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闻诊咳嗽的解析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8浏览:3收藏

中医闻诊咳嗽的解析,第1张

  中医闻诊咳嗽

  辨声音:

 时间频急,声音重浊,多为外感风寒或痰湿咳嗽;咳嗽频声音清亮,多为外感风热或痰热咳嗽;咳嗽声音清脆短促,为外感风燥或燥热咳嗽;晨起咳嗽,阵阵加剧,或食生冷后咳嗽加重,多为痰湿咳嗽。

 午后或傍晚咳嗽,声音清轻短促,多为阴虚咳嗽;夜间睡卧咳嗽加重,声音喘促少气,多为虚寒咳嗽。

  辨痰:

 痰色白,属风寒或湿;痰色黄,属热;痰质清稀,属寒或湿;痰质黏稠,属热或燥;痰清稀多沫,属湿或脾、肾虚;痰中带血,属燥或热或阴虚;咯吐血痰,多为肺热或阴虚;痰血相兼,为痰热瘀结成之候。

 咳而少痰者多属燥热、阴虚;有热腥味为痰热;味甜淡者为痰湿;味咸者属肾虚。

 另外,咳嗽应与肺痨、肺胀及喘证相鉴别,咳嗽是肺痨的主要症状之一,肺痨由痨虫犯肺引起,咳嗽伴有咯血、胸痛、潮热、盗汗、消瘦等证;肺胀多伴有咳、喘、哮等证病史。

 在咳嗽的同时,并有胸中烦闷膨满,上气喘急甚至面目晦暗,唇舌紫绀,颜面四肢浮肿等,且病情缠绵,经久难愈;哮证及喘证虽然也兼见咳嗽,但各以哮、喘为其主要临床表现。

 哮证主要表现为痰气交阻,发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而喘证是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

 治疗方面,外感咳嗽,以祛邪为主,因病在肺,应宣肺散邪,邪去正安;内伤咳嗽正虚邪实者,当祛邪止咳,兼以扶正;正虚为主者,则着重扶正祛邪。

 治咳大法不外虚补实泻。虚者,肺气虚者宜温补,佐以温化寒痰;肺阴虚者宜滋养,佐以清化热痰;虚之较甚者,佐以敛肺,以固护肺之气阴。实者,泻肺之实邪,用宣通肃降肺气之品使肺气宣畅,佐以祛痰,痰除则肺气不受阻碍,而气自能宣通肃降。

 临床可根据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的原则,察其因咳而生痰者,重在治肺气;因痰而生咳者,重在祛痰。肺之实证,肺气壅滞者,宜降逆止咳;痰盛者辨其寒、热、燥、湿之不同,寒痰宜温化,热痰宜清化,燥痰宜清润,湿痰宜燥湿化痰。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风寒喘的症状 5 证候分析 6 风寒喘的治疗 61 治法 62 方药治疗风寒喘 63 针灸治疗风寒喘 64 风寒喘的食疗方法 641 推荐食材 642 推荐食疗方 7 关于实喘 8 关于喘证 9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风寒喘的方剂 2 治疗风寒喘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风寒喘 1 拼音

fēng hán chuǎn

2 英文参考

anemofrigid asthma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风寒喘为病证名,风寒外束喘的简称[1]。指风寒外束,肺气壅阻不宣所致的气喘[2]。《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风寒外束喘,喘必有力,其气粗,有余之喘也。”《东医宝鉴》卷五:“风寒喘,寻常感冒,风寒内郁,肺胀逆而为喘。”即实喘·风寒袭肺证。

实喘·风寒袭肺证(excessive dyspnea with syndrome of windcold invading lung[3])是指风寒袭肺,以咳嗽,气喘,胸闷,痰色白而清稀,口不渴,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咽痒,舌不红,苔薄白,脉浮紧等为常见症的实喘证候[4]。

4 风寒喘的症状

《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风寒外束喘,喘必有力,其气粗,有余之喘也。”

喘咳气急,胸部胀闷,痰多稀薄色白,兼有头痛,恶寒,或伴发热,口不渴,无汗。苔薄白而滑,脉浮紧[5][6]。

喘息咳逆,胸部胀闷,呼吸急促,痰多稀薄而带泡沫,色白质黏,常有头痛,恶寒,或伴有发热,口不渴,无汗,苔薄白而滑,脉浮紧[7]。

风寒喘除气喘外常兼见咳嗽痰多,鼻塞流清涕,恶寒发热等症[2]。

5 证候分析

《东医宝鉴》卷五:“风寒喘,寻常感冒,风寒内郁,肺胀逆而为喘。”

风寒袭肺,邪实气壅,肺气不宣[7]。

风寒上受,内合于肺,邪实气壅,肺气不宣,故喘咳气逆,胸部闷胀。寒邪伤肺,凝液成痰,则痰多稀薄色白。风寒束表,皮毛闭塞,故见恶寒、头痛、发热、无汗等表寒证。苔薄白而滑,脉浮紧亦为风寒在表之征。[5][6]

6 风寒喘的治疗 61 治法

风寒喘治宜宣肺散寒[5]。

62 方药治疗风寒喘

《景岳全书·杂证谟》:“凡风寒外感,邪实于肺而咳喘并行者,宜六安煎加细辛或苏叶主之。若冬月风寒感甚者,于本方加麻黄亦可,或用小青龙汤、华盖散、三拗汤之类主之。”

风寒喘可用金沸草散、麻黄散、加味三抝汤等方治疗[1]。

风寒喘可用麻黄汤[备注]麻黄汤(《伤寒论》):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治疗。方中麻黄、桂枝宣肺散寒解表;杏仁、甘草化痰利气。若寒痰阻肺,痰气不利可加半夏、橘红、苏子、紫菀、白前等;若得汗而喘不平,可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备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伤寒论》):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厚朴、杏仁,和营卫,宣肺气;若属支饮复感外寒而喘咳,痰液清稀多泡沫,可用小青龙汤[备注]小青龙汤(《伤寒论》):麻黄、桂枝、芍药、甘草、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发表温里。[5]

63 针灸治疗风寒喘

[6]

治法:散寒止咳,宣肺平喘。

选穴:以手太阴肺经穴、背俞穴为主。取列缺、尺泽、风门、肺俞穴。

随证配穴:鼻塞流涕者,加迎香。寒热者,加支正。

刺灸方法:针用泻法,背部穴可加灸或拔火罐。

方义:列缺、尺泽、肺俞宣肃肺气,风门功专解表疏风,上穴共用,有解表散寒、宣肺平喘之功。

64 风寒喘的食疗方法

[7]

641 推荐食材

生姜、杏仁、大蒜、葱白、杏仁、紫苏、淡豆豉等。

642 推荐食疗方

1.防风粥(《备急千金要方》):粳米60g,防风5g,葱白适量。先以防风、葱白水煎取汁,粳米煮粥,粥成加入药汁,再煮数分钟即可。每日2次,3天为1个疗程。

2.葱豉汤(《补缺肘后方》):葱白10g,豆豉10g。用温水泡发豆豉,洗净备用。将清水放人锅中,大火烧开后,放入葱白、豆豉,煮10~15分钟即可。每日1剂,分2次服,3天为1个疗程。

3.葱白粥(《济生秘览》):糯米50g,葱白、白糖各适量。先煮粳米,待粳米将熟时把切成段的葱白2~3茎及适量白糖放入即可。每日2次,3天为1个疗程。

7 关于实喘

实喘(dyspnea of excess [8]、excessive dyspnea[3])为病证名[9]。是指辨证为实证的喘病[3][8]。包括实喘·风寒袭肺证、实喘·外寒内热证、实喘·燥热伤肺证、实喘·痰湿蕴肺证、实喘·风热犯肺证、实喘·痰热壅肺证、实喘·外寒内饮证等。

8 关于喘证

喘证为证名。简称喘,亦名喘逆、喘促、喘息。以呼吸急促为临床主症,其发病与肺肾关系密切,盖“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若出纳升降失常,斯喘作焉。”(见《类证治裁·喘证论治》)。喘证颇多危急病情,须辨证精确,治疗及时。

喘证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严重者每致喘脱。为外感六*,内伤饮食、情志,以及久病体虚所致。其病主要在于肺、肾,亦与肝、脾等脏有关。[5]

喘病是因久患肺系疾病或他脏病变影响,致肺气上逆,肃降无权,出现气短喘促,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等症状的病证。一般来说,邪气壅肺者为实喘,精气内虚者为虚喘。[6]

喘证大要分为实喘与虚喘两大类,实喘为邪气壅肺,气失宣降,治予祛邪利气[5]。实喘的基本病理属于“清浊相干,气乱于肺。”(见《黄帝内经灵枢·五乱》)如外感六*,水饮痰浊壅阻于肺,使肺气失于宣降,此为实喘。禀赋虚弱或元气亏损,使“肺主气”的功能明显削弱,以致肾不纳气,治予培补摄纳[5]。

实喘以祛除病邪为大法,虚喘当补元摄纳为主。不少患者,久病喘证,元气已损,兼有病邪(痰浊、水饮、气壅)者,属于虚实夹杂之证,治宜兼用扶正与祛邪二法,通常在发病时,先以祛邪为主;邪去大半,则以扶正法为主。喘证发作,每兼咳嗽,亦须喘、咳同治。如喘而声高气粗,喉中痰鸣,声如拽锯者,称之为哮喘,简称为哮。除药物治疗外,亦可配合针、灸、外治和药物穴位电离子透入法。至于虚喘、实喘,又可因为病因、证候、体质等不同情况而分为多种证型。

喘证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的过程中。不但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且可因其它脏腑病变影响于肺所致。为此必要时需结合辨病,与有关病篇互参,以便全面分析疾病的特点,并掌握其不同的预后转归。[5]

现代医学的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心肺功能不全等病,在发生呼吸困难时,可参照治疗。[5]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一捻金药典标准 31 品名 32 处方 33 制法 34 性状 35 鉴别 36 检查 37 含量测定 3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3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3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374 测定法 38 功能与主治 39 用法与用量 310 规格 311 贮藏 312 版本 4 《古今医鉴》卷十三方之一捻金 41 方名 42 一捻金的别名 43 组成 44 主治 45 一捻金的用法用量 46 制备方法 47 用药禁忌 48 附注 5 《证治准绳·类方》第七册方之一捻金 6 《中药制剂手册》方之一捻金 7 《传信适用方》卷二方之一捻金 71 方名 72 一捻金的别名 73 组成 74 主治 75 一捻金的用法用量 76 制备方法 77 附注 8 《普济方》卷七十六方之一捻金 81 方名 82 组成 83 主治 84 一捻金的用法用量 85 制备方法 9 《医统》卷四十四引《医学集成》方之一捻金 91 方名 92 组成 93 主治 94 一捻金的用法用量 95 制备方法 10 《医学入门》卷八方之一捻金 101 方名 102 组成 103 主治 104 一捻金的用法用量 105 制备方法 106 附注 11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济南方)之一捻金 111 方名 112 一捻金的别名 113 组成 114 主治 115 一捻金的用法用量 116 制备方法 117 用药禁忌 12 《惠直堂方》卷四方之一捻金 121 方名 122 组成 123 主治 124 一捻金的用法用量 125 制备方法 13 《纲目拾遗》卷十引《集听方》之一捻金 131 方名 132 组成 133 主治 134 一捻金的用法用量 135 制备方法 14 《理瀹》方之一捻金 141 方名 142 组成 143 主治 144 一捻金的用法用量 145 制备方法 15 《简明医彀》卷四方之一捻金 151 方名 152 组成 153 主治 154 一捻金的用法用量 16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一捻金 1 拼音

yī niǎn jīn

2 概述

一捻金为方名,同名方约11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一部)收录一捻金成方制剂[1] ,与药典收录方相近者为《中药制剂手册》方及《古今医鉴》卷十三方。

3 一捻金药典标准 31 品名

一捻金

Yinianjin

32 处方

大黄100g  炒牵牛子200g  槟榔100g  人参100g  朱砂30g

33 制法

以上五味,朱砂水飞成极细粉;其余大黄等四味粉碎成细粉,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即得。

34 性状

本品为黄棕色至黄褐色的粉末;气微,味微苦、涩。

35 鉴别

(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草酸钙簇晶大,直径60~140μm(大黄)。草酸钙簇晶直径20~68μm,棱角锐尖(人参)。种皮栅状细胞淡棕色或棕色,长48~80μm(炒牵牛子)。内胚乳细胞碎片白色,壁较厚,有较多大的类圆形纹孔(槟榔)。不规则细小颗粒暗棕红色,有光泽,边缘暗黑色(朱砂)。

(2)取本品15g,加甲醇25ml,浸渍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20ml使溶解,再加盐酸2ml,置水浴中加热30分钟,立即冷却,用乙醚振摇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乙醚液,蒸干,残渣加乙酸乙酯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大黄对照药材0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五个橙**荧光斑点;置氨蒸气中熏后,日光下检视,显相同的红色斑点。

(3)取本品3g,加7%硫酸的45%乙醇溶液15ml,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取滤液,加三氯甲烷10ml,振摇提取,分取三氯甲烷层,加无水硫酸钠适量,摇匀,滤过,滤液浓缩至约05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人参二醇对照品、人参三醇对照品,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1,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醚—三氯甲烷(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硫酸乙醇溶液(1→2),在105℃加热约10分钟,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36 检查

应符合散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B)。

37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3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磷酸(85:15:00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9nm。理论板数按大黄素峰计算应不低于2500。

3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大黄素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4μg的溶液,即得。

3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装量差异项下的本品,研匀,取约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5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ml,置烧瓶中,蒸去甲醇,残渣加25mol/L硫酸溶液20ml,超声处理10分钟,再加热回流1小时,立即冷却,用乙醚提取4次,每次25ml,合并乙醚液,用水15ml洗涤,弃去水洗液,乙醚液回收溶剂至干,残渣用甲醇溶解,转移至25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37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1,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每袋含大黄以大黄素(C15H10O5)计,不得少于050mg。

38 功能与主治

消食导滞,祛痰通便。用于脾胃不和、痰食阻滞所致的积滞,症见停食停乳、腹胀便秘、痰盛喘咳。

39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岁以内一次03g,一岁至三岁一次06g,四岁至六岁一次1g,一日1~2次;或遵医嘱。

310 规格

每袋装12g

311 贮藏

密封。

312 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4 《古今医鉴》卷十三方之一捻金

一捻金又名小儿一捻金。大黄、槟榔、黑牵牛子、白牵牛子、人参各等分(剂量据《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补入)。为细末,每服一字,蜜水调下。治小儿风痰吐沫,气喘咳嗽,肚腹膨胀,不思饮食。[2]

41 方名

一捻金

42 一捻金的别名

牛黄散、人参一捻金、一捻金散

43 组成

大黄、槟榔、二牵牛、人参各等分。

44 主治

《古今医鉴》卷十三方之一捻金治小儿风痰、积滞,气喘咳嗽,肚腹膨胀,不思饮食,大便秘结。肺胀喘满,胸高气急,两胁搧动,陷下作坑,两鼻窍张,闷乱嗽渴,声嗄不鸣,痰涎潮塞,俗云马脾风。初生儿腹中脐粪未下,腹满气短,呕吐不乳;滞热丹毒,见唇焦便秘者。乳食积聚,哯乳呕逆,不思饮食,晡热自汗,睡卧惊醒,大便秘结,小溲不利。

45 一捻金的用法用量

每服1字,蜜水调下。

4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47 用药禁忌

忌食生冷、油腻。

48 附注

牛黄散(《人己良方》)、人参一捻金、一捻金散、(《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吉林方)。

5 《证治准绳·类方》第七册方之一捻金

《证治准绳·类方》第七册方一捻金:乳香、没药、黄连、雄黄、盆硝各等分(一方加冰片、麝香各少许)。为细末,搐鼻中。治眼睛痛。[2]

6 《中药制剂手册》方之一捻金

大黄、炒槟榔各30g,炒牵牛子60g,朱砂、党参各15g,金箔10张。为细末,每服03g,一岁以下每服015g,空腹蜜水调下。功能消积化痰。治停食、停水、停乳引起的痰盛、腹满、便秘等症。[2]

7 《传信适用方》卷二方之一捻金 71 方名

一捻金

72 一捻金的别名

一捻金散

73 组成

铜绿、黄柏、香白芷各等分。

74 主治

《传信适用方》卷二方之一捻金治咽喉肿痛。

75 一捻金的用法用量

每1字以笔管吹入喉中。

76 制备方法

上为极细末,入麝香少许。

77 附注

一捻金散(《普济方》卷六十)。

8 《普济方》卷七十六方之一捻金 81 方名

一捻金

82 组成

乳香、没药、黄连、雄黄、盆消各等分。

83 主治

《普济方》卷七十六方之一捻金治眼睛痛。

84 一捻金的用法用量

鼻内搐之。

8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9 《医统》卷四十四引《医学集成》方之一捻金 91 方名

一捻金

92 组成

知母1两,贝母1两。

93 主治

《医统》卷四十四引《医学集成》方之一捻金治远年近日诸般咳嗽。

94 一捻金的用法用量

每服1字,加生姜3片,2面蘸药细嚼,便睡即愈。

95 制备方法

上为末。巴豆30粒(去油存性),另研,次入药和匀。

10 《医学入门》卷八方之一捻金 101 方名

一捻金

102 组成

蟾酥3钱,朱砂3钱,雄黄3钱,胆矾3钱,血竭3钱,乳香3钱,没药3钱,蜈蚣5分,麝香5分,细辛6钱,全蝎6钱,蝉蜕6钱,穿山甲6钱,僵蚕6钱,牙皂6钱,白矾(用信石少许同枯,去信不用)5分,片脑5分。

103 主治

《医学入门》卷八方之一捻金治痈疽,发背,疔疮,乳痈,鱼口便毒,一切无名肿毒及小儿脐风。

104 一捻金的用法用量

每服23分,温酒调下。如服赛命丹后,毒未尽起者,再用此末催之。

10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106 附注

惟疔疮服此药后,身凉者即死。

11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济南方)之一捻金 111 方名

一捻金

112 一捻金的别名

小儿一捻金

113 组成

生大黄1两,槟榔1两,黑丑1两,白丑1两,朱砂5钱,台参5钱,赤金10张。

114 主治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济南方)之一捻金治停乳呕吐,痰涎壅盛。

115 一捻金的用法用量

一岁以下每服5厘,一岁以上每服1分,空腹时用蜜水或白水调服。

11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合匀装瓶,净装1分,蜡封。

117 用药禁忌

忌辛辣、油腻,腥羶等物。小儿脾虚胃弱及患慢脾风症忌服。

12 《惠直堂方》卷四方之一捻金 121 方名

一捻金

122 组成

人参3分,槟榔3分,黑丑2分,白丑2分,木香1分,生大黄1分。

123 主治

《惠直堂方》卷四方之一捻金治马脾风,肺胀喘满,胸高气急,两胁扇动,陷下作坑,鼻窍张扇,咳嗽声哑,痰涎潮塞,身生油斑。

124 一捻金的用法用量

蜜水调,每饮1匙,桑白皮汤下。

12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13 《纲目拾遗》卷十引《集听方》之一捻金 131 方名

一捻金

132 组成

乳香1钱,雄黄3钱,血竭1钱半(此三味,不必制),没药1钱,明矾1钱,朱砂3钱,红信6钱,麝香6分,蟾酥1钱,蛤蜊肉2钱,蜈蚣3钱,甲片(炒)3钱,僵蚕1钱,川乌1钱,牙皂4钱。

133 主治

《纲目拾遗》卷十引《集听方》之一捻金治一切痈疽肿毒初起;兼治疔疮、喉风、蛇伤犬咬及小儿痘毒。

134 一捻金的用法用量

大人1分5厘,小人7厘,强者2分亦可,将葱白3寸捣烂,和药为丸,好酒送下。取汗,再服不必汗。

135 制备方法

上为末,以瓷罐贮之。

14 《理瀹》方之一捻金 141 方名

一捻金

142 组成

白丑5钱,黑丑(各半生半炒,取头未)5钱,大黄1两,槟榔2钱半,木香1钱半。

143 主治

《理瀹》方之一捻金治小儿肺胀,胸满,喘粗,气急,两胁扇动,两鼻窍张,痰涎壅塞,闷乱喘渴,死在朝夕。

144 一捻金的用法用量

蜜水调饼,贴脐内,微利为度。

145 制备方法

上为末,入轻粉1字,和匀。

15 《简明医彀》卷四方之一捻金 151 方名

一捻金

152 组成

金樱叶2两,嫩苎头2两,桑叶1两。

153 主治

《简明医彀》卷四方之一捻金治一切刀斧所伤。

154 一捻金的用法用量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可见于西医的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等。

一、病因病机本病的发生,多因肺系久病而肺虚,痰浊潴留,再因反复感邪,而使病情进行性加重。病位在肺,继则影响脾、肾,后期及心。病理性质多由气虚、气阴两虚发展为阳虚,在病程中且可形成痰、饮、瘀等病理产物。标本虚实常相兼夹,或互为影响,最后因邪盛正虚,而导致气不摄血,痰蒙神窍,或喘脱等严重证候。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1.临床表现

(1)临床以咳(咳嗽)、喘(喘促)、痰(咯痰)、悸(心悸)、肿(面目或四、肢浮肿)等五大主症为特征。

(2)有长期慢性咳喘并逐渐加重病史,常因外感诱发而见先后出现上述五大主症。

2.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及X线胸部检查、心电图及有关实验检查,可发现心、肺功能异常,即可诊断。

三、辨证施治

1.痰浊壅肺型

辨证咳嗽痰多,色白黏腻,短气喘息,怕风易出汗,脘痞纳少,倦怠乏力。舌质淡苔浊腻,脉小滑。

施治化痰降气,健脾益肺。

方药三子养亲汤合六君子汤加减:苏子、党参各15g,白芥子10g,莱菔子、白术、茯苓、法半夏、北杏仁、紫菀各12g,陈皮、炙甘草各6g。水煎服。

加减痰从寒化为饮,见表寒里饮证者,加麻黄10g,桂枝10g,细辛3g,干姜9g。

2.痰热郁肺型

辨证咳逆喘息气粗,烦躁,胸满,痰黄稠难咯,或身热微恶寒,口渴,便干尿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施治清肺化痰,降逆平喘。

方药桑白皮汤加减:桑白皮18g,瓜蒌仁、黄芩各12g,栀子、川贝母各10g,石膏30g,金银花、葶苈子各15g,甘草6g。水煎服。

3.肺肾气虚型

辨证呼吸浅短难续,声低气怯,甚则张口抬肩,倚息不能平卧,咳嗽痰白如沫,心慌,形寒汗出。舌淡或紫黯,脉沉细数无力,或有结代。

施治补肺纳肾,降气平喘。

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减:熟地黄、山药、黄芪各15g,山茱萸、党参、法半夏、茯苓、泽泻各12g,熟附子10g,肉桂5g,沉香、炙甘草、牡丹皮各6g。水煎服。

4.阳虚水泛型

辨证咳喘心悸,不能平卧,肢体浮肿,小便不利。舌质淡胖,脉沉细。

施治温肾健脾,化饮利水。

方药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熟附子、猪苓、泽泻各15g,白术、白芍各12g,茯苓18g,肉桂5g,生姜10g。水煎服。

5.痰蒙神明型

辨证神昏谵语,烦躁,撮空埋线,或肢体抽动,抽搐,咳逆喘促,咯痰不爽。苔白腻或黄腻,舌质暗红或淡紫,脉细滑数。

施治涤痰开窍、息风。

方药涤痰汤加减:法半夏15g,茯苓、郁金、胆南星各12g,橘红6g,竹茹、枳实各10g,石菖蒲、川贝母各9g,甘草6g。

水煎服。

加减痰热内盛者,加葶苈子15g,天竺黄10g,瓜蒌仁12g;抽搐者,加钩藤18g,羚羊角粉5g;血瘀明显者,加桃仁12g,红花10g,丹参20g;出血者,加水牛角30g,紫珠草30g。

四、辅助治疗

1.成药方

(1)三蛇胆半夏末、三蛇胆陈皮末、猴枣散(适用于痰浊壅肺型)。

(2)复方蛇胆川贝末(适用于痰热郁肺型)。

(3)固肾定喘丸(适用于肺肾气虚型)。

(4)金匮肾气丸(适用于阳虚水泛型)。

2.验方

(1)党参、瓜蒌皮、薤白各15g,麦冬、杏仁各12g,五味子、石菖蒲、麻黄、炙甘草各5g,枳壳、厚朴、法半夏各10g。水煎,2次分服.每日服2剂。

(2)鱼腥草30g,苇茎20g,杏仁、青天葵、浙贝母、葶苈子、瓜蒌仁各12g,黄芩10g,甘草6g。水煎服(适用于痰热郁肺型)。

(3)五味子、冬虫夏草、橘红各6g,灵磁石18g,党参、苏子各15g,款冬花、胡桃肉、法半夏各12g。水煎服。

(4)杏仁、胡桃肉各60g,共研为细末。每次用药末3g,每日3次,蜂蜜少许调服。

(5)石菖蒲15g(后下),泽泻、茯苓各12g,甘菊、蝉蜕、陈皮各6g,胆南星3g,白芍9g,石决明30g。水煎,2次分服,每日服2剂(适用于痰蒙神明型)。

3.针灸疗方

(1)痰多不易咳出者,针刺足三里、丰隆、天突。喘咳甚者针刺肺俞、定喘、天突、膻中。

(2)平时宜常艾灸大椎、肺俞、肾俞、命门、足三里、三阴交等穴。

五、调护

(1)本病由咳、喘引起,故应重视慢性肺系疾病的治疗,尤以预防感冒咳嗽为重。

(2)饮食宜清淡,忌生冷、辛辣,戒烟酒。

(3)加强锻炼身体,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辞典》:猪胰出处《药对》拼音名ZhūYí来源为猪科动物猪的胰腺。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猪肉"条。性味①《本草图经》:"寒。"②《纲目》:"甘,平,微毒。"功能主治益肺,补脾,润燥。治肺损咳嗽、咯血,肺胀喘急,脾虚下痢,乳汁不通,手足皲裂。①《药对》:"通乳汁。"②《本草拾遗》:"主肺痿咳嗽,和枣肉浸酒服之,亦能主痃癖羸瘦。"③《本草图经》:"主肺气干胀喘急,润五脏,去皴、疱、酐蹭,并肪膏。并杀斑猫、地胆、亭长等毒。"④《本经逢原》:"同胡黄连等药,治霉疮。"⑤《随息居饮食谱》:"润燥,涤垢化痰,运食清胎,泽颜止嗽。"用法用量内服:煮食或煎汤。外用:捣涂。附方①治一切肺病,咳嗽脓血不止:猪胰一具,削薄,竹筒盛,于塘火中炮令极熟,食上吃之。(《食医心镜》)②治肺损嗽血、咯血:猪胰切片,煮熟蘸苡仁末,空心服;如肺痈,米饮调下。(《士材三书》猪胰片)③治久咳嗽上气十年二十年:猪胰三具,枣百枚,酒三升。渍数日,服三、二合,加至四、五合。(《补缺肘后方》)④治冷痢久不瘥,此是脾气不足,暴冷入脾,舌上生疮,饮食无味,或食下还吐,小腹雷鸣,时时心闷,干皮细起,膝胫酸痛,羸瘦;及妇人血气不通,逆饭忧烦,四肢无力;丈夫痃癖,两肋虚胀,变为水气:猪胰一具,细切,与青蒿叶相和,以无灰酒一大升,微火温之,药熟,纳胰中,使消尽,又取桂心末一小两,纳酒中,每旦温服一小盏,午夜各再一服。忌面、油腻等食。(《海上集验方》)⑤治手足皴裂,出血疼痛:以酒挼猪胰,洗并敷之。(《肘后方》)⑥治赤白癜风:猪胰一具,酒浸一时,饭上蒸熟食。(《寿域神方》)⑦治目生翳膜:猪胰子一枚(五钱),蕤仁五分,青盐一钱。共捣千下,令如泥,每点少许,取下膜翳为效。(《

详见百科词条:猪胰 [ 最后修订于2009/12/8 1:14:32 共942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肺脾肾虚损,导致肺气雍滞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临床表现为胸部膨满,胀闷如塞,喘咳上气,痰多,烦躁,心慌等,病程缠绵,时轻时重,日久则见面色晦喑,唇甲发绀,脘腹胀满,肢体水肿,或喘脱等危重证候。西医学的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硅沉着病、肺结核等合并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病可按本病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本病的发生,多因久病肺虚,痰浊潴留,每因再感外邪诱使病情发作加剧。久咳、久喘、久哮、复感外邪等导致肺之体用俱损,病变主脏在肺,久而累及他脏,特别是恙及脾肾和心,造成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运行输布失常,肺气壅滞,痰瘀阻结于气道,肺体胀满,张缩无力,不能敛降而肺胀。病变首先在肺,肺虚痰浊壅肺,肺脾同病;继则肺虚及肾,肺肾气虚;后期病及于心,以致阳虚水泛,痰瘀互结。久病肺虚为发病基础,病理因素主要为痰浊水饮与血瘀互为影响,兼见同病。正虚与邪实互为因果,互为影响,病情缠绵难愈。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依据

(1)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胸部膨满,胀闷如塞,喘咳上气,痰多及烦躁、心悸等,以喘、咳、痰、胀为特征。

(2)病程缠绵,时轻时重,日久可见面色晦暗,唇甲发绀或喘脱等危重证候。

病重可并发神昏、动风或出血等症。

(3)有长期慢性咳喘病史及反复发作史,一般经10~20年形成;发病年龄多为老年人,中青年少见。

(4)因外感而诱发,其中以寒邪为主,其次过劳、暴怒、炎热亦可诱发本病。

(5)体检可见桶状胸,闻及肺部哮鸣音或痰鸣音及湿啰音,且心音遥远,胸部叩诊为过清音。

(6)X线检查、心电图及血气分析有助于本病诊断。

2.鉴别要点

(1)哮病:发作时喉中有哮鸣音,咳、痰均少,无肿瘀,缓解后无胸中胀满,病有夙根。

(2)喘病:喘病发作时有喘,无肿、瘀,缓解后胸中不胀满。但反复发作,可转为肺胀。

(3)肺痿:反复发作的咳吐浊唾涎沫而气短,无肿、瘀。必要时结合X线摄片以鉴别。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实喘的病因病机 5 实喘的症状 6 实喘的治疗 61 风寒喘/风寒袭肺/风寒束肺 611 风寒喘的症状 612 证候分析 613 治法 614 方药治疗风寒喘 615 针灸治疗风寒喘 616 风寒袭喘的食疗方法 6161 推荐食材 6162 推荐食疗方 62 风热犯肺 621 症状 622 证候分析 623 针灸治疗风热犯肺型喘证 63 燥热伤肺 631 症状 64 表寒里热/外寒内热证 641 表寒里热型喘证的症状 642 证候分析 643 治法 644 方药治疗表寒里热型喘证 645 食疗方法 6451 推荐食材 6452 推荐食疗方 65 痰热郁肺/痰热壅肺 651 痰热郁肺型喘证的症状 652 证候分析 653 治法 654 方药治疗痰热郁肺型喘证 655 痰热郁肺型喘证的食疗方法 6551 推荐食材 6552 推荐食疗方 66 痰浊阻肺/痰湿蕴肺 661 痰浊阻肺型喘证的症状 662 证候分析 663 治法 664 方药治疗痰浊阻肺型喘证 665 针灸治疗痰湿蕴肺型喘证 666 痰浊阻肺型喘证的食疗方法 6661 推荐食材 6662 推荐食疗方 67 水气凌心 671 水气凌心型喘证的症状 672 证候分析 673 治法 674 针灸治疗水气凌心型喘证 68 外寒内饮 681 症状 69 肺气郁痹 691 肺气郁痹型喘证的症状 692 证候分析 693 治法 694 方药治疗肺气郁痹型喘证 695 肺气郁痹型喘证的食疗方法 6951 推荐食材 6952 推荐食疗方 7 关于喘证 8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实喘的方剂 2 治疗实喘的穴位 3 治疗实喘的中成药 4 实喘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实喘 1 拼音

shí chuǎn

2 英文参考

dyspnea of exces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excessive dyspnea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概述

实喘(dyspnea of excess [1]、excessive dyspnea[2])为病证名[3]。是指辨证为实证的喘病[2][1]。

4 实喘的病因病机

因邪气盛实导致的气喘[3]。实喘多因六*外袭,痰火郁热,水饮凌肺,使肺气壅阻,肃降无权,气道不利而致[3]。

5 实喘的症状

一般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呼吸气粗等[3]。

《景岳全书·杂证谟》:“实喘者有邪,邪气实也……气长而有余,……胸胀、气粗、声高、息涌、膨膨然若不能容,惟呼出为快出。”

6 实喘的治疗

临床应注意辨别寒、热、痰、饮等不同类型[3]。

61 风寒喘/风寒袭肺/风寒束肺

实喘·风寒袭肺证(excessive dyspnea with syndrome of windcold invading lung[2])是指风寒袭肺,以咳嗽,气喘,胸闷,痰色白而清稀,口不渴,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咽痒,舌不红,苔薄白,脉浮紧等为常见症的实喘证候[4]。

611 风寒喘的症状

《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风寒外束喘,喘必有力,其气粗,有余之喘也。”

喘咳气急,胸部胀闷,痰多稀薄色白,兼有头痛,恶寒,或伴发热,口不渴,无汗。苔薄白而滑,脉浮紧[5][6]。

喘息咳逆,胸部胀闷,呼吸急促,痰多稀薄而带泡沫,色白质黏,常有头痛,恶寒,或伴有发热,口不渴,无汗,苔薄白而滑,脉浮紧[7]。

612 证候分析

《东医宝鉴》卷五:“风寒喘,寻常感冒,风寒内郁,肺胀逆而为喘。”

风寒袭肺,邪实气壅,肺气不宣[7]。

风寒上受,内合于肺,邪实气壅,肺气不宣,故喘咳气逆,胸部闷胀。寒邪伤肺,凝液成痰,则痰多稀薄色白。风寒束表,皮毛闭塞,故见恶寒、头痛、发热、无汗等表寒证。苔薄白而滑,脉浮紧亦为风寒在表之征。[5][6]

613 治法

宣肺散寒[5]。

614 方药治疗风寒喘

《景岳全书·杂证谟》:“凡风寒外感,邪实于肺而咳喘并行者,宜六安煎加细辛或苏叶主之。若冬月风寒感甚者,于本方加麻黄亦可,或用小青龙汤、华盖散、三拗汤之类主之。”

风寒喘可用金沸草散、麻黄散、加味三抝汤等方治疗[8]。

风寒喘可用麻黄汤[备注]麻黄汤(《伤寒论》):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治疗。方中麻黄、桂枝宣肺散寒解表;杏仁、甘草化痰利气。若寒痰阻肺,痰气不利可加半夏、橘红、苏子、紫菀、白前等;若得汗而喘不平,可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备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伤寒论》):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厚朴、杏仁,和营卫,宣肺气;若属支饮复感外寒而喘咳,痰液清稀多泡沫,可用小青龙汤[备注]小青龙汤(《伤寒论》):麻黄、桂枝、芍药、甘草、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发表温里。[5]

615 针灸治疗风寒喘

[6]

治法:散寒止咳,宣肺平喘。

选穴:以手太阴肺经穴、背俞穴为主。取列缺、尺泽、风门、肺俞穴。

随证配穴:鼻塞流涕者,加迎香。寒热者,加支正。

刺灸方法:针用泻法,背部穴可加灸或拔火罐。

方义:列缺、尺泽、肺俞宣肃肺气,风门功专解表疏风,上穴共用,有解表散寒、宣肺平喘之功。

616 风寒袭喘的食疗方法

[7]

6161 推荐食材

生姜、杏仁、大蒜、葱白、杏仁、紫苏、淡豆豉等。

6162 推荐食疗方

1.防风粥(《备急千金要方》):粳米60g,防风5g,葱白适量。先以防风、葱白水煎取汁,粳米煮粥,粥成加入药汁,再煮数分钟即可。每日2次,3天为1个疗程。

2.葱豉汤(《补缺肘后方》):葱白10g,豆豉10g。用温水泡发豆豉,洗净备用。将清水放人锅中,大火烧开后,放入葱白、豆豉,煮10~15分钟即可。每日1剂,分2次服,3天为1个疗程。

3.葱白粥(《济生秘览》):糯米50g,葱白、白糖各适量。先煮粳米,待粳米将熟时把切成段的葱白2~3茎及适量白糖放入即可。每日2次,3天为1个疗程。

62 风热犯肺

实喘·风热犯肺证(excessive dyspnea with syndrome of windheat invading lung[2])是指风热侵肺,以喘促,胸闷,短气,发热,微恶风寒,或身痛,咽痛,咳嗽,气喘,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等为常见症的实喘证候[4]。

621 症状

喘促气粗,咳嗽痰黄而稠,心胸烦闷,口干而渴,可伴有发热恶风,舌边红,苔薄黄,脉浮数[6]。

622 证候分析

风热犯肺,热盛气壅,肺气急迫,故喘促气粗。热灼津液,则咳嗽痰黄而稠粘,口干而渴。痰热内扰,故心胸烦闷。发热恶风为风热犯表所致。舌脉为风热之象。[6]

623 针灸治疗风热犯肺型喘证

[6]

治法:清热解表,宣肺平喘。

选穴:以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穴为主。取合谷、大椎、丰隆、膻中、中府、孔最。

随证配穴:喘甚者,加肺俞、云门。

刺灸方法:针用泻法,大椎并可用拔罐法。

方义:合谷、大椎疏表解热。中府、孔最肃肺平喘。丰隆化痰止咳。膻中降气平喘。

63 燥热伤肺

实喘·燥热伤肺证(excessive dyspnea with syndrome of drynessheat injuring lung[2])是指秋令燥热,入侵犯肺,以发热,恶风,咳喘气急,痰少而咯吐不易,胸部疼痛,痰中带血,口干,鼻干,大便干结,舌尖红,苔薄黄而干,脉浮数等为常见症的实喘证候[4]。

631 症状

发热,恶风,咳喘气急,痰少而咯吐不易,胸部疼痛,痰中带血,口干,鼻干,大便干结,舌尖红,苔薄黄而干,脉浮数[4]。

64 表寒里热/外寒内热证

实喘·外寒内热证(excessive dyspnea with syndrome of external cold and internal heat[2])是指寒邪束表,热郁于里,以恶寒,发热,无汗,或有汗不多,喘急烦闷,痰黄而浓,咳吐不利,口渴,舌尖红,苔薄白微黄,脉滑数等为常见症的实喘证候[4]。

641 表寒里热型喘证的症状

喘逆上气,胸胀或痛,息粗,鼻煽,咳而不爽,痰吐稠粘,伴有形寒,身热,烦闷,身痛,有汗或无汗,口渴,苔薄白或黄,质红,脉浮数(滑)[5]。

642 证候分析

寒邪束表,热郁于肺,肺气上逆[7]。

因寒邪束表,肺有郁热,或表寒未解,内已化热,热郁于肺,肺气上逆,而喘逆,息粗,鼻煽,胸部胀痛,咳痰稠粘不爽,热为寒郁则伴形寒、发热、烦闷、身痛。苔薄白或黄,质红,脉浮数为表寒肺热夹杂之象。[5]

643 治法

宣肺泄热[5]。

解表清里,化痰平喘[7]。

644 方药治疗表寒里热型喘证

麻杏石甘汤[备注]麻杏石甘汤(《伤寒论》):麻黄、杏仁、石膏、炙甘草重用生石膏之辛寒,合麻黄共奏清里达表,宣肺平喘之效;杏仁、甘草化痰利气。可加黄芩、桑白皮、瓜蒌助其清热化痰之功。若痰多可加葶苈子、射干。[5]

645 食疗方法 6451 推荐食材

青笋、梨、杏仁、甘蔗、藕、荆芥、桑叶等[7]。

6452 推荐食疗方

[7]

1.杏仁粥(《食医心镜》):杏仁(去皮尖)15g,粳米100g。将粳米放入锅内,加水煮至熟,再放入杏仁煮即可。每日1次,5天为1个疗程。

2.甘蔗鲜梨饮(《民间食疗》):甘蔗500g,梨2个。甘蔗削去皮,洗净切成小段,梨去皮、心,剖成4块,加水600mL,煮半小时,去渣取汁,代茶饮。每日3次,5天为1个疗程。

3.发汗豆豉粥(《太平圣惠方》):淡豆豉15g,荆芥5g,麻黄2g,葛根30g,栀子3g,石膏30g,生姜10g,葱白2茎,粳米100g,盐3g。先将淡豆豉、荆芥、麻黄、葛根、栀子、石膏洗净同入砂锅内,加清水煎取汁液,去渣,生姜切片,葱白切段。粳米淘洗干净,加入药汁、生姜片、葱白,加清水适量,煮粥,米熟透加盐,每日1~2剂,3日为1疗程。

65 痰热郁肺/痰热壅肺

实喘·痰热壅肺证(excessive dyspnea with syndrome of phlegmheat congesting lung[2])是指痰热互结,壅阻于肺,以喘急面红,胸闷炽热,口干,痰黄而稠,或虽白而黏,咯吐不利,舌红,苔黄腻而干,脉滑数等为常见症的实喘证候[4]。

651 痰热郁肺型喘证的症状

喘咳气涌,胸部胀痛,痰多粘稠色黄或夹血色,伴有胸中烦热,身热,有汗,口渴喜冷饮,面红,咽干,尿赤,大便或秘,苔黄或腻,脉滑数[5][7]。

652 证候分析

邪热蕴肺,蒸液成痰,痰热壅滞,肺失清肃[7]。

邪热壅肺,灼津成痰,肃降无权,而致喘咳气涌,胸部胀痛,痰粘稠色黄,热伤肺络则见血痰,痰热郁蒸故伴有烦热、渴饮、咽干、面红等症。苔黄或腻、脉滑数为痰热之征。[5]

653 治法

清泄痰热[5]。

清热化痰,宣肺平喘[7]。

654 方药治疗痰热郁肺型喘证

桑白皮汤[备注]桑白皮汤(《景岳全书》):桑白皮、半夏、苏子、杏仁、贝母、黄芩、黄连、山栀药用桑白皮、黄芩、黄连、栀子清泻肺热;贝母、杏仁、苏子、半夏降气化痰。身热甚者加石膏、知母;痰多粘稠加海蛤粉;口渴咽干加天花粉;喘不能卧,痰涌便秘酌加葶苈子、大黄、风化硝;痰有腥味配鱼腥草、冬瓜子、苡仁、芦根。[5]

655 痰热郁肺型喘证的食疗方法 6551 推荐食材

柿饼、白连萝卜、鲜荸荠、甘蔗、丝瓜花、百合、枇杷、川贝等[7]。

6552 推荐食疗方

[7]

1.雪羹汤(《古方选注》):海蜇50g,荸荠4枚,食盐适量。海蜇用温水洗净,切成丝备用;荸荠去皮洗净,切成片备用。海蜇、荸荠放人锅中,加清水以大火烧开,再改用小火,继续煮10分钟,以食盐调味即成。每日1次,7天为1个疗程。

2.丝瓜花饮(《滇南本草》):取丝瓜花10g,冰糖适量,放入茶杯中,用开水冲泡,温浸10分钟后即可饮用。代茶饮,每日3次,5天为1个疗程。

3.杏仁饼(《丹溪纂要》):杏仁10g,柿饼10个,青黛10g。将杏仁炒黄,研为泥状,与青黛搅拌均匀,放入掰开的柿饼中摊开,用湿黄泥巴包裹,煨干后取柿饼食用。每次1个,分两次食用,5天为1个疗程。

66 痰浊阻肺/痰湿蕴肺

实喘·痰湿蕴肺证(excessive dyspnea with syndrome of phlegmdamp amassing in lung[2])是指痰湿壅肺,以气喘,咳嗽,痰多而黏,咯吐不利,胸中满闷,恶心,舌淡,苔白腻,脉滑等为常见症的实喘证候[4]。

661 痰浊阻肺型喘证的症状

喘而胸满闷窒,甚则胸盈仰息,咳嗽痰多粘腻色白,咯吐不利,兼有呕恶、纳呆,口腻,口粘不渴,脘痞腹胀,苔厚腻、色白,脉弦滑[6][5]。

662 证候分析

中阳不运,积湿生痰,痰浊壅肺,肺失肃降[7]。

中阳不运,积湿成痰,痰浊上壅于肺,阻塞气道,肺气失降,故喘满闷窒,胸盈仰息,痰多色白粘腻;痰湿蕴中,肺胃不和而见呕恶、纳呆、口粘,苔厚腻,脉滑。脾为痰湿所困,则可见脘痞腹胀、口腻。舌脉均为痰湿内蕴之象。[6][5]

663 治法

化痰降气[5]。

祛痰降逆,宣肺平喘[7]。

664 方药治疗痰浊阻肺型喘证

二陈汤[备注]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卉局方》):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合三子养亲汤[备注]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加减。方中半夏、陈皮,茯苓化痰;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化痰下气平喘。可加苍术、厚朴等燥湿理脾行气,以助化痰。[5]

665 针灸治疗痰湿蕴肺型喘证

[6]

治法:健脾祛痰,降气平喘。

选穴:以足太阴脾经、手太阴肺经穴为主。取脾俞、章门、丰隆、列缺、天突穴。

随证配穴:胸闷者,加膻中。腹胀者,加天枢。

刺灸方法:针用泻法,并可加灸。

方义:章门为脾之募穴,与脾俞相配以健脾化痰。丰隆为除痰效穴。列缺为肺经络穴可宣肺平喘。天突属局部取穴,可疏导气道而平喘。

666 痰浊阻肺型喘证的食疗方法

[7]

6661 推荐食材

薏苡仁、橘皮、山药、茯苓、杏仁、贝母、莱菔子等。

6662 推荐食疗方

1.茯苓饼(《本草纲目》):茯苓细粉30g,米粉100g,白糖30g。将茯苓细粉、米粉、白糖加水调成糊状,蒸或煎成饼。每日作早餐食用,10天为1个疗程。

2.陈皮米仁饮(《简单便方》):橘皮9g,薏苡仁30g,红糖适量。将薏苡仁洗净布包,加水400mL,与橘皮同煎去渣,服食前加入红糖。每日1剂,10天为1个疗程。

3.萝卜饼(《清官食谱》):白萝卜 2sOg,面粉250g,猪瘦肉100g,油、葱、姜、盐各适量。白萝卜洗净切细丝,猪肉剁细,放入油、葱、姜、盐各少许,共调为馅,面粉加水制成皮,制成小饼,油锅烙熟。空腹食用,每日2次,3天为1个疗程。

67 水气凌心

[6]

671 水气凌心型喘证的症状

气喘息涌,痰多呈泡沫状,胸满不能平卧,肢体浮肿,心悸怔忡,尿少肢冷,苔白腻,脉弦滑。

672 证候分析

喘病日久,由肺及肾,肾气受损使水液代谢失常,水湿上犯于心肺,故见气喘息涌、痰多呈泡沫状、胸满不能平卧、心悸怔忡。津液代谢失常而溢于肌肤,则可见肢体浮肿、尿少肢冷。舌脉为痰饮内盛之象。

673 治法

温阳利湿,安神定喘。

674 针灸治疗水气凌心型喘证

选穴:以足阳明胃经、手厥阴心包经穴为主。取关元、足三里、阴陵泉、内关、肺俞穴。

随证配穴:心悸怔忡者,加神门。

刺灸方法:针用平补平泻,并可加灸。

方义:关元为补益元气之要穴,取之可温阳除湿。阴陵泉、足三里相配可健脾利湿,扶正祛邪。内关可强心气以平喘。肺俞补肺气而平喘。

68 外寒内饮

实喘·外寒内饮证(excessive dyspnea with syndrome of external cold and internal fluid[2])是指脾肾阳虚,触冒风寒,外寒引动内饮,以喘息,咳嗽,痰多清稀,恶寒,发热,无汗,形寒肢冷,背冷,面色青晦,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淡,苔白滑,脉弦紧等为常见症的实喘证候[4]。

681 症状

喘息,咳嗽,痰多清稀,恶寒,发热,无汗,形寒肢冷,背冷,面色青晦,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淡,苔白滑,脉弦紧[4]。

69 肺气郁痹 691 肺气郁痹型喘证的症状

因情志 而诱发,发时突然呼吸短促,息粗气憋,胸闷胸痛,咽中如窒,但喉中痰鸣不著,或无痰声。平素常多忧思抑郁,失眠,心悸,苔薄,脉弦[7][5]。

692 证候分析

肝郁气逆,上冲犯肺,肺气不降[7]。

郁怒伤肝,肝气冲逆犯肺,肝气不降,则喘促气憋,咽中如窒。肝肺络气不和而胸闷胸痛。心肝气郁则失眠,心悸,脉弦。[5]

693 治法

开郁降气平喘。[5]

694 方药治疗肺气郁痹型喘证

五磨饮子(《医方集解》):乌药、沉香、槟榔、积实、木香

五磨饮子方用沉香、木香、槟榔、乌药、枳壳、白酒等开郁降气平喘,伴有心悸、失眠者加百合、合欢花、酸枣仁、远志等宁心安神。并宜劝慰病人心情开朗,配合治疗。[5]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695 肺气郁痹型喘证的食疗方法 6951 推荐食材

柚子、萝卜、玫瑰花、百合、山楂、佛手、木香等[7]。

6952 推荐食疗方

[7]

1.佛手柑粥(《宦游日札》):佛手柑15g,粳米100g,冰糖适量。将佛手柑洗净加水500mL,煎煮2分钟,去渣取汁,再加入粳米及冰糖,文火熬粥。每日2次,5天为1个疗程。

2.玫瑰茶(《本草纲目拾遗》):玫瑰花1~3g,用沸水冲泡,代茶饮。每日3次,5天为1个疗程。

3.橘皮粥(《调疾饮食辩》):橘皮20g,粳米60g。橘皮煎汁去渣,与粳米共煮。或单以粳米煮粥,待粥成时加入橘皮末3g,煮至粥成。空腹食用,每日1~2次,5天为1个疗程。

7 关于喘证

喘证为证名。简称喘,亦名喘逆、喘促、喘息。以呼吸急促为临床主症,其发病与肺肾关系密切,盖“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若出纳升降失常,斯喘作焉。”(见《类证治裁·喘证论治》)。喘证颇多危急病情,须辨证精确,治疗及时。

喘证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严重者每致喘脱。为外感六*,内伤饮食、情志,以及久病体虚所致。其病主要在于肺、肾,亦与肝、脾等脏有关。[5]

喘病是因久患肺系疾病或他脏病变影响,致肺气上逆,肃降无权,出现气短喘促,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等症状的病证。一般来说,邪气壅肺者为实喘,精气内虚者为虚喘。[6]

喘证大要分为实喘与虚喘两大类,实喘为邪气壅肺,气失宣降,治予祛邪利气[5]。实喘的基本病理属于“清浊相干,气乱于肺。”(见《黄帝内经灵枢·五乱》)如外感六*,水饮痰浊壅阻于肺,使肺气失于宣降,此为实喘。禀赋虚弱或元气亏损,使“肺主气”的功能明显削弱,以致肾不纳气,治予培补摄纳[5]。

实喘以祛除病邪为大法,虚喘当补元摄纳为主。不少患者,久病喘证,元气已损,兼有病邪(痰浊、水饮、气壅)者,属于虚实夹杂之证,治宜兼用扶正与祛邪二法,通常在发病时,先以祛邪为主;邪去大半,则以扶正法为主。喘证发作,每兼咳嗽,亦须喘、咳同治。如喘而声高气粗,喉中痰鸣,声如拽锯者,称之为哮喘,简称为哮。除药物治疗外,亦可配合针、灸、外治和药物穴位电离子透入法。至于虚喘、实喘,又可因为病因、证候、体质等不同情况而分为多种证型。

喘证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的过程中。不但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且可因其它脏腑病变影响于肺所致。为此必要时需结合辨病,与有关病篇互参,以便全面分析疾病的特点,并掌握其不同的预后转归。[5]

现代医学的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心肺功能不全等病,在发生呼吸困难时,可参照治疗。[5]

详见喘证条。

8

中医闻诊咳嗽的解析

  中医闻诊咳嗽   辨声音:  时间频急,声音重浊,多为外感风寒或痰湿咳嗽;咳嗽频声音清亮,多为外感风热或痰热咳嗽;咳嗽声音清...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