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曾国藩家书和曾国藩家训是一会事吗?曾国藩亲手著作有哪些?留有什么亲手文字书籍?谢谢有缘人解答。
曾国藩家书和家训不是一回事但是大都是表达自己曾经疑惑但是很执着和虔诚还有清正刚阿 是曾国藩把自己的可以公开的书信的一次编辑不公开的就看不到了!曾国藩家训是针对后辈教育所做的提示 警讯 和激励 还有自我总结肺腑之言很多,很很理智也很励志但是很冷冰冰不大涉及私生活
(我们常说人最难战胜是自我,曾国藩在青年时期时常以自省来完善自我,可是让人奇怪的是这样一个意志坚定的人,曾国藩在戒烟这件事上反反反复复,屡次失败,那么曾国藩最终是怎样超越自我,完成人生关键的一次飞越。)
(在曾国藩家书和日记中自省占了很大一部分篇幅,对于自己的缺点曾国藩向来都是毫不隐晦,直接介入。正因为如此,我们也有幸看到了一个由很多缺点的普通人最终成为一代大儒的心中历程。曾国藩曾经在他的家书中说,人但有恒事无不成。就是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虽然这句话的道理我们都懂,但要做到也非易事。曾国藩有一件事情是折磨了他十多年,曾国藩费尽心思和它苦苦斗争,屡战屡败,屡败屡战。那么曾国藩最终是怎样战胜自我的呢,为什么看似无关紧要的戒烟,最终会成为曾国藩人生的转折点。)
有个词叫盖棺定论,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意思很简单,等一个人生命结束,给他一个总的评价。那么这样一个总的评价,这样一个定论,所以具体高度的归纳性和概括性。但是要说到曾国藩,我觉得要对曾国藩盖棺定论只要一个就够了,哪一个呢?自省。对于曾国藩来讲这是他一生中最最重要的词,可以做他一生的盖棺定论。有两个原因,第一提出这个自省的是谁呢?儒家文化提出自省是孔了的学生曾子。曾子很有名,我们说四书五经里的《大学》据说就是他写的,他是孔子向孟子过渡的一个重要的桥梁。曾子有句名言:吾日三省吾身。我每天要自律自省,三是指多次的意思,每天多次自省。儒家学生去实现这种自省论最典型可以说就是曾家的后代曾国藩,这是一个原因。另外一个后代的学者也普遍认为曾国藩是两千多年儒家文化的最具自省精神的一个典范。不看别的,就看他写日记就知道,自达29岁开始写日记,终其一生一直都没断过,很少有人能把写日记的习惯坚持一生,坚持到他死前前一天还坚持写日记,晚年瞎了一只眼看不见还在写日记,后来手抖得握不住笔了还要坚持写,就这份毅力那就不得了。为什么写日记呢?他日记的主要内容就是在自省,自我反省。通过曾国藩他觉得写日记不是最难的,他觉得最难的,在他的前半生里,通过他的日记可以看到,曾国藩觉得最难的反复自省也做不到的一件事,就是戒烟。
17岁的曾国藩就有了抽土烟的习惯,然后就成了一个标标准准的烟民,当然他自己也不当回事,他爹也不反对,他爹也喜欢抽,觉得没什么。但是21岁时到了涟滨书院,当时的山长(相当于现在的校长)叫刘元堂,这个人很常识曾国藩,曾国藩就是在刘元堂的常识教育下立下了人生的志向,所以说常识教育特别重要。刘元堂特别欣赏曾国藩,曾国藩也特别佩服刘元堂。刘元堂平时对曾国藩向来中和颜悦色,但是有一次正好碰到曾国藩在抽烟,吞云吐雾的,当时刘元堂非常恼火,声色俱厉一顿痛骂,说我看错人了,枉我认为你是一个有才之士,想不到你有这种爱好,这种爱好有百害而无一利,你看你抽烟的样子,怎么像一个有志青年呀,然后刘元堂扭头就走了。我们在学校里也会有学生在抽烟被老师碰到的,如果一个普通老师就这样把曾国藩痛骂一顿估计也不会当一回事,但是这是刘老师平时对他和颜悦色,又特别常识他,就是这样一个老师对他当头棒喝,简直就像佛门狮子吼。曾国藩这时痛定思痛,一下子对自己抽了这么多年的土烟深恶痛绝。如果这玩意儿改不了我还谈什么人生志向,所以当时就在刘校长一顿痛骂之后,我曾国藩要戒烟了。
他搞了一个很大的动静,他改名立志,曾国藩原来不叫曾国藩,他此前一直叫曾子诚,字伯涵,号居无,曾国藩的名字是他考中进士后另外一个老师给他改的,这时候他改了个号就是后来的涤生,后人都称曾国藩为曾涤生。曾国藩在日记称改这个涤生是什么意思呢?涤生,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意:‘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今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说我要痛下决心,痛改前非,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今天开始就是全新的曾国藩。所以看这个决心气势有多大,动静有多大,也确实坚持了一两个月。这两个也确实不容易,在涟滨书院这帮大多数同学都抽烟,但别人的烟瘾没他大,就因为别人烟瘾没他大,别人不需要戒烟。每天别人有事没事拿了你曾经最喜欢的爱好,天天在你眼前晃悠,这对曾国藩来说简直就是致使的诱惑。后来曾国藩在日记回忆第一次戒烟的感受。“初戒吃烟,如失乳彷徨。”刚戒烟的滋味,如刚断奶的婴儿相当难受,每天食不甘味,不仅嘴里难受,浑身都没劲,连看书,连上课也不愿去,感觉难受极了。但毕竟是发了誓的,改了名的,曾国藩强忍了两个月,后来实在忍不住了,别人正在抽,一把夺过来。第一次戒烟以惨痛的失败而告终。
后来曾国藩又戒过一两次,还是戒了又犯,犯了再戒,折腾了两回之后曾国藩就不好意思再在涟滨书院呆了,不好意思见刘老师。曾国藩转到了湖南长沙著名的岳麓书院,就到岳麓书院和郭松涛成了好朋友。到了岳麓书院曾国藩就想这里可以洗心革面了,原来在涟滨书院第一次戒烟失败,现以到岳麓书院没人知道曾国藩会抽烟,这就可以立志戒烟了。但是想来想去觉得还得搞个戒烟的仪式,以督促自己,于是找了几个自己最好的朋友作证,把自己最喜欢的烟壶烟具砸了,气势很足,说打明天起我曾国藩再也不碰。但是我们知道昨日复昨日,昨日何期尽,明日复明日,明日何期多。一个人把希望寄托在明日,纯粹是给自己找一个懈怠的借口。所以过了没多久,曾国藩又开姢问题了。曾国藩考中举人,考中举人春风得意,难免要吸上几口,放松警惕了。后来考进士老考不上,考不上心中失意又难免抽上几口。所以得意一抽,失意一抽,又离不了烟了。虽然他一直戒得很痛苦,但是他对戒烟的思想认识非常清楚。曾国藩说过一句话说:说话太多,吃烟太多,故致困乏。为什么一个人萎靡不振,抽那么一会儿他提神,抽完了之后反而搞得你一天没精神,就像那毒瘾一样,就那会儿精神,过后问题更大。所以他认为抽烟一点好处也没有,认识上没问题,但在长达10年的时间,意愿和认识一点都没动摇,还是每天在那儿反省,问题是戒不掉呀。他要是象那些放弃的人也就罢了,觉得抽烟没什么大不了,他也就接受了。现在他观念上否定,习惯上又戒不了。好不容易到他31岁的时候,和礼学大师唐鉴、倭仁,修身养性,渐渐改掉了自己一身浮躁的毛病。31岁修身养性后,过了一年,到了32岁那年的秋天,一个深秋的夜晚,身为翰林院侍读学士的曾国藩在自己的书房,拿出珍贵的烟具和烟叶,换在平时又要抽一会儿,要打火这前,默默地看了烟具半晌,看完后也是默默起身,细细打量了半天烟具,一个人把烟具砸了,烟叶倒了。平生第三次戒烟,一个人悄无声息完成了。
(曾国藩经过前几次的戒烟,我们都不相信他能戒掉。前两次那么高调的都没能戒成功,这次怎么能成功呢?可是曾国藩又一次出人意料的真的成功了,曾国藩从此再也没有抽过烟。那么这次戒烟和前两次又有什么不同呢?)
差别在哪?就是动静,前几次戒烟,动静很大,他这一次悄无声息的,也没让人来作证,就一个人无声地把烟具砸了。区别就在这里,砸完了之后,曾国藩重新坐下来,铺开笔墨纸砚写了一篇东西,叫 日课十二条 。就是他给自己列了十二条规定,每日要坚守这十二条规定,就在戒烟之后写的。一是主敬——整齐严束,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如日之升。后面的话是解释前面的,儒家最重要的要求就是要有信仰,有信仰心才能不乱,才能声专心。二是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半时,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心,如鼎之镇。三是早起——黎明即起,醒后不沾恋,一早醒了后不要耗在床上。四是读书不二— 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看西阅,徒循外为人,每日以十页为率。五是读史——廿三史每日十页,虽有事亦不间断。六是日知其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为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写日记,须端楷,凡日间过恶(身过、心过、口过)皆需一一记出,这条是每天反省自己有哪些错误。七是月无忘所能——每月做诗文数篇。八是谨言——刻刻留心是工夫第一。九是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十是保身——谨遵大人手谕,节欲、节劳、节饮食。这是父亲要求的。十一是作字——早饭后作字,凡笔墨应酬,皆当作功课,不可待明日,愈积愈难清,所以他也是晚清著名书法家。十二是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十二条军规,每天必须做到的规定。问题是,写与做不同,我们可能做得少,难坚持不懈,人生如恒地做下去。曾国藩他不简单是终其一生,基本上完全做到这个毅力不得了。这就一个字,恒,也是家训中重要的一个字,人但有恒事无不成。事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有恒心,恒常之心。所以曾国藩的自律自省,不断发展自我的一个过程,使人生从平凡到成就了人生的价值,这一点特别重要。
但是我们奇怪的是,让我们觉得疑问的是他在狠下心来戒烟的晚上,对曾国藩非常关键,砸了烟具,销了烟叶,写的这个东西和戒烟一点关系也没有。我个人后来猜测,第一曾国藩在这一天晚上切身的认识到这个恒字对人生的关键影响,只要能守住这个字,自然戒烟不是问题。你老想着戒烟,但是你把恒心做为人生准则的时候,戒烟就不是问题了。所以抓住规律了,也是就是说突然开窍了,找到了人生的本质了。第二他戒了10年了,他也怕再失败了,这会不表达反成功了,于无声外听惊雷。越是不说越能体现出决心之大,信心之大。第三当天他大彻大悟,超越人生阶段,质变,再回去看以前的曾国藩,轻舟已过万重山,人在这一刻达到了更高的境界,相当于戒烟这种具体的事反倒微不足道了。这时候他认识到自省的本质,虽然此前的曾国藩也一直在自省自律,但这个时刻的曾国藩掌握曾子自省论的核心,就是真正的自省不仅是对自我提醒和认识, 真正的自省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生活习惯 。就像洗脸吃饭是一种生存要求,你只有这样,你才不会被动,才不会觉得这么困难,就打这一刻起,他的自省已经融入他的生活,成了他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内涵,这就是儒家曾子论自省的真正核心。
所以我个人通过对曾国藩的学习觉得收获很大,通过他的戒烟历程可以看到人生的三重境界。第一层一是自立,在年青时要完成,要树立价值观,这是青年时该完成的。二是自信,但是普通意义上的自信,不是盲目的自大,不是一句“我能”就能包打天下的;真正的自信是要在阅历丰富后,能去处理事情,驾驭环境,驾驭时局的那种自控的能力。对外控制,对内自控,这种自信。三是自省,能达到这个层次,人生会真正做到生生不息,永不止步,无论碰到顺与逆都能清醒,不会得意忘形。到了这个阶段曾国藩虽然只字不提戒烟,跨越了,从此以后,安静地处理了以前的最大恶习,一生都没再抽,完全戒掉了,这是人生成果,非常有益。曾国藩在日记提到他老戒不掉,但后来他提到戒烟戒掉了,有一件事他一直戒不掉,就是棋。棋瘾特别大,但水平又不怎样。“观棋不语真君子,落子无悔大丈夫”,曾国藩连个观棋不语他都做不到,他看到人家下棋就特激动,他在日记里也记过,经常是大声嚷臂,几欲自代。典型的瘾大水平臭,自己反思,应该把棋瘾戒了,因为下围棋太耗。经常写要戒下棋,比戒棋来,经常是行动的矮子。戒棋基本只能戒一晚上,结果死前都没戒掉。其实我觉得他没必要较真,围棋和戒烟不是一回事。尤其是他生逢乱世中,更需要从容布局落子,事业人生都像一盘棋,人生就像一盘没有下完的棋。所以这下围棋对他放松对指挥做战,思考问题都是有帮助的,不像戒烟。不过他认识不到这一点,爱较真,直到临死还有一个遗憾,戒烟这么难我都戒了,这个戒棋我怎么就戒不了呢?还特苦闷,不过就因为他没戒掉,才能反应出他是一个很生活的人,可爱的人,真实的人。如果总想戒,立刻就戒掉了,什么都有达到完美的地步那就不是人了,是神,那就没有人间的教育。
守住一个字,守住一个恒。曾国藩的修身达到一种非常高的境界,儒家也讲,修身做得好,就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但曾国藩并不这么认为,他认为虽然修身很重要,但在齐家治国平天下,有一样东西比修身还要重要。
1、黎明即起,醒后勿粘恋。
2、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
3、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
4、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5、轻财足以聚人,侓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6、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7、家勤则兴,人勤则俭,永不贫贱。
8、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请问曾国藩家书和曾国藩家训是一会事吗?曾国藩亲手著作有哪些?留有什么亲手文字书籍?谢谢有缘人解答。
本文2023-10-18 07:05:4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43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