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大佛寺景区讲解词【张掖大佛寺明清藏传佛教文物选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8浏览:1收藏

张掖大佛寺景区讲解词【张掖大佛寺明清藏传佛教文物选介】,第1张

  张掖位于河西走廊中部,北依龙首、合黎,南望祁连,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穿境而过,形成了闻名遐迩的张掖绿洲。汉武凿通西域,控扼走廊中部,张掖成为中原和青藏交流的重要孔道。唐德宗建中二年(公元781年),吐蕃攻陷甘州,甘州陷于吐蕃统治达70年之久。13世纪始,藏传佛教传入内地,为元朝皇帝崇信,明初继续扶植藏传佛教,实施“多封众建”,受其文化影响,作为西夏和元代皇家寺院的卧佛寺一度成为河西藏传佛教发展的中心寺院。清康熙年间,张掖著名喇嘛阿扎木苏入朝觐见,康熙赐号普觉静修国师,令其统帅番汉众僧,藏传佛教在张掖的影响进一步扩大。从目前大佛寺遗存的明清时期藏传佛教文物看,内容涉及铜造像、壁画、记事牌、佛经和雕版、石碑等多个方面,它们以鲜明的民族风格、独特的艺术风貌构建了大佛寺独特的佛教文化特色,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宗教、民族文化和艺术价值。

明鎏金宗喀巴铜坐像

鎏金圆雕铸造工艺,青铜质地,通高153cm,佛像头部螺发呈三角状微秃,面部挺阔,眉目粗长,双耳下垂,身着袒肩袈裟,衣纹饰如意卷云莲花纹,半跏趺坐于双层莲花台上,双手上举于胸,双肩两侧有升腾的卷云莲花装饰,右肩卷云莲花内奉宝剑,左肩卷云莲花内盛佛经卷。佛像真实表现出藏传佛教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说法的庄严法相,衣饰华丽,线条粗畅,是藏传佛造像中的精品。

清诞生佛铜塔

紫铜皮捶揲,分段连接而成,高56cm。由覆盆基座、莲花高台、覆钵塔身、七层相轮塔颈和盘状塔刹组成。覆钵开一佛龛,诞生佛立于龛上覆钵肩部,裸上身,眉间有白亳,饰项圈,左手指天,右手指地,七个铺兽衔流苏垂至腹部,工艺精致,是典型的藏传佛教造像塔。

明成化十三年重修卧佛记事铜牌

1966年,张掖大佛寺卧佛腹内发现。高49cm,宽44cm,长方形薄铜板上沿饰做覆莲花瓣状,下沿为仰、覆莲台形,纹饰皆捶揲而成。正面錾刻有239个汉文楷体字,内容为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张掖因地震而重修卧佛的记事。从落款处的僧职名单中发现蒙古族主持和藏族侍佛督纲姓名,也进一步证实了藏传佛教对大佛寺佛教文化发展的深刻影响和明甘州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另外,它所记载的明成化十三年,张掖发生大地震,卧佛佛首倾颓,大佛寺随后重修,这对于研究大佛寺建筑、塑像的历史及我国古代地震灾害等情况也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明绿度母擦擦像

陶质浮雕,高136cm,由龛和像两部分组成,龛内为绿度母相,佛像头戴华冠,着天衣,颈饰璎珞,臂饰臂钏,手腕饰腕钏,腰系绶带,拇指与无名指相捻,右手曲臂靠膝下垂,拇指曲于掌心,四指直伸,左膝盘坐与莲台之上,右脚垂于莲台座下,右脚蹬踩莲花,自莲台左右两侧各生有莲花,腰际盛开至双肩两侧。整尊佛像衣饰华丽,姿态优美,气韵生动。

明尊胜佛母擦擦像

善业泥质,长89厘米,宽72厘米,重量0142千克。三面八臂,束髻高耸,耳铛垂肩。身着天衣,佩璎珞臂钏,主臂两手置胸前,右手持金刚杵,左手托甘露净瓶于手心。右侧第一手托一小化佛,第二手持剑,第三手结施愿印;左侧第一手持�索,第二手拿弓,第三只手施无畏印,结跏趺坐于莲台之上。造像精细规整,衣褶流畅洒脱,具有典型的藏地造像特征。

尊胜佛母藏语称“措道那穆玛雅”,据说崇奉能使人增长寿命福德。在喇嘛庙里,经常可以看到以之为内容的“长寿三尊”。中间长寿佛,左边白度母,右边尊胜佛母。三尊同奉被认为是福寿吉祥的象征。

藏文写经

张掖大佛寺历史上作为河西藏传佛教的中枢寺院之一,目前保存的藏文经卷共400多卷(页),分金银粉藏文经和宣纸墨印藏文经两种,共三种版式。内容以《无量寿大乘经》、《金刚经》、《大日经》等为主。金银粉藏文经长59厘米,宽23厘米,每页5行,每行约20字。字体用金粉、银粉、海螺粉加香料书写,经久不褪色。部分梵夹装经册页描绘白度母、绿度母和长寿佛形象。其中尤以白度母最有代表性,尊像端庄祥和,三首两臂,戴花蔓宝冠,颈挂璎珞,上身袒露,双脚盘坐于莲座之上,形象典雅秀美。

宣纸墨印藏文经长73厘米,宽15厘米,每页6行,每行约50字,首尾完整,共70页。此两种藏文经,多为卧佛塑像内装脏法宝,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物价值,直观地反映了藏传佛教文化对大佛寺的深远影响。

蓝绢折页装,宣纸墨印,藏文乌金体。每折页长29厘米,宽125厘米,已缺失不全。每折页9行,天头、地角均为3厘米,界栏为子母线。内容为《大云经》,又名《大方等大云经》。卷首扉画为《大云经请雨品》,扉画中央为释迦牟尼佛,全跏趺坐于仰覆莲台之上,两手举于胸前做说法印,两侧有胁侍菩萨左右各四尊,菩萨外侧为弟子迦叶和阿南,法坛之前有女首龙身的龙王形象十三尊,以此来代表佛在难陀跋难陀龙王宫说法时,与大比丘及大菩萨并诸大龙一切众等聚集的场面。佛经所记,受持书诵念《大云经》及《宝雨经》者,“其所在地,若遭饥荒干渴大病,则能断除一切饥渴病痛困苦;若遭焰旱天则降雨……”

清莲花生唐卡

绢本设色唐卡,装裱卷轴画,长35厘米,宽30厘米。中央主尊为“宁玛派”开山祖师莲花生大师的八变相,头戴莲花帽,披锦缎半月形披风,右手持五尖金刚杵,左手持镶寿瓶颅器,左肘挟天杖,国王坐姿。其上正中为无量光佛,戴七宝冠,全跏趺坐,双手禅定印。左上首为观世音菩萨,右上首为大势至菩萨。莲花生大师身侧左右是佛母曼达拉娃和益西措杰。莲台左右为莲狮幻化威猛像,分别是忿怒上师和狮面空行母。最下端描述了藏王赤松德赞命寂护大师为“七觉士”剃度受戒的故事,莲花生大师和赤松德赞、寂护大师合称为“师君三尊”。右下角为藏王本人,双手结说法印,指间捻两支莲花,莲花上生出一把智慧剑和一本《般若经》,意指被看作是智慧佛文殊菩萨的化身。整幅唐卡构图严谨、笔力精深,是不可多得的藏传佛教文化精品。

光明灌顶真言雕版

清毗卢遮那佛光明真言曼陀罗经版,是大佛寺最具特点的经板实物之一。此版整体略呈方形,松木质地,文字分汉文楷体和梵文天城体两种。版面上沿处为汉文楷书“毗卢遮那佛大灌顶真言”。形如圆环的二十三个梵文字组成的光明真言字轮。此经版为祈愿逝者航登彼岸时所用,原用丹砂赤粉印刷,具有神秘莫测的佛教气息。

西夏黑河建桥碑

亦名西夏黑水河桥敕碑、西夏黑水桥碑等,刻于大夏乾�七年(1176年),碑高13米,宽09米,碑阳为楷书汉文,共十三行,碑阴为正楷藏文,经专家查证,两面文字为同内容的汉藏双语碑。两面碑额皆线刻飞天各二身,穿交领大袖衫,无飘带,曲腿,拱手作供养状,周围云气缭绕,轻舞曼妙。碑座为两层仰覆莲式。由碑铭可知诸多史实:此碑所述之西夏黑河桥系重建;仁宗赵仁孝曾多次巡视过河西甘州一带,西夏除信奉佛教外,还有多种教派信仰。此外,碑铭也对研究西夏官制和黑河名称的演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藏传佛教对大佛寺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明清时期,藏传佛教占据了主要地位,这种地位的确立与发展,使明清时期藏传佛教文化对大佛寺寺院佛教文化的影响达到了高峰,由此形成了大佛寺多元佛教文化的历史特点。

  150多年来,中国到底有多少文物流失海外,现存何处?确切的数字恐怕永远是个谜。我国政府、学者和有识之士一直致力于流失海外文物的调查工作,但由于受条件的限制,这项调查工作还远未达到理想的状态。据我国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在全球47个国家200多座博物馆中,中国文物不下百万件,而且均是文物中的精品,它们大多是在旧中国时流失海外的。加上建国以后,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盗掘走私出境的文物,可以推测,在全球,我国至少有数百万件文物流落异域。

  旧中国文物流失海外主要有三个渠道:一是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从中国抢走的;二是当时有一些来华的外国人从中国偷走的;三是外国人勾结当时的反动军阀和奸商以极低的价格买下偷运出境的。

  早在1840年,列强就把中国文物列为文化侵略的重要内容,拉开了中国近代文物大流失的序幕。1860年英法联军对圆明园进行了野蛮的劫掠和焚烧。圆明园园内四五十处殿堂内装饰了难以计数的紫檀家具,陈设了大量的国内外珍奇宝贝,有家具、锦缎、毡毯、商周青铜器、历代陶瓷器、漆器、牙雕、玛瑙、琥珀、水晶、木雕玉器、宝石、书画、钟表、历代典籍应有尽有。当时的法国文豪雨果说过:“即使把我国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但是,这座艺术宝库被彻底洗劫一空,大量稀世之宝,包括《永乐大典》,被掠走海外,为英、法、美、日、西欧诸国博物馆和私家所收藏,其中尤以大英博物馆和法国枫丹白露宫最多。英军劫走的圆明园珍宝除部分被拍卖外,其余献给了维多利亚女王,存放在大英博物馆。现在大英博物馆中中国历代珍稀之品多达3万多件,包括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最早募本。法国枫丹白露宫中的中国馆收藏了中国历代名画、金玉首饰、瓷器、香炉、编钟、宝石和金银器等3万多件。

  据长期从事晚清史研究的中国人民大学何瑜教授的研究,八国联军纵兵三日为所欲为,北京古都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浩劫。不管是皇宫禁苑还是居民宅院、商家店铺都没有能够幸免。紫禁城遭洗劫后,宫内收藏损失过半,贵重物品被劫掠一空。“三海”——南海、中海和北海被劫后,收藏所剩无几。皇家行宫颐和园内陈设的珍宝几乎劫掠殆尽。经过这次浩劫,北京“自元明以来之积蓄,上自典章文物,下至珠宝奇珍,扫地遂尽”,所失“已数十万不止”。

  同时,一些外国探险家以科学考察的名义掠去的中国文物也不计其数。据统计,1856~1932年间,俄、英、德、法、日、瑞典、美国等国曾考察我国西北地区66次,每次考察都掠走了大量中国文物。历次考察中,尤以斯坦因和伯希和在敦煌藏经洞掠走的文物最多。斯坦因窃取的9000多个卷子和500多幅绘画,一部分收藏在大英博物馆,一部分在大英图书馆,一部分在印度事物部图书馆。伯希和窃取的6000余种经书和一些画卷,主要收藏在法国国立图书馆。历年的劫掠,加上国内某些军阀、奸商及无知国民的盗卖,中国文物被大量偷运出境,国外的中国文物日见丰盈。

  1899年左右,河南安阳殷墟发现甲骨文。甲骨文自出土之日起就处在不断流失之中,先是被当作药材贩卖,后又被西方列强的文化掮客以各种名目大量收购而去。据不完全统计,安阳小屯出土的近20万片甲骨,有近3万片流失海外,被12个国家和地区收藏。

  1911年辛亥革命后,内忧外患,各地盗掘成风,文物如潮水般地涌出国门。1922年,末代皇帝溥仪“监守自盗”,将六大箱共计1200余件书画精品盗运出宫,经变卖、哄抢,绝大部分已流失海外。1928年,清东陵慈禧太后陵寝被军阀孙殿英野蛮盗掘,墓中所藏国之瑰宝被洗劫一空,绝大部分因被变卖购买军火而散失。

  1931年“9·18”事变后,日本人对我东北、华北、华中、华东等地文物进行了大规模地盗掘,大量文物被劫走。其间,美国人利用中国社会动荡之机对中国文物大肆收购。

  1949年解放以后,我国一度告别了大量文物外流的历史。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非法利润的刺激下,国内外不法分子相互勾结,掀起了一波波盗窃、走私文物的狂潮。

  曾有人统计,从1982年起,江西余干县800多座古墓被盗;1987年1~6月仅半年时间,青海就有1700多村民盗掘古墓2000余座,抢走文物一万余件;1990年四川省有23952座古墓被盗;湖南邵阳市某县在二三年内被盗古墓的面积近全县2000平方公里的五分之一。我国文物资源丰富的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一度竟成为海内外走私者买卖文物的金三角�又据海关总署统计,1991~2000年,全国海关缉获走私文物10多万件。1997年5月,天津海关查获一起用集装箱偷运文物案,集装箱内共有文物5000余件。据公安部不完全统计,1993~1997年,公安机关侦破文物案4943起,缴获文物5万余件。

  近20年来,中国文物走私海外形成高潮,仅从香港走私出境的文物就多得不可想像。有报道称,香港做贮装文物匣盆的师傅忙得不亦乐乎,有时一个月挣五六十万港元不止。继伦敦、纽约之后,香港在80年代以后,凭借大陆大量的走私文物,迅速成为世界第三大文物艺术品中心。

  结合我国20年大规模的文物盗掘、走私活动,如果以查一漏九来估算,近20年中,外流文物至少有几十万件,甚至接近百万件。

  据有关资料表明:仅就绘画而言,美国收藏最多,仅华盛顿弗利尔博物馆就有1200余幅;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所藏中国绘画近500幅;大英博物馆所藏中国绘画最精。在瓷器方面,以收藏亚洲艺术品著称的法国吉美博物馆收藏最佳,馆里的瓷器从中国最早的原始瓷器一直到明清的青花、五彩瓷,各个朝代各大名窑的名品应有尽有,且多为精品。就地方志和古籍而言,美国最多,美国国会图书馆就有4000多种地方志;全美有古籍善本3000多种,家谱2000多种。就甲骨片而言,日本是收藏最多的国家,在流失海外的近3万片甲骨片中,日本有近13000片。就敦煌宝藏而言,而今敦煌遗书在我国国内仅存2万件,仅占3成;藏于大英图书馆东方写本部有13700件;藏于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有6000件;藏于俄罗斯圣彼得堡亚洲民族研究所12000件;藏于英国印度事务部图书馆近2000件,此外,日本、美国、瑞典、奥地利、韩国也均有敦煌文物收藏。

  为了进一步说明大量中国文物流失海外的事实,兹列举部分国外博物馆重要中国文物的收藏如下:

  大英博物馆

  该馆东方艺术馆,大部分是中国历代的稀世珍品,可谓应有尽有,总数达3万多件,其中绝大部分是无价之宝。

  大英图书馆

  中国珍贵文献和古籍6万多种,其中有中国波罗蜜佛经最早版本,《永乐大典》45卷及甲骨片、竹简、刻本古书、敦煌藏经和地图。

  美国纳尔逊美术馆

  该馆最出色的收藏是东方文物,其中最精彩而著名的是中国文物,数量多、质量高。

  波士顿美术馆

  该馆以东方艺术品著称于世,现藏有中国和日本绘画5000余幅。其中有相当数量的宋、元时期名画,如保存完好的唐张萱《捣练图》宋代摹本、宋徽宗《五色鹦鹉》。

  芝加哥美术馆

  该馆的东方部以收藏中国青铜器而为世人瞩目。最引人入胜的是一件战国提梁盉。

  俄国东方文化博物馆

  馆内收藏了从殷商到明清的青铜器、绘画和雕刻作品。绘画中有唐代周�的《贵妃出浴图》、明仇英的《侍女图》、清任伯年的《荷花》等杰作。

  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

  该馆几乎一半收藏品是中国文物,包括书画、佛教艺术、铜器、玉器、陶器等。

  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

  这是一座以收藏亚洲文物,尤其是中国文物为主的博物馆。其中陶瓷部有2000多件,始于新石器时代,迄于清。玉器部有1200多件,为世界上收藏中国玉器最丰富的博物馆。青铜器部约有800件。

  哈佛大学福格美术馆

  该馆收藏相当数量的中国壁画、石雕、青铜器、玉器、绘画等珍贵文物。

  此外,卢浮宫是法国收藏中国文物最集中的地方,仅其分馆吉美博物馆就收藏中国文物数万件,其中历代陶瓷器12万件,居海外博物馆中国陶瓷收藏之首,卢浮宫还收藏6000多件中国历代瓷器精品和200多件唐宋绘画。法国巴黎市立博物馆的中国文物收藏与卢浮宫不相上下。日本有上千座博物馆收藏中国文物,其中尤以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最丰,设有五大展厅展示中国文物。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以收藏中国古代雕刻艺术品著称,尤其是汉魏隋唐石刻更是首屈一指,“昭陵六骏”中的拳毛�和飒露紫就在该馆。此外海外私家收藏也盈千上万,难以计数。

阜阳汉简经整理编纂分为10多种古籍,因原有书名标题无一残存,今名或用传本原名,或据内容另拟。其中有《苍颉篇》、《诗经》、《周易》、《万物》、《吕氏春秋》等。

《苍颉篇》120余片,存540余字,约有40个较完整的小节或句子,并有《爰历篇》的首句“爰历次,继续前图”。残简应包括李斯所作《苍颉》、赵高所作《爰历》、胡毋敬所作《博学》,可能是比较接近秦人原作,尚未经过汉初“闾里书师”删改修订的本子。这是此书亡佚千年后最重要的一次发现。

《诗经》170余片有:《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曹》、《豳》十四国风65首残文及《小雅》、《鹿鸣之什》4首残文,与今本《毛诗》有近百字异文,与齐、鲁、韩三家《诗》亦各不同,应是流传于楚地的另一种本子。据考,写《诗》竹简复原后为汉尺一尺一、二寸,与文献记载写六经用二尺四寸简的制度不合。知汉初制度与中、后期不同,本简可补史阙。

《周易》近 600片,有今本《周易》六十四卦中的四十多卦,涉及卦辞、爻辞的约 200片,与今本不同的卜事之辞约 400片。卜事之辞有晴雨、田渔、征战、事君、术官、居家、行旅、嫁娶、疾病、出亡、举事、君王、大臣之卜。卦辞与今本《周易》有若干异文,有些显然优于今本。竹简卦画阴爻作“八”形,今存《大有》、《临》、《离》三卦,分别作、局、。

《万物》 130余片,可能是早期的本草、方术性质的书籍,主要为医药卫生及物理、物性方面的内容,为研究中国医药学发展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作务员程》170余片,为作业工技者规定用人、用工、用料的定量和规格,并有若干度量衡进率材料。《算术》40余片,有“均输”等内容,残字较多,已难以属读。

《年表》记周秦以来各国君王在位之年。《大事记》记汉初之事,仅存10余残片。

《刑德》、《日书》、《星占》数种,仅余残片,为日月星辰运行及吉凶祸福之预测。

《吕氏春秋》40余片,多为传本“十二纪”中内容,涉及《孟夏》、《劝学》、《荡兵》等20余篇。第三号木牍篇名标题有 《知士》、《童(重)言》等,与传本《吕氏春秋》合,二者可能有关。

《庄子》约20片,有传本《内篇》中的《逍遥游》、《人间世》,《外篇》中的《骈拇》、《在宥》等以及《杂篇》中的《徐无鬼》、《外物》、《让王》、《天下》等内容,但大多仅存数字,只有“宋元君夜半而梦”(《外物》)故事残留较多。

东北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地区,这里曾经发生过许多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通过参观、听讲解、看文物和读资料,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些事件,也更好地了解东北的历史。

首先,我们可以参观东北的一些历史遗迹,比如长春故宫、沈阳故宫、辽阳白塔等等。这些遗迹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东北历史文化的重要代表。在参观过程中,我们可以听导游的讲解,了解这些遗迹的历史背景和故事,更好地理解东北的历史。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听讲解来了解东北的历史事件。比如说,我们可以去听一些专门介绍东北历史的讲座,或者去博物馆听专家的讲解。这些讲解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东北的历史事件,比如说抗日战争、东北抗联等等。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看文物来了解东北的历史。东北有着丰富的文物资源,比如说辽宁省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馆等等。在这些博物馆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珍贵的文物,比如说辽代的金银器、清代的家具等等。这些文物不仅展示了东北的历史文化,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东北的历史。

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读资料来了解东北的历史事件。比如说,我们可以读一些历史书籍,比如说《东北抗联》、《东北抗日纪事》等等。这些书籍详细地记录了东北的历史事件,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东北的历史。

总之,通过参观、听讲解、看文物和读资料,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东北的历史事件。这些历史事件不仅是东北的历史,也是中国的历史。希望大家能够加深对东北历史的了解,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东北的历史文化。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珍贵文物包括:

金瓯永固杯。金瓯永固杯是清乾隆时期亲自参与设计的故宫金器,是皇帝的专属酒杯。文物尺寸:高125厘米,口径8厘米。金瓯永固杯制造采用顶级的材料,加上当时高超的工艺。使得它外表华丽,灿烂夺目。是一件难得的艺术品,被称为千年金银器的巅峰之作。同时他也是被清朝皇帝视为祖传的宝贝。金瓯永固杯一共有4件,目前分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一件)、台北故宫博物院(一件)、英国伦敦华莱士收藏馆(2件)。

“张成造”剔犀云纹盘。元代文物,文物尺寸:高33厘米,口径192厘米。张成是元代雕漆大家,当时他的名气就海外皆知。他的传世作品被后人一直认为是雕漆作品里的珍品。张成传世作品非常稀少,其中又有很多流失海外。所以故宫博物院中的这件就变得尤为珍贵。为故宫博物院的镇院之宝之一。

此外,故宫博物院还收藏了大量其他种类的珍贵文物,包括陶瓷、玉石、青铜、碑帖、法书、绘画、珍宝、漆器、珐琅、雕塑、铭刻、家具、古籍善本、文房用具、帝后玺册、钟表仪器、武备仪仗、宗教文物等。这些文物上迄新石器时代,跨越了夏、商、周、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两宋、辽、西夏、金、元、明、清等中国古代王朝,又历经了20世纪的历史风云,一路抵达今天。

张掖大佛寺景区讲解词【张掖大佛寺明清藏传佛教文物选介】

  张掖位于河西走廊中部,北依龙首、合黎,南望祁连,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穿境而过,形成了闻名遐迩的张掖绿洲。汉武凿通西域,控扼...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