战胜恶,人死后,会被进行审判而上天堂或下地狱。
5教人们从善避恶,弃暗投明,认为火是光明,善的代表,故教人「善思、善言、善行」。
三始传中国
1早于六世纪的南北朝时代中国古籍曾记及西域各国信奉祅教之情况:
<<魏书>>卷一零二云:「波斯国俗事火神天神」
<<魏书>>、<<周书>>、<<北史>>、<<梁书>>提到康国、高昌、焉耆、滑国等均俗事天神或天神、火神。所谓火神、天神,指的就是琐罗亚斯德教最高的天神。
2中原地区,在北魏时已有拜火教之传入:
<<魏书>>卷一三<<灵太后传>>载,太后:「幸嵩高山,夫人、九嫔、公主以下从者数百人,升于顶中。废诸*祠,而胡天神不在其列」,此胡天亦即拜火教之火神和光明神也。此事发生于北魏孝明帝神龟二年(520年),依此,则该教之传入中国当在520年以前。
3<<隋书>>记:「后(北)齐主末年,祭非其鬼,至于躬自鼓舞以事胡天」,「后(北)周欲招来西域,又有拜胡天制,皇帝亲焉」。
4琐罗亚斯德教之被称为祅教,最初应为<<魏书>>所载,该书卷一零二谓:「康国有胡律置于祅祠,决罚则取而断之」。自此祅教一词被广泛采用。
四唐代祅教流传概况
1唐时西域多国均信奉祅教
据<<大唐西域记>>、<<往五天竺国传>>、<<经行记>>、<<唐会要>>等所载,西域康国、疏勒、于阗及波斯等皆「俗事祅神」。
<<旧唐书>>卷一九八云:「波斯国俗事天地日月水火诸神。西域诸胡事火祅者,皆诣波斯受法焉。其事神以麝香和苏涂须点额,及于耳鼻,用以为敬。又叛逆之罪,就火祅烧铁灼其舌」。
慧超<<往五天竺国传>>谓:「从大寔国已东,并是胡国。即是安国、曹国、史国、石骡国、康国。中虽各有王,并属大寔所管。此六国总事火祅,不识佛法」。
2唐政策不论来自何方之宗教,均兼收并畜,任其发展。故唐高祖立国之始,便已对祅教加以尊崇,如武德四年即置祅祠及官(称为保萨)。
<<通典>>卷四十<<职官典>>:「视流内,视正五品萨宝。视从七品,萨宝府祅正」。其注有云:「祅者,西域国天神。武德四年,置祅祠及官。常有群胡奉事,取火咒诅。贞观二年,置波斯寺」。
<<通典>>:「视流外,勋品。萨宝府祅祝,四品(流外四品)。萨宝率府,五品(流外五品)。萨宝府史」。(此乃低级官吏,不入流品)
3唐代建立祅祠的地点和数目:
a)分布在长安、洛阳两京和西北地区。
b)西京长安有祅祠四(布政坊胡祅祠、醴泉坊西北隅祅祠、普宁坊西北隅祅祠、靖恭坊街南之西祅祠)。
c)东京洛阳有祅祠二(会节坊祅祠和立德坊胡祅祠)。
张鷟<<朝野佥载>>:「河南府立德坊及南市西坊皆有胡祅神庙,每岁商胡祈福,烹猪羊,琵琶鼓笛,酣歌醉舞。酬神之后,募一胡为祅主。其祅主取一横刀,利同霜雪,以刀刺腹。食顷,平复如故。盖西城主幻法也」。
4祅教主要为西域人所崇奉,较少向外传播。然武宗会昌五年,它同景教、摩尼教等「三夷教」及佛教等均遭毁禁之厄。是年七月下令「大秦、穆护、祅僧皆敕还俗」,八月诏「颢明外国之教,勒大秦、穆护、祅三千余人还俗,不杂中华之风」。(穆护据说即祅教的祭司)
五唐以后之祅教
1自唐武宗会昌法难以后,祅教之势力遭受沉重打击,几至一蹶不振。不过祅教早从北朝时已传入中国,其根基培植亦久,一时不易完全禁断,故在宋、元时期往往仍可觅得其纵迹。
2据北宋末、南宋初人张邦基<<墨庄漫录>>卷四载,「东京城北有庙。祅神本出西域,盖胡神也,与大秦、穆护同入中国,俗以火神祠之。京师人畏其威灵,甚重之。」
3除上述封城北有祅庙外,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三云:「大内西去右掖门祅庙」,又宋敏求<<东京记>>则载宁远坊有一所,似此则开封祅庙竟有三处,实不亚于唐之两京矣。
4及至元代,祅教仍有影响,故元代之戏曲中每见有关于祅庙之记叙,如<<西厢记>>云「赤腾腾点著祅庙火」,元代甚至尚有直以<<火烧祅庙>>为名的曲。
5明代,祅教虽不复如前代之盛,但不至于完全灭迹,如<<红拂记>>犹有「只合蓝桥水断,祅庙延烧」。
祅教就是波斯教
秦、西汉时期 阿富汗区域 被称为大夏、或者吐火罗。
西汉中期被大月氏占据,应该是大月氏国
魏晋南北朝时期 应该是柔然 西突厥 的势力范围
鼎盛时期唐代阿富汗划入了版图,怛罗斯之战后称为黑衣大食的势力范围。
后来各方势力交替,辽被金灭后后代西迁曾控制阿富汗在内的广大中亚领地称为西辽,至南宋时期统治该地区的是花剌子模
蒙古灭花剌子模后称为伊尔汗国的领地
唐朝与波斯有过交往么﹖
本文2023-10-18 06:36:54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43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