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志膏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古今医鉴》卷二 21 组成 22 主治 23 远志膏的用法用量 24 制备方法 3 《普济方》卷三六七 31 组成 32 主治 33 远志膏的用法用量 34 制备方法 4 《鸡峰》卷二十五 41 组成 42 功效 43 远志膏的用法用量 44 制备方法 5 《医学心悟》卷六 51 组成 52 主治 53 远志膏的用法用量 54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远志膏 远志膏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yuǎn zhì gāo
2 《古今医鉴》卷二 21 组成远志不拘多少。
22 主治中风,舌不能言。
23 远志膏的用法用量鸡子清调敷天突、咽喉、前心3处。
24 制备方法上用甘草水泡,不去骨,为末。
3 《普济方》卷三六七 31 组成
羚羊角、羌活、防风、朱砂、白附、天麻、蝎梢、麝香、牛黄、独活、金箔、茯苓、远志(去心)、僵蚕(炒)、蝉退、人参各等分。
32 主治小儿中风失音,腰背项直。
33 远志膏的用法用量煎薄荷汤送下。
34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皂角子大。
4 《鸡峰》卷二十五 41 组成远志半两,干防风半两。
42 功效解乌头、天麻、附子毒。
43 远志膏的用法用量食后、临卧服弹子大1粒,含化。
44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用饴糖半斤,同熬成膏,滤去滓。
5 《医学心悟》卷六 51 组成远志肉23两(去心)。
52 主治一切痈疽肿毒,初起之时。
53 远志膏的用法用量敷患处,用油纸隔布扎定。越1宿,其毒立消,屡试屡验。
54 制备方法清酒煮烂,捣为泥。
古籍中的远志膏 《验方新编》:[卷二十四痈毒门]银花甘草汤膝二钱,孕妇忌加牛膝凡肿毒初起,急服此方,外敷远志膏(见卷十一痈毒诸方),一切恶毒,无不立消。但宜
《济世神验良方》:中风门入姜汁、竹沥、童便服。头痛加蔓荆、细辛、白芷。远志膏治中风不能言。远志三两,甘草(水泡不去骨)。为
《疡医大全》:[卷七]论内消法起时,脓尚未成,不过气血乖违,逆于肉理耳。外敷远志膏,或金黄如意散、铁箍散,或贴普救万全膏;内服银
《外科十法》:[外科十法]内消法一时,脓尚未成,不过气血乖违,逆于肉理耳。外敷以远志膏,或贴普救万全膏。内服银花甘草汤,实时消散。若
《理瀹骈文》:[存济堂药局修合施送方并加药法]补录单方膏目录 1 拼音 2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栀子汤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千金》卷二十二 31 方名 32 组成 33 主治 3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 4 《外台》卷三十七引《小品方》 41 方名 42 组成 43 主治 4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 45 制备方法 5 《医心方》卷二十引《深师方》 51 方名 52 组成 53 功效 54 主治 55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 6 方出《外台》卷二十二引《古今录验》,名见《普济方》卷二九九 61 方名 62 组成 63 主治 6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 65 制备方法 7 《外台》卷三引《延年秘录》 71 方名 72 组成 73 主治 7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 75 制备方法 76 用药禁忌 8 《外台》卷四引《延年秘录》 81 方名 82 栀子汤的别名 83 组成 84 主治 85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 86 制备方法 87 附注 9 《千金》卷三 91 方名 92 组成 93 主治 9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 10 《外台》卷二引《范汪方》 101 方名 102 组成 103 主治 10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 105 用药禁忌 11 《千金》卷十九 111 方名 112 组成 113 主治 11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 12 《圣济总录》卷一○六 121 方名 122 组成 123 主治 12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 125 制备方法 13 《外台》卷二引《广济方》 131 方名 132 组成 133 主治 13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 135 加减 136 用药禁忌 14 《圣惠》卷十二 141 方名 142 组成 143 主治 14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 15 《苏沈良方》卷三 151 方名 152 组成 153 主治 15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 155 栀子汤的临床应用 16 方出《肘后方》卷二,名见《外台》卷一引《古今录验》 161 方名 162 组成 163 主治 16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 17 《普济方》卷三十四引《圣惠》 171 方名 172 组成 173 主治 17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 175 制备方法 176 用药禁忌 18 《圣济总录》卷—一○ 181 方名 182 组成 183 主治 18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 185 制备方法 19 《圣济总录》卷一○三 191 方名 192 组成 193 主治 19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 20 《圣济总录》卷八十九 201 方名 202 组成 203 主治 20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 205 制备方法 21 《圣济总录》卷六十 211 方名 212 组成 213 主治 21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 215 制备方法 22 《圣济总录》卷一五七 221 方名 222 栀子汤的别名 223 组成 224 主治 225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 226 制备方法 227 附注 23 《普济方》卷三五二 231 方名 232 组成 233 主治 23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 24 《幼科类萃》卷六 241 方名 242 组成 243 主治 24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 245 制备方法 25 《疮疡经验全书》卷四 251 方名 252 组成 253 主治 25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 255 附注 26 《易氏医案》 261 方名 262 组成 263 主治 264 栀子汤的临床应用 265 各家论述 27 《古今医彻》卷二 271 方名 272 组成 273 主治 27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 28 《圣济总录》卷一三七 281 方名 282 组成 283 主治 28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 28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栀子汤 1 拼音
zhī zǐ tāng
2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栀子汤21 处方
栀子14枚 常山9克 车前叶27枚(炙干)秫米14粒
22 制法上四味,哎咀。
23 功能主治治疟经数年不愈者。
2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9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三服,未发前一服,发时一服,发后一服以吐利四五行为愈;不止,冷饭止之。
25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
3 《千金》卷二十二 31 方名
栀子汤
32 组成栀子仁27个,芒消2两,黄芩3两,甘草3两,知母3两,大黄4两。
33 主治表里俱热,三焦不实,身体生疮及发痈疖,大小便不利。
3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5升煮减半,下大黄,取1升8合,去滓,纳芒消,分3次服。
4 《外台》卷三十七引《小品方》 41 方名栀子汤
42 组成栀子仁2两,甘草(炙)2两,芒消(汤成下)2两,黄芩2两。
43 主治因热食及啖诸热饼肉,致小便稠数者。
4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以水5升,煮取2升,分2次温服。取利即愈。
45 制备方法上切。
5 《医心方》卷二十引《深师方》 51 方名栀子汤
52 组成黄芩3两,栀子4个,豉3升。
53 功效解散石毒。
54 主治服石,口中伤烂,舌痛。
55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5升,先煮栀子、黄芩,令得3升,绞去滓,乃纳豉,煮令汁浓,绞去滓。平旦服1升,1日3次。
6 方出《外台》卷二十二引《古今录验》,名见《普济方》卷二九九 61 方名栀子汤
62 组成大青4两,山栀子1两,黄柏1两,白蜜半升。
63 主治口疮,咽喉中塞痛,食不得入。
6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以水3升,煎取1升,去滓,下蜜更煎12沸,含之。取愈止。
65 制备方法上切。
7 《外台》卷三引《延年秘录》 71 方名栀子汤
72 组成栀子3两,黄芩3两,豉1升(熬,绵裹),葱白(切)1升,石膏4两(碎,绵裹),干葛4两(切)。
73 主治天行12日,头痛壮热,心中热者。
7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以水7升,煮取2升6合,去滓,分3次温服,如人行89里再服。
75 制备方法上切。
76 用药禁忌忌面、酒、生冷等物。
8 《外台》卷四引《延年秘录》 81 方名栀子汤
82 栀子汤的别名栀子散
83 组成栀子仁4两,黄芩3两,柴胡4两,升麻3两,龙胆草3两,大黄3两,栝楼3两,芒消2两。
84 主治遍身黄如橘,心肋满急。
85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以水9升,煮取2升8合,去滓,分3次温服,相去45里进1服。
86 制备方法上切。
87 附注栀子散(《圣惠》卷五十五)。《圣惠》本方用法: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9 《千金》卷三 91 方名栀子汤
92 组成栀子30个,当归2两,芍药2两,蜜5合,生姜5两,羊脂1两。
93 主治产后儿生处空,流血不尽,小腹绞痛。
9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将栀子以水1斗,煮取6升,纳后药,煎取2升,分3次服,1日3次。
10 《外台》卷二引《范汪方》 101 方名栀子汤
102 组成栀子14个,豉1升,桂心2两,麻黄2两,大黄2两。
103 主治伤寒愈以后,饮食劳复。
10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7升,先煮麻黄掠去沫,纳余药,更煮取2升,去滓温服1升,1日2次。当小汗及下利。
105 用药禁忌忌生葱。
11 《千金》卷十九 111 方名栀子汤
112 组成栀子仁3两,芍药3两,通草3两,石韦3两,石膏5两,滑石8两,子芩4两,生地黄1升,榆白皮1升,淡竹叶(切)1升。
113 主治肾劳实热,小腹胀满,小便黄赤,末有余沥,数而少,茎中痛,阴囊生疮。
11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煮取3升,去滓,分3次服。
12 《圣济总录》卷一○六 121 方名栀子汤
122 组成山栀子3分,升麻3分,决明子(微炒)3分,黄芩(去黑心)3分,黄连(去须)1两,干蓝叶1两,大黄(锉,炒)1两。
123 主治风热毒气,忽冲眼肿,白睛似水泡,疼痛不可睡卧。
12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入朴消末半钱匕,再煎沸,放温服,临卧再服。
125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13 《外台》卷二引《广济方》 131 方名栀子汤
132 组成栀子14个(孽),香豉1升(绵裹),葱白1握(切),粟米3合,雄鼠屎27个(烧令烟绝,末)。
133 主治伤寒因食劳复,头痛壮热。
13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上以水8升,煮取2升3合,去滓,纳鼠屎,分3次服。服别相去如人行67里。
135 加减须利,纳芒消5分。
136 用药禁忌忌面、炙肉、蒜。
14 《圣惠》卷十二 141 方名栀子汤
142 组成栀子仁14枚,豉1合。
143 主治伤寒56日,大下之后,余热不去,心中结痛,欲解者。
14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上药相和,分为2服。每服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5 《苏沈良方》卷三 151 方名栀子汤
152 组成栀子2两,附子(炮)1两。
153 主治胸痹切痛。
15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大盏,薤白3寸,同煎至5分,温服。
155 栀子汤的临床应用胸痹:泗州有人病岁余,百方不愈,服此二服顿愈。
16 方出《肘后方》卷二,名见《外台》卷一引《古今录验》 161 方名栀子汤
162 组成大黄2两,麻黄2两,栀子仁14个,豉1升。
163 主治时气病起诸劳复。
16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上以水5升,煮取3升,分2次服。当小汗及下痢。
17 《普济方》卷三十四引《圣惠》 171 方名栀子汤
172 组成栀子仁20枚,升麻2分,黄芩2分,大青2分,茯神(去木)2分,甘草(炙,锉)5钱。
173 主治腹热气逆,口苦烦渴。
17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豉50粒,煎7分,去滓,入蜜半合,更煎23沸,食后温酒服。
175 制备方法上为末。
176 用药禁忌忌热面,炙煿。
18 《圣济总录》卷—一○ 181 方名栀子汤
182 组成栀子仁半两,犀角屑1两,木通(锉)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大黄(锉,炒)1两,瞿麦穗1两,黄连(去须)3分,车前子1两。
183 主治肝心热毒,目生疮及碜痛。
18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入竹叶7片,煎至8分,去滓,投芒消半钱匕,食后温服,临卧再服。
185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19 《圣济总录》卷一○三 191 方名栀子汤
192 组成山栀子7个,大黄末3钱。
193 主治赤目。
19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上取山栀子鉆透入煻灰火煨熟,以水1升半,煎至8合,去滓,入大黄末搅匀,食后旋旋温服。
20 《圣济总录》卷八十九 201 方名栀子汤
202 组成栀子仁半两,地骨皮半两,麦门冬(去心,焙)半两,柴胡(去苗)半两。
203 主治虚劳骨节烦热,盗汗不止。
20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入竹茹,小麦各少许,煎7分,去滓温服。
205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21 《圣济总录》卷六十 211 方名栀子汤
212 组成山栀子仁半两,枳壳(去瓤,麸炒)1分,大黄(锉,炒)1两。
213 主治黄疸,心中懊憹,烦热。
21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入豉20粒,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215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22 《圣济总录》卷一五七 221 方名栀子汤
222 栀子汤的别名栀子仁汤
223 组成栀子仁1两半,石膏4两,黄芩(去黑心)1两半,泽泻2两,柴胡(去苗)1两半,赤芍药2两,萎蕤1两半,车前草(切)半两。
224 主治妊娠大小便不通,脐腹胀痛。
225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每服4钱匕,水1盏半,加淡竹叶10片,同煎至8分,去滓,食前服。
226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227 附注栀子仁汤(《普济方》卷三五四)。
23 《普济方》卷三五二 231 方名栀子汤
232 组成芍药4两,牡丹3两,虻虫3两,栀子14个。
233 主治产后月水不调,及腹内胀不除,身强痛。
23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上用水5升,煮取2升,分为3服。
24 《幼科类萃》卷六 241 方名栀子汤
242 组成栀子仁2钱,木通2钱,当归尾2钱,白芷2钱,防风1钱,甘草1钱。
243 主治小儿心脏积热,小便赤肿,口内生疮。
24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麦门冬汤送下。
245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25 《疮疡经验全书》卷四 251 方名栀子汤
252 组成甘草、柴胡1两,漏芦2钱,连翘2钱,山栀2钱,黄芩2钱,防风2钱,人参2钱,茯苓、黄耆2钱2分。
253 主治疮疡,久发热不已。
25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每服1两,水煎服。
255 附注方中甘草、茯苓用量原缺。
26 《易氏医案》 261 方名栀子汤
262 组成黑山栀、人参、麦冬、乌梅。
263 主治妇人身倦怠,呵欠,口干饮冷,饮食不进,脉右寸微沉,右尺洪大侵上。
264 栀子汤的临床应用肺火病:一妇人患浑身倦怠,呵欠,口干饮冷,一月不食,强之食数粒而已。诸治不效。次年更甚,肌消骨露。诊之三焦,脉洪大侵上,脾肺二脉微沉,余部皆和平。以栀子汤饮之,进二服,即知饥喜食,旬日气体充实如常。
265 各家论述方中山栀炒黑,以去三焦屈曲之火,人参、麦冬以收肺中不足之金,乌梅酸以收之,火势既降,金体自坚,气畅血和而愈。
27 《古今医彻》卷二 271 方名栀子汤
272 组成栀子1钱(炒黑),山楂2钱,橘核1钱,荔枝核1钱,泽泻1钱,枳实1钱,归尾1钱,茯苓1钱,小茴香1钱(盐水焙),柴胡7分。
273 主治疝气或左或右,疼痛肿大。
27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
28 《圣济总录》卷一三七 281 方名栀子汤
282 组成栀子仁1两,甘草1两。
283 主治代指。
284 栀子汤的用法用量以水2升,煎至1升半,去滓,温浸指上,1日35次。
285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古籍中的栀子汤 《医心方》:[卷第十九]服石发动救解法第四栀子豉汤,服三剂瘥。〔(或本云二剂瘥矣)今按∶栀子汤在第二十卷"口干方"。〕或龈肿,唇烂齿牙摇痛,
《普济方》:[卷一百四十六伤寒门]伤寒后劳复(附论)寒瘥后。因饮食动作。致劳复如初。麻黄(去节一两)山栀子(半两)鳖甲(去裙醋炙一两)雄鼠粪(炒三七粒)
《伤寒论辑义》:[卷二]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五个。若内热甚者。错语心烦。不得眠者。加黄连黄柏山栀仁各一钱。名柴胡解毒汤。若脉弦长。少阳与阳明合病
《伤寒总病论》:[卷第三]发汗吐下后杂病证,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香豉栀子汤主之;少气者,加甘草;呕者,加生姜。栀子香豉汤
《脉经》:[卷七]病发汗吐下以后证第八一般年轻时候气血亏的人,老年的时候都会这样。因为气血亏损,导致胃肠道蠕动缓慢。很多人都说了平时注意的方法,我个人觉得,老人都这么大年纪了,能痛快一天算一天。吃一些快速通便的药吧,不过这个也不会有什么副作用。西药有酚酞片(俗称果导片),晚上吃,早上通。药店有售,一元一瓶。刚开始可以用半片,慢慢根据情况加大剂量,中药可以用番泻叶,一种叶子,中药房有售,一元钱的够喝很多天了。买的时候问清楚一次泡几个叶子。一般冲几杯之后就会想大便,剂量可以自己调整。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制法 4 功能主治 5 淋渫吴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6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淋渫吴茱萸汤 1 拼音
lín xiè wú zhū yú tāng
2 处方吴茱萸1两,川乌头1两(生用,不去皮),蛇床子1两,桂1两,荆芥穗半两,附子(生,不去皮)半两。
3 制法上为粗末。
4 功能主治风毒疮久不愈。
5 淋渫吴茱萸汤的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吴茱萸汤”。
6 摘录
《御药院方》卷八
古籍中的淋渫吴茱萸汤 《医方集解》:[利湿之剂第十二]琥珀散
治气淋,血淋,膏淋,砂淋(心肾气郁,清浊相干,热蓄膀胱,溺涩而痛曰淋。气淋,便涩余沥;血淋,尿血而
《玉机微义》:[卷二十八淋门(小便不禁附胞痹附)]论淋分三因陈无择云淋古谓之癃名称不同也癃者罢也淋者滴也古方皆云心肾气郁致小肠膀胱不利复有冷淋湿淋热淋等属外所
《针灸资生经》:[针灸资生经第三]淋癃(淋沥余见小便不通)关元、主胞闭塞。小便不通。劳热石淋。又主石淋。脐下三十六疾。不得小便。并灸足太
《普济方·针灸》:[卷十五针灸门]淋癃治石淋。脐下三十六疾。不得小便。灸足太阳。又灸涌泉三十壮。治五淋(资生经)。穴悬钟治五淋不得尿。穴
《明医指掌》:[卷七]淋证十二目录 1 拼音 2 《医统》卷二十六 21 组成 22 功效 23 主治 24 升麻二陈汤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升麻二陈汤 1 拼音
shēng má èr chén tāng
2 《医统》卷二十六 21 组成陈皮(去白)1钱,抚芎1钱,茯苓1钱,半夏1钱半,升麻5分,防风5分,甘草5分,柴胡5分。
22 功效润大便,利小便。
23 主治痰郁火邪在下焦,大小二便不利。
24 升麻二陈汤的用法用量水盏半,加生姜3片,煎1盏,温服。
古籍中的升麻二陈汤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二十六郁证门]药方
。)升阳散火汤治热郁。(方见火门。)(丹溪)升麻二陈汤治痰郁火邪在下焦,大小二便不利。此药能使大便
《医方集宜》:[卷之五小便不通门]治法通一血虚宜用四物汤加通草车前子茯苓一痰闭宜用二陈汤加升麻木通滑石一湿热便秘宜用海金沙散木通汤郁金黄连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九十二奇病续抄] 肿大一人茎头肿大如升,光如鱼泡,以二陈汤加升麻、青黛、牡蛎,水煎服,二剂愈。《古今医统大全》明徐春甫公元
《仁术便览》:[卷三白浊]燥湿固元养精汤)乌药(一钱)竹叶十片灯心十茎一方治白浊。以二陈汤加升麻、柴胡、苍术、白术。赤浊加白芍药。因胃中不清
《丹溪手镜》:[卷之中]麻木(十二)古代是《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1、黄帝内经
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巨著,是中医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2、难经
是中国古代医学著作《黄帝八十一难经》的简称,共三卷(亦有分五卷的)。原题秦越人撰。
3、伤寒杂病论
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4、本经
中国汉族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
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
扩展资料
中国古医书是古代医学的传承,极具医学研究价值和文物价值,中华医学源远流长,名医辈出,创造出了很多辉煌的医学成就,影响远播日本、欧洲,并且对世界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古代医书原著跟现代翻印的古代医书内容有很多出入,由于年代久远,当代的翻印古医书缺失了很多内容,所以中国古医书原著可以说是价值连城。
目录 1 拼音 2 《医方类聚》卷一二九引《急救仙方》 21 组成 22 主治 23 无名丸的用法用量 24 制备方法 25 用药禁忌 附: 1 古籍中的无名丸 1 拼音
wú míng wán
2 《医方类聚》卷一二九引《急救仙方》 21 组成赤茯苓1两,大戟1两,甘遂1两(切忌甘草),芫花半两,槟榔半两,青皮半两,黑牵牛半两。
22 主治水肿病,心腹坚胀,遍身肿痛,咳嗽喘急。
23 无名丸的用法用量五更空心每服30丸。汤使如后:水肿,海藻、破故纸、白术煎汤送下;面肿,陈皮煎汤送下;肚肿,升麻煎汤送下;腰肿,葶苈子煎汤送下;四肢肿,桑白皮煎汤送下;脚肿,生米1撮,将水洗过米,次擦洗擂碎,用沸汤泡饮送下;如若大便来多不住,用冷水浸脚手便住。如脚膝肿,服药后当阁起两足而卧,令水流至脚间,从大小便出,则肿自消。此药不可多服,亦不可连日服用,如1次取水不尽,当3日1次用药,其余2日,可服生料五苓散,嘉禾散,相和用姜、枣煎服,以能理脾进食,清利水道,肿自消矣,
24 制备方法上为末,薄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25 用药禁忌
其日不可另服他药,更忌甘草,并断盐半年。妇人胎前产后忌服。
古籍中的无名丸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九十三]经验秘方,米汤吞下,忌猪母、稚鸡鹅、牛羊等肉毒食。秘方无名丸治水肿病,心腹坚胀,遍身肿痛,咳嗽喘急,并皆治
《秘传外科方》:[救解诸毒伤寒杂病一切等证]推车丸者,多至二三十丸,空心南酒或姜盐汤送下。又秘方无名丸治水肿病,心腹坚胀,遍身肿痛,咳嗽喘急,并治之
《江氏伤科学》:[秘传方]刑杖方(第四十二)歌云∶既救诸伤又救刑,乳香没药合无名,土鳖再加真猴骨,然铜宜以醋来烹,六味一细末,炼蜜合
《证类本草》:[卷第三]无名异无名异味甘,平。主金疮折伤内损,止痛,生肌肉。出大食国。生于石上。状如黑石
《本草纲目》:[石部第九卷金石之三]无名异远志膏简介
本文2023-10-18 09:57:1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44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