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祖考谭公讳记立碑文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8浏览:3收藏

先祖考谭公讳记立碑文,第1张

先祖考谭公讳记立,文州谭集人也。世事农桑,圬耕自给。性敦厚温俭,善诙谐,生平无妄言。乐济人之急,家贫,借而走送之,曲直不计。旧时农村,衣食匮乏,三餐无以为计者众矣。常圬于外,或遇其贫者,怜而不忍取其直,虽举家皆仰其指,怡然未有难色。后雇一巨贾,一夕宴宾客,先祖考未至,炙冷而席不开。客问其故,曰:待谭公耳。有货于乡而无所居食者,必延至其家,恭而款宿之。或让其直,必曰:人无生而负其屋走四方者,我亦久飘零,所至多有周济,幸无复言。尝暮归,道遇一跛者,问其家,西向十余里。悯而扶归之,及返,时已夜半,枵腹如雷,汗涔涔如雨下。然最介,其与人言,必穷究事理而后已。凡事有不中于理者,虽显贵乡绅,未尝稍假颜色。年七岁,继于河西某姓,不善,走归之。至于三继三归始罢。先祖考未殁时,尝诫余曰:人之一世,生死有常,虽帝王将相未相防也。倘吾启手于世,慎务悲恸自伤,因之无益于吾毫厘也。不然,倩人日夜群哭之亦何惜焉。又,祭祀一事,吾故非之,何也?祭之丰而养之薄,徒为生人之目,亦无益也。夫人之为人,心若不欺,虽綦贫如丐,豪贵未敢辱其节。反之,虽名公贵卿,亦未能抑人指唾也。所谓人情冷暖,所从来久矣。然待人以敬,居亲以和,贫穷贵贱,视之如一;荣辱得失,安之若素。如此,或不失之可爱也。吾老矣,子悉之,务以抔土为念。先是,余生始盈月,母离姻,父不行,遂遗养于祖父母至今日。特以先祖考之怜爱,嬖于子女者甚矣。寒冬月,河冰坚,碎而濯余褯,手疮如腐薯。所谓瓜果饴饼之属,日未有间,以是余虽乏椿萱之爱,亦未尝仰羡他人。余幼时即少眠,天未曙,辙醒,醒而必呼先祖考曰:天几明焉?必应曰:快矣。及长,复嗜睡,每侵晨,先祖考必临床呼余曰:恒恒,饭矣。其声洪亮如钟,闻之立醒。尝语姑丈言:恒不娶,吾虽死,目弗瞑也。及余纳吉之夕,夜语祖母曰:汝知我喜何及焉?目且瞑矣!其爱余之深也如此。先祖考之教余也,亦鲜愠笞,虽不识之无,喜假事而曲喻之。如同里者某姓,辈之叔也。为人狡黠多诬,好酒恶劳。人多远之。然事母极孝,其妻亦然。年四旬许,母常呵骂之,其必唯唯是听,如小儿伏首听训者也。每谓人言:余每闻雷声,常双股皆颤,自思事母弗孝,将遭天报耳。先祖考因教余曰:其自畏如斯,人皆与之,则世无逆子也。其诲养之能率若此。先祖考之殁也,如灯须臾而灭,虽无分香卖屡之言,未经一苦,殓时含笑如生前,德也。生而节俭,死亦无累儿孙,善也。唯德与善,棺出日,悼者哭于巷,哀声阗闾。数邻妇执祖母手泣曰:每欲相慰,所以迟迟者,恐增伤感尔。人善不寿,一何至此。余撰文之先,尝叩族中长者,榷以立碑事。长者云:吾家隐而微,无可书者。即必有,自汝先祖至今,未有立碑事,不想语出汝口。辞甚厉,余唯唯不敢言。然人之为人,虽隐达有分,世之所上者独贵乎显而隐乎微,此无异取日月之光而弃萤火之明也。夫治水疏壅,功虽有贰,其善一也。故不能从命。欧阳文忠公有言:石可灭,文不朽。矧人以文显,倘百年后,吾朽矣,后人读此文,能知先祖考之德善一二事,余之愿也。

先祖考生于己丑年八月十四日,殁于壬寅年元月廿七日,过古稀之年而四,愈圣人之寿而一。以壬寅年二月一日,葬于先茔之次。妻邻村李寨李氏,子克道。有女三,曰娟,曰梅,曰燕。长孙恒,次孙恒悦,女欣悦。

不孝孙恒泣血撰于某年月日,于某年月日敬立。

中元节是传统的祭祀节日,祭祀祖先的仪式和祭文因地区和家庭而异。以下是一般的中元节祭文,仅供参考:

祭文

中元节,祭祀先祖,缅怀先贤。

今日我辈,敬献心香,感恩先贤,传承家风。

祖父祖母,先父先母,辛苦一生,育我成长。

先祖之德,铭记于心,承先启后,继往开来。

愿先祖,地下安息,享受安宁,福佑子孙。

愿天地,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人民幸福。

愿家族,兴旺发达,代代相传,永远繁荣。

祭拜先祖,心诚则灵,感恩先贤,不忘初心。

敬献酒食

敬献酒食,先祖享用,缅怀先贤,感恩永存。

愿先祖,地下安息,享受安宁,福佑子孙。

焚烧纸钱

焚烧纸钱,献给先祖,愿先祖,地下安息。

结束

中元节,祭祖仪式结束,愿先祖地下安息,愿家族繁荣昌盛。

1 文言文中先人的意思

1、祖先。《书·多士》:“惟尔知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孔传:“言汝所亲知殷先世有册书典籍。”晋葛洪《抱朴子·自叙》:“又累遭兵火,先人典籍荡尽。”唐韩愈《感二鸟赋》:“幸生天下无事时,承先人之遗业。”清昭连《啸亭杂录·傅阁峰尚书》:“我先人披荆棘,厉血刃,与喀尔喀争来之地,宁忍弃之?”

2、前人。《国语·越语下》:“先人有言曰‘伐柯者,其则不远。’”《文选·陆机》:“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李善注:“谓先世之人,有清美芬芳之德而诵勉。”

3、亡父。《左传·宣公十五年》:“尔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报。”《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孤不幸,少失先人,内不自量。”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一:“先妣乃枢密公之侄,而枢密夫人亦先人诸姑。”《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许武﹞分付两个兄弟:‘在家躬耕力学,一如我在家之时,不可懈惰废业,有负先人遗训。’”

4、谓先于人行动。《左传·文公七年》:“先人有夺人之心,军之善谋也。”杨伯峻注:“先人者,争取主动之谓。”《北齐书·高乾传》:“先人有夺人之心,时不可失也。”

2 新年祝福文言文

1 福禄临门,财喜入户。皇天后土,高堂康健。承欢膝下,侍奉尊前 。父母平安,子孙宏愿。有生之年,得以奉孝,恩泽广布,温柔相伴。烹猪宰羊,丰盈富足;味蕾初尝,鲜美如故。正衣冠,摆香案,敬拜先祖;开宗庙,设祠堂,祭祀庄严。仁孝传家,家风醇朴。纵是小儿顽劣,成人必有敦厚。诗书传家,家风永驻。即便平凡之躯,亦可风流锦绣。

2 家宴毕,守岁始。孩童嬉闹,双亲安闲。姐妹兄弟,各司其职,和面拌馅,包饺子,其乐融融;亲朋故旧,互致问候,道吉祥,俱是欢颜。交子一到,诸神归位,家和万事兴,国泰万民安。若有游子未归,思念望穿双眼。极目星河,明月高悬。孤旅天涯,只影生怜。忆往事,思绪万千;哄娇儿,其乐无边。万户迎春,喜庆均沾,此时此刻,华灯璀璨。千山万水,温暖无限。豆蔻耄耋,共享清欢,手执烟火,都是少年。

3 欲借此佳际诉吾之愿于兄,以表吾与兄之情谊也。惟愿兄值此新年之际于公于私皆能更上一层楼,高堂康健,手足和睦,娇妻爱子皆能如意,兄亦能心想事成,方显吾对兄之殷切祝福也。虽人各一方,犹可见吾等之友谊地久天长。

4 欲借此佳际诉吾之愿于兄,以表吾与兄之情谊也。惟愿兄值此新年之际于公于私皆能更上一层楼,高堂康健,手足和睦,娇妻爱子皆能如意,兄亦能心想事成,方显吾对兄之殷切祝福也。虽人各一方,犹可见吾等之友谊地久天长。

3 庆祝喜得贵子用古文怎么说

庆祝喜得贵子用古文的表达有:

1、喜得麟儿

2、弄璋之喜

3、添丁之喜

中国传统上对生男孩,称为“弄璋”,始见周代诗歌中。指古人生下男孩子把璋给男孩子玩,璋是指一种玉器,希望儿子将来有玉一样的品德,后人因此称生男孩为"弄璋"。后来就把生下男孩子称为“弄璋之喜”。

扩展资料:

中国传统上对生女孩的称呼为“弄瓦之喜”,弄瓦是指古人把瓦给女孩玩,瓦是纺车上的零件,希望她将来能胜任女工。旧时常用以祝贺人家生女孩。纺锤(瓦)和美玉(璋)的价值自然无法相提并论了,主人的欢喜程度更是天壤之别。其实此种称呼有点重男轻女的意思。

“弄璋”、“弄瓦”在两千多年前的周代,已作为中国民间生男生女的代称。后世惯以“弄璋之喜”、“弄瓦之喜”庆贺亲友家喜获龙凤,成了旧时广为流传的一种祝辞,至今还偶见沿用。

璋、瓦之称,最早见于《诗经·小雅·斯干》。这是一首祝贺贵族兴修宫室的颂诗,诗中有两段分别写道:

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其泣喤喤,朱芾斯皇,室家君王。

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无父母诒罹。

前一段是说,盖好了这栋新的宫室,如果生下男孩要给他睡在床上,穿着衣裳,给他玉璋玩弄。听他那响亮的哭声,将来一定有出息,地位尊贵。起码是诸侯,说不定还能穿上天子辉煌之服(朱芾,有谓天子之服)。

后一段则说,盖好了这栋新的宫室,如果生下女孩,就让她躺在地上,裹着襁褓,玩着陶纺轮。这女孩长大后是一个干家务的好能手,既不让父母生气,又善事夫家,被人赞许为从不惹是非的贤妻良母(无非,既无违,能够顺从贴服;无仪,即做事不会出格)。

1 李密侍奉祖母 文言文翻译

原文晋李密,犍为人,父早亡,母何氏改醮。

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

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仕蜀为郎,蜀平,泰始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上疏曰:“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私情区区,不敢弃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氏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而报养刘氏之日短也。乌鸟私情,乞愿终养。”武帝矜而许之。

译述西晋的李密,犍为人,父亲早死,母亲何氏改嫁。这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性情淳厚,恋母情深,思念成疾。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祖母,夜里未曾脱衣。为祖母端饭菜、端汤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用。

他后来在蜀汉做郎官。蜀中平定后,泰始初年,晋武帝委任他为太子洗马。他因为祖母年高,无人奉养,没有接受官职。他上书武帝说:“我如果没有祖母,也就不能活到今天。祖母如果没有我,就不能安度晚年。我们祖孙二人相依为命,因为我的区区私情,我不敢离开祖母而远行。

我今年四十四岁,祖母今年九十六岁,我为陛下效劳的时日还很长,可是我报恩于祖母的日子却很短。因奉养老人的私情,我请求皇上准许我为祖母养老送终。”武帝同情他,并同意了他的请求。

2 李密侍奉祖母的文言文翻译

臣李密上言:我因为命运不好,幼年时就遭到不幸。生下来只有六个月,父亲就去世了;长到四岁的时候,舅父强迫我的母亲改嫁。祖母刘氏怜惜我孤单弱小,亲自加以抚养。我小时候经常生病,九岁还不能走路,孤独无靠,直到长大成人。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没有福泽,很晚才得到儿子。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家里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孤单无靠地独立生活,只有和自己的影子相互作伴。而祖母刘氏很早就为疾病所纠缠,经常卧病在床,我侍奉饮食医药,从来没有离开过她。

到了晋朝建立,我沐浴在清明政治的教化之中。前些时候太守逵推举我为孝廉,后来刺史荣又推举我为秀才。我因为没有人能照料祖母,就辞谢掉了,没有遵命。朝廷又特地颁下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洗马。以我这样卑微低贱的人去侍奉太子,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够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辞谢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回避怠慢;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比星火还要急。我很想奉命为国奔走效力,但是祖母刘氏的疾病却一天比一天严重,想姑且迁就自己的私情,但是报告申诉又得不到准许。我现在是进退两难,处境狼狈不堪。

我想圣朝是以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故旧老人,尚且受到怜惜抚育,何况我的孤苦尤其严重呢。再说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郎官,本来希望能够得到更为显达的官职,并不自以为清高。我现在是卑贱的亡国之俘,实在微不足道,承蒙得到提拔,而且恩命十分优厚,怎敢徘徊观望而有什么另外的企求呢!只因为祖母刘氏已是象太阳将要下山的人,生命不可能维持太长的时间,已经处于朝不保夕的境地。我如果没有祖母抚养,就不可能活到今天,如果祖母没有我的照顾,也不能够安度她的晚年,我们祖孙二人,相依为命,正是由于这种出自内心的感情使我不能弃养而远离。我今年四十四岁,祖母刘氏今年九十六岁,因此我效忠于陛下的日子还很长,而报答祖母刘氏的日子已很短了。我怀着象乌鸦反哺一样的私情,希望能够准许我对祖母养老送终的请求。

我的苦衷,不仅蜀地的人和益州、梁州的长官所亲眼目睹,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到的,祈望陛下能怜惜我愚昧至诚的心意,同意我这点微小的愿望,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保全她的余年。我活着愿意献出生命,死后愿意结草来报答陛下的恩惠。我怀着象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谨此上表禀告。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A 2C 3B 4(1)大伯说:“我弟弟不幸去世,两个孩子还没有成家立业,这是我的责任啊。”

(2)与母亲相处得特别好,就空出一间房子来借给母亲住,母亲从此迁到城里居住。 1 凡:总共。

2 A转折关系∕承接关系;B介词,在∕介词,凭借;C均为副词,才;D句末语气词∕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 3“她是一个从不向困难低头的人,总是以勤劳的姿态坚韧地生活着”这个说法不正确。

在最后一段,母亲也曾经在极端痛苦时选择了自杀。 4(1)大伯说:“我弟弟不幸去世,两个孩子还没有成家立业,这是我的责任啊。”

(2)与母亲相处得特别好,就空出一间房子来借给母亲住,母亲从此迁到城里居住。 译文 亡母姓姜,十九岁时,嫁给我父亲。

十年内,共生了两男两女,但夭折了两个,只有姐姐观书和我存活下来。然而父亲去世了,去世四个月后,母亲生下遗腹子翊。

那时母亲二十九岁,姐姐八岁,我只有四岁啊。 父亲从小就成了孤儿。

(父亲)兄弟三人,凭靠教书供养祖母。祖母去世后,兄弟各分家,大伯另外租了房屋在城里居住。

父亲去世后,家里没有一晚的粮食储备。大伯说:“我弟弟不幸去世,两个孩子还没有成家立业,这是我的责任啊。”

然而大伯也贫穷,省吃俭用,常在年节时分点钱粮周济我家,我母亲和姐姐做些针线活以供家用。我九岁时,大伯让我到城里和堂兄一起读书,过一个月才回家探望一次。

一天傍晚回家,却没有晚饭吃,于是全家都没吃晚饭就睡了。第二天凌晨,我饿得起不了床,母亲说:“我儿不习惯挨饿啊?我与你姐你弟经常这样挨饿呢。”

我哭了,母亲也哭了。当时有一个堂姐给了一文钱,买了块糕点给我吃。

等午后日偏西,才赊欠了点米来,煮点粥吃。我寄居在大伯家,读书四年。

回家后,母亲让我教弟弟翊读书。母亲和姐姐规定时间和数额做针线活,常以线数为限,每天早上起来,做完三十根线,然后才做早饭。

晚上就点一盏灯,母亲和姐姐相对而坐,我和弟弟端着书靠在她们身边,针线的声音和读书声互相应和。钟漏响过四下,我和姐弟各自就寝,母亲才去睡。

母亲侍奉祖母白太夫人五年,尝颇得白太夫人的欢心,和妯娌们的关系处理得细致周到,对待别人也没有什么抵触冒犯的。她又善于教育开导别人,和她相处的人,都心情愉快并受她的感化。

姐姐嫁给同乡的一个姓董的人家,姐夫的姑姑钱老夫人,与母亲相处得特别好,就空出一间房子来借给母亲住,母亲从此迁到城里居住。每当过年过节时拜访老家,村里的大婶大娘都争着邀请母亲去,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唯恐母亲马上回城里去。

等到母亲去世,家族里里外外无不失声痛哭,亲戚及其仆佣都为她痛哭流涕。 唉,母亲自从家父去世,三十年来更加困苦凄惨,可以说出来的,就只能是这些,那些十倍百倍于此的,就没有办法用语言说出来了。

还记得我五岁时,母亲日夜哭泣,过了几十天,忽然母亲大白天蒙着被子睡觉,我在床前嬉戏,以为母亲哭得累了才睡的。不久族母来了,才知道母亲是拿着带子上吊,幸而苏醒过来。

而母亲生病在床,我在京城,听到情状急忙跑回来,还不到五十一日。唉,老天爷要惩罚我,唯独让我无父无母吗?而这对于母亲又是多么残酷啊。

先祖考谭公讳记立碑文

先祖考谭公讳记立,文州谭集人也。世事农桑,圬耕自给。性敦厚温俭,善诙谐,生平无妄言。乐济人之急,家贫,借而走送之,曲直不计。旧时农...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