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泻·肾虚证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1收藏

久泻·肾虚证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久泻·肾虚证的病因病机 5 久泻·肾虚证的症状 6 证候分析 7 久泻·肾虚证的治疗 71 治法 72 方药治疗 73 针灸治疗 731 方一 732 方二 733 方三 74 饮食疗法 741 推荐食材 742 推荐食疗方 8 关于泄泻 9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久泻·肾虚证的穴位 2 治疗久泻·肾虚证的方剂 3 治疗久泻·肾虚证的中成药 4 古籍中的久泻·肾虚证 1 拼音

jiǔ xiè ·shèn xū zhèng

2 英文参考

chronic diarrhea with kidney deficiency syndrome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概述

久泻·肾虚证(chronic diarrhea with kidney deficiency syndrome[1])为病证名[2]。见《普济本事方》。又称五更泄泻(《症因脉治·泄泻论》),肾虚久泻[3]、肾泄(《普济本事方》)、五更泻(《张氏医通·大小府门》)、五更溏泄(《不居集·泄泻》)、晨泄(《世医得效方·大方脉杂医科》)、瀼泄(《杂病源流犀烛·泄泻源流》)。是指肾阳亏虚,以黎明之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泻下完谷,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等为常见症的泄泻证候[3]。

《寿世保元·泄泻》:“五更泄者,肾泄也。”

4 久泻·肾虚证的病因病机

清晨五更之时即泄,多因肾虚所致[2]。五更泄可由多种原因引起[2]。《症因脉治·泄泻论》论五更泄泻有肾虚五更泄泻、酒积五更泄泻、寒积五更泄泻、食积五更泄泻、肝火五更泄泻之不同[2]。

5 久泻·肾虚证的症状

久泻·肾虚证患者泄泻多在黎明之前,腹部作痛,肠鸣即泻,完谷不化,腹部喜暖,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4][5]。

6 证候分析

脾肾阳虚,失于温煦:泄泻日久,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胃,运化失常,黎明之前阳气未振,阴寒较盛,故腹部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腑气通利,故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为脾肾阳气不足之征。[4][5]

7 久泻·肾虚证的治疗 71 治法

久泻·肾虚证治宜温肾健脾,固涩止泻[4]。

久泻·肾虚证治宜温阳止泻[5]。

72 方药治疗

久泻·肾虚证可用震灵丹、胃关煎、四神丸等方治疗,或破故纸、枣子煎汤调钟乳粉少许空心送服[6]。

久泻·肾虚证可用四神丸[备注]四神丸(《证治准绳》):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生姜、大枣加味治疗。方中以补骨脂补肾阳;吴萸、肉豆蔻温中散寒;五味子涩肠止泻。酌加附子、炮姜以增强其温肾暖脾之力。若年老体衰,久泻不止,中气下陷,宜加黄芪、党参、白术益气健脾,合桃花汤[备注]桃花汤(《伤寒论》):赤石脂、干姜、粳米以固涩止泻。[4]

慢性泄泻,虚证居多,治用温补固涩,但亦有虚中夹实者,固涩后泄泻次数虽然减少,而腹胀或痛,纳减不适,而有血瘀者可用桂枝汤[备注]桂枝汤(《伤寒论》):桂枝、芍药、生姜、灸甘草、大枣加当归、川芎、赤芍等。以养血和血。[4]

73 针灸治疗 731 方一

慢性者取脾俞、天枢、足三里、神阙(艾条熏灸或隔盐灸)、中脘等穴为主[7]。肾虚者加灸命门、肾俞[7]。

732 方二

治则:健脾调肠,温肾止泻

处方:脾俞 天枢 足三里 三阴交

方义:脾俞为脾之背俞穴,有健脾益气的作用;天枢为大肠募穴,调理胃肠气机;足三里乃胃之合穴,健理脾胃,消胀止痛;三阴交乃足三阴之交会穴,健脾化湿,温养脾肾。

随证配穴:肾虚—肾俞、命门。

操作:毫针刺,脾肾虚弱用补法,肝郁泻太冲,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733 方三

[8]

治法:温肾健脾,固涩止泻。

选穴:以俞募穴为主。取肾俞、关元、中脘、脾俞、章门、天枢、足三里穴。

随证配穴:脐腹冷痛甚者,加命门、神阙。

刺灸方法:针用补法,加灸。

方义:关元、肾俞温肾壮阳。脾俞、章门、足三里健脾温中。中脘、天枢调理胃肠之气。

74 饮食疗法 741 推荐食材

久泻·肾虚证患者建议食用枸杞子、羊肉、雀肉、鹿肉、韭菜、羊乳等[5]。

742 推荐食疗方

[5]

1.桂心茯苓粥(《普济方》):桂心09g,茯苓30g,桑白皮60g,粳米50g。桂心、茯苓、桑白皮取汁,加粳米熬粥。每日一次,晨起空腹食用。

2.羊肾苁蓉羹(《太平圣惠方》):羊肾1对,肉苁蓉30g,黄酒、葱、生姜、食盐适量。羊肾去外膜,冲洗干净,切碎备用;肉苁蓉用黄酒浸泡一宿,刮去皱皮,细切备用。羊肾、肉苁蓉放入锅中,加清水、黄酒、葱、生姜、食盐,煮至熟烂即成,空腹进食。

3.鹿肾粥(《太平圣惠方》):鹿肾1具,肉苁蓉30g,粳米100g,葱白、胡椒粉、食盐各适量。鹿肾去除筋膜,冲洗干净,切碎;肉苁蓉用黄酒浸泡一宿,刮去皱皮,切碎。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锅中,煮至半熟,加鹿肾、肉苁蓉、葱白、胡椒粉、食盐,再煮至粥成。

8 关于泄泻

泄泻(diarrhea[1][9])为病名[10]。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简称泄(《黄帝内经》)或泻[10],又称下利(汉唐时期)[4]。是指以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溏薄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要表现的疾病[3]。前贤以大便溏薄而势缓者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直下者为泻[4]。泄泻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为多见[4]。

西医的急性肠炎、慢性肠炎、肠结核、胃肠功能紊乱、肠易激综合征、结肠过敏等消化系统病变所引起的腹泻,多属泄泻范畴[7][11]。

泄泻现常分为外感泄泻、内伤泄泻、久泻等进行辨治,详见泄泻条。

9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雀目的病因分类 41 高风雀目内障 42 肝虚雀目内障 5 雀目的治疗 51 高风雀目内障 511 脾肾阳虚 5111 症状 512 肾阳不足 5121 症状 5122 证候分析 5123 治法 5124 方药治疗 513 肝肾阴虚 5131 症状 5132 证候分析 5133 治法 5134 方药治疗 514 脾气虚弱 5141 症状 5142 证候分析 5143 治法 5144 方药治疗 515 气滞血瘀 5151 症状 516 针灸疗法 5161 体针 5162 穴位注射疗法 5163 头针疗法 52 肝虚雀目内障 521 肝血虚证 5211 症状 5212 证候分析 5213 治法 5214 饮食疗法 52141 推荐食材 52142 推荐食疗方 522 脾失健运证 53 治疗雀目的中药 54 治疗雀目的方剂 55 治疗雀目的穴位 56 雀目的艾灸治疗 6 雀目患者饮食建议 7 雀目患者饮食禁忌 8 文献摘要 9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雀目的穴位 2 治疗雀目的方剂 3 治疗雀目的中成药 4 古籍中的雀目 5 雀目相关药物 1 拼音

què mù

2 英文参考

night blindness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infantile night blindness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liverdeficiency sparrow eye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概述

雀目为病证名[1]。指夜间视物不清的一类病证。又名雀盲、雀目内障(《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雀目昏睛(佚名《眼科统秘》)、黄昏不见(《银海精微》)、鸡蒙眼(银海精微》)、鸡盲(《证治准绳·杂病》)、阴风障(清·郑学礼《目科正宗》)、阳衰不能抗阴之病(明·倪维德《原机启微》)、鸡摸眼[1][2]。夜盲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可侵犯双眼[3]。

雀目即西医的夜盲[1]。可见于今之视网膜色素变性、维生素甲缺乏症等[1]。

《诸病源候论》卷廿八:“人有昼而睛明,至暝则不见物,世谓之雀目,言其如雀鸟暝,便无所见也。”

《杂病源流犀烛》卷廿二:“雀目者,日落即不见物也。”

清·黄庭镜《目经大成》:“此证世呼鸡盲,一名雀目……,至晚不见,晓则复明。”

4 雀目的病因分类

雀目有先天、后天两类:先天者称高风雀目内障,后天者称肝虚雀目内障。

41 高风雀目内障

高风雀目内障(见于《秘传眼科龙木论》)又称高风雀目(《世医得效方》卷十六)、高风内障(《张氏医通》卷八)、高风障症。多为先天禀赋不足,肝肾亏虚,精血不能上荣所致[4][1]。眼外观正常,初起仅于黑夜或暗处视物不清,日久则白昼视力减退,视野缩窄,甚者可成青盲,或“经年瞳子如金色,名曰黄风”(即黄风内障,为高风雀目内障失治所致[5]。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一)[4]。成人阳虚的高风雀目内障只能视上方之物,两旁看不清楚,日久失治,容易变成青盲[6]。高风雀目内障类似今之视网膜色素变性[4]。

42 肝虚雀目内障

肝虚雀目内障(见于《秘传眼科龙木论》)又称肝虚雀目(《世医得效方》卷十六)。多因后天失养,脾失健运所致,为疳疾上目的早期病证[1]。小儿多患(名小儿雀目)。“肝虚血少……小儿因疳得之”(《世医得效方》卷十六)。以肝虚为主要病机[6]。症初起,入暮则视物不清,天晓复明,眼干涩羞明,频频眨动[7]。失治可致黑睛萎软糜烂,甚则溃破而成蟹睛,常导致失明[7]。肝虚雀目内障相当于今之维生素甲缺乏性眼病[7]。

小儿雀目(见明·张三锡《医学准纲六要》)多“因疳得之”(《世医得效方》),以肝虚为主要病机,故又有“肝虚雀目内障”之称[6]。小儿雀目只能视直下之物,且多痒多涩,预后多良好[6]。

5 雀目的治疗 51 高风雀目内障

高风雀目内障治宜温补肾阳,滋养肝肾,补益气血,用右归丸或补中益气汤酌加夜明砂、苍术、鲜猪肝等,亦可用针灸疗法[4][1]。

511 脾肾阳虚

高风雀目·脾肾阳虚证(highwindsparrow eye with spleenkidney yang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脾肾阳虚,以夜盲,视野缩小,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耳鸣耳聋,阳痿早泄,女子月经不调,量少色淡,舌质淡,苔薄,脉细无力为常见症的高风雀目证候[8]。

5111 症状

夜盲,视野缩小,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耳鸣耳聋,阳痿早泄,女子月经不调,量少色淡,舌质淡,苔薄,脉细无力[8]。

512 肾阳不足 5121 症状

夜盲和视野日渐缩窄,形寒肢冷,腰膝痰软,舌淡脉沉[9]。

5122 证候分析

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温煦失职,生化不力,气虚血少,不荣于目,且阳衰不能抗阴,神光衰微,故夜盲而昼明,视野日窄。阳虚阴盛者血凝脉涩,瘀阻不通,致目窍萎闭而失明。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肢体,故形寒肢冷。腰为肾之府,命门火衰,下元衰惫,则腰膝酸软。舌淡脉沉为阳虚阴盛之象。[9]

5123 治法

温补肾阳[9]。

5124 方药治疗

可用右归丸[备注]右归丸(《景岳全书》):熟地、山茱萸、淮山药、当归、肉桂、枸杞、鹿角胶、菟丝子、制附子、杜仲。加减治疗:原方温补肾阳,益精养血,用于本证,宜加川芎、牛膝,以助肉桂、当归温阳活血通络。[9]

513 肝肾阴虚

高风雀目·肝肾阴虚证(highwind sparrow eye with liverkidney yin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肝肾阴虚,以夜盲,视野缩小,眼干涩,头晕耳鸣,失眠梦扰,口干,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为常见症的高风雀目证候[8]。

5131 症状

夜盲,视野缩小,且眼内干涩不适,头晕耳鸣,失眠多梦,口干,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9][8]。

5132 证候分析

肝肾阴虚,精亏血少,不濡目窍,目络枯涩,玄府渐闭,则眼罹本症。头晕耳鸣,失眠多梦,皆由肝肾阴亏,虚火上扰清窍及心神不宁所致。舌红少苔,脉细数为阴虚内热之象。[9]

5133 治法

滋养肝肾[9]。

5134 方药治疗

可用明目地黄丸[备注]明目地黄丸(《审视瑶函》):熟地黄、生地黄、山萸肉、淮山药、泽泻、茯神、牡丹皮、柴胡、当归、五味子。加减治疗:原方滋养肝肾,益精明目,用于眼底血管变细或色素堆积,视网膜颜色污秽者,宜加丹参、牛膝、夜明砂、毛冬青之类活血化瘀,通络消滞。虚热重者,酌加知母、黄柏。[9]

514 脾气虚弱

高风雀目·脾气虚证(highwindsparrow eye with spleen qi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脾虚气弱,以夜盲,视野缩小,面乏华泽,肢体乏力,纳食不馨,口淡无味,视物疲劳,不能久视,或有便溏泄泻,舌质淡,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为常见症的高风雀目证候[8]。

5141 症状

夜盲,视野缩小,面白神疲,肢体乏力,纳食不馨,口淡无味,视物疲劳,不能久视,或有便溏泄泻,舌质淡,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9][8]。

5142 证候分析

脾胃虚弱,受纳、运化失职,脏腑精气不足,清阳不升,目失濡养,且气虚血滞,脉道不利,眼络枯涩,遂致眼部诸症。脾虚气血生化不足,不荣头面则面白,无以养神故神疲。脾胃失于健运则食少、苔白。精气不足以充养四肢肌肉,故乏力。脉弱乃气虚血少所致。[9]

5143 治法

补脾益气[9]。

5144 方药治疗

可用补中益气汤[备注]补中益气汤(《东垣十书》):黄芪、炙甘草、党参、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加减治疗:本方主要作用为补中益气升阳。因气虚血滞,脉道不利,故选加丹参、三七、川芎活血通络。[9]

515 气滞血瘀

高风雀目·气滞血瘀证(highwindsparrow eye with pattern of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是指气滞血瘀,以夜盲,视野狭窄,视力模糊,病程日久,视神经 色呈蜡黄,视网膜血管纤细,脉络膜血管硬化,舌质暗,苔薄,脉细为常见症的高风雀目证候[8]。

5151 症状

夜盲,视野狭窄,视力模糊,病程日久,视神经 色呈蜡黄,视网膜血管纤细,脉络膜血管硬化,舌质暗,苔薄,脉细[8]。

516 针灸疗法 5161 体针

取穴:睛明、球后、上明、太阳、风池、养老、肝俞、脾俞、肾俞、足三里、足光明、三阴交等[10]。

刺灸法:每次局部取1~2穴,远端配用2穴,每日针1次,10次为一个疗程。久病阳虚者,远端穴位可施灸法,或针灸并用。[10]

5162 穴位注射疗法

取上述体针腧穴,用复方丹参注射液作穴位注射。每次局部选1穴,远端配1~2穴,每穴注入药液05 ml左右,每日或间日1次,一般5~10次为一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3~5日。[10]

5163 头针疗法

取视区(在枕外粗隆突水平线上,旁开枕外粗隆1cm,向上引平行于前后正中线之4cm长直线即是),每日或间日针1次,10~15次为一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3~5d。[10]

52 肝虚雀目内障

肝虚雀目内障治宜健脾益气,杀虫消疳,用肥儿丸或猪肝散加减[1][7]。并可用鲜猪肝入药或食用[1]。

小儿雀目治宜补肝养血,用石决明、苍术为末,以猪肝披开,入药末在内扎定,沙锅煮熟以气熏目,待冷,食肝饮汁(《龙木论》方)[6]。

521 肝血虚证

肝虚雀目·肝血虚证(liverdeficiency sparrow eye with liver blood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肝血不足,以在暗处或黄昏后视物不清,双眼干涩刺痒,或干涩难忍,目札羞明,白睛干燥无华为常见症的肝虚雀目证候[8]。

5211 症状

暗适应能力下降,重者暗光下不能看清物体,俗称“雀目眼”。更严重者结膜干燥,儿童可现结膜皱褶。皮肤干燥、脱屑、粗糙。舌红少津苔薄,脉细。[3]

5212 证候分析

肝血不足,目失濡养[3]。

5213 治法

滋养肝肾,益津明目[3]。

5214 饮食疗法 52141 推荐食材

推荐食用动物肝、蛋黄、乳类、坚果类、胡萝卜、夜明砂、谷精草、枸杞子等食材[3]。

52142 推荐食疗方

1谷精草夜明砂蒸鸡肝(《中华养生药膳大全》):鸡肝1副(连肫同用)。将鸡肝、肫去污膜,洗净,与谷精草15g、夜明砂10g同入碗内,加少量水,隔水蒸熟。食肝喝汤,每日1次。[3]

2.猪肝羹:猪肝150g(细切,去筋膜),鸡蛋1只、豉汁适量,葱白1茎(去须,切片)。将猪肝和葱白与豉汁煮成羹状,九成熟时,打入鸡蛋,即可食用。[3]

3.仙人羊肝羹(《养老奉亲书》):枸杞根50g洗净,放入砂锅,加水,煎煮3次,取汁约2000mL备用。羊肝1具,羊肉100g,洗净,去筋膜,剁成细茸,倒入砂锅,加入备好的枸杞根水煮沸,煮至肝熟肉烂,下水淀粉调匀成羹,再下葱白、盐、味精等调味。饮汤吃肉食肝,每日1剂,分3次空腹食用。[3]

522 脾失健运证

肝虚雀目·脾失健运证(liverdeficiency sparrow eye with pattern of spleen failing to transport)是指脾失健运,以羞明不适,频频眨目,暗处或夜视不明,白睛干燥,全身兼见精神萎靡,面黄肌瘦,身软乏力,口淡纳呆,小便清长,大便溏薄为常见症的肝虚雀目证候[8]。

53 治疗雀目的中药

早在公元7世纪,唐·孙思邈《千金翼方》中就有猪肝治疗雀目的记载[1]。

牛肝:为牛科动物黄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或水牛Bubalu ubalis L.的肝。甘,平。补肝,养血,明目。治虚劳羸瘦,血虚萎黄,青盲,雀目。内服:煮食或入丸、散服。本品每100g含水分69g,蛋白质189g,碳水化合物9g,脂肪26g,灰分09g,钙13mg,磷240mg,铁9mg,维生素B1039mg、维生素B223mg,尼克酸162mg,维生素C 18mg,维生素A 18300U。还含各种酶、磷脂、胆甾醇、肝糖原等。P292

羊肝:为牛科动物山羊Capra hircus L.或绵羊Ovis aries L.的肝。甘、苦,凉。入肝经。养血、补肝,明目。治血虚萎黄羸瘦,肝虚目暗昏花,雀目,青盲,障翳。煮食,30~60g;或入丸、散。每100g的含蛋白质185g,脂肪72g,碳水化物4g,钙9mg,磷414mg,铁66mg,维生素B1042mg,尼克酸357mg,维生素C 189mg,维生素A 29900IU。P705

夜明砂:又名蝙蝠屎、天鼠屎。为蝙蝠科动物蝙蝠Vespertilio superansThomas或大耳蝠Plecotus auritus L等的干燥粪便。主产浙江、江西、广西、河南、甘肃、辽宁等地。辛,寒。入肝经。清肝明目,散瘀消积。治肝热目赤,白睛溢血,青盲,雀目,白内障,角膜云翳,疳积,瘰疬,疟疾,跌打损伤。内服:煎汤,3~9g,包煎;或研末服,1~3g。孕妇慎用。本品含尿素、尿酸、胆甾醇及微量维生素A等。P1104

空青:又名青油羽、杨梅青。为碳酸盐类矿物蓝铜矿的矿石。产于铜矿氧化带中。味甘、酸,性寒。有小毒。归肝经。凉肝清热,明目去翳,活血利窍。治青盲、雀目、翳膜内障,赤眼肿痛。亦治中风口眼㖞斜,肢体麻木不仁,头风,耳聋。外用:点眼,研细水飞。内服:研末吞,03~1g。主含堿式碳酸铜[2CuCO3·Cu(OH)2]。1131

胡萝卜:又名黄萝卜、胡芦菔。为伞形科植物胡萝卜Daucus carota L.var.sativa DC的根。全国各地均有栽培。甘、辛,平。入脾、肝、肺经。健脾和中,滋阴明目,化痰止咳,清热解毒。1脾虚食少,体虚乏力,脘腹疼痛,泄泻,痢疾,视物昏花,雀目,咳喘,百日咳,咽喉肿痛,麻疹,煎汤,30~120g,或生食,或捣汁服。2治水痘,疖肿,汤火伤,痔疮,脱肛。煮熟捣敷,或切片烧热敷。根含α、β、γ、ε胡萝卜素,番茄烃、伞形花内酯、咖啡酸、绿原酸,维生素B1、B2,挥发油等。油中含蒎烯、樟烯等。本品对兔、狗有降血糖作用。1203

绣球防风:又名绣球草、蜜蜂草。为唇形科植物绣球防风Leucas ciliata Benth.的全草。分布西南及广西。苦、辛,凉。入肝经。行气散瘀,明目退翳,解毒消肿。①治肝气郁结,血瘀经闭,小儿雀目,青盲翳障。煎服:9~30g。②治痈疽肿毒,皮疹,癣疮,疥癞。捣敷或煎水洗。1519

鲤鱼胆:为鲤鱼科动物鲤鱼Cyprinus carpio L的胆囊。苦,寒。入肝经。清热,消肿,明目,散翳。1治咽痛,喉痹。内服:和药作丸。2治目赤肿痛,青盲,雀目,翳障,取汁点涂;滴耳治慢性中耳炎。本品含胆汁酸、胆汁色素、脂类、鲤胆醇(Cypinol)、别鹅去氧胆酸等。1936

54 治疗雀目的方剂

夜明丸:《证治准绳·类方》第七册方。夜明砂、木贼、防风、田螺壳、青木香、细辛各等分。为末,取猪肝煮烂,用药末,于净砂盆内与药末研极匀,和成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汤或酒送下。治雀目青盲。P1103

五福化毒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方。炒桔梗、玄参各六两,青黛、牙硝、人参各二两,茯苓(去皮)五两,炒甘草一两半,麝香半钱,金箔、银箔各八片。前八味,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两作十二丸,金、银箔为衣,每服一丸,薄荷水化下;疱疹后,余毒上攻口齿,涎血臭气,以生地黄自然汁化一丸,鸡翎扫在口内;热疳肌肉黄瘦,夜盲雀目,陈粟米泔水化下,食后、临卧服。治小儿蕴积热毒,惊惕狂躁,颊赤咽干,口舌生疮,夜卧不宁,谵语烦渴,头面身体多生疮疖。P239

补肝散:《备急千金要方》卷六方。青羊肝(去上膜薄切,以新瓦炭火上炙令极干汁尽)一具,决明子半升,蓼子(炒令香)一合。为末,每服一至三方寸匕,食后粥饮调下,日二次。治雀目。936

泻肝汤:《秘传眼科龙木论》卷二方。黄芩、防风、芍药、桔梗、芒硝、大黄各二两。为末,每服半钱,水煎,去渣,食前服。治肝虚雀目内障。1120

雀目泻肝汤:《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卷七十七方。芒硝、大黄、白芍药、桔梗各一钱,黄芩、防风各二钱。为粗末,水煎服,功能清热泻火,凉肝明目。治雀目内障。1572

泻肝散:《银海精微》卷下方。防风、黄芩、桔梗、芍药、炒大黄。加芒硝半字,水煎,睡前服。治肝虚雀目,以防变成内障。1120

复明散:《小儿卫生总微论》卷十八方。苍术(米泔浸)二两,谷精草一两,地肤子、决明子、黄芩各半两。为细末,每服一钱,加荆芥少许,水煎,食后服。功能清肝明目。治小儿雀目。1250

洗肝散:《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卷七十七方。车前子、黄芩、玄参各一钱,柴胡一钱五分,细辛五分,茺蔚子二钱。为粗末,加黑豆二十一粒,水煎,去黑豆,空腹服。治雀目内障。1330

通脾泻胃汤:《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卷七十七方。知母、大黄、茺蔚子、栀子、玄参、防风各一钱,黄芩一钱五分,石膏二钱。为粗末,水煎,食后服。治黄风,症见初病雀目,日久瞳仁变**,甚则如金色,属实证者。1515

猪肝散:《银海精微》卷上方。又名退翳散。蛤粉、谷精草、夜明砂。为细末,用猪肝二两,切开,掺药于内,以麻扎定,水煮,待冷,将肝同药细嚼,用煮肝原汁送下。治雀目。1608

煮肝散:《儒门事亲》卷十二方。夜明砂、蛤粉、谷精草各一两。为末,每服一至二钱,用猪肝一片,掺药在内,扎定,米泔水煮肝熟,取出肝,倾碗内熏眼;肝分三次嚼吃,肝汤送服,日三次。治小儿疳眼,翳膜羞明不见物;亦治大人雀目。1672

55 治疗雀目的穴位

凤眼:为经外奇穴。《肘后备急方》:“卒吐逆……又方:灸两手大拇指内边爪后第一文头各一壮。”后《太平圣惠方》、《针灸集成》等均有记载,并谓治小儿雀目,目生白翳,指不能屈伸等。《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以大指甲后约1寸,内侧横纹尖端列作奇穴,名凤眼。主治一切目疾。直刺02寸。艾炷灸1~3壮。P359

行间:为经穴名。代号LR2。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属足厥阴肝经。荥(火)穴。位于足背第一趾蹼缘中点上05寸;或于第一、二趾间的趾缝端取穴。布有来自腓深神经的趾背神经,足背静脉网及第一趾背动、静脉。主治头痛,眩晕,青盲,雀目,目赤肿痛,失眠,癫痫,瘈疭,小儿惊风,胸胁痛,口眼㖞斜,遗尿,癃闭,疝气,遗精,月经过多,干湿脚气,以及高血压、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等。直刺03~0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P674

睛明:亦作精明。《东垣十书·诸脉目论》:“是故瞳子法于阴,白眼赤脉法于阳,故阴阳合德而为睛明也。”详精明条。2经穴名,代号 BL1。出《针灸甲乙经》。《备急千金要方》作精明。别名泪孔。属足太阳膀胱经。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蹻、阳蹻之会。位于目内眦之内上方01寸处(《中国针灸学概要》)。布有滑车上、下神经,深层为动眼神经和眼神经;并有内眦动、静脉通过,深层上方有眼动、静脉本干。主治目赤肿痛,迎风流泪,胬肉攀睛,内外翳障,雀目,青盲,夜盲,色盲,近视,以及急、慢性结膜炎,泪囊炎,角膜炎,电光性眼炎,视神经炎等。直刺,将眼球轻轻推向外侧固定,沿目眶边缘缓缓刺入03~05寸。1834

鬼当:为经外奇穴。《针灸集成》:“手大指甲后第一节横纹头白肉际,兼肝俞各灸一壮,治大人小儿雀目。”近代《中国针灸学》列作奇穴,名鬼当。位于手拇指尺侧,当指关节横纹头赤白肉际。主治小儿肠胃病,结膜炎,角膜白翳。直刺01~02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1266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56 雀目的艾灸治疗

取穴:手大指甲后1寸内廉横纹头白肉际处[11]。

灸法:采用艾炷灸法,每次灸1壮,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11]。

6 雀目患者饮食建议

雀目(夜盲)患者宜多食补肾填精、养肝明目之品,多食含锌、铜、维生素A较多的食物,如动物肝、蛋黄、枸杞子、胡萝等[3]。

7 雀目患者饮食禁忌

雀目(夜盲)患者忌食辛辣、辛热等蒯激之物,如辣椒、胡椒、花椒、芥末等,忌烟、酒[3]。

8 文献摘要

《银海精微》:“人之两目,至日落西之时,渐渐不见,亦系内障,俗谓之鸡蒙眼也。”

《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暮暗朝明与雀同”

《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黄风者,初病雀目,日久瞳变**,甚而如金”

明·倪维德《原机启微》:“人有昼视通明,夜视罔见,虽有火光月色终不能睹物者何也?答曰:此阳衰不能抗阴之病,谚所谓雀盲者也。”由于白昼阳盛,虽阳衰亦能明视,夜则阴盛,故阳气虚衰不能抗阴而夜视罔见[12]。

清·郑学礼《目科正宗》卷六:“此症世呼鸡盲,一名雀目。本科曰阴风障,至晚不见,晓则复明”(清·郑学礼《目科正宗》卷六)。详雀目条。P745

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此症世呼鸡盲,一名雀目,……至晚不见,晓则复明。”

9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病因病机 5 辨证分型 51 经行泄泻·脾气虚证 52 经行泄泻·肝郁脾虚证 53 经行泄泻·肾阳虚证 6 分型治疗 7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经行泄泻的方剂 2 治疗经行泄泻的穴位 3 治疗经行泄泻的中成药 4 经行泄泻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经行泄泻 1 拼音

jīng xíng xiè xiè

2 英文参考

diarrhea during menstruatio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menstrual diarrhea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概述

经行泄泻为病名[1]。出《陈素庵妇科补解》。亦名经来泄泻[1]。

《中医药学名词》(2004):经行泄泻(diarrhea during menstruation[2])是指以行经前,周期性出现大便泄泻,月行数次,经净自止为主要表现的月经病[2]。

《中医药学名词》(2010):经行泄泻(menstrual diarrhea[3])是指以行经前或经期,周期性出现大便泄泻,日行数次,经净自止为常见症的月经病[3]。

4 病因病机

多因脾肾阳虚,当经行之时,胃肠之气血受阻,影响水谷精微的运化及传导失职所致[1]。

5 辨证分型 51 经行泄泻·脾气虚证

经行泄泻·脾气虚证(menstrual diarrhea with syndrome of spleen qi deficiency[3])是指脾气素虚,经前或经期,气血注于冲任,脾气更虚,运化失职,水湿下走大肠,以经前或经期,大便泄泻,脘腹胀满,神疲肢倦,经行量多,色淡质稀,平时带下量多,色白质黏,无臭气,或面浮肢肿,舌淡胖,苔白腻,脉濡缓为常见症的经行泄泻证候[4]。

52 经行泄泻·肝郁脾虚证

经行泄泻·肝郁脾虚证(menstrual diarrhea with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spleen deficiency[3])是指肝气素郁,经前及经期,肝血下注于冲任,肝气更难于疏泄,横逆犯脾,脾失运化,水湿并入大肠,以月经将潮或经行期间,日泻数次,腹痛即泻,脘腹胀满,月经先后不定,经量或多或少,经行 胀痛为常见症的经行泄泻证候[4]。

53 经行泄泻·肾阳虚证

经行泄泻·肾阳虚证(menstrual diarrhea with syndrome of kidney yang deficiency[3])是指肾阳素虚,经前及经期气血下注,肾阳益虚,脾失温煦,运化失职,水湿并走大肠,以经前或经期,大便泄泻,晨起尤甚,腰酸腿软,畏寒肢冷,头晕耳鸣,面色晦暗,舌淡,苔白滑,脉沉迟无力为常见症的经行泄泻证候[4]。

6 分型治疗

脾虚者,症见经期大便泄泻,精神疲倦,食减,或见浮肿、腹胀等,治宜健脾渗湿,方用参苓白术散[1]。

肾阳虚者,症见大便溏薄,五更泄泻,腰膝酸软,小便清长,治宜温肾扶阳,方用健固汤(《傅青主女科》:人参、白术、茯苓、薏苡仁,巴戟)水煎送服四神丸[1]。

7

您有这样的症状吗?稍微遇冷,就会腹泻,喝点凉啤酒会腹泻,吃凉食物会腹泻,吹空调冷风也会,每天凌晨,起床第一件事就是腹泻。如果有,那您需要看下面的文章了。

记得有一次,一位朋友邮件问我,她的母亲为何长期腹泻,已经有很久了,我回答别担心,慢性腹泻比较容易调理的,就推荐她看了我写的调理慢性腹泻的泡脚的方子,我那个方子,用的是乌梅丸的思路,一般情况下,对于长期的慢性腹泻效果较好(云少小贴士:相关链接在文章结尾)。

可是,过了两周,她说老人的情况没有任何改变!这让我当时觉得非常惭愧,为何会如此呢?一定有我没有想到的地方啊,因为是外地的老人,于是我又开始仔细询问,老人的各种症状。

结果,她说老人的腹泻,主要是在清晨,准确地说是在凌晨的时候,还没有起床,肚子就痛,然后就泻,白天还好些,偶尔泻几次,但是不那么严重。

再结合舌象,我判断,这位老人患的,居然是 “五更泻”

那么,到底什么是五更泻呢?

这个“五更泻”,又叫“鸡鸣泻”,指的是患者有一个非常典型的症状,什么呢?就是每天早晨,都会腹痛腹泻,这种腹泻,多发生在黎明时分,晨起就开始肚子痛,或者干脆就是被肚子痛给搞醒的!然后,去腹泻,泻了以后,肚子舒服些,因为这个泻的时间在凌晨,所以叫“五更泻”或者“鸡鸣泻”,两者都是以时间命名的。

那么,大家会奇怪,为何会出现这么奇怪的病症呢?罗博士,您能给讲讲吗?

嗯,如果出现了这样的症状,我们要考虑,这个患者,是否 脾肾阳虚 啦!

那么,为何脾肾阳虚的人,会在凌晨腹泻呢?

原因是这样的,古代中医,把白天夜晚分开,白天属阳,夜里属阴,但是,这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所以,白天的上午,是阳中之阳,白天的下午,是阳中之阴,因为此时阳气衰落,阴气开始滋生;到了夜里,上半夜越靠近子时阴气越重,所以属于阴中之阴,下半夜阳气开始生发,属于阴中之阳。

而就在凌晨的时候,阳气生发,可是,此时如果阳气不足之人,阳气已动,却无力生发,则容易阴寒凝滞,气血运行受阻,无力固持,导致腹泻,对此,古人说:

“夫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因阳气当至而不至,虚邪得以留不去,故作泻于黎明。(《删补名医方论》)”

所以各位不要小瞧此事了,我们早晨是需要大便的,因为早晨五点到七点是大肠经当令,所以我们晨起排便,可是,如果晨起就腹痛腹泻,则很可能是命门火衰,脾肾阳虚导致的“五更泻”!

那么,“五更泻”都有什么样的症状呢?

我们来一个个分析吧,各位看看自己是否有这样的情况。

1

每天凌晨腹泻,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上厕所腹泻。

2

命门火衰,脾肾阳虚之人,对饮食的耐受程度下降,稍微吃冷食都会腹泻,喝冰啤酒冰饮料即可腹泻。

3

这样的患者便急,肚子会痛得无法忍耐,部分患者一有便意就已经很急迫了,慢了甚至就会拉到裤内,十分尴尬。

4

大便次数多。这种患者的腹泻,并不是有多难受,腹痛就泻,泻过了,就减轻。腹泻的次数,轻者每日3—5次,重者每日5—10次以上。

5

会怕凉怕冷,夏天不能吹空调冷气,遇冷风即可腹痛腹泻。坐个冷板凳都会腹痛。秋冬季较重,夏季稍轻,换季的时候最易复发。

6

大便往往是不成型,甚至“完谷不化”,就是吃下去什么食物,会发现大便里面并没有消化,而是完整的,或者零碎地出来了。

估计很多朋友看了,会觉得身边就有这样的人。

那么,到底该怎么调理呢?

我们中医,有个中成药,是传统的方子,就专门治疗这个病症,这个中成药叫: 四神丸

这个四神丸,由四味药组成,它们分别是: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吴茱萸。然后配合一点生姜,和大枣肉,制作成药丸就可以了。

此方可以温肾暖脾,固涩止泻。治脾肾虚寒,大便不实,饮食不思,或食而不化,或腹痛,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现常用于慢性腹泻、肠结核等属脾肾虚寒之久泻或五更泄泻者。

那么,这个方子是哪里来的呢?

此方是我讲过的宋代名医许叔微的《普济本事方》里面的两个方子组成的。

看过我书的朋友,多数会了解许叔微的,那是宋代的大医,毫不保守,所有收集到的方子,都会公开给大家。我到无锡的马山去考察过他的故居,叫“梅梁小隐”,那是难忘的记忆。他的《普济本事方》里面,记载的就是他收集来的秘方,他都给公开了。此书里面有两个方子,一个是二神丸,由补骨脂、肉豆蔻组成,另外一个方子是五味子散,由五味子、吴茱萸组成。两个方子合起来,就是这个四神丸啦!

这个方子里面,补骨脂温肾阳,补命门之火;肉豆蔻是温脾阳;然后五味子收敛肾经虚浮之火;吴茱萸暖肝以助阳气升发。

大家该问了,这个方子我们怎么买呢?其实有中成药的,各位可以去药店看看,如果药店没有的话,可以上网购买,网络上还是有销售的。

我感觉非常遗憾的是:很多非常好的中成药,现在药店都没有卖的了,希望我介绍以后,相关药厂可以多生产一些。

许叔微

那么,这个方子的效果如何呢?

那位阿姨,在服用两周后,腹泻就真的好了,老人非常开心。

前几天,有朋友问我:“我这几天都在腹泻,而且还有一个很特别的症状,就是为何我发现我的大便里有没有消化的食物?”

我分析后说:这是五更泻啊,命门火虚,阳气不足,可以服用四神丸。

结果,这个腹泻,在邮购的药物到了以后,当晚服用一次,第二天大便就成型了,再服几天,已经无虞。

这就是对症的效果,对症以后,即使是简单的中成药,都可以调理好身体的。

这个方法我讲给大家,如果各位朋友遇到类似的人和症,可以把这个思路介绍给他们,或许可以有些帮助。

有机会,我还会去无锡马山的梅梁小隐,去凭吊一下许叔微先生的遗迹,很久不去了,心中有些想念。

1、脾肾阳虚的症状

2、脾肾阳虚的病因

3、脾肾阳虚吃什么中成药

4、脾肾阳虚如何调理

5、如何预防脾肾阳虚

6、脾肾阳虚吃什么好

7、脾肾阳虚药酒配方

8、如何判断是否脾肾阳虚

脾阳虚,病症名。又称脾胃虚寒。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劳倦过度、或久病或忧思伤脾等所致。

多是由于体质虚弱但是又感受到寒邪较重导致的,也有可能是因为久病损耗脾肾的阳气所导致,再或者是久泻不止损伤脾肾阳气,还有就是他脏腑的亏虚,累及脾肾两脏等引起的。

症见食欲减退、腹胀、胃痛而喜温喜按、四肢不温、大便稀溏,或四肢浮肿、畏寒喜暖、小便清长或不利、妇女白带清稀而多,舌淡胖嫩,舌苔白润,脉沉迟等。

脾肾阳虚多由感受寒邪较重,或久病耗气损伤脾肾之阳气,或久泻不止,损伤脾肾之阳,或其他脏腑的亏虚,累及脾肾两脏等引起。脾虚阳气不足,多引起大肠功能失调,表现为或腹泻,或便秘。吸收不良综合症、溃疡性结肠炎、习惯性便秘常出现或伴有此症。

一、泌尿生殖方面

 夜间多尿 ——一般夜尿的次数在两次以上或者是尿液超过了全日的四分之一,严重者可以达到一小时一次,尿量接近或者是超过了白天的尿量,这都是属于“夜间多尿”。白天的小便情况正常,只有夜间的尿液增多,就是这种病症的一个特点,大多数是因为肾气虚弱所造成的。想要彻底得到根治,一定要抓住温扶先天肾阳之气这一主要环节,增强肾气的固摄气化作用,才能获得阳复阴退的效果。

二、精神状态方面

  畏寒肢冷 ——“畏寒”指有怕冷而且怕风吹的感觉。“肢冷”指四肢手足冰冷,甚至冷至肘、膝关节的症状。“畏寒肢冷”往往伴随腰膝酸痛、神疲倦卧、少气懒言、口淡不渴等肾虚病症。

  头晕无力,失眠多梦 ——肾作为人体重要的脏器之一滋养和温煦着其他脏腑,若其他器官久病不愈,就容易伤及肾脏。许多慢性病如慢性肝炎、冠心病、支气管哮喘、高血压等病人,往往伴随有肾虚症状。要想根治肾虚,彻底治好其他器官的疾病是根本之道,否则都是“治标不治本”之举。

  腰酸背痛 ——腰痛根本在于肾虚,可分为内伤和劳损。内伤肾虚一般指先天不足、久病体虚或疲劳过度所致。轻者难以弯腰或直立,重者出现足跟疼痛、腰部乏力等症;劳损指体力负担过重,或长期从事同一固定姿势的工作使用电脑、开车等,久之会损伤肾气,导致肾精不足。

  头晕耳鸣 ——很多人可能都有过头晕耳鸣的情况,那滋味真的不好受,而且头晕还伴随着耳鸣,长期会妨碍到听力,久而久之可能耳聋。引起头晕耳鸣的原因多与肝肾有关,中医上讲“肾藏精生髓,髓聚而为脑”,也就是说,肾虚可以导致髓海不足,脑失去滋养,从而出现了头晕耳鸣的情况,治疗的时候需要补益肾气,精足则髓满,头晕耳鸣也就自然可以得以消除。

三、身体其它方面

  哮喘 ——肾脏有“纳气”的功能。因肾虚不能纳气,就会引起喘息气短,呼多吸少,使你感到难以畅快呼吸。厉害的情况下,伴随气喘还可能出现喘气加重、冷汗直冒等症状。临床上,哮喘要想治愈必须斩断病根,通过补肾纳气,增强体质以缓解症状,减少复发机会。

  性功能降低,性欲降低 ——阳萎或阳物举而不坚,遗精、滑精、早泄,显微镜检查可见精子减少或精子活动力减低,不育。

  肤色差 ——容颜早衰眼袋、黑眼圈,肤色晦暗无光泽,肤质粗糙、干燥,出现皱纹,色斑,中年暗疮,肌肤缺乏弹性;早衰,食欲不振,骨骼与关节疼痛,不耐疲劳,乏力,视力减退,听力衰减。脱发白发头发脱落或须发早白,牙齿松动易落等。

脾肾阳虚证脾肾两脏阳气亏虚所造成,临床以腰膝小腹冷痛,久泻不止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常见于虚劳、泄泻、痢疾、水肿、鼓胀、肾风,以及西医的慢性肠胃炎、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疾病。

肾为先天之本,肾阳是一身阳气之根本,脾脏依靠肾阳的温煦才能正常运化水谷精微,运化水湿。脾为后天之本,脾运化水谷精微以充养全身,肾所藏之精虽禀受于先天,但须不断继养于后天。

 1脾肾久病,耗气伤阳

肾主水液,也须和脾主运化水湿的功能相配合,才能维持体内水液代谢的平衡。因此,脾肾两脏相互依赖,以保证运化水谷精微和水液代谢功能的正常进行。若脾肾久病,耗气伤阳,以致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阳,或脾阳久虚不能充养肾阳,则最终导致脾肾阳气俱虚。

2、年龄增长、久病伤身

脾肾阳虚证的病因较为复杂,如年老体弱,劳倦内伤,久病不愈等均可引起本证。根据病情发展变化的不同情况,有由脾及肾与由肾及脾之分。

3、久泻久痢,损伤肾阳,脾肾两伤

由脾及肾者,多为脾胃本弱,或为饮食所伤,或忧思伤脾,或寒湿困脾,或因泄泻、痢疾、水肿等病日久迁延不愈致脾阳虚衰。

4、水邪久踞,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阳

由肾及脾者,或因先天禀赋不足,肾阳素亏,或后天调养失慎,房劳伤肾,或久病耗伤肾阳,而肾阳先虚,则脾阳失于温煦;或肾水泛滥,使脾阳受伤。日久则形成脾肾阳虚证。

5、脾阳久虚,不能充养肾阳

脾虚则运化无力,不能化生精微以充肾,或水湿内停,影响肾阳蒸化水液的功能,日久导致肾阳不足,最终而成脾肾阳虚证。

以上原因均可导致脾肾阳气俱伤,形成脾肾阳虚证。脾肾阳虚证的病因病机多由脾、肾久病耗气伤阳,或久泄久痢,或水邪久踞,导致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阳,或脾阳久虚不能充养肾阳,终则脾肾阳气俱伤而成。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主运化水谷精微,须借助肾阳的温煦,肾脏精气亦有赖于水谷精微的不断补充与化生。脾与肾,后天与先天是相互资生、相互影响的。

《医宗必读·虚劳》:“……脾肾者,水为万物之元,土为万物之母,两脏安和,一身皆治,百疾不生。夫脾具土德,脾安则肾愈安也。肾兼水火,肾安则水不挟肝上泛而凌土湿,火能益土运行而化精微,故肾安则脾愈安也。”

总之,无论脾阳虚衰,或肾阳不足,在一定条件下,均可发展成为脾肾阳虚证。

治疗原则:温补脾肾。代表方剂:真武汤、附子理中汤。常用中药:附子、白芍、白术、干姜、茯苓、桂枝、党参、炙甘草等。其他治法兹举例如下:

1桂枝防风煎汤送服肾气丸

肾气丸是温肾助阳的主方。方中熟地甘温补肾,山萸肉、山药补益肝脾,三药合用,补肾养肝益脾;配以附子、桂枝(或肉桂)温肾助阳;泽泻、茯苓、丹皮通泄肝脾肾三脏之浊气。全方温而不燥,滋而不腻,重在温化肾气。用桂枝防风发散在表之风寒,煎汤送服肾气丸,以达温肾助阳解表之目的。

2苏叶生姜煎汤送服右归丸

右归丸之“右”即命门之意,右归者指药归命门温补肾阳。方中熟地滋补肾阴以助肾阳;鹿角胶为血肉有情之品,味咸性温,温补肾督二脉;山萸肉、山药、枸杞子滋补肝肾;菟丝子、肉桂、附子温肾壮阳;当归、杜仲温养肝肾,祛寒壮腰。全方共奏温阳补肾壮腰的功效。

凡肾阳虚衰而致的畏寒肢冷,腰膝软,食少便溏,面色白,或有阳萎、水肿等,均可适用。用苏叶、生姜煎汤送服,使发散风寒寓于温阳之中,有互为裨补之益。若阳虚不甚者,也可先解表而后施温补。

3复方补骨脂冲剂 

本方有温补肝肾,强壮筋骨的作用。方用补骨脂、锁阳温补肝肾;续断、狗脊强壮筋骨;赤芍活血化瘀,黄精益气养阴,适用于肾阳虚而致的腰膝痛以及腰部劳损等。此类病人的风寒感冒,可用复方补骨脂冲剂与风寒表虚感冒冲剂合服。

4补天灵片 

本方为补肾壮阳,填精益髓之剂。方用*羊藿、仙茅、补骨脂、锁阳、韭菜子、肉桂、红参、蛇床子温补肾阳;用狗鞭、羊鞭、牛鞭、驴鞭、貂鞭、海龙、枸杞子、鹿茸填精益髓;并用牛膝强筋壮骨。本方适用于肾阳亏损,阳痿早泄,腰膝软,遗精自汗,畏寒肢冷,神疲无力等。感受风寒者,可用苏叶、生姜煎汤送服补天灵片,但本片血肉有情之品较多,不宜多服。

肾阳虚症是由于素体阳气虚,或年老体弱,阳气不足,或脾阳虚日久,波及肾阳,导致脾、肾阳气均不足的病症。脾虚阳气不足,多引起大肠功能失调,表现为或腹泻,或便秘。吸收不良综合症、溃疡性结肠炎、习惯性便秘常出现或伴有此症。脾肾阳虚需要辨证治疗。

1、兼补脾肾 

本证为脾阳不足,肾阳虚衰的复合证候。或脾病及肾,或肾病及脾,其治疗当温补脾肾,所谓“脾肾法宜兼补”,“肾虚宜补,当更扶脾,即欲壮脾,不忘养肾可耳”。不过,若由脾及肾者,可以补脾为主,而由肾及脾者,以补肾为主,同时兼补脾或肾。

2、多运动 

进行适当的户外运动,以利于机体恢复到正常水平,但运动的量一定要适度,呼吸节律要适当。做深呼吸运动,做深呼吸时要选择空气清新的环境,尽量用鼻子吸气。呼吸保持柔和、缓慢、均匀、深长。以6次深呼吸为一组。然后平息调整,循环再做。

3、合理饮食 

首先要有固定的作息,饮食要有规律,即每天在相同的时间进餐。粗细粮合理搭配混合食用可提高食物的风味,有助于各种营养成分的互补,还能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利用程度。多食性质温热、具有补益肾阳、温暖脾阳作用的食物,如籼米、狗肉、羊肉、鸡肉、猪肚、淡莱、韭菜、辣椒、刀豆、肉桂等。少食性质寒凉、易伤阳气,或滋腻味厚难以消化的食物或药物,如芦荟、粳米、荞麦、莜麦、豆腐、猪肉、鸭肉、松子、花生、苦瓜、茭白、芹菜、冬瓜、茄子、空心莱、菠菜、龙眼、香蕉、蜂蜜等。

1、*羊藿(仙灵脾)茯苓炖鹌鹑 

配方  *羊藿30克、茯苓30克、鹌鹑1只。

制法  宰杀鹌鹑去毛,除去内脏,洗净后切块,与药材共同放入炖盅内,隔水炖3小时,调味,吃肉饮汤。功效*羊藿补肾阳、强筋骨;茯苓性味甘淡平,入胃脾肺经,有利水去湿宁心安神,补脾胃作用,鹌鹑性味甘平,可补中益气。

本食疗方对关节肿痛,尿少浮肿,脾肾阳虚之红斑狼疮有效。

2、益智仁、冬虫草炖鹅肉 

配方  益智仁10克、冬虫草5克、鹅肉50克。

制法  将鹅肉洗净切块与药材共入炖盅内,加适量水,隔水炖3小时,调味后吃肉饮汤。

功效  益智仁有补肾、温脾、暖胃作用;冬虫草性味甘平,入肺、肾经有补肺化痰,益肾助阳,治咳、喘作用;鹅肉性味甘平,入脾、胃经,补虚益气,暖脾胃、治身体虚弱。

本食疗方适用久病体弱之系统性红斑狼疮。

3、人参、北芪炖乳鸽 

配方  红参10克、北芪30克。乳鸽1只(50克)。

制法  将乳鸽宰杀去毛、内脏切块。北芪加水煮沸后约10分钟,然后与人参乳鸽共放入炖盅内,隔水炖3小时,调味后吃肉饮汤。

功效  红参性味甘微温,入肺、脾经,治阳气虚弱,脾胃气虚;北芪性味甘温,入脾、肺经,补气升阳,止汗、利尿;乳鸽性味甘咸、平,补肝、肾、益气血,治久病体弱、气血虚亏。

本食疗方对脾肾阳虚型久病虚弱或有狼疮肾炎患者有效脾肾阳虚型饮食选择与禁忌脾肾阳虚型红斑狼疮的主要表现是形寒肢冷、面或四肢浮肿、腹胀满或胸胁胀满、纳呆、关节痛、腰酸、面色苍白、少气懒言、皮疹紫暗、尿少或尿闭、咳嗽痰鸣、舌质淡、有齿印或舌体嫩胖、苔白簿脉细沉。

脾胃阳虚多为久病体虚或长期服激素导致的副作用或有狼疮性肾炎、肾病综合症等。阳虚则生寒,宜选择温性食物,忌凉寒性食物。

脾肾阳虚,病证名。多由肾虚衰,不能温养脾阳,导致脾阳亦虚;亦有脾阳久虚,不能运化水谷精气以充养肾,遂致肾阳亦虚者。二者往往又互为因果。症见畏寒肢冷、气短懒言、身体倦怠、大便溏泻或五更泄泻,或肢体浮肿,甚则腹满臌胀,舌淡胖苔白滑,脉虚大或细弱。治宜温补脾肾。

1、运动预防脾肾阳虚 

经常进行温和性的运动,有利于机体恢复到正常水平。适宜的中等强度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温和运动指在运动中心率达到最大心率健身专家推荐的运动是健走、游泳、慢跑。

2、多喝水预防脾肾阳虚 

体内水分充足可以保持呼吸道黏膜湿润,感冒病毒难以迅速繁殖。营养科学家建议:每日饮水量按体重算为40毫升,儿童需饮更多的水。最佳饮料为:水、混合饮料果茶或药草茶。要少喝咖啡、含酒精的饮料和酒。运动营养学专家指出喝水的原则是渴了再喝。

3、保证充足的睡眠 

良好的睡眠可以使体内的两种免疫细胞数量明显上升,而睡眠不足则会使免疫系统功能降低,生病几率随之增加。

4、增强免疫力 

日常中,除了适当的锻炼来提高免疫力外,锌也是增强人体免疫力必不可少的因素。锌是人体内很多重要酶的构成成分,对生命活动有催化作用,促进机体组织再生,并帮助提高自身免疫力。

5、合理饮食 

饮食要有规律,即每天在相同的时间进餐。粗细粮合理搭配混合食用可提高食物的风味,有助于各种营养成分的互补,还能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利用程度。多食用温热补益肾阳、温暖脾阳的食物,少食寒凉易伤阳气且难以消化的食物。

6、注意保护肚脐 

肚脐就叫神阙,还有关元、气海等穴。我们都听说过气沉丹田,丹田就是气海,是气要沉存的地方。你一味地将此处暴露的话,就很容易使体内的阳气耗散,进而使体质偏颇,形成阳虚质。抗生素也会致阳气虚损。

7、情志调养

阳气不足的人大多比较内向、沉静,常表现出情绪不佳,易于低沉。如肝阳虚者善恐、心阳虚者善悲。因此,在生活和工作中,应该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要善于自我排遣或与人倾诉、宽宏大量,改变自己的心情,消除或减少不良情绪的影响。

脾肾阳虚常见于虚劳、泄泻、 痢疾、水肿、鼓胀、肾风,以及西医的慢性肠胃炎、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疾病。脾肾阳虚还债在饮食上要格外注意,不可以随意吃刺激、寒凉、伤阳气的食物。脾胃阳虚给许多人的工作生活都带来了困扰,所以注意脾胃保养是非常重要的。

1、附子粥 

食材:附子10克,粳米150克。

做法:将附子先煎30分钟,再加入粳米,同煮至熟。每日1剂,连续3-5天  附子上通心阳以通脉,中温脾阳以健运,下补肾阳以益火,一般认为,煮粥服食,以脉微细无力或沉迟,舌苔薄白而舌质淡胖,口不渴,肢冷畏寒,大便稀溏者最为适宜。

2、砂仁胡椒肚 

食材:砂仁20克,猪肚1 000克,胡椒粉、味精、辣椒油各适量。

做法:将猪肚放入沸水中汆透,去内膜,备用。清汤倒入锅中,放入猪肚,加生姜同煮,熟后捞出晾凉,切片。砂仁研末,与胡椒粉调匀,再加味精、辣椒油少许,与熟肚片拌匀即可。

益气健脾,消食开胃。适用于脾胃虚弱之食少便溏、胃脘疼痛。可用于胃下垂及慢性胃炎病人。砂仁能行气和胃,醒脾,用于胃呆食滞。临床服用砂仁适量具有促进消化液分泌和增强胃肠蠕动的作用。

3、杜仲腰花 

食材:猪腰2个,炒黑杜仲25克,食用油1大匙,葱、姜、盐各适量。

做法:猪腰剖开,剔除骚味后,入清水中浸泡:杜仲加两碗半水煮20分钟后沥汁,1大匙油麻油或菜子油爆香葱、姜,下腰花炒匀,淋入杜仲水及少许盐,烧开即可。

此膳对腰虚无力、眩晕、尿频等症均有效用,产妇坐月子食用此膳可防日后腰酸背痛。

4、核桃仁炒韭菜 

食材:韭菜100克,核桃2个,花生油、调味料各适量。

做法:核桃仁切厚片,韭菜洗净切断;核桃仁用花生油炸熟,捞出备用:炒锅放大火上,倒入花生油,等烧热后倒入韭菜加调味料急炒,倒入核桃仁拌匀、调味即可食用。

核桃仁,性温味甘,有补肾养血、润肠、止带功能:与韭菜合用,有补肾壮阳固精作用。

5、当归生姜羊肉汤 

食材:羊腿肉500克,当归90克,生姜100克,精盐1 0克,黄酒20克,味精3克。

做法:

1、将羊腿肉洗干净,放入沸水锅内煮净血水,捞出洗净血沫,改刀切成1厘米方丁;姜洗净切片:当归切片。

2、把锅置火上,加水约2000毫升,放入羊肉丁、姜片、当归、黄酒,大火烧开,撇去浮沫,改小火煮30分钟左右,放入精盐,再煮1 0分钟左右;待羊肉熟烂时放入味精调好口味即成。

温中补血,祛寒止痛。特别适宜阳虚体质者冬季食用。

1宜食食物 

脾肾阳虚患者平日应经常食用一些性质温热、具有补益肾阳、温暖脾阳作用的食物,如籼米、狗肉、羊肉、鸡肉、猪肚、淡莱、韭菜、辣椒、刀豆、肉桂等。阳虚便秘者更宜食既温补又通便的食物,如核桃仁、薤白、海参、海虾等。阳虚泄泻者更宜食既温补又止泻的食物,如糯米、链鱼、河虾、干姜、花椒等;具有收涩止泻的食物,如石榴、乌梅、莲子、芡实等。

2忌食食物 

脾肾阳虚患者平日应避免食用那些性质寒凉、易伤阳气,或滋腻味厚难以消化的食物,如粳米、荞麦、莜麦、豆腐、猪肉、鸭肉、松子、花生、黑木耳、苦瓜、茭白、芹菜、冬瓜、茄子、空心莱、菠菜、龙眼、香蕉、蜂蜜等。阳虚便秘者还需忌食收涩止泻、可加重便秘的食物,如莲子、石榴、芡实、乌梅、糯米、河虾等。阳虚泄泻还需忌食具有润下通便作用的食物,如核桃仁、芝麻、银耳、海参、海虾、牛奶、兔肉、龙眼、桃子、萝卜等。

粳米  又名大米。味甘,性平,有健脾和胃,壮气力,强肌肉之功。用于脾虚烦闷,泄泻,消瘦,下痢。

粳米用于胃寒痛,消渴,自汗,便溏,腹泻

玉米  又名包谷。味甘,性平。有补中健脾,除湿利尿之功。可用于泄泻,痢疾等病。玉米有补中健脾,除湿利尿之功。可用于泄泻,痢疾等病

粟米  又名小米。味甘咸,性微寒。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肾之功。用于脾肾不足所致的纳食少,烦渴,反胃呕吐及病后体弱等。

高粱  味甘,性平。有健脾益中,渗湿止痢之功。用于小儿消化不良,湿热吐泻下痢等。

糯米  又名江米。味甘,性温。有暖脾胃、补中益气之功。用于胃寒痛,消渴,自汗,便溏,腹泻。

小麦  味甘,性凉。有健脾养心益肾,除热止渴之功。用于口干咽燥,烦躁不安,食欲不振等。

大麦  味甘咸,性微寒。有益气健脾,止渴除烦之功。用于脾胃虚弱之消化不良,呕吐泄泻等。

甘薯  又名红薯。味甘,性平。有健脾胃,润便之功。用于形体消瘦,便秘等。

黄豆  味甘,性平。有健脾宽中,润燥之功。用于疳积瘦弱,腹胀泻痢等症。

黄豆有健脾宽中,润燥之功

蚕豆  味甘,性平。有健脾利湿之功效。用于脾虚食少,便溏等症。

豆浆  味甘,性平。有润燥补虚之功。用于体弱不健,肠燥便秘等。

薏苡仁  味甘淡,性微寒。有健脾止泻,利水渗湿之功。用于泄泻,食欲不振之症。

莲子  味甘涩,性平。有健脾止泻之功。用于脾虚久泻,食欲不振

莲子味甘涩,性平

荞麦  味甘,性凉。有消积下气,健脾除湿之功。用于胃肠积滞,腹胀满,及脾虚而有湿热的腹泻、痢疾。

芝麻油  味甘,性凉。有润肠通便,解毒,生肌之功。用于肠燥便秘,蛔虫,食积腹痛,溃疡等。

[药物组成]丹砂(细研后用水飞过,另包)20g 、白茯苓(去黑皮)30g 、人参30g 、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120g。

[功能主治]脾肾阳虚,下元虚冷,耳目昏花,面容苍白。

 [用法用量]每日饭前,空腹温饮一小盅,勿间断。

[制备方法]上四味,除丹砂,其余共捣为粗末,同丹砂置于净器中,用醇酒几浸之,春夏五日,秋冬七日后开取,去渣备用。

[资料来源]《药酒验方选》

[资料来源]《千金方》

 [功用]温阳补虚,强体健骨。适用于体虚神倦,腰膝酸困,四肢疼痛,筋骨冷酸或痛,行走无力,或阳痿等症。

[原料]鹿骨100克,枸杞子30克,白酒1升。

[制作]将鹿骨捣碎,枸杞子拍破,置入干净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2周后饮用。

[用法及宜忌]每次10~20毫升,饭前服用。阳盛发热者不宜。

[功效]本方温补肾阳,同时善祛筋骨酸痛是其特长。方中鹿骨性温味甘,善补虚并能入骨髓,强壮筋骨,正如《千金方•食治》所谓“主内虚,续绝伤,补骨”。

而枸杞子则如《食疗本草》所谓:坚筋耐老,除风,补益筋骨,能益人,去虚劳。两者相伍则有强身壮体,健脑益智之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