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木质家具又硬又不舒服,古人为何用了几千年?
中国古代的木质家具又硬又不舒服,古人用了几千年是因为文化的传承。
古代的木质家具又硬又不舒服,但是有垫子这些让它变得好看又舒服。我国木质家具种类比较多,光材料就有榉木、柚木、枫木、橡木、红椿、水曲柳、榆木、杨木、松木等。古代的木质家具可以长盛不衰,当然是离不开古人对木质的使用。不同材质的木头有不同的花纹和颜色,在普通家具中,木质家具应用比较广泛而且耐用。木质家具有几十年的使用寿命,最后还能用来传承给后代。
而且木质家具的材料能拉进人们和大自然的距离,有种无法说明的亲切感。有些材料经过打磨,手感非常好,能抗白蚁或者虫子蛀蚀,又能体现出它本身所具有的独特品位。人们说这种木质家具又硬又不舒服,这就像我们的房子,就是需要“硬”,需要凹出它的气势。里面可以用布或垫子之类软的材料来装饰,来软化,完全可以让木质家具使用起来又软又舒服。
古人用了几千年古代的木质家具,是文化的传承。
古人用了几千年的木质家具,已经习惯了它的这种样式。人们也已经习惯,通过这种木质家具来调节风水,来适当布局,表达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境界。
《礼经释例》中载“室中以东向为尊,堂上以南向为尊。”传统的木质家具种类非常多,古人可以挑选的范围非常大,总能找到自己所喜欢和合适的。不管只是想来张典雅古朴的床榻,还是想来个繁华无比的凳子,文化带来的不仅有习惯,还有前人留下来的木质家具。家具里面蕴含了人们的文化精神和情趣,人们已经习惯与木质家具相伴。
椅凳类
明清时期的椅凳形式很多,名称也很多,椅类有宝椅、交椅、圈椅、官帽椅,靠背椅、玫瑰椅等;凳类则有大方凳、小方凳、长条凳、长方凳、圆凳以及五方、六方、梅花、海棠等式凳,还有各种形式的绣墩。
宝椅
宝椅是一种体形较大的椅子。宫廷中称之为“宝座”。多陈设在各宫殿的正殿明间,为皇帝和后妃们所专用。有时也放在配殿或客厅陈设,一般仍放在室内中心或显著位置。这类大椅很少成对,都是单独陈设。宝椅的造型、结构和罗汉床相比,并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形体较罗汉床小些。有人说它是由床演变而来的,也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宝座大多以紫檀制作,取材厚重,造型庄重,雕饰精巧,为使用者增添威严之感。清式宝座的特点是尺寸大,结构复杂,用料规范,做工精细,装饰瑰丽。宝座上下内外,或浮雕,或透雕各种吉祥纹饰,显现出皇家的尊贵和豪华气派。
红木嵌瘿木席面宝座
民国
高110厘米
估 价:RMB 30000
这件宝座通身线条流畅,背板及扶手采用屏风式,中间做成圆形,镶嵌瘿木心,束腰以下花板中间下凹,浮雕夔纹,底枨四面平齐,四足外翻夔纹马蹄,二节腿的做法显得更加沉实稳重。席面的运用更是增添了几分清闲悠雅之气。
玫瑰椅
玫瑰椅在宋代名画中曾有所见,明代更为常见,是一种造型别致的椅子。它的椅背通常低于其他各式椅子,和扶手的高度相差无几。背靠窗台平设数椅,不致高出窗台;配合桌案陈设时,不高出桌沿,正是由于这种与众不同的特点,使并不十分实用的玫瑰椅颇为流行。玫瑰椅多用花梨木或鸡翅木制作,一般不用紫檀木。利用花梨木独具的色彩、纹理和椅子本身别致的造型巧妙结合,更令人赏心悦目。“玫瑰”二字,一般指很美的玉石。单就“瑰”字讲,一曰“美石”,另一曰“奇伟”,即珍贵的意思,《后汉书·班固传·西都赋》载:“因瑰材而究奇,抗应龙之虹梁”,以“瑰”谓奇异之物。从风格、特点和造型来看,玫瑰椅的确独具匠心。这种椅子的四腿及靠背扶手全部采用圆形直材,确实较其他椅式新颖、别致,达到了珍奇、美丽的效果。用“玫瑰”二字称呼椅子,当是对这种家具的高度赞美。
黄花梨透雕靠背玫瑰椅
清
1007×603×459厘米
估 价:RMB 248100~413500
成交价:RMB 296480
此玫瑰椅造型独特,样式新颖别致,雕刻精湛。
交椅和圈椅
交椅,亦称胡床,原为中国古代马上民族的用具,通常被认为是从席地而坐向椅坐的转变。交椅的结构是前后两腿交叉,交结点做轴,上横梁穿绳代座,可以折合,上面安一栲栳圈儿。椅圈一般由三至五节榫接而成,下由八根木棒交结而成,交结关节处,多以金属件固定。整个造型,从侧面看似多个三角形组成,线条纤巧活泼,但不失其稳重。因其两腿交叉的特点,遂称交椅。明清两代通常把带靠背椅圈的称交椅,不带椅圈的称“交杌”,也称“马扎儿”。交椅可以折叠,携带和存放十分方便,它们不仅在室内使用,外出时还可携带。宋、元、明乃至清代,皇室贵族或官绅大户外出巡游、狩猎,都带着这种椅子,以便于主人可随时随地坐下来休息,这也是交椅同时又被称为“行椅”和“猎椅”的由来。
圈椅是由交椅发展而来的。交椅的椅圈后背与扶手一顺而下,就坐时,肘部、臂膀一并得到支撑,很舒适,颇受人们喜爱。后来逐渐发展为专门在室内使用的圈椅。它和交椅所不同的是不用交叉腿,而采用四足,以木板作面,和平常椅子的底盘无大区别。只是椅面以上部分还保留着交椅的形态。这种椅子大多成对陈设,单独摆放的不多。圈椅的椅圈因是弧形,所以用圆材较为协调。圈椅大多采用光素手法,只在背板正中浮雕一组简单的纹饰,但都很浅。背板都做成“S”形曲线,是根据人体脊椎骨的曲线制成的,为明式家具科学性的一个典型例证。
明代中后期,有的椅圈在尽头扶手处的云头外透雕一组花纹,既美化了家具,又起到格外加固的作用。明代人们对这种椅式极为推崇,因此当时多把它称为“太师椅”。更有一种圈椅的靠背板高出椅圈,并稍向后卷,可以搭脑。也有的圈椅椅圈从背板向两侧延伸通过边柱后,但不延伸下来。这样就成了没有扶手的半圈椅了,这种椅子造型奇特,可谓新鲜别致。
清 黄花梨镶铜交椅
1066×737×62厘米
估 价:RMB 1600000~2000000
成交价:RMB 2053440
交椅是帝王贵族们的用具,是身份的象征,所以我国也有“第一把交椅”的说法,暗指某人是最为重要的角色。此交椅仅以几根必要的线形构成,并无一多余部件,造型简练;黄花梨木质地,上包镶铜片,新颖别致;扶手出头与脚踏角卷花纹的雕饰、靠背板的镶边装饰和透雕图案的运用,则为造型粗犷豪爽的交椅平添几许风情。
黄花梨圈椅(一对)
明
60×47×99厘米
估 价:RMB 100000~120000
圈椅是明式家具典型的式样,椅圈自搭脑处顺延而下成扶手,背板呈“S”形,饰以小浮雕,椅面之下设壶门券口,底枨采用“步步高”枨法,这些都是典型的明式特征,是实用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官帽椅和靠背椅
官帽椅分为南官帽椅和四出头式官帽椅两种。南官帽椅从造型上看,不如四出头式大方,但南官帽椅在装饰手法上比较容易发挥,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装饰椅背及扶手;用材可方可圆,可曲可直。它的特点是在椅背立柱和搭脑相接处做出软圆角,由立柱作榫头,横梁作榫窝,横梁压在立柱上。“S”形椅背多采用边框镶板做法,中分数格,或镂雕一透孔如意云头,或浮雕一组简单图案,美观而大方。通常成堂或成对陈设使用,很少单支。
四出头式官帽椅,即椅背搭脑和扶手的前拐角处不是做成软圆角,而是搭脑和扶手的横梁通过立柱后,又微向后方和两侧弯曲,形成一条自然而流畅的曲线。尽头磨成圆头,给人以柔润、圆滑的感觉。这种四出头式椅,大多用黄花梨木制成。背板多为“S”形,且多用一块整板制成。朴素大方的造型和清晰美丽的纹理色彩,形成俊逸高洁的风格和特点。明清两代均有官帽椅,但制作上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搭脑、靠背及扶手的区别。清代官帽椅的搭脑多用罗锅枨形或花形,靠背、扶手大多有花饰,与明代简洁朴素的风格截然不同。
靠背椅的造型特点是有靠背无扶手,并且靠背搭脑不出头。靠背有不同形式,也有称其为“一统碑式”椅子的。这种椅子体形较官帽椅略小,椅背上横梁两头与官帽椅的形式相似。也分两种形式:一种做成软圆角;一种是横梁长出两柱,又微向上翘,犹如挑灯的灯竿,因而又有“灯挂椅”之称。在用材和装饰上,硬木、杂木、彩漆描金、填漆描金、各色素漆和攒竹等做法皆有之,特点是轻巧灵活、使用方便。
屏背椅
其靠背犹如一座座屏,故名。靠背上往往镶嵌大理石,或镂空雕成瓶、叶、碗等图案,再嵌以瓷片,颇具特色,为清式家具中特有品种。
黄花梨四出头官帽椅(一对)
明
60×455×117厘米
估 价:RMB 70000~80000
四出头官帽椅在明式家具中较为常见,背板在制成曲线的同时采用攒框镶板的做法,边上设雕花牙子,下设光脚,与整体的简洁通透协调一致。底部前枨加宽形成脚踏,给人以自然舒适的感觉。
红木高靠背椅(四件)
民国
52×43×105厘米
估 价:RMB 50000~70000
这组类似“一统碑式”的靠背椅,雕刻精细,背板玲珑清秀,束腰下的花板雕刻更为细致,椅腿制成舒展的三弯腿,足部狮爪,应是清式风格受西方风格影响的作品。此为其中两件。
杌凳
杌凳是不带靠背的坐具。仅就杌凳而言,大体可分为方、圆两种形式,而以方凳种类最多。在各种形式的凳子中,又分为有束腰和无束腰两类。有束腰的都用方料,一般不用圆料;无束腰的则方料、圆料都有。有束腰的可以做出曲腿,如鼓腿膨牙、三弯腿等;而无束腰的都用直腿。有束腰的足端都做出内翻或外翻马蹄,而无束腰的腿足不论是方还是圆,足端都不做任何装饰。
凳面的板心,也有许多花样。有影木心者,有各色硬木者,有木框漆心的,还有藤心、席心、大理石心等,用材和制作都很讲究。凳子又有长方式和长条式的。长方式常见,多以一板为面,四腿侧脚明显,俗称四劈八叉,只供一人使用。亦有板面较长,可坐二至三人的,则称“长条凳”或“板凳”;长条凳还有“春凳”,形如炕几,可容二人并坐,因坐面较宽,不坐时也可用以放器物。
明清时期的圆凳,又称为圆杌,三足、四足、五足、六足均有。做法与方凳相同,直腿、曲腿都有。明代圆凳一般束腰,凳面为圆形、梅花形或海棠形,下带圆环形托泥,托泥下有四足,也有六足、八足,使其更坚实牢固。做工细致,形制优美。清代时无束腰的都采用腿的顶端作榫,直接承托坐面的做法;有束腰则主要靠牙板和束腰承托坐面。它和方凳还有一点不同,方凳都用四足,而圆凳不受角的限制,最少可用三足,多者可用六足。
早期的凳
“凳”字,最早并不是指我们今天所说的坐具凳子,而是专指蹬具。把无靠背坐具称为凳子,是后来的事了。《释名·释床帐》说:“榻凳施于大床之前,小榻之上,所以蹬床也。”显然是一种上床的用具,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见的脚踏。脚踏,也称脚凳。关于脚凳,明代史书有很多记载。《鲁班经》一书中就介绍有各种脚凳。尤其《长物志》与《遵生八笺》二书中还介绍一种奇特的脚凳,与养生、健身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当时备受推崇的健身家具。《长物志》说:“脚凳,以木制滚凳,长二尺,阔六寸,高如常式,中分一档,内口空,中车圆木二根,两头留轴转动,以脚踹轴,滚动往来。盖涌泉穴精气所生,以运动为妙。竹踏凳方面大者,亦可用。”
古代家具价值确定
清代前期制作的家具,与明代家具在造型风格、结构、做工及用材等各方面相当一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国内的一些家具研究权威,把明代与清代前期制作的家具统称为“明式家具”,在价值的确定上,两者基本上被一视同仁。清代前期的家具之所以可以与明代家具相媲美,主要是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这也说明了古代家具的历史并不是鉴定其价值的惟一标准。家具造型艺术的优劣,是决定家具价值的重要因素。王世襄先生对家具的造型艺术标准做了高度概括,从而把对家具造型的形容规范化、具体化,使得相互间的联系一目了然。他提出的家具十六品是简练,淳朴、厚拙、凝重、雄伟、圆浑、沉穆、缛华,文绮、妍秀、劲挺、柔婉、空灵,玲珑,典雅、清新;八病是繁琐、赘复、臃肿、滞郁,纤巧,悖谬、失位,俚俗。制作工艺的水平是衡量古代家具价值的又一把尺子,主要可从结构的合理性、榫卯的精密程度、雕刻的功夫等方面去考察。古代家具的入眼处,往往是引人注目的雕刻部分。雕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家具价值的高低。古代家具上的雕刻,一般分为透雕、平面实雕和立体雕3种。雕工的优劣,首先看形态是否逼真,立体感是否强烈,层次是否分明;再看雕孔是否光滑,有无锉痕,根脚是否干净,底子是否平整。总的来说,在评价家具的雕饰时,除考虑工艺的难易和操作的精确度外,关键是要看整体是否具有动人的质感和传神的韵味。
黄花梨方凳(一对)
明
64×64×55厘米
估 价:RMB 500000~700000
此对方凳采用了较多的装饰手法。牙条、腿足边缘起阴线,足端做出云纹马蹄,牙条下的附加花牙不同常见角牙,虽雕饰较繁,而年代则较早。
鸡翅木拐子方凳(四件)
清
46×46×475厘米
估 价:RMB 12000~15000
此组方凳庄重典雅,四腿与凳面平齐,牙板和底枨采用两劈料做法,足部雕刻回纹,空灵的牙板格内加装拐子纹装饰,不但不繁,反而增添了几许华丽,加上难得的鸡翅木纹理,不失为古典家具中的上品。
红木理石面鼓凳(一对)
清初
45×33厘米
估 价:RMB 50000~60000
成交价:RMB 200000
鼓凳是明清家具中较常见的造型,这对鼓凳光素的上下牙板做成对称的披肩式造型,四腿的壮实与双线海棠形装饰棂格形成对比,使人觉得既稳重又清秀。
红木嵌瓷板方凳(一对)
清
高48厘米
估 价:RMB 36000
此对精致的方凳面部制成可活动式侧沿打洼,腿部内侧起线,二节腿的做法显得很壮实,足部外翻叶形马蹄,镶嵌斗彩瓷板,体现了设计制作者的综合审美情趣。
古人起居方式可分为席地而坐和垂足坐两种方式,家具形体变化主要围绕着低矮家具和高型家具两大系列。
其中,秦汉时期家具是典型的低矮型家具。那时,人们席地而坐,所用的家具一般为低矮型,如:席子、漆案、漆几等。随用随置,并没有固定的位置。
到了三国时期,从少数民族传入了高型坐具:胡床。经过演变,中原地区出现了渐高家具圆凳,方凳等等。卧具床、榻等也渐渐变高。但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低矮家具。
再到隋唐,多数人垂足而坐,高型家具迅速发展到完全定型,形成了新式高型家具的完整组合。典型的高型家具椅子、凳、桌子等,已经出现并且在上层社会中流行。直到宋代,才完全普及。
中国古代家具发展到明清时代,基本定型为高型家具,而且能够依据人体的不同身形而制定家具的造型。中国古代家具的发展完全成熟。
那时家具比较少,还处于雏形期,摆设也就非常简单。所以,当时人在屋内的活动基本上以案、席为中心,比如“举案齐眉”、比如“入席饮酒”。后来发展为在席的后边加一个屏风。
尤其是三国、魏晋时期非常盛行,因为明代以前的建筑多为“工”字型组合,前堂后室,中间连以穿堂过道。
唐代的家具仍然比较简单,高足家具不多,所以陈设也比较随意。比如唐代绘画、敦煌壁画中的家具都是以架子床为中心,居室内家具摆放显得随意、零散。
到了宋代,还有明代,居室内的家具陈设都是以中轴线为中心,其他家具随意摆放,并不是很严格。椅子可以随便摆,但是屏风与榻的摆放则讲究一定的章法,屏风与榻总会在中轴线上,很多宋明版画上就是如此。
房子大,家具少,这是明代的一个特点:这主要是那时窗户都是糊一层窗户纸,屋内光线不好,放过多家具,会显得局促不堪。这种风格后来一直延续到寺庙的格局,释迦牟尼佛的身后 常常有一个屏风,他盘腿坐在一个底座上,而底座前面总有一个供案(香案)要比他的底座还低。
到了清代就不一样了,尤其是清中期以后,随着玻璃的发展,室内光线大大改善,家具都有了固定的位置。卧室里面又不一样了,卧室里首先是一个架子床或一个拔步床,往往放在一个比较隐蔽的墙角,因为要保护个人隐私。
我国的木匠那是全球闻名的,独具匠心的手艺,精益求精的精神,细致入微的细节追求,让人很是佩服。在古代的时候,还没有各种机器,根本不能来制造现在这种玻璃、铝合金、、陶瓷类的用具,而且我们都需要家具来方便我们的日常生活,这就需要一些技艺精湛的木匠来制造。这种手艺活也是日积月累的成果,想要做得很好,就需要我们有一些绝活,在某些点能够做到很好,做到独特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的出名的木匠。这钉接合是家具中常用的一种接合方式,虽然接合强度不高,只能用于非承重结构或受力不大的承重结构,但做起来简单并且可以达到需要的要求,也可在接合面加胶来提高接合强度。这样,在各种方面就会有一些“绝户活”。用起来很是方便牢靠,但是只要用了这种方法就很难再随意改变。
1、首先,古典家具中的“钉”,是竹钉而非铁钉,铁钉容易生锈。竹钉断面多为圆形,有时也为方形。“销”,是指两顺向木材间用于管束其他相关位置的小木块,销可拆卸活动很是灵活,也可以将材料保持的很好。2、然后是桌挂销,它的牢固程度高,不会丢失,配合抱肩榫使用,能使抗扭力得到加强。因为有定位准确、越打越严、可反复拆装等特点,桌挂销便于长途运输,是明清时宫廷和外销桌类家具必用的销子。3、栽销,如果家具的两个构件需要连接,由于木纹的关系,无法造榫,此时只有另取木材用栽销的方式将它们连结起来。是在两顺向木材之间凿眼,垂直栽上木片,以连结固定二者间的位置。4、半榫破头楔,破头楔用在半榫之内,易入难出。破头楔一旦在半眼的卯里撑开后,榫头将很难再退出,是一种没有可逆性的、独特而坚固的结构,最适合用在类似抽屉桌桌面下悬垂而负重的部件上。这些做法在日常的家具制造中也极少使用,因为它没法修复,被称为“绝户活”。
我国古代家具主要有席、床、屏风、镜台、桌、椅、柜等。席子,是最古老、最原始的家具,最早由树叶编织而成,后来大都由芦苇、竹篾编成。古人常“席地而坐”,足见席子的应用是很广泛的。床,是席子以后最早出现的家具。
中华民族是有着千年文化历史的民族,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灭国,延续至今的文明古国。历代前人创作,流传下来的都是宝贵的结晶,是古人的智慧。
我国古代本就是大河文明,依靠农业种植发展的国家,农民在早期为了农业种植,发明了各种农业工具,例如杵臼,耒耜,耧犁,曲辕犁等等。还有水利耕地方面,也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技术。古人还将各个方面的技术,用文字记载下来撰写成了《齐名要术》。
其中就春凳,春凳就是古人为了方便,发明的一件日常生活用品。就算是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日,我们每个家庭的都会出现它的身影。前人的智慧,又何止于春凳呢?但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春凳"究竟是什么吧?为何能延续至今。
"春凳"顾名思义是类似于凳子的物品,不过比凳子的用途更广。它既是一个可以坐着休息,也是一个可以躺着睡觉的东西,好比于如今的沙发,只不过这玩意儿可比沙发硬多了。春凳最早出现在秦汉时期,在那个年代,人们一般都是席地而坐或者跪在腿上。
所以春凳能用处,只是为了摆放物件。春凳真正进入到百姓家里却是在宋代,在宋代,放宽了对商人的权利,所以当时的商品经济发展繁荣。春凳便理所当然的,进入到了寻常百姓人家。
春凳是由椿木所制成的,所以也叫椿凳,更因为春有万物苏醒,春暖花开的寓意。古代人更向往好的兆头,所以名为春凳。春凳的高度与长度都比一般的椅子和凳子要高,而且可以同时坐两三个人。一般们将它摆放在床的旁边。春凳也作为女子的陪嫁之物,表面会雕刻一些寓意百年好合,早生贵子的图案,春凳腿多为马蹄状。
春凳除了上面所讲的一些用途外,还有许多可以用的上它的地方。在影视剧中,大家肯定都看过因为犯错被罚,家法处置的事例。而春凳的作用,就是打板子时,犯事的人所躺下的凳子。所以用春凳打板子可是家法之一,也有许多大户人家将春凳摆放在祠堂之中,以威慑的作用,同时也可以用来惩戒不肖子孙。
春凳也是人们出去踏青或游玩时必带的物品之一,不仅是累时方便坐下,更是春凳的寓意,春天来了,生机勃勃的喜头。
然而最重要的一个用处就是女子在出嫁之时,一些私人物品,像枕褥等,都会包裹好,用春凳抬进夫家。并且放置喜床边,一是春凳寓意好,二是睡觉前可以将衣服随身物品之类放在春凳上。有些注重寓意的人家,甚至将春凳作为婴儿床,不仅就在床边方便照顾孩子,还能给孩子一个健康的身体。
春凳的作用可想而知,是古人日常生活中必须要用到的东西,作为女子的嫁妆也在适合不过。一旦男子上门提亲,女方答应,婚事敲定后。女方人家就会找人,用香椿木制作成一对新的春凳。不仅美观耐用,而且摆放在床边,香椿木有驱蚊防虫的功效。这是长辈对于小一辈成婚的美好祝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春凳也逐渐退出了我们的眼界,但还是有些偏远地区,依旧保持着春凳的习俗和用途。床头柜与沙发便是从春凳中获取的灵感,而创造的新时代物品。春凳如今更多的是一种民间艺术,一种工艺品,代表了我国的传统文化。也是美好爱情幸福婚姻的象征。
唐、宋、元、明、清五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家具发展的全盛时期。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家具逐渐流行起来。此时的家具不再是一个有生命的物体,而是附加了美学符号。与汉代以前坐在地上相比,人们有了更多的家具选择。
唐代家具产于隋唐五代。高格调的家具发展迅速,出现了全新的高格调家具。它改变了五朝以前家具的面貌,形成了光滑、柔和、优雅、豪华的唐代家具风格。典型的高大家具,如椅子、凳子、桌子等,在上层阶级中很受欢迎。唐代的家具高大、精致、典雅,多为木制家具。唐代的家具没有传人。如果想要了解唐代的陈设,基本上只能依靠绘画、出土壁画、少量出土模型等图像材料。
唐代家具是宋代家具发展的源泉,而宋式家具则是明清家具发展的源泉。宋代是中国古代家具发展的重要时期。宋代的家具工艺具有高雅、不张扬的艺术风格。其家具造型高雅,色彩纯净,内敛朴素。人们感到轻松和优雅。
到了宋代,人们开始流行椅子、凳子等高腿椅,结束了几千年来坐在地上的习俗。宋代家具的特点是造型素雅,结构合理精细。宋代家具也注重外部尺度和结构与人体的关系。工艺严谨,造型美观,使用方便。
元代家具大多沿袭了宋代的传统,但也有新的发展,结构更加合理,这为明清家具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抽屉桌是元代的创新。
明代家具广义上的重点在于“风格”一词,无论造于明前还是明后,无论用料贵重还是用料一般,只要具有明代家具的风格,就称为“明代家具”。狭义上,指清初材料美观、造型美观的家具。明代家具的十六品包括:简洁、简练、朴实、凝重、雄伟、圆润、深沉、浓郁、富丽、美观、强、柔美、空灵、细腻、高雅、清灵。
中国古代的木质家具又硬又不舒服,古人为何用了几千年?
本文2023-10-18 11:34:2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44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