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蝴蝶装订方法图解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8浏览:3收藏

古籍蝴蝶装订方法图解,第1张

古籍蝴蝶装订方法图解如下:

1、把打印好的小册子对折起来,一个对折叫做一台,一本书可以分为好多台,这里我把5张A4纸对折成一台,厚度比较合适,可以根据纸质的不同,尝试把不同张数的纸对折为一台。如下图:

2、把每台折页均匀的打上六个小孔,以方便穿针。对了,还需要折叠两个“蝴蝶页”,也叫“衬页”。我用的的厚一些的纸,比较结实,也都打好孔。如下图:

3、以蝴蝶页为最下面一台开始穿线。像图示一样,留出一个绳套,装订下一台的时候,针线需要穿过这个绳套。末尾要留出一段线绳。如下图:

4、像图示穿线一样,装订下一台。把线绳拉紧,在末尾打结,这样两台折纸就装订紧了。如下图:

5、打结之后穿入第三台,像前面一样穿线,但是从孔里穿出后,要穿过下面两台之间的锁线处,在穿回孔里,像下图这样。

6、每台都装订好后,到末尾线绳穿出以后,穿过下面两台之间的锁线处,然后打结,再穿过下一台的锁线处,再打一次结,就可以了,如果书籍比较厚,可以以此类推,多打几次结。如下图:

7、装订好以后,先下图一样,涂抹白胶,沾上纱布,再沾上和纱布同样大小的衬纸。等胶水干了以后,可以用壁纸刀,把书边裁切整齐。如下图:

8、接下来准备硬纸板和牛皮纸,准备制作硬书壳,如果有条件,也可以用布料和皮革来制作书皮,可以尽情发挥想象力,制作自己喜欢的风格,当然前提是比较结实、耐用。如下图:

9、涂上白胶,将书皮和硬纸板粘结实。把前后蝴蝶页跟书皮粘贴牢固,大功告成。书的封面,是一个发挥想象力的地方,开动大脑,做出你最喜欢的风格吧。

蝴蝶镶:蝴蝶镶在现存古籍中,只能算一种特殊的装订印刷形式,不知它出现的具体年代,也讲不清它的消亡时间,而清代内府刻书中这种形式也确实存在。

笔者近期整理内府刻书时发现几部,如:清乾隆十七年武英殿刻本《平定两金川方略二十六卷图说一卷》,嘉庆年间武英殿刊刻的《钦定大清会典》,道光十六年国子监刊刻的《钦定国子监志》,其装帧及版刻形式未见前人提及,也未见有关书目文献记载。

第一章 书籍装帧的初期形态  一 结绳书、契刻书  二 图画文书  三 陶文书  四 甲骨文书  五 金文书  六 石文书、玉文书  七 书籍装帧初期形态的特点  第二章 书籍装帧的正规形态  一 简策书、木牍书  二 帛书  三 卷轴装书  四 旋风装书  五 粘叶装书、缝缋装书  六 书籍装帧正规形态的特点  第三章 书籍装帧的册页形态  一 梵笑装书  二 经折装书  三 蝴蝶装书  四 包背装书  五 线装书  六 书籍装帧册页形态的特点  第四章 古代书籍装帧与文化  一 “天人合一”与书籍的版式.  二 “天人合一”与书籍的结构  三 “天人合一”与书籍的装订  第五章 古代书籍装帧与审美文化  一 古籍里的美学思想  二 书卷气  三 书籍内容和装帧的文化同一性  第六章 毛笔  一 毛笔的发明  二 毛笔的形制  三 历代的毛笔  四 毛笔与印刷  第七章 墨  一 墨的发明  二 烟墨与石墨  三 历代制墨、用墨简况  四 印刷用墨  第八章 纸  一 纸的发明及蔡伦造纸  二 已发现的古代纸  三 早期的造纸技术  四 历代造纸及用纸  第九章 雕版印刷  一 绪论  二 雕版印刷术发明前的准备  三 雕版印刷术  四 历代的雕版印刷  五 雕版印书的字体  六 雕版印书的版式  七 雕版印书的封面  八 雕版印书的牌记  九 雕版印书的刻工  十 雕版的套色印刷  十一 雕版印刷的中国古代纸币  第十章 活字印刷  一 活字印刷的发明  二 泥活字印刷的发展  三 活字印刷的发展  第十一章 古籍的捅图版面  一 插图的起源  二 唐代的插图版画  三 五代的插图版画  四 宋代的插图版画  五 辽金西夏和蒙古的插图版画  六 元代的插图版画  七 明代的插图版画  八 清代的插图版画  九 木版年画  十 插图版画的艺术特色  第十二章 版本简述  一 版本名词的固定  二 版本涵义的扩大  三 版本名称的区分  中国古代书籍装帧一览表 杨永德  古籍书面与现代书封面 杨永德  后记  主要参考书目

由于旋风叶折叠处容易断裂,而成为零星的散页,不便整理,于是后来改成单页,把有文字的一面对折起来,将对折好的一叠单页的折缝处粘连在一张纸上,外面包上硬纸,成为一册书。打开后各页左右对称,状如蝴蝶展翅,因而得名。又作“蝴装”,简称“蝶装”或“装”。蝴蝶装在宋代最流行,元代沿用,到明代被淘汰。在蝴蝶装中,包在书前后的硬纸叫“书衣”,书衣正面左边贴着写有书名、册次的狭长纸条叫“书签”,书册上端切齐之处叫“书头”,下端切齐之处叫“书根”,翻阅的一边(即左边)叫书口,另一边叫“书背”或“书脊”

人类社会自从出现文字后,便出现了承载文字的书写材料。书写材料的变化,影响了装帧方式的演变与更新。唐末至两宋时期为中国书籍装帧方式从卷轴装发展至册页装的重要变革期。那么深受唐宋影响的日本的典籍装帧与唐宋的不同呢?

一、中国典籍装帧的主流演变及宋版装帧的方式特点

中国的书写材料发展至竹木简后,出现了与之并行的材料——兼帛。帛书的装帧方法可以理解为与简策书相似,称为“卷轴装”,唐与唐之前的典籍主要为这种装帧形式。帛书上下设有边栏,模仿简策书的编绳,两行文字之间绘有竖线,类似于两简之间的间隔缝。卷轴装在书尾装一木轴,以轴为中心,从后往前卷起,并在中心系绳带防止散开。造纸术的发明与运用逐渐取代了竹木简和廉帛,但传统的手写方式及卷轴装装帧方式仍然盛行。

二、日本平安时代的典籍装帧历史及其形式

平安时代主要包含“唐风文化”“国风文化”以及“院政期文化”三种文化类型。在装帧历史方面,因不同阶段文化的影响,出现了卷轴装、粘叶装、缀叶装、大和缀等主要装帧方式,这四种装帧方式同为日本装帧史从卷轴装向册页装转变的重要代表。

三、从装帧形式、历史渊源探究两国典籍装帧方式的异同

奈良末期至平安初期,文学、绘画、佛典等以卷轴装为主,日语称“卷物”“卷子本”,施有绘画的称为“绘卷物”。目前,日本最古老的绘卷物为平安末期的《源氏物语绘卷》,因文字与绘画两者交叉式出现于同一卷轴内,也被称为“交互绘卷”。

比较两国的卷轴装,可以得知,受遣唐使制度的影响,平安初期尚属于唐风文化,日本以唐盛行的卷轴装为模板学习其装帧方式。但因现存遗物有限、装帧方式相似度较高,所以关于卷轴装,该时期两国的差异难以断定。即使至桃山、江户时代,卷轴装改为册页装的事例也不为多见,卷轴装一直使用至19世纪末。此外,平安初期旋风叶、经折装不如卷轴装普及度高,在日本,经折装主要用于石碑的慕刻和拓本,也不排除用于佛典及习字的写本,与我国在使用领域略有不同。

综上所述,平安初中期,主要收集唐、北宋时期的典籍并学习效仿其装帧方法,又因雕版印刷尚未出现普及,仍为以手写本为主的昌盛期,这一点是影响两国装帧方式不同的关键原因。比较敦煌遗书的装帧方式后可以断定,日本册页装帧方式的粘叶装、缀叶装及大和缀,毫无例外是以唐、五代时期的手写本和宋版装帧为基准发展而成的产物,并非日本原创的装帧方式。

明清时还爱给线装书做“书套”,也称之为“函”,用硬纸衬里,外面裱糊蓝布,讲究的还用锦,把书的四边包起,用两枚骨签插紧,只空出书根和书头,叫“四合套”,讲究的则连书根、书头也包起,叫“六合套”,更讲究的把包书根、书头的两块相接处挖成云纹镶嵌,叫“云字套”。有人还用两块和书册一样大小的木板(称夹板),上下两头各穿上一根布带,把书册夹住扎牢。此外,珍贵的书还常做精致的木匣或小木箱装起来,匣面、箱面刻上书名、版本和册数。

古籍蝴蝶装订方法图解

古籍蝴蝶装订方法图解如下:1、把打印好的小册子对折起来,一个对折叫做一台,一本书可以分为好多台,这里我把5张A4纸对折成一台,厚度比较...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