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信则不立故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8浏览:6收藏

人无信则不立故事,第1张

1 人不可无信,古代关于诚信的故事都有哪些

1、“一诺千金”的故事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

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

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2、曾子杀猪

曾子原名曾参,是孔子的学生。曾参,春秋末期鲁国有名的思想家、懦学家,是孔子门生中七十二贤之一。他博学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德行高尚。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孩子吵着要去。

曾参的妻子不愿带孩子去,便对他说:“你在家好好玩,等妈妈回来,将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你吃。”孩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这话本是哄孩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

妻子看到曾参把猪杀了,就说,“我是为了让孩子安心地在家里等着,才说等赶集回来把猪杀了烧肉给他吃的,你怎么当真呢。”

曾参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年纪小,不懂世事,只得学习别人的样子,尤其是以父母作为生活的榜样。今天你欺骗了孩子,玷污了他的心灵,明天孩子就会欺骗你、欺骗别人;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无信,明天孩子就会不再信任你,你看这危害有多大呀。”

曾子深深懂得,诚实守信,说话算话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若失言不杀猪,那么家中的猪保住了,但却在一个纯洁的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

3、桴鼓不鸣董少平

光武帝召任董宣为洛阳令。当时湖阳公主的仆人白天杀了人,因为躲进公主府,官吏无 法逮捕。等到公主外出的时候,又叫这个仆人陪乘。董宣就在夏门亭等候,他见到公主的乘 车走过来,就勒住马纽叫车停下来,用刀画地不准再走,大声责备公主的过错,喝令仆人下车,当场杀死。

公主立即回宫向光武帝告状。光武帝大怒,召见董宣,要用木杖打死他。董宣叩头说: “请让我说一句话再死!”光武帝说:“你想说什么?”董宣回答:“皇帝神圣明智,使汉家 天下得到复兴,可是却放纵奴仆残害良民,这又怎能治理国家呢?

我不须用杖打,请准我自杀!”随即用头撞柱子,流血满面。光武帝命令小太监拉住董宣,叫他给公主叩头认错。董宣就是不肯;硬使他叩头,董宣用两只手支在地上,始终不肯低头。 公主对光武帝说:“ 文叔当老百姓的时候,保护逃亡的人,官吏不敢进门抓人。

现在当了皇帝,还制服不了一个 小地方官吗?”光武帝笑着说:“做皇帝和当老百姓可不一样啊!”于是赐予董宣为“强项令”,赏钱三十万,董宣把它全部分给了下边官员。

从此,他打击豪强,那些豪强没有不心惊胆战的。京城里称他为“卧虎”,歌颂说:“桴鼓不鸣董少平。”

4、郭伋不失信于孩子

郭伋在担任并州牧时,曾经到下属处巡视,到达西河郡美稷县(故城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之北),有数百名儿童,各自骑竹马,在道旁依次拜迎。郭伋问:“孩儿们为何远道而来”。

儿童们回答说:“听说使君到来,我们很高兴,所以前来欢迎。”郭伋向他们表示感谢。事情办完后,各儿童又将他送出城,并问:“使君何时回来”。

郭伋告诉别驾从事史,算好日子告诉他们。巡视后返回,比预计日期提前了一天,郭伋不想失信于儿童们,于是在野外亭中留宿,等到了约定日期才进城。

5、查道吃枣留钱

宋朝人查道,一天早上和仆人挑着礼物去看望远方的亲戚。到了中午,两个人都饿了,可路上没有饭铺,怎样办呢?仆人推荐从送人的礼物中拿一些来吃。

查道说:“那怎样能呢?这些礼物既然要送人,便是人家的东西了。我们要讲信用,怎样能偷吃呢?”结果两人只好饿着肚子继续赶路。

走着走着,路旁出现一个枣园。枣树上挂满了熟透的枣子,十分招人喜爱。查道和仆人本来已经饿得发慌,更觉得饥饿难耐,便停了下来。查道叫仆人去树上采些枣子来吃。

两人吃完枣,查道拿出一串钱,挂在采过枣子的树上。仆人奇怪地问:“这是什么意思?”查道说:“吃了人家的枣子,就应给钱。”仆人说:“枣园的主人不在,别人也没看见。

何必这样认真呢?”查道严肃地说:“讲诚实是人应有的道德,虽然枣主人不在,也没有别人看见,但我们既然吃了人家的枣子,就就应给钱。”

2 “失信不立”这句话的故事

失信不立

意思是:不讲信用的人无法在社会立足 。引申为无法立足于社会,无法得回到别人答的认可。

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二年》。大意是不讲信用就无法立身立国。

春秋时期,周室衰微,诸侯之间攻城掠地,战乱频仍。齐国和晋国及其盟国关系一直不好,齐晋两国多次交战。齐庄公即位后,曾与晋国讲和,几次会盟修好,于鲁襄公二十一年签订了盟约。

次年晋国大夫栾盈动叛乱,失败后,逃到齐国。齐庄公竟然收留了他。晏婴进谏说:“小国和大国相处,是要讲信用的,我们曾答应听命于晋,失信不立。”

齐庄公不听劝谏,后来又趁晋国丧乱,贸然出击,以致内忧外患,终于被近臣杀死。

这就是“失信不立”的来历。

3 “人无信不立”出自何处诗人为何说出此言

出处:化用自孔子弟子编著的《论语》。

原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

释义: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可以呢!就好比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它怎么能够行走呢?

含义:人无信不立,业无信必衰,国无信必危。诚信是人生的命脉,诚信是最大的财富,诚信是一切价值的根源。玉可碎而不可毁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无论前路荆棘丛生,我们都要让诚信伴我而行,使诚信充满身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感召周围的人,建立一个诚信的社会。诚信利己利人利国,何乐而不为。

(3)人无信则不立故事扩展阅读

“人而无信”中的儒家思想:

孔子以后,儒家思想在诚信的问题上又有更深一步的发展,把信与诚相连,称“诚信”。孟子说:“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从天道诚信来进一步说明人必须诚信的道理。诚,是实的意思。就是真实、实在,没有虚假。天道,用今天的话说,是自然之道的意思。

天地之间,日月星辰的运行,春夏秋冬的交替,花鸟鱼虫自然万物的生长繁息,都是真实、实在的,没有丝毫虚妄;虚妄的东西,在自然中不能存在。

孔子把忠与信并提,认为忠信是做人的基本要求。《论语》中多处讲到这一思想。如“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就是把忠信作为修养的基本内容,要求每天检查反省,是不是做到了忠信。孔子又说,为政要做到恭、宽、信、敏、惠。他解释“信”时说:“信则人任也。”只有讲信用,人们才会信任你。

4 能证明 人无信不立 的小故事

《狼来了》

从前,有个放羊娃,每天都去山上放羊。

一天,他觉得十分无聊,就想了个捉弄大家寻开心的主意。他向着山下正在种田的农夫们大声喊:“狼来了!狼来了!救命啊!”农夫们听到喊声急忙拿着锄头和镰刀往山上跑,他们边跑边喊:“不要怕,孩子,我们来帮你打恶狼!”

农夫们气喘吁吁地赶到山上一看,连狼的影子也没有!放羊娃哈哈大笑:“真有意思,你们上当了!”农夫们生气地走了。

第二天,放羊娃故伎重演,善良的农夫们又冲上来帮他打狼,可还是没有见到狼的影子。

放羊娃笑得直不起腰:“哈哈!你们又上当了!哈哈!”

大伙儿对放羊娃一而再再而三地说谎十分生气,从此再也不相信他的话了。

过了几天,狼真的来了,一下子闯进了羊群。放羊娃害怕极了,拼命地向农夫们喊:“狼来了!狼来了!快救命呀!狼真的来了!”

农夫们听到他的喊声,以为他又在说谎,大家都不理睬他,没有人去帮他,结果放羊娃的许多羊都被狼咬死了。

烽火戏诸侯

周幽王和诸侯约定,燃烧狼烟就是王城危险,诸侯要火速救援。可是周幽王,却多次燃烧狼烟,把诸侯骗来却并非敌人来进攻,而是想看看诸侯狼狈的样子。结果敌人进攻,周幽王真的燃烧狼烟,却没人相信了。

吕布被捆到曹操面前,曾要求松绑,曹操笑说:“捆绑老虎不得不紧。”吕布又说:“曹公得到我,由我率领骑兵,曹公率领步兵,可以统一天下了。”曹操颇为心动,但刘备在一旁说:“明公(曹操)您看见吕布是如何侍奉丁建阳(丁原字建阳)董太师(董卓)的吗!”吕布死前说:“大耳儿(刘备)最不能相信。”最后吕布被缢杀,其陈宫、高顺亦被处死,张辽则领兵向曹操投降。

5 人无信不立,事无信不成,商无信不兴 出自哪里

原句:“人无信不立”,出自《论语·颜渊》,原句为:“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事无信不成,商无信不兴”,为后人附会。

语出《论语·颜渊》:“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此即孔子对子贡问政之答。民信之与足食足兵为孔子治邦强国之政。然可去兵去食,不可使民无信;民信则为本。此也即与孔子的杀身成仁,孟子的舍身取义有相通这处。

后朱熹有曰:“民无食必死,然死者人之所必不免。无信则虽生而无以自立,不若死之为安。故宁死而不失信于民,使民亦宁死不失信于我也”。

“民无信不立”是孔子说的话,意思是一个国家不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就会垮掉。引申出人没有信用就没有立足之地的意思。从这句话,还可以看出诚信的重要性。

也就是说,如果你想要在这个世界上得到人们的信赖与支持,就必须以诚待人,以信交友,否则纵使你有过人的天赋,也会寸步难行。如今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会受到一些对自己学习也是对诚信的考验。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就不可以在世界上立足,在社会上立足,说明了诚信的重要性。

(5)人无信则不立故事扩展阅读

同类事迹:

《立木取信》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

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6 人无信不立有什么厉史人物的故事

人无信不立出自《论语》

原文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①,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译文

子贡问怎样治理政事孔子说:“备足粮食,充实军备,老百 姓对 就信任了”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在这 三项之中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又问:“如果迫不得已还要去掉一项,在这两项之中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回答说:“去掉粮食因为,自古以来谁也免不了一死,没有粮食不过是饿死罢了,但一个国家不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就要垮掉”

读解

“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就是“备战,备荒,为人民”就 是“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从古到今,粮食、国防、信义都 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基本问题

粮食充足可以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逐步进入小康社会军备充足就不会有“落后就要挨打”的危险,使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取信于民就可以唤起人民大干快上的精神,为两个文明建设贡献力量,使社会进步而繁荣

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实际上是密切联系而不可割裂的一方面, 如孔子所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取信于民是最重要的 但另一方面,也如孔子所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没有“足食.足兵”,也就不能取得老百姓的信任所以,一味高喊 “穷棒子精神”,要求人民“勒紧肚子闹革命”,的确是不能取信于 民的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说到底,还是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的问题

儒学的观点是两个方面都不忽视而更倾向于精神文明方面,所谓“重义而轻利”所以,当子贡提出二者必居其一的两难选择 时,孔子作出了“去食”的选择这正如后来孟子那个著名的选择一样:舍鱼而取熊掌,舍生而取义孔子并非不重视“足食,足 兵”正如孟子并非不喜欢吃鱼不想活命一样,都是“必不得已而去” 这是我们必须注意的

7 《人无信不立》成语,名句,事例,故事

“人无信不立”是孔子的名言,此句出自《论语》。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译文 :

子贡问怎样治理政事。孔子说:“备足粮食,充实军备,老百 姓对 就信任了。”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在这 三项之中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又问:“如果迫不得已还要去掉一项,在这两项之中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回答说:“去掉粮食。因为,自古以来谁也免不了一死,没有粮食不过是饿死罢了,但一个国家不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就要垮掉。”

诚信的故事

晏殊信誉的树立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8 人无信而不立生活中的例子

宋朝时,有个叫张乖崖的人,在崇阳县担任县令。当时,崇阳县社会风气很差,盗窃成风,甚至连县衙的钱库也经常发生钱、物失窃的事件。张乖崖决心好好刹一刹这股歪风。 有一天,他终于找到了一个机会。这天,他在衙门周围巡行,看到一个管理县行钱库的小吏慌慌张张地从钱库中走出来,张乖崖急忙把库吏喊住:“你这么慌慌张张干什么?” “没什么。”那库吏回答说。张乖崖联想到钱库经常失窃,判断库吏可能监守自盗。便让随从对库吏进行搜查。结果,在库吏的头巾里搜到一枚铜钱。 张乖崖把库吏押回大堂审讯,问他一共从钱库偷了多少钱,库吏不承认另外偷过钱,张乖崖便下令拷打。库吏不服,怒冲冲地道:“偷了一枚铜钱有什么了不起,你竟这样拷打我?你也只能打我罢了,难道你还能杀我?” 张乖崖看到库吏竟敢这样顶撞自己,不由得十分愤怒,他拿起朱笔,宣判说:“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意思是说,一天偷盗一枚铜钱,一千天就偷了一千枚铜钱。用绳子不停地锯木头,木头就会被锯断;水滴不停地滴,能把石头滴穿。判决完毕,张乖崖吩咐衙役把库吏押到刑场,斩首示众。 从此以后,崇阳县的偷盗风被刹住,社会风气也大大地好转。 后来,“滴水穿石”这一成语用来比喻坚持不懈,集细微的力量也能成就很大的功劳。

诚信为本”、“一诺千金”的优良传统,并亲自蹈行。这儿说一件事,或许是值得深思的。一位大学新生去北大报到,当天事务确实很多,拿饭票,领学生证,铺床,买热水瓶……这位新生带着沉重的行李,不知如何是好。恰巧对面走来一位老人,新生以为是工友,就说老师傅替我看个行李成吗?老头说行。后来新生就去忙乎了。从早忙到傍晚,新生忽想起自己的行李还在校门口让老头看着呢。他满心愧疚地往校门口跑,也没抱多大希望。谁知那老头颤巍巍地还在那儿等他,白头发在风里飘啊飘的。新生眼泪一下子就出来了。

第二天入学典礼,新生这才知道老人就是著名学者、北大副校长季羡林。

9 人无信不立背后的故事

《狼来了》 从前,有个放羊娃,每天都去山上放羊。 一天,他觉得十分无聊,就想了个捉弄大家寻开心的主意。他向着山下正在种田的农夫们大声喊:“狼来了!狼来了!救命啊!”农夫们听到喊声急忙拿着锄头和镰刀往山上跑,他们边跑边喊:“不要怕,孩子,我们来帮你打恶狼!” 农夫们气喘吁吁地赶到山上一看,连狼的影子也没有!放羊娃哈哈大笑:“真有意思,你们上当了!”农夫们生气地走了。 第二天,放羊娃故伎重演,善良的农夫们又冲上来帮他打狼,可还是没有见到狼的影子。 放羊娃笑得直不起腰:“哈哈!你们又上当了!哈哈!” 大伙儿对放羊娃一而再再而三地说谎十分生气,从此再也不相信他的话了。 过了几天,狼真的来了,一下子闯进了羊群。放羊娃害怕极了,拼命地向农夫们喊:“狼来了!狼来了!快救命呀!狼真的来了!” 农夫们听到他的喊声,以为他又在说谎,大家都不理睬他,没有人去帮他,结果放羊娃的许多羊都被狼咬死了。 烽火戏诸侯 周幽王和诸侯约定,燃烧狼烟就是王城危险,诸侯要火速救援。可是周幽王,却多次燃烧狼烟,把诸侯骗来却并非敌人来进攻,而是想看看诸侯狼狈的样子。结果敌人进攻,周幽王真的燃烧狼烟,却没人相信了。 吕布被捆到曹操面前,曾要求松绑,曹操笑说:“捆绑老虎不得不紧。”吕布又说:“曹公得到我,由我率领骑兵,曹公率领步兵,可以统一天下了。”曹操颇为心动,但刘备在一旁说:“明公(曹操)您看见吕布是如何侍奉丁建阳(丁原字建阳)董太师(董卓)的吗!”吕布死前说:“大耳儿(刘备)最不能相信。”最后吕布被缢杀,其陈宫、高顺亦被处死,张辽则领兵向曹操投降。

10 人无信不立的例子

《狼来了》

从前,有个放羊娃,每天都去山上放羊。

一天,他觉得十分无聊,就想了个捉弄大家寻开心的主意。他向着山下正在种田的农夫们大声喊:“狼来了!狼来了!救命啊!”农夫们听到喊声急忙拿着锄头和镰刀往山上跑,他们边跑边喊:“不要怕,孩子,我们来帮你打恶狼!”

农夫们气喘吁吁地赶到山上一看,连狼的影子也没有!放羊娃哈哈大笑:“真有意思,你们上当了!”农夫们生气地走了。

第二天,放羊娃故伎重演,善良的农夫们又冲上来帮他打狼,可还是没有见到狼的影子。

放羊娃笑得直不起腰:“哈哈!你们又上当了!哈哈!”

大伙儿对放羊娃一而再再而三地说谎十分生气,从此再也不相信他的话了。

过了几天,狼真的来了,一下子闯进了羊群。放羊娃害怕极了,拼命地向农夫们喊:“狼来了!狼来了!快救命呀!狼真的来了!”

农夫们听到他的喊声,以为他又在说谎,大家都不理睬他,没有人去帮他,结果放羊娃的许多羊都被狼咬死了。

烽火戏诸侯

周幽王和诸侯约定,燃烧狼烟就是王城危险,诸侯要火速救援。可是周幽王,却多次燃烧狼烟,把诸侯骗来却并非敌人来进攻,而是想看看诸侯狼狈的样子。结果敌人进攻,周幽王真的燃烧狼烟,却没人相信了。

吕布被捆到曹操面前,曾要求松绑,曹操笑说:“捆绑老虎不得不紧。”吕布又说:“曹公得到我,由我率领骑兵,曹公率领步兵,可以统一天下了。”曹操颇为心动,但刘备在一旁说:“明公(曹操)您看见吕布是如何侍奉丁建阳(丁原字建阳)董太师(董卓)的吗!”吕布死前说:“大耳儿(刘备)最不能相信。”最后吕布被缢杀,其陈宫、高顺亦被处死,张辽则领兵向曹操投降。

1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翟,战国思想家

2

不信不立,不诚不行--晁说之

3

惟诚可以破天下之伪,惟实可以破天下之虚——薛瑄

4

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

5

以信接人,天下信人;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杨泉

6

人之所助者,信也——《周易》

7

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礼记》

8

祸莫大于无信——傅玄

9

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资治通鉴》

10

信不足,安有信——《管子》

11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墨子》

12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王充

13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14

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荀子

15

信犹五行之土,无定位,无成名,而水金木无不待是以生者。——朱熹

16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

——卢照龄

百度

不诚实守信的故事

张琦7894561230 | 2011-03-31 | 分享

10分钟内有问必答前往下载

推荐回答

  名人诚实守信的故事 悬赏分:0 | 解决时间:2010-3-27 22:47 | 提问者:12600655

  要不长不短的故事

  最佳答案 一、韩信

  韩信落魄的时候,一个漂母给他饭吃,韩信离开她的时候,告诉她以后一定来报答她。后来韩信做了楚王,不忘旧恩,奉黄金千两以漂母

  二、宋庆龄

  宋庆龄有一次与一所小学约定去看望小学生,可是到了约定日期,天下起了大雨,同学们都以为宋庆龄奶奶不能来了,但宋庆龄依然冒雨前去赴约,这让同学们很感动

  三、诚信的故事五则

  1. 晏殊信誉的树立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2. 华盛顿与尼克松、克林顿的对比

  华盛顿用小斧头砍倒了他父亲的一颗樱桃树。父亲见心爱的树被砍,非常气愤,扬言要给那个砍树的一顿教训。而华盛顿在盛怒的父亲面前毫不避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父亲被感动了,称华盛顿的诚实比所有樱桃树都宝贵得多。同样是美国总统尼克松因在“水门事件”中撒谎败露而被迫引咎辞职;克林顿也因为不光彩的绯闻案中撒谎而险遭弹劾。一个因诚实而受到爱戴和尊敬,两位因撒谎而在政史上留下污点。

  3. 立木为信与烽火戏诸候的对比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 《郁离子》中记载了一个因失信而丧生的故事

  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杆大声呼救。有个渔 展开全部>

热心网友 | 2011-04-06

32

25

相关内容

有关不诚实的故事14

不诚实的故事21

不诚信的故事4

关于不诚信的小故事13

一则不诚信的小故事31

古今中外的不守信故事9

关于不讲诚信的故事145

更多相关问题>>

用APP一键提问“不诚实守”的问题

其他回答

狼来了的故事 长鼻子匹诺曹里得部分内容

837557682 | 2011-04-06

6

1

关于“诚实守信”的推荐阅读

兄弟们 哪里有 大学生诚实守信个人事迹?急!急!!! 18

列举一个现实生活中诚实守信的例子147

关于诚实守信的作文1263

关于诚实守信的演讲稿322

有关诚实守信的成语?1971

求助关于"不诚实守信的故事"的问题

aqryv的知道|退出|设置

电脑版|客户端|联系我们|反馈 ©2014 Baidu

最著名的事例之一是

烽火戏诸侯

西周时周幽王,为褒姒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后来诸侯们都不相信了,也就渐渐不来了。后来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后来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即位,开始了东周时期。

还需要别的么?

  只为了褒姒一笑,周幽王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公元前781年周宣王去世,他儿子即位,就是周幽王。周幽王昏庸无道,到处寻找美女。大夫越叔带劝他多理朝政。周幽王恼羞成怒,革去了越叔带的官职,把他撵出去了。这引起了大臣褒响的不满。褒响来劝周幽王,但被周幽王一怒之下关进监狱。

褒响在监狱里被关了三年。其子将美女褒姒献给周幽王,周幽王才释放褒响。周幽王一见褒姒,喜欢得不得了。褒姒却老皱着眉头,连笑都没有笑过一回。周幽王想尽法子引她发笑,她却怎么也笑不出来。虢石父对周幽王说:“从前为了防备西戎侵犯我们的京城,在翻山一带建造了二十多座烽火台。万一敌人打进来,就一连串地放起烽火来,让邻近的诸侯瞧见,好出兵来救。这时候天下太平,烽火台早没用了。不如把烽火点着,叫诸侯们上个大当。娘娘见了这些兵马一会儿跑过来,一会儿跑过去,就会笑的。您说我这个办法好不好?”

  周幽王眯着眼睛,拍手称好。烽火一点起来,半夜里满天全是火光。邻近的诸侯看见了烽火,赶紧带着兵马跑到京城。听说大王在细山,又急忙赶到细山。没想到一个敌人也没看见,也不像打仗的样子,只听见奏乐和唱歌的声音。大家我看你,你看我,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周幽王叫人去对他们说:“辛苦了,各位,没有敌人,你们回去吧!”诸侯们这才知道上了大王的当,十分愤怒,各自带兵回去了。

褒姒瞧见这么多兵马忙来忙去,于是笑了。周幽王很高兴,赏赐了虢石父。

隔了没多久,西戎真的打到京城来了。周幽王赶紧把烽火点了起来。这些诸侯上回上了当,这回又当是在开玩笑,全都不理他。烽火点着,却没有一个救兵来,京城里的兵马本来就不多,只有一个郑伯友出去抵挡了一阵。可是他的人马太少,最后给敌人围住,被乱箭射死了。周幽王和虢石父都被西戎杀了,褒姒被掳走。

人无信则不立故事

1 人不可无信,古代关于诚信的故事都有哪些 1、“一诺千金”的故事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