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草根出身,相对于刘邦,为什么很多人觉得朱元璋最为正经?
朱元璋是贫苦大众,生在动乱的年代,他的那个年代旱灾、瘟疫就没断过,化过缘,流过浪,打过工,如果没有郭子兴的赏识,估计连媳妇都娶不上,他在一无所有的时候娶了郭子兴的养女,也就是未来的马皇后,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马皇后跟着朱元璋共同征战,足足十五年,马皇后性格刚烈,为人节俭,一心为朱元璋着想,所以朱元璋即使后宫粉黛无数,也只爱马皇后一人。
刘邦是谁啊,是社会上的小混混, 虽说成功以后的刘邦没有抛妻弃子吧,可也没让吕雉省心啊,结婚前就有个儿子刘肥,后来又来了一个挚爱戚姬,为了戚姬还想过换掉太子,让戚姬的儿子即位,可见刘邦多没正事,吕后跟马皇后也有点像,丈夫还是普通人的时候嫁给了刘邦,可是她们也不同,马皇后是仁义,是善良,吕后可不是省油的灯。
吕后为了帮助刘邦成就大业,做好这个老婆,心狠起来刘邦都怕,韩信被她杀了,理由是谋反,彭越也是她算计的,最后来个夷其三族,是谁让一个女人变得如此强悍,是刘邦,是刘邦对其他女人过于宠爱,若是刘邦跟朱元璋一样其他女人只是玩玩,真爱只有妻子一个,或许就不会有后来的吕后了。
只能说马皇后成全了朱元璋,刘邦成全了吕后,让后来的吕后从贤妻良母变成了足智多谋的女人,如果吕后心慈手软,汉朝的下一任皇上很有可能就是刘如意,而跟刘如意平分天下的很有可能是韩信,也多亏了刘邦的不正经,要么汉朝早就改朝换代姓韩了。
因为朱元璋没有“食君之禄”,他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他的发迹是靠自己的打拼得来的。反观其他的开国帝王,他们或多或少都是朝廷命官,他们建立新的国家,其实本质就是反贼,而朱元璋不是,他身为一个小老百姓,只要这个朝廷是黑暗的,他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反抗朝廷。得位最不正的是隋文帝杨坚,他的皇位是从自己的外孙手中夺来的。
像有名的流氓帝王刘邦,其实也是个小亭长,也是吃朝廷的俸禄的,他没有经历过朱元璋的窘境。而朱元璋虽然是一介平民,但是却没有自怨自艾,而是加入了起义军中,还成为了起义军的首领。他的事业是自己一手打拼起来的,没有任何先天的力量可以让他借力,他的皇位是最为名正言顺的。
正因为朱元璋出身草根,所以他得到了世人的尊敬,因为草根想要逆风翻盘,那必须得付出得更多,会比别人遇到更多的困难。朱元璋从一个要饭的乞丐,一跃成为九五之尊,可以这么说,他是古代历史上最为成功的开国帝王,是一个真正凭借自己实力上位的人。
再来看看隋文帝杨坚,他本来是北周的一个小官,起初宇文邕还没将他放在眼里,宇文邕驾崩之后,其子宇文赟知道杨坚狼子野心,想要除掉杨坚,只不过苦于没有机会。后来宇文赟也驾崩了,留下年幼的小帝王和皇后杨丽华。
杨丽华是杨坚的女儿,她原本希望自己的父亲能够辅佐自己的儿子,然而杨坚并不愿止步于此。因为杨坚是外戚,所以此时在朝堂上格外混得开,很快就将北周大权揽入了怀中。两年之后,杨坚便将自己的外孙赶下了皇位,从而建立了隋朝,史称隋文帝,这皇位来得太过容易。
清朝文人说朱元璋得位名正言顺,首先是因为在清朝这样的特殊的环境,汉族子民对于清初实行的严酷政策非常抵触,所以对汉族统治的明朝非常怀念,反清复明的思想一直蠢蠢欲动。
但实际上,即使抛开这一感情因素,在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开国皇帝横向对比以下,朱元璋取得皇位确实是最名正言顺的。
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嬴政,他用最暴力的军事手段强行吞并了六国,要知道当时各个国家都有几百年的历史,乡土思想浓重,虽然秦始皇对于历史上中国的统一做出了贡献,但是他的这种暴力征服引起了强烈的反弹,秦王朝的短命于此不无关系。
汉朝开国皇帝在得位的正义性上仅次于朱元璋,他是一个小小的亭长,推翻了秦朝暴虐的统治,但是他本是项羽的手下,却打败了更得民心的项羽,其正义性有一定损失。
魏国的曹氏篡权汉朝皇位,晋朝的司马氏更不用说了,谋权篡位,所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成为阴谋家的代名词。
南北朝的几位君主都是禅让制的受益者,而他们中间最为恶劣的要数刘裕,他不但抢到了皇位,还开启了大杀前朝宗室的先河,将司马皇室杀得精光。
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他是隋炀帝杨广的表亲,更是他手下得力干将,可是趁着隋朝纷乱之时,他也毫不犹豫的举起反叛大旗,最终夺得天下。他的儿子李世民虽然千古难得的好皇帝,但是宣武门之变杀弟囚父,强行夺位,这个污点也永远难以抹除。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本是后周世宗柴荣手下的殿前都点检,是禁军的统帅,他通过一场政变逼迫柴荣退位,建立宋朝,正因为是通过军事暴动阴谋夺位,所以赵匡胤心虚不已,宋朝也因此一直重文抑武,导致宋朝几百年虽然富庶,却武力孱弱,屡遭外族欺负。
元朝忽必烈灭亡南宋,一统中原,这就是赤裸裸的侵略了,毫无正义可言。
明朝末年,清朝努尔哈赤作为东北女真的后金可汗,趁着李自成之乱率军入关夺得大明江山,并且对汉人推行了高压政策,这也是民族之间的侵略战争。
所以历数中国封建王朝的各个朝代的开国皇帝,当属明太祖朱元璋。
他放过牛、要过饭、当过小和尚、赤贫苦出身,从元朝人的黑暗统治中解救中国贫民,建立了了中国最后一个由汉族统治的封建王朝——明朝。
朱元璋算是历史上身份最卑微的一个开国皇帝,他没有任何背景,父母早逝,没有文化,贫困潦倒,相貌丑陋,放在今天那是标准的“丑挫穷”,但是,这么个超级屌丝竟然一统中国,建立了一个崭新的王朝。
朱元璋的为人或许褒贬不一,有人说他好色,有人说他嗜杀,但是对于他夺得天下、登上皇位,却没有任何人可以质疑其正义性。
这个穷困潦倒的乞讨儿,带领一帮同样穷困潦倒的农民兄弟们,从元朝蒙古人的手里,夺得了统治权,要知道,当时元朝对汉族人的歧视无以复加,将其列为蒙古人、色目人之后的第三等,可谓下等公民,特别是元朝末年政府腐败不堪,中国人民更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而横空出世、代表广大汉族农民兄弟利益驱除鞑虏、恢复河山的朱元璋,无疑是替天行道!
乞丐身份利于打天下,利于坐天下 1 乞丐身份是他摇旗呐喊、招兵买马的旗帜。
他参加的是农民起义,农民和乞丐的身份反而更容易让他笼络民心。
乞丐是他人生的转折点,甚至是他起身的跳板。年仅17岁的朱元璋只好离开寺院托钵流浪。朱元璋边走边乞讨,他从濠州向南到了合肥,然后折向西进入河南,到了固始、信阳,又往北走到汝州、陈州等地,东经鹿邑、亳州,于至正八年(1348年)回到皇觉寺。在这流浪的三年中,他走遍了淮西的名都大邑,接触了各地的风土人情,见了世面,开阔了眼界,积累了 社会 生活经验,这段生活对朱元璋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在外云游的三年,也正是元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时期。民族矛盾以及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再加上天灾频繁,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纷纷铤而走险。
2 美化祖宗和血统,英雄不问出处。
朱元璋一做皇帝,就会有手下文人折腾出“王侯将相确实有种”的血统论。这样就可以打消其他农民起义领袖的内心不满,让他们从根子上打消自己不能够做皇帝的企图心,而充满自卑意识。
朱元璋当上了九五之尊后,需要明确祖先,树立家庭谱系。最终锁定祖宗——颛顼(zhuān xū)。颛顼这个人是谁?我国五代五帝之一,别号玄帝,据传他是皇帝的曾孙,他有一个很出名的后代,叫虞舜,简称舜。公布天下,自己的祖先是五帝之一,当皇帝完全是奉天承运,皇位坐得心安理得。
3 越描越黑,这是谁都懂的基本事实。 4 三年乞丐,云游天下, 社会 这座大学造就其坚毅性格。朱元璋乞讨了三年,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从濠州出发,先是到了合肥,然后向西进入了河南,走到固始,走到信阳,再往北走到了汝州,往东去过鹿邑和亳州,最后绕了一圈儿于1348年又回到了皇觉寺。这三年之间,朱元璋虽然是流浪的三年,但是这三年朱元璋学到的东西,书本上根本就没有,也教不了他这么多,但正是由于这三年朱元璋学到的东西,才有了后来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根本。
开阔了眼界,丰富了自己的 社会 生活经验,让自己更加能够对现在的这个 社会 有所了解;三年的流浪生活,造就了朱元璋坚毅果敢的性格。正是这种性格,成就朱元璋能打胜仗不怕牺牲的精神。在这三年中,朱元璋听到了很多关于元朝将要灭亡的说法,也正是这三年元末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成为了朱元璋参加农民起义的一盏明灯。
5 乞丐身份成了他执政为民、调研民情的渠道。据说,当了皇帝之后,又再扮乞丐,体察民情。
一日,他游荡到一个大臣的府邸门前,看见装修得富丽堂皇,超出了自己规定的范围,而看整座府邸在修造上就已经耗费了大笔银两,按照朝廷给官员发放的俸禄根本不够支付装修的费用,因此朱元璋突然就明白了一个问题,有官员腐败了。朱元璋多方打听证实后,气得立马就赶回了紫禁城。在派人调查这7个官员之后,果真发现这些人存在严重的贪污行为,为此朱元璋不由话说就叫人把这些人抓起来,转给明朝刑部审讯,最后都被砍头。
明朝开国君主朱元璋在元末大乱之际,做过和尚,化过缘,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乞丐。
其间广泛接触 社会 ,累积沉淀了书斋中没有的人生经验,结交了汤和这样一批铁粉,成为日后的义军班底。对于这段经历,他从不讳言,常自称起自布衣,深深体味 社会 下层的生存痛苦,即位后,大力整顿吏治,惩治腐败,缓解了 社会 矛盾。
另外,朱元璋对自己出身、对自己祖上的 社会 底层的事实,亦坦诚于天下,是真男子也。
朱元璋真的没有掩盖当过乞丐 历史 ?!
他用最高明的手段粉饰了当乞丐的 历史 。
历史 事件不能从无到有,也不能从有到无,但可以粉饰目的和过程。
经历过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记录这段经历,给发生过的事情找到合理存在的理由。
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事件,杀兄逼父,争夺皇位,可以说是为了江山社稷,锄奸杀贼。唐太宗登基后,文治武功得到进一步发展,呈现了贞观之治繁荣景象,又印证他当初的选择是多么的“英明神武”。
在古代,任何人在 社会 中有了较大成就,一定会找根,而且一定要使那个根光芒四射,这是人性本质的要求。
朱元璋,开局一只碗,结局一天下。皇帝的威严就是至高无上的“脸面”,而脸面的一部分就是“祖上有德”。
朱元璋登基后,却面临着一个幸福的小烦恼,就是寻根的路上,找不到亮点。
有一天,他灵机一动,想到了朱熹,他想把朱熹拉进自己祖先行列来粉饰门厅。
有一天,有一个安徽姓朱小官向他报告工作,朱元璋就问这个小官吏,是不是朱熹的后代,这名小官被问的有点莫名其妙,冥思苦想后说:“我不是朱熹的后代,朱熹与我祖上没有什么关系。”
朱元璋听后,瘫坐在龙椅上,很是失望。他觉得一个小官吏,尚且不肯乱认祖宗,而自己当了皇帝,又何必认朱熹为祖先而自降身份呢!从此不再提朱熹一事。
但是乞丐的出身总是不那么文雅,幸好他又当过和尚,化缘怎么能说是乞讨呢?
化缘是积德行善,体会民间百味生活。三年的化缘经历,让朱元璋拥有了 社会 大学“大专学历”,为日后事业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朱元璋的职场生涯,每每都以“我本淮西布衣出身”自称,上演100%纯粹的平民逆袭励志大剧,成为人民群众膜拜的大神,极大地巩固了政权。
以布衣自居,他抑豪强,严惩贪官,兴修水利,鼓励农耕。解除了元朝时期工商业对工匠的束缚制度,废除了佃户解除了唐宋元三朝佃农的卑下地位和生死惩罚由主人主宰的命运。在他的努力下,打造了辉煌的洪武之治。
另外从朱元璋怒杀揭他短处的发小,他骨子里还是非常在意出身低微这个事情的。
朱元璋忆苦思甜,常常以布衣自居,但从来没有正面承认曾经乞讨为生。
朱元璋在寻根失败后,正视自己出身卑微,因势利导,加以利用这个曾经的身份,不但赢得了口碑,而且加强了皇权。
因为没必要,这件事对于朱元璋来说,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他没有必要去掩盖。
朱元璋是贫苦出身,年轻的时候给地主放过牛,当过和尚,也曾沿街乞讨过,而最终朱元璋登上帝位,也是一路坎坷的,并不容易。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他是可以用一些手段去掩盖自己的过去,用其他的说法来美化自己的出身。但是,朱元璋没有这么做,他没有去掩盖“自己曾经做过乞丐”这样的过去,反而是大大方方的直面自己的过去。
朱元璋之所以在当上皇帝后,没有选择掩盖自己的这段过去,我认为有两方面的原因:
其一: 朱元璋流浪那时候,属于是因为天灾,闹饥荒,而朱元璋本人呢,又没什么去处,只能一边流浪,一边乞讨。在朱元璋流浪乞讨的这段时间,他走了很多地方,人情世故,他接触了很多,积累了丰富的 社会 经验,这些对朱元璋坚强的性格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因为年轻时候的这种经历,使得朱元璋深知民间百姓生活的艰辛,所以他待百姓十分仁厚,而百姓对于朱元璋这位贫苦出身的皇帝,也是十分拥护。
由此可见,年轻时候的这段经历对于朱元璋来说,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并且,这段经历并没有不利于他的统治,所以,朱元璋没必要掩盖这段过去。
其二: 朱元璋对自己年轻时候的艰苦生活,以及“曾沿街乞讨”的这种经历,很是看重,常以此来告诫自己,并且,也以此来训诫后辈子孙。
朱元璋主持编撰的《皇明祖训》就对此有过叙述:
除此之外,在朱元璋亲自撰写的《御制皇陵碑》上,也是直面自己的过去,述说了自己年幼时贫苦的家庭,还有自己年轻时候的经历,比如做和尚、四处流浪等等。
由这些来看,“年轻时候做过乞丐”的经历,对于朱元璋来说,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所以他没有也没必要去掩盖。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自从陈胜喊出这个划时代的口号,几千年来百姓心中的真实愿望终于得以实现,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人人平等,不分 高低贵贱 。当我走到万万人之上,那么我的经历就是传奇,我所说的话就是真理,又怎么会否定自己的过去。一个人的成绩是做出来,不是天生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改变不平等的命运!
英雄不问出处,何况自己已经做了皇帝,贵为天子,以前的乞丐经历讲起来那也是佳话美谈。这个实际上就告诉我们,一定要尽可能的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只有这样你的以前过往才能变为笑谈而非笑话
朱元璋是好人,好皇帝,爱民如子的皇帝!他出身底层百姓,依靠底层百姓打击官僚集团,打击地主,为人勤俭自律,绝不徇私枉法,不包庇功臣,亲属,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刚正不阿,直言不讳!他不是光武帝貌似善待功臣实际是为了自家权力而放纵权贵压榨百姓,他不是宋太祖为了避免功臣反叛而把 社会 经济资源,权力资源分赃于功臣导致底层百姓普遍贫困且缺乏上升空间,只能在底层苦苦挣扎!
问为什么不删除,说明大部分皇帝喜欢删除。
问朱元璋为什么不删除,就要先搞明白其他皇帝为什么要删除,因为他们心虚。
虚什么?因为他们得位不正。
朱元璋得位最正、得国最正。无需删除,就是这么自信爆棚、正义爆棚!
删除 历史 这种事啊,之前是不存在的,李世民之前是不存在的。
先秦时期,史官可是铁笔刀笔,横平竖直,一笔一道沟,是啥就是啥,你敢做的事情我为啥不敢写呢。
到了春秋战国,孔子最先想明白,毕竟大家都是一国之君,死后是要放在祖宗宗庙里供后人瞻仰的,做过一些不光彩的事情,别人可以说可以写,但是咱自己人不能不考虑影响啊,但又不能不写,那咋办?
春秋笔法:好事可劲夸,坏事委婉的说。
这办法真好,从此就有了郑伯克段于鄢,用克不用伐。有了徽钦二帝“北狩”,用狩不用俘。
这家伙传啊传,传到了唐朝。谁能想到一代天可汗李世民最先撕破这张遮羞布,开始裸奔了。
史官记录的起居注,李世民要阅读阅读,需要修改的地方修改一下。
到了满清,连修改也不用了,皇帝让记哪一句就记哪一句。今天皇帝吟诗一首:“记”,明天皇帝打油诗半句:“别记啊,要不砍了你”
从唐到清,你看看哪一个没有做亏心事?
李渊开过是抢了外甥的皇位,李世民天可汗是杀兄杀弟换来的,赵匡胤欺负孤儿寡母,赵光义斧声烛影,元清是外族得国。
只有明朱元璋是真真正正的一路打怪升级、由乞丐和尚逆袭一国之尊,这还不够励志?这还不够正义?
所以为什么要删?
靠杀功臣能将,使得皇位稳固了,于是就不担心失去权力了。但也忌别人说他做过气丐。
朱元璋是明朝 历史 上开国皇帝,开国之君一般都是明君,懂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坚持以人为本,更多的考虑劳苦大众的生活,改善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惩治贪官恶吏。
所以朱元璋并不掩盖自己当过乞丐的 历史 。
现在还流行一些话;在成功之前,你所有的付出和努力都没有意义,只有你成功了,你的付出和努力才有意义。
朱元璋是通过红巾军当上皇上的。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元朝至正四年(1344年)入皇觉寺,云游四方,增长见闻。二十五岁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至正十六年(1356年)攻占集庆路,改名应天府,其后陆续消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并自称吴王。
吴元年(1367年)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号召,派遣徐达、常遇春举兵北伐,以推翻元朝统治。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即皇帝位于应天府,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同年秋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其后平定西南、西北、辽东等地,最终统一全国。
朱元璋的政绩。
朱元璋在位期间,政治上,强化中央集权,废除丞相和行中书省,设三司分掌地方权力,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兴修水利,减免税负,丈量全国土地,清查户口等;文化上,紧抓教育,大兴科举,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对外关系上,确立“不征之国”。在他的统治下,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
朱元璋资料
朱元璋 字 国瑞
年号 洪武
庙号 太祖
谥号 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在世 1328年—1398年
在位 1368年—1398年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是明朝的开国皇帝(1368年 - 1398年在位)。
朱元璋生于元朝天顺帝天历元年(1328年)九月十八日未时。父亲朱世珍。母亲陈氏。朱元璋祖籍为江苏沛县,祖、父后在濠州(今安徽凤阳)定居。因其出生时,其父母年龄相加有八十八岁,故原名朱重八,后改名为朱兴宗。参加元末农民起义后改名为朱元璋,字国瑞。朱元璋幼时曾为地主放牛。至正四年(1344年)淮北大旱,朱元璋的父、母、兄先后去世,不得已入皇觉寺为游方僧。
至正十二年(1352年)受好友汤和来信劝说,参加红巾军,投靠郭子兴,由于指挥有方,不久便由一名小军官逐渐升为元帅,并娶其养女马氏为皇后。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攻占集庆,将这里作为自己的根据地,并改名为应天府。朱元璋采取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采取稳健的进攻措施,击败了徐寿辉、陈友谅的势力。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被韩林儿封为吴国公,1364年自封为吴王。同年将小明王沉入长江中。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正月初九日,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建国号大明,年号洪武。以应天为南京,开封为北京。同年闰七月,大将徐达攻克大都,元朝灭亡。洪武十四年(1381年)征服云南,中国大体上统一。
统一中国后,朱元璋为明朝制订了一系列严格的典章制度。由于皇太子朱标软弱,朱元璋开始大规模诛戮功臣,先后炮制了胡惟庸案、蓝玉案、空印案等大规模的案件,株连人数众多。
制定《大明律》。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朱元璋病死于应天皇宫。葬紫金山孝陵。
家族列表
父亲 仁祖淳皇帝 朱世珍(原名朱五四)
母亲 淳皇后陈氏
兄弟姊妹
朱兴隆,南昌王
皇后 孝慈高皇后马氏,郭子兴义女
妃:
成穆贵妃孙氏,元帅马世熊义女。
淑妃李氏,李杰女。
宁妃郭氏,郭山甫女。
子女
子
朱标,长子,懿文太子(孝慈高皇后出)
朱樉,次子,秦愍王(孝慈高皇后出)
朱棡,三子,晋恭王(孝慈高皇后出)
朱棣,四子,明成祖(孝慈高皇后出)
朱橚,五子,周定王(孝慈高皇后出)
朱桢,六子,楚昭王(胡充妃出)
朱榑,七子,齐王(永乐朝废为庶人)(达定妃出)
朱梓,八子,潭王(洪武朝自焚死)(达定妃出)
朱杞,九子,赵王(幼殇)
朱檀,十子,鲁荒王(郭宁妃出)
朱椿,十一子,蜀献王(郭惠妃出)
朱柏,十二子,湘献王(胡顺妃出)
朱桂,十三子,代简王(郭惠妃出)
朱柍,十四子,肃庄王(郜氏出)
朱植,十五子,辽简王(韩妃出)
朱栴,十六子,庆靖王(余妃出)
朱权,十七子,宁献王(杨妃出)
朱楩,十八子,岷庄王(周妃出)
朱橞,十九子,谷王(永乐朝废为庶人)(郭惠妃出)
朱松,二十子,韩宪王(周妃出)
朱模,二十一子,沈简王(赵贵妃出)
朱楹,二十二子,安惠王
朱桱,二十三子,唐定王(李贤妃出)
朱栋,二十四子,郢靖王(刘惠妃出)
朱,二十五子,伊历王(葛丽妃出)
朱楠,二十六子
公主
临安公主 ,下嫁韩国公李善长子李祺
宁国公主,母孝慈高皇后,下嫁汝南侯梅思祖从子梅殷。
崇宁公主,洪武十七年下嫁牛城,未几薨。
安庆公主,母孝慈高皇后,下嫁欧阳伦。
汝宁公主,洪武十五年下嫁吉安侯陆仲亨子陆贤。
怀庆公主,母成穆贵妃孙氏,下嫁王宁。
大名公主,下嫁李坚
福清公主,母安妃郑氏,洪武十八年下嫁凤翔侯张龙子张麟。麟未嗣侯卒。永乐十五年,主薨。
寿春公主,洪武十九年下嫁颖国公傅友德子傅忠。
十公主,早薨。
南康公主,洪武二十一年下嫁东川侯胡海子胡观。
永嘉公主,母惠妃郭氏,洪武二十二年下嫁武定侯郭英子郭镇,
十三公主,早薨。
含山公主,母高丽妃韩氏,洪武二十七年下嫁尹清。
汝阳公主,母惠妃郭氏,洪武二十七年下嫁谢达。
宝庆公主,太祖最幼女,下嫁赵辉。
福成公主,南昌王女,母王氏。嫁王克恭。克恭尝为福建行省参政,后改福州卫指挥使。
庆阳公主,蒙城王女,嫁王琛。
百僚己睡朕未睡,
百僚未起朕先起。
不如江南富足翁,
日高一丈犹拥被。
据说这是明太祖朱元璋做皇帝以后写的一首诗,表明他的辛勤。朱元璋的确是个勤于政事的皇帝。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批阅公文,晚上还要工作到深夜。他经常换上百姓的衣服,出外私访。有一天,他跑到罗复仁家,想看看这个陈友谅(陈友谅,元末农民起义的一个将领,后成为地方割据势力。1363年,为朱元璋大败于鄱阳湖,至九江口中箭死)的旧臣,表现怎样。罗家在南京城外一个小巷子里,房子破破烂烂,屋里也没有什么家具。罗复仁正扒在梯子上刷墙壁,一见皇帝来了,慌忙叫妻子端个小凳子来请皇帝坐。朱元璋见他为官清廉,穷到如此地步,很不过意,忙说:“好秀才怎能住这样破烂的房子!”就赏给他城里的一所大房子。相反,对那些贪官污吏,朱元璋一经查实,执法极严,从不宽容。
朱元璋为什么能这样奖廉吏而惩贪宫呢?原来,朱元璋(1328~1398年)本是安徽濠州(今安徽凤阳)农村的一个穷和尚。通过参加农民大起义,他推翻了元朝的腐朽统治,夺取到全国政权,建立了明王朝,登上皇帝的宝座。从此,朱元璋就总想着如何巩固自己的统治,防止再发生农民起义。他总结元朝灭亡的教训,觉得吏治的腐败,是造成元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元朝后期,政府公开卖官器爵。很多官吏用钱买到官做,就想尽一切办法搜刮钱财,贪污盗窃,敲榨勒索,根本不顾人民的死活。连那些奉皇帝之命到各地“问民疾苦”的宣抚官,也是见钱眼开,大收贿赂,贪赃枉法,胡作非为。老百姓编出民谣,诅咒他们说:“奉使来时,惊天动地,奉使去时,乌天黑地,官吏都欢天喜地,百姓都啼天哭地。”百姓活不下去,只好铤而走险,起来造反了。从这里,朱元璋认识到,吏治的好坏,是关系到能否巩固统治的大问题。因此,他下决心整顿吏治,严惩贪官。
明朝建立不久,朱元璋召见大臣,宣布说:“从现在起要严立法禁,凡是官吏贪污害民的,决不宽恕。你们都要好好领会我这句话,如果廉洁奉公,就好似走在平坦的大道上,从容自在,如果贪赃犯法,将好似闯进荆棘丛中,寸步难行,即使勉强挣扎出来,也是体无完肤的。”接着,他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严禁官吏的贪污盗窃,并召见各府州县的官吏,告诫他们说:“现在天下刚安定下来,老百姓的财力都很困难,好比刚飞的小鸟拔不得羽毛,新栽的小树动不得根,应该让他们休养生息,发展生产,你们千万不要去扰害他们。”
但是,当时的官吏,并没有把朱元璋的活放在心上。他们认为新登基的天子都要来这一套,那不过是说说而已,不必当真。他们学元朝官吏的样,见钱就抓,见财就捞,贪赃枉法,无所不为,“掌钱谷者盗钱谷,掌刑名(即刑罚,泛指法律)者出入刑名(即不按法律办事)”。浙西地区农民交纳秋粮,原先规定交到京城南京的仓库,农民就要额外花销一笔很大的运费。后来朝廷为减轻农民的负担,让农民把粮食折成钞币,将钞币直接交给附近的官府,称为“折粮”。但许多地方官却向农民征收各种车船运费和包装粮食的蒲包、竹篓费。这些加征的运费和包装费,竟高达粮食折价的百分之五十。有个负责征收税粮的粮长邾阿仍,在征收粮米一万石之外,用巧立名目的办法,多征粮食二万二千石,钱一万一千一百贯。农民缴纳不起,他强迫农民揭瓦拆屋,变卖衣裳、锅灶、牲口和农具作抵押,弄得许多人倾家荡产。一个地方的小吏竟贪污这么多钱粮,中央的大官贪污的数额就更大了。丞相胡惟庸广收贿赂,他家中的金帛、名马和各种奇珍异宝,据说多得没法数。朱元璋连声哀叹说:“各衙门的官吏上任前,我都开导过他们,叫他们不要胡作非为。但去了以后,有几个听我的话?”“象这种愚下之徒,我这般大年纪,说得口干了,气都接不上来了,也说他不醒!”
为朱家王朝的长治久安着想,朱元璋便用极其严厉的手段来打击贪污。只要发现官吏有贪污违法的行为,他即动用残酷的刑罚,严加处治。凡是贪赃枉法的,统统发配到北方偏僻荒凉的地方充军。贪污赃款银六十两以上的,都押到土地庙枭首示众,剥皮实草。连官吏出差乘坐官家的牲口、车船,携带私人物品超过规定重量的,也严惩不贷。明政府规定乘坐官家的牲口,除随身衣物外,携带私人物品超过十斤的,每五斤笞(用小荆条或小竹板敲打臀部、腿或背)十下,每十斤罪加一等,最重到杖(用大荆条、大竹板或棍棒拷打臀部、腿或背)六十下。乘坐官家车船,附载私物超过三十斤的,每十斤笞十下,每二十斤罪加一等,最重到杖七十下。
除了平时的零星打击,朱元璋还集中清查了几个大的贪污案件,对贪官污吏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清洗。1385年,御史余敏、丁举廷告发北平(今北京)承宣布政使司(主管行政的省级机构),提刑按察使司(主管司法的省级机构)的官吏李彧、赵全德等人,伙同户部侍郎(主管土地、户籍、财政的副长官)郭桓、胡益、王道亨等人贪污舞弊,吞盗官粮。朱元璋命令司法部门严加追查,牵连到礼部尚书赵瑁、刑部尚书(主管刑法的最高长官)王惠迪、兵部侍郎(主管军事的副长官)王志、工部侍郎麦志德等朝廷的高级官员和各布政使司的官员,以及地方上的许多豪强地主。明政府发现他们除了盗窃国库的金银宝钞,盗卖官仓的粮食外,还贪污大量没有入库的税粮和鱼盐等各项税款。贪污盗窃的总额折成粮食,共达二千四百多万石。朱元璋下令将赵瑁、王惠迪等人弃市(在闹市处死,将尸体暴露街头);郭桓等六部侍郎以下的官员也统统处死;各布政使司有牵连的官吏几万人都逮捕入狱,严加治罪;追赃牵连到各地的许多大地主,被抄家处死者不计其数。
在打击贪污的过程中,朱元璋不仅雷厉风行,毫不手软,而且不避权贵和亲属,不论职位多高,同他本人的关系多么密切,也决不曲宥。丞相胡惟庸除了贪污,还犯有其他罪状,被处死。开国元勋华云龙,在北平私自占据元朝丞相的住宅,被撤职罢官。驸马都尉(皇帝的女婿)欧阳伦,凭着自己是朱元璋结发妻子马皇后亲生女儿安庆公主的丈夫,不顾朝廷禁令私自贩卖茶叶,几次在陕西贩运私茶;他的家奴周保还叫当地官吏,征调民间的几十辆车子为他家运输私茶,稍不如意,就任意打骂地方官吏。由于欧阳伦有权有势,谁也不敢过问。有个河桥巡检司的小吏不堪凌辱,把这事告发了。朱元璋得到消息,怒不可遏,下令赐死欧阳伦,诛杀他的家奴周保,还写了一个通敕令,派人带去给那个告发的小吏,表扬他不避权贵的精神。
在严惩贪官的同时,朱元璋又大力表彰廉吏,以扶正压邪。济宁(治所在今山东济宁)知府方克勤,为官清廉,关心百姓疾苦。当时朝廷号召农民开荒,规定荒地垦种三年才开始征税。但他上任之前,当地官吏不按规定办事,不到期限就向开垦的农民征税。百姓说朝廷不守信用,都扔下土地不种了。方克勤上任后,就宣布要严格执行朝廷的规定,并把土地按土质的肥瘠分成九等,依照等级收税,民心马上安定下来,开荒种地搞得热火朝天。后来,有一年夏天遇到干旱,农民正忙着抗旱抢种庄稼,当地的官军却下令征调民工修城。方克勤赶忙出来阻挡,说:“老百姓正忙着耕种,怎么能去干扰他们?”他请求中书省取消这项徭役,得到了中书省批准。徭役废除后,随即下起了一场大雨,老百姓非常高兴,编了一首民谣说:“孰(谁)罢我役?使君之力。孰活我黍?使君之雨。使君勿去,我民父母。”方克勤还注意兴办教育,在乡村办起社学,延请儒师教民间子弟读书。他在济宁任职三年,“户口增数倍,一郡饶足”。但自己却过着十分简朴清贫的生活。一件布袍穿了十年没有换新的,每天只吃一顿有肉的菜。三年后方克勤到京城朝见,朱元璋特地赐宴表彰他,并把他送回济宁继续做知府。
经过二、三十年的斗争,明朝官场的风气逐渐有了好转,吏治日趋清明,社会慢慢安定下来,经济也随着发展起来了。
说到这个大明朝大家也都知道其实还是非常的厉害的,虽然不是最耀眼的,但是也是让人非常认可的,虽然最后的灭亡非常的可惜,但是整个明朝下来,前期还是非常的有意思的,这里也只是小编的一个感觉,现在来看大家也都知道了,那就是大明朝是真的圈粉无数了,那么为什么会圈粉无数呢?下面我们从4个维度出发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
1、明朝建国最艰辛的王朝
纵观二十四史,就数明太祖朱元璋开国最艰辛,从一个到处讨饭的和尚做到了九五至尊之位,其中的艰辛我们一般人是无法想象。但是明太祖朱元璋做到了,他可以说是最经典的草根创业的成功案例,后人是永远无法复制他的成功。
有不少人喜欢明朝,可能都是奔着朱元璋那艰辛的创业过程,令人看得如痴如醉。当然,朱元璋也是一位非常有天赋的开国皇帝,不管是政治才能还是军事才能,他的综合能力在历史上都名列前矛。尤其是朱元璋的军事才能,在开国皇帝中可以排在前三名。我们都喜欢看那些屌丝逆袭的故事,而朱元璋是这类人的最经典的逆袭传奇故事,让很多人看都拍案叫绝。
更何况朱元璋杀贪官污吏是从不手软,对待国家的蛀虫更是恨之入骨,这种爱恨分明的个性深得很多人的喜欢,我也喜欢朱元璋这种雷厉风行的手段,尤其是用这种手段对付贪官污吏更是令人拍手称赞。正因为朱元璋是从最底层爬到王朝巅峰之处,他更明白国家的蛀虫对国家是多么有危害,所以他对贪官污吏从来都是痛下杀手,丝毫没有手软。既然很多人喜欢朱元璋,那么对明朝也是顺带喜欢,这或许就是爱屋及乌吧!
2、朝灭亡的可惜
明朝的灭亡跟很多王朝都不太一样,除了明朝严重的官僚体系腐败外,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也是导致明朝灭亡就是天灾。很多王朝的灭亡大多数是没有战斗,最高统治者(皇帝)昏庸无能或者没有实权。但是我们反观明朝末年,朝廷还是有很强的战斗力,名将也是不乏有之,作为亡国皇帝并不是昏庸无能,更是手握兵权。
然而,明朝确实是灭亡了,真的灭亡。有人又说崇祯皇帝昏庸无能,不会用人,真的是这样吗?也有人说吴三桂卖国求荣才引来清兵入关,最后才导致明朝灭亡。更有人说,闯王李自成亲自颠覆了明朝的强有力推手。总总说法,大家都众所纷纭。
当然,以上确实与明朝的灭亡有关,但是大家都忽略了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天灾。公元1627年,十七岁的崇祯皇帝即位,刚做皇帝没多久,也就是公元1628年明朝北方发生大旱,真是赤地千里,寸草不生。因此,导致北方的百姓极度缺少粮食,这次旱灾一直延续到公元1634年。这还没有停止,公元1637年明朝爆发蝗灾,直接造成百姓缺少食物,从而导致各地农民起义。蝗灾一直延续到公元1640年,本以为老天爷应该消停了吧,放过这千疮百孔的大明。没想到,公元1640年蝗灾刚过,又爆发一场瘟疫,这次瘟疫又引起鼠疫的爆发,不知多少人都死在了这次瘟疫和鼠疫之中。在这些天灾的神助下,明朝内部各种矛盾几乎到了白热化,激起各种各样的起义,加上大明官僚的严重腐败,直接导致明朝灭亡,这才是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奇怪的事情来了,公元1644年崇祯皇帝以身殉国后,清兵入关,也就是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那些鼠疫、瘟疫等天灾瞬间消失。因此,天灾似乎是专门来颠覆明朝,从而为清朝打开了方便之门。清政府入关后,各种天灾马上消失的无影无踪,这也让很多人为明朝的灭亡感到惋惜!因为惋惜,明朝才能在后人的惋惜中默默圈粉。
3、明朝的开国者得位最正
很多开国皇帝的得位都不太正,比如:曹魏政权的曹丕篡汉得来的,东晋的司马炎是篡曹家政权而得,隋朝的杨坚也是靠欺负孤儿寡母上位,唐朝李渊也是凭借强权废掉杨侑,宋太祖赵匡胤的手段与杨坚如出一辙。明太祖朱元璋和那些人不同,他是从一个讨饭的和尚做到了统一天下,建立大明王朝。
后来,朱元璋打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政治口号更是深得民心。因此,元朝残余势力在朱元璋的多次打击下已经分裂成几股势力,这才为后来的永乐皇帝五次北伐创造了有利条件。朱元璋的成功逆袭让汉人再次拥有翻身的机会,提高了汉人在帝国的地位。为什么说朱元璋得国最正呢?
因为朱元璋是靠一枪一刀夺得天下,并且还推翻了压迫百姓将近一个世纪的元朝政府,尤其是汉人,被剥削、压迫、歧视更加的严重。很多人都觉得天下苦元久已,推翻元朝成为很多人的愿望。所以当朱元璋推翻元朝后是得民意而顺天道,深得广大百姓的支持。这就是为什么朱元璋诛杀功臣时没人敢造反的原因之一,何况朱元璋打压可不是老百姓,而是贪官污吏和骄兵悍将,这很大程度维护了最底层百姓的利益。而朱元璋得国最正更是让他建立的政权得以巩固,让其他人不敢有窥视之心。
4、朝是最有骨气的王朝
不赔款、不割地、不和亲,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是很多人喜欢明朝的主要原因。我们说到铁血王朝,除了秦国,那就明朝。为什么没有汉唐呢?虽然汉唐是历史意义两座高峰,更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骄傲,这两个王朝是中国历史最辉煌的两个王朝,但是这两个王朝还是有些瑕疵。因为西汉初起,为了向匈奴妥协,每年大汉都会派一位公主与匈奴和亲,这是一种战略妥协。直到汉武帝铁腕军事才真正展示大汉王朝的铁血精神,之后汉朝一直处于主动地位。
唐朝初期也是曾经向突厥示弱,我们都明白这是只是权宜之计,是为后来的强大争取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但是,难免让人感觉懦弱(尽管懦弱是一种战略妥协),这似乎和强秦比差那么一点。能和秦国的铁血并肩的王朝,估计就是明朝吧(虽然没能像秦国那般的铁血,比起其他王朝那就铁血很多)!
最起码明面上是不赔款、不割地,不像宋朝那样有个檀渊之盟,更不像清政府那样签《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等丧权辱国的条约。当然,明朝也无汉唐之和亲,无两宋之岁币的示弱行为。从明太祖朱元璋屡次北伐,直接把元朝残余势力打散了。后来,永乐大帝朱棣五次北伐,直接把北方的有生力量给打没了。如果没有明太祖和明成祖的多次北伐,估计后来的土木堡事变不是俘获明英宗那么简单了,明朝政权很有可能提前歇业关门。就算是明朝最黑暗的成化年间还能出兵支援朝鲜,成化犁庭事件就发生在成化年间,直接把不安份的女真人(后来的清政府)干趴了。即使末代皇帝崇祯面临亡国,他也没有熊样,而是选择以身殉国。
当然,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更是做到了天子守国门的战略意图,这比起宋朝南迁不知道高明多少倍。即使是历史上最贪玩的明朝皇帝朱厚照体内也是充满男儿阳刚之气,几次偷偷摸摸的跑到关外,想与北方势力的首领一决高下。这种铁血精神比起宋朝的那些皇帝强了多少倍,也比后来的清朝皇帝强。
以上就是明朝圈粉的原因。
同为草根出身,相对于刘邦,为什么很多人觉得朱元璋最为正经?
本文2023-10-18 17:37:2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45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