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汉族和蚩尤子孙苗族在古代是否经常打仗?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8浏览:2收藏

炎黄子孙汉族和蚩尤子孙苗族在古代是否经常打仗?,第1张

汉族和苗族在古代确实打了很多仗。

但是没有准确的说法,确定苗族一定是蚩尤后裔的。蚩尤的遗迹基本都在现在河北一带(涿鹿之战就是在河北),和苗族现在的分布地离得很远。据《尚书》与《国语》等多种古籍及其传、注记载,三苗出自九黎,而为九黎之后。但三苗和现在的苗族,是不是同一民族,说法很不一样。近代很多知名学者,在这个问题上,都是分两派的。不过苗族自己倒是认定是蚩尤后裔的传说。

苗疆是指的中国西南部的地方,包括云南、四川、贵州、湖南、重庆等省市部分

蛊,相传是一种人工培养而成的毒虫。放蛊是我国古代遗传下来的神秘巫术。

据说,蛊之种类有十一种:蛇蛊、金蚕蛊、篾片蛊、石头蛊、泥鳅蛊、中害神、疳蛊、肿蛊、癫蛊、阴蛇蛊和生蛇蛊。过去,有些人专以制蛊来谋财害命。制蛊法:多于端午日制之,乘其阳气极盛时以制药,是以能致人于病、死。又多用蛇、蛊、蜈蚣之属来制,一触便可杀生。其余有些的,另为分说如下:

��癫蛊,传说多是壮族人所为,把蛇埋土中,取菌以毒人。

��疳蛊,又谓之放蛋。更有谓之放疳;放蜂的。据说,两粤的人多善为此。方法是:端午日,取蜈蚣和小蛇,蚂蚁、蝉、蚯蚓、蛐蛊、头发等研末为粉,置于房内或箱内所刻的五瘟神像前,供奉久之,便成为毒药了。

��泥鳅蛊,用竹叶和蛊药放水中浸之、即变为毒的泥鳅。

��石头蛊,用随便的石头,施以蛊药而成的。

��篾片蛊,将竹片施以蛊药后便成。

��金蚕蛊,据说这种蛊不畏火枪。最难除灭;而且金蚕蛊还能以金银等物嫁之别人。

��《岭南卫生方》云:制蛊之法,是将百虫置器密封之,使它们自相残食,经年后,视其独存的,便可为蛊害人。

��金蚕的害人能使人中毒,胸腹搅痛。肿胀如瓮,七孔流血而死。

��据说,篾片蛊害人,是将竹篾一片,长约四五寸,悄悄的把它放在路上,行人过之。篾跳上行人脚腿,使人痛得很厉害,久而久之,篾又跳人膝盖去,由是脚小如鹤膝,其人不出四五年,便会一命鸣呼。

��石头蛊的害人:将石头一块,放在路上,结茅标为记,但不要给他人知道。行人过之,石跳上人身或肚内,初则硬实。三四月后。更能够行动、鸣啼,人渐大便秘结而瘦弱,又能飞入两手两脚,不出三五年,其人必死。泥鳅蛊的害儿:煮泥鳅与客吃,食罢,肚内似有泥鳅三五个在走动,有时冲上喉头,有时走下肛门。如不知治,必死无疑。

��中害神的害人:中毒后,额焦、口腥、神昏,性躁、目见邪鬼形、耳闻邪鬼声、如犯大罪,如遇恶敌,有时便会产生自尽的念头。

��疳蛊的害人:将蛇虫未放肉、菜、酒、饭内,给人吃。亦有放在路上,踏着即入人身。人身后,药未粘肠脏之上,弄出肚胀、叫、痛、欲泻、上下冲动的症状来。

��肿蛊的害人:壮族旧俗谓之放肿,中毒后,腹大,肚鸣、大便秘结,甚者,一耳常塞。

��癫蛊的害人:取菌毒人后,人心昏,头眩、笑骂无常,饮酒时,药毒辄发,忿怒凶狠,俨如癫子。

��阴蛇蛊害人:中毒的,不出三十日必死。初则吐、泻、继则肚胀、减食、口腥、额热、面红。重的面上、耳、鼻、肚有蛊行动翻转作声,大便秘结。加上癫肿药,更是没有治好的希望。

��生蛇蛊的客人:中毒的情况,与阴蛇蛊害人相似,但也有些异点。即肿起物,长二三寸,能跳动,吃肉则止;蛊人则成形,或为蛇、或为肉鳖,在身内各处乱咬,头也很痛,夜间更甚:又有外蛇随风入毛孔里来咬,内外交攻,真是无法求治。

按照上古典籍来讲,我们都是属于女娲后人,《仙剑奇侠传》这类电视剧把女娲后人设定为苗族,是剧情需要,反正大家对苗人和女娲都不太了解,这样设定也不会被狂喷。

01、女娲是人类始祖,所有人类都可以被称为女娲后人

按照上古时期的神话来讲,是女娲仿照自己的样子,进行捏土造人,创造了最初的人类,然后为了加快造人的进度,她用柳条蘸着泥土甩出来更多的人(大概那些丑的,就是这样的赶造出来的),这种说法女娲就是人类的始祖。

再从考古发现和典籍之中的记载来看,是华胥氏生下了女娲和伏羲,他俩原本是兄妹,在一次大洪水之后其余人都被淹死,女娲和伏羲躲在葫芦里逃过一劫,然后受上天的指引,结为夫妻,为人类繁衍后代。

女娲和伏羲一共生下来了少典、凤凰、麒麟、宓妃4个后代,其中少典(女性)生育下了炎帝和黄帝,炎黄二帝又打败了蚩尤,开创了华夏文明。

所以说,女娲属于炎黄二帝的婆婆,炎黄子孙都是女娲的后人,反观苗族,他们其实跟女娲的关系并不紧密。

02、苗族的信仰为战神蚩尤,实际上跟女娲关系不大

苗族在上古时期属于九黎部落,他们的首领是战神蚩尤,蚩尤是百兵之祖,他发明了很多先进的工具,用来征战四方,当初是蚩尤把炎帝打的屁滚尿流,炎帝只好跑去跟黄帝联手。

而炎黄二帝联合之后,面对强大的蚩尤也是陷入了苦战,最后黄帝侥幸获胜,随之把九黎部落给驱逐到边缘之地,苗族一步一步被逼到大山之中。

如今的苗族依然生活在苗疆十万大山之中,他们分为生苗和熟苗,生苗拒绝与汉人交流,更排斥与汉人通婚,还沿用古老的巫术进行治病。

苗族真正的信仰是蚩尤,并不是女娲,所以现实之中女娲的后人跟苗族关系不大。

03、《仙剑奇侠传》里的设定,神秘的女娲后人,出自于同样神秘的苗族

真正让苗族跟女娲后人扯上关系的,还是《仙剑奇侠传》这类电视剧,是编剧自行创作出来的设定。

在剧情之中,女娲还是按照上古时期的神话那一套,属于人首蛇身的妖怪,不过有所不同的是:

女娲后人成了邪恶的妖精,他们出身于苗族,需要保护人类,却不受人类待见,蜀山那群道士要镇压他们,凡人见了也要避而远之。

他们还不能跟凡人自由恋爱,不然就会遭到惩罚,法力会全部消失;他们身死之后,灵魂还要被收进圣灵珠之内,不入轮回,可以说是凄惨无比。

这样的剧情说白了就是编剧瞎编的,大家对苗族了解不多,对女娲后人了解也不多,那么把他们串到一起讲,观众也不会看出明显的破绽

再说了,一个虚构的仙侠剧,也没有必要去深究故事背景,根本没啥意义,只要你不把它当真就行。

综上所述,女娲后人跟苗族的关系,属于电视剧虚构情节,请勿当真。

黎族和苗族不是同一个民族。黎族是我国岭南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海南省中南部的琼中县、白沙县、昌江县、东方市、乐东县、陵水县、保亭县、通什市、三亚市等七县二市之内,其余散居在海南省的万宁、屯昌、琼海、澄迈、儋县、定安等县。而苗族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如湖南、贵州、云南、四川、广西等地。

这两个民族在历史、语言、文化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黎族源于古代百越的一支,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苗族则源于古代苗蛮部落,其历史也可以追溯到古代。黎族从事农业,以妇女精于纺织著称,使用黎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不同地区方言不同,而苗族语言则属于苗语,属于苗瑶语系苗语支。在文化方面,黎族文化特色鲜明,有黎族服饰、黎族舞蹈、黎族歌谣等,而苗族文化也独具特色,有苗族银饰、苗族刺绣、苗族歌舞等。

综上所述,黎族和苗族虽然都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但他们在历史、语言、文化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不是同一个民族。

蚩尤的后裔都有哪些姓氏?

杨是远古三苗之一柯挪耶老的族称,为现代杨姓苗支,他的祖先是兵主蚩尤。

苗族把蚩尤当作祖先,历史依据有哪些

蚩尤败于黄帝,族人四散。后世可能与之相关的民蚩尤族有苗族、汉族、羌族等。

①苗族根据一些苗族史诗、歌谣、传说,蚩尤是苗族的大祖神,具有非常崇高的地位。一些学者特别是苗族学者提出,苗族先民在上古时代本来居住在黄河流域,由于被华夏族所败,被迫迁徙至今天的贵州和湘西、鄂西南等地区。

②汉族蚩尤败后,部分族人融于炎、黄集团,从而成为部分华夏族,以至当今汉族的先民。一些汉族姓氏可能和蚩尤有关,如阚、邹、屠、黎、蚩等。

③羌族根据《后汉书·西羌传》,三苗部分族人向西迁徙,若承认蚩尤与三苗的关系,蚩尤也可能是羌族的先祖。

④高句丽族东夷的分支东北夷,可能和后来的夫余乃至高句骊族有关。

蚩尤是苗族的祖先吗

苗族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苗族传说和汉文记载中,苗族先民与中国古史传说时代的蚩尤、九黎有着密切的关系。如《风俗通义》说:“颛顼有子曰黎,为苗民。”同时,古代《苗经》及苗民《姓氏歌》都说古代苗民大姓的首领是“纹黎够尤”,即“九黎蚩尤”。苗族长期以来尊蚩尤为其始祖,把他当作祖先和英雄加以崇拜。如今各地苗族都有关于蚩尤的传说,有的地方称为“尤公”;在川南、黔西北等地区还有蚩尤庙,受到苗族人民的信奉。”(见《川南黔西北苗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贵州省民族研究所))湖南城步的苗族有祭“枫神”为病人驱除“鬼疫”的风俗,装扮“枫神”的人,头上反戴铁三脚,身上倒披蓑衣,脚穿钉鞋,手持一根上粗下细的圆木棒。这位令人敬畏的“枫神”就是蚩尤,与《山海经·大荒南经》所载的“蚩尤所弃其桎梏是为枫木”的传说有联系。黔东南的《苗族古歌》中有一首叫《枫木歌》,歌中唱道:“枫树生妹榜,枫树生妹留……榜留和水泡,游方十二天,成双十二夜,怀十二个蛋,生十二个宝。”其中从**的蛋里孵出了苗族的祖先--姜央,因而这里的苗族将与蚩尤有直接关系的枫木作为始祖看待。(《苗族简史》第3页。) 摘自“九黎”词条

蚩尤真的存在吗 蚩尤后裔是什么民族

蚩尤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部落首领。中国历史上,春秋时期以来的古籍对蚩尤传说的记录相当丰富,但常有矛盾之处。根据这些记录,蚩尤是上古时代九黎部落的领袖,是苗族的祖先。学者依照《逸周书》、《盐铁论》推测蚩尤属于太昊、少昊氏族集团。

蚩尤部落于涿鹿之战中败于黄帝,炎帝的部落联盟。部落族人四散。其中一部分族人归附炎黄部落的华夏族,一部分南迁,形成了今天的苗族、羌族等多个民族。与黄帝、炎帝合称为“中华三祖”。

蚩尤部落是今天哪个民族的祖先?

苗族,瑶族,畲族(据说这三个民族本来是一家,即“三苗”)

蚩尤是不是苗族的祖先?

是的,蚩尤是巫族中九黎部首领,东苗族人后来的西南少数民族等都是此族后裔,但并不是说蚩尤是祖宗,蚩尤之前还是有更早的存在,值得说的是以蚩尤为首的部落才是如今中原的本地部落,而黄帝部落则是来自中亚的外来部落,也就是说我们这些华夏儿女其实最早也是外族呢……

蚩尤被哪个少数民族称为先祖 [ ] A.苗族 B.汉族C. D.侗

A

汉族祖先是谁?轩辕还是蚩尤?

汉族祖先是炎黄和蚩尤3人,黄帝族人叫夏族,炎帝族人叫华族,蚩尤族人是古苗人。当时夏族华族与苗人比例大致为1:10:10,大致历史过程如下,源于甘肃天水一带的古羌部落夏族,战胜了位于渭河流域的华族,但人口悬殊,无法统治,于是夏族首领黄帝假意与华族首领炎帝联合,后得逞后,放逐炎帝与古苗人地区,即西起河南北部,东到胶东半岛,北至山西东部,南达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这个地广人稀的地区尊奉著蚩尤这位首领,黄帝东征蚩尤,大败,幸好炎帝游历于蚩尤地盘,回来后帮助黄帝击败蚩尤,于是华夏联盟称霸黄河流域,把古苗地区人称为东夷。1000年后,华夏与东夷混血完成,这就是汉族。少数始终没有参与混血的夏族人,成为后来的党项人,没有参与混血的古苗人 ,后来成为苗瑶土家等多个黄种民族。

按照血统划分,土家人属于藏缅系民族,苗族属于苗瑶系民族,土家族和白族,纳西族,羌族(正儿八经蚩尤后裔),大和民族,彝族,藏族为兄弟民族。

探讨民族之间的区别,离不开,历史,文化,起源。

土家族和苗族的区别: 土家族属于藏缅民族,是直系巴人后裔,祖先为廪君。其民族文化特点为藏缅文化的特色,与苗族(东苗)分科不同,他们并不属于兄弟民族。

土家族和苗族(东苗)最大的区别就是历史与文化,土家族是巴人直系后裔,祖先为廪君,有浓厚的巴楚文化特色。

土家族具有浓厚的当地土司文化特征。土家族历史上是当地的,土丁,土民,土兵,土官。宋之后逐渐成为当地世袭的大土司,形成了强宗大姓,有自己的族谱,有氏族史,有部族史,有土司史,有完整的历史传承,是五陵山脉土司王的后裔以及后裔部群组成。

由于土家族历史上和汉人高度融合,导致汉人也是土家族的祖先神之一,比如彭士愁,比如秦良玉,比如马千乘等。当初土家族土司王彭士愁从江西吉安带来的一批百花白匠也是土民的祖先神。

五代十国以前,土家人就有自己的土王,史书上记载的三冲,惹巴冲,春巴冲,吴著冲,正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年以前。覃鼎(西南王),覃垕,曾,田老汉,向伯林,田秀,田瞬年,等都是土家族的祖先神

五代十国时期土家族首领彭士愁和南楚国王马希范之间爆发了“溪州之战”,最后双方约定合解签到“溪州盟约”,将盟约内容记载于溪州铜柱之上,自此土家人重新融于天下一统,南楚王仁义,彭公爱好和平,因此缔造了土司制度,开启了土家族人土司治理的先河。

土家人自五代十国以后,在土家族聚集的地区先后形成了十多个土司王,分别为“永顺土司”,“唐崖土司”,“容美土司”,“石柱土司”,“茅岗土司”,“保靖土司”,“思南土司”,“桑值土司”,和“慈利土司”,茅冈土司等。土家族土司之间互相联姻,也互相争夺地盘,互相送牌坊,张家界就先后是恩施唐崖土司的治理地,永顺彭氏的治理地,还有一个本地的茅岗土司。

土家族明朝时期抗击倭蔻,获得“东南战功第一”,被嘉靖皇帝赐“翼南牌坊”,土家族平定叛乱又获得明帝朱由校封“镇国大将军”赐功德牌坊,上书“荆南雄镇,楚属屏翰”八个大字,明朝后期白杆土家军跟随土家先祖之一秦良玉四次上京勤王,大破清军,镇守山海关,载入二十四史,最后封侯。“爱国”是土家人的性格底色。

而苗族是迁徙的国际民族,土家族是聚集在四省交界之地,而苗族却是全国分布,和东南亚,美国分布,属于国际民族。

苗族自称“獴,果雄”等等,但由于苗族先民历史上不服王化,经常性的叛乱,从宋朝开始,历朝历代都对苗族进行征伐,但基本上苗族由于文化落后,组织能力不足,武器不行,基本上都是战败被驱赶。“永镇边夷”“平苗功柱”“苗疆长城”都是留下来的历史遗迹。

苗疆长城就是为了阻止苗族进入荆楚屏障之地。

贵州东苗首领“干把猪”抢劫粮食,攻入贵州都匀卫,杀人抢粮食,自以帝号。湖广,四川,云南,广西,等地官兵平定叛乱,现在贵州还有,“永镇边夷”的字样,高坡,猪场,这些地名至今依然存在。

历史上对苗族的记载多为“”“猫蛮”“干把猪”等歧视字样,苗族迁徙去了老挝之后,当地自称中华正统的王朝也同样称呼苗族为“毛”,“猫民”“猫族”“蛮”“曼人”等歧视性字样,当地老族非常歧视迁徙过来的苗族。

王宝失败后,大量的苗族去了美国,形成了苗族国际民族的特点。

民国以后苗族认蚩尤为祖先,苗族崇拜蚩尤。“银饰文化”是中华民族里面最出名的,还有苗族特色的乐器,特殊的苗绣都非常出名。还有特色的民族节日,大量具有民族风情的传统习俗。

要论土家族和苗族的关系,必须了解与他们各自相关的历史和文化。看待民族,必须了解,这个民族的起源,从哪里来,历史渊源等。

“干把猪”(苗族)的起源和,干把猪民族的形成,与苗族相关的“苗疆长城”,“平苗苗功柱””永镇边夷”的历史,这些历史互联网上没有,但史书上大量记载。

土家族历史相关的的“溪州之战””溪州铜柱”和“溪州之约”,唐崖土司遗址,老司城遗址,容美土司遗址,张家界清朝土司城,石柱土家秦良玉封侯事迹和白杆土家兵,唐崖的功德牌坊,永顺的“翼南牌坊”,永顺土司,保靖土司,唐崖土司,思南土司,大庸土司所组成的土家联军,抗击倭寇的事迹。

总得来说土家族和苗族历史不同,祖先不同,民族文化不同,性格自然也就不同,如果有什么遗漏之处欢迎补充。

蚩尤是上古时代九黎族酋长,据说是苗族的祖先。

蚩尤曾与炎帝大战,后把炎帝打败。于是,炎帝与黄帝一起联合来战蚩尤。蚩尤率八十一个兄弟举兵与黄帝争天下,在涿鹿展开激战。传说蚩尤有八只脚,三头六臂,铜头铁额,刀枪不入。善于使用刀、斧、戈作战,不死不休,勇猛无比。黄帝不能力敌,请天神助其破之。杀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蚩尤被黄帝所杀,帝斩其首葬之,首级化为血枫林。

中国历史上,春秋时期以来的古籍对蚩尤传说的记录相当丰富,但常有矛盾之处。根据这些记录,蚩尤是上古时代九黎部落的领袖。学者依照《逸周书》、《盐铁论》推测蚩尤属于太昊、少昊氏族集团。蚩尤有兄弟八十一人(可能是八十一个部落之意,一说七十二个),骁勇善战,势力强大。

古籍中提及蚩尤最多的,是其与以黄帝为首的部落联盟展开的激战,具体情况有三说。 第一说见于《史记·五帝本纪》,即黄帝在阪泉之战中战胜炎帝后,蚩尤作乱,黄帝又在涿鹿之战中击败蚩尤,从而巩固天子之位。

第二说见于《逸周书·尝麦篇》,即蚩尤驱逐赤帝(炎帝),赤帝求诉于黄帝,二帝联手杀蚩尤于中冀;

第三说见于《山海经·大荒北经》,即蚩尤作兵攻伐黄帝,黄帝令应龙迎战,双方在冀州之野大战,蚩尤兵败被杀。

尽管各说略有差异,但蚩尤与黄帝曾经交战是无疑的。战争过程则更为曲折,且极具神话色彩。蚩尤善战,“制五兵之器,变化云雾”,“作大雾,弥三日”,黄帝“九战九不胜”、“三年城不下”。《鱼龙河图》载黄帝“不敌”蚩尤,“乃仰天而叹,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即依靠女神“玄女”的力量方才取胜。一说黄帝借助风后所作之指南车方在大雾中辨明方向,获得胜利。

蚩尤乃九黎首领,记载颇多,偶有争议。蚩尤代表的九黎与另一部落集团三苗的关系,根据《尚书》与《国语》等多种古籍及其传、注记载,三苗出自九黎,而为九黎之后。

尧时,三苗作乱,尧发兵征讨,作战于丹水,打败三苗。有文献说三苗的首领驩兜是“尧臣”,被称为“诸侯”。后来,尧将三苗流放到西北的三危山。禹时,三苗不服,禹与三苗进行了一场历时70天的大战,从此三苗在历史记载中消失。此后,史籍中不再见三苗的活动。

九黎战败,族人流散,演变为三苗,三苗和当代的苗族无关。《六韬》说:“尧伐有苗于丹水之浦”,《吕氏春秋·召类》则说为“尧战丹水以服南蛮”。大量学者认为古书中的三苗本在北方,与后世的南方少数民族无关。近代有学者如王桐龄、梁启超、闻一多、胡适等认为,现代的苗族就是三苗的后裔,但章太炎、吕思勉等学者与此看法不同,认为现代的苗族与三苗无论从历史资料还是其他都无关。

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他们的先民在先秦时代就生活在长江中游地区。他们的历史可上溯至尧、舜、禹时代。战国时吴起说:“昔者,三苗之居,左彭蠡之波,右洞庭之水,文山在其南,衡山在其北”。这个“三苗”或“三苗国”的地域,在今江汉、江淮平原和江西、湖北、湖南一带。春秋战国时期,苗族先民生活在荆楚地区被称为“荆蛮”。“三苗”后裔“荆蛮”势力的兴起,大约在商朝前,成为后来掘起的楚国的主要居民之一。秦汉至南北朝时期,因苗族先民生活在五溪、武陵地区而被称为“五溪蛮”、“武陵蛮”、“长沙蛮”等。到唐、宋及其以后时期,苗族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的繁盛,在祖国南方再度呈现出自己的重要影响,引起了唐、宋及其以后各王朝的注目。各中央王朝与苗族的关系亦日渐密切,对苗族的认识也有所增强,于是“苗”遂从若干少数民族混称的“蛮”中脱离出来,作为单一民族的族称重现于文献之中。现在苗族分布的状况,大约成形于汉唐时期。

流传于黔东南苗族地区的古歌《跋山涉水》这样描述苗族先民的迁徙:“古时苗人住在广阔的水乡,古时苗人住在水乡边的地方;打从人间出现了魔鬼,苗众不得安居,受难的苗人要从水乡迁走,受难的苗众要从水乡迁去。”“日月向西走,山河往东行。我们的祖先啊!顺着日落的方向走,跋山涉水来西方。”他们追赶着太阳的足迹,他们相信“西方万重山,山峰顶着天,好地方就在山那边,好生活就在山那边。”苗族先民在压迫中迁徙,他们带着对新生活的期望,迁向陌生的领地。

苗族从古至近代,经历了四次大规模的迁徙,形成了今天苗族的分布格局。第一次发生在远古时代,《史记·五帝本纪》载:“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经尧、舜、禹三代的不断“征战”、“窜三苗于三危”,包括苗族先民在内的“三苗”集团被分化瓦解。第二次发生在西周至战国时期,西周对“荆蛮”的多次用兵和楚国势力的扩展,苗族先民大部被迫离开江湖平原,迁入五溪、武陵地区。苗族古歌《跋山涉水》描述了这时期大规模迁徙状况。第三次发生在秦、汉至唐、宋时期。这时期苗族的主要流向,是从五溪、武陵地区向西、向南迁徙。向西进入川南和贵州大部分地区,有的经川南和黔西北开始迁入云南;向南迁入湘西和广西,有的又由桂北进入黔南、黔东南。第四次大规模迁徙发生在元、明和清时期。这时期苗族继续从五溪、武陵地区迁入贵州、广西,并从贵州、广西及川南经过不同线路进入云南,由云南陆续出境,迁徙至东南半岛的北部山区。这些大规模迁徙主要是各朝发生的战争和推行的民族镇压政策所致,亦有因天灾原因逃荒的小规模迁徙。这就是三苗与现在苗族的历史

炎黄子孙汉族和蚩尤子孙苗族在古代是否经常打仗?

汉族和苗族在古代确实打了很多仗。但是没有准确的说法,确定苗族一定是蚩尤后裔的。蚩尤的遗迹基本都在现在河北一带(涿鹿之战就是在河北)...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