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阳县人龙济光的历史传记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1收藏

元阳县人龙济光的历史传记,第1张

龙济光(1868年-1925年3月12日),字子诚(紫宸),民国初年军阀,陆军上将,曾任广西提督,广东安抚使、都督兼署民政长,两广巡阅使。

龙济光、字子诚,是龙政第6房妻子所生的第14代后裔,其父龙汝霖死时32岁,妾马氏生长子觐光,元配李氏生次子裕光、三子济光。按封建法规,由次子裕光承袭了稿吾土司之职。纳更土司死后,发生了土司内部的相争,互相残杀,于是族人便拥戴龙觐光代办纳更土司之职。龙氏弟兄三人,性格各异,觐光喜天文地理和诗书;裕光爱养鸟种花;唯有济光喜欢玩刀弄枪,习武称强。济光见二位哥哥均已有职而自己无职,心生篡夺纳更土司权位的念头,曾两次谋害长兄未遂。觐光不愿兄弟相残,便离家前往昆明参加会试,后转达北京另寻靠山。济光便取得了纳更土司职位。当时正是光绪年间各地大办团练,龙济光也在家乡办起了团练,因率部众参与镇压滇南人民的反清斗争,并协助清兵剿灭云南的"彝乱"有功。被任命为广南县团总,同时得以在文山、蒙自、建水、金平、屏边及个旧等地招兵,势力迅速扩大。

前言

四大名著中都会见到不少诗词作品,一般认为红楼梦的诗词水平最高,不过老街倒是挺喜欢《西游记》中的一些山水诗。

看过叶嘉莹先生的评价,大意是红楼梦诗词是小说家的诗词,和真正的诗词大家相比还浅薄了一些。据说木心也讲过:”《红楼梦》中的诗,如水草。取出水,即不好,放在水中,好看。”

二人的意思其实差不多,红楼梦诗词并不是真正一流的作品,但是放在小说中,根据人物和情节来创作,就有一种特别的韵味。

读红楼梦诗词的时候,老街也有3个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一、老街最喜欢的词偷意于宋朝一位默默无闻的官吏

曹雪芹借林黛玉之口道出的《唐多令》,可算是红楼梦中柔美之极的咏物词了: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漂泊亦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宋朝张先《一丛花》中有句云“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桃杏都能嫁得一年一度的春风,而女子却空闺独守任凭青春白白消逝,因此自叹不如桃杏。

林黛玉自怜自惜,自比于柳絮,即使嫁得东风又如何呢?依然是无家可依、青春空自流逝。

不过,老街喜欢的不是林黛玉的柳絮,而是薛宝钗的柳絮,《临江仙》: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流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这首词里的柳絮完全是另外一种人格,没有那种病态美,是一种健康美,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嘲笑,依然保持良好的心态,就如**《哪吒》所说的:我命由我不由天。只要不放弃,总有一天可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不过这首充满正能量的佳作,却是偷意于宋朝一个不太出名的官吏。北宋徽宗崇宁年间的户部尚书侯蒙,虽然宋史有传,但是在词坛上只能算十八线小明星了。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馀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侯蒙《临江仙》

区别是薛宝钗咏柳絮,侯蒙咏的是风筝,曹雪芹这首词脱胎换骨,化用得非常高明。

二、林黛玉可没有说作近体诗不要管什么格律

老街经常看到很多不喜欢格律诗的朋友,用《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一段话作为写”律“诗可以不守格律的理由。林黛玉怎么说的呢?

香菱找黛玉学作诗,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虚的实的对实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又道:“平仄是末事,词句也次之,第一是立意要紧,意趣真了,诗自是好的……

看到这里,有的人可能会犯糊涂,其实林黛玉说了两件事。首先,作诗不难,格律诗就是起承转合加两幅对联,平仄、虚实相对而已。这是对于格律诗最精简的介绍了。

其次,有了好句子,不需要管什么平仄虚实。这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讲作诗不一定必须作格律诗,好诗也未必一定是格律诗。李白、李贺就以古体诗擅长,他们的格律诗就逊色一点。

对古代读书人来说,格律诗(近体诗)是必学内容,林黛玉还是首先教给香菱格律诗的创作规则,然后再说的这些话。看看香菱的习作可以发现,香菱本本分分地作了几首七律:

1七律,仄起平收式 :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拦。

2 七律,平起平收式:

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淡淡梅花乡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清霜抹玉栏。 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

3七律,平起平收式 :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

这三首诗都是标准七言律诗,没有一处失粘失对的问题,押韵都是平水韵十四寒 。没有接受完整的格律知识学习是根本写不出来的。

从科举开始考诗赋以后,格律诗几乎就是基础教育内容了。这和我们今天连近体、古体都搞不清楚的”国学教育“背景完全不同,所以会有人产生误解。

三、曹雪芹也有落韵的诗

清朝科举也考诗赋,所以象曹雪芹这样的读书人从小也会受到严格的训练。但是有一个错误却经常出现在科举考场上,就是押错了韵脚。

学习古韵的朋友知道,先、寒、元等不是一个韵部,押错了韵就是落韵,在科举中几乎是致命的错误。

1860年的清廷科举考试中,有一位才子才子叫高心夔,当时人称高心夔、王闿运、龙汝霖、李寿蓉、黄锡焘等五位名士为"肃门五君子",高心夔位列其首。但是高心夔却在这次殿试中折戟沉沙,王闿运事后评价高心夔“平生双四等,该死十三元”。 清人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 说这次试帖诗的规定韵脚要用“十三元”,高心夔错用了“十四寒”。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也不小心犯了这个错误。《红楼梦》第七十六回写到黛玉、湘云用”十三元“联韵作诗的故事:

湘云道:“限何韵?”黛玉笑道:“咱们数这个栏杆的直棍,这头到那头为止。他是第几根就用第几韵。若十六根,便是‘一先’起。这可新鲜?”湘云笑道:这倒别致。”于是二人起身,便从头数至尽头,止得十三根。湘云道:“偏又是‘十三元’了。

两个人玩的联句作诗有点像中国诗词大会的飞花令。不过人家不是背诗,而是限韵对仗作诗,第一句接对方的上联,对出下联,然后出一句上联请对方对下联。

曹雪芹在这里有一个字落韵了,林黛玉对的一个“宣”字在《平水韵》的下平一先,不属于十三元。

湘云只得又联道:觥筹乱绮园。分曹尊一令,黛玉笑道:“下句好,只是难对些。”因想了一想,联道:射覆听三宣。骰彩红成点。

十三元有“喧、萱、暄”三个字,但是“宣”自却在下平一先。所以“射覆听三宣”就落韵了。类似的例如“伦、轮、沦、抡”在十一真,但是“仑”、却在十三元。

古韵作诗之所以麻烦,而且常受到一些人的批评,押韵是一个主要的原因。

​结束语

闲话红楼,想到哪说到哪。红楼梦诗词虽然不错,但是真正的佳作不多,特别是太多阴柔之美的“女郎诗”令人厌倦。前言里我说过,西游记里面的诗其实也不差,例如这首:

一派白虹起,千寻雪浪飞。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依。冷气分青嶂,余流润翠微。潺湲名瀑布,真似挂帘帷。《西游记第一回》

这首写水帘洞的五律,对仗工整,格律严谨。不过这首诗也是化用,吴承恩借鉴了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相对于“女郎诗”,我还是比较喜欢“大圣”身边的诗。

@老街味道

龙伯和:或称共伯和,西周周厉王乱政,周人拥立共伯和,史称共和行政,并开始共和纪年,中国历史从此有了确切的纪年。十四年后归政于周宣王,回到封国,出土战国的清华简《系年》称龙伯和。

龙子:春秋时学者,孟子引以为先贤,于《孟子》一书中多处引用其言论主张,如《告子上》:“故龙子曰:「不知足而为屦,我知其不为蒉也。」”,《滕文公上》:“龙子曰:「治地莫善於助,莫不善於贡」”。

龙叔:战国时道家人物,见于《列子》:“龙叔谓文挚曰:「子之术微矣。吾有疾,子能已乎?」文挚曰:「唯命所听。然先言子所病之证。」龙叔曰:「吾乡誉不以为荣,国毁不以为辱;得而不喜,失而弗忧;视生如死,视富如贫,视人如豕,视吾如人。处吾之家,如逆旅之舍;观吾之乡,如戎蛮之国。凡此众庶,爵赏不能劝,刑罚不能威,盛衰利害不能易,哀乐不能移。固不可事国君,交亲友,御妻子,制仆隶。此奚疾哉?奚方能已之乎?」文挚乃命龙叔背明而立。文挚自後向明而望之,既而曰:「嘻!吾见子之心矣,方寸之地虚矣,几圣人也!子心六孔流通,一孔不达。今以圣智为疾者,或由此乎!非吾浅术所能已也。」”

龙贾:战国时魏国大将军。魏惠王时与魏公子卯率魏国军队对抗秦国。

龙且:秦末楚人,项羽帐下猛将,后与韩信作战时,轻敌中伏而亡。[1]

龙未央:先秦楚国猛士,与石敢当齐名。见于西汉史游的《急就章》:“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

龙德:西汉梁(今河南商丘南)人,琴师,官至侍中。作《雅琴龙氏》九十九篇,《诸琴杂事》等。

龙伯高:东汉京兆郡人(原籍河南、山西一带),名述。成语“刻鹄不成尚类鹜,画虎不成反类狗”中的鹄(天鹅)即龙伯高,事见《后汉书·马援传》。为当时贤士,与伏波将军马援交好,光武帝时调任零陵太守,食两千石。今永州市尚有龙伯高墓。

龙敏:五代人,字欲讷,于后唐官兵部侍郎、吏部侍郎。

龙景昭:北宋四川人,少有武勇,于后蜀任施州刺史,后归宋,宋太祖授永州刺史,官至右千牛卫将军。

龙镯:北宋人,宋初任间州太守,有惠政,深得民心,当地百姓绘《来鹤图》颂其德。

龙昌期:北宋哲学家,著书百余卷,嘉祐四年(1059)诏取其书,时年八十余,昌期博极群书,而议论怪僻。蜀人张公祐之徒、知名士皆师事之,其徒甚众。尝注《易》、《诗》、《书》、《论语》、《孝经》、《阴符经》、《老子》。宰相韩琦、文彦博、范雍、明镐等人数次荐之于朝,方授太子洗马,殿中丞。后辞归。

龙海清:北宋人,哲宗癸酉科中进士,任光禄大夫,琼崖宣慰使,琼州总镇,世袭千户候。带领大批文士进入海南,海南自此大治。

龙太初:北宋人,曾以诗人名义拜见王安石,遭王同僚郭功父所斥,时方有一老兵以沙撩铜器,王曰可作沙诗。太初不顷刻间即诵曰:“茫茫黄出寒,漠漠白铺汀。鸟去风平篆,潮回日射星。”言罢而去,太初缘此名闻东南。

龙章:宋代人,画家,善画虎兔。

龙伯康:北宋靖康年间人,时人谓之狂生,《宋稗类钞》载其为豪侠、魁奇之士,好酒喜谑,旁若无人。一日被酒从城外过大阅之所,戏挟弓矢而射,一发中的,矢矢相属,十发无一差者,众方惊讶,忽指其地而谓曰:“后三年此间皆胡人,若等姑识之,火龙骑日,飞雪满天,此京城破灭之兆也。”因嘻吁长叹不自禁,后三年京城失守如其言。即靖康之难。事迹见于南宋陈同甫的《中兴遗传序》。

龙大渊:南宋人,官至宁武军节度使、浙东总管。(?~一一六八),高宗绍兴三十年(一一六○),与曾觌同为建王内知客。孝宗即位,为宜州观察使、知閤门事,兼皇城司,历昭庆军承宣使、宁武军节度使(《宋会要辑稿》职官五一之二三、仪制一一之二一),出为浙东总管。乾道四年卒。事见《宋史》卷四七○《曾觌传》。

龙仁夫:元代江西人,有“清华才子”的美誉,著有《周易集传》一书。有诗《题琵琶亭》流传于世。他所创办的问津书院至今仍是湖北省保存最好的古代书院之一,在历史上曾与岳麓书院、东林书院、白鹿洞书院等齐名。

龙镡:明初江西康乐人,曹国公李文忠、司成宋讷以国士荐之于朝,明太祖时选任浙江按察使。后因靖难之变,遭下狱不屈而死,年仅四十。

龙庆云:明朝湖南人,隆庆年间进士,官至苏州、龙安知府。

龙文明:明朝湖南人,万历年间进士,曾任莱州知府,官至山东按察使。

龙汝荩:明朝湖南人,字委生,进士,官至莱州知府,册封中宪大夫。

龙正:明朝正德年间人,精于《易》学,所著有《八阵图》、《太乙成局》、《奇门集要》、《六壬书》,凡若干卷行世。

龙诰:明朝湖南攸县人,正德三年进士,官至四川按察使,著有《东洲奏议》等。

龙大有:明朝湖南人,正德十二年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

龙炎:明朝湖广武陵人,正德三年进士,官至刑部主事。

龙德谦:明朝湖南人,进士,官至平东知府。

龙光:明朝湖南长沙人,嘉靖四十一年进士,官至山东布政使。

龙翔宵:明朝湖广武陵人,曾任南京户部郎中,官至程番知府,贵阳地方志将他列为名宦。

龙膺:明朝湖广武陵人,神宗万历八年进士,官至太常寺正卿。与汪道昆、袁宏道兄弟交好,袁宏道《别龙君超兄弟》诗即写与龙膺。

龙遇奇:明朝江西人。神宗万历二十九年进士,殿试三甲,任扬州,两淮巡按,官至湖广道监察御史。为官清正廉直。创办维扬书院,郑溪书院。

龙起雷:明朝贵州人。神宗万历十七年进士,官至南京大理寺少卿。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他与弟龙起春、龙起渊俱有文名,时人并称"三龙"。《黔诗纪略》录其诗二首。本籍江西(参见贵州龙氏族谱《迪光录》)。

龙晋:明朝人,进士,任吉水御史,左迁为尹。嘉定之吴淞大江,淤塞百年,民受其患,龙晋率众人开支河五百余处,利及旁县,民号曰“御史河”。

龙文光:明末广西人,字中黄,“柳州八贤”之一。天启二年壬戌科进士,祟祯元年入京觐见皇帝,因考评卓异擢吏部主事,升郎中。崇祯十七年(1644年),官川北参政,明廷以陈士奇为文人,不称武职,命龙文光代右佥都御史职,巡抚四川。龙文光遂驰援成都,部署未定,而城已为贼寇张献忠所破,龙文光不屈,与陈士奇等人在濯锦桥被杀害。

龙燮:清代安徽望江人,康熙年间进士,清代著名戏曲家,著有《琼华梦》、《芙蓉城》等。

龙光:清代安徽望江人,康熙丁未科进士,先后出任内阁中书,太原同知等职,曾治闽狱,办案公正严明。

龙为霖:清代四川重庆人,康熙四十五年,十七岁即中进士,历官云南太和县令、石屏知州、潮州知府。为官时惩奸邪、均徭役、兴学设教,有惠政。精通音律,著有《本韵一得》。于潮州复建韩山书院。

龙文彬:清代江西永新人,同治年间进士,《周易绎说》、《永怀堂诗文钞》、《明会要》等为其所著。

龙启瑞:清代广西桂林人,道光年间状元,历任江西学政,官至江西布政使,著有《小学高注补正》、《经德堂诗文集》等。岭西五大家之一。

龙汝言:清代安徽桐城人,嘉庆年间状元,后任内阁中书,官至兵部员外郎。

龙应时:清代广东顺德人,举进士,长于书法和诗歌,著有《天章阁诗钞》。顺德博物馆和广东省博物馆均藏有他所作的行书作品。

龙廷槐:清代广东顺德人,举进士,曾任翰林编修。后辞官归乡,建有清晖园。著作有文集《敬学轩集》。

龙元任:清代广东顺德人,举进士,官钛事府庶子。能文章,工诗,又善书、画,摹仿元贤皆逼肖。著作有文集《春华集》。

龙元僖:道光广东顺德人,举进士,官至国子监祭酒,太常寺卿。赋闲后负责广东团练总局,维持地方繁荣太平。

龙建章:清代广东顺德人,举进士,历任内阁中书、户部主事、邮传部郎中。中华民国成立后,历任邮传局局长、贵州巡按使、交通总长。

龙湛霖:清代湖南人,举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侍讲、内阁学士、刑部右侍郎,为光绪帝侍读学士。于中法战争中,上疏极力主战,反复陈述和战利害。后督学江西。

龙汝霖:清代湖南人,举进士,官至直隶知州,廉吏有善名,史载:“官高平县时,有布政文某过境,仆从向龙索贿不成,遂取器物而去。龙即遣差役追絷,搜其行李得还失物而始放行。又有巡抚沈某,以奴遣属汝霖,该奴故意吸鸦片烟,汝霖责之,恰逢巡抚等官看见,汝霖曰:’某用人有约,不博不歌不吸烟者乃得留,此奴苟不吸烟,惟公所命。‘巡抚深感惭愧,不复言。”王闿运有诗称其“憨搜文布政,狂斗沈尚书”。龙好文学,与郭嵩焘等友善,著有《坚白斋集》。

龙璋:清代湖南人,光绪年间举人,出身世家,是左宗棠的外孙女婿,谭嗣同亲家。资助革命,辛亥后,曾任湖南民政长、西路巡按使、国民党湖南支部评议长、代省长,他是传统绅士从改良向革命转化的代表人物。后期首倡经办实业,最多身兼七个商会会长,湖南商会总会会长、工会会长、农会会长、商船会会长、公民保矿会会长、出口协会会长和提倡国货会会长等,为近代湖南的实业发展做出表率和贡献。

龙绂瑞:清代湖南人,华兴会成员之一。对华兴会及黄兴等多所赞助,曾主持长沙府中学校。先后任四川洋务总办、湖南交通司司长、湖南官产处处长。

龙云;彝族人,彝名纳吉鸟梯,汉姓龙乃其借用。云南昭通炎山人,中华民国大陆时期滇军将领,云南省政府主席。

龙国桢:清代四川重庆人,清末进士,入翰林院,留学日本。先后任安徽高等审判厅检察长、贵州高等审判厅厅长、京师检察长、总检察厅检察长、四川高等法院院长等职。

龙伯坚:清代湖南人,中医学家,曾任湖南省卫生处处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南省卫生厅厅长、中央卫生研究院中医研究所所长、一级研究员。著有《黄帝内经概论》、《黄帝内经素问集解》、《黄帝经灵枢集解》等。

龙朝翊:清代广西桂林人,与其兄龙朝言俱是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有兄弟翰林之称,光绪十四年(1888)中戊戌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后授平远、澄迈等县知县,光绪三十四年(1908)调任饶平县县令。在任期间勤政为民,今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立有龙太爷石像,乃饶平百姓为纪念他所建。家居临桂东巷。

宽能法师:释宽能(1895~1989年),原名龙六纬,家自桂林东巷龙氏,精研佛学,著有《三乘教义》一书。

龙葆诚:清末广东顺德人,清晖园龙氏后人,著有《凤城识小录》。清末民初顺德大良社会慈善机构多见其身影。保婴堂,成立于光绪26年(1900年),设址笔街(现华盖路),由中区绅商龙葆诚、罗桀、龙肇墀、黄普生等人筹建。同志善社(赠送医药),成立于光绪十三年(1877),设址城南新路湛公祠,由乡绅龙赞宸、罗桀等倡办。大良济贫会,1813年,龙廷槐辞职回乡后,热心乡事、族事,并主理济生善社。据《顺德县志》载:“槐对乡邑公共事务多所尽力,曾一力筹款白银壹万两,供大良地区济贫救荒使用”,是大良地区史上最早的“社会慈善福利基金会”,距今已有200年历史。青云文社教育基金会,清末期间,龙元僖在乡和籍城南街坊罗惇衍主理邑局(护沙局)期间,悉教育机关青云文社经费不足,拨出款项支持青云文社,设立教育基金会。大良义仓(社会福利基金会),大良义仓于光绪六年(1880年)设在碧鉴海旁、顺德护沙局侧,由龙元僖带头筹办和主理。华盖路大良救伤队,这是一个民间医疗互助机构,主事人员及医务人员大多为中区居民。成立发起人为清晖园龙氏族人龙肇墀等人,成立后由周拙甫等当教员,训练救伤队抢救知识。华盖路顺德赠医社,成立于1926年,地设华盖路160号,由大良工商界、清晖园龙肇墀以及余桂卿、罗机南、曾秋樵、黄竹生、黄子芬、冯信可、苏漹桥、李志岳、谭子芬等发起组建而成,为大良城区市民和县下各乡市民赠医赠药。

1、龙子

龙子应该是我国早期的一位思想家,他的具体生平、思想,今皆不可考。早在汉代,关于他的言论的流传就已经出现巨大差异。《大传》和《论书》体现出来的龙子和孔子的刑教观念,正好相反。

2、龙贾

周显王三十六年(前333年),秦惠文王任命阴晋人犀首为大良造,次年魏国献阴晋给秦,与秦修好。未久,公孙衍率兵攻魏上郡重地雕阴,魏将龙贾集中兵力迎战。

经二年激战,至三十八年,全歼魏军,斩首四万五千人。此役魏国防卫西河、上郡的主力全军覆没,主将龙贾被俘,魏惠王被迫于次年将西河郡全部献给秦国。至此,秦全部收复了被魏夺占的河西地区。

3、龙国钧

抗战后任兵工署武汉兵工总厂技术,课长,军令部科长,参谋本部参谋等职。1942年7月任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参谋,参谋处作战科科长。1943年任中国陆军驻印军新编第一军参谋处处长,副参谋长,次年改任新编第三十八师参谋长,参加印缅滇抗战诸役。

1947年任第三十八师副师长,1948年任新编第七军少将参谋长。同年10月在长春向中国人民解放军投降。后任沈阳化工学校,长沙轻工业技术学校及广州轻工业化工学校教员。1974年5月30日在广州逝世,著有《长春解放经过》等。

4、龙永图

湖南长沙人,在贵州贵阳长大,他是中国复关及入世谈判的首席谈判代表,原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 原博鳌亚洲论坛理事、秘书长;曾任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现任全球CEO发展大会联合主席、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席。

5、龙瑞

笔名大龙、蜀人。1966年毕业于北京工艺美术学校,之后从事工艺美术设计10余年。198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画研究生班,受教于山水画大师李可染先生;毕业后于中国美术家协会工作,1985年调中国画研究院为专职画家,曾为该院业务处副处长,副研究员。

2001年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2003年,改任中国画研究院院长;2006年,中国画研究院更名中国国家画院,龙瑞任院长。

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画院名誉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会长、文化部高级职称评委会美术组主任、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姓名:龙湛霖

籍贯:攸县贾山

举进士时间:清同治元年(1862)

名次:殿试二甲第17名

职务:内阁学士、刑部右侍郎

龙湛霖,生于1837年,是清同治元年(1862)的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刑部右侍郎。龙霖湛重视教育,以培养人才为己任。在江苏学政任上,引入格致新法,购置译书、仪器,分科立规程,使各书院培养兼通西学人才。告病还乡后,提携赞助乡里兴学等义举,帮忙筹办湖南最早的近代新式教育学校明德学堂。

练小楷时手上搁一小杯水

为官时以知本、敢言见称

龙湛霖两位兄长都是读书人。二哥龙溥霖当过知府,后在军营积劳成疾,年纪轻轻就去世了。大哥龙汝霖工于文字,曾在爱新觉罗官学任教,当时的朝廷权臣肃顺看中他的文字功夫,聘他去给儿子做家庭教师。

龙湛霖自幼跟着两个哥哥,没少沾文气。相传龙湛霖练习写小楷时,握笔的手上还要搁一小杯水,要滴水不漏。为什么要求这么严格因为清代科举要求考生用馆阁体(清代朝廷公文的标准楷书书体,强调书写字形、大小、粗细的统一,字体乌黑、方正、光洁)书写,否则无法进入翰林院。在这样的练习下,龙湛霖一手楷书赛似刻版。

同治元年,龙湛霖凭借一篇只有414字的《求贤审官论》一举中的。顺利通过会试、复试后,龙湛霖在殿试中取得二甲十七名的成绩,赐进士出身,最终参加保和殿御试,钦定入选,授翰林院庶吉士。

龙湛霖先后任顺天府乡试同考官、云南、福建乡试主考官,侍读学士,江苏、浙江两省提督学政,累官至内阁学士、刑部右侍郎,是当朝一个以知本、敢言见称的近臣。同治、光绪两位皇帝都很重视他的才学,敬重他的人品。

上书光绪帝要求改变科举制

在江苏引入数理化三门功课

龙湛霖所处的清朝正处于内忧外患之际,内有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外有列强入侵。为强国御敌,以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大力引进新事物新思想。

科举出身的龙湛霖,虽然读的多是经史子集,但主动接受新学。他认为世袭制是违背自然规律的,是强盗逻辑,是强加于老百姓的,他主张“任用贤能,共襄国是”。

他曾向光绪帝上书《变科举疏》,建议从根本上改变科举制度,废八股,行新学。主张既要重视老祖宗的老古董,又要留心西事西法,要从洋事务上学点聪明,开启明智。

1890年,他督学江西时,大胆请长沙学者皮锡瑞来南昌经训书院主讲,主讲内容则是变法。19世纪末,他再一次外放出任江苏学政时,当机立断为学界引入格致新学(即数理化三门功课),在地方金库中提取经费为学界购置译书、仪器,建立西学的分科教学规程,为地方培养新型人才。

鼓励提携后辈兴办新学

帮忙筹资创办中国第一所私人中学

光绪24年(1898),龙湛霖以病乞归,寓居长沙西园。

虽然已远离朝堂,但龙湛霖仍关心时局变化,并鼓励提携后辈兴办新学。

1903年,胡元倓与黄兴从日本留学归来,想走兴学救国的道路。无奈经费不够,胡元倓就想到了自己的二姑爹龙湛霖。

得知两人上门是为筹措办学经费,当时龙湛霖虽已不当家,但还是表明了自己支持办新学的立场。很快,龙湛霖的侄儿龙璋与龙湛霖的儿子龙绂瑞各捐一千元,并主动要求腾出西园房屋办学。

龙家带头,地方乡绅随后也认捐,办学的经费很快就筹集了。同年,湖南最早的近代新式教育学校明德学堂成立,龙湛霖担任明德学堂总理。

招生信息公布后,一些女生也要求上学,龙湛霖遂决定,再租几间房子成立“第一女学堂”。

既然是新学,当然是教授新知识,传播新思想。这第一件新事,就是男剪辫女放足。龙湛霖虽在同治、光绪年间为官,但“革命”起来毫不含糊,一刀下去,他就把长辫剪了,只在家待了几天,便出门见世面去了。至于放足,龙家的女性早就解放了。

长沙新学的兴起,引来了保守势力的恐慌,他们以“明德倡言革命”向当局告密。不过,当局得知龙湛霖是创办人之一后,考虑到他的威望,才没有取缔学堂。

同情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住处成为革命党人聚会场所

龙湛霖晚年同情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西园寓所成为革命党人秘密聚会之所。光绪31年(1905),龙湛霖因病去世,终年68岁。

章士钊在 《萸溪七十寿辰诗序》(萸溪即龙湛霖的儿子龙绂瑞)中写道:“辛亥以前,由海东贯长江,略洞庭而南,上下数千里间,吾党所谓处心积虑,不论激随隐显,殆莫不有龙氏一门之心计与血汗渐渍其中。” ‘

而当时湖南的仕林文坛流行的说法是:

湖南之所以能开发闻达于全国,外有张文达之奔走提携,内省龙芝生(即龙湛霖)之孕育后生,全省风气独开。即使翰林公卧床不起,仍以其子八先生(龙绂瑞)号令在外。善化黄兴、宁乡周震鳞、茶陵谭延闿、湘潭胡元倓均为其弟子辈。其三世孙龙毓莹(伯坚)复有异才,以能阔天下之务,楚骚之遗,於焉嗣响。

清山变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清山变-第86节肃顺复起

第86节肃顺复起

经由肃顺从中牵线,翁同龢终于得到了那一方梦寐以求的汉代古玉。尤杉听肃顺说是皇帝身边的侍读大人想要,本来有意双手奉上,翁同龢如何敢收

双方争执了很久,终于还是给他说服了,不过银子翁同龢是没有多的,只得倾尽所有,行以物易物之策,用一幅明宣宗的手本,加一幅宋徽宗的‘瘦金体’立轴,最后又加上一部好贴,以为交换,才把玉印拿在了手中。

明宣宗和宋徽宗的手本、立轴都算是藏家珍物,不过还不算什么,倒是那一部好贴,名叫‘娄寿碑’的,是宋拓之中的极品,号称是‘肃括宏深,汉隶第一’,更加是翁同龢多年心爱。

这是清代著名藏家朱竹垞(音茶)的旧物,后来辗转落入翁心存的手中,翁心存知道儿子喜好这等金石字画之物,就转赠了他。这一次为了这方飞燕玉印,也只好忍痛相割了。

这样的东西对翁同龢、龙汝霖之类的方家而言,算是物尽其用,在尤杉而说,却实在是明珠暗投,他既不懂,更不明白,只是这样的一方古印,就有这么番上门,多次商讨,最后还以家传……

应该是你需要的吧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