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故事黑龙江的由来的思维导图怎么
黑龙江名字中的黑龙就与一个民间人物秃尾巴老李有着很深的渊源了。在我国山东和黑龙江地区有一流传很广的民间著名人物——秃尾巴老李,关于秃尾巴老李的传说故事现今也一直为人所传颂。
松花江故事中有黑龙,秃尾巴老李中也有黑龙,但是这条没有尾巴的黑龙,并不是很威武,也不高高在上的,而是一个风吹日晒雨淋、皮肤黝黑的庄稼汉形象,把勤劳朴实,刚强率直,惩恶扬善,不畏强暴的的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条来自民间的秃尾黑龙,与其它传说故事中的龙有极大的不同:它不是帝王和皇权的象征,而是劳动人民的化身,代表着普通老百姓的愿望。
秃尾巴老李
很早很早以前,黑龙江的名字并不叫黑龙江,江里住着一条白龙。据说这一条白龙,是在大禹治水的时候,许多性情凶恶的龙都被制伏了,而它却逃到这里,常使江水泛滥,冲毁房屋,淹没五谷,家畜野兽命丧汪洋;东西几千里,两岸少人烟,只有从山东来东北的一些伐木工人和船夫们,沿江搭着几间小窝棚,临时居住着。后来怎被叫做黑龙江的呢这话说起来可就长了。
有一年夏天,在山东胶州湾一带,一住家姓李的,是兄妹二人过日子。这天哥哥出了远门,妹妹李姐到海边去洗衣裳,因为天气炎热,她洗完衣裳便倒在滩上睡了一觉,醒来之后,感到腹中有些疼痛,忙收起衣服,回到家中。不料从这以后,李姐的腹部一天天地凸起来,既不敢对外人去讲,又不能再出家门,只好整天呆在家里。说着,到了第二年的春天。这夜,天上阴云滚滚,窗外雨如瓢泼,李姐分娩了。可是她生下来的不是个娃儿,而是条小黑龙。起初李姐很害怕,但天下的母亲,没有不爱自己生下来的孩子的,所以李姐渐渐地想试着给小黑龙喂奶吃。有一天当李姐苏醒过来,小黑龙却不见了。后来小黑龙每天晚间都回来吃奶,饱了便出去;虽然母亲乳儿有些苦楚,但仍是照样每夜都给小黑龙一顿奶吃。
一晃几个月过去了。李姐的哥哥出门回来,李姐对他把生下小黑龙的事,前前后后说了一遍。哥哥听完,一言没发,走出房去,找块磨石,蹲在后院偷偷地磨着菜刀……天黑了,小黑龙又回来找娘吃奶,他娘又被吮得晕了过去。就在这时,小黑龙的舅舅抽冷着闯进屋来,掀开被照着小黑龙就是一菜刀;菜刀落下,屋里忽然闪了一道火光,咔嚓打了一个响雷,等李姐的哥哥提刀追出门外,小黑龙早就没影了。母亲被惊醒之后,点起灯来一看,炕沿底下落着一条被砍掉的龙尾,不由心酸,哭泣起来。事情传到外面。因为小黑龙没有父亲,便随着母亲姓李;又没有名字,被舅舅砍断了尾巴,所以乡里人给他起个绰号叫“秃尾巴老李”。
“秃尾巴老李”,从被舅舅砍了一刀再也没回家来,好久好久没有消息。
又是一年的春天,在现在的黑龙江边住着个老船夫。眼看天快黑了,蹲在窝棚前做饭,忽听身后有人问:“老大爷,讨个麻烦,我在你这借个宿行不行”老船夫回头一看,是个上下穿着一身青衣的小伙。胖达达的身腰,密茸茸的头发,宽棱棱的额角,黑黝黝的脸堂,厚敦敦的嘴唇,浓眉大眼怪招人爱的。“住下吧。这里前不沾村,后不着店,先到窝棚里歇歇脚,等会儿饭好一块吃点,咳,出门呀,没有带着锅碗瓢盆走道的……”老船夫叨叨念念,太阳落下山去。
两个人谈得挺投缘。第二天清早,黑小伙要出动办点事,老船夫约他晚间还到窝棚来住。小伙答应一声,顺着江沿向东大崖子走去。说也奇怪,本是个亮睛的天,小伙走后不多时,就见东大崖子顶上,阴云滚滚,时黑时白,霹雳闪电,接连不停。按说一会定要刮来狂风暴雨,所以老船夫没去行船,站在窝棚前,不时的观测天象。可是日头偏西了,那团阴云还是原地不动地滚着,滚着滚着,忽然一股白云降落水面,渐渐的黑云也散去了。日近黄昏,老船夫忙点起火来。一边做着饭一边想:这黑小伙子真能吃呀,昨天我准备三天的饭;叫他一顿给吃光了,今天他去的地方雨又大,回来不得饱饭吃怎能行掂量掂量口袋里的米,有昨天的两倍,索性一下都倒在锅里。天快黑了,那黑小伙回到窝棚来,老船夫一见便问:“叫雨淋了吧”小伙说:“没有,走路急点,出了身汗水。”老船夫把饭菜端上来,二人开始用饭。没曾想,足够五六天吃的饭,叫小伙一顿又给吃光了。晚间倒在炕上,老船夫听小伙打了个“咳”声,长长地叹了口气。老船夫问:“你是不是愁没吃的啦不要紧,明天我摆船到下边去买,别为吃咱两顿饭就见外了,谁出门也不能背着米口袋呀!”小伙说:“可是一饥容易解,百饱最难求哇!”“那也用不着发愁,这江沿住着的多是山东老乡,求到哪个,也不能叫咱们两个饿着!”小伙一听这话,咯咯地笑了,笑得窝棚的椽木都颤颤有声。过了一会,老船夫似睡非睡的,就听小伙当他说:“我是一条黑龙,家住在山东,因为被舅舅砍掉尾巴,乡里人管我叫秃尾巴老李。从离开娘怀,再也没有回家,一直住在东海,常常听到北方有哭声,今年寻着哭声找来。原是这江里的白龙作怪,年年发水闹灾。我想把龙赶走,今天在东大崖子上打了一仗,白龙被我打败,潜在水中,约我明日正晌午时,在江里再战。可是白龙家在这里,打饿了有吃的,我是从远乡来,打饿了没吃的,饿着肚子怕打不败他。可叹我走之后,这沿江两岸又要连年受灾……”“这可怎办好呢”老船夫问。“就得求你来帮助我。”黑小伙说,“等明天正晌午时,我跟白龙交战,你站在东大崖子顶上,见江里黑水翻上来,那是我在上边,你就往江里扔吃的;若是白水翻上来,那是白龙在上边,你就往江里扔石头,这样我就可以把白龙赶走。”老船夫听到这里忽地坐起来,刚想说:“好吧,你尽管放心!”猛一抬头,红日上窗;转身再看看小伙,不知什么时候不见了。老船夫迟迟疑疑地走出窝棚,就见邻近一些伐木工人,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有的蹲在窝棚跟前,有的站在江边,都纷纷地讲着,每人昨晚上都做了个像老船夫那样的梦。互相对证起来,一点都不差。于是大家集合一起说:“秃尾巴老李给人们除害来了,他有仁德之心,咱怎能不见义勇为龙向老乡求助,更是刻不容迟。”人们便把所有的白面都做成了馒头,又弄了许多石头和石灰,整制齐备,日头也快到午时了,大家背的背,扛的扛,挑的挑,齐呼啦地奔东大崖子顶上跑来。
东大崖子是江边最高的一个山头,靠水的那面,像刀劈的一般陡,直下江底。这儿的水最深,深的摸不到底;流又最急,急的扔下根鹅毛都被漩涡卷下去。不管是行船或放排木,都不敢靠近崖边,一靠崖边,便被水卷没。
天上一朵云彩也没有,人们到了东大崖子顶上,日影也正南正北了。就见江面从西向东来一股黑水,又见从东向西起了一股白水,两股水遇在一起就打起漩来。漩呀,漩呀,越漩越急,猛听“呜隆”一声,江面突起一座水柱,不消说有多大多高了,把崖上的石头都震得滚到水里。接着江水翻滚起来,恶浪拍打着两岸,水珠时时都能飞溅到高崖顶上。大家看着看着,忽然江面黑水翻上来,人们急忙把成笸箩的馒头扬下去,高呼:“‘秃尾巴老李’我们早就来了!”以助威助战;一会儿又见白水翻上来,人们便把一抬筐一抬筐的石头投下去,并且打且骂:“凶恶的白龙,娘的快滚!”如此反复好多次,水上忽然腾起一股白色云烟,散着一些濛濛雾气,向五大莲池飘去。再望望江面,恶浪不起,黑湛湛的江水,平平静静地向东流着。日影偏西,人们得意洋洋地回到窝棚,收拾收拾斧锯,第二天又到山上去干活。可是这夜,那小伙并未到老船夫的窝棚来。清早,老船夫扛把镐头想去刨块菜地,一出窝棚,见黑小伙在门口站着,没等老头开口,他笑着问:“想到哪去呀”“噢,到南山刨块菜地……”“你歇歇吧,我去刨,一会儿就完。”黑小伙子说着,把老船夫推进窝棚里转身就走了。老头坐在窝棚里装了袋烟,一想不行,他没拿镐头怎么刨地还得给他送镐头去。老头扛着镐头奔南山走来,还离山场挺远呢,就瞅那儿泥土纷飞,一搂多粗的大树,一根接一根地往下倒。老头纳闷:这是怎么啦慢慢走近一看,原来有条黑龙用犄角把大树一棵棵连根撅掉;再仔细一看,这条黑龙果然没有尾巴,不用说就知是他了。老头并没惊动就回来了。不一会儿,那小伙也回来了。向老头说道:“菜地刨出来啦。”“哼,我怎能种得了那么大一片呀!”“怎么,我刨地你看见啦”“可不,我刚从那回来。”“好吧,既然你已经知道我了,我就不再来啦。那块地你种点菜,剩下的留给大伙种庄稼,告诉乡亲们,尽管放心,我来管辖这条江水,水不会再泛滥成灾了。日后大家有何为难遭灾,只要言语一声,我就能帮助。”黑小伙就完就不见了。
从此,人们便给这条江取名叫做黑龙江。直到现在,黑龙江上还留着一种乡规:每当开船的时候,艄公开口先问:“船上有山东人吗”坐船的不论哪个,只要应一声“有!”艄公便开船。据说这样,不管遇到什么风浪,也会保得平安无事的。
黑龙江古时为肃慎地,汉为挹娄、夫余地。唐属忽汗州和瀚海都护府(唐朝诸侯国渤海国),辽金为东京、上京二道(路),元归辽阳行中书省和辽阳行省,元朝军队在此驻扎,明属女真奴儿干都司。清1671年沿黑龙江岸筑城,名黑龙江城,清朝后期后改为黑龙江省。 清朝统一全国前,已经加强了对“龙兴之地”——东北地区的统治,设盛京总管统辖。为抵御沙俄势力对黑龙江流域的入侵,1652年,清廷派梅勒章京率兵驻守宁古塔(今海林县境内)地方,翌年升为昂邦章京。东北地区被划分为两大军事驻防区域,也即两个行政区域:在中国清朝时期黑龙江流域部分属黑龙江将军辖区,流域部分属吉林将军辖区。今黑龙江地区大部分位于宁古塔将军辖区(吉林将军辖区)之内。
总的来说,今天的黑龙江地区,自古以来一直都是肃慎系族群生活的地区,也就是通常所谓“通古斯”人的各个民族(女真—后来叫满洲、满族,还有鄂温克、鄂伦春、赫哲、锡伯等),曾经出现过很多不同的族称,有史可查的有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等族,当然东北的另外两大族群东胡、濊貊人也在这里有分布,还有契丹人、高句丽人都曾占据过这个地区的一部分,但在居民人口构成中不占主体地位。
有关黑龙江的传说:有这样一种传说,说的是在远古时期,黑龙江叫白龙江。
白龙江边住着一户姓李的人家。男人以捕鱼种地为生,女人在家织布做饭。夫妻倒是恩爱,怎无奈李妻总是没有身孕,二人很是着急。婚后第十八年,李妻终于产下一胖小子,李老汉与妻别提多乐呵了。不久,有一天突然间狂风暴雨,乌天黑地,白龙在兴风作浪了。方圆百里,一片汪洋,许多百姓又遭涂炭。老汉与妻幸免于难,可未满周岁的小儿,便成了白龙腹中之物。每年白龙都要让江边的百姓进贡食物,还必须献出几个童男童女,李老汉的小儿就是其中的一个。否则,一片汪洋相见。
一年后,李老汉的妻子又产下一个儿子,浑身油黑,且与前儿不同的是,体大而壮,特别能吃,李妻的奶水供不应求。夫妻两人四处为儿寻奶吃,好不辛苦。不久,李老汉的黑胖儿子便会走路,会说话了。他经常帮二老做家务,帮邻居干活,很得百姓的欢心。
一日,黑小子在母亲怀中吃奶,一会儿便进入了梦乡。他现了原形,又黑又长的龙尾巴伸到门槛。李老汉种完地回家,开门一看,见一又长又大的怪物趴在妻的怀中,拿起腰刀一挥,手起刀落,小黑龙的二尺龙尾被砍掉了。只见鲜血满地,但听见“嗖”的一声,小黑龙飞上了天。他被砍掉了二尺尾巴,又没吃足奶水,过早的离开了父母,离开了家。据说,若再吃上九九八十一天奶,他将所向无敌……
俗话说:“一山难容二虎,一江难容两龙。”小黑龙在江中时常被大白龙咬的肢离破碎,遍体鳞伤,由于年纪小,没吃足奶水,又被李老汉砍掉二尺尾巴,总是力不从心。每次与白龙争斗都不能占上风。但是,白龙多年兴风作浪,危害百姓,每年还要让送上几个童男童女,否则,就一片汪洋相见,当地百姓对他恨之入骨,都企盼着小黑龙打败白龙。小黑龙早就有心打败白龙,为民造福。怎奈不及白龙,无计可施。
一日,观音菩萨路过此地,集中当地百姓,面授计谋。过了不久,白龙又要危害百姓,黑龙尽全力阻止。正当他体力不支出水面休息再战时,众百姓立刻拿出许多馒头、包子、牛羊、鸡鸭给黑龙吃。李老汉为了儿子能打败白龙,挥腰刀砍断左臂拿盆接血给黑龙喝。黑龙吃饱了,喝足了,精神百倍,斗志昂扬,欲与白龙决一死战,为民除害。
白龙见许多人送饭送肉,也来到这儿等吃的。但只见两岸人山人海,万众齐向江中抛白灰,扔石头。白龙的眼睛烧的睁不开了,肚子烧的受不了,浑身被砸伤更是疼痛难忍,他冲出水面,直上青天。以逸待劳的黑龙新仇旧恨,直冲脑门,飞向天空向白龙发出更猛烈的攻击。天空激战,地面上百姓给黑龙助威加油的声音响彻云霄,白龙与黑龙打得天昏地暗,从早到晚,一直没有停止。人们无一散去,都盼望着黑龙胜利的消息。
观音菩萨也来助阵,只见她手握佛尘一甩,白龙像断了线的风筝,一头扎在了地面上,百姓们蜂拥而上,举起石头,砸向白龙,片刻之间将他砸成了肉酱。
黑龙受万民拥待,他一直维护着这一方的安宁,使百姓们世代风调雨顺,安居乐业,现在的黑龙江由此而得名。
根据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要求,省民政厅地名档案馆已全面启动地名普查工作,预计2018年6月结束。自上次人口普查以来,30多年过去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市数量增加,每年都产生大量新的地名。与此同时,老地名正在消亡。开展地名普查,建立地名数据库,有利于规范地名命名,更好地保护地名文化遗产。
黑龙江从哪里来?
黑龙江日报2月11日讯——黑龙江,这个名字从何而来?中国的“北极”为什么叫漠河?嘉荫为何得名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省已全面启动地名普查工作,目前已取得前期普查工作成果,省内部分地名已溯源并纳入名册。我省的地名有哪些含义和意义?今天,记者就带你去看一看。
你知道黑龙江名字的由来吗?
古名“黑水”,又名“石汗河”,因满族而得名。
作为一个黑龙江人,你知道我们家乡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吗?在这次人口普查中,专家们根据调查研究,收集了最准确、最通俗的黑龙江地名起源和传说。黑龙江的名字起源于何时何地?采访中,专家告诉记者,黑龙江在古代被称为“黑水”、“弱水”、“成品水”,在唐代被称为“王剑河”,但《辽史》是黑龙江的名称。据考证,辽代初期,太祖以“黑龙”二字命名。比如祖州有一座庙叫“黑龙”,太祖陵有一座门叫“黑龙”。有记载:“太康三年春正月丑,如混河。四月黑龙江泛舟。”至此,“黑龙江”之名在世界上显见。
此外,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黑龙江在历史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名称。黑龙江在《金史》年被称为韩石河,《元史》年被称为撒赫尔陆吾,清初被称为撒哈拉乌拉。满语“萨哈连”意为“黑”,“乌拉”意为“江”。
你听过黑龙江的传说吗?
故事的主人公叫“黑龙”
这次普查,除了地名的由来,还包括黑龙江地名的传说。专家告诉记者,这个关于黑龙江的传说,是经过考证后广为人知的传说。
很久以前,东海有一条小白龙,经常惹是生非。有一次,他惹怒了海龙王,被贬到北疆。小白来这里作弄长江沿岸的人民造成了灾难,富饶美丽的鱼米之乡变成了荒芜之地,连年歉收。在河边,住着一个聪明美丽的女孩,崔璀。崔美丽,勤劳,善良,她常常幻想一个勇敢的少年会向小白龙投降。
有一天,小白龙又来兴风作浪了。突然,天空中乌云翻滚,电闪雷鸣。一条秃尾黑龙从天而降,与小白龙搏斗。最后,黑龙打败了白龙。秃尾黑龙变成了帅哥,和当地人一起种田渔猎。长江沿岸粮食丰收,人民安居乐业。后来,崔璀女孩和少年相爱了。他们结婚那天,沿江的村民都来了。他们庆祝他们家珍藏多年的老酒。少年一高兴,就忘了自己是一条龙。酒过三巡,少年原形毕露。善良的黑龙害怕吓到村民和崔璀女孩,所以他直接去了河边。当村民和崔璀女孩来到河边参加鸡年的特别狂欢节时,黑龙已经躺在河上了。为了纪念这条善良的黑龙,这里从此被称为“黑龙江”。
在中国的最北方,有一条著名的大江,叫黑龙江。传说,在很早以前,这条江不叫黑龙江,而叫白龙江,那是因为江里住着一条凶恶的白龙。后来,为什么又叫黑龙江了呢说起来话就长了。
很久以前,在山东住着一户姓李的人家,只有兄妹二人。一天,哥哥出远门了,妹妹李姐到海边洗衣服,因为天气太热,她不知不觉在海滩上睡着了。醒来后,她感到肚子很疼,忙收拾起衣服回家了。
谁知李姐的肚子一天天大起来,第二年的春天忽然生下一条小黑龙。李姐虽然很害怕,但毕竟是自己的孩子呀。她给小黑龙喂奶,小黑龙吃饱了就不见了。以后, 小黑龙每天晚上都回来吃奶,吃饱了就出去。
不久,李姐的哥哥回来了,知道了这件事后,他偷偷地藏起了一把刀。晚上小黑龙又回来吃奶了,他突然举起刀狠狠地向小黑龙砍去。只见一道火光闪过,屋里响起了一声响雷,小黑龙飞出去不见了,地上只留下了一段被砍下的龙尾巴。李姐心疼地哭了起来。
因为小黑龙生在李家,又被舅舅砍断了尾巴,所以大家都叫它“秃尾巴老李”。
秃尾巴老李被舅舅砍伤以后,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很久都没有消息。
又是一年的春天。一天,住在江边的老船夫正在做饭,忽然走过来一个穿黑衣的小伙子,他想在老船夫的草棚里借宿一夜。老船夫很喜欢这个又黑又壮的年轻人,连忙说:“住下吧,等我做好饭,咱们一起吃。”
第二天小伙子要出去办事,老船夫约他晚上还回来住。小伙子答应了一声,就顺着江边向东走了。
本来天气很好,可小伙子走了不久,只见东边山上的天空阴云密布,雷鸣电闪。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东边的天空仍然一会儿黑,一会儿白。忽然,一团云落在江面,黑云也不见了。
天快黑了,老船夫又开始做饭。他想,小伙子昨天把我准备吃三天的饭都吃掉了,今天出去了一天,不吃饱怎么行呢?于是他做了更多的饭菜等小伙子回来。
黑小伙子回来以后,一口气又把饭吃光了。晚上临睡前,老船夫见小伙子直叹气,就安慰他不要发愁,还说他明天可以再去买米,这江边住的人也都会帮助他的。小伙子却说:“一顿饭吃饱容易,顿顿吃饱难啊。”
说着说着,老船夫迷迷糊糊快要睡着了。忽然他听见有人在他耳边说:“我是一条黑龙,家住在山东,人们都叫我秃尾巴老李。自从被舅舅砍了一刀后,一直住在东海。我常常听到北方有哭声,后来才知道是白龙江里的白龙作怪,它年年兴风作浪,淹死百姓,冲走庄稼。今天,我在东山和白龙打了一仗,把白龙打败了,他让我明天中午再战。白龙的家在这里,它饿了有吃的;我是从远处来的,饿了没吃的,怎么能打败它呢?这就得求您帮助我。明天中午我和白龙打仗时,您站在东山顶上,见到江里黑水翻上来,就往江里扔吃的;看见白水翻上来,就往江里扔石头。这样,我就可以把白龙赶走了。
老船夫听到这里,猛地坐起来,只见窗外天已经亮了,黑小伙也不知去向了。他走出草棚,看见附近的伐木工人们都在议论纷纷,原来,他们都做了和老船夫一样的梦.于是,大家决定一起帮助秃尾巴老李。他们蒸了好多大馒头,又准备了许多石头和石灰,一同上了东山。
中午刚过,天忽然阴了起来,只见江面上黑白两股水搅在了一起,发出“呼啦呼啦”的巨响。大家看见黑水翻了上来,就连忙扔吃的,高喊:“秃尾巴老李,我们早来了。”看见白水翻上来,就把一筐筐石头扔下去,骂道:“凶恶的白龙,快滚开!”经过一阵厮杀,忽然一股白烟腾起,一会儿就消散了。江面上,黑色的江水平静地向东流去。
那天晚上,黑小伙没有回到老船夫那里去。第二天一早,老船夫正要去南山开荒,一开门,黑小伙站在门外,笑嘻嘻地说:“你歇歇,我去吧。”说完就走了。
老船夫忽然想到,小伙子没有带工具,就拿起镐头送到了南山,他见一条没尾巴的黑龙正用头上的角推倒大树,已经开出了一大片荒地。老船夫想,这一定是秃尾巴老李了,就悄悄地回去了。
黑小伙回来后,知道老人已经看出来了他本来的样子,就说:“以后我不再来了。那块地你种点儿菜,剩下的让大家种庄稼吧,告诉大家,以后我来管这条江,再不让江水伤害老百姓了。大家什么时候有什么困难,就来找我吧。”说完,黑小伙就不见了。
人们为了纪念为民除害的“秃尾巴老李”,就把这条江的名字改成了“黑龙江”。
中国民间故事黑龙江的由来的思维导图怎么
本文2023-10-18 13:38:0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44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