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古书有哪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8浏览:3收藏

针灸古书有哪些?,第1张

宋以前:三经 《内经》《难经》《甲乙经》

针灸学早期的经典理论比较驳杂和粗略,但有很多实用的经验疗法。此时期著作理论层面影响力大。

宋以后:《针灸大成》《针灸聚英》《针灸资生经》

明清针灸学著作,理论方面较为成熟和成系统。尤其是手法方面,达到了一个全盛时期,此时期著作临床层面影响力大。现在传统针灸临床实际上是在沿用这一时期的学术成果。

另外在  秘籍网   或者  医书网    里收藏了很多针灸书籍,对针灸有兴趣的可以参考一下

中医灸法循证临床实践指南(超清版)

中医针灸一本通(超清版)

中医针灸健康指南(超清版)

中医针灸证治诀(超清版)

中华奇穴大成-看医学网

中华现代针灸验方荟萃(杜立宽)

中华艺术针灸集(超清版)

中华针灸学(赵尔康)

中国传统实用针灸学(超清版)

中国刺血疗法大全(超清版)

中国头皮针(朱明清)

中国实用刺血疗法(谭德福)

中国实用芒针治疗(杨兆钢)

中国微针疗法(郭长青)

中国手针疗法(王富春)

中国新针灸学汇编(张中和)

中国最新针灸疗法--百病神针

中国梅花针 第二版 钟梅泉

中国特种针法临症全书(尹远平)

中国特种针法全书(冯春祥)

中国特种针法(孙启凤)

中国脊柱推拿手法全书(超清版)

中国足针疗法(李家康)

中国针术临床实践(陈积祥)

中国针灸临床治疗学(臧郁文)

中国针灸全图 使用指南(周立群)

中国针灸刺灸法通鉴

针法灸法图解(蔺云桂)

针灸七字经(黄荣活)

针灸三法的应用——刺血、燔针、发泡灸(南正九)

针灸三绝(高维滨)

针灸三通法临床应用(贺普仁)

针灸与按摩(辽宁中医学院)

针灸临床取穴图解(北京中医学院编)

针灸临床处方速记口袋书(超清版)

针灸临床妙用

针灸临床妙用(郑其伟)

针灸临床学(孙申田)

针灸临床治疗学(胡武光)

针灸临床治疗歌诀(郭效宗)

针灸临床特色疗法(超清版)

针灸临床笔记(超清版)

针灸临床经验汇集

针灸临床经验辑要(焦国瑞)

针灸临床选要(陈全新)

针灸临床配方手册(于致顺)

针灸临床问答(张学全)

针灸临证精要(阎润茗)

针灸五输穴应用(杨维杰)

针灸从神论治精神疾病(超清版)

针灸保健学(何树槐)

针灸保健防病(张仁)

针灸健身术

针灸健身术(梁保义)

针灸六绝——针灸治疗神经疑难病(高维滨)

针灸减肥速成手册(超清版)

针灸助学歌诀(超清版)

针灸医学宝典(王启才)

针灸医学文摘(林昭庚)

针灸医家治病妙法(一)钟起哲

针灸医案选读(超清版)

针灸医桉与临症备急(张济民)

针灸医籍选译(王顺)

针灸医经选(张吉)

针灸十四经治病概要(熊修五)

针灸十绝招(彭敏)

针灸取穴图解(汉英对照超清版)

针灸取穴纲要(耿恩广)

针灸名医经典医桉(赵寿毛)

针灸名家医案精选导读(赵建新)

针灸名家:陆瘦燕学术经验集(陆焱垚)

针灸名着集成(黄龙祥)

针灸器械应用百问(杨华元)

针灸图说(高清彩图版)

针灸基础理论及方法(王炫燊)

针灸处方学(王岱)

针灸处方指南(朱玉祥)

针灸处方集(阎洪臣)

针灸大全(1958年版)

针灸大成新编(杨继洲)

针灸大成(明)杨继洲

针灸奇法治病术(符文彬)

针灸妇科学研究进展(李复峰)

针灸妙方治百病(王云凯)

针灸子午流注选摘

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池澄清)

针灸学(谷世喆)

针灸学七字歌诀(超清版)

针灸学基础(超清版)

针灸学新论(林昭庚)

针灸学新论(超清版)

针灸学现代研究与应用 (上册)郭长青

针灸学笔记图解(超清版)

针灸学表解(李瑞)

针灸学释难(增订本)李鼎

针灸学(刘冠军)

针灸实验录(申倬彬)

针灸对穴临床经验集(吕景山)

针灸康复学(唐赤蓉)

针灸心传(高立山)

针灸心悟(高立山)

针灸心扉(高立山)

针灸心语(高立山)

针灸意外桉例选析(伦新)

针灸手册(靳瑞)

针灸探微(谢文志)

针灸推拿全书(李学武)

针灸推拿医籍选(李继福)

针灸推拿及经络实用技术(詹文涛)

针灸推拿基础与临床(张立德)

针灸推拿学(严洁)

针灸推拿学(超清版)

针灸推拿应用解剖与临床(严振国)

针灸推拿技术(超清版)

针灸推拿概要(刘茜)

针灸推拿治疗学(周文新)

针灸推拿疗法(张登部)

针灸撷英(高希言)

针灸数据挖掘与临床决策(超清版)

针灸断病法则

针灸新义(祁越)

针灸新医疗法(遵义医学院)

针灸新穴精选(李红阳)

针灸时间治疗学(李磊)

针灸明理与临证(刘冠军)

针灸易学新法(张崇一)

针灸易学(清)李守先

针灸有效点图解(郭效宗)

针灸有效点理论与临床(郭效宗)

针灸有效病症(方幼安)

针灸枢要(陈克勤)

针灸歌诀800首(董明强)

针灸歌诀歌赋259首(蔡文)

针灸歌诀配彩色图谱(高清彩图版)

针灸歌赋处方集解(施震)

针灸歌赋校释(施土生)

针灸歌赋选读(李磊)

针灸歌赋选(宫艳华)

针灸歌赋集成(张应泰)

针灸歌赋集注(王森)

针灸治法与处方歌诀(文碧玲)

针灸治法与处方(超清版)

针灸治疗五官科常见病(超清版)

针灸治疗失眠(超清版)

针灸治疗学(超清版)

针灸治疗学(高清版)

百会穴

百会为督脉的穴位,位于巅顶,两耳连线的中心。就是头顶那个凹陷的地方,自己用手可以摸到的。

百会是人身最高的穴位,如果这个位置被击中了,那么就有可能出现倒地并且不省人事的情况。

百会为诸阳之会,人体阳气最盛的地方,与手足少阳、足太阳、足厥阴和督脉五条经脉相交会,故称三阳五会。《会元针灸学》:“百会者,五脏六腑奇经三阳百脉之所会,故名百会。”

能针能灸,可补可泻,有平肝熄风,开窍醒脑,提升阳气,升阳举陷,回阳固脱的功效,治疗头痛、头晕、癫狂痫证、中风昏迷、失语、健忘失眠以及脱肛、胃下垂、子宫脱垂,久泻不止、小便失禁等阳热上冲或阳气不固的病证。

针百会一穴,经气可通全身。《普济方》言:“百会穴百病皆主。”

治头痛,中医有“诸般头痛,百会为先”的说法。《胜玉歌》云: “头痛眩晕百会好”; 《针灸大成》云: “百会、后顶、合谷,治头风顶痛”等。

为急救穴,《资生经》云:“人身有四穴最应急,四百四病皆能治之,百会盖其一也。”《玉龙歌》记载: “中风不语最难医,顶门发际亦堪施,百会穴中明补泻,即时苏醒免灾危。”据说《扁鹊仓公列传中扁鹊就是用这个三阳五会为虢太子治疗尸厥的。百会配风府穴,能调气血,降逆气,醒脑安神。凡头晕目眩,中风失语,昏迷,取之奏效。

治疗泄泻,《丹溪治法心要·泄泻》中有“久病气虚,泄泻不止,灸百会三壮。”《寿世保元》“泄泻三五年不愈者,百会穴五七壮即愈”。

治疗脱肛,《医宗金鉴》: “提补阳气上升,……,大肠下气脱肛”; 《席弘赋》“小儿脱肛患多时,先灸百会次鸠尾”。使用时要配以长强、神阙、气海等穴。多用灸法。

百会穴贴敷治子宫下垂:五倍子5克,蓖麻5粒,升麻3克。共研为泥,贴敷于百会穴,胶布固定,每日早、中、晚3次,每次贴10分钟,10天为一疗程,疗效不明显可续用一疗程。

针刺百会穴使用28~30号毫针,平刺百会穴03~05寸,局部产生酸胀感

按摩百会,用食指或中指持续给力,当局部出现酸酸的、麻麻的感觉时,再持续30秒。就可以缓解由于颈椎病引起的头痛、头晕,精神紧张等症状。

灸百会穴可用艾柱灸法,使患者坐位,将艾娃置放在百会穴,然后从顶端点燃,当燃烧剩余1/3左右,病人开始感到热烫时,即用摄子将剩余的艾绒压灭或去掉,另换义化施灸,义巧的灸量单位是"壮",燃烧一个艾巧即为"一壮",灸量多少因人体质和病情而定,体质非常虚弱者,施灸量不宜太多,一般每次灸3~5壮,体质一般或较强者,每次可灸5~9壮。也可以使用隔葱灸:取葱白适量,捣烂如泥,放在百会穴上,上置艾柱施灸。一般可灸5~7壮,感到局部温热舒适,不觉觉灼痛痛为度;隔姜灸:把生姜(鲜者为好)切成约2~3mm厚的薄片,中间以针刺穿数孔,置于百会穴,上面放大艾柱灸之,当患者感到灼痛时,可用镊子子将姜片夹起,离开皮肤数秒钟,然后放下续灸。一柱燃尽,则换柱再灸,至局部皮肤潮红湿涧为度;隔附子饼灸:将附子切成2~3mm厚的薄片,或以附子末加黄酒做成药饼,中间刺穿数孔,置于百会穴,上面放艾柱灸之。如药饼变干,应换湿药饼再灸。

百会的艾条灸法最简单,将艾条点燃进行施灸,艾条灸又可分为固定灸、雀啄灸、回旋灸、实按灸。固定灸: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施灸部位(约距2~4cm)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在百会穴一般施灸30分钟左右,每日1~2次。雀啄灸: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百会穴,距离不固定,像麻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移动施灸,一般每次施灸30分钟,每日1~2次;回旋灸: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百会穴,不停地作回旋转动施灸,此种灸法面积较大。

在中医 养生 文化中,有一个穴位就如同身怀绝技的路人,看起来很平常,但实际上深藏不露。

它就是位于我们肩膀上的肩井穴 ,被称为 “生命之井 ”, 人体气血正是由此喷涌而出输送全身。

肩井穴 不仅是 缓解肩颈疼痛麻木 的治痛症要穴,还是 调治乳腺炎、乳腺肿痛结节 的大穴! 关键它还疏通肝胆,可畅通全身之气。 对于我们身体保健而言,肩井穴是不可不知的宝贵穴位!

肩井,属足少阳胆经。 肩井穴在肩上,前直对乳中,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心上,按下去是一个凹陷就是了。

肩,指穴在肩部也。井,地部孔隙也,如果把人体比作一口井, 那么井底就是脚底的涌泉穴,井口就是肩部的肩井穴。 只有保持这口井上下畅通,人体内的气血才能畅通无阻!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一下经络穴位图,会发现 足少阳胆经是一条很长的经络,从足部延伸到头部,所涉及的部位非常广泛。

那么,足少阳胆经出现问题,到底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一句话:胆经堵,全身堵!

1、关节屈伸不利:

胆经遍布身体重要关节。胆经气血郁滞,会让颈部、肩部、髋部等大关节出现酸乏无力之感。

2、两肋闷痛:

胆经郁阻,肝经会受影响。肝气不疏,必然引起两肋闷胀,患者更可出现口苦咽干等症状。

3、多发乳腺问题:

胆经郁阻,直接影响身体气机的生发。气机不畅,影响肝经的通畅,会让乳房疾病丛生。

4、易患高血压:

胆经郁阻,气郁久而化热,传导给肝经,形成肝阳上亢,从而诱发高血压。

5、降低免疫力:

胆经气机生发为午夜。此时一阳生。一生二,二生三,三才能生万物。如果胆经气血出现问题,不能很好地在午夜生发阳气,久而久之会影响人体正气,形成免疫力的低下。

6、口苦,目赤肿痛等上火症状:

胆有多清,脑有多清。胆主决断。当胆经气血出现了问题,影响清阳之气对头的濡养,会出现上火、头晕等症状。

总而言之,作为主疏泄的经脉,胆经和身体中的很多方面都有密切关系。因此, 让胆经通畅起来,对我们的 健康 来说至关重要。 在这里,我们就得说到肩井穴了!

肩井穴之所以如此重要,就在于它能 以四两拨千斤的姿态来调节胆经的气血。

对此,《幼科铁镜》中说得好: “肩井穴是大关津,掐此开通血气行,各处推完将此掐,不愁气血不周身”。

《会元针灸学》 说得更好: “肩井者,在肩部阳气冲出显明之处,而通于五脏,推荡淤血,而生青阳之气,如泉涌出,以安经络,以实脏腑,而开阴窍。”

肩井穴属胆经,而三焦经、大肠经也都在此附近经过,刺激肩颈穴,不仅刺激了胆经, 相当于刺激了身体多条经脉,疏通郁滞的气血,通畅身体的经络。

简单来说,刺激肩井穴,可以让胆经的清阳之气如泉水一般涌出来,然后将郁滞的气血涤荡开来,令全身的疏泄顺畅平缓。 就仿佛人体气血的一个盖子,提起来,郁闷之气就会宣解。这就是肩井穴的最大妙处。

容易紧张的,爱生闷气的,乳腺增生的,睡眠不好的,压力大肩膀硬 的(身心一体,压力大,身体必然有负重感,肩颈都不会舒服),都可以随时 揉按刺激肩井穴,为自己疏通气机,为身体和情绪找到出口。

肩井穴具有 祛风清热,活络消肿 的功效。主治: 肩背痹痛,手臂不举,颈项强痛,乳痈,中风,瘰疬,难产,诸虚百损。

肩井穴也是调治乳房痛、乳腺炎等乳腺问题最有效的穴位之一。 因为胆经的循行,正好从乳房的旁边转一圈,肩井穴又是胆经里最四通八达的穴位,乳腺问题找它当然没问题!

女性乳房胀痛、乳腺增生,肩井穴处就会比较疼痛。这时候赶紧多揉肩井穴,把它揉到不疼了,那些让女性害怕不已的乳腺问题就没有了。

1、肩井按揉

按揉是最便利的方法,按揉前涂点按摩油,有艾灸+按摩的双倍效果。

一手搭于对侧肩头,用中指指腹按揉肩井穴,或用中间三指指腹按揉肩井穴区。按揉的手法要均匀、柔和、渗透,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早晚各一次,每次按揉2 3分钟,左右手交替按揉。

有人反馈,自从按摩了肩井穴以后,她的乳房胀痛现象就再也没有出现过。

2、艾灸或刮痧

艾灸

艾灸肩井穴具有疏导水液、祛风清热、活络消肿的作用,每天艾灸1次,每次5-10分钟左右。

刮痧

刮肩井穴时,要顺着经络刮,最好是从上到下,这样比较顺手。刮板和皮肤保持45度以下的锐角,比较不痛。刮痧时最好能用上腰劲,这样会很省力。在操作中自己慢慢体会,手法是最容易掌握的。

不管是艾灸还是刮痧的方法,都可以刺激肩井穴, 推动气血运行周身 解除疲劳,放松肌肉 ,也有助于调理颈椎病、落枕、肩关节周围炎等病引起的 颈项肌肉痉挛、疼痛、上肢酸胀麻木

还能 调各种痛症 比如脖子痛,肩膀痛,甚至牙疼、头痛(尤其是属于胆经的偏头痛)都能调

小穴位,大学问,善用穴位能保 健康 。 今天介绍的 肩井穴,一定要用起来! 每天随手按一按,一身轻松 !

针灸古书有哪些?

宋以前:三经 《内经》《难经》《甲乙经》针灸学早期的经典理论比较驳杂和粗略,但有很多实用的经验疗法。此时期著作理论层面影响力大。宋...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