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书》简介: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书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8浏览:1收藏

《新唐书》简介: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书,第1张

《新唐书》是北宋时期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等合撰的一部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书,“二十四史”之一。

全书共有225卷,其中包括本纪10卷,志50卷,表15卷,列传150卷。《新唐书》前后修史历经17年,于宋仁宗嘉v五年(公元1060年)完成,《新唐书》修成后,其主编曾公亮曾上皇帝表“其事则增于前,其文则省其旧”,认为这是本书胜过《旧唐书》的地方。《新唐书》在体例上第一次写出了《兵志》、《选举志》,系统论述唐代府兵等军事制度和科举制度。

《新唐书》第一次写出了《兵志》、《选举志》,系统论述唐代府兵等军事制度和科举制度,这是我国正史体裁史书的一大开创,为以后《宋史》等所沿袭,保存了我国军事制度和用人制度的许多宝贵史料。《新唐书》的宰相、方镇诸表,也给读者认识唐朝宰相族系(世家大族)的升降和藩镇势力的消长,提供了一条线索。著名史论家王鸣盛在《十七史商榷》中说:“新书最佳者志、表”。这是公允的评价。自司马迁创纪、表、志、传体史书后,魏晋至五代,修史者志、表缺略,至《新唐书》始又恢复了这种体例的完整性。以后各朝史书,多循此制。这也是《新唐书》在我国史学史上的一大功劳。

唐玄宗时期被称为“开元盛世”,而这个鼎盛时期却被一个转折点改变了,历史称为“安史之乱”,唐王朝在太平盛世下,迎来了这场叛乱。当时的叛乱涉及的范围太广阔,百姓流离失所,即使是有人有意记载这件事情也很难留存下来。想要留存誊写也没有安稳的局势供人记录。

不过我们之所以能够了解到这场史无前例的战争还要多亏一位大诗人的作品,杜甫在他的诗中记载了这场暴乱的过程。

杜甫所生活的时代,恰巧是唐朝由盛到衰的时代。公元前755年的“安史之乱”是这时代剧变的关键,杜甫经历了“开元盛世”,又经历了“安史之乱”。可以说他是这一时期的见证者。当时的杜甫身陷叛军中,亲眼看到胡兵的残暴,在逃亡的路上感受到了世态炎凉,他和父老乡亲们、和送行的母亲们,哭在了一起。这也正是为什么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

令杜甫心痛和无奈的是,唐朝为了迅速补充兵力,便实行了无限制、乃至惨无人道的征兵政策。军人手中的长枪还要比自己高,这样的战斗力投入到战场中无异于是去送死啊!但这种极端的政策,在史书上却没有留下记录,而杜甫却在自己的著名作品中《三吏》、《三别》中记载到。这种惨绝人寰的征兵政策,受苦的百姓是最为痛苦的。这场战争的本末其实已经不是在解决唐朝的内乱问题,实际意义上来讲这其实和救亡图存没有什么两样。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朝代之一,被后人称为大唐盛世。在无比强盛的同时,唐朝也被称为历史上最为开放的朝代。

那么,唐朝到底有多开放呢?

首先,是对外政策和文化思想的开放。唐朝鼎盛时期,无论是经济文化还是各个方面都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世界上其他很多国家都慕名而来,当时唐朝对各国的政策也都是十分开明的,鼓励各国的商人到中国来进行贸易。

日本在唐朝时期往来最为密切,日本更是先后派了十几次的使团前往唐朝,使团的规模达到上百人。

关于当时日本和唐朝的交流,我们可以举一个很有名的例子。

代表日本前来的使者当中,有一个人就是后来较为著名的阿倍仲麻吕,中国名字叫晁衡。公元717年,晁衡在到了大唐后,唐玄宗李隆基让他在国子监和王公贵族们一起学习,学习礼记,周礼等经典。

晁衡在国子监学习毕业后,参加科举考试,一举考中进士,先后卫尉少卿,秘书等职。另外晁衡还与诗人王维,李白,储光羲等人关系密切,使得储光羲后来在日本的诗名远播。

在公元733年,晁衡以父母年迈为由,请求归国。因为唐玄宗的执意挽留,一直未能回国,在公元752年时,日本以藤原清河为首的使团,再一次来到中国。

在使团中担任副使的吉备真备和晁衡是第一次进入大唐时学习的好友,再次重逢自然十分高兴。

让晁衡又动了归国的心思,在公元753年,日本出使大唐的使团,完成在大唐的事情后,准备归国,晁衡请求和他们一起回国。

可能是因为晁衡岁数大了,因为晁衡刚来到唐朝时才十九岁,请求回国的这个时候,晁衡已经五十六岁的老人了。也可能是唐玄宗感念晁衡在大唐做官十几年,一直兢兢业业,加上家中的父母已经年迈,这才批准晁衡的归国请求。唐玄宗并任命为唐朝回聘日本使节,任命外国人作为使节,这在历史上也是十分罕见的。

晁衡在归国的前一天,诗人王维还为晁衡写了送行诗送秘书晁监还日该国。

另外还有在晁衡和使团归国的的途中,他们所乘的船遇到了风暴,其中藤原清河大使和晁衡的所乘的第一艘船,因为风暴导致船在越南的海岸触礁,与其他船失去了联系。这一船的大多数人因为在越南的海岸触礁后,被越南当地的强盗杀害,幸运的是藤原清河大使和晁衡等十余人还幸存着。

传闻晁衡在途中遇难,李白更是悲伤的写出了哭晁卿衡的诗篇,深刻的表达了二人的友谊。

不过好在最后晁衡平安归国,并于755年6月历经艰险再次和使团们来到长安,好友们见到晁衡平安脱险,都十分高兴。

晁衡这次来到长安后,过了半年左右,大唐爆发了安史之乱,唐玄宗去往长安避难,晁衡也跟着前往,直到757年12月,长安被夺回后,跟随唐玄宗返回长安。

这时候的晁衡已经六十一岁了,这次来到长安以后,晁衡没有返回日本,此后晁衡又在长安待了十一年。

虽然在这期间,唐玄宗去世,也并没有影响晁衡的仕途,在唐肃宗时期历任安南都护和安南节度使等职,最后官至光禄大夫兼御史中丞。

唐肃宗去世,唐代宗继位,在唐代宗在位的第五年,公元770年晁衡去世,终年72岁,为表彰晁衡中日交流的贡献,唐代宗追封他为二品璐州大都督。

除此以外,还有鉴真大师东渡日本传播佛法,在唐玄宗年间,应日本僧人的多次邀请,鉴真大师多次东渡日本,期间鉴真大师多次去往日本的途中历尽坎坷,最终都成功到达日本。

到了日本后,鉴真大师受到日本僧人们热烈欢迎,鉴真大师在日本期间,传播了唐朝的多种文化,被日本人称为文化之父,律宗之主。

以上的例子,足以表现唐朝对外的开放,试想一下如果不是政策和君主开明的话,不可能会有这样频繁的文化交流。

以日本举例子篇幅较长,是因为相对其他国家来说,日本离我们更近,所以来往密切,但并不代表,只有日本与大唐来往。当时除日本之外,还有吐蕃,高句丽,百济,新罗,突厥,大食,南诏等国,都对大唐进行来访,或是朝贡。

他们不仅学去大唐先进的文化等其他一些方面。大唐自身的一些文化,也受到了这些国家的影响。

比如在穿衣方面,唐朝之前的朝代,对于女性的衣服都是十分保守的,到了唐朝的鼎盛时期,女性的衣服发生了改变。唐朝时期女性的袒胸装,就是受其外来国家的影响,加上当时唐朝时期社会风气较为开放。女性在着装开始追求自由,同时这样也能体现一定的美感,这样的着装便开始在当时流行起来。

另外,女性地位的提高,也是一个明证。有的女子在这个时期开始读私塾,打马球,像男子一样有着自己的活动,并不只限于闺房,而这些行为都是在当时被朝廷许可被推崇的。

女子们也可以在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武则天和太平公主,一个做过女皇,一个把持过朝政,可以说要不是当时社会的开放,女性的地位绝不会这么高。

还有就是用人方面,主要是有才之人,无论他是否是大唐的人,就像前面说的晁衡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在唐朝,外国人入朝为官已经是常态,最高峰时期更是达到三千多人。

正因为唐朝时期的开放,使得很多其他外来国家的一些思想和文化,传到我们国家,对我国的文化和其他方面有了一定的推进作用。同时也是因为唐朝时期的开放,使得我国的先进文化,得以传播到很多国家,对他们国家文化和其他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

修史书《新唐书》《旧唐书》设后妃传,传中列有皇后26 人、妃嫔10 人,还有见于史书的女子约60 人。后妃们虽然生活优裕但却争宠、争位,往往命运不佳。见于史书的唐代36 个后妃,有15 个结局凄惨:九个死于政敌毒手;两个死于争宠;两个失踪;一个自杀;一个获罪而死。宫中既然是后妃们享乐的天堂,后宫成千上万的女子自然希望登上后妃宝座,有得意的,自然就有失意的,妒嫉、孤独、忧愁、烦恼,命运莫测,惴惴不安,惶惶终日,坐在高座上的后妃们被这种种情绪所围扰,她们能安享天年?

  金刚经

  《金刚经》是早期大乘佛教经典,属于《大般若经》的第九会,是宣说般若空义的代表作之一。中国依鸠摩罗什译本为流行本,一般所说的《金刚经》都指罗什所译的《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科判则依昭明太子的三十二分法。《金刚经》古来依无著和世亲的论释为中心被理解,尔后由三论、天台、华严、法相、禅、真言等各宗的观点加以理解和发展。

《新唐书》简介: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书

《新唐书》是北宋时期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等合撰的一部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书,“二十四史”之一。 全书共有225卷,其...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