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上的中医古今药籍中的记载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8浏览:5收藏

桑上的中医古今药籍中的记载,第1张

2.1性味

2.1.1《本经》:“苦、平。”

2.1.2《滇南本草》:“性微温、味苦甘。”

2.1.3《别录》:“甘、无毒。”

2.1.4《福兴药志》:“性味同寄主有关。沙梨寄生性清凉,味甘酸。”

2.2归经

2.2.1《本草求真》:“入肝、肾。”

2.2.2《本草再新》:“入心、肾经。”

2.2.3《得配本草》:“入足厥阴经。”

2.2.4《福兴药志》:“归经同寄主有关。沙梨寄生入肺、脾、肝经。”

2.3主治

2.3.1《本经》:

“主腰痛,小儿背强,痈肿,安胎,充肌肤,坚发齿,长须眉。”

2.3.2《别录》:

“主金疮,去痹,女子崩中,内伤不足,产后馀疾,下乳汁。”

2.3.3《药性论》:

“能令胎牢固,主怀妊漏血不止。”

2.3.4《日华子本草》:

“助筋骨,益血脉。”

2.3.5《滇南本草》:

“生槐树者,注治大肠下血、肠风带血、痔漏。生桑树者,治筋骨疼痛,走筋络,风寒湿痹。生花椒树者,治脾胃寒冷,呕吐恶心翻胃;又用治梅疮毒,妇人下元虚寒或崩漏。”

2.3.6《本草蒙筌》:

“散疮疡,追风湿,却背强腰痛。”

2.3.7《生草药性备要》:

“消热,滋补,追风。。。养血散热,作茶饮,舒筋活络。”

2.3.8《玉楸药解》:

“治痢疾。”

2.3.9《医林纂要》:

“坚肾泻火。”

2.3.10.《本草再新》:

“补气温中,治阴虚,壮阳道,利骨节,通经水,补血和血,安胎定痛。”

2.3.11《药材学》:

“治动脉硬化性高血压。”

2.3.12《辽宁经济植物志》:

“治郁血性肾炎,月经困难,咯血,瘰沥,心脏诸病及早期肺病。”

2.3.13《湖南药物志》:

“治肝风昏眩,四肢麻木,酸痛,内伤咳嗽,小儿抽搐。”

2.3.14《广西药植名录》:

“除风湿,消肿,清热,祛痰,顺气,止咳。治痢疾,疮疥,吐血,子宫脱垂。”

2.4用法与用量

内服:原药用水洗净,润透,切段,晒干,煎汤,3-6钱;入散剂、浸酒或捣汁生用或酒炒服用。

2.5经典论述

2.5.1《本草经疏》:

“桑寄生,其味苦甘,其气平和,不寒不热,固应无毒。详其产主治,一本于桑,抽其精英,故功用比桑尤胜。腰痛及小儿背强,皆血不足之侯,痈痛多由于营气热。肌肤不充,由于血虚。齿者,骨之馀也,发者,血之馀也,益血则发华,肾气足则齿坚而发眉长。血盛则胎自安。女子崩中及内伤不足,皆血虚内热之故。产后则馀疾,皆由血分,乳汁不下,亦由血虚。金疮则全伤于血。上来种种疾病,莫不悉由血虚有热所发,此药性能益血,故并主之也。兼能祛湿,故亦疗痹。”

2.5.2《本经逢原》:

“原生得桑之馀气而生,性专祛风逐湿,通调血脉,故《本经》取治妇人之腰痛,小儿背强等病,血脉通调而肌肤眉须皆受其荫,即有痈肿,亦得消散矣。”

2.5.3《本草求真》:

“桑寄生,号为补肾补血要剂。缘肾主骨,发主血,苦入肾,肾得补则筋骨有力,不致痿痹而酸痛矣。甘补血,血得补则发受其灌阴而不枯脱落矣。故凡内而腰痛、筋骨笃疾、胎堕,外而金疮、肌肤风湿,何一不借此以为主治乎。”

2.5.4《本经》:

“桑寄生实,明目。”

2.5.5《陶弘景》:

“桑上者名桑上寄生尔。诗人云,施于粉上,方家亦有用杨上风者,则各随其树名之,形燎犹是一般,但根津所因处为异。”

2.5.6《唐本草》:

“桑上寄生,寄生槲、榉、柳、水杨、枫等树上,子黄、大如小枣子。惟虢州有桑上者,子汁甚粘,核大似小豆。叶无阴阳,如细柳叶,厚肌。茎粗短。”

2.5.7《蜀本草》:

“诸树多有寄生,茎叶并相似。……叶如橘而厚,软茎如槐而肥脆。今处处有,方家惟须桑上者,然非自采,即难以别,可断茎而视之,以色深黄者为验。”

2.5.8《图经》:

“叶似龙胆而厚阔,茎短似鸡脚而肥脆,作树形,三月、四月花黄赤色,六月、七月结子,黄绿色,如小豆,以汁稠粘者良也。”

2.5.9《纲目》:

“寄生高者二、三尺,其叶圆而微尖,厚而柔,面青而光泽,背淡紫而有茸。人言川蜀桑多,时有生者,他处鲜得,须自采或连桑寄采者乃可用。世俗多以杂树上者充之,气性不同,恐反有害也。按郑樵《通志》云:寄生有两种,一种大者,叶如石榴叶;一种小者,叶如麻黄叶,其子皆相似。大者曰茑,小者曰萝。今观《蜀本》韩氏所说,亦是两种,与郑说同。”

2.5.10《本草蒙筌》:

“凡风湿作痛之症,古方每用独活寄生汤煎调。川续断与桑寄生气味略异,主治颇同,不得寄生,即加续断。”

2.6古籍方选

2.6.1《千金方》独活寄生汤:治腰背痛,肾气虚弱,卧冷湿地当风所得。

独活三两,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桂心、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地黄各二两。上十五味细锉,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温身勿冷也。

2.6.2《圣惠方》:治妊娠胎动不安,心腹刺痛。

桑寄生一两半,艾叶半两(微炒),阿胶一两(捣碎,炒令黄燥)。上药,细锉,以水一大盏,去滓。食前分温三服。

2.6.3《杨氏护命方》:治下血止后,但觉丹田元气虚乏,腰膝沉重少力。

桑寄生,为末。每服一钱,非时白汤点服。

2.6.4《杨氏护命方》:治毒痢脉脓血,六脉微小,并无寒热。

桑寄生二两,防风、大芎二钱半,灸甘草三钱。为末。每天服十钱,水一盏,煎八分,和滓服。

2.6.5《湖集简方》:治膈气。

生桑寄生捣汁一盏,服之。

目录 1 拼音 2 《医学六要》卷五:虎骨四斤丸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虎骨四斤丸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饲鹤亭集方》 31 方名 32 组成 33 主治 34 制备方法 35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虎骨四斤丸 1 拼音

hǔ gǔ sì jīn wán

2 《医学六要》卷五:虎骨四斤丸

21 处方

虎胫骨1两(酥炙),没药(另研)5钱,乳香(另研)5钱,附子(炮,去皮尖)2两,肉苁蓉(洗净)1两半,川牛膝1两半,木瓜(去瓤)1两半,天麻1两半。

22 制法

将木瓜、苁蓉捣如膏,余药为末,加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23 功能主治

肝肾气血不足,又受风湿而致脚气,足膝酸痛,步履不遂。

24 虎骨四斤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7080丸,空心盐汤送下。

25 摘录

《医学六要》卷五

3 《饲鹤亭集方》 31 方名

虎骨四斤丸

32 组成

虎骨2两,附子2两,木瓜2两,秦艽2两,牛膝2两,当归3两,苁蓉3两,天麻1两5钱。

33 主治

酒色所伤,寒湿所袭,肝肾两亏,腰腿疼痛,步履艰难,热痛如火,冷甚如冰,似瘫似痪,常怕风寒。

34 制备方法

水为丸。

35 附注

《重订通俗伤寒论》本方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每服二三钱,淡盐汤送下。

古籍中的虎骨四斤丸 《类证治裁》:[卷之六腰脊腿足痛论治]附方

,即木萸汤。〔湿热〕活络丹见五卷痹。〔风湿〕虎骨四斤丸见五卷痿。〔虚热〕鹿茸四斤丸虎骨四斤丸去附子

《张氏医通》:[卷十四]腿痛门

虎骨四斤丸治肝肾虚寒。而挟风湿。足膝疼痛。木瓜天麻肉苁蓉(酒洗去腐)牛膝(各一斤)附子(炮。二两)

《重订通俗伤寒论》:[第九章·伤寒夹证]第八节·夹痛伤寒

痛如火、或冷疼若冰、加当归三两、秦艽二两、名虎骨四斤丸、治症同前、更加步履艰难、似瘫似痪、多由酒色

《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卷之八·大小腑门]痢

致两脚酸软。若痛若痹遂成风痢。独活寄生汤。吞虎骨四斤丸。或用大防风汤。将多以生樟即骨碎补。俗呼为胡

《医碥》:[卷之三·杂症痢]治法

目录 1 拼音 2 独活寄生合剂药典标准 21 品名 22 处方 23 制法 24 性状 25 鉴别 26 检查 261 相对密度 262 其他 27 含量测定 2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2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74 测定法 28 功能与主治 29 用法与用量 210 注意 211 规格 212 贮藏 213 版本 3 独活寄生合剂中药部颁标准 31 拼音名 32 标准编号 33 处方 34 制法 35 性状 36 检查 37 功能与主治 38 用法与用量 39 贮藏 4 独活寄生合剂说明书 41 药品类型 42 药品名称 43 药品汉语拼音 44 药品英文名称 45 成份 46 性状 47 作用类别 48 适应症/功能主治 49 规格 410 独活寄生合剂的用法用量 411 禁忌 412 独活寄生合剂的不良反应 413 注意事项 414 独活寄生合剂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415 独活寄生合剂的药理作用 416 备注 附: 1 古籍中的独活寄生合剂 独活寄生合剂相关药品说明书其它版本 1 拼音

dú huó jì shēng hé jì

2 独活寄生合剂药典标准 21 品名

独活寄生合剂

Duhuo Jisheng Heji

22 处方

独活98g、桑寄生65g、秦艽65g、防风65g、细辛65g、当归65g、白芍65g、川芎65g、熟地黄65g、盐杜仲65g、川牛膝65g、党参65g、茯苓65g、甘草65g、桂枝65g

23 制法

以上十五味,秦艽、白芍和盐杜仲,用70%乙醇作溶剂,浸渍,渗漉,收集渗漉液,回收乙醇;独活、细辛、桂枝、防风、川芎和当归提取挥发油;药渣与其余桑寄生等六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煎液滤过,滤液合并,浓缩至适量,与上述浓缩液合并,静置,滤过,浓缩至约760ml,放冷,加入乙醇240ml和上述挥发油,加水至1000ml,搅匀,即得。

24 性状

本品为棕黑色的澄清液体;气芳香,味苦。

25 鉴别

(1)取本品50ml,浓缩至约25ml,放冷,用乙醚振摇提取2次,每次30ml,水溶液备用;合并乙醚液,挥干,残渣加乙酸乙酯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独活对照药材1g,加水100ml,煎煮30分钟,放冷,滤过,滤液浓缩至约30ml,用乙醚振摇提取2次,每次30ml,合并乙醚液,挥干,残渣加乙酸乙酯1ml使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再取蛇床子素对照品,加乙酸乙酯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2~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使成条带状,以石油醚(30~60℃)三氯甲烷乙酸乙酯(15:15:4)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条斑。

(2)取当归对照药材、川芎对照药材各05g,分别加乙醚3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乙酸乙酯1ml使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鉴别](1)项下供试品溶液与上述两种对照药材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使成条带状,以环己烷-乙酸乙酯(2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分别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条斑。

(3)取[鉴别](1)项下的备用水溶液,加在聚酰胺柱(80~100目,5g,内径为15cm)上,用水洗至洗脱液无色,收集洗脱液,浓缩至约20ml,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提取2次,每次30ml,合并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芍药苷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使成条带状,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浓氨试液(8:1: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条斑。

(4)取甘草对照药材1g,加乙醇20ml,加热回流30分钟,放冷,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鉴别](3)项下的供试品溶液与上述对照药材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使成条带状,以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15:1:1: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条斑。

26 检查 261 相对密度

应不低于104(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Ⅶ A)。

262 其他

应符合合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J)。

27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2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1%磷酸溶液(14:86)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0nm。理论板数按芍药苷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2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芍药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水制成每1ml含40μg的溶液,即得。

2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摇匀,精密量取1ml,置10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27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每1ml含白芍以芍药苷(C23H28O11)计,不得少于030mg。

28 功能与主治

养血舒筋,祛风除湿,补益肝肾。用于风寒湿闭阻、肝肾两亏、气血不足所致的痹病,症见腰膝冷痛、屈伸不利。

29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5~20ml,一日3次;用时摇匀。

210 注意

孕妇慎用。

211 规格

每瓶装  (1) 20ml    (2)100ml

212 贮藏

密封,置阴凉处。

213 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3 独活寄生合剂中药部颁标准 31 拼音名

Duhuo Jisheng Heji

32 标准编号

WS3B159893

33 处方

独活 98g 桑寄生 65g 秦艽 65g 防风 65g 细辛 65g 当归 65g 白芍 65g 川芎 65g 熟地黄 65g 党参 65g 杜仲(盐炙)  5g 川牛膝 65g 茯苓 65g 甘草 65g

34 制法

以上十五味,秦芎、白芍和杜仲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 录17页),用70%乙醇作溶剂,进行渗漉,漉液回收乙醇;独活、细辛、桂枝、防风、 川芎和当归蒸馏提取挥发油;药渣与其余六味加水煎煮二次,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 缩至适量,与漉搅匀,即得。

35 性状

本品为棕黑色的澄清液体;气芳香,味苦。

36 检查

相对密度 应不低于104(附录34页)。 其他 应符合合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15页)。

37 功能与主治

养血舒筋,祛风除湿。用于风寒湿痹,腰膝冷痛,屈伸不利。

38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5~20ml,一日 3次;用时摇匀。

39 贮藏

密封,置阴凉处。

4 独活寄生合剂说明书 41 药品类型

中药

42 药品名称

独活寄生合剂

43 药品汉语拼音 44 药品英文名称 45 成份 46 性状 47 作用类别 48 适应症/功能主治

养血舒筋,祛风除湿。用于风寒湿痹所致腰膝冷痛,屈伸不利。

49 规格 410 独活寄生合剂的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5~20毫升,一日3次;用时摇匀。

411 禁忌

孕妇禁用。

412 不良反应 413 注意事项

1忌生冷、油腻食物。

2小儿、年老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3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发热病人暂停使用。

5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6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7儿童必须在成人的监护下使用。

8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9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414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415 独活寄生合剂的药理作用 416 备注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古籍中的独活寄生合剂 《鸡峰普济方》:[卷第二香港脚]独活寄生汤

得不时速治喜流入脚膝为偏枯冷痹缓弱疼重当风麻丸独活寄生细辛杜仲牛膝防风芎桂熟地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

《集验方》:[卷第七]治恶脉、恶核、恶肉诸病方

各二两)麝香(半两)薰陆香(一两)夜干紫葛升麻独活寄生甘草(炙)连翘(各二两)大黄(三两)淡竹沥(三

《医学入门》:[外集·卷七通用古方诗括]杂病

,肩背沉重,胸膈不利,遍身疼痛,足胫肿痛等证。独活寄生(汤)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参,秦艽茯苓桂芍甘,

《世医得效方》:[卷第三大方脉杂医科]诸疝

独活寄生汤治风伤肾经,腰痛如掣,久不治,流入脚膝,为偏枯、冷痹、缓弱之患。及新疼。除风活血。独活(二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痈肿毒方痈疽第二]五香连翘汤

臻观中医副院长 黄纯慧医师 吃出来的帝王病!中医:3招防痛风饮食法不怕关节炎 岁末年终冷飕飕的寒冬里,总有好多好多聚不完的聚会,庆祝节目接踵而至,冬至、耶诞节、跨年趴、尾牙、农历年节、春酒⋯,聚餐接踵而至,美食当前,带壳海鲜、红肉、动物内脏、烧烤、精致甜点、啤酒果汁饮料无限畅饮,在平日饮食就已经相当精致化的今日,无疑是帝王病好发的最好时机。 帝王病是什么?为何称为帝王病?会很严重吗? 帝王病是一种古称,也称为富贵病,古代好发于富贵人家,因摄食大量海鲜、内脏等高普林食物及饮酒过度后,加上少喝水,血液中尿酸值瞬间飙高,尿酸沉积于关节处,造成关节红肿热胀,产生剧痛,因发作期来去如风,关节疼剧,又称之为痛风。 痛风常突发于清晨或半夜,初次发作红肿热痛约7~10天内自然消失,常好发于下肢局部关节(通常在足大拇趾的第一蹠趾关节)、有间歇性红肿热痛的特点,发作期疼痛剧烈甚至无法穿鞋走路,若不治疗或不节制饮食,发作频率会增多,发作间隔变短。痛风结晶也逐渐聚于皮下组织形成痛风石,甚至沉积成尿路结石,导致慢性肾脏功能受损。 帝王病(高尿酸血症)若控制不好,会有什么影响?常见有的并发症:如:肾脏功能障碍、尿路系统结石、心血管疾病、脑中风、心肌梗塞、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及代谢症候群等。 我会「帝王病」上身吗?容易得到「帝王病」的高危险群有哪些? 帝王病有年轻化趋势,最新临床统计每5位痛风患者,就有1位20~30岁的年轻人,原因是年轻族群爱吃高油脂薯条、炸鸡,爱喝可乐、果汁、含糖饮料,聚会时豪迈饮酒,平日不喜欢运动、不喜食蔬果、不喜欢喝足量的白开水等等皆是痛风年轻化的因素。大部份的痛风患者常是先天不足加上后天失调,原本就有家族痛风遗传史,加上后天饮食失衡。 临床上,常见的痛风高危险群常有:家族遗传病史、特别喜爱吃带壳海鲜及动物内脏者、爱喝高汤、过度肥胖(尤其是中广体型肥胖)、高雄性激素、经常过度饮酒(长期每天摄取超过1瓶啤酒或是1杯高粱)、三高症候群(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肾功能不好者(尿酸不易排除)、生活压力大者(长期压力过大会导致尿酸代谢异常)、服利尿剂降血压者、大量从事无氧运动(篮球或棒球、网球)的运动员。 「帝王病」(痛风)不能吃豆制品吗? 最新研究发现,适量的摄取豆制品,可改变血浆中蛋白质浓度,增加尿酸的清除与排泄,可维持体内尿酸的平衡。因为含比较高普林的干燥黄豆,在制成豆腐、豆干、豆浆后,普林量大为减低,适量吃豆腐可以弥补因无法摄取动物性蛋白质的不足,但是还是以一天一块豆腐(约80公克)为限唷。臻观中医副院长 黄纯慧医师 吃出来的帝王病!中医:3招防痛风饮食法不怕关节炎 岁末年终冷飕飕的寒冬里,总有好多好多聚不完的聚会,庆祝节目接踵而至,冬至、耶诞节、跨年趴、尾牙、农历年节、春酒⋯,聚餐接踵而至,美食当前,带壳海鲜、红肉、动物内脏、烧烤、精致甜点、啤酒果汁饮料无限畅饮,在平日饮食就已经相当精致化的今日,无疑是帝王病好发的最好时机。 帝王病是什么?为何称为帝王病?会很严重吗? 帝王病是一种古称,也称为富贵病,古代好发于富贵人家,因摄食大量海鲜、内脏等高普林食物及饮酒过度后,加上少喝水,血液中尿酸值瞬间飙高,尿酸沉积于关节处,造成关节红肿热胀,产生剧痛,因发作期来去如风,关节疼剧,又称之为痛风。 痛风常突发于清晨或半夜,初次发作红肿热痛约7~10天内自然消失,常好发于下肢局部关节(通常在足大拇趾的第一蹠趾关节)、有间歇性红肿热痛的特点,发作期疼痛剧烈甚至无法穿鞋走路,若不治疗或不节制饮食,发作频率会增多,发作间隔变短。痛风结晶也逐渐聚于皮下组织形成痛风石,甚至沉积成尿路结石,导致慢性肾脏功能受损。 帝王病(高尿酸血症)若控制不好,会有什么影响?常见有的并发症:如:肾脏功能障碍、尿路系统结石、心血管疾病、脑中风、心肌梗塞、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及代谢症候群等。 我会「帝王病」上身吗?容易得到「帝王病」的高危险群有哪些? 帝王病有年轻化趋势,最新临床统计每5位痛风患者,就有1位20~30岁的年轻人,原因是年轻族群爱吃高油脂薯条、炸鸡,爱喝可乐、果汁、含糖饮料,聚会时豪迈饮酒,平日不喜欢运动、不喜食蔬果、不喜欢喝足量的白开水等等皆是痛风年轻化的因素。大部份的痛风患者常是先天不足加上后天失调,原本就有家族痛风遗传史,加上后天饮食失衡。 临床上,常见的痛风高危险群常有:家族遗传病史、特别喜爱吃带壳海鲜及动物内脏者、爱喝高汤、过度肥胖(尤其是中广体型肥胖)、高雄性激素、经常过度饮酒(长期每天摄取超过1瓶啤酒或是1杯高粱)、三高症候群(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肾功能不好者(尿酸不易排除)、生活压力大者(长期压力过大会导致尿酸代谢异常)、服利尿剂降血压者、大量从事无氧运动(篮球或棒球、网球)的运动员。 「帝王病」(痛风)不能吃豆制品吗? 最新研究发现,适量的摄取豆制品,可改变血浆中蛋白质浓度,增加尿酸的清除与排泄,可维持体内尿酸的平衡。因为含比较高普林的干燥黄豆,在制成豆腐、豆干、豆浆后,普林量大为减低,适量吃豆腐可以弥补因无法摄取动物性蛋白质的不足,但是还是以一天一块豆腐(约80公克)为限唷。 帝王病(痛风)病程四部曲: -第一阶段:无症状高尿酸血症 此阶段为生化值异常,赶紧调整饮食,血液尿酸值可望能回复正常。此阶段还不算是痛风,若有关节红肿疼痛发作才叫痛风。 - 第二阶段:急性痛风关节炎 起初为单一关节出现红肿热剧痛,后期为多处关节发炎伴有发烧。常是突发性在午夜或凌晨发病,似乎有轻微疼或刺痛为发作的前兆。主要侵犯下肢远端关节,好发关节的频率为:第一足趾关节、足背、踝、膝、腕、指和肘关节。若尿酸值持续过高,一段时间后会产生结晶在关节腔内沉积,发作频率会随着时间增加。 - 第三阶段:不发作间歇期 指两次急性痛风发作中间的无症状不痛期。 - 第四阶段:慢性痛风石关节炎 长期没有治疗时,皮下及关节产生痛风石结节(尿酸钠盐的结晶),会导致关节变形,甚至丧失活动功能。痛风石结节可能在耳朵、皮下、关节、软骨等处发生,也可沉积在肾脏,影响肾脏功能。要小心注意痛风石表面是否有伤口破皮、细菌感染,导致败血症死亡或造成须截肢可怕后遗症。 判断帝王病(痛风)应做哪些检查? 可抽取发炎肿胀关节里的积水进行检验。或是抽血检验血液中尿酸值,正常标准7mg/dl以下,患痛风者最好维持在6mg/dl,已有痛风石的要控制在5mg/dl才能有效控制病情。 中医如何看帝王病(痛风)?中医辩证分型为何? 中医古籍《金匮要略》记载「历节痛,不可屈伸。」《外台秘要》记载「其疾尽静而夜发,发则彻髓,痛如虎咬,故名白虎之病也。」中医在痛风的治疗上,大多急性期偏向较多溼热,选用黄柏、苍术、川牛膝、薏苡仁、萆薢、土茯苓、虎杖等药物,来清热利湿、活血止痛,少数寒湿体质者,有怕冷、畏风、便溏等症,宜选用桂枝、炮附子、羌活、独活等药材,来散寒除湿、温经止痛。 中医辨证,治疗分急性期与慢性期: - 急性期: (1) 溼热痹阻型:湿热毒邪下注关节,红肿热痛,疼剧不可触碰,冷敷较舒服,伴有发热心烦口干。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方用当归拈痛汤、四妙丸。 (2) 寒湿痹阻型:外感寒湿侵入肢体,关节剧痛,痛有定处,遇寒痛增,得热痛减,关节不可屈伸,肤色不红,触之不热。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处方:桂枝附子汤、上中下通用痛风丸。 - 慢性期: (1) 脾虚湿阻:因久病伤脾胃,胃脘痞满、食少、大便稀溏,关节肿胀疼痛,肢体重著酸楚。舌淡嫩胖大、苔白滑、脉滑。用五苓散调脾胃。 (2) 痰瘀阻络:久病水液在体内停滞,湿聚成痰,痰湿阻滞血脉,血行不畅,痹阻脉络,关节肿胀刺痛,关节色紫黯僵硬变形,常在关节处形成黄白色、表皮薄易溃破、大小不一的皮下结节如石。舌黯淡、舌下络脉青紫、苔腻、脉弦细涩。方用身痛逐瘀汤、疏经活血汤,疏通脉络化痰瘀。 (3) 肝肾亏虚:久病后肝肾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运输代谢失常,关节疼痛不显著,关节畸形,屈伸不利,肌肤麻木,肢冷,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心烦口干。舌红、少苔、脉沈细数。独活寄生汤调理肝肾。 帝王病(痛风)饮食该怎么吃呢? - 建议饮食: 选用低脂饮食法、摄取正确足够的碳水化合物、吃适量豆腐来取代动物性蛋白质、适量摄取低脂乳品、每天10颗樱桃(花青素可抗发炎减低疼痛)、每天最好从新鲜蔬果中摄取500毫克维生素C、每天至少补充3000cc的白开水。 - 请务必要避开高普林食物: 如:紫菜、海带、干香菇、鱼肉及海鲜、红肉(牛肉、培根)、蜂蜜、果汁、啤酒、含糖碳酸饮料、高脂肪食物、动物内脏、以及含油量高的甜点如:糕点、面包、饼干等。 可选用洋葱、蕃茄、金针菇、杏鲍姑、海参、海蜇皮、深色蔬菜、鸡蛋、无糖茶饮或咖啡、或是直接吃整颗水果(含渣)、少量红酒。 经历:现任臻观中医副院长、中医师国家考试优等及格、前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中医部医师、药师国家考试优等及格、中国医药大学药学系毕业、后壁六安堂中药房四代家传。

目录 1 拼音 2 摩腰膏的别名 3 处方 4 制法 5 功能主治 6 摩腰膏的用法用量 7 摘录 8 《张氏医通》卷十四 81 方名 82 组成 83 主治 84 摩腰膏的用法用量 85 制备方法 9 《普济方》卷一五四 91 方名 92 组成 93 功效 94 主治 95 摩腰膏的用法用量 96 制备方法 10 《医统》卷五十八引《三因》 101 方名 102 摩腰膏的别名 103 组成 104 主治 105 摩腰膏的用法用量 106 制备方法 107 附注 11 《医宗必读》卷八 111 方名 112 组成 113 主治 114 摩腰膏的用法用量 115 制备方法 116 附注 12 《医方类聚》卷一五三引《经验秘方》 121 方名 122 组成 123 功效 124 主治 125 摩腰膏的用法用量 126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摩腰膏 1 拼音

mó yāo gāo

2 摩腰膏的别名

摩腰丹(《医学正传》卷四)。

3 处方

附子尖 乌头尖 南星各75克 雄黄3克 樟脑 丁香 干姜 吴茱萸各45克 朱砂3克 麝香五粒(大者)

4 制法

上药为末,蜜丸如龙眼大。

5 功能主治

治老人、虚人腰痛,及妇人白带。

6 摩腰膏的用法用量

每用1丸,姜汁化开如粥厚,火上炖热,置掌中,摩腰上,候药尽粘腰上,烘绵衣包缚定,随即觉热如火,日易一次。

7 摘录

《丹溪心法》卷四

8 《张氏医通》卷十四 81 方名

摩腰膏

82 组成

附子2钱半,川乌头2钱半,南星2钱半,蜀椒1钱半,雄黄1钱半,樟脑1钱半,丁香1钱半,干姜1钱,麝香1分。

83 主治

老人虚人腰痛,妇人带下清水不臭者。霉毒筋挛骨痛。

84 摩腰膏的用法用量

每用1丸,生姜自然汁化开如糜,蘸手掌上,烘热摩腰中痛处,即以缓帛束定,少顷,其热如火。每日饱后用1丸。

8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9 《普济方》卷一五四 91 方名

摩腰膏

92 组成

陈皮1两(去白),阳起石5钱,干姜5钱,沉香5钱,官桂(去粗皮)5钱,舶上硫黄5钱,吴茱萸5钱,雄黄5钱,蛇床子5钱,枯白矾1两,杏仁1两(去皮尖),轻粉1钱,麝香1钱半,附子1个(须1两者,炮,去皮脐),母丁香1两,朱砂1钱2分。

93 功效

壮筋骨,助元阳。

94 主治

老壮一切腰痛痼冷,腿脚寒湿。

95 摩腰膏的用法用量

临用时,取生姜自然汁煎浓,后入药1丸,良久浸化研之,令人手蘸药,涂于腰肚上摩之,以尽为度,须用绵裹肚腰上,其热如火,每日1次。

96 制备方法

上药除轻粉、朱砂、麝香另研外,余药共为细末,后入上三味和匀,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10 《医统》卷五十八引《三因》 101 方名

摩腰膏

102 摩腰膏的别名

摩腰丹

103 组成

附子2钱半,乌头尖2钱半,南星2钱半,干姜1钱,雄黄1钱半,潮脑1钱半,丁香1钱半,麝香5分。

104 主治

寒湿腰痛。

105 摩腰膏的用法用量

每用1条,生姜汁化开,如厚粥样,烘热,置掌中磨腰上,令尽粘肉,烘绵衣缚定,腰热如火,间3日用1丸。或加吴茱萸、桂皮。

10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107 附注

摩腰丹(《济阳纲目》卷七十五)。

11 《医宗必读》卷八 111 方名

摩腰膏

112 组成

附子尖3钱半,乌头尖3钱半,南星3钱半,干姜、麝香5分半。

113 主治

老人腰痛,妇人白带。

114 摩腰膏的用法用量

每用1丸,生姜汁化开如厚粥,火上烘热,于掌上摩腰中,候药尽即烘棉衣裹紧,腰热如火,间2日用2丸。

11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龙眼大。

116 附注

方中干姜用量原缺。

12 《医方类聚》卷一五三引《经验秘方》 121 方名

摩腰膏

122 组成

母丁香(大拣丁香亦得)1两,木香1两,朱砂(水飞,另研)1两,杏仁(去皮尖,另研)1两,藿香1两,白附子(去皮尖)1两,干姜(炮)1两,蛇床子1两,沉香1两,官桂1两,生硫黄1两,吴茱萸(酒浸)1两,枯白矾1两,雄黄(水飞,另研)1两,陈皮(去白)1两,麝香减半,轻粉减半。

123 功效

补下元虚败,悦颜轻身,益精坚髓。

124 主治

男女五劳七伤,气血衰弱及下坠疝气,髭鬓早白,面色萎黄,耳聋肾虚,腰膝疼痛,寒湿脚气,半身不遂,气血衰败;妇人子宫久冷无孕,及赤白带下,并诸恶疾。

125 摩腰膏的用法用量

每用1丸,生姜自然汁煎滚,盏中浸化良久,研开为汁,于静室中,令人蘸药于腰上摩之,以尽为度,用绵裹系,逡巡腰上如火燎为验。若摩1丸如火,2丸舒畅血脉,3丸颜色光洁,十丸体轻身健,气全精足,至百丸其功甚大,不可为之过当。

126 制备方法

上除轻粉、麝香另研为末,余药共为细末,却入二味和匀,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古籍中的摩腰膏 《丹溪治法心要》:[卷三]腰痛(第四十三)

物在腰,治宜流湿兼用温暖药以散之。寒湿作痛者,摩腰膏治之。腰痛不能立者,针人中穴。久患腰痛,必官桂

《张氏医通》:[卷五诸痛门]腰痛

热则减。得寒则增。干姜附子汤加肉桂、杜仲。外用摩腰膏。兼风寒者。五积散热服微汗之。内蓄风热痛者。脉

《证治准绳·杂病》:[第四册诸痛门]腰痛

痛,五积散加桃仁、川芎、肉桂汤,麻黄苍术汤,并摩腰膏。湿热腰痛,苍术汤、独活汤、羌活汤。东垣云∶如

《明医指掌》:[卷六]腰痛证七

滑易痊。肾虚腰痛腰痛悠悠不已,肾虚也,青娥丸或摩腰膏、独活寄生汤、丹溪补阴丸、安肾丸、立安丸选而用

《普济方》:[卷二百二十四诸虚门]平补

目录 1 拼音 2 《魏氏家藏方》卷一:何首乌丸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何首乌丸的用法用量 25 注意 26 摘录 3 《圣惠》卷六十六:何首乌丸 31 处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何首乌丸的用法用量 35 摘录 4 《圣惠》卷九十八:何首乌丸 41 处方 42 制法 43 功能主治 44 何首乌丸的用法用量 45 摘录 5 《御药院方》卷六:何首乌丸 51 何首乌丸的别名 52 处方 53 制法 54 功能主治 55 何首乌丸的用法用量 56 注意 57 摘录 6 《圣济总录》卷十八:何首乌丸 61 处方 62 制法 63 功能主治 64 何首乌丸的用法用量 65 摘录 7 《圣惠》卷九十八:何首乌丸 71 处方 72 制法 73 功能主治 74 何首乌丸的用法用量 75 注意 76 摘录 8 方出《魏氏家藏方》卷一,名见《普济方》卷三一八引《经验济世方》:何首乌丸 81 处方 82 制法 83 功能主治 84 何首乌丸的用法用量 85 注意 86 何首乌丸的临床应用 87 摘录 9 《圣济总录》卷一八六:何首乌丸 91 处方 92 制法 93 功能主治 94 何首乌丸的用法用量 95 摘录 10 《圣济总录》卷一四二:何首乌丸 101 处方 102 制法 103 功能主治 104 何首乌丸的用法用量 105 摘录 11 《魏氏家藏方》卷一:何首乌丸 111 处方 112 制法 113 功能主治 114 何首乌丸的用法用量 115 摘录 12 《宣明论》卷十二:何首乌丸 121 处方 122 制法 123 功能主治 124 何首乌丸的用法用量 125 注意 126 摘录 13 方出《续本事》卷四,名见《普济方》卷七十五 131 组成 132 主治 133 何首乌丸的用法用量 134 制备方法 14 《疡医大全》卷三十五 141 组成 142 主治 143 何首乌丸的用法用量 144 制备方法 15 《医便》卷一 151 组成 152 功效 153 何首乌丸的用法用量 154 制备方法 16 《赤水玄珠》卷二十六 161 何首乌丸的别名 162 组成 163 功效 164 主治 165 何首乌丸的用法用量 166 制备方法 17 方出《得效》卷十,名见《普济方》卷五十七 171 组成 172 主治 173 何首乌丸的用法用量 174 制备方法 18 《圣济总录》卷八 181 组成 182 主治 183 何首乌丸的用法用量 184 制备方法 19 《圣济总录》卷十五 191 组成 192 主治 193 何首乌丸的用法用量 194 制备方法 20 《圣济总录》卷一二六 201 组成 202 主治 203 何首乌丸的用法用量 204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何首乌丸 1 拼音

hé shǒu wū wán

2 《魏氏家藏方》卷一:何首乌丸

21 处方

何首乌500克(赤、白色者各半,米泔浸三宿,取出,用竹刀刮去皮,薄切,焙干)赤芍药120克

22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23 功能主治

治感暑中风,半体无汗;妇人血虚,风邪停滞,手足痿缓,肢体麻痹,皮肤瘙痒;五痔下血。

24 何首乌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食后用温酒或饭饮送下,日进二服。

25 注意

何首乌炮制时,忌用铁器。

26 摘录

《魏氏家藏方》卷一

3 《圣惠》卷六十六:何首乌丸

31 处方

何首乌5两(9蒸9晒,捣罗为末),干薄荷4两(捣罗为末),羊肉半斤(去脂膜),皂荚30梃(不蛀者。10梃去黑皮,涂酥炙令**,捣罗为末;10梃烧候火焰将尽,以碗合盖候冷,取出捣罗为末;10梃捶碎,用新汲水5升接取汁,生绢滤过)。

32 制法

上先将皂荚水煮羊肉令烂,后取肉细研,入诸药末,和捣为丸,如梧桐子大。

33 功能主治

风毒气滞,颈腋结成瘰疬,肿核不消。

34 何首乌丸的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祛风丸”,有玄参4两。

35 摘录

《圣惠》卷六十六

4 《圣惠》卷九十八:何首乌丸

41 处方

何首乌半斤,熟干地黄5两,附子2两(炮裂,去皮脐),牛膝3两(去苗),桂心3两,芸薹子1两,桑椹子2两,柏子仁2两,五味子1两,地骨皮4两,薯蓣2两,鹿茸2两(去毛,涂酥炙微黄),肉苁蓉3两(酒浸一宿,刮去皱皮,炙干),菟丝子2两(酒浸3日,晒干,为末)。

42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43 功能主治

补益下元,黑鬓发,驻颜容。主72般风冷,及腰脚疼痛。

44 何首乌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40丸,空心以盐汤送下。

45 摘录

《圣惠》卷九十八

5 《御药院方》卷六:何首乌丸

51 何首乌丸的别名

二多丹

52 处方

何首乌(雌雄各半,用第1淘米泔浸1伏时,次日流出,于银器内先排枣1重,各擘开,上铺何首乌1重,再上排枣1重,复再铺何首乌1重,令尽,次日入清河水于药上,有水约5指以来,用慢火煮,候枣极烂并何首乌稍软取出,不用枣,只拣何首乌入清水中浸少时,用竹刀刮去黑皮及两面浮沫令净,竹刀切作薄片子,慢火焙干,取净)1斤。

53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54 功能主治

补养五脏六腑,强筋壮骨,黑髭发,坚固牙齿,久服延年益寿,驻颜色。主

55 何首乌丸的用法用量

二多丹(《普济方》卷二二一)。

56 注意

刮、捣者俱不犯铁。

57 摘录

《御药院方》卷六

6 《圣济总录》卷十八:何首乌丸

61 处方

何首乌1两,石菖蒲1两,荆芥穗1两,苍耳子1两,胡麻(炒)1两,玄参半两,沙参半两,苦参半两,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炙)半两,乌蛇(酒浸,去皮骨,炙)半两。

62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63 功能主治

脾肺风,并恶风等疾。

64 何首乌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丸,茶、酒任下;如要作散,每服2钱匕,温酒调下,不拘时服。

65 摘录

《圣济总录》卷十八

7 《圣惠》卷九十八:何首乌丸

71 处方

何首乌3斤(锉如棋子大),牛膝1斤(去苗,锉可1斗许)。

72 制法

上以黑豆1斗,净淘洗,晒干,用甑1所,先以豆薄铺在甑底,然后始薄铺何首乌,又铺豆,又薄铺牛膝,如此重重铺,令药与豆俱尽,安于釜上蒸之,令豆熟为度,去黑豆,取药晒干,又换豆蒸之,如此3遍,去豆取药为末,以枣瓤和丸,如梧桐子大。

73 功能主治

补暖脏腑,祛风冷气,利腰脚,强筋骨,黑髭发,驻颜容。主

74 何首乌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渐加至40丸,空心以温酒送下,晚食前再服。

75 注意

忌萝卜、葱、蒜。

76 摘录

《圣惠》卷九十八

8 方出《魏氏家藏方》卷一,名见《普济方》卷三一八引《经验济世方》:何首乌丸

81 处方

何首乌1斤(赤、白色者各半,米泔浸3宿取出,用竹刀刮去皮,薄切,焙干),赤芍药4两。

82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83 功能主治

治风,活血,大补益。主妇人血风久虚,风邪停滞,手足痿缓,肢体麻痹及皮肤瘙痒;五痔下血。

84 何首乌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食后温酒或饭饮任下,每日2次。

85 注意

须精修细合,切忌铁器。何首乌不宜久服,颇作欲念,更宜谨之。

86 何首乌丸的临床应用

偏枯怀州李括,与一武臣同官,怪其年70余而轻健,面如渥丹,能饮食,叩其术乃得此方。先是李括盛暑中半体无汗者2年,窃自忧之,服此药1年许,汗遂浃体。

87 摘录

方出《魏氏家藏方》卷一,名见《普济方》卷三一八引《经验济世方》

9 《圣济总录》卷一八六:何首乌丸

91 处方

何首乌1斤半,菖蒲半斤(2味同米泔浸5日,逐日1换,铜刀切,晒干),牛膝(去苗)1斤,天南星4两。

92 制法

上药并生为末,酽醋5升,好酒1斗,入药末调之,以文武火熬成膏,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

93 功能主治

治脚膝,壮筋骨,乌髭鬓,理风虚,悦颜色,益血脉,助阳气。主一切风攻,手足沉重,皮肤不仁,遍身麻木,风劳风疾。

94 何首乌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空心盐汤送下,临卧盐茶送下10丸。

95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八六

10 《圣济总录》卷一四二:何首乌丸

101 处方

何首乌(去黑皮)、威灵仙(去苗土)、枳壳(去瓤,麸炒)各等分。

102 制法

上为末,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103 功能主治

血痔。

104 何首乌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温水送下,早晚食前服。

105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四二

11 《魏氏家藏方》卷一:何首乌丸

111 处方

牛膝(去芦,酒浸)4两,大枣4两,何首乌1斤(须是雌雄2包者,雄色红,雌色白,用雄3分,雌1分,以快竹刀削去皮,切片,日中晒干,于木臼内杵为粗末),黑豆半斤(同枣肉拌和作1重,铺在甑底,然后以何首乌末尽覆枣、豆上,密闭蒸,俟药变黑色,气透上下,枣、豆香与药香相和,同取枣、豆晒干)。

112 制法

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113 功能主治

壮筋骨,乌髭鬓,益血脉,助阳气,久服轻身延年,耳目聪明。主一切风攻,手足沉重,皮肤不仁,遍身麻痹,及风劳气疾,肠风下血。

114 何首乌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食前,温酒或熟水下。

115 摘录

《魏氏家藏方》卷一

12 《宣明论》卷十二:何首乌丸

121 处方

何首乌半斤,肉苁蓉6两,牛膝4两。

122 制法

上将何首乌半斤,用枣1层,与何首乌甑内蒸枣软用,切,焙,同为末,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123 功能主治

乌发,填精补髓。主男子元脏虚损。

124 何首乌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7丸,嚼马蔺子服,食前酒送下,1服加1丸,每日3次,至40丸即止,却减至数。

125 注意

修合不犯铁器。

126 摘录

《宣明论》卷十二

13 方出《续本事》卷四,名见《普济方》卷七十五 131 组成

何首乌、荆芥、甘草各等分。

132 主治

风毒眼患。

133 何首乌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食后,薄荷茶调下。

13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用沙糖为丸,如弹子大。

14 《疡医大全》卷三十五 141 组成

何首乌4两,荆芥2两,威灵仙2两,防风2两,蔓荆子(炒)2两,车前子(炒)2两,甘草(炙)2两。

142 主治

脓窠疮。

143 何首乌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钱5分;早、晚淡酒送下。

14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水泛为丸。

15 《医便》卷一 151 组成

何首乌(赤白各半)不拘多少。

152 功效

补益肾肝,聪耳明目,却病延寿。

153 何首乌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99丸,空心白汤送下。

154 制备方法

上药用砂锅柳木甑蒸,下用红枣1层,中用黑豆1层,再安何首乌于豆上,又用黑豆1层,红枣1层盖之,慢火蒸半日,以豆极烂为度,将何首乌乘热捣碎,晒干,为细末,每药末1斤,用甘菊花(去梗叶)另为末2两和匀,以人参固本丸料熬膏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16 《赤水玄珠》卷二十六 161 何首乌丸的别名

二多丹

162 组成

何首乌。

163 功效

补虚截疟。

164 主治

久疟阴虚,热多寒少。

165 何首乌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丸,临发日5更白汤送下。

166 制备方法

上为末,鳖血为丸,如黄豆大,辰砂为衣。

17 方出《得效》卷十,名见《普济方》卷五十七 171 组成

何首乌1两半,防风1两,黑豆(去皮)1两,荆芥穗1两,地骨皮(净洗)1两,桑白皮半两,天仙藤半两,苦参半两,赤土半两。

172 主治

肺风面赤鼻赤。

173 何首乌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40丸,食后茶清送下。兼服大风油。

17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8 《圣济总录》卷八 181 组成

何首乌(大片花纹者,细锉莲子大)1斤,牛膝(细锉)1斤。

182 主治

风脚软,腰膝疼,行履不得,遍身搔痒。

183 何首乌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加至50丸,空心温酒送下,日午食前再服。

184 制备方法

上以无灰酒5升,浸7宿晒干,木杵臼内为末,炼蜜2斤为团,以牛酥涂臼杵再捣,取出为丸,如梧桐子大。

19 《圣济总录》卷十五 191 组成

何首乌(去黑皮)3两,芍药1两,桂(去粗皮)2两,乌头(炮裂,去皮脐)2两,芎2两,甘草(炙,锉)2两,藁本(去苗土)2两,甘松2两,羌活(去芦头)2两,天麻2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2两,缩砂蜜(去皮)2两,墨(煅存性)1分。

192 主治

脑风,鼻息不通,清涕流出,及诸风疾。

193 何首乌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薄荷葱酒嚼下。

19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樱桃大。

20 《圣济总录》卷一二六 201 组成

何首乌(去黑皮)1两,黄耆(细锉)半两,皂荚(去皮子,酥炙)1两,薄荷1两,蛇蜕皮(烧灰)半两,龙脑(研)1钱,麝香(研)1钱。

202 主治

瘰疬久不愈。

203 何首乌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丸,薄荷茶下,不拘时候。

20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古籍中的何首乌丸 《医学入门》:[外集·卷四杂病分类]内伤类

挟寒者,五积散合独活寄生汤;挟风者,大秦艽汤、何首乌丸。天产作阳戒浓味。助火发热故也。素不能淡薄者,

《普济方》:[卷一百十六诸风门]诸风杂治

)。温水调。但是风。临时服半钱匕。看虚实加减。何首乌丸(出圣惠方)治七十二般风。冷气及腰脚疼痛。补益

《太平圣惠方》:[卷第九十八补益方序]何首乌丸

冷。及腰脚疼痛。补益下元。黑鬓发。驻颜容。神验何首乌丸方。何首乌(半斤)熟干地黄(五两)附子(二两炮

《普济方》:[卷二百二十一诸虚门]补虚益髭发

月壬癸日。面东采枸杞子。先以好酒二升。于瓷至立何首乌丸(一名二多丹)补暖脏腑。祛逐风冷。利腰膝。强筋

《证治准绳·类方》:[第八册鼻]鼻赤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鹤膝风的病因病机 5 鹤膝风的症状 6 鹤膝风的治疗 7 关于流痰 8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鹤膝风的穴位 2 治疗鹤膝风的方剂 3 治疗鹤膝风的中成药 4 古籍中的鹤膝风 1 拼音

hè xī fēng

2 英文参考

arthrosis like crane knee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arthroncus of knee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patellar tumefaction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鹤膝风(arthrosis like crane knee[1])为病名[2]。见《外科心法》卷五。又名膝游风、游膝风、鹤节、膝眼风、膝疡、鼓槌风等[2]。是指风邪外袭,阴寒凝滞,经络气血亏损,以病后膝关节肿大,股胫变细,形如鹤膝等为常见症的痹病证候[1]。

鹤膝风类似西医的膝关节结核[2]、类风湿性关节炎。

4 鹤膝风的病因病机

鹤膝风常因经络气血亏损、风邪外袭,阴寒凝滞而成[2]。

5 鹤膝风的症状

鹤膝风因病后膝关节肿大,股胫变细,形如鹤膝,而名[2]。

病初多见形寒发热,膝部微肿,步履不便,疼痛;继之患处红肿焮热,或色白漫肿,日久关节腔内积液肿胀,股胫变细,溃后脓出如浆,或流黏性黄液,愈合缓慢[2]。

6 鹤膝风的治疗

初期身热肿痛者,服五积散,配合白芥子外敷及葱熨,或艾灸,或外敷回阳玉龙膏[2]。

日久患部肿痛者,宜温阳散湿,扶正祛邪,选服大防风汤,独活寄生汤;痛甚酌加乳香;溃后用芙蓉叶、菊花叶各15g,拌大米饭捣匀贴敷,或以豆腐渣蒸熟贴敷[2]。

7 关于流痰

流痰(flowing phlegm tuberculosis of bone and joint)为病名[3]。见清·余景和《外证医案汇编》卷三。是指发生于骨和关节间的慢性化脓性疾病[4]。本病变在破坏过程中,少有新骨形成,当脓肿形成后可以流窜,溃后脓液稀薄如痰,故称流痰[3]。为无头疽的一种[3]。多发于儿童和青年,患者常有肺结核病史[3]。本病的特点是好发于骨与关节,病程进展缓慢,初起不红不热,化脓亦迟,脓水清稀,并夹有败絮样物质,溃后不易收口,易形成窦道,常可损筋伤骨而致残废,甚至危及生命。

《外科医案汇编》:“痰凝于肌肉、筋骨、骨空之处,无形可征,有血肉可以成脓,即为流痰。”

流痰的发病部位不同,尚有许多不同名称。如发生于脊背的,叫龟背痰;发生在腰椎两旁的,叫肾俞虚痰;发生在环跳部的,叫附骨痰、环跳流痰;发生在膝部的,叫鹤膝痰;发生在足踝部的,叫穿拐痰、穿踝痰;发生在手指骨节的,叫蜣螂蛀;发生在胸前的,叫鸡胸痰等。名称虽异,但其病因、证候和治法及预后基本一致,统称为流痰。

流痰相当于西医的骨与关节结核[4]。

详见流痰条。

8

 川穹是一种中药材,滋补功效很强,具有比较高的药用价值,那么它具体有哪些功效与作用呢?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下川穹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

 川穹的功效和作用

 1、川穹可活血行气

 活血行气是川穹这种中药最重要的功效,它可以用于人类的因气滞血瘀引发的胸胁胀满和腹部诸痛,另外对也能治疗人类的跌打损伤和血瘀经闭以及难间和胎盘不下等多种疾病。

 2、川穹可祛风止痛

 川穹性子辛温,祛风止痛是它最重要的功效,平时多时风湿痹痛和头痛等疾病的治疗,特别是人类因肝阳上亢引发的头痛,更是能在川穹的治疗下取得明显的好转。

 3、川穹可滋补女性身体

 川穹虽然是一种中药材,却有出色的滋补功效,有活血顺气的功能效,它与乌鸡同时炖服以后,能起到养阴活血的作用,可以治疗女性的女经不调以及月经量少等多种症状,经常食用还能调理气血,避免皮肤暗黄和气血不畅等多种症状的出现。不过这里还要提醒大家一点,那就是食用川穹以后,不要饮用茶水,不然会让川穹的功效大打折扣,根本起不到滋补的作用。

 川穹的具体应用

 1血瘀气滞痛证。本品辛散温通,既能活血化瘀,又能行气止痛,为“血中之气药”,具通达气血功效,故治气滞血瘀之胸胁、腹部诸痛。若治心脉瘀阻之胸痹心痛,常与丹参、桂枝、檀香等同用;若治肝郁气滞之胁痛,常配柴胡、白芍、香附,如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如肝血瘀阻,积聚痞块、胸胁刺痛,多与桃仁、红花等同用,如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若治跌仆损伤,瘀肿疼痛,可配乳香、没药、三七等药用。

 川芎善“下调经水,中开郁结”,为妇科要药,能活血调经,可用治多种妇产科的疾病。如治血瘀经闭,痛经,常与赤芍、桃仁等同用,如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若属寒凝血瘀者,可配桂心、当归等,如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若治产后恶露不下,瘀阻腹痛,可配当归、桃仁、炮姜等,如生化汤(《傅青主女科》);若治月经不调,经期超前或错后,可配益母草、当归等,如益母胜金丹(《医学心悟》)。

 2头痛,风湿痹痛。本品辛温升散,能“上行头目”,祛风止痛,为治头痛要药,无论风寒、风热、风湿、血虚、血瘀头痛均可随证配伍用之,故李东垣言“头痛须用川芎”。治风寒头痛,配羌活、细辛、白芷,如川芎茶调散(《和剂局方》);若配菊花、石膏、僵蚕,可治风热头痛,如川芎散(《卫生保健》);若治风湿头痛,可配羌活、独活、防风,如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配当归、白芍,取本品祛风止痛之功,可治血虚头痛,如加味四物汤(《金匮翼》);若治血瘀头痛,可配赤芍、麝香,如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

 本品辛散温通,能祛风通络止痛,又可治风湿痹痛,常配独活、秦艽、防风、桂枝等药同用,如独活寄生汤(《千金方》)。

 川穹的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多汗,热盛及无瘀之出血证和妊娠妇女慎用。

 川穹性温,是妇科常用药品,有活血顺气的作用,但也不能多用,尤其是身体有出血现象的人不适合服用,如女性经期。阴虚火旺,多汗,热盛及无瘀之出血证慎用,孕妇慎用。此药久服伤正,“能致暴亡”。

 食用含川穹的药膳后不要马上饮绿茶,因绿茶性凉,会减弱川穹的功效。

 川穹又是药膳中常用的药材之一,与乌鸡同食,可以养阴活血,是女性滋补佳品。

 川穹的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脉缓急,金疮,妇人血闭无子。”

 2《本草汇言》:“芎䓖,上行头目,下调经水,中开郁结,血中气药。尝为当归所使,非第治血有功,而治气亦神验也……味辛性阳,气善走窜而无阴凝粘滞之态,虽入血分,又能去一切风,调一切气。”

桑上的中医古今药籍中的记载

2.1性味2.1.1《本经》:“苦、平。”2.1.2《滇南本草》:“性微温、味苦甘。”2.1.3《别录》:“甘、无毒。”2.1.4《福兴药志》:...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