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知错能改的名言名句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8浏览:8收藏

关于知错能改的名言名句,第1张

1、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觏《易论第九》

  2、一个人不能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

  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4、自我批评之于我们,简直是和日光、空气、水一样重要。——斯大林

  5、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觏《易论第九》

  6、自我批评之于我们,简直是和光空气水一样重要。——斯大林

  7、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8、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增广贤文》

  9、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10、在革命事业中,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就等于改正了一大半。——列宁

  11、改过不吝。《尚书仲虺(huǐ)之诰》

  12、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13、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14、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15、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16、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17、知错就改,永远是不嫌迟的。——莎士比亚

  关于知错能改的名言

  18、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犯错,只要改正,一切都是好的。

  19、改身之过,迁(发扬)身之善,谓之修身。颜元《颜习斋先生言行录》

  20、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

  2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白居易《与元九书》

  22、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王守仁《改过》

  23、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陆九渊《与傅全美》

  24、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25、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26、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

  27、人间最大的智慧,在于洞悉本身的弱点。——法国

  28、人不能没有批评和自我批评,那样一个人就不能进步。——毛泽东

  29、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

  30、秦恶闻其过而亡,汉好谋能听而兴。薛瑄《读书录》卷十

  31、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要重复错误。——周恩来

  32、见善则迁(学习),有过则改。——《周易》网

  33、人不怕犯错误,可怕的是一辈子做错事。

  34、浪子回头金不换。

  35、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36、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有了错误而不改正,这便真叫错误了。

拼音:bù bǎo shí  yǔ  zhōng rì  bù qì  gōng yú cùn yīn。

出自:《抱朴子·外篇》。

意思:不要整日就只是吃饱喝足(却不去多思考多探索),不要因为懒惰少花一点时间造成功亏一篑。

作者:葛洪,初名伯虎,字容父,号蟠室,自称蟠室老人,浙江省东阳市南马镇葛府人,宋淳熙十一年进士。历任国子祭酒、工部尚书、端明殿学士、参知政事、资政殿学士、提举洞霄宫、进位大学士。端平四年(1237年)卒,谥“端献”。 

相关内容解释:

《抱朴子外篇》主要谈论社会上的各种事情,属于道家政治范畴,也反映了葛洪道本儒末的思想轨迹。其内容可具体概括为:论人间得失,讥刺世俗,讲治民之法; 评世事臧否,主张藏器待时,克己思君; 论谏君主任贤能,爱民节欲,独掌权柄;论超俗出世,修身著书等。

节选的句子告诉人们,如果每天吃了饭却不想去做任何事情,每天都浪费着时间,不想进步,不想用功,不想努力,不想做任何事情,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一事无成,也就是说什么事情都不能达成。

《三国志》经典语录 名人名言

兵贵神速。—— 三国志经典语录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郭嘉传》。本句大意是:采取军事行动,最可宝贵的是行动迅速。“兵贵神速”乃千古治军克敌之妙诀。因为只有速度,才能打乱敌人的部署,争取到所需要的时间;才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才能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在今天,时间就是生命,时问就是效益,尤应重视速度,“兵贵神速”的古训,愈来愈为人们重视。

要言不烦也。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管辂传》注引《管辂别传》。要:切要。烦:又多又乱。本句大意是:切要的言论不多不乱不絮叨。据《管辂别传》记载一次何晏请管辂到他家,邓飏也在座。邓飏问管辂:人家都说你精通《周易》,为何你一句也不谈《周易》的道理昵管辂说:精通《周易》的人是不谈论《周易》的。何晏听了赞扬说:“可谓~也。”后来人们用~形容说话扼要切题,一点不琐碎罗嗦。

不求备于一人。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求备:要求完备、全美。本句大意是:不能要求一个人十全十美,完备无缺。人不可能全美,谁也不可能没有缺点。如果用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吹毛求疵地求全责备于一人,那么这样的人是绝对找不到的。如果“此作为任用人的标准,那么就一定找不到可以任用的人。这句用于对人不可求全责备。

集众思广忠益。—— 三国志名言好句

晋·陈寿《三国志·野书·董和传》。集:集中。思:思想,意见。广:增广。益:好处。本句大意是:集中群众的意见和智慧,可以收到更大更好的效果。这是诸葛亮教育他的部属时说的话。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诸葛亮就是智慧的化身,是最聪明最有学问的人。可是诸葛亮却不自以为是,他懂得倾听群众的意见,集中群众的智慧,使自己成为足智多谋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这句名言,被缩写成成语“集思广益”,流传至今。

厚葬无益于死者。

见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明帝纪》裴松之注引《魏略》。厚葬:指丧葬时奢侈铺张。本句大意是:大肆挥霍钱财操办丧事,对死者没有好处。古时贵族的生活很奢侈,不但活的时候挥霍浪费,死了还要厚葬,用以表示他们的尊贵。墨子早就提出过“节用”、“节葬”的主张,提倡减少无用的耗费,具有打破贵族等级制度的意义。古人已经认识到~,主张节约办丧事,现在却还有人以奢侈的葬礼表示孝心;更有甚者,老人活着的时候不好好奉养,死后却以厚葬为自己立名,不亦蒜夫!批判这种社会现象,提倡薄葬厚养的社会风尚时可以引用这旬古语。

为国者,以民为基。

恶不可积,过不可长。—— 三国志经典语录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陆凯传》裴橙松之注引《江表传》。长(zhǎng掌):滋长。这两句大意是:坏事不可积累,过错不可滋长。事物都有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干一两件坏事或有微小的过失看来算不得大问题,因为人非圣贤,谁能无过?但是,如果不引以为戒,不防微杜渐。而任其发展,就会积小恶为大罪,积小过为大错,最后不可收拾,引起了质变。因此,~和《左传·隐公六年》“善不可失,恶不可长”一样,都有劝诫意义,不可等闲视之。

福来有由,祸来有渐。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孙奋传》。由:原因。渐:渐进,逐渐。这两句大意是:幸福的到来都有原因,灾祸的到来都有从开端到发展的渐进过程。任何幸福的来临都不是偶然的,而是由一定的条件造成的;任何灾祸的到来也不是突发的,而有一个渐变的过程。所以,别人有了幸福,不必羡慕人家的命运好,那是他们努力创造的结果;自己有了祸灾,也不必一味归之于晦气,那是自己不注意防微杜渐的结果。这两句可用以告诫人们对于祸福不可怨天尤人,而要自己努力创造条件争取幸福,努力防微杜渐避免灾祸。

人各有志,所规不同。

晋·陈寿《三国志·邴原传》。规:准则。这两句大意是;人各有各的志向,每个人所遵循的准则有所不同。~二句告诉我们,社会上的人有不同的志向,是因为他们遵循不同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原则所致。其“所规”不同,则其政治态度、道德规范就不同,自然其节操、志向就有所不同,故看其志向,便知其人如何。可以此二句分析一个人的世界观与处世态度的关系,也可以“人各有志”说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志向,不能强求一律。

及溺呼船,悔之无及。—— 三国志名言好句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董卓传》裴松之注引《典略》。溺:没入水中。这两句大意是:等到没入水中才呼叫船只营救,后悔也来不及了。不会游泳就不能下水,想要过河就得准备船只。如果对可能发生的事变毫无预见,毫无准备,等到溺水以后再找船营救,自然来不及了。这两句以日常生活中人人明白的道理,说明了“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

度德而让,古人所贵。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袁绍传》。度(duó夺)德:考虑自己的才德。这两句大意是:考虑自己的才德,把位置让给胜于自己的人,这是古人所看重的行为。度德而让,有自知之明,是一种美好的行为和高尚的品德,是古人所宝贵的,也会得到时人的敬仰。那种嫉贤妒能,占着茅厕不拉屎的人才是最可鄙的。这两句可用于让贤。

识时务者,在乎俊杰。

晋·陈寿《三国志·蜀书·谱葛亮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时务:客观形势。俊杰:英俊杰出之士。这两句大意是:正确认识眼前客观形势,在于英俊杰出之士。这是奉劝别人认清形势,照顾大局的名句。此话精粹、简约,话中有话,而又通俗易懂,因而使用率很高。但在后来的流传中,一般将两句合而为一,简作“识时务者为俊杰”。

善积者昌,恶积者丧。—— 三国志经典语录

晋·陈寿《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这两句大意是多作好事,广积善行的人,一定能顺利昌盛;多行不义,广积怨恨的人,一定要失败灭亡。俗语说:“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侯一到,一切都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可作此二句的注解。~虽带有因果报应的迷信色彩,但从历史的角度去看,还是有道理的。可以此劝诫那些行为不法者弃恶从善。

街谈巷说,必有可采。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这两句大意是:街谈巷议,一定有可采纳的内容。孔子说过“三人行,则必有吾师”,事实也是如此,人民的街谈巷议,常常反映了他们的喜怒哀乐,表达了他们的意见和情绪,从中可以了解施政的得失,听到人民的心声。所以春秋时郑国著名政治家子产有“不毁乡校”之举,唐朝人韩愈还写了《子产不毁乡校颂》,都可说明应从街谈巷议中撷取有用的成份,以改善自己的工作,获得真正的批评和建议。

若卵投石,岂可得全。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吕布传》裴松之注引《献帝春秋》。卵:蛋。投:击。全:保全。这两句大意是:像用鸡蛋去撞击石头一样,鸡蛋怎能得以保全“若卵击石”语出《墨子·贵义》:“以其言非吾言者,是犹以卵投石也,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也,不可毁也。”现在人们常用~说明在敌我双方的斗争中,要正确地估量彼此的力量,切不可不自量力,盲目行动,像鸡蛋碰石头一样自取毁灭。“若卵投石”现也常写作“以卵投石”、“以卵击石”。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三国志名言好句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孙韶传》裴松之注引《会稽典录》。不居:不停留。这两句大意是:岁月不停留,时光似流水。此句感叹光阴似箭,采用了直陈其事的方法。两句于客观描述中暗露主观感情,看似“无我”而“我”在其中。这种以间接方式表现主观情志的手法,巧妙自然,而且使文意耐人咀嚼,字面上又不影晌行文的流畅,可谓一举几得。

人命至重,难生易杀。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王朗传》。这两句大意是:人命关天,难生难养,杀之却很容易。此二句强调人命关天,不可轻易处人以死刑。因为误判、错判尚可以改判;一旦误处极刑,想改正也来不及了。故古人有“重刑再覆”(见《旧唐书·刘宴传》)之说,就是要重调查,重证据,一审再审,获得确凿罪证后,当杀者再杀。

从令纵敌,非良将也。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任城王传》。从令:墨守成令。这两句大意是:在战斗中,机械地执行上级的命令,贻误战机,放走敌人,决不是好的将领。战场上的情况瞬息万变,而军令条文是死的,以死的条条来应付万变的形势,自然不行,故前人有“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的话。为了消灭敌人,保存自己,应不拘于命令条文,相机行事。这才是好的将领。

兵法贵在不战而屈人。—— 三国志经典语录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陈泰传》。屈人:使人降服。本句大意是:兵法最可贵之处在于可以不进行战争便使敌人降服。兵法本是战争经验的总结,使用异法可以显示自己的力量,使敌人胆战心寒。如巧妙的布阵,可使敌人眼花缭乱,整齐的军容,可使敌人感到震慑;神出鬼没的战术,可使敌人不知虚实。所以,使用兵法可以取得意外的胜利,甚之可以不动一兵一卒,使敌人屈服。可以此二句说明学习和使用兵法的重要。

兵有利钝,战无百胜。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吴录》。兵:兵力。利钝:指强弱。这两句大意是:兵力有强有弱,战争没有百战百胜的道理。常言道:“胜败乃兵家常事”,世上没有永不打败仗的常胜将军。兵力有时我强敌弱,有时敌强我弱,战争不会百战百胜。因而良将对战争的胜败应作好充分的准备;偶有失败,切不可气馁,一定要鼓足勇气,总结经验,以利再战。可以此劝慰失败者,或强调战前作好各种准备的必要性。

计投府库,量入为出。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卫靓传》。计较(jiao叫):计算校棱。府库:官府储存财物的仓库。量入为出;根据收入计划支出。这两句大意是:计算核查仓库中所储存的财物,根据收入多少汁计划支出。这两句可供引用说明无论一个国家、一个家庭还是每个人,都应该重视积贮并遵循“量入为出”的消费原则,这样才不致在经济上出现赤字,陷入围境。也可只引用“量入为出”一句,表达同样时意思。

凿石索玉,剖蚌求珠。—— 三国志名言好句

晋·陈寿《三国志·蜀书·秦宓传》。这两句大意是:凿开石头索取宝玉,跑剖开河蚌寻求珍珠。玉藏于石中,不凿石则不能得美玉;珠产于蚌中,不剖蚌则不能得宝珠;人才隐于百姓之中,不深入寻求则不可得人才。这两句用于比喻要深入探求和发现人才。

用人无疑,唯才所宜。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郭嘉传》裴松之注引《傅子》。这两句大意是:任用人无须疑虑,只要是才能所适宜的。用人无疑,疑人无用,只要才能适宜,看准了就大胆任用,放心地让他去干。

不以人所短弃其所长。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短:短处。长:长处。本句大意是:不因为人的短处而弃去人的长处。人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有的人短处多一些,有的人短处少一些。若看人、用人只取人的短处,而看不到人的长处,就会把人看得一无所是,而埋没了人的长处。这样看人、用人,就很少有人可用。这是一种片面化、绝对化的取人方法。

吏多民烦,俗以之弊。—— 三国志经典语录

晋·陈寿《三国志·步骘传》。这两句大意是:官吏多,烦扰百姓就多。习俗因此产生弊端。政府各级官员直当提高办事能力,以精简为宜。官员过多就增加百姓的负担,而且官多事少,无所事事,就会无事生非,生事扰民,百姓当然要反对。这两句用于说明精简政府工作人员的重要。

知人善察,难眩以伪。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引《魏书》。察:洞察。眩:使目迷。伪:假象。这两句大意是:了解人并善于洞察事物,就很少被假象所迷惑。了解人的才能、性格和为人,就能对人的所作所为傲出比较准确的判断,加上善于洞察事物,如果所了解的人制造了假象,或者他人为所了解的人身上蒙上了一层假象,就难以被迷惑,而易于看透事物的客观本质。这两句用于说明知人善察,就易于看穿伪装。

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注引孙盛《杂记》。负:亏欠,背弃。毋(wù无):不可,不要。这两句大意是:宁肯我负别人,不教别人负我。东汉末年董卓废少帝而立献帝,京都大乱。董卓荐曹操为骁骑拉尉,欲共计大事。曹操料董卓必败,就逃归多里。途中经过故人吕伯奢家,伯奢不在,其五子皆在,备宾主之礼。曹操听到食器声,以为图谋自己,就把伯奢的五个儿子杀掉,并说“~!”《三国捕义》上这两句话作:“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后人常以此话形容极端自私狠毒的处世态度。

忧国忘家,捐躯济难。—— 三国志名言好句

纲范万度,永垂不朽。

非常之事,何得因循。

一为不善,众美皆亡。—— 三国志经典语录

陈寿《三国志》卷59,吴主五子传一旦做了一件坏事,做过的所有好事将化为乌有。

战捷之后,常苦轻敌。

见晋·陈寿《三国志·吴书·陆逊传》。这两句大意是:打了胜仗后,常常苦于轻敌情绪难以消除。打了一场胜仗后,便轻敌自负,骄傲自满者,必败,即所谓“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因此有远见的指挥员常常为胜利后部队中的轻敌自满情绪而发愁,因为他们深深知道这种情绪,是失败的种子,是灭亡的祸根。要防患于来然,必须警钟常鸣,常备不懈,克服麻痹轻敌思想。

振穷救急,倾家无爱。

见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吕布传》。振:同“赈”,救济。爱:吝啬。这两句大意是:行侠好义,无偿地救济穷人;急人之难,不惜倾家荡产,毫无吝惜之心。此句通过几件典型事例的罗列,表现一位侠义之士的品行。“振穷”与“救急”,“倾家”与“无爱”是两组近义词。这种近义词反复使用的写法,其妙处在于起刊强化作用,看似文繁,实则笔墨经济,形象突出。

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三国志名言好句

见晋·陈寿《三国志·蜀书·马良传》载刘备语。这两句大意是:言语浮夸,超过自己实际能力的人,不能得到重用。言语浮夸,超过自己实际能力的人,往往没有什么真本事,靠夸夸其谈,大言欺人;或者是虚论高议纸上谈兵。如果真的让他去做,常常是所说的与实际不相符合,办不成事。所以这种人不可重用,重用则误大事。三国时蜀国的马谡(sù粟)丢失街亭而误军机就是典型的一例。这两句可用于说明不可重用夸夸其谈的人;也可用“言过其实”说明某人言语浮夸,不切实际。

兵犹火也,不戢将自焚。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戢(Jí急):收敛。这两句大意是:战争像烈火一般,该停止时不停止,必然自己烧死自己。此二句源于《左传·隐公四年》:“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发动战争给别国带来灾难,也给本国人民带米灾难。若当停不停,势必像玩火者一样自己烧死自己。以此二句强调好战者必亡,具有警戒意义。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刮目:擦眼精。待:看待,对待。这两句大意是:读书人离别三天,就应该用新眼光去看待他。东吴将领吕蒙以军务繁忙不肯读书,孙权劝他好好学习,他才开始就学,笃志不倦,大有长进,使鲁肃大为惊奇。吕蒙对鲁肃说:“~”。这句话现在还常引用,赞扬某人时间不长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看待。有时也用作作讽刺性的反语。

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 三国志经典语录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昭:魏未权臣司马懿的儿子。曹髦在位时,司马昭以大将军身份专国政,蓄意夺取政权。这两句大意是:司马昭的用心何在,连不相干的人也知道。曹髦即位后,看到皇权一天天被司马昭篡夺,很不满意,对侍中王沈等说了~的话,然后亲率数百憧仆讨伐司马昭,被司马昭所弑。此句直言其事,旗帜鲜明,但其揭露司马昭狼子野心的意义,字面上并没有点破,这一层意思全凭直觉把握,显得十分含蓄,形成独到特点,成为后世揭露人所共知的祸心、野心的习用警语。后一句在沿用中已简化为“路人皆知”。

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卢毓传》。名:名声。啖(dàn淡):吃。这两句大意是:名声如同地上画的烧饼,不能吃啊。三国时期,荐举官职常以某人名声的大小而决定其官位的高低,这种重名不重实的选官方法带来许多弊端。魏文帝曹丕在举中书郎时下诏说“选举莫取有名,~。”成语“画饼充饥”即从此而来,现多用来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惠,或比喻凭借空想来自我安慰。

求贤如饥渴,受谏而不厌。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张纮传》。谏:臣下的劝谏。这两句大意是:求取贤才如饥似渴,接受臣下的劝谏毫不厌烦。如饥似渴,可见其求取贤才的急切心情;毫不厌烦,可见其听取臣下批评和意见的真诚态度,这两句可用于说明古之君王或今人最高领导应广开求贤之路,乐意听取下属的批评和意见。“求贤若渴”已成人们口头常用的成语。

机权多门,是纷乱之原也。—— 三国志名言好句

晋·陈寿《三国志·夏侯玄传》。机权:国家重要事务的管理权。多门:许多部门。原:“源”的本字,根源之意。这两句的大意是:重要事务的管理权由好几十部门掌管,这是引起纷乱的根源。这原是夏侯玄与司懿议论政事时说的话,意思是人事大权要集中到中央。现在用这两句话多强调要政归于一,以免政出多门。

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这两句大意是:蛟龙得到云雾雨露,最终将不会甘作池中之物。赤壁战后,孙权拜刘备为左将军领荆州牧。周瑜不以为然,上疏劝孙权调刘备到江南,以美色、酒肉使其意志消沉,把关羽、张飞等臂膀调离,使之不能成大事。用瑜认为:给刘备土地,使他独占一方,又让刘、关、张三人凑在一起,就好像是~,一有机会就会飞走。后刘备果建蜀汉,形成我国历史上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写作上此句以“比”的手法见长,以蛟龙比刘备,云雨比机遇,池中物比无大志之人。该句语言精粹,比喻贴切,暗含哲理,发人深省,很为后人乐道。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西晋·陈寿《三国志》三国·阮籍《咏怀诗》孤鸿(天鹅)在野外哀号,飞翔盘旋着的鸟在北林鸣叫。

患名之不立,不息年之不长。—— 三国志经典语录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贾逵传》。患:忧虑.害怕。名:美好的名声。年:指年齿,涛命。这两句大意是:只怕美好的名声树立不起来,不怕寿命短促,曹操东征时进人贾逵的祠庙,回想起他部下这位大将的业绩,怆然有怀,发出了这番感慨。人活在世上,不仅要珍视自己的生命,更要珍视自己的名声。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等革命先烈为了祖国和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他们虽然寿命并不长,但却能名垂青史,彪炳千秋。如果一个人混混噩噩地活着,对杜会没有一点积极的贡献,那么即使长命百岁,也没有任何价值。这个名句可供劝勉青少年为祖国、为人民努力奋斗.争取立名时引用。

人谁不死死国,忠义之大者。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杨阜传》裴松之注引皇甫谧《列女传》。死国:为国捐躯。这几句大意是:谁能不死为国而死,是大忠大义。人谁也躲不过死,但死有不同。有为己死,有为友死.而唯以为国而死最为高尚.是大忠大义之死。这几句表现丁对为国而死者的极高赞扬。

治狱者得其情,则无冤死之囚。

见晋·陈寿《三国志·魏书·王朗传》。治晋:掌管司法。得其情:调查到真实情况。这两句大意是:掌管司法的人调查到真实情况,就不会有含冤而死的囚犯了。这两句强调执法者必须注重调查研究,而不靠主观臆断,才能避免冤假错案。只有调查研究,才能避得真实情况,才能对案情作出恰如其分的判决,不冤枉一个好人.不放过一个坏人。

治疾及其未笃,除患贵其未深。—— 三国志名言好句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骆统传》。笃:病重。患:祸患。这两句大意是:治疗疾病要赶在病未重之时,消除祸害贵在祸殃未深之时。人有病,一发现就要及时治疗,拖延时日,病变转移,病入膏肓就难于诊治;祸患一有苗头就要抓紧时机消除,怠慢迟延,祸深则不易根绝。两句以治病之理喻除祸之理,通俗易明。可用于告诫人们除祸要及时。

察其言,观其行,而善恶彰焉。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锺繇传》裴松之引袁宏语。察:调查。彰:明显。这几句大意是:了解和掌握了一个人的言行,这个人是好人或是恶人就清楚了。言和行是一个人的品质的外在表现,而人的品质又主要是通过其言和行体现出来的。所以了解一个人品质的善与恶,只需认真地观察他的言语和行为就行了。这几句可用于说明如何知人。

攻取者先兵权,建本者尚德化。

大丈夫处世处,当交四海英雄。—— 三国志经典语录

致治在于任贤,兴国在于务农。

见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杨阜传》。致:达到。这两句大意是:达到大治在于任用贤才,兴旺国家在于尽力发展农业。这两句一从用人,一从务实着眼,说明治国安邦的重要作用,体现了我国重贤重农的传统政治思想。

行赏不遗仇雠,用戮不违亲戚。

见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武文世王公传》裴松之注引孔衍《汉魏春秋》。遗:遗弃。戮(lu路):刑罚。违:避免。这两句大意是:该奖赏的连自己的仇人也不能漏掉,应判刑的就是自已的亲戚也不能避免。《左传·昭公五年》有“为政眷不赏私劳,不罚私怨”之说,提出“为政者”不应如何,此二句则提出“为政者”应该如何。“应“与“不应”从两个方面提出了同一命题,即为政者当秉公刑赏,不得以个人恩怨为转移。果能如此,人们自然会心悦诚服。

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 三国志名言好句

见晋·陈寿《三国志·蜀书·张飞传》。这两句大意是:我们这里只有甘愿掉脑袋的将军,没有屈辱投降的将军。刘备起用诸葛亮之后.把立足的目标定在蜀地。当时,蜀汉军所向披靡,张飞军定江州,生擒巴郡太守严颜。张飞喝斥严颜说:“大军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严颜答道:“我州~也。”张飞为他的英雄气概所动而义释了他。此句可用来表现军人在敌人面前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气概。它以直抒胸臆的斩钉截铁的语言。表现人物的坚强意志与信念.塑造出一个铮铮硬骨的英雄形象,成为军人理想中的楷模。

海以合流为大,君子以博识为弘。

司马光名言100句

1、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睹。

2、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

3、尽小者大,慎微者著。

4、韦平家法在,邵杜治声优。

5、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

6、举才不出氏族,用法不硬权贵,是以方不济务,奸无所惩。

7、善治财者,养其所自来,而收其所有余,故用之不竭,而上下交足也。

8、大者为纲,小者为纪,所以张理上下,整齐人道也。

9、没齿而无怨言,圣人以为难。

10、怒者常情,笑者不可测也。

11、短于从善,故至于败。

12、夫不察事之是非而悦人赞己,暗莫甚焉;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谀求容,谄莫甚焉。

13、有生之乐,无死之心,所以不胜也。

14、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15、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6、孤则易折,众则难摧。

17、将欲取之,必姑与之。

18、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19、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20、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21、不宝金玉,而忠信为宝。

22、经师易遇,人师难遇。

23、宽厚清慎,犯而不挍。

24、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

25、君子多欲则含慕富贵,枉道速祸。

26、德胜于才,谓之君子;才胜于德,谓之小人。

27、妒前无亲。

28、口有蜜腹有剑。

29、忍小忿而存大信。

30、英雄无用武之地。

31、前事不远。吾属之师。

32、面从后言,古人所戒。

33、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34、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35、仁以厚下,俭以足用。

36、人之患,在于不读史。

37、平而后清,清而后明。

38、俭约,所以彰其美也。

39、凡人之情,穷则思变。

40、币厚言甘,人之所畏也。

41、人主自威,则众谋不进。

42、举贤为国,非为私人也。

43、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

44、与其得小人,不如交愚人。

45、有贤不能和,与无贤亦同。

46、销恶于未萌,弥祸于未形。

47、读重要之书,不可不背诵。

48、不受非分之赐,则廉耻立。

49、小人多欲则求妄周败家丧生。

50、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51、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疏忽。

52、学者贵于行之,而不贵于知之。

53、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

54、人若无足,既得陇,复望蜀邪!

55、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

56、用兵之道,抚士贵诚,制敌贵诈。

57、上以制下,寡以统众,而纲纪定矣。

58、养子不教父之过,训导不严师之惰。

59、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60、任贤必治,任不屑必乱,必然之道也。

61、人不可以求备,必舍其短,取其所长。

62、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朴为美。

63、小事不糊涂之谓能,大事不糊涂之谓才。

64、天地之功不可仓卒,艰难之业当累日月。

65、人臣之谊,宜直言正论,非苟阿意顺指。

66、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用商君法而富强。

67、吾无过人者,但生平行为,无不可对人言耳。

68、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

69、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分离,以至于败。

70、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71、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72、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

73、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

74、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75、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76、汗简成新令,褰帷刺剧州。

77、野竹交淇水,秋瓜蔓帝邱。

78、三年归奉计,肯顾石渠游。

79、汉家五尺道,置吏抚南夷。

80、欲使文翁教,兼令孟获知。

81、盘馐蒟酱实,歌杂竹枝辞。

82、取酒须勤醉,乡关不可思。

83、几砚昔年游,于今成十秋。

84、松坚终发石,鱼变即辞流。

85、近郡无飞檄,清时不借筹。

86、淇园春竹美,军宴日椎牛。

87、古者谏无官,自公卿大夫,至於工商,无不得谏者。

88、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众,得失利病,萃於一官使言之,其为任亦重矣。

89、居是官者,常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

90、彼汲汲於名者,犹汲汲於利也,其间相去何远哉!

91、富贵者骄人乎?贫贱者骄人乎?

92、亦贫贱者骄人耳!富贵者安敢骄人!

93、国君而骄人,则失去国;大夫而骄人则失去家。

94、失其国者未闻有以国待之者也,失其家者未闻有以家待之者也。

95、夫士贫贱,言不用,行不合,则纳履而去耳,安往而不得贫贱哉!

96、红日迟迟,虚郎转影,槐阴迤逦西斜。

97、彩笔工夫,难状晚景烟霞。

98、蝶尚不知春去,谩绕幽砌寻花。

99、奈猛风过后,纵有残红,飞向谁家。

100、始知青鬓无价,叹飘零官路,荏苒年华。

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出自汉代刘备的《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译文: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坏事就去干,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善事就毫不关心。

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头方悔读书迟。

出自唐代颜真卿的《劝学》。

译文:年轻时不知道勤奋学习,年老时读书就晚了。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出自春秋时期孔子的《论语·述而》。

译文:几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4、志当存高远。

出自汉代诸葛亮《诸葛亮集·诫外生书》。

译文:人应当怀抱高远的志向。

5、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出自南宋陆游的《示儿》。

译文: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送元二使安西诗意解析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_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翻译: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老朋友请你再千一杯饯别酒吧,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

《送元二使安西》此诗前两句写渭城驿馆风景,交待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后二句转入伤别,却不着伤字,只用举杯劝酒来表达内心强烈深沉的惜别之情。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河东蒲州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关于知错能改的名言名句

1、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觏《易论第九》  2、一个人不能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  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