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早的医学巨著是什么书?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8浏览:11收藏

我国最早的医学巨著是什么书?,第1张

《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之―,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在国学经典中地位独特,是唯一一本以圣王之名命名的书。总结了春秋以及春秋之前时期的医疗经验和学术理论,并吸收了春秋以前有关天文学、历算学、生物学、地理学、人类学、心理学,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作了比较全面的阐述,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成为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

其医学理论是建立在我国古代道家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反映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提出并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经典体系。

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方书是《神农本草经》。

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方书是《神农本草经》。这本书是我国古代医药学的第一部草药学著作,约成书于战国时期或秦汉时期。《神农本草经》是根据神农氏的传说编写的,分为三卷,记载了365种植物草药及其用途、功效和配伍原则。它对中国古代医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被后世医家广泛引用和研究,并成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经典之一。

《神农本草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草药学著作,由医药学家、官僚神农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医药之神)所著,约成书于战国时期或秦汉时期。它是我国古代医药学最早的文献之一,对于研究古代草药学和中医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该书还提出了医学理论,如以辨别毒药的治疗原则、八肽分析方法等,对中药学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神农本草经的来历

《神农本草经》的来历与神农氏和古代医药传承有关。根据传说,神农氏是中国古代的传说中的医药之神和农业之神,被尊称为神农尧农。据说他亲自品尝百草,了解植物的属性和功效,用草药治疗疾病,为人类健康作出了伟大贡献。神农氏亲自尝试了许多植物,以了解它们的性能和功效。这个传说表达了神农氏对草药的深入研究和探索。

神农氏探索百草的原因是为了治疗疾病并保护人类的健康。他自愿品尝各种草药,观察其对人体的影响和功效。通过这种方式,他积累了丰富的草药知识,并开创了草药治疗的先河。这个传说突显神农氏对古代医学和草药学的贡献。他尝百草的行为象征着对草药的认真研究和实践。这也印证了中医药的实证方法,即通过亲身尝试和观察植物的功效来获得医学知识。

据传医学是由原始社会时期的炎帝发明的,古时候的人们不懂得怎样辨别各种植物,经常误食身亡的事情,神农氏尝遍百草,就是为了让人们可以摆脱这种困境。无心插柳柳成荫,神农氏尝遍百草无意间带动了古代医学的发展,后世的人们逐渐发展,不断积累,总结成书。

《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医书典籍,简称《内经》,成书于战国时期,后续不断被修改和补充。这本书是“医学之祖”,也是我国古代中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唯一一部以圣王命名的书,也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全面地阐述了中医学理论体糸的基本内容,反映了中医学的理论原则和学术思想。《内经》以生命为中心,记载了天文学,历算学,生物学,地理学,人类学,心理学和病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思想,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做了相对全面的阐述,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糸,成为我国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为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黄帝内经》虽然字面意思是黄帝写的一本内经,但实际上造就这本书辉煌的是后世人的不断修订和补充,所以说这本书的作者并不是只有黄帝,而是古时候的黄老医家共同补充完善的。

这本书的成书时间也存在争议。现在公认的成书时间应该是在西汉时期,但依然有不少记载可以证明《黄帝内经》可能成书于先秦、战国等时期。

这本书开创了中医学的先河,经过后世人不断完善,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内经》的著成标志我国医学由经验医学上升为理论医学的新一阶段。也有一部医书名为《黄帝外经》,不过早已失传了。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内容较完整的一部医学经典文献。它总结了秦汉以前临床医学实践的经验,较全面地记述了阴阳五行、五运六气、脏腑经络、诊法治则、针灸方药等古代医学思想、知识和方法。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黄帝内经》原书18卷,包括《素问》和《针经》(唐以后改称为《灵枢》)两部书,各9卷。书中记述的医学思想和临床知识、技法,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的认识,以及战胜疾病的智慧。 《黄帝内经》中正确记载并论述了人体内脏器官的位置、形态和生理功能,指出“心主身之血脉”,血有清浊之分,通过“肺朝百脉”的作用流贯全身,且“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心脏的搏动情况可以从“寸口脉”和“虚里”等处测候出来。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血液循环理论,正确地揭示了心脏与血液循环的关系。它比13世纪阿拉伯人所知道的血液小循环,16、17世纪西欧医学科学家提出的血液循环理论,要早近2000年。 《黄帝内经》运用阴阳五行的朴素辨证法思想,说明人体组织结构及其运动规律,建立独具特色的藏象学说。即认为人体以五脏为中心,在精气(包括血、津液)的升降出入运动之中,通过经络系统联系全身。人的五脏六腑各自都有一个体系,以不同的方式参与人体的生理活动,而脏腑之间又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有机的生命整体,和谐运动。 《黄帝内经》中阐述的藏象学说,一直对后世医家认识人体生理功能产生了较大影响,是中医生理学的理论基石。 《黄帝内经》总结阐述了疾病发生和变化的内在机理及内外原因,认为疾病的发生机理,主要取决于人体正气的强弱和外界的致疾因素两个方面。如果人体正气充盛,外界虽有疾病流行,也不易染病;相反,如正气虚弱,邪气便乘虚而入,导致发病。就是说,内因是主要的,但外因也不可忽视。 《黄帝内经》还在总结前人诊法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发展,明确提出了“望、闻、问、切”的中医四诊法。时至今日,四诊法仍为中医临床诊察疾病的基本方法。 《黄帝内经》用相当的篇幅论述了针灸问题。书中论述了针灸治疗病症的适用范围,对针刺治病和针刺麻醉做了理论上的研究,还对针刺手法的运用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为针灸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富有价值的资料。 此外,《黄帝内经》还记有治病方药、养生保健等内容。全书记述之广泛,理论之精深,正如前人所比喻的那样,像“深山大泽,实生龙蛇”,是一部伟大的医学宝典。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书是什么?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是西汉时期的《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也是我国现存最早、最有价值的一部医学专著。《内经》既有完整、系统的医学理论,又有临床实践经验,内容非常丰富,是祖国医药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最早的医学巨著是什么书?

《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之―,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