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8浏览:2收藏

青光眼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西医·青光眼 31 青光眼的病因 32 青光眼的治疗 4 中医·青光眼 41 古人论述 42 中医治疗青光眼近现代研究 43 青光眼的中医病因病机 431 风热上扰 432 肝邪气逆 433 肝肾阴虚 434 气虚血瘀 435 肝邪脾虚 5 辨证分型 51 疗效标准 52 青光眼的中医辨证治疗 521 肝经风热 5211 症状 5212 方药治疗 522 肝郁气逆 5221 症状 5222 方药治疗 523 肝肾阴虚 5231 症状 5232 方药治疗 524 气虚血瘀 5241 症状 5242 方药治疗 525 肝邪脾虚 5251 症状 5252 方药治疗 53 治疗青光眼的专方 531 绿风安丸 532 泻肝解郁汤 533 复方五苓散 534 青光眼方 535 丁公藤堿滴眼液 54 老中医治疗青光眼经验 55 中医治疗青光眼用药规律 56 青光眼的其他疗法 561 针灸治疗 5611 体针 5612 冷冻针灸 562 艾灸疗法 5621 方一 5622 急性期 5623 慢性期 56231 症状 56232 方一 56233 方二 563 气功疗法 57 医案 58 青光眼患者注意事项 6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青光眼的穴位 2 治疗青光眼的方剂 3 治疗青光眼的中成药 4 青光眼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青光眼 1 拼音

qīng guāng yǎn

2 英文参考

glaua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2年版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

3 西医·青光眼

青光眼(glaua)是一组威胁和损害视神经视觉功能,主要与病理性眼压升高有关的眼病[1]。即当眼压超过了眼球内组织,尤其是视网膜视神经所能承受的限度,将给眼球内各组织尤其是视神经视功能带来损害,最典型、最突出的表现是视神经 的凹陷性萎缩和视野的特征性缺损缩小,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视野可以全部丧失,终至失明[1]。

青光眼可以分为原发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和发育性青光眼[1]。其中最常见的是原发性青光眼(primary glaua)[1]。原发性青光眼一般双眼发病,但两眼的发病可有先后,严重程度也有差异[2]。根据前房角解剖结构的差异和发病机制的不同,分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2]。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在原先就存在的异常虹膜构型的基础上而发生的前房角被周边虹膜组织机械性阻塞,导致房水流出受阻造成眼压升高的一类青光眼[2]。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是小梁网途径的房水外流排除系统病变和(或)房水外流阻力增加所致眼压升高的一类青光眼[2]。

31 青光眼的病因

青光眼由于眼压增高而引起视 凹陷、视野缺损,最终可以导致失明的严重眼病。正常人的眼压为10~21mmHg(Schitz眼压计),超过24mmHg为病理现象。眼压增高可以导致视功能损害,视 出现大而深的凹陷,视野可见青光眼性典型改变。眼压增高持续时间愈久,视功能损害愈严重。青光眼眼压增高的原因是房水循环的动态平衡受到了破坏。少数由于房水分泌过多,但多数还是房水流出发生了障碍,如前房角狭窄甚至关闭、小梁硬化等。

原发性青光眼的发病原因至今还不十分清楚,它有遗传倾向。根据眼压升高时前房角的状态,把原发性青光眼进一步分为闭角型和开角型两种。闭角型青光眼女性及老年人多见。双眼受累,发作前常常有情绪波动,生气、着急、劳累、过饱、过饮等诱因。急性发作时剧烈头痛、眼痛、虹视、视力明显下降、恶心、呕吐。一般不至延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中青年多见,双眼受累。通常症状很轻,常常在医生检查时才发现,因此,病情易延误。继发性青光眼由其他眼病或全身病所引起。如虹膜睫状体炎所致的瞳孔闭锁或膜闭,晶体脱位于前房,眼内出血,眼内肿瘤等。混合性青光眼指两种原发性青光眼、两种继发性青光眼、或原发性青光眼与继发性青光眼合并存在。先天性青光眼由于胚胎发育异常、房角结构先天变异所致。据统计,原发性青光眼发病率约为全民1%,40岁以上的为25%。青光眼的致盲率1949年前为49%,随着传染性眼病逐渐被控制和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其致盲率上升至53~21%。由此可见青光眼防治工作的重要性。

32 青光眼的治疗

青光眼治疗的关键是通过药物或手术方法减少房水生成,增加房水排出,达到降低眼压的目的。继发性青光眼应给予病因治疗。但无论如何,已经造成的青光眼器质性损害是无法恢复的。

治疗详见以下条目:

原发性青光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继发性青光眼

先天性青光眼(发育性光眼)

4 中医·青光眼

青光眼属中医学之“五风”内障,包括青风内障、绿风内障、黄风内障Ⅲ乌风内障及黑风内障,以前二者多见。 青光眼中医称为“绿风内障”,是因风、火、痰等邪气导致气血失和,气机受阻,目中津液滞积而造成的一种眼病[3]。

临床上以初起头痛,眼胀,视力稍减,视物不清,有阵发性雾状感,虹视,瞳孔散大,呈淡绿色;继之则头痛剧烈,伴有恶心呕吐,结膜充血,角膜浑浊,最终导致眼压升高,眼底视神经萎缩而失明[3]。

41 古人论述

早在唐代王焘的《外台秘要》中,即有绿翳青盲的叙述,并认为系“眼内肝管缺,眼孔不通所致也”。至宋代《太平圣惠方》,具体记载了青、绿、乌、黑风内障的治疗方药。约成书于宋元时代的我国著名的眼科专著《秘传眼科龙木论》,首次提出了五风变内障之名,并分别就病因病机、临床症候、治疗方药(包括针刺)均加以详论,特别是肝风为本说,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至明清时期,医家们对本病的认识更趋深人。明代傅仁宇在《审视瑶函》中指出本病病因:“阴虚血少之人,及竭劳心思、忧郁忿恚、用心太过者,每有此症。”对症候描述颇为细致,如青风内障:“瞳神内有气急昏朦,如青山笼淡烟也,然目视尚见,但比平时光华则昏蒙日进。”在治疗上,均强调早治,“急宜治之,免变绿色,变绿色则病甚而光没矣”(《证治准绳·七窍门》)。如丧失时机,“若神耗散尽,总为不治之症”(《秘传眼科七十二全》)。古人在本病用药上也作了探究,早在金元时代《东垣十书》中于瞳子散大症指出,火主散溢,致瞳神散大,茺蔚子辛散,辛主火,故不宜用;青葙子助火,亦不宜用。明代的《证治准绳》也有类似记载。总之,古代医家所积累的丰富的实践经验,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42 中医治疗青光眼近现代研究

现代中医治疗本病,首篇临床文献见于1956年,系以针灸治疗单纯性青光眼的个案报告,而应用中医药的资料则晚至60年代中期。值得注意的是,在已开始大样本观察的基础上,对原发性青光眼进行中医分型的探讨和治疗。自70年代中期起,有关报道迅速增多,内容涉及亦广,除辨证论治,重视中西医结合治疗外,还试用传统的针拨术治疗恶性青光眼。近年来,辨证分型渐趋统一,强调从肝论治,专方治疗受到重视。在治疗范围上,还进一步扩大到抗青光眼术后并发症的中医药辨治。在药物方面,发掘了槟榔堿和丁公藤堿制剂等,成为有前途的局部用药药物。针灸治疗,除体针外,还配合耳针,或应用冷冻针灸等,不仅有较好的效果,而且无药物的副作用。目前中医针灸治疗本病的总有效率在75%~80%之间。这些年还开展了实验研究,包括对四子(牛蒡子、车前子、女贞子、青葙子)降眼压的药理研究,对丁公藤大样本临床研究等,以及通过青光眼患者眼血流图的变化,探索针刺治疗机理等。

43 青光眼的中医病因病机

青光眼的病因,古今医家认识比较一致。多因悲郁暴怒等情志内伤所诱发,而劳倦,特别劳瞻竭视亦是重要原因之一,此外,尚与外感风寒之邪有关。其病机有以下几个方面:

431 风热上扰

素有痰热,外感风邪,风为陌邪,善行于上,引动痰热,致风、痰、热相结,循肝经上攻于目而发为本病。

432 肝邪气逆

多因情志不舒,愤郁不伸,意志不遂,以致肝气郁结,气机失调,升降不利,致目内气机阻滞,玄府闭塞,神水积留为患。

433 肝肾阴虚

常系劳瞻竭视,耗伤精阴,致肝肾阴亏,水不涵木,阴不济阳,阳失所制,阳亢火动,虚火上炎,为患于目。

434 气虚血瘀

劳力过度,脾胃受伤,中气不足,气机不畅,推动乏力,血瘀不通,血水并蓄,神水受伤而发病。

435 肝邪脾虚

情志内伤,抑郁伤肝,思虑伤脾,脾胃虚寒,肝气上逆,伤及神水,发为五风内障。

5 辨证分型

青光眼分型颇杂,少则三型,多则十型,近年已渐趋统一,并已体现从肝论治的特点。

51 疗效标准

目前国内尚无统一标准,据各地报道,拟订如下:

临床痊愈:视力达10或提高5行以上,眼压正常,其他症状消失。

显效:视力提高3行以上,眼压下降10毫米汞柱或以上,其他症状消失。

有效:视力提高1~3行,或从光感、手动提高到004以上,眼压下降5毫米汞柱或以上,症状改善。

无效:视力、眼压治疗后未见明显变化或未达到有效标准,症状未见改善。

52 青光眼的中医辨证治疗 521 肝经风热 5211 症状

头痛,眼珠胀痛,白睛混赤,抱轮红赤尤甚,黑睛混浊,瞳神散大,伴恶心呕吐,面红口苦,恶寒发热。舌苔薄白或黄,脉弦数或弦硬。

5212 方药治疗

治法:搜风清热,利湿化痰。

处方:羚羊角03~1克(如无,以山羊角15克代替),玄参15克,知母10克,龙胆草10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僵蚕6克,白菊花10克,细辛3克,川芎5克,半夏10克,茯苓20克,车前子20克。

加减:眼压极高加大黄、玄明粉;呕吐甚加竹茹、半夏;昏蒙甚加石决明、牛膝。

用法:羚羊角可用5~10剂的总剂量一起煎煮,分次兑服。余药水煎,每日服2次。

常用成方:绿风羚羊饮、羚羊钩藤汤、将军定痛丸、龙胆泻肝汤等。

522 肝郁气逆 5221 症状

头痛,眼珠胀痛,视物模糊,或视灯火有红绿圈,抱轮红赤,瞳神散大,眼珠胀硬,烦躁易怒,胸胁胀闷,嗳气呃逆,恶心呕吐。舌苔薄白或微黄,脉弦。

5222 方药治疗

治法:疏肝解郁,降逆理气。

处方:香附10克,青皮10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川芎5克,栀子10克,柴胡10克,车前子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丹皮10克,夏枯草10克,甘草5克。

加减:头痛甚加白芷、珍珠母;失眠多梦加酸枣仨、夜交藤;瞳神散大明显加五味子、青葙子。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丹栀逍遥散等。

523 肝肾阴虚 5231 症状

瞳神气色混蒙或散大,白干涩昏花,由苦咽干,耳鸣耳聋,牙齿松动,失眠多梦,遗精腰酸,五心烦热,颧红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5232 方药治疗

治法:滋阴潜阳,补益肝肾。

处方:生地、熟地各30克,石决明20克,知母、柴胡、麦冬、白芍、黄柏、黄芩、当归、山萸肉、茯苓、丹皮各10克,川芎、甘草各5克。

加减:纳差加鸡内金;盗汗加龙骨;便秘加麻仁。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知柏地黄丸、地黄汤等。

524 气虚血瘀 5241 症状

视物昏蒙,瞳神气色浊而不清,目睛干涩,体倦乏力,心悸气短,食欲不振,面色咣白或萎黄。舌质淡暗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少苔,脉弱或细涩。

5242 方药治疗

治法:补气活血,化瘀通窍。

处方:黄芪20克,当归、川芎、赤芍、地龙、茯苓、山茱萸、五味子各15克,桂枝、楮实子、车前草各12克,甘草8克。

加减:纳差加谷芽、麦芽;腹泻加白术、陈皮;瘀重加丹参、泽兰。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加味通窍活血汤等。

525 肝邪脾虚 5251 症状

瞳神散大,头目疼痛,干呕吐涎,呕恶不纳,神疲乏力,四肢不温。舌淡苔薄或无苔,脉沉细而迟。

5252 方药治疗

治法:温肝降逆,健脾散寒。

处方:吴茱萸6克,党参10克,制半夏10克,陈皮10克,茯苓20克,枳壳10克,生姜3克,大枣5枚,白蜜100克(冲)。

加减:胁痛加柴胡、枳壳。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吴茱萸汤加味等。

疗效:以上述分型共治疗349例,计530只眼,结果临床痊愈166只眼,显效145只眼,有效178只眼,无效41只眼,总有效率为922%。

53 治疗青光眼的专方 531 绿风安丸

组成:芦荟50克,丁香50克,黑丑50克,磁石100克。

用法:将上药共研细末,混匀,装人空心胶囊内。根据病情,每日早晚各服3~5粒(重2~4克),饭后1小时服用。

疗效:以本方治疗原发性青光眼37例,计71只眼,显效41只眼,有效17只眼,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817%。其中开角型有效率为866%,闭角型为809%。

532 泻肝解郁汤

组成:茺蔚子9克,车前子9克,夏枯草30克,芦根30克,防风9克,黄芩9克,香附9克,甘草3克,桔梗9克。

加减:头痛头晕加石决明、钩藤、牛膝;行抗青光眼术后眼压不降酌加当归、川芎、丹参、桃仁、红花;大便干燥加番泻叶。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共治疗29例,计51只眼,包括开角型青光眼、闭角型青光眼及其他青光眼患者,用上方治疗均有一定效果,且发现以开角型青光眼疗效较佳。

533 复方五苓散

组成:泽泻15克,茯苓、猪苓各18克,白术12克,桂枝10克,木通、车前子、桑白皮、大腹皮各15克,龙胆草12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一般以4剂为一疗程。

疗效:以上方共治疗5例,计8只眼,结果全部获临床痊愈。其中3例,随访半年至1年未见复发。

534 青光眼方

组成:全当归10克,白芍12克,柴胡6克,茯苓12克,白术6克,薄荷(后人)6克,丹皮10克,栀子(炒)8克,车前子(包)10克, 炒枣仁(打)12克,枸杞12克,香附10克,珍珠母(先下)30克。

加减:据不同症候选加红花6克,菊花10克,山药10克,远志6克,黄芩8克,胆草6克,夏枯草10克,陈皮6克。

用法:开始治疗时以主方水煎服。待病情稳定后,可将主方加减部分的药物,按比例为末,炼蜜为丸,每丸10克,每日服用此丸。服丸过程中如出现眼压控制不理想时,可改用煎剂,同时配合用西药缩瞳剂(匹罗卡品),缩瞳剂浓度及滴眼次数,随症情好转递

减乃至停用。西药完全减掉之后,仍须服中药3个月至半年左右。

疗效:以本方共治疗13例患者,显效8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为100%。

535 丁公藤堿滴眼液

组成:005%丁公藤堿Ⅱ苯甲酸盐滴眼剂。

用法:每次1滴,每日滴眼3~4次。眼压超过40毫米汞柱者,每2小时滴眼1次。

疗效:共观察原发性青光眼患者293例,计442只眼,发现有明显缩瞳、降眼压的效果,且能改善房水流畅系数,无明显副作用。其降压有效率为967%,缩瞳有效率为926%,药后房水流畅系数较用药前增加294%。

54 老中医治疗青光眼经验

韦文贵医案

袁××,女,25岁。门诊号:69118。1964年2月26日初诊。主诉右眼胀痛两年半。患者于两年半前因眼胀痛经诊断为青光眼,曾作抗青光眼手术,术后眼压尚稳定。近半年来眼压又有波动,伴虹视、头痛、眼胀、恶心,疲劳后加重,视野亦有改变。左眼亦有类似症状。经某医院检查,确诊为慢性单纯性青光眼。近来时有偏头痛,性情急躁,大便干结,月经量多,约40天1次。查:左右眼视力分别为03和10。右眼压75/3=3576毫米汞柱,左眼压75/5=2581毫米汞柱。右眼视 有病理性凹陷扩大,左眼大致正常。右眼鼻侧视野缩小25~30度,颞侧在60度。脉弦细,舌稍红,苔薄带黄。诊断为双眼青风内障,予青光眼三方。

处方:石决明24克,白蒺藜10克,决明子15克,防风6克,羌活6克,蝉蜕6克,密蒙花6克,白术10克,白芷6克,细辛3克,生地20克。14剂。石斛夜光丸,每日1丸。

3月23日二诊:药后眼胀头痛减轻,虹视已基本消失,昨夜看**后又出现虹视。二天来食欲不佳,夜寐不安。脉细弦,舌苔薄。查:右眼压55/35=2238毫米汞柱,左眼55/45=1886毫米汞柱。

原方加炒谷芽25克,车前子10克(包煎)。石斛夜光丸,每日1丸,并配合滴缩瞳眼药水。

6月5日三诊:服上药50剂后,自感眼胀已减,虹视偶尔出现,有时头沉,胃纳进步。脉弦细,舌质略红。以青光眼三方加减。

处方:生地22克,白术6克,白芷6克,防风6克,白蒺藜10克,蝉衣3克,密蒙花10克,羌独活各5克,决明子12克,生石决明25克(先煎),细辛3克,黄芩6克,车前子12克(包煎),杜仲10克,丹皮12克。隔日1剂,另予明目地黄丸早晚各1丸,和汤药交替服。

7月17日(四诊):上药服20剂后,视力增进,眼压亦降,头痛、眼胀已消,虹视亦消失。缩瞳眼药水已停用,纳可,二便调畅。脉细,舌稍红,苔薄。查:右、左眼矫正视力分别为10和12,双眼眼压为55/5=1730毫米汞柱,已正常,遂停药。

按:本例证属肝肾阴虚,外风夹内风上扰空窍。系韦老所创制之青光眼三方之适应证。本方以石决明、白蒺藜、决明子平肝、清肝而明目,据韦老经验,三药有降眼压作用,为本方之主药;防风、羌活、白芷、细辛祛风邪而止痛;密蒙花、蝉蜕疏风清热,兼有退翳明目之功;另用生地滋阴明目,白术健脾扶正,加之配合石斛夜光丸和明目地黄丸补益肝肾之阴,故获显著效果。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55 中医治疗青光眼用药规律

鉴于青光眼临床分型颇多,相对地说,涉及用药面较广。经对15篇报道的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仍有一定规律可寻。现列表如下:

应用频度(例)

报道文献(篇)

药   物

≥200

≥10

车前子、茯苓、当归。

100~199

5~8

川芎、石决明、龙胆草、生地、白芍、栀子、甘草、夏枯草、白菊花、防风、黄芩。

50~99

3~6

熟地、枸杞子、香附、吴茱萸、山萸肉、柴胡、羚羊角、玄参、泽泻、木通、丹皮、大黄、磁石、青皮、钩藤、荆芥。

30~49

2

知母、僵蚕、赤芍、枳壳、五味子、半夏、猪苓、羌活、党参、白术。

在15篇报道中,共用药104种,应用得较多的如上表所列计40种。鉴于青光眼的关键病机为神水积滞,故以利水渗湿之药应用最多,当归则有和血明目之功。其次,青光眼多从肝论治,故平肝清肝之药,亦占主导地位。中医治疗的青光眼,以慢性者常见,滋补肝肾之阴,以达明目目的药物,选用颇多。另外,清泄肝火,平肝潜阳,舒肝健脾之药也为临床所常用。从所归纳的药物看,基本上符合本病的辨治规律。

56 青光眼的其他疗法 561 针灸治疗 5611 体针

取穴:主穴:睛明、行间、还睛。配穴:①颊车、下关,头痛加头维或太阳,眠差加神门或内关,眼压过高加阳白或水泉;②眼、目1、目2、肾、肝、内分泌、皮质下、交感、太阳(均为耳穴)。

还睛穴位置:上臂三角肌下端前沿,臂濡穴前5分处。

操作:一般仅取常用穴,如效不显,酌加配穴。睛明穴用30号毫针,进针05~1寸,得气即可, 宜轻;行间穴以28号毫针,略向踝部方向进针,以提插加小捻转之法,使针感明显, 宜重,运针半分钟后去针;还睛穴以透天凉手法(一进三退),余穴均为平补平泻法。除行间外,均留针30分钟。取针后,在一侧耳穴,用王不留行子贴敷,并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3次,每次每穴1~2分钟。针刺每日1次,12次为一疗程。耳穴贴敷3日1次,双耳轮换。

疗效:以上法共治疗408例,有效率在546%~954%之间。

5612 冷冻针灸

取穴:主穴:太阳、风池、印堂、鱼腰。配穴:光明、太冲、内关、肾俞。

操作:以常用穴为主,酌加配穴1~2个。采用半导体冷冻针灸仪治疗。第一疗程灸柄温度为上15℃~ ̄20℃,每次20分钟;第二、三疗程,灸柄温度为-5℃~-10℃,每次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二个疗程,无效者宜改用他法。

疗效:共治疗41例。治前眼压增高者35例,共53只眼,治后双眼均达正常值者12例,单眼达正常值者23例,无效6例,按眼数计算,有效率为887%;治前视力下降39例,治后显效14例,有效7例,无效18例,按例数计,其有效率为532%。

562 艾灸疗法 5621 方一

[4]

取穴:太阳、阳白、翳风、合谷穴。

配穴:热邪甚者加曲池穴;肝肾不足者加肝俞、三阴交穴;气血不足者加足三里穴。

灸法:采用艾条悬灸法,点燃艾条,置于所选穴位上,距皮肤2~3cm施灸,灸至皮肤稍有红晕为度。每穴灸5~10分钟,每日1~2次。

5622 急性期

[3]

症状:起病急,偏头痛,心烦,呕吐,兼有寒热,眼部胀痛,瞳孔散大,视力锐减。

选穴:风池、攒竹、鱼腰、太冲、太溪

灸法:艾条温和灸,每穴15分钟,以穴位红晕温热为度,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应长期坚持治疗。

5623 慢性期 56231 症状

经常反复发作,目微胀,瞳孔散大,呈明显淡绿色,视力或仅见少许亮光,精神疲惫[3]。

56232 方一

[3]

选穴:肝俞、肾俞、足三里、光明、合谷

灸法:艾条温和灸,每穴15分钟,以穴位红晕温热为度,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应长期坚持治疗。

56233 方二

[3]

选穴:肝俞、肾俞、三阴交、太阳

灸法:艾条温和灸,每穴15分钟,以穴位红晕温热为度,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应长期坚持治疗。

563 气功疗法

功法:以放松功为主。并辨证施功,肝经风热者配保健功、鸣天鼓;肝肾阴虚者配鸣天鼓、擦腰;肝郁脾虚者配叩齿、搅海;肝郁气逆者,配贯气法。

疗效:共观察20例,计36只眼,结果练功2周后,临床痊愈25眼,显效2眼,有效4眼,无效5眼,总有效率为861%。

57 医案

梁某,男,59岁,干部。两眼不红不肿,只觉昏蒙,入夜见灯光有彩虹圈。取风池、攒竹、鱼腰、肝俞、肾俞、至阳熏灸,灸后觉眼见清朗,停灸后6小时后,又觉昏蒙如故,再灸后又觉清朗,以后随灸治次数增多,有效时间逐渐延长,共灸16次,症状减轻而停灸。[3]

58 青光眼患者注意事项

保持充足睡眠,避免眼部疲劳[3]。

可做眼保健操, 局部穴位[3]。

饮食尽量清淡,忌食酸辣等 性及煎炸食物[3]。

6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吴茱萸的别名 7 来源 8 原植物形态 9 产地 10 采收与初加工 11 生药性状 12 性味归经 13 功效及主治 14 化学成分 15 吴茱萸的药理作用 16 吴茱萸中毒 161 不良反应机制 162 临床表现 163 治疗 17 吴茱萸的药典标准 171 品名 172 来源 173 性状 174 鉴别 175 检查 1751 杂质 1752 水分 1753 总灰分 176 浸出物 177 含量测定 17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17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17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1774 测定法 178 吴茱萸饮片 1781 炮制 17811 吴茱萸 17812 制吴茱萸 178121 含量测定 178122 浸出物 1782 性味与归经 1783 功能与主治 1784 用法与用量 1785 贮藏 179 出处 18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吴茱萸的方剂 2 用到中药吴茱萸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吴茱萸 1 拼音

wú zhū yú

2 英文参考

Evodia rutaecarpa Benth [朗道汉英字典]

fructus evodiae [朗道汉英字典]

evodia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fructus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Fructus Evodiae(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medicinal evodia fruit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吴茱萸

吴茱萸为中药名,出《神农本草经》。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石虎Ev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 var officinalis (Dode) Huang 或疏毛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 var bodinieri (Dode) Huang 的干燥近成熟果实[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拉丁名

Fructus Evodiae(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medicinal evodia fruit(《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吴茱萸的别名

曲药子、伏辣子、茶辣、臭泡子。

吴萸、茶辣[2]。

吴萸、树辣子、茶辣、气辣子、溴泡子、曲药子、伏辣广、左力[3]。

7 来源

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Juss) Benth,石虎E rutaecarpa (Juss)Benth var officinalis (Dode) Huang及疏毛吴茱萸E rutaecarpa (Juss) Benth var bodinieri(Dode) Huang将近成熟的果实[2]。

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的近成熟果实。

8 原植物形态

灌木或小乔木,高25~8m。幼枝、叶轴、叶柄及花序均被黄褐色长柔毛。羽状复叶对生;小叶5~11,长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5~14cm,宽2~6cm,上面疏生毛,下面密被白色长柔毛,有透明腺点。花单性异株,密集成顶生的圆锥花序。骨突果紫红色,有粗大腺点,每果含种子1粒。花期6~8月,果期9~10月。

生于温暖地带山地、路旁或疏林下。

9 产地

吴茱萸主产贵州、广西、湖南、云南、陜西、浙江、四川[2]。

吴茱萸分布于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陜西、湖南、湖北、福建、浙江、江西。

10 采收与初加工

8~11月果实尚未开裂时,剪下果枝,晒干或低温干燥,除去枝、叶、果梗等。

11 生药性状

果实呈五角状扁球形,直径2~5mm。表面暗黄绿色至褐色,粗糙,有点状突起或凹下的油点。顶端有五角星状的裂隙,基部残留被有**茸毛的果梗。质硬而脆。气芳香浓郁,味辛辣而苦。

12 性味归经

吴茱萸味辛、苦,性热,有小毒;入肝、胃经[2]。

13 功效及主治

吴茱萸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功效。用于头痛、疝痛、脚气、痛经、脘腹胀痛、呕吐吞酸、口疮。

吴茱萸具有温中止痛,降逆止呕,燥湿,杀虫的功效[2]。

治肝胃不和,脘腹冷痛,呕逆吞酸,食积泻利,胁痛,厥阴头痛,疝痛,风湿痹痛,脚气肿痛,痛经,蛲虫病[2]。煎服:15~45g[2]。

研末醋调敷两足心(涌泉穴)治高血压及口腔溃疡;调成软膏涂治湿疹,黄水疮,神经性皮炎[2]。

吴茱萸为眼科常用温里药,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的功效:用于肝经虚寒所致风轮起翳、翳膜灰白,或脾胃虚寒;饮邪上逆所引起的绿风内障,症见眼珠胀痛、瞳散神昏、干呕吐涎等。常与人参、生姜配伍,如吴茱萸汤。

14 化学成分

吴茱萸含吴茱萸堿、吴茱萸次堿、吴茱萸卡品堿(Evocarpine)、羟基吴茱萸堿等生物堿。还含挥发油,内有吴茱萸烯(Evodene)、吴茱萸内酯醇(Evodol)、柠檬苦素等[2]。种子含脂肪酸,内有吴茱萸酸(Goshuynicacid)[2]。石虎还含吴茱萸内酯,石虎甲素等[2]。

吴茱萸含吴茱萸堿(evodiamine)、吴茱萸次堿(rutaecarpine)、羟基吴茱萸堿(hydroxy evodiamine)、 柠檬内酯(limonin)、辛弗林(synephrine)、吴茱萸烯(evodente)等。

15 药理作用

吴茱萸有驱除肠胃气体及抑制肠内异常发酵的作用[2]。

吴茱萸的乙醚提取物对猪蛔虫及水蛭有一定的抑制与杀灭作用[2]。

吴茱萸煎剂在体外对金**葡萄球菌及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2]。

吴茱萸水浸剂对常见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2]。某些成分有镇痛作用[2]。

吴茱萸注射剂对麻醉兔、犬及肾型高血压犬均有降压作用[2]。

吴茱萸堿有镇痛、升高体温,可作利尿剂及发汗剂,其盐酸盐能收缩子宫,吴茱萸中还发现有肾上腺素类物质辛内弗林,可抗休克[2]。

16 吴茱萸中毒

吴茱萸为芸香科吴茱萸届植物吴茱萸、石虎或疏毛吴茱萸的未成熟果实[3]。其主要成分有吴茱萸堿、吴茱萸隶、吴茱萸烯、罗勒烯、吴茱萸内酯、吴茱萸内酯醇及吴茱萸苦京等[3]。具有温中散寒,理气止痛之功效[3]。

本品内服煎剂常用量15~6g。[3]

161 不良反应机制

有人内服30g发生中毒,主要损害神经系统。[3]

162 临床表现

本药中毒后3~6h发病,表现为呕吐、腹痛、腹泻、发热,重者出现视力障碍、错觉、毛发脱落等。也有报告服用本品后出现胸闷、头痛、眩晕或皮疹(红热样皮疹)等,经30min左右反应消失。[3]

163 治疗

吴茱萸中毒的治疗要点为[3]:

对症处理。

17 吴茱萸的药典标准 171 品名

吴茱萸

Wuzhuyu

EUODIAE FRUCTUS

172 来源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Euodia rutaecarpa (Juss)Benth、石虎Euodia rutaecarpa (Juss)Benthvarofficinalis(Dode)Huang或疏毛吴茱萸Euodia rutaecarpa (Juss)Benth.var bodinieri(Dode) Huang的干燥近成熟果实。8~11月果实尚未开裂时,剪下果枝,晒干或低温干燥,除去枝、叶、果梗等杂质。

173 性状

本品呈球形或略呈五角状扁球形,直径2~5mm。表面暗黄绿色至褐色,粗糙,有多数点状突起或凹下的油点。顶端有五角星状的裂隙,基部残留被有**茸毛的果梗。质硬而脆,横切面可见子房5室,每室有淡**种子1粒。气芳香浓郁,味辛辣而苦。

174 鉴别

(1)本品粉末褐色。非腺毛2~6细胞,长140~350μm,壁疣明显,有的胞腔内含棕**至棕红色物。腺毛头部7~14细胞,椭圆形,常含黄棕色内含物;柄2~5细胞。革酸钙簇晶较多,直径10~20μm;偶有方晶。石细胞类圆形或长方形,直径35~70μm,胞腔大。油室碎片有时可见,淡**。

(2)取本品粉末04g,加乙醇10ml,静置30分钟,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吴茱萸次堿对照品、吴茱萸堿对照品,加乙醇分别制成每1ml含02mg和1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三乙胺(7:3: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于,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175 检查 1751 杂质

不得过7%(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A)。

1752 水分

不得过15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H 第一法)。

1753 总灰分

不得过10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K)。

176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Ⅹ 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300%。

177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17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一水一四氢呋喃一冰醋酸(41:59:1:0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25nm。理论板教按柠檬苦素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17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吴茱萸堿对照品、吴茱萸次堿对照品、柠檬苦素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吴茱萸堿015mg[4]、吴茱萸次堿01mg、柠檬苦素07mg的混合溶液,即得。

17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80%乙醇25ml,称定重量,浸泡1小时,超声处理(功率100W,频率40kHz)4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80%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177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吴茱萸堿(C19H17N3O)和吴茱萸次堿(C18H13N30)的总量不得少于015%,柠檬苦素(C26H3008)不得少于10%。

178 吴茱萸饮片 1781 炮制 17811 吴茱萸

除去杂质。

同药材。

17812 制吴茱萸

取甘草捣碎,加适量水,煎汤,去渣,加入净吴茱萸,闷润吸尽后,炒至微干,取出,干燥。

每100kg吴茱萸,用甘草6kg。

本品形如吴茱萸,表面棕褐色至暗褐色。

178121 含量测定

同药材。含吴茱萸堿(C19H17N3O)和吴茱萸次堿(C18H13N30)的总量不得少于015%,含柠檬苦素(C26H3008)不得少于090%。

178122 浸出物

同药材。

1782 性味与归经

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

1783 功能与主治

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t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

1784 用法与用量

2~5g。外用适量。

1785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179 出处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茺蔚子的别名 7 茺蔚子的处方用名 8 来源 9 产地 10 采收与初加工 11 茺蔚子的炮制 111 茺蔚子的炮制方法 1111 茺蔚子 1112 炒茺蔚子 112 成品性状 113 质量要求 114 炮制作用 115 贮存方法 12 性味归经 13 茺蔚子的功效与主治 14 使用禁忌 15 茺蔚子的用法用量 16 茺蔚子的化学成分 17 茺蔚子的药理作用 18 茺蔚子中毒 181 不良反应机制 182 茺蔚子的症状 183 治疗 19 茺蔚子的药典标准 191 品名 192 来源 193 性状 194 鉴别 195 检查 1951 水分 1952 总灰分 196 浸出物 197 含量测定 19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 19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19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1974 测定法 198 茺蔚子饮片 1981 炮制 19811 炒茺蔚子 1982 性味与归经 1983 功能与主治 1984 用法与用量 1985 注意 1986 贮藏 199 出处 20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茺蔚子的方剂 2 用到中药茺蔚子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茺蔚子 1 拼音

chōng wèi zǐ

2 英文参考

fructus leonuri [朗道汉英字典]

leonuri fructus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motherwort fruit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wormwoodlike motherwort fruit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LEONURI FRUCTUS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Fructus Leonuri(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motherwort fruit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茺蔚子为中药名,出《神农本草经》。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Leonurus japonicus Houtt的干燥成熟果实[1]。

茺蔚子味辛、苦,性微寒[1]。归心包、肝经[1]。具有活血调经、清肝明目的功能[1]。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目赤翳障,头晕胀痛。茺蔚子生品长于清肝明目,多用于目赤肿痛或目生翳膜[1]。炒茺蔚子寒性减弱,并且质脆,易于煎出有效成分,长于活血调经,可用于月经不调,痛经,产后瘀血腹痛[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拉丁名

Fructus Leonuri(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motherwort fruit(《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茺蔚子的别名

茺玉子、坤草子、益母草子、野黄麻、六角天麻、牛颓、錾菜、郁夏草、夏枯草子、三角子、冲玉子、苦草子、小胡麻[2]。

益母草子、小胡麻[3]。

7 茺蔚子的处方用名

茺蔚子、益母草子、炒茺蔚子[1]。

8 来源

茺蔚子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Leonurus japonicus Houtt的干燥成熟果实[1]。

茺蔚子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Leonurusheterophyllus Sweet的果实[3]。

茺蔚子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或细叶益母草的成熟果实[2]。

9 产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3]。

10 采收与初加工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地上部分,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1]。

11 茺蔚子的炮制

宋代有炒焦**(《产育宝庆集》)[1]。

明代有“微炒香,亦或蒸熟,烈日曝燥,舂簸去壳,取仁用”(《本草纲目》)[1]。

清代有“微炒香蒸熟,烈日曝燥,杵去壳拌童便陈酒,九蒸九晒”(《本经逢原》);酒洗透(《本草纲目拾遗》)[1]。

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清炒等[1]。

111 茺蔚子的炮制方法 1111 茺蔚子

取原药材,去净杂质,洗净,干燥[1]。用时捣碎[1]。

1112 炒茺蔚子

取净茺蔚子,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有爆鸣声,表面颜色加深,断面浅**时,取出[1]。用时捣碎[1]。

112 成品性状

茺蔚子呈三棱形,表面灰棕色至灰褐色,有深色斑点,一端稍宽,平截状,另一端渐窄而钝尖[1]。果皮薄,子叶类白色,富油性[1]。无臭,味苦[1]。

炒茺蔚子表面微鼓起,色泽加深[1]。

113 质量要求

茺蔚子总灰分不得过100%[1]。

114 炮制作用

茺蔚子生品长于清肝明目,多用于目赤肿痛或目生翳膜[1]。

炒茺蔚子寒性减弱,并且质脆,易于煎出有效成分,长于活血调经[1]。可用于月经不调,痛经,产后瘀血腹痛[1]。

实验表明,茺蔚子总水溶性成分,各炮制品均高于生品[1]。其中微炒品和酒炒品与生品比较,有极显著的差异,用于一般疾病以微炒为宜,用于头目之疾,则以酒炒为佳[1]。

115 贮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通风干燥处[1]。防蛀[1]。

12 性味归经

茺蔚子味辛、苦,性微寒;归心包、肝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茺蔚子味辛、苦,性微寒;归心包、肝经[1]。

茺蔚子味辛、甘,性微寒,有小毒;入肝、脾经[3]。

13 茺蔚子的功效与主治

茺蔚子具有活血调经、清肝明目的功能[1]。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目赤翳障,头晕胀痛(《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茺蔚子生品长于清肝明目,多用于目赤肿痛或目生翳膜[1]。

炒茺蔚子寒性减弱,并且质脆,易于煎出有效成分,长于活血调经[1]。可用于月经不调,痛经,产后瘀血腹痛[1]。

茺蔚子具有活血调经,清肝明目的功效,治月经不调,崩中,带下,产后瘀血腹痛,高血压病,目赤肿痛[3]。

茺蔚子为眼科常用活血祛瘀药,具有活血祛瘀,凉肝明目的功效:

(1)用于目内出血,瘀久不散,血滞目暗或瞳神紧小等。使用本品以达祛瘀生新之效,常与川芎、桃仁、红花等配伍。

(2)用于肝经热盛所致的羞明流泪,目赤肿痛,或黑睛生翳等,可与石决明、决明子、青葙子等合用。

(3)用于肝肾阴虚所致目昏,常与枸杞子、菟丝子等配伍使用。

14 使用禁忌

茺蔚子有散大瞳神的作用,故绿风内障、青风内障患者慎用。

15 茺蔚子的用法用量

煎服:3~9g[3]。

16 茺蔚子的化学成分

茺蔚子含油酸、亚油酸、亚麻酸、棕榈酸;生物堿,如益母草宁,水苏堿;黄酮及其葡萄糖苷类[1]。

茺蔚子含益母草宁堿及维生素A类物质等[3]。

17 茺蔚子的药理作用

茺蔚子水浸出液静脉注射可使动物血压下降,无子宫收缩作用[3]。

18 茺蔚子中毒

茺蔚子含益母草素,用量过大对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终致麻痹。

如一次服用茺蔚子30g以上,可使人发生中毒,全身乏力,周身酸痛,下肢不能活动,甚至出汗、虚脱[3]。

181 不良反应机制

本品一般水煎内服无明显毒性,内服常用量6~10g。近来报告服用茺蔚子粉20~30g可引起中毒。茺蔚子含益母草素,用量过大对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终致麻痹,对运动神经末梢呈箭毒样麻痹作用,并有扩血管作用及子宫收缩作用。[2]

182 茺蔚子的症状

茺蔚子中毒表现为突然全身无力、四肢麻木、周身酸痛、下肢不能活动、呈瘫痪状态、胸闷、出汗呈虚脱状态。[2]

183 治疗

茺蔚子中毒的治疗要点为[2]:

参见益母草的相关内容:

1早期应催吐、洗胃,同时静脉滴注5%葡萄糖盐水,促进毒素排泄并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对症治疗:血压下降时,要谨慎用升压药,可用去甲肾上腺素静滴,保持血压接近正常水平。如有出血,可给予止血药,必要时输血。有呼吸困难的,可给予吸氧、呼吸兴奋剂。

19 茺蔚子的药典标准 191 品名

茺蔚子

Chongweizi

LEONURI FRUCTUS

192 来源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Leonurus japonicus Houtt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地上部分,晒于,打下果实,除去杂质。

193 性状

本品呈三棱形,长2~3mm,宽约15mm。表面灰棕色至灰褐色,有深色斑点,一端稍宽,平截状,另一端渐窄而钝尖。果皮薄,子叶类白色,富油性。气微,味苦。

194 鉴别

(1)本品粉末黄棕色至深棕色。外果皮细胞横断面观略径向延长,长度不一,形成多数隆起的脊,脊中央为**网纹细胞,壁非木化;表面观类多角形,有条状角质纹理,网纹细胞具条状增厚壁。内果皮厚壁细胞断面观略切向延长,内壁极厚,外壁薄,胞腔偏靠外侧,内含草酸钙方晶;表面观呈星状或细胞界限不明显,方晶明显。中果皮细胞表面观类多角形,壁薄,细波状弯曲。种皮表皮细胞类方形,壁稍厚,略波状弯曲,胞腔内含淡黄棕色物。内胚乳细胞含脂肪油滴和糊粉粒。

(2)取本品粉末3g,加乙醇30ml,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滤液浓缩至约5ml,加在活性炭一氧化铝柱(活性炭05g;中性氧化铝100~120目,2g;内径为10mm)上,用乙醇30ml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残渣加乙醇0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盐酸水苏堿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1含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盐酸水(4:1: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稀碘化铋钾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195 检查 1951 水分

不得过7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H 第一法)。

1952 总灰分

不得过10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K)。

196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Ⅹ 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70%。

197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19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

试验强阳离子交换(SCX)色谱柱;以15m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含006%三乙胺和014%磷酸)为流相;检测波长为192nm。理论板数按盐酸水苏堿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19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盐酸水苏堿对照品适,精密称定,加流动相制成每lml含40ug的溶液,即得。

19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l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人乙醇25ml,密塞,称定重量,加热回 流15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ml,加在中性氧化铝柱(100〜200目,3g,内径为1cm,湿法装柱,用乙醇预洗)上,用乙醇100ml洗脱,收集洗脱液,回收溶剂至干, 残渣加流动相溶解,转移至5ml量瓶中,并稀释到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197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u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盐酸水苏堿(C7H13NO2•HC1)不得少于0050%。[4]

198 茺蔚子饮片 1981 炮制 19811 炒茺蔚子

取净茺蔚子,照清炒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Ⅱ D)炒至有爆声。

1982 性味与归经

辛、苦,微寒。归心包、肝经。

1983 功能与主治

活血调经,清肝明目。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目赤翳障,头晕胀痛。

1984 用法与用量

5~10g。

1985 注意

瞳孔散大者慎用。

1986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199 出处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竹茹的别名 7 来源 8 植物形态 9 生境 10 采制 11 性状 12 性味归经 13 功能主治 14 竹茹的用法用量 15 化学成分 16 竹茹的药理作用 17 竹茹的药典标准 171 品名 172 来源 173 性状 174 检查 175 浸出物 176 竹茹饮片 1761 炮制 17611 竹茹 176111 性状、检查、浸出物 17612 姜竹茹 176121 检查、浸出物 1762 性味与归经 1763 功能与主治 1764 用法与用量 1765 贮藏 177 出处 18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竹茹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竹茹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竹茹 1 拼音

zhú rú

2 英文参考

bambusae caulis im taeniam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Caulis Bambusae in Taenia(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bamboo shaving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竹茹

竹茹为中药名[1][2]。灸用材料之一[2]。出自《本草经集注》。为禾本科植物青秆竹Bambusa tuldoides Munro、大头典竹Sinocalamus beecheyanus (Munro) McClure var pubescens P F Li 或淡竹Phyllostachys nigra (Lodd) Munro var henonis (Mitf) Stapf ex Rendle 的茎秆的干燥中间层[3]。

《千金翼方》:“刮竹箭上取茹作炷,灸上二七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拉丁名

Caulis Bambusae in Taenia(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bamboo shavings(《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竹茹的别名

竹皮、竹二青、淡竹茹[1]。

7 来源

禾本科植物淡竹Phyllostachys nigra (Lodd) Munro var henonis(Mitf) Stapf ex Rendle或青秆竹Bambusa tuldoides Munro大头典竹Sinocalamus beecheyanus(Munro) Mcclure var pubescens PFLi的茎秆除去外皮后刮下的中间层[1]。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1]。

8 植物形态

单丛生。秆高6~8m,直径3~45cm。节间壁厚,长30~36cm,幼时被白粉。节稍隆起。分枝常于秆基部第一节开始分出,数枝簇生节上。秆箨早落。箨鞘背面无毛,干时肋纹稍缍起,先端呈不对称的拱形,外侧一边稍下斜至箨鞘全长的1/10~1/8。箨耳稍不等大,靠外侧1枚稍大,卵形,略波褶,边缘被波曲状刚毛,小的1枚椭圆形。箨舌高25~35mm,边缘被短流苏毛,片直,呈不对称三角形或狭三角形,基部两侧与耳相连,连接部分宽约05mm。叶披针形至狭披针形,长10~18cm,宽11~17mm,背面 密生短柔毛。

9 生境

生于山坡、路旁或栽培。

10 采制

全年均可采制,取新鲜茎,除去外皮,将稍带绿色的中间层刮成丝条,或削成薄条,捆扎成束,阴干。

11 性状

本品为不规则的丝条,卷曲成团或长条形薄片。宽窄厚薄不等,浅绿色或黄绿色。体轻松,质柔韧,有弹性。气微,味淡。

12 性味归经

甘,凉[1]。入肺、胃、胆经[1]。

13 功能主治

竹茹功在清热,化痰,除烦,止呕[1]。主治胃热呕吐、呃逆,虚烦不寐,妊娠恶阻,肺热咳嗽,咯痰黄稠,小儿热痫;亦治吐血,衄血,崩漏[1]。

竹茹用于痰热咳嗽、胆火挟痰、烦热呕吐、惊悸失眠、中风痰迷、舌强不语、胃热呕吐、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竹茹为眼科常用化痰药,具有清热化痰,除烦止呕的功效。用于胞生痰核和痰火升扰所致青风内障、绿风内障,伴恶心呕吐者尤宜。常配伍半夏、黄连等,如黄连温胆汤。

14 竹茹的用法用量

煎服:45~9g[1]。

15 化学成分

竹茹含2,5二甲氧基对苯醌、丁香醛、对苯二甲酸β羟乙基甲基酯等[1]。

含木质素、纤维素。

16 药理作用

本品可抗菌,抑制酶活性[1]。

17 竹茹的药典标准 171 品名

竹茹

Zhuru

BAMBUSAE CAULIS IN TAENIAS

172 来源

本品为禾本科植物青秆竹Bambusa tuldoides Munro、大头典竹Sinocalamus beecheyanus (Munro) McClure var pubescens PFLi或淡竹PhyILostachys nigra( Lodd) Munrovar henonis (Mitf.) Stapf ex Rendle的茎秆的干燥中间层。全年均可采制,取新鲜茎,除去外皮,将稍带绿色的中间层刮成丝条,或削成薄片,捆扎成束,阴于。前者称“散竹茹”,后者称“齐竹茹”。

173 性状

本品为卷曲成团的不规则丝条或呈长条形薄片状。宽窄厚薄不等,浅绿色、黄绿色或黄白色。纤维性,体轻松,质柔韧,有弹性。气微,味淡。

174 检查

水分不得过70%(附录ⅨH第一法)。

175 浸出物

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X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不得少于40%。

176 竹茹饮片 1761 炮制 17611 竹茹

除去杂质,切段或揉成小团。

176111 性状、检查、浸出物

同药材。

17612 姜竹茹

取净竹茹,照姜汁炙法(附录ⅡD)炒至**。

本品形如竹茹,表面**。微有姜香气。

176121 检查、浸出物

同药材。

1762 性味与归经

甘,微寒。归肺、胃,心、胆经。

1763 功能与主治

清热化痰,除烦,止呕。用于痰热咳嗽,胆火挟痰,惊悸不宁,心烦失眠,中风痰迷,舌强不语,胃热呕吐,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1764 用法与用量

5~10g。

1765 贮藏

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177 出处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瞳神紧小的病因病机 5 瞳神紧小的症状 6 瞳神紧小的治疗 61 辨证治疗 611 瞳神紧小·肝经风热证 6111 症状 6112 证候分析 6113 治法 6114 方药治疗 612 瞳神紧小·肝胆实热证 6121 症状 6122 证侯分析 6123 治法 6124 方药治疗 613 瞳神紧小·风湿夹热证 6131 症状 6132 证候分析 6133 治法 6134 方药治疗 614 瞳神紧小·阴虚火旺证 6141 症状 6142 证候分析 6143 治法 6144 方药治疗 615 注意事项 62 外治 621 局部使用扩瞳剂 622 滴用清热解毒眼液 623 局部热敷 63 针灸治疗 631 体针 632 耳针 64 其他疗法 7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瞳神紧小的方剂 2 治疗瞳神紧小的穴位 3 古籍中的瞳神紧小 4 治疗瞳神紧小的中成药 5 瞳神紧小相关药物 1 拼音

tóng shén jǐn xiǎo

2 英文参考

papillary seclusio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contracted pupil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iridocycliti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概述

瞳神紧小(contracted pupil;iridocyclitis)为病证名[1]。见《证治准绳·杂病》。又名瞳神缩小(见《审视瑶函》)、瞳人锁紧(出《银海精微》)、瞳神细小(见清·颜筱园《眼科约编》)、瞳神焦小[1]、瞳缩[1]。是指以瞳神持续缩小,展缩不灵,多伴有抱轮红赤、神水不清、眼痛等为主要表现的眼病[2]。甚者可见黄液上冲或血灌瞳神等[1]。若瞳神失去正圆,边缘参差不齐,黄仁干枯不荣,则称瞳神干缺[3]。古代文献最早在《秘传眼科龙木论》中仅有瞳神干缺的记载,至《证治准绳·七窍门》,才以瞳神紧小的发病特征命名,并作了比较全面地论述[3]。两者瞳神见症虽有差别,实则同为黄仁病变,且瞳神干缺是由瞳神紧小失治而成[3]。其病因复杂,变化较多,且易反复发作[3]。若治疗失当,往往并发他症而导致失明[3]。

瞳神紧小类似西医的虹膜睫状体炎[1][3]。

4 瞳神紧小的病因病机

瞳神紧小可由肝胆火炽、风湿热邪、肝肾阴亏致虚火上炎等上犯清窍引起[1]。亦可由外伤,某些白睛、黑睛疾病罹致[1]。

1.肝经风热或肝胆火邪攻目。

2外感风湿,郁久化热;或索体阳盛,内蕴热邪,复感风湿,风湿与热搏结于内,上犯清窍。

3.劳伤肝肾或病久伤阴,虚火上炎。

以上诸种因素皆可导致邪热灼伤黄仁,以致黄仁展而不缩,瞳神紧小。

此外,火疳、花翳白陷、凝脂翳、混睛障、蟹睛症、真睛破损等,邪毒内侵,亦常引起瞳神紧小。

5 瞳神紧小的症状

“瞳神渐渐缩小如簪脚,甚则如针”《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展缩失灵,可兼见头目疼痛,泪热羞明,视力下降,抱轮红赤,神水混浊,黑睛内壁下部可有白色点状物附着,黄仁纹理模糊,甚者可见黄液上冲或血灌瞳神等[1]。失治则黄仁与其后黄精粘附而成瞳神干缺[1]。

瞳神紧小以瞳神持续缩小,展缩不灵,多伴有抱轮红赤、神水不清、眼痛等为主要表现[2]。

瞳神紧小以瞳神失去正常的展缩功能,持续缩小,伴有眼痛畏光,胞轮红赤,黑睛后壁点状沉着物,神水混浊,视力下降为主要表现[4]。

瞳神紧小有急性、慢性之分[3]:

1.急性者,起病即有羞明流泪,眼珠坠痛而拒按,眉棱骨痛,或痛连额颞,视物模糊,或自觉眼前似有蚊蝇飞舞等症。

检视眼部,可见抱轮红赤,黄仁色暗,纹理模糊,瞳神缩小,展缩失灵。黄仁之瞳神缘易与其后之晶珠粘著(图1),以致瞳神偏缺不圆(图2)。

图1 瞳神干缺侧面观

图2 瞳神干缺正面观

若用集合光检查法或裂隙灯显微镜检查,黑睛内壁有白色尘状或点状物附着(图3),神水变混。严重者可见黄液上冲。

图3 黑睛内壁沉着物

2.慢性者,自觉眼前飘移之黑花较多,其余眼部见症与前者基本相似,但病势较轻。检眼镜下可见玻璃体混浊。此病情发展缓慢,容易反复发作,常致瞳神干缺。若瞳神边缘与晶珠完全粘连,则瞳神闭锁;若瞳后晶珠表面结成灰白膜障,则可封闭瞳神(图54)。两者皆能阻断神水由瞳神后方向前流出,以致神水瘀积于内,压迫黄仁,向前膨隆,眼珠胀硬,继发绿风内障。由于神水的变化,尚可引起晶珠日渐混浊,以致盲不见物。

图4 瞳神膜闭侧面观

此外,病情严重或迁延日久者,还可导致神水枯竭,眼珠萎软而失明[3]。

6 瞳神紧小的治疗 61 辨证治疗

本病初起,以实证及虚实夹杂证为常见[3]。实证多因外感风、湿、热邪或内有肝胆郁热而起,发病比较急重。虚实夹杂证常由肝肾阴亏,火旺于上所致,抑或病久伤阴,邪热来除,转化而来,其病程常较缠绵[3]。临证时,应结合全身症情进行辨证[3]。内治,实证常用祛风、除湿、清热、解毒、凉血、散瘀等法;虚实夹杂,阴虚火旺之证,则予滋阴降火[3]。至于病到后期,邪气虽退,肝肾亏虚,目暗不明者,又宜滋补肝肾,利窍明目[3]。本病在开始内治的同时,必须重视局部用药及时扩瞳,以防瞳神干缺[3]。

611 瞳神紧小·肝经风热证

瞳神紧小·肝经风热证(contractedpupil with pattern of windheat in liver channel)是指肝经风热,以瞳神缩小,抱轮红赤,黑睛后壁有灰色点状沉着物,神水不清,畏光,流泪,目珠坠痛,头额痛,舌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为常见症的瞳神紧小证候[2]。

6111 症状

瞳神缩小,抱轮红赤,黑睛后壁有灰色点状沉着物,神水不清,畏光,流泪,目珠坠痛,头额痛,舌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2]。

起病较急,瞳神紧小,眼珠坠痛,视物模糊,羞明流泪,拖轮红赤,神水混浊,黄仁晦暗,纹理不清[3]。全身症可见头痛发热,口千舌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3]。

6112 证候分析

风热交攻则发病急。邪循肝经上壅于目,故眼痛视昏,羞明流泪,拖轮红赤。热邪煎熬致神水变混。黄仁属肝。其色晦暗,纹理不清,瞳神紧小,皆因肝经风热上攻,血随邪窦,黄仁肿胀纵弛,展而不缩所致。全身症见头痛发热,口千舌红,苔薄白或薄黄及脉浮数等,均为风热之象。[3]

6113 治法

祛风清热[3]。

6114 方药治疗

可用新制柴连汤[备注]新制柴连汤(《眼科纂要》):柴胡、川黄连、黄芩、赤芍、蔓荆子、山栀子、龙胆草、木通、甘草、荆芥、防风。 主治:瞳神紧小、瞳神干缺、凝脂翳。加减治疗[3]。

方解:原方主要具有祛风散邪,清肝泻热的功效。若目中赤痛较甚,可选加生地、丹皮、丹参、茺蔚子凉血活血,增强退赤止痛的作用。[3]

612 瞳神紧小·肝胆实热证

瞳神紧小·肝胆实热证(contractedpupil with pattern of livergallbladder excessive heat)是指肝胆火炽,以眼珠疼痛,眉棱骨痛,畏光、流泪,视力下降;眼睑红肿,白睛混赤,黑睛后壁可见点状或羊脂状沉着物,神水混浊,或黄液上冲,黄仁肿胀,纹理不清,瞳神缩小,展缩不灵,或可见神膏内细尘状混浊,口苦咽干,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为常见症的瞳神紧小证候[2]。

6121 症状

眼珠疼痛,眉棱骨痛,畏光、流泪,视力下降;眼睑红肿,白睛混赤,黑睛后壁可见点状或羊脂状沉着物,神水混浊,或黄液上冲,黄仁肿胀,纹理不清,瞳神缩小,展缩不灵,或可见神膏内细尘状混浊,口苦咽干,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2]。

瞳神甚小,珠痛拒按,痛连眉棱、颞颥,抱轮红甚,神水混浊,黑睛之后或见血液沉积,或有黄液上冲[3]。全身症多有口苦咽干,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等[3]。

6122 证侯分析

目为肝窍,眉棱、颞颥分属肝、胆。肝胆实火上攻,热盛血壅,故珠痛拒按,痛连眉棱、颞颥,抱轮红甚。神水受灼,遂变混浊,或为黄液上冲。若火入血络,逼血外溢,则黑睛之后可见血液沉积。口千苦,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等全身症,亦由肝胆火炽所致。[3]

6123 治法

清泻肝胆[3]。泻肝胆实火[1]。

6124 方药治疗

可用龙胆泻肝汤[备注]龙胆泻肝汤(李东垣方):龙胆草、柴胡、泽泻、车前子、木通、生地黄、当归尾、栀子、黄芩、甘草。 主治:胞肿如桃、聚星障、凝脂翳、风轮赤豆,瞳神紧小、瞳神干缺、暴盲。加减治疗[1][3]

青光眼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西医·青光眼 31 青光眼的病因 32 青光眼的治疗 4 ...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