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书写格式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8浏览:4收藏

古书书写格式,第1张

  古籍的结构是指一部具体古籍外在形式和内容的各个组成部分,在流传过程中,逐渐书衣形成的特定的名称。

  1书衣:俗称书皮,也称封皮。是为保护书而在书的前后加的封皮,一般选用较硬的纸作为书衣的材料,并在书衣上题写书名。

  2书签:用作题写书名的长方形纸条,一般贴在古籍封皮左上角。有时还有册次和题写人姓名。

  3书叶:按文稿顺序排列的书写、印制的单张纸叶。

  4封面:位于护叶之后、所有书叶之前。常镌刻书名、作者、刊刻时间及地点等项内容。

  5护叶:也称副叶,用以保护书芯或连接书古籍书封面一般是一张空白纸。在书名叶或前或后。

  6书芯:指书衣以内或未上书皮以前已订在一起的书册。

  7书脑:书芯订捻、缝线以右的部分。即装订时,锥眼订线的地方。

  8书背:又称书脊,与书口相对,上下封皮相隔或连接的部分,相当于书籍的厚薄度。即一书装订处的侧面,如同书的脊背,所以称书脊。

  9书头:书籍上端切口处。又称为书首。

  10书根:用的术语叫“书脚”,解释为:书籍下端切口处,亦称书根。)有些古籍在书根上有书名、卷数、册数,但书根上这些题名不古籍书册各部位名称一定准确,有些是刻板时印上,有些是藏书者自己为方便翻检、阅读或者保护而写上去的,多半是简名。

台湾香港使用繁体字体的,一般都是竖行书写的,并由又到左。

一般书籍也都是竖行的,就如一般古籍传统一样,

不过如数学、或是自然科学类书籍,可能会是横行比较多,

因为需要迁就数学式或可能的英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时任教育部部长的郭沫若,便向毛主席提议:改过去竖向的书写方式为横向书写方式,把从右往左改为从左往右。因为人的眼睛,左右转动所看到的角度和区域,要比上下转动所看到的角度和区域都广阔的多。这样横着书写和看书就会减轻眼睛的疲劳程度。

汉字的书写顺序正式变为由左至右,1954年的学生课本正式变为由左至右,由上到下。1955年10月,教育部和文改会联合召开了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建议全国印刷品采用横写印刷。

1956年1月1日,《人民日报》和各大地方党报开始正式改为横排右行,报面上仅有少部分标题和文章采用竖排。

扩展资料:

清朝末年,一些知识分子学习西洋文化,提倡汉字改革,提倡拼音文字,力主改变传统书写方式,改用从左到右的“横行”排列方式,1909年中国已有了用“横行”排版的书,它就是提倡拼音文字改革的刘世恩写的《音韵记号》一书。

东楚网-“红色布告” 一个时代的印记

人民网-第五次:1956年1月1日 由竖排版改为横排版

中国***新闻网-人民日报报头成长记

因为从右到左竖着写符合古人的习惯和环境,另外还和古人的守旧有点关系。受古代材料条件的影响,从右到左写要更加的方便舒服。后来则是因为不愿意破坏几千年的习惯,而依然选择从右到左写。

我们之所以会搞不明白古人的书写习惯,是因为我们和他们的所处环境有很大的不同。我们现在写字用的最多的就是纸,而这一点就是古人无法达到的条件。人们刚开始并不是用纸来书写的,而是用的竹简,这就造就了古人和我们不同的书写习惯。

竹简不像纸张这样连续,它是一条一条的。所以在竹简上写字没办法横着写,如果非要横着写读起来会非常累。所以古人便养成了从上往下竖着写的习惯,后来纸张普及之后人们一直沿用这个习惯。

关于古人从右往左写,也和竹简有关。虽然从左往右写和从右往左写对于竹简来说没区别,但是对于阅读的人来说就有区别了。阅读竹简时人们更习惯左手拿着竹简,右手慢慢展开。如果从左往右写,翻阅竹简时就会很麻烦很别扭。另外,如果想要一边阅读一边批阅,那么就需要左手拿竹简右手执笔了。从右往左写可以很舒服的完成这个操作,而且写完的竹简正好垂下,非常有利于墨水风干。

当然古代用来书写的东西除了竹简还有各种锦帛一类的东西,这些东西倒是没有竹简的局限性。不过由于锦帛的价格昂贵数量稀少,所以为了方便理解依然沿用了竹简的写作习惯。

后来虽然纸张普及了,但是人们依然没有改变从右往左竖着写的习惯。因为这种习惯并没有大的问题,虽然书写的时候有部分遮挡,但是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所以人们并没有做出更改,毕竟改正一个几千年的习惯是很难的。而且追求传统好像是我们民族的习惯,所以并没有人想要改变。

这就是人类大多数人都是“右撇子”,当竹木简需要侧向打孔时,当然是右手用力、右手穿绳子,这样最后的绳头才会留在文章的最后(就是左端)。而书写之前竹木简是不会穿绳的,因为怕写错了不好拆换,所以,书写不会从右向左,始终是从上到下。

你说“古代人看书是从右到左看”不是书写的原因,是绳编的原因,绳编从右到左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古人在没有卫生纸的年代,左手是专门用来处里排泄门户的,虽然洗得很干净也是有所忌讳,故而文章的结尾就要放在左端。书要卷起来也是从左到右卷,左手一直触摸的是竹木简的后面,打开也一样,最先看到的就是文章的开头。

区别于竹木简,也许是为了保护树木,用树叶、树皮、皮革、织物以及石板、泥板用来书写文字的时候,人们为了方便躲避前一个字未干的墨水,就顺便向右书写了,而这种选择也是全球文字书写的主流,真正原因其实就是人的两只眼睛是左右横向排列的。

但是右面的书写空间没有了,还不是照样向下排列么?

这样说来,全世界看书都是从上向下的。你想想,当一行文字看完了,你还不是要把眼神从右端立刻回到左边来?这也是你说的“从右到左看”!

总结:绝大多数的文字的笔画,都遵循着同一个规律,从左向右书写(‘一’字、A字、2字都是从左向右拉开用力的),不管竖版书和横版书,它们的细节,都遵循了从左到右继而从上到下这个全人类通行习惯的。从细节上讲无论古今书写和阅读都是“从左到右”的。

古书书写格式

  古籍的结构是指一部具体古籍外在形式和内容的各个组成部分,在流传过程中,逐渐书衣形成的特定的名称。  1书衣:俗称书皮,也称封皮...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