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五大医学著作有哪些?
1、《黄帝内经》(相传为黄帝所作)
《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传世巨著,相传为黄帝所作。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其医学理论是建立在我国古代道家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反映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
黄帝内经成编于战国时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总结了春秋至战国时期的医疗经验和学术理论,并吸收了秦汉有关天文学、人类学、心理学,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对人体的解剖、生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 成为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
2、《伤寒杂病论》 东汉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确立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规律,它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经典著作,开创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先河;同时在制剂学方面也有独到之处,对后世也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历代医家无不尊张仲景为“医圣”,故有“医圣者,即医中之尧舜也,荣膺此誉者,唯仲景先师。”
3、《神农本草经》 (相传为神农氏所作)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
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
4、《本草纲目》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本草著作,52卷。明代李时珍(东璧)撰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万历六年(1578年),稿凡三易。
此书采用“目随纲举”编写体例,故以“纲目”名书。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加以变革。序例(卷1、2)相当于总论,述本草要籍与药性理论。
卷1“历代诸家本草”,介绍明以前主要本草41种。次辑录明代以前有关药物气味阴阳、五味宜忌、标本阴阳、升降浮沉、补泻、引经报使、各种用药禁忌等论述,其中又以金元诸家之论居多。卷3~4为“百病主治药”,沿用《证类本草》“诸病通用药”旧例,以病原为纲罗列主治药名及主要功效,相当于一部临证用药手册。
5、《千金方》 唐 孙思邈
《千金要方》又称《备急千金要方》、《千金方》,是中国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作者孙思邈,共30卷,是综合性临床医著,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唐朝孙思邈所著,约成书于永徽三年(652年)。该书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
《千金要方》总结了唐代以前医学成就,奠定了宋代妇、儿科独立的基础;其治内科病提倡以"五脏六腑为纲,寒热虚实为目",并开创了脏腑分类方剂的先河;针灸孔穴主治的论述,为针灸治疗提供了准绳,对针灸取穴的准确性颇有帮助。
参考资料:
-伤寒杂病论
-神农本草经
-本草纲目
-千金方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制法 4 功能主治 5 坎宫回生丹的用法用量 6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坎宫回生丹 1 拼音
kǎn gōng huí shēng dān
2 处方真血竭1钱,细辛1分,真雄精2钱,牙皂2分,大梅片4分,硼砂1钱,真麝香6分,郁金1钱,生附片1钱(蜜炙极焦枯)。
3 制法除梅片、麝外,共为极细末,过绢筛,合片、麝再乳精细,瓷瓶收贮,蜡封固瓶口,勿使泄气。
4 功能主治寒证白喉及乳蛾、喉风。
5 坎宫回生丹的用法用量临时每次以3厘,以掺艮宫除害丹1厘,用铜风鼓吹入白处。含噙片时,使毒气随风涎吐出,便立刻回生。
6 摘录
《白喉全生集》
古籍中的坎宫回生丹 《白喉全生集》:附录
白块将满。不甚疼痛。此虚寒证也。服理中汤。吹坎宫回生丹而愈。后其家传染者二。一服参艾饮。吹坎宫回生
《白喉全生集》:白喉寒热错杂证吹药三仙丹即离宫回生丹(一分)坎宫回生丹(一分)艮宫除害丹(五厘)临时和匀。吹法照前。吹完再根据分两对
《白喉全生集》:白喉寒证吹药中国古代著名医书有以下这些:
1《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
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
2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杂病诊治的专书,原名《金匮要略方论》。“金匮”是存放古代帝王圣训和实录的地方,意指本书内容之珍贵。
3《肘后备急方》
《肘后备急方》,古代中医方剂著作。是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中医治疗学专著。8卷,70篇。东晋时期葛洪著。原名《肘后救卒方》,简称《肘后方》。系作者将其原著《玉函方》(共100卷),摘录其中可供急救医疗、实用有效的单验方及简要灸法汇编而成。
4《脉经》
脉学著作,西晋·王叔和撰于公元3世纪,10卷。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选录《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扁鹊、华佗等有关脉学之论说,阐析脉理、脉法,结合临床实际,详辨脉象及其主病。
《脉经》系我国现存较早的脉学专书,首次系统归纳了24种脉象,对其性状作出具体描述,初步肯定了有关三部脉的定位诊断,为后世脉学发展奠定基础,并有指导临床实践之意义。同时《脉经》还保存了大量古代中医文献资料。
5《针灸甲乙经》
《针灸甲乙经》,又称《黄帝甲乙经》《黄帝三部针经》《黄帝针灸甲乙经》。西晋·皇甫谧撰,12卷,128篇,成书于公元282年。前六卷论述基础理论,后六卷记录各种疾病的临床治疗,包括病因、病机、症状、诊断、取穴、治法和预后等。
采用分部和按经分类法,厘定了腧穴,详述了各部穴位的适应证和禁忌、针刺深度与灸的壮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理论联系实际的针灸学专著。
参考资料1:_神农本草经
参考资料2:_金匮要略
参考资料3:_肘后备急方
参考资料4:_脉经
参考资料5:_针灸甲乙经
目录 1 拼音 2 《药奁启秘》:二宝丹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二宝丹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仙拈集》卷四:二宝丹 31 处方 32 功能主治 33 二宝丹的用法用量 34 注意 35 摘录 4 《中医外科学讲义》 41 二宝丹的别名 42 组成 43 功效 44 主治 45 二宝丹的用法用量 46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二宝丹 1 拼音
èr bǎo dān
2 《药奁启秘》:二宝丹21 处方
升药 熟石膏各等分
22 制法研极细末。
23 功能主治提脓生肌。主疮痈溃后,脓水未净。
24 二宝丹的用法用量
用纸捻蘸药,插人疮口。
25 摘录《药奁启秘》
3 《仙拈集》卷四:二宝丹31 处方
朱砂、滑石(各飞)各等分。
32 功能主治杨梅结毒,或在头脑、咽喉、鼻中溃烂腐臭者。
33 二宝丹的用法用量土茯苓半斤,打碎,用河水12碗,煮至6碗,入丹3分3厘,滚12沸,早、中、晚各服2碗。1月全愈。
鼻病,加辛夷。
34 注意忌油,盐、酱、醋、糖、茶、酒。煎时忌铁。
35 摘录《仙拈集》卷四
4 《中医外科学讲义》 41 二宝丹的别名
八二丹
42 组成煅石膏8两,升丹2两。
43 功效排脓拔毒。
44 主治一切溃疡,脓流不畅,腐肉不化。前庭大腺炎。
45 二宝丹的用法用量将药粉掺入疮口中,或粘附在药线上,插入疮口中。
46 附注八二丹(《外伤科学》)。
古籍中的二宝丹 《疡医大全》:[卷三十四诸疮部(上)]结毒门主方粉三钱,犀牛黄一分,珍珠二分,搅和成膏,摊贴。二宝丹专治男妇杨梅结毒,或在头脑、咽喉、鼻中,溃烂腐
《济世神验良方》:外科附录用土茯苓二两,牙皂一枚,水三碗煎碗半,分五次送二宝丹治结毒,不论远年近日神效。白滑石(水飞)二钱二
《医学衷中参西录》:[三、医论]63.论肺病治法(附∶清金二妙丹、清肺三妙丹、治肺病便方)肺病之因,有内伤外感之殊。然无论内伤外感,大抵皆有发热之
《外科证治全书》:[卷四发无定处证(计四十证)]疥疮俱洗以参椒汤、搽以绣球丸。其湿烂痛甚者,搽以二黄丹皆获效。至于日久生虫,皆因湿热所化,清其湿热则虫
《证治准绳·类方》:[第六册]小便不禁中国古代五大医学著作有哪些?
本文2023-10-18 07:56:1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43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