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较为系统地研究人性的书籍?
推荐一本书,卡希尔的《人论》。卡希尔认为,人并没有与生具来的抽象本质,也不具有恒古不变的永恒人性,其本质只存在于人不断创造文化产品的辛勤的工作过程中,人只有在不断创造文化产品的过程中才能变成真正意义上的人,才能获得严格意义上人的自由。从卡西尔的观点我们不难看出,像类似:人是什么?人性是什么?人的意义是什么?的问题,并不是一个有规律,有逻辑,有意义的客观存在。不可能用一种数学或物理的方式给与一个理性的回答,也不可能在教科书里找到什么答案。德国有一个叫维特根斯坦的哲学家是研究语言哲学的,他的哲学主要研究的是语言。他想揭示当人们交流时,表达自己的时候到底发生了什么。他主张人的哲学本质就是语言,语言是人类思想的表达和整个文明基础。人性也只能在语言中体现和洞察。
鬼谷子看透人性四句话:
第一句是卒然问焉而观其智,这句话是说在两个人平时的正常的相处过程当中,就某一个突然的问题对对方发问。
从他的表情和反映里可以观察出这个人的本性是好是坏,也不仅仅包括这些,还包含了他对这件事的看法和见解,从而能够了解一个人的真实智商。
第二我们都明白不能和不诚实,不真实的人交往,这些人也不值得交往。这样的人早晚会伤害我们,所以不能和这样的人当朋友,这在我们现在社会也是很值得观察和深思的,人们肯定希望和真诚的人交往,朋友之间最重要的也就是坦诚相待。
第三句话是急与之期而观其信。但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是看着是什么样的朋友,好走的路也要品行好的人一起走才行,如果遇上品行不好的朋友,只怕会把路越走越窄,最后无路可走。
最后一句话是观察一个人,看他是否会在不同场合可能说出完全不一样的两番话,这样的人是真正的小人,你和不能和这样的人交往。就好比你和一个人相处,因为你有钱,他巴巴贴着你,和你关系很好,但是换了一个比较贫穷的人,他马上表现出了厌恶的样子,那么有一天你落魄了,他也一定会抛弃你,就是这么个道理。
1、明白显问,以观其德
一个人如果当面一套背后一套,那么你和他打交道的时候就得时时刻刻提防着他会不会在背后捅你一刀。要想看一个人是否是一个两面三刀的人,那么你只需要拿一件你明知道来龙去脉的事情去问他。如果他对你有所隐瞒,那么这个人必然不是什么正人君子。
2、纵之以视,观其无变
有的人经常性的表里不一,可能前面刚和你勾肩搭背,各种甜言蜜语都对你说,但是转眼间,就因为利益把你给卖了。这种人还很擅长在背后散播对你不好的谣言。因此对于这样的人尤其应当警惕。因此我们在和人打交道的时候,应该观察他在不同场合说的话是不是一样的。
3、富则观其所养
这个世界上,总是会有一些暴发户,这些人浑身充满铜臭味,不知道将钱用在值得用的地方。而这样的人即便结识了,也只是酒肉朋友。因此,观察一个人,一旦有钱了,要看他是怎么花钱的。如果一个人富了以后还能保持节俭,那说明他的品性不差。
4、苦之以验其志
看一个人能否经受住磨炼,能不能吃得了苦。如果可以的话,那么这个人未来一定有所作为。
鬼谷子
鬼谷子,名王诩,又名王禅,道号鬼谷子。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人,相传祖籍朝歌(今淇县)城南。春秋战国时期纵横家的鼻祖,被誉为千古奇人。鬼谷子精通数学星纬、兵学韬略、游学势理、养性舍身及纵横术,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通晓纵横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周游四方,广交朋友。
曾到过扶风池阳(今陕西省泾阳)、颍川阳城(今河南登封告成)、太白山(今宁波县东)等地,后到云梦山(朝歌城西15公里)水帘洞隐居讲学,创建中国古代第一座军事学校——“战国军庠”。他的弟子有兵家:孙膑、庞涓、尉缭子;纵横家:苏秦、张仪、毛遂;被誉为商圣的范蠡等。
人情似纸张张薄,人情就像是一张张白纸,经不起折腾,更是一撕就烂,人心更是狠如狼,我们常说一个心狠的人,就像是狼狗,因为人都是自私的,在利益面前,只有自己。
一、屋漏更糟连夜雨,行船又遇打头风。
俗话说“福不双至,祸不单行”,有时人越是在不顺的时候,遇到的倒霉事就越多,一个接着一个。
二、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
人在运气差的时候,你就算是块金子,也会变成废铁;人在运气好的时候,你就算是块废铁,也能变成金子。
三、黑发不知勤学早,转眼便是白头翁。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人生一世,如白驹过隙。人在少年时,年富力强,无忧无虑,正是学习上进的好时候。这个时候如果不勤奋学习,转眼之间,就没有机会了
四、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有时很用心地去栽花,又施肥又浇灌,照顾得无微不至,花却总是不开;有时把一根柳条随意地插在泥土里,也不去管它,过不了几年,它却变成郁郁葱葱的柳树。
五、人生似鸟同林宿,大限来时各自飞。
大限就是指命终。亲人、朋友、同事和我们虽然生活在一起,但就像同在一个林子的鸟儿一样,到了命终的时候,该走的还是要走,谁也留不住。
六、时来风送滕王阁,运去雷轰荐福碑。
人的主观努力固然重要,但运气和机遇也很重要。时来运转的时候,风都会帮忙,时运不好的时候,范仲淹虽然有心帮忙,想让穷书生临摹荐福碑,以卖字赚钱,没想到荐福碑却被一个响雷轰烂了。
七、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在少年。
树木枯萎了,到了来年春天,还能重新发芽;可是人要是过了少年时期,就再也回不来了,就再也没有机会了,所以一定要倍加珍惜,好好把握。
八、有茶有酒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
当我们人生得意之时,迎来送往,你好我好,称兄道弟的人很多。可一旦遇到急难了,这些平日和你交往密切的朋友,一个都找不到了,这就是世态炎凉,人情冷暖。
九、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
正直的人,不会故意表现自己的正直,仁爱之人,也不会故意彰显自己的仁爱。越是那些吹嘘自己正直的人,就越要小心提防;越是满口仁义道德的人,往往就越是假仁假义之人。
十、山高不算高,人心比天高,白水变酒卖,还嫌猪无糟。
山就算再高,它也有到顶的时候,但人的贪心却比天还高,即使让他拿水当酒卖,他还不会知足,还会嫌没有酒糟喂猪。所以人不能有贪心,贪心一起,就会掉进欲望的深渊,难以回头。
鬼谷子可以称得上是一代怪才,在诸子百家中纵横家一派,自始至终都在左右着战国时局,就算是对后代历史的发展,也具有前所未有的影响力。
可以说作为一个深谙人性,并且一直都在与人斗法的先贤,鬼谷子的识人术堪称一绝。
辑录鬼谷子所有学问、观点,以及处世哲学、识人术的古籍《鬼谷子》,时至今日,依然受到很多人的追捧。
如果大家能够背熟鬼谷子这5句识人术口诀,相信一定会独具慧眼、看透天下人心,这绝对不是夸张之词。
第一、怒后验其节
鬼谷子认为一个人在发怒的时候,才会表现出内心中隐藏的想法。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无法控制个人情绪,一些过于激动的时候,就很容易做出一些荒诞不羁的事情。
可以说发怒是检验一个人节操的最好方法,因为盛怒之下才能原形毕露。一个懂得控制个人情绪的人,不仅很少发怒甚至还会喜怒不形于色。
相反那些平时满口仁义道德,但是却容易经常发怒的人,做人、做事可能都不是表面看到的样子。所以鬼谷子一再强调,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蒙蔽,因为懂得控制情绪的人才能成大事。
第二、乐之以验其癖
简而言之要想知道一个人的癖好,那么就要看他在快乐的时候,所关注或喜欢的东西或事物。
说白了如果升官、发财使其快乐,那么就说明这个人善于追逐名利。如果他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候开心,那么就说明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
由于鬼谷子对人性的洞察十分深刻,所以他认为,这也是检验一个人品行的关键所在。
平时大家在和人交往的时候,应该特别注意这一点,因为一个贪财、好色、恋权的人,又怎么可能成为一个知心朋友呢?
第三、哀之以验其人
生活中有很多让人很不适应的事情,这个时候很多人就会特别伤心、哀痛,实际上通过这一点也可以检验一个人的真伪。
如果这个人因为过度悲哀而从此一蹶不振,其实身边的亲朋好友都在不断地劝慰,但是却依然不听忠告而我行我素。在这种前提下就可以肯定,这个人根本不配做自己的朋友。
大家可以试想一下,每一个人都会有伤心事,但是随着时间不断流逝,早晚有一天会被冲淡。
正所谓未来的路还有很长一段要走,如果总是停留在过去的悲哀之中,这样的人就根本不值得交往。
第四、苦之以验其志
《孟子·告子下》中有一段精彩论断:“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伐其身行,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观察一个人是否能做大事,就要看他在身陷凄苦时的表现。如果一个人身处困境但是却矢志不渝,那么必然是一个非常值得深交的人。
相反那些一遇到苦难就开始逃避,或者说正面解决问题的人,绝对是一个没有志气的懦夫。苦难可以磨练一个人的意志力,同时也检验他的胸襟、志气和抱负。
一个人不管落到何种地步,如果都能够以坚韧的性格,不断与苦难进行抗争,那么他不仅是一个能吃苦的人,同时也可能是一个有大志的人。相反如果一点苦都吃不了的人,那么必定是燕雀之流!
第五、惧之以验其节
每个人都有自己惧怕的事物,比如很多女生都特别怕狗,这其实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但如果遇到任何事情都特别惧怕,又怎么可能成大事呢?
尤其是在受到别人威胁之时,就轻而易举地改变了自己的立场,这样的人不就是叛徒吗?因为他背叛了自己的节操,让自己成为了一个胆小怕事的懦夫。
就像一些抗日剧中的汉奸,敌人一用刑或尚未用刑之前,就开始动摇自己的意志,并最终将知道的秘密和盘托出,这样的人不仅没骨气而且也没有气节。
而那些为了国家民族宁死不屈的人,难道他们就不害怕严刑逼供吗?很显然这样的人也有惧怕心理,只不过因为他们有气节,或者说他们有顾全大局的思想,所以才会义无反顾地去抵抗恐惧,并成为了可歌可泣的人物。
结 语
在这些情境下,大家如果能深刻领会鬼谷子这5句话,想必就一定会多掌握一些识人术,毕竟每个人都有两面性。
有的时候表面上看起来是个好人,但是真正遇到事情之时,他们却变成了截然相反的另一个人。所以一旦不了解识人的方法,那么就很容易吃亏上当或落入他人陷阱。
有哪些较为系统地研究人性的书籍?
本文2023-10-18 14:38:3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44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