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动辄赏赐万金,为何后来黄金稀少了,古代黄金去哪里去了?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8浏览:4收藏

汉代动辄赏赐万金,为何后来黄金稀少了,古代黄金去哪里去了?,第1张

俗话说得好“盛世买珠宝,乱世藏黄金”。由此可见,黄金的价值不言而喻。而黄金之所以成为硬通货,无外乎就是因为数量之少。

01

但在汉代的时候皇帝一开心赏赐手下大臣动辄就是数万黄金,这又是为何呢?实际上从海昏侯墓出土的478件金器也从侧面证实了汉朝黄金的数量应该不是很多的。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史书上汉朝以前的黄金数量那么多,可到后数量怎么一下子骤减?数量如此巨多的黄金难道会突然不翼而飞?

02

对于大量黄金的流失,其实各种说法都有。其中有一种说法就是古代人都有厚葬的习俗,那些生前显贵的地主商人,即使在死后也要风风光光,因此他们的很多墓葬品也是相当丰厚的,而一起被埋入地下的就有大量的黄金。

除此之外,古代中原因为战马稀少,为了采购优良战马,历朝历代都使用黄金与周边游牧民族交换马匹等货物。这无形中也增加了黄金的流失。还有就是古代曾经一度信奉佛教,而很多佛像都是由黄金打造的,因此黄金的数量也是大大减少了。

03

根据相关史书记载,汉朝当时的黄金年产量其实也不过才400公斤,但是书上所记载汉朝皇帝赏赐官员动辄万金,这显然是与史实不符的。即便是海昏侯这样的皇室贵族墓中出土的黄金数量也不过才两千两左右,即使从古至今的盗墓活动很猖獗,但恐怕这也不是黄金骤然减少的主要原因。

其实史书记载的赏赐万金也都是事实,但是我们其实是弄错了一个关键的东西。那就是史书上记载的金其实并不是指黄金,而是指青铜。我们国家早在夏商时期就发明了青铜的制作工艺,也因此青铜器在我国很早的时候就被广泛使用了。全国各地也曾经出土过不少青铜器,打造的文物,而我们大家不知道的是青铜刚刚铸造出来的颜色其实是金**的,而生锈以后才变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青绿色,所以在古代人们称青铜其实就是金。如此来看,汉代皇帝所说的赏赐万金倒也不是吹牛。

04

众所周知,纸币一直到很晚的时候才登上历史舞台,在中国历史上长期扮演着流通货物角色的其实一直都是青铜打造的铜币,而海昏侯墓出土的多达两吨的古代货币实际上也证明了所谓赏金数万不过是指铜钱罢了!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分享到这,感谢您的观看。

南宋是我国古代最富裕的时期,据相关文献记载,南宋百姓物质生活富裕,国家的国库也非常有钱。

除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还有贸易业发展,宋朝还与相邻国家有着贸易往来。在南宋时期古墓出土的文物中,更容易看到当时的盛世景象。

1972年,位于安徽省的来安县,当地有一位村民在修建自家猪圈时,结果在猪圈旁发现了一个看上去其貌不扬的碗。

专家得知后,判断出此地应该有古墓,经过挖掘发现了一座规模并不是很大的古墓。

墓中有一具楠木棺材,墓主的骸骨已经不知去向,可见,这座古墓已经被盗墓贼捷足先登。除了村民发现的这个碗,专家还在墓中发现了一支金钗。这支金钗由黄金打造,可能是盗墓贼遗漏了这件宝贝,从而幸运的保留到至今。

但其实墓中最珍贵的并不是黄金所制的金钗,而是村民发现的那个碗。经过专家鉴定,这个碗是一个精美的玉雕艺术品,从墓室的规格判断,这座古墓是南宋时期的墓葬,至今已有800年的历史。

后来,这个碗本命名为“南宋镶金边玛瑙碗”,在碗的口沿部位还有一圈精美的黄金条饰,表现出墓主人的典雅华贵。

专家将这座古墓命名为“胡母圩古墓”,墓主是一位女性,出自于南宋富裕的家庭。作为盛世王朝,经济发展、文化昌荣,使得百姓们的生活逐渐富裕起来。

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这些贵人更加讲究生活质量,往往在瓷器的边上镶嵌金边,这种装饰方式,更加增添了几分华贵。

玛瑙本身脆弱,韧性差,想要在玛瑙所制的碗上镶嵌金边,可谓是难上加难,可见南宋工匠的高超技艺。

1994年,这个碗正式被文物局评为国宝文物,如今珍藏于故宫博物馆中。

“家本邯郸歌舞仙,龙袍从猎并金鞯。”2006年5月,因为建筑施工的需要,所以人们开动挖掘机进行土地平整。可是没有让人想到的是,北京的石景山居然挖出了一具干尸。不仅如此,这具干尸的身上竟然还穿着五爪龙袍。当时几乎所有的人都在猜测证据干尸生前的身份。

为了得出确切的结论,专家们特意邀请了2002年被授予一级警监警衔的赵成文教授前来考察。赵成文教授不仅在行政方面颇有建树,而且他也有很丰富的考古经验。2003年1月11日,他就利用了自己发明的计算机复原人像系统重新刻画出了马王堆汉墓主人和利苍夫人画像。

2005年4月10日,赵成文教授还复原了小河公主,将一个已经风化成干尸的新疆美女又重新“复活”在人们的眼前。根据精准的检测,人们发现这具干尸的身高大概在173米左右,他的右脚有6根脚趾。除此之外,干尸的手上还紧紧的握着一串东珠。要知道,东珠在清朝可不是一般人能够用的尊贵的饰物。

这是一种盛产于东北的珍珠,非常珍贵难寻。基本上只有皇室和贵族才有资格使用由东珠制成的饰品。检测进行到这里,已经能够基本上确定这尊古墓的主人身份不凡。但是他究竟是何人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考察。由于干尸刚出土的时候,身体内还有一定的水分,所以看上去皮肤还是具有弹性的。

但是毕竟距离下葬已经过了很长的时间了,所以专家们还是看不清他的容貌,只能根据所穿衣服的形制和发饰来判断干尸生前所处的年份。赵成文教授通过对于干尸头顶到发际线的距离的研究,确定了他是清朝时期的人。因为根据计算机的检测治具干尸的前颅似乎没有毛发生长的痕迹。

这也就意味着他和清朝人一样,是剃掉了前面的头发之后留长辫子。赵成文教授还利用科技手段对干尸的躯干组织进行了检测,等出这具干尸应该是1662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年间的人。而且他逝世的时候大概在50岁左右,去世的时间则很有可能是在深秋时节。

除了用科技手段进行检测之外,专家们还查阅了一系列的古籍古书。最后他们终于确定这具干尸是清朝的中宪大夫黄拙吾。他虽然是一名四平文官,但是由于他生前由于在工作上又非常突出优异的表现,所以皇帝为了加强他将麒麟补服和五爪龙袍赏赐给他。

五爪龙袍和真正意义上的龙袍并不是一个概念。原则上说只有皇帝才能够穿龙袍,但是事实上在明朝时期就已经有亲王穿龙袍的例子了。而且到了明末后期的时候,身份地位僭越现象非常严重,不仅仅是亲王,就连很多稍有身份地位的人也可以堂而皇之地穿上五爪的龙袍。1502年,《大明会典》编成的时候,皇帝为了嘉奖那些勤勉编书的臣子就将蟒服赐给了他们。

近日,山西考古研究院对当地的周代白鹅墓地进行了发掘工作,共出土文物500多件,其中有5件猫爪造型的黄金饰品异常可爱,肉嘟嘟的造型生动,被称为最萌文物,引起了多人关注。据专家估计,这些金猫爪应该是古人佩戴在腰间的装饰品,那在周代是什么样的人才会佩戴这种饰品呢?个人认为肯定是那种平时很爱撸猫、家境也比较富裕的人,才会佩戴这种猫爪形状的黄金饰品。

撸猫不分年代

猫是一种十分可爱、也通人性的小动物,它们喜欢干净、懂得撒娇卖萌,自商周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几千年来都是人类最爱的宠物之一。可以说爱猫撸猫不分年代,只要是经济条件允许的家庭,都喜欢养上两只猫调剂家庭生活。这次在周代白鹅墓地中发现的黄金猫爪饰品,就很好证明了周代的人们也很喜欢养猫,而且这个墓主人爱猫已经到了很深的程度,不然就不会用黄金打造5个可爱的猫爪子配在腰上,更不会在去世后把这5个猫爪子作为陪葬品,像这样的表现,差不多可以称其为猫痴了。

家境比较富裕

自古以来黄金都是从不贬值的抢手货,在世界范围内都受到人们的喜爱。黄金的价值一直也是很高的,白鹅墓主人能够打造5个造型生动的黄金猫爪作为饰品,足以证明他的家庭条件特别富裕,或者是一个权贵之家,所以在周代能够佩戴这种金猫爪饰品的人,一般都是非富即贵,或者是手里有势也有钱的人。目测这种金猫爪圆润可爱、十分厚重,重量肯定不轻,与现代男生的金链子可能差不多重,足见佩戴这种饰品的人家境之富裕。

墓主人是男性

白鹅墓地这次属于抢救性发掘,包括了西周到春秋时的9座墓葬、17座灰坑,出土的500多件文物中包括了铜器、金器玉器、陶器石器、漆木器骨器等,其中铜器出土最多,达到了140多件。在M1号墓地中,考古人员发现了5件猫足样式的金饰品,外形都是肉嘟嘟的猫爪,距今时间约为2700年。根据墓葬中的其它出土文物判断,墓主人应该是一位男性,这些猫爪金饰应该是和其它玉器一起穿在他腰带上的,作为一种爱好和装饰。看来猫咪的魅力真是惊人,居然穿越了两三千年的时间仍被人们喜爱,可见猫奴自古以来就有。

黄金面具是存在于我国商代时期,是当时高级贵族的陪葬物品。

黄金贴面的历史背景

近日国家文物局在北京通过发布的四大“考古中国”项目,向我们介绍了国家早期研究的最新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其中就有一处位于郑州的商代贵族墓葬区,该墓葬区所出土的文物是迄今郑州商城发现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随葬品等级最高的贵族墓。

相信很多人都不太了解什么是黄金贴面,其实贴面是人在死后遮盖面部的一种面具,这也是古时候人们丧葬的一种习俗,贵族当中会选择一些贵重的黄金打造,这次出土的黄金贴面就是在郑州商都书院街商代墓地出土的。

黄金贴面为考古带来的研究价值

看过相关报道的朋友们应该了解,这次的考古发现重大,青铜墓M2是整座墓葬区的主墓,这座墓的主人是商代时期一位高级贵族,从这一范围的墓葬区出土的文物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并且随葬品级别最高。

其中最为特别的是六犬殉葬现象,这是在商文化早中期时都非常罕见的殉葬规模,这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认识,青铜墓M2中出土的黄金覆盖现象和大量的黄金使用,为我们国家在探索西南地区黄金面具和黄金装饰的相关文化风格提供了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这次出土的很多文物,尤其是青铜器和黄金饰品,组合多样,丰富了学术界对华商文化的认识,通过这次对商代墓葬区的考古发现,所出土的文物内容丰富,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这也是近几年来对商朝文化考古的最新发现,它向世人展现了郑州都城的历史文化底蕴,也让人们对我国古代文明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与认识。

自2011年江西南昌发现西汉海昏侯刘贺墓以来,各界对此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刘贺墓未被盗掘过,因而比较完整地保存了大量的随葬品,尤其出土的众多金饼、麟趾金、褭[niǎo]磃[

tí ]金等黄金制品,夺目的光芒吸引着世人的目光。那么何为麟趾金?何为褭磃金?这与汉代历史又有什么联系?

一、麟趾金、褭磃金的缘起

众所周知,汉武帝与秦始皇有相同的嗜好,都喜欢外出巡狩。秦始皇登上皇位之后,一共出巡了五次,并且死在第五次巡视的路上。汉武帝在位50余年,外出巡视、封禅次数达到十五六次,和秦始皇一样,他的生命最终也定格在不断奔波的路途之中。

(汉武帝剧照)

麟趾、褭磃分别是指白麟的脚趾和骏马的马蹄,为何汉代要将黄金铸造成白麟脚趾和骏马马蹄的形状呢?其实这与汉武帝的一次出巡有关。

《汉书·武帝纪》记载:“三月,诏曰:‘有司议曰

,往者朕郊见上帝,西登陇首,获白麟以馈宗庙,渥洼水出天马,泰山见黄金,宜改故名。今改黄金为麟趾褭蹏以协瑞焉。’因以班赐诸侯王。”这是汉武帝在公元前95年下的一份诏书,讲他在巡视途中看到了上帝、白麟、天马、黄金,汉武帝将这四种东西联系起来,认为这是天降祥瑞,所以就将黄金铸造成白麟脚趾和天马马蹄形,并且赐名“麟趾金”和“褭磃金”,赏赐给各路诸侯王。

麟趾金

南昌海昏侯刘贺墓就出土了大量的麟趾金和褭磃金,这强化了刘贺的土豪人设。麟趾金的底面近似椭圆形,而褭磃金底面近似圆形,且中间略带分瓣。褭,在《汉语大词典》中的原意是以丝带系马,引申为马名。同时,在《汉书》注释里面,褭解释为骏马,一天可以行走15000里。磃与蹄同义,所以褭磃也就是指汉武帝巡狩所见天马的马蹄子。白麟作为当时人们信仰中的神兽被捧在很高的位置,我们很容易理解,只是为何这天马也如此受武帝青睐呢?

褭磃金

在《汉书·礼乐志》中有“天马徕,龙之媒”的记载,这是说天马和龙是同类物种,天马出现了龙也会过来。对龙的崇拜自古以来都很强烈,长沙马王堆出土的T形帛画两侧就有蛟龙升天的景象,御龙升天的思想在几千年以前就在人们的思想中打下深深的烙印。所以作为与龙同类物种的天马,被视为祥瑞也是可以理解的。

二、褭磃金与马蹄金的关系

汉武帝将黄金铸造成马蹄形,我们通常称之为“马蹄金”,而很少称“褭磃金”,这二者有何区别呢?尽管两者都表现了马蹄子的形状,但是其中的含义有很大区别。我们从《汉书·武帝纪》可见,诏书中颁布的名称是“褭磃金”,麟趾金用来对应“获白麟”,褭磃金则对应“出天马”,两者都是祥瑞的化身,所以如果称“马蹄金”,就完全忽视了它们所包含的这一层含义。

传世文献当中最早将汉代“褭磃金”称为“马蹄金”的是唐初的颜师古,他在给《汉书·武帝纪》作注释时,就将此称为“马蹄金”,从而淡化了它本身所包含的祥瑞深意。唐末康骈在其著作《剧谈录》中记载的一则灵异故事中,称有人在耕地时获得一瓮马蹄金,康骈在注释中还强调这是武帝时期铸造的。不难看出,当时人称天马的褭磃为普通马的马蹄,而不管它作为祥瑞的深层含义,这是不对的。今天我们站在后人的视角,深知武帝铸钱背后蕴藏的含义,宜称其为“褭磃金”。

正在清理褭磃金

三、汉武帝铸麟趾金、褭磃金原因何在

史书记载武帝铸麟趾金、褭磃金是“以协瑞”,两种黄金不流通,且武帝之后不再铸造,综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这或许也包含了武帝瓦解诸侯王势力恩威并用的一种政治考虑。

诸侯王问题是困扰西汉前期历代君王的一大难题,而其发端又始于刘邦分封。秦朝短祚而亡,刘邦认为是因为缺少同姓诸侯王拱卫,因此在翦灭异姓王后,刘邦开始大封刘姓子弟为王。随着他们的势力慢慢坐大,至景帝时期,出现了吴楚“七国之乱”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虽然这次叛乱很快就被平定,但是诸侯王的势力始终是一个隐患。

刘邦

到武帝时期,他主要采取两个手段继续瓦解诸侯势力,一是实行“推恩令”,就是诸侯王死后,不仅嫡长子可以继承王位,并继续管理王国内的土地和人民,还将所属王国中的一部分土地分封给其他儿子为列侯。而汉制规定,侯国隶属于郡,地位等同于县,接受中央管辖,这样王国就越分越小,所形成的隐患也会越小。酎金夺爵更是武帝对诸侯王势力的彻底打击,当时规定诸侯王到长安祭祀高祖庙时要进献酎酒和黄金,武帝就以诸侯王所献黄金成色不好为由,撤销了一半诸侯的爵位,这基本结束了汉初以来困扰人心的诸侯王问题。

武帝深知治国要恩威并用,不能光来硬的,因此为了缓和这种紧张的关系,武帝就借用祥瑞之名,铸造了麟趾金、褭磃金,用来赏赐那些本分的诸侯王。南昌海昏侯刘贺墓中发现了大量黄金,有人据此认为当时地处江南的豫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但以辛德勇为代表的一些学者认为,很大一部分财富,其实是从昌邑故国带来的。

刘贺 剧照

那么这个昌邑故国在哪里呢?我们先来说说定陶,定陶在战国时期属于魏国,因这一带富庶,魏国甚至将都城东迁至定陶区域内的大梁,而昌邑国就处在天下之中、水路交通要冲的定陶东边,与之密切相连,所以昌邑国可以享受定陶所具的地理优势来发展经济。在刘邦、项羽相争之际,此地粮食充足,昌邑国的经济优势不仅导致项羽退兵,而且对垓下之战的胜负之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武帝出于对刘贺祖母李夫人的深情,将刘贺之父即刘髆分封在昌邑国之中。在豫章的刘贺墓中就有老昌邑王刘髆的故物,其中就包括麟趾金与褭磃金。

刘贺是被废掉的皇帝,可为什么墓里会有许多金子?酎金,什么是酎金呢?根据现有史料,酎金是汉代诸侯于宗庙祭祀时随同酎酒所献的黄金。酎是一种自一月至八月分三次追加原料﹐反复酿成的优质酒。汉文帝时规定﹐每年八月在首都长安祭高祖庙献酎饮酎时﹐诸侯王和列侯都要按封国人口数献黄金助祭﹐每千口俸金四两﹐余数超过五百口的也是四两﹐由少府验收。酎金之制即由此产生。到目前为止,海昏侯刘贺墓已经出土金饼285枚、马蹄金48枚、麟趾金25枚。另外,在棺椁里还发现了20块金板。这是迄今我国汉墓考古发现金器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一次。这些麟趾金重量在7612克到8336克,马蹄金重量则基本在23766克到24629克,它们都是身份的象征,并非流通货币。刘贺墓出土的黄金不是用于流通领域的黄金银两,而是酎金,且这些金子的成色和纯度也是非常高的,可以说绝对是足金。

我们再来看看刘贺其人。刘贺(公元前93/92年—公元前59年),汉武帝刘彻之孙,昌邑哀王刘髆之子,生于昌邑(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西汉第九位皇帝(公元前74年7月18日——8月14日在位),也是西汉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刘贺本是武帝刘彻的孙子、第二位昌邑王,昭帝驾崩后被霍光拥立为帝,在位仅仅27天即被霍光宣布为“荒*无度,不保社稷”而废,仍回故地做昌邑王,后又废为海昏侯,四年后去世,史称“汉废帝”。回归题目,刘贺墓中出土了大量的酎金,这能说明什么问题?我认为,刘贺墓中出土的这些酎金,说明刘贺虽然被废帝,但其废帝后依然继承了其父的所有财产,昌邑王家的财产依然是归属于他,尽管他后来去了海昏国做海昏侯,但他皇亲的身份依然被认可和准许,所以才会有如此多的酎金。

汉代动辄赏赐万金,为何后来黄金稀少了,古代黄金去哪里去了?

俗话说得好“盛世买珠宝,乱世藏黄金”。由此可见,黄金的价值不言而喻。而黄金之所以成为硬通货,无外乎就是因为数量之少。01但在汉代的时...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