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古琴需要什么具体的文化底蕴,除了古琴的基本知识,还需要多深的唐诗宋词和历史知识?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8浏览:3收藏

学古琴需要什么具体的文化底蕴,除了古琴的基本知识,还需要多深的唐诗宋词和历史知识?,第1张

我认为这两者没有实体上的联系,也就是说不是说要多深的唐诗宋词功底你才能够学古琴,不是这样的。

我觉得初学是不太需要的。因为刚学古琴时还是先重视指法等等基本功吧,就想练字一样,你得先会写,才慢慢地知道书法里面包含的学问啊,对不对?

涵养肯定是必须的,不然你学古琴也只能停留在技法的角度,不可能深入,不可能精。古时候,歌女、乐坊古琴技艺高超的大有人在,但为什么到最后赞颂的还是嵇康这些“文艺青年”?还再想想,《琵琶行》里面那个老歌女琴技如何?拍案叫绝吧~但是我们在文章中看到她的生活和心理状况都是比较凄惨的,为什么?因为她的琵琶水平不是为了她的兴趣,而是为了生存,所以她的琵琶技艺就总是停留在技术水平,而不是精神伴侣的水平,对吧?当然了,这个也要放在当时的时代来考虑。毕竟,那个年代不是每个女性都能有机会成为李清照的。

但是,积累文化也不急,因为这得慢慢来。如果你有时间的话,多了解一些古代文化与历史当然是受益匪浅的。至于需要文化功底,这个应该是随着你的学习,你想要了解古琴,想要了解文化而产生的一种渴求吧~是由此而产生的对中华文化,古琴文化的兴趣和求知欲。二者也许并没有什么捆绑式的联系,但是随着学习就会明白这种想要了解的心情。

我的感觉是,不能为了学古琴而学古琴,不要为了积累知识而去读唐诗宋词,要把这种读变成一种乐趣,不然的话,其实读不读也没多大用处,大可以把古琴当作一种技能去练,练熟了也不过就说,我会了一门手艺而已。

我们学这些都是为了丰富我们的人生,提升我们的品味和修养的,对不对?唐诗宋词也好,历史知识也罢,也都是在为丰富我们的内涵服务的。只有精神境界提高了,古琴才会真正成为你生命中的益友,诗词也是。

看你这样说,相信你也不是只准备把古琴当一门技艺来学的,建议是做个长远的打算。古琴真的值得作为一生的兴趣呢~

简单又好听的钢琴谱:

柏菲音乐与太平洋影音公司鼎力合作推出《今非昔比》系列——《陈蓉蓉 划船歌》。中国五大录音师之一的陈珞先生,以最新的数码录音技术把陈蓉蓉八十年代的歌声从母带中剥离,重新置于今天的乐队伴奏中,其革命性的创举令人耳目一新,从此《今非昔比》系列次次令人期待。

五线谱的前身可追溯到中世纪的纽姆记谱法及有量记谱法。纽姆谱以横线为标准,用符号表示音的高低,但不显示音值长短。

从7世纪起,这种记谱法出现于欧洲天主教堂内,最初只用1根线代表F音高,11世纪经阿雷佐的圭多逐步发展成4根线。规定音高为d、f、a、c,并将f线画成红色,c线画成**(后成为五线谱中高音及低音谱号的起源)。13世纪有人使用第5根线,成为五线谱的前身。16世纪又有加线的办法,使音高的记载更完备。

这个有点不好找啊

只能先给一点这些东西了```

Sorry

古琴又名七弦琴,古代谓之「琴」。通常用於琴歌

弹唱、独奏琴箫合奏。琴具有悠久的历史。琴的音

色丰富,低音区淳厚深沉 ,明朗宽润,高音区清丽

纤细,兼有动人的泛音。按五声音阶排列,音域共四

个八度又两个音,有散音七个,泛音九十一个,按音

一百四十七个。古琴定调复杂,调式有卅五种多。全

长约有124公分,宽21公分。演奏时,右手拨弹琴

弦,左手按滑琴弦取音,完全依靠琴徽标记。

琴乐的媚力, 与琴的特性是分不开的,琴乐以自

娱为主。琴的音量不大,音色丰富多变,且富於

韵味。除能发出钟磬般的散音和珠落玉盘的泛音

外,还可以在四个八度的音域内自由选取音高相

同而音色不同的实音、虚音,组成旋律骨干; 再

加上左手的绰注吟猱形成独具风格的琴韵,使琴

乐兼具拉弦乐器的美妙线条,在艺术的表现上,

有其独到的长处。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漫长历史进程中,中国古琴音乐犹如一条清澈的溪流,从远古流淌到今天,在世界上许多古代音乐早已干枯、成为考古对象的今天,中国古琴艺术的清泉却依然潺潺汨汨流淌不息,并且在2003年11月7日的法国巴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吕氏春秋》记载,伯牙弹琴可以表现出他的“巍巍乎志在高山”或者“洋洋乎志在流水”,而他的知音钟子期完全可以领略到他的音乐表现,后来钟子期不幸去世,伯牙遂摔琴一生不在弹奏,这就是伯牙破琴谢知音的故事。而今天《流水》这首乐曲,1977年8月20日被美国宇航局发射的航行者号探测器、作为人类文明的代表在茫茫宇宙中寻觅着知音。

“昔者伏羲之王天下也,仰观俯察,感荣河出图,以画八卦,听八风以制音律,采泽山孤桐,合阴备阳,造为雅乐,名之曰琴。”

“古先圣贤造琴,其状不一,而制度尚象则有定式。”

“琴长三尺六寸五分,象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年岁之三百六十五日也。广六寸象六合也。有上下象天地之气相呼吸也。其底上曰池下曰沼,池者水也,沼者伏也,上平则下伏。前广而后狭象尊卑有差也。上圆象天下方法地。龙池长八寸以合八风。凤沼长四寸以合四时,其弦有五以合五音,象五行也。”

----《上古琴论》

“夫泛声应祉,不假抑按,自然之声,天声清也。律应气於地弦,象律管入地之深浅,而为散声之次第,是为地声,地声浊也。按声抑扬於人,人声清浊兼有者也。”

----《太古遗音》之《三声论》

中国古琴作为整个中国社会君子四艺之首、既琴棋书画的琴,它的构建乃是依据中国哲学天地人的观念而设计的,使人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勾至深远、气韵生动的诗话意境和生命情调,这实为人类哲学与艺术的最高典范。

学古琴需要什么具体的文化底蕴,除了古琴的基本知识,还需要多深的唐诗宋词和历史知识?

我认为这两者没有实体上的联系,也就是说不是说要多深的唐诗宋词功底你才能够学古琴,不是这样的。 我觉得初学是不太需要的。因...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