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哪些古代名人的事迹流传至今?
历史长河川流不息,从古代到现代名人成千上万,他们的故事源远流长,想必每个人都听过一些名人事迹,下面分享几个我听过的名人事迹。
首先就是成语悬梁刺股的主人公,在东汉的时候有一个叫做孙敬政治家,而这位政治家之所以能够让现在的人记住,主要是因为年轻的他非常勤奋好学,一有时间就会关起门在里面独自的学习,可以用废寝忘食去形容他学习的态度。
但是有时候读书的时间长了会觉得累,不过自己又不想休息,于是自己想出了一个让自己可以认真学习的方法,就是找一根绳子绑在房梁上面,另一端牢牢的绑住自己的头发,如果自己的头一低那么拉扯头发的疼痛就会让他立马清醒,这也就有了这个成语悬梁刺股,而这位名人事迹也到如今都没有让我们忘记。
另外分享一个诗仙李白的故事,诗仙李白是我最爱的一名古代诗人,被誉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5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习认字了,到了15岁的时候,已经可以写出很多的诗句,在当时的热度就相当于如今娱乐圈一流演员的热度,李白写诗都是边写边游走于世间,据说李白的诗被玉真公主看到之后交口称赞,就连玄宗看到李白的诗作,也是对其十分的崇拜,他是为写诗而生,也是为写诗而亡。
另外一位数学家华罗庚,这位名人非常爱读书,但是他读书的时候不会像平常人一样从头开始读,而是选择自己拿着一本书想象里面的情节,然后再翻开书本,如果书中的内容和自己的想法一样,那么这本书将被淘汰,他的这种读书的方法,不仅节省了个人的时间,更是培养了自己的思维能力。
在魏源的家乡隆回与邵阳一带,流传许多关于他勤学苦读的故事,现摘录几则,以飨读者。
挨打开窍
魏源具有超强的记忆力,这是他能够成为千古伟人的基础条件。他一生著书60多种,600多卷,700多万字,他读的书则应该是10倍、100倍于此。这在常人看来是不可思义的事,但是,魏源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出色。这样巨大的成就,与其超强的记忆力是密不可分的。关于这一点,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
相传,魏源小时候不仅不聪明,而且愚钝,七岁开蒙时,一本启蒙书《三字经》,他读了半个多月,连“人之初,性本善……”这些简单的词句都背不得。惹得老师大为光火,一怒之下,拿起书桌上的镇纸压条,朝魏源身上打去。魏源身子一偏,镇纸压条落在了他的头上,顿时昏了过去。没想到这一压条,打开了魏源的窍门,当魏源醒来之后,那本久读不熟的《三字经》,竟然能从“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学,性乃迁……”一字不漏地全文背诵。自此之后,魏源的记忆力超强,老师教过的课文,他很快就能记熟背诵。而魏源挨打开窍的故事,也在当地广为流传。
偷光夜读
魏源自从挨打开窍之后,读书非常用功,学业大进,经常手不释卷,日夜攻读。母亲陈氏见他这么用功,怕累出病来,就劝他多休息,注意保护身体健康。到了晚上,规定他读书一个时辰就要睡觉。魏源表面上答应得好,但行动上还是不知疲倦地刻苦读书,总是深夜了才熄灯上床。看到魏源这么用,母亲陈氏心疼极了,为了让魏源早点休息,于是强制他灯熄睡觉。
但是,待父母入睡后之后,魏源又爬起床来挑灯夜读。为了不被父母发现,他用一块青布掩住窗户的光线,然后悄悄地点灯看书。这个秘密被母亲发现之后,把他房里的灯收起来,锁进柜子里,免得他半夜里偷偷读书。过了两天,魏源悄悄地在院子里找来一些竹片藏起来,到晚上熄灯之后,等母亲上了床,就把竹片点燃照明,继续看书学习。不久之后,这个秘密又被母亲发现,为避免意外事故,母亲不得不取消了对魏源挑灯夜读的限制。
狗不识主
魏源小时候在自家楼上的蒙馆读书,他读书如痴如醉,往往十天半月都不下楼,衣食起居都由家人送到楼上去。这样,连自己家里养的狗都不认识他。有次过中秋节,母亲想到“中秋月圆”,一家人要团团圆圆吃餐饭才好,于是叫他下楼来吃团圆饭。当魏源下得楼来,家里的几只狗一齐扑了过去,汪,汪,汪地向他狂吠。母亲见状,赶紧把几只狗赶了出去,才给魏源解了围。而“狗不识主”,也成了一个故事,在当地流传。
墨当糖吃
有一年端午节,家塾里的学生都放假回家了,魏源仍然在读书楼上刻苦功攻读。这时,家里人给他送来了几个粽子,一盘沙糖,叫他吃。魏源看书入了神,于是一边继续看书,一边吃着粽子。待家人上楼来收拾盘子粽叶,看到魏源满脸墨黑,活象就雷神菩萨,感到十分惊奇。当他往书桌上一看,桌上那盘沙糖原封不动,而魏源身边的那盘墨汁却被醮得干干净净。原来魏源错把墨汁当糖吃了,还没感觉出来呢。
冰驱足寒
有一年冬天,连续下了几天大雪,地上到处结了厚厚的冰块,魏源仍然在读书楼上刻苦读书。有个小伙伴想要试试他是不是真的在读书,于是拿了一个火箱,来到读书楼上,对魏源说:“天寒地冻的,我给你送火箱来了,赶紧烤烤脚吧。”魏源接过火箱踏在脚下,又继续读书。过了一会儿,那个小伙伴又跑到读书楼上,对魏源说:“你的脚烤热了吗”魏源见问,顺口回答说:“烤热了,身子暖和多了呢。”小伙伴听了,哈哈大笑说:“那你看看火箱里的火还有多大呀!”这时,魏源移开脚一看,原来踏在他脚下的,根本不是炭火,而是一些冰块,也不禁失笑说:“你个逗死鬼,原来是在耍我啊!”
背文解难
有一次,魏源去宝庆府城办事,他的一个朋友托他买一本《府学应试文选》,作为准备参加府学考试的范文,他爽快地答应了朋友的要求。可是,魏源到了宝庆府城各书店一看,都缺货,原来正值府考前夕,这本书很抢手,存货早被抢购一空。后来,他来到府学藏书楼,借到这本《文选》,坐下来仔细阅读,边读边记,用了一上午时间,把这本书读完,才恋恋不舍地离开。魏源回到家里,凭着超强的记忆力,他一边背,朋友一边写,不到两天时间,一本《府学应试文选》就原原本本地复制出来了。朋友拿着这本《文选》,日夜不停地读,参加府学考试时,果然考出了好成绩。
书店谈书
魏源青年时期,随父亲邦鲁住在苏北县衙。一次去苏州访友,被一家书店里新到的许多典籍所吸引,自早晨进到书店,一本又一本地浏览那些新书,一整天都不肯离去。店主询问得知他就是名满京师的湖南邵阳金潭魏源时,忙说:“久仰大名,失敬,失敬!我以前去过北京,您名满京师,不期今日在此得会,真是三生有幸!”并趁机向他请教这批新书的销路如何魏源肯定地说:“据我粗略一读,您这些书内容极其丰富,论述甚为精辟,是当今文人志士必读之物,一定会畅销。”店主听了,赞不绝口地说:“我开了几十年书店,还是第一次遇到象您这样浏览之快,记忆之强,见解之深的读者,真是相见恨晚呢。”后来,果如魏源所言,这批书很快销售一空。
蓬头迎客
魏源20岁的时候在省城长沙参加科考“拨贡”之后,前往北京深造,在京城租下一间寓所,一边读书,一边结交天下名士。其时,林则徐、陶澍、董小槎、姚敬塘、刘申受、龚自珍、周石芳等公卿名流,多与之往来无间。而与恩师汤金钊(原湖南学政)往来特勤,每隔三至五日,他就要去汤府问候。有一段时间,魏源五十多天没去汤府问候,老夫子十分挂念,以为魏源生病了,于是亲往魏源寓所探望。当他敲开魏源的门时,只见魏源蓬头垢面出来相迎。见了魏源这副模样,汤老夫子忙问:“默深,你一贯精精爽爽,近日为何如此邋遢”魏源见问,忙从内室端出一叠书稿,对老夫子说:“回廪恩师,近日因注释《大学古本》,日夜忙碌,方才脱稿,正要前往贵府请教,不期恩师已亲临问候,真不敢当。”汤老夫子见魏源如此用功,深感快慰,但又恐他用功过度,损伤身体,于是嘱咐道:“你这种勤学苦读的精神,令人钦佩,但你还年轻,要注意保重身体,不然操劳过度,反为不利呢。”魏源表面答应“好,好!谢谢恩师教导!”但私下里仍一如既往地刻苦学习,这就是他能取得巨大成就的秘诀吧。
1屈原洞中苦读。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 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2陆游书巢勤学。南宋诗人陆游他从小就刻苦勤奋、敏而好学。他的房子里,桌子上摆的是书,柜中装的是书,床上堆的也是书,被称作书巢。他勤于创作,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诗,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大文学家。
3顾炎武手抄书。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童年非常不幸,天花病差点夺走了他的生命。虽然他体弱多病,但是在母亲的教导和鼓励下,顾炎武勤奋苦读,以过人的毅力手抄《资治通鉴》,终于成为一代大学者。
4刘勰佛殿借读。夜深了,佛殿里忽然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小和尚们吓坏了,以为里面有鬼,立刻报告给老和尚。于是,老和尚带领小和尚捉鬼,没想到“鬼”原来是一个叫刘勰穷孩子,他在借佛灯读书呢。刘勰经过刻苦学习,终于成了伟大的文学家。
5董仲舒三年不窥园。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他的书房后虽然有一个花园,但他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一眼,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使他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
6匡衡凿壁偷光。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名言:
①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 --达·芬奇
②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③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 ——华罗庚
④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 --卡莱尔
历史上哪些古代名人的事迹流传至今?
本文2023-10-18 07:04:3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43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