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时期,农学著作《齐民要术》主要内容是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8浏览:3收藏

北魏时期,农学著作《齐民要术》主要内容是什么?,第1张

《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是北朝北魏时期,南朝宋至梁时期,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该书记述了黄河流域下游地区,即今山西东南部、河北中南部、河南东北部和山东中北部的农业生产,盖述农、林、牧、渔、副等部门的生产技术知识。虽属农书,但内容“起自耕农,终于醋酸”。农耕是手段,最终把农产品制造成食品才是目的,方可以使平民获得“资生”之术。八十万卷楼国学古籍全文检索平台 收录、 共十卷。

贾思勰,北魏农学家,生卒年不详,山东益都(今山东寿光)人。曾任北魏高阳郡太守,具有深厚的农学知识。南北朝期间,战乱频仍,民不聊生,作者从传统的农本思想出发,著书立说,介绍农业知识,以求富国安民,由此,写成了世界农业史上最早的专著——《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分为10卷,共92篇,11万字;其中正文约7万字,注释约4万字。另外,书前还有“自序”、“杂说” 各1篇,其中的“序”广泛摘引圣君贤相、有识之士等注重农业的事例,以及由于注重农业而取得的显著成效。

《齐民要术》 内容广泛,包括谷物种植法、菜蔬瓜果种植法、种树法、养家畜家禽及养鱼法、酿造法、做菜法等,正如贾思德在自序中所说:“起自耕农, 终于醯醢,资生之业,靡不毕书。”《齐民要术》 还记载了有关农作物的异闻以及中原以外的外国的一些植物品种。《齐民要术》不但集《汜胜之书》以来北方农业生产经验之大成,而且反映了当时农村生活状况和社会经济状况,价值很大。

贾思勰是一个极为博学的人,他的著作中所征引的古书,有名可考的即达百余种,有些重要古书,如《汜胜之书》、《四民月令》 等,主要由于他的征引才得以都分流传下来。但贾思勰并不局服于此。他作《齐民要术》时“采据经传,爱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把丰富的书本知识同农民的生产经验以及自己的实践密切结合在一起,这样就更增加了《齐民要术》的科学价值。

《齐民要术》虽然是古代的典籍,但是它对现在农业的发展仍然有很大的意义。

《齐民要术》成书是在北魏末年,是由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农学类作品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书,它详细记录了中国黄河下游地区的农业状况,对农、林、牧、渔、副等部门的生产技术知识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齐民要术》是针对北方黄河流域农、林、牧、渔、副等部门所著的一本书,所以,它对于北方的借鉴意义要远高于南方,虽然成书到现在已经过了千年,但是《齐民要术》这本书对我们现代农业仍然由帮助,它不仅介绍了农作物的种植,还详细介绍了农副产品的进一步加工步骤,把食品加工、日用品生产等都概括在了这本书里面,最后列举了北方不产的农产品和瓜果等。

《齐民要术》虽然是北魏末年所成的一本书,但是它对于我们农业的生产仍然具有重要意义,虽然书中各种农产品的制作,已经在现在社会行不通了,但是当时对于天气和农时的观察对现在的农作物生产还是有用的,可以帮助农民们更好的去了解农作物的种植,《齐民要术》还有很大的文化意义,它让我们可以了解到古时农作物的相关文化,比如通过《齐民要术》我们可以知道早在北魏,人们就对微生物有利用了,用它们去酿酒,酱油等各种农副产品。

虽然随着社会发展,《齐民要术》中很多内容我们都用不上了 ,但是作为前人智慧的结晶,它对于我们的农作物生产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历史上最早的农业科学著作是《氾胜之书》,《氾胜之书》是西汉晚期氾胜之汇录的一部农学著作,一般认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书。《汉书‧艺文志》著录作“《氾胜之》十八篇”,《氾胜之书》是后世的通称。《氾胜之书》与《齐民要术》、《农书》、《农政全书》为中国古代四大农书。

作品简介:

《汉书·艺文志》著录作“《氾胜之》十八篇”,《氾胜之书》是后世的通称。作者氾胜之,汉成帝时人,曾为议郎,在今陕西关中平原地区教民耕种,获得丰收。该书是他编成西汉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和操作技术的总结,主要内容包括耕作的基本原则、播种日期的选择、种子处理、个别作物的栽培、收获、留种和贮藏技术﹑区种法等。

就现存文字来看﹐以对个别作物的栽培技术的记载较为详细。这些作物有禾﹑黍﹑麦﹑稻﹑稗﹑大豆﹑小豆﹑枲﹑麻﹑瓜﹑瓠﹑芋﹑桑等十三种。区种法(即区田法)在该书中占有重要地位。此外,书中提到的溲种法﹑耕田法﹑种麦法﹑种瓜法﹑种瓠法﹑穗选法﹑调节稻田水温法﹑桑苗截乾法等,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科学的精神。

氾书早佚,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多所徵引。清人辑佚本以洪颐所辑为优。今人石声汉撰有《氾胜之书今释》﹑万国鼎撰有《氾胜之书辑释》。

作者事迹和思想:

《氾胜之书》的作者氾胜之,正史中没有他的传,古籍中有关他的事迹的记载也寥寥无几。他是西汉末年人,《汉书·艺文志》注说他在汉成帝时当过议郎。祖籍在山东氾水一带。《广韵》云卷二凡第二十九载,氾姓“出敦煌、济北二望。皇甫谧云:‘本姓凡氏,遭秦乱,避地于氾水,因改焉。汉有氾胜之,撰书言种植之事,子辑为敦煌太守,子孙因家焉。’”氾水是济水的支流,在山东曹县北四十里,与定陶县交界。

氾胜之虽是山东人,但在历史上留下印迹的主要活动却是在西汉京师地区指导农业生产。《汉书·艺文志》注曰:“刘向《别录》云,使教田三辅,有好田者师之。徙为御史。”《晋书·食货志》谓:“昔者轻车使者氾胜之督三辅种麦,而关中遂穰。”他在这些活动中所积累的经验和资料,是撰写农书的基础;而他也是主要靠《氾胜之书》而闻名后世的。

从现存有关《氾胜之书》的资料看,氾胜之具有突出的重农思想。他说:“神农之教,虽有石城汤池,带甲百万,而又无粟者,弗能守也。夫谷帛实天下之命。”把粮食布帛看作国计民生的命脉所系,是当时一些进步思想家的共识;氾胜之的特点是把推广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作为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途径。

他曾经表彰一名佚名的卫尉:“卫尉前上蚕法,今上农法。民事人所忽略,卫尉懃之,忠国爱民之至。”在这里,他把推广先进农业科技,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到“忠国爱民”的高度。可以说,《氾胜之书》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写成的。

《地母经》是《黄帝地母经》的简称,相传为轩辕氏黄帝所著,伴随着黄帝起造的历书《黄历》和中国的文化历史一直在流传。《黄帝地母经》,是一部根据太岁干支依六十甲子的顺序排列,预测每一年农作物与养殖业的长势及收成,各个地方上可能会发生的农事的书籍。

《地母经》最早见于什么朝代,被什么史料书籍所记载,流传了多少年,都已无从考证。中国的农业情况和自然灾害的确存在一定的周期性,在预防瘟疫和灾害上有着其独有的意义。

《地母经》言语平实不花哨,大概出于古代勤劳中国人民对自然规律口口相传的总结,也可以看作是古代中国人对于自然规律的一种探索。

北魏时期,农学著作《齐民要术》主要内容是什么?

《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是北朝北魏时期,南朝宋至梁时期,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