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叫什么?作者是谁?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8浏览:3收藏

明代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叫什么?作者是谁?,第1张

《农政全书》作者徐光启

60卷本、70多万字的《农政全书》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蚕桑广类、种植牧养、制造、荒政12门,将古代农学的各个领域概括无遗,是明代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徐光启(1562年4月24日-1633年11月10日),字子先,号玄扈,教名保禄,明朝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人,中国明末数学和科学家、农学家

著有《农政全书》

宋应星(1587年-1666年),字长庚,江西奉新北乡雅溪牌坊村人,明朝著名科学家,《天工开物》的作者),《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

《本草纲目》 药物学

明朝

李时珍 记载药物1800多种,方剂1000多个 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农政全书》 农学

明朝

徐光启 介绍我国传统农学成就和欧洲先进水利技术和工具。 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农学体系

《徐霞客游记》 地理学 明朝 徐霞客 对石灰岩溶蚀地貌的观察和记述 比欧洲早约两世纪

《天工开物》 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著作 明末清初

宋应星 总结明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 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最早的农业科学著作《氾胜之书》是历史上最早的农业科学著作。

书中对耕作的基本原则、选择播种日期、农作物栽培技术、调节稻田水温法、区田法等均有详细记述。《氾胜之书_》与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元代王祯的《农书》、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为中国古代四大农书。

作品简介

《汉书·艺文志》著录作“《氾胜之》十八篇”,《氾胜之书》是后世的通称。作者氾胜之,汉成帝时人,曾为议郎,在今陕西关中平原地区教民耕种,获得丰收。

该书是他编成西汉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和操作技术的总结,主要内容包括耕作的基本原则、播种日期的选择、种子处理、个别作物的栽培、收获、留种和贮藏技术、区种法等。

作者事迹和思想

《氾胜之书》的作者氾胜之,正史中没有他的传,古籍中有关他的事迹的记载也寥寥无几。他是西汉末年人,《汉书·艺文志》注说他在汉成帝时当过议郎。

祖籍在山东氾水一带。《广韵》云卷二凡第二十九载,氾姓出敦煌、济北二望。皇甫谧云:本姓凡氏,遭秦乱,避地于氾水,因改焉。汉有氾胜之,撰书言种植之事,子辑为敦煌太守,子孙因家焉。氾水是济水的支流,在山东曹县北四十里,与定陶县交界。

氾胜之虽是山东人,但在历史上留下印迹的主要活动却是在西汉京师地区指导农业生产。《汉书·艺文志》注曰:刘向《别录》云,使教田三辅,有好田者师之。徙为御史。

《晋书·食货志》谓:昔者轻车使者氾胜之督三辅种麦,而关中遂穰。他在这些活动中所积累的经验和资料,是撰写农书的基础;而他也是主要靠《氾胜之书》而闻名后世的。

一中国古代农业的起源 1起源:原始农业是由采集经济发展而来 2起源的地点: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3我国古代农业在地域上的差异: 南方 北方 土地属性 水田 旱地 主要作物 水稻 粟麦 二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发展 原始社会 石器 夏商周 耒耜 春秋战国 铁器牛耕 唐代 曲辕犁 三中国古代水利设施的兴修 时代 水利工程 灌溉工具 春秋战国 芍坡、都江堰、郑国渠 西汉 漕渠、白渠、治理黄河 三国 翻车 唐代 筒车 古代中国兴建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西域地区的坎儿井就是代表 四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1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时代 耕作方式 原始社会 刀耕火种 夏商周 大规模简单协作生产 春秋战国后 精耕细作 2自耕农经济 A自耕农的含义:自己拥有小块土地,从事个体生产,劳动所得归自己支配。它只承担国家的租赋徭役,而不向地主交纳地租,因此处于相对独立的地位。它们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B自耕农产生的时间与原因: ①时间:春秋时期 ②产生的原因:(1)生产工具的进步 (2)耕作技术的进步 (3)私有土地的出现 C自耕农经济特点: ①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 ②以农为主,耕织结合,自食其力 D自耕农经济的评价: ①积极方面:在没有天灾,战乱和苛政情况下,农民的自给自足,生活稳定,生产积极性较高 ②消极方面: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男女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到近代以后,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 E自耕农经济的破产:统治者过渡剥削和压迫 总结: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主要特点: 1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为辅 2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 3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 五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1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发展趋势:土地国有制(公有)→土地私有制 A土地公有:土地公有主要是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商周时期的井田制,它有公田和私田之分。劳动者只有土地的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B封建社会时期的土地制度:以土地私有制为主,主要有三种形式即君主土地私有;地主土地私有;自耕农土地私有。 C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是土地兼并,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土地私有制。古代历代政府通常采取均田,限田来限制土地高度集中,保护自耕农经济,但成效不大。 六中国古代租佃关系的普遍化 1中国古代农民的主要构成:佃农、自耕农(佃客、佃户、田客等) 2佃农的含义:佃农耕种地主的土地,但自有一定的劳动工具、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是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的家庭经济。这种小私有者的地位,使他们具有一定的生产积极性。佃农是封建地租剥削的主要承担者。并服各种劳役,遭受繁重剥削。 3租佃关系产生和发展:战士时期产生→宋代今次于自耕农→明清普及全国 4租佃制下地主与农民的关系:A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B人身依附的关系 5农民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减弱产生的影响 A农民取得了生产的自主权,尤其是在支配农产品方面一定的自主权,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B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七中国古代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1中国古代的四大经济区: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特点,按自然条件优劣把全国分为山东、山西、江南、龙门碣石以北四大经济区,其中山东、山西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地位。 八北方人口的南迁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1中国古代人口南迁的三次高潮: A两晋“永嘉之乱”后 B唐代“安史之乱”后 C两宋“靖康之变”后 2古代人口南迁的原因:A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 B统治者的压迫和土地兼并 3古代人口南迁带来的影响 A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有利于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提高各民族素质 B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使我国经济重心南移 C南迁的北方人给南方带来了许多新的发风俗习惯,促进南北文化的融合 4中国古代重心的南移 A经济重心的南移:山东、山西→江南地区 B南移的过程 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经过孙吴、东晋和南朝的开发,江南经济初步发展 ②中唐后,随北方人南迁,江南经济进一步发展,逐渐赶上北方 ③南宋时期,经济上南强于北局面确立,南方正式成为经济重心 C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①北方人的南迁,为南方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②南方社会相对稳定 ③南方本身蕴涵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 ④南方统治者大力推行劝课农桑、奖励耕织的政策 D经济中心南移带来的影响: ①经济重心南移,使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②经济重心的南移带来了文化重心的南移 九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1青铜冶炼技术:从二里头文化到春秋末期是我国的青铜时代 2冶炼技术的进步:A春秋时期发明冶炼技术(块练钢) B南北朝时期发明了先进的“灌钢法” C汉代开始用煤做燃料,北宋普遍使用。南宋末开始用焦炭冶炼,明代流行 3丝织技术的发展 A.中国是世界上最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被成为“丝国” B.唐代出现了“缂丝”技术 4棉纺织技术的发展 A.元代黄道婆全面革新棉纺织技术,发明脚踏三锭纺车 B.元代,松间地区是全国棉纺织中心。明代后期,棉纺织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5陶瓷技术的发展: A.制陶是中国民族的伟大发明 B.制瓷(陶)技术的发展历程 时期 制瓷(陶)技术 时期 制瓷(陶)技术 原始社会 彩陶、黑陶、白陶 宋代 景德镇成为“瓷都” 东汉 青瓷 元代 彩瓷时代 南北朝 白瓷 明代 斗彩、五彩瓷 隋唐 制瓷业成为独立部门 清代 粉彩、珐琅彩 6古代中国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 A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形态:私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 B.从西周到明代前期,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主要地位 C.官营手工业的特点: ①由官府统一经营管理,工匠在公官监督下生产 ②资金雄厚、规模大、分工细、技术水平高 ③原材料由官府提供,产品由政府调拨,不入市场,缺乏竞争 D.私营手工业: ①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明代中叶占据主导地位 ②私营手工业经营方式的变化:唐代以前私营手工业生产主要以农民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小作坊的形式进行,唐宋以来,私营手工业发展显著,农村家庭手工业的商品化程度大大加深,至明中后期大规模手工业作坊孕育出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式的雇佣劳动关系。 十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历程 1商业的产生: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主要因为:剩余商品的出现和社会分工的发展 2商周时期的商业:A。商朝:产生最早的商人和货币 B周代:实行“工商食官”政策 3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 ①私商成为商人的主体 ②黄金、白银开始用为货币 ③形成了许多著名的都会 5宋元时代的商业 A宋代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元代纸币广泛流通 B.城市的商业活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6明清时期的商业的新特点: A.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 B农产品大量商品化 C广泛使用金属货币白银 D出现了区域性商帮:徽商、晋商、闽商、等 E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7中国古代城市的繁荣 A西周——唐代城市的特点: ①县以上的城市,有官设的“市”,设市令或市长,商业交易受官府严格控制,县以上,一般禁止设市 ②市和居民区分开(“市”“坊”分开) ③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B宋代城市的特点: ①市坊界限不复存在,市分散在程中,面街而设,形成街市 ②市的启闭不再由官府统一规定时间,出现了夜市、晓市等 ③商业活动不受官府直接监视,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C明清时期的城市: ①在工商业发达和交通要冲,兴起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 ②城市的生产性、商业性增强 8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 A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 ①中国是小农经济社会,小农经济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为了保证财政收入,巩固统治,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②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流动性大等特点,与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思想矛盾 B重农抑商政策的发展历程: ①提出:战国时期;商鞅明确提出“重农抑商” ②西汉初年,严厉打击私营工商业: 汉高祖;苛重税、禁购地 汉武帝:均输平准、盐铁专营 ③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④明清时期坚持重农抑商:加征商税;限制商人活动;限制民间对外贸易 C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 ①在封建社会初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同时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起了积极作用 ②在封建社会后期,强化了自然经济,不仅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还阻碍了资本主义的成长,导致中国的落后 十一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及缓慢发展 1 明清时期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表现 A农业:①生产技术水平领先世界 ②生产技术得到推广,产量提高 ③玉米、番薯等高产农作物引进 ④人们的衣食结构发生了变化 B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取代观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C商业:①商品经济发达,大量使用白银 ②兴起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 D国力强盛:①耕地扩大和人口增长 ②国内生产总值中占的比例大 ③中国是世界经济和贸易中心 2明请时期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 A时间:明中叶以后 B明请时期资本主义经济萌芽产生的影响: ①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导致封建制度逐渐衰落 ②为市民文学的产生和早期反封建民主思想的兴起奠定了物质基础 E.阻碍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主要因素: 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阻碍社会分工,严重制约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官府的 残酷剥削,导致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低下 ③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和“闭关自守”等政策 ④“八股取士”等文化专制措施,抑制了科技的进步 ⑤建立在封建土地私有制基础上的陈旧落后的经济观念

明代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叫什么?作者是谁?

《农政全书》作者徐光启60卷本、70多万字的《农政全书》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蚕桑广类、种植牧养、制造、荒政12...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