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中国通史纪录片》第38集 陈朝兴亡 音频(解说词)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8浏览:3收藏

《CCTV中国通史纪录片》第38集 陈朝兴亡 音频(解说词),第1张

第38集:陈朝兴亡

公元548年,投降南梁的东魏叛将羯族人侯景举兵反叛,85岁的梁朝开国皇帝萧衍在侯景之乱中,生生饿死与朝堂之上,掌握国家命脉的江南士族也惨遭屠戮,消亡殆尽,那段时间,江南人口锐减,昔日繁华富庶之地,瞬间成为千里烟绝,白骨成聚的人间地狱。江南,需要一位英雄,能够兴亡继绝,保存文化根脉,救民于水火之中,陈霸先,这位出身寒门的江南子弟,应时而出,他兵出岭南,北伐叛乱,又据北方大军入侵,终于建立陈氏王朝,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江南重现繁华盛景。然而,仅仅在三十三年后,他的后人陈叔宝在王朝危难之时,竟悠然吟出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的亡国之音,陈霸先的英雄之梦,最终凋落在陈后主的莺歌燕舞之中。

这里是江南的一个小镇,古称长城,魏晋南北朝时期,这里曾有大量的蛮族居住,属于南方的土著居民,在五溪蛮的后裔中有一位贫穷的少年,它有一个霸气的名字—陈霸先。在陈霸先的故乡,他的乡亲们更愿意让这位祖辈以布衣之相直面世人,但同时又把种种神际附着在他的身上。在塑像的后面有一座亭子,亭子里面有一口井,当地人称这口井为圣井。梁奕建,浙江长兴县的一位文博研究员,为了确认井的历史,他曾经到过井下进行考古研究。

梁奕建:这个井圈不是原件,因为它的口径,他的原来的这个井口离我们现在的这个地面约(低)一米左右,这个井上加起来这个是地面,那么下去还一米左右,这里有小瓦,中间是小瓦,下面下去有四块条石拼合起来的,这个是他真正的井口,在我们当地,民间有很多美丽的传说,做他母亲在打水的时候,突然看到一条小白龙进入她的腹中,然后她就怀孕了,然后陈霸先后来就出生了,出生之后呢井里的这个水都沸腾了,然后家人把井里的水了舀上来给他沐浴,然后就把这口井称为圣井。

这位未来的英雄,出身于陇亩之中,因为家贫,陈霸先早年以捕鱼为业,后来做了村官,在乡里任过里正,闲暇时间,陈霸先喜欢涉猎史籍,好读兵书,苦练武艺。家里面的这口井已经满足不了他的大志,他决心去更广阔的天地闯一闯,不久,陈霸先来到建康,管理起油库,因为聪明伶俐,升为梁朝皇室宗亲新瑜侯萧映的传令官,虽然出身寒微,地位低下,但他晓习吏事,勤于工作,因而深受萧映喜爱。萧映调任广州刺史,将陈霸先也一并带上,将其引入幕僚担任中直兵参军,受命召集士马,成为主管军队的一名武官,这是陈霸先命运的重要转折点,此时陈霸先正是30多岁的壮年时期。然而,陈霸先要想真正上位,还必须突破一重无形的障碍,那就是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虽然重建了皇权政治,少数寒人得到皇帝信任,但士庶之别国之章也,门阀制度戒备深严,豪门大户盘根错节,极力把持政权,所谓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寒门仍饱受排挤,难有出头之日。

胡阿祥:六朝的时代是一个中国历史一个特别讲贵族身份的时代,梁启超甚至说六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贵族时代,也就说要一个好的出身,有个好的出身以后,平流进取,坐至公卿,在这种氛围之下,陈霸先这种出身于寒族的,地位很低的人是很难冒头的,那他怎么后来就冒头了呢,这个大的历史背景,侯景叛乱548年,那么对江南地区造成的打击非常大,不仅是经济的破坏,而且更多从东晋以来,迁到江南一带的世家大族基本上给毁灭掉了。

陈霸先的真正崛起就是在侯景叛乱中,面对着满目残山剩水,陈霸先率领3000广东地方兵团,挥师北上,出师勤王,讨伐侯景,期间,他遣使江陵,投到湘东王萧绎,也就是后来的梁元帝门下,取得了北伐的合法性。也是从这个时候起,寒门出生的陈霸先开始展翅高飞,在侯景之乱后,活跃在梁朝政治舞台上的有两大权臣,一个是出身寒门的陈霸先,另一个就是北方士族的代表人物,太原王氏王僧辩,在结成政治同盟之后,陈、王联军势如破竹,不久就攻破建康,剿灭了侯景的叛军。侯景之乱平定后,湘东王萧绎在江陵称帝,是为梁元帝。

元帝登基后,照例论功行赏,平定侯景之乱,以陈霸先之功居多,梁元帝仅封陈霸先为司空,领扬州刺史,镇京口,而将王僧辩封为太尉,镇建康,军功卓著的陈霸先虽然享有三公之誉,但其实依然被排斥在权力核心之外。士庶天隔,在陈霸先的安置问题上可以看出,以元帝为首的梁朝皇室与士族对寒门出身的陈霸先充满戒心。梁朝最大的矛盾,其实不仅在萧墙之内,更在国境之外,在北方两个虎视眈眈的鲜卑强国北齐和西魏,借助侯景之乱,夺取了梁朝的大片土地,梁朝一向赖以凭藉的长江天险,也有近一半落到北方敌国的手里,梁朝此时已经危如累卵。

楼劲:梁武帝的这些宗室是分崩离析,各地的豪强是在观望,侯景之乱不过是北方的一支大政治集团,但就这样一支力量,它灭掉了南梁,我们看到这个事实我们要肯定,就总体国力就总体力量来说,北强于南,大势已成。

湖北省荆州市,是当年梁元帝称帝的江陵,1500多年前,就在这个地方上演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江陵焚书,公元554年,在侯景之乱平定三年后,西魏大军突袭江陵,梁元帝身陷重围。这里是荆州图书馆,现在这个图书馆有40多万册图书,其中有两万多册古籍藏书,这样的藏书规模在全国来说并不算多,更无法跟大型图书馆相提并论,但1500多年前,这里是整个中国藏书最多的地方,鼎盛时期古籍藏书就达到14万卷,然而,浩瀚书海已荡然无存,历任的荆州图书馆馆长都只能在这不多的古籍中,寻找当年曾经的辉煌。

欧阳军:梁元帝在这个地方,将十四万卷藏书毁于一旦,他焚的这些书,应该来讲都是非常珍贵的图书,作为图书管理馆长,每每想起来这个事情的时候,心里都蛮不是滋味的,不然的话,我们荆州这个地方可能是有文化大都。

从梁元帝内心来讲,他应该是很复杂的,他也不希望把这个书毁掉,从他内心来讲,他觉得这么一些好东西,我这么珍爱的东西,我不应该留给你们这些蛮夷,我不应该留给你们,有时候人那在死的时候,把这样一些最珍贵的东西随着一块儿焚掉,好像感觉到是自己的一种捍卫,或者是这样的一种心态。

在江陵陷落之前,梁元帝萧绎烧毁了历年精心收藏的十四万卷图书,要用这些书为自己殉葬,自谓文武之道,尽今夜矣,史称江陵焚书,这是中国文化史上空前的浩劫,从数量上来说,梁元帝毁灭了传世书籍的一半,从质量上说,他所毁的是历代积累起来的精华,梁元帝兵败被俘,被问及焚书原因时辩解到,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故焚之。

楼劲:这个焚书当然是我们中国历史上图书的那么十几次重大的灾难当中最要命的一次,为什么,我们以后可以说,基本上除清朝以外,那都已经积累了这么多,又积累了1000多年啊,再也没有达到过这个数字。

随着江陵焚书,梁朝也随即灰飞烟灭,江陵破后,梁朝的存亡重任落在了陈霸先与王僧辩二人的肩上,身为梁朝重臣,王、陈当然不肯听命北方强权,他们决定迎立梁元帝的第九子,时年13岁的萧方智为帝,而此时的北齐也想在江南扶持一个代理人,他们所选中的是梁武帝的侄子萧渊明,在安徽巢湖,北齐大败王僧辩,并迫使王僧辩答应了北齐让萧渊明在建康称帝的要求。原本就摇摇欲坠的政治联盟,因为王僧辩的变节背叛,终于分崩离析,公元555年,陈霸先从京口举兵偷袭建康,杀死王僧辩父子,重新立萧方知为梁敬帝,自己都督中外诸军事,看到苦心扶植起来的代理人,须臾之间就被推翻,北齐政府岂能坐视不管,一场决定南方命运的战争即将展开。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每年夏天的玄武湖畔,荷叶田田绿遍了整个湖畔,刚刚进入建康的陈霸先,此时面临着兵出岭南以后最严峻的考验,北齐为了侵占南朝,组织了十万大军,挥师南下。江南的梅雨,遮天蔽日,连绵不绝,齐军官兵都是北方人,不适应南方的阴雨天气,在久攻不下之后士气开始低落,而陈霸先要等的就是这一刻,6月11日天气转晴,决战的时刻来临了,陈霸先希望将士们可以饱餐一顿,然而被围困数月的建康城,粮草匮乏。就在此时,陈霸先侄子陈蒨及时送来三千斛米,一千只鸭子,陈霸先大喜。立即命人煮饭烹鸭,又从玄武湖中割来许多荷叶,以荷叶裹饭,配上几块香喷喷的鸭肉,这就是南京城著名的荷叶饭的来历。将士们吃得痛快淋漓,士气大振,一举歼灭了齐军主力,退至江北的齐军十万人马只剩下两三万,北齐至此一蹶不振,陈霸先终于击败了一个强大的对手。

陈霸先将北齐势力赶出长江以南以后,萧梁政权自然会转让给他不可,他打下了江山,也准备坐江山了,公元557年54岁的陈霸先迫使萧方知将帝位禅让给自己,建立了陈朝,定都建康,是为陈武帝,从此寒族全面上位。年少之时,陈霸先便离开了家乡,三十多年后,这位寒门之子登基称帝,走上了他人生的最高峰,成为一国之君后,陈武帝依然不忘寒门本色,更提出了务在廉平的施政治国理念,突出表达了寒门庶族的政治诉求及其主张,这和南朝士族追求奢靡*侈之风形成了鲜明对照。1994年,当他的后人在故乡长兴重修陈霸先故居时,也遵循了陈武帝节俭的风尚,整个纪念馆看不出任何奢华。

梁奕建:我们这里最为珍贵的一件文物,就是由明代的长兴县令归有光和县丞吴承恩合作的一块碑,《圣井铭并叙碑》,他们两个人在文学史上那种位置,是人们很仰慕的。他写的是恭俭勤劳,志度弘远,勤劳致富,江左诸帝,号为最贤。

作为开国之君,陈武帝意志品质顽强,工作作风朴实,在执政期间,他一改皇宫里的奢华,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倡导俭以养德之风,反对奢靡浪费,陈武帝以俭素自率,常膳不过数品,私飨曲宴,皆瓦器蚌盘,肴核庶馐,裁令充足而已,不为虚废。即使后来江南经济复苏,宫中依然衣才重彩,饰无金翠,歌钟女乐,不列于前,那个时期陈朝上下,为政宽简,民力得以恢复,江南一度破碎的山河,生机出现,历史选择的出身寒族的陈霸先,他从一个村官成长为将军,受命于危难之际,攘臂于无望之时,最后黄袍加身,收拾起残破的山河,避免了江南遭受更为残酷的战火,同时几乎以一己之力保护了华夏文化在南方得以继续传承与发展。

如果形势就这么发展下去,陈朝是很有可能在专注国力的基础上,变得更为强盛。但是,历史总是被无数的偶然事件改变了走向,公元559年6月,在位仅仅21个月的陈武帝在建康城中猝然长逝。这里是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的万安陵,有一种说法称,陈武帝死后就葬在了这里,在虎踞龙盘的六朝古都,万安陵,甚至是连当地人都不熟悉的景点,这里只留下两只孤零零的石兽,陈武帝创建的王朝早已成为过往云烟。但1500多年前,那个南朝历史上疆土最小,国力最为孱弱的陈朝,却顽强的守住了中国经济和文化最繁荣的地区,为此后隋唐大一统留下了极为丰厚的遗产。

楼劲:在北齐和侯景这两个集团都是六镇兴起的胡化汉人集团,所以是一个十分落后、十分残暴、很黑暗的一种统治,相对于这种统治来说,陈霸先能够力抗高齐,西拒西魏,那当然是一个民族英雄,通过陈朝的对江南的梳理和治理,因为他一开始需要平定各地的叛乱,平定江南各地叛乱的过程当中,他把江南的地方豪强势力极大的削弱,这个过程,是有利于以后隋代的统治。

陈霸先打下的江山,百废待兴,他登基两年,就留赍志而没,留下了无尽的遗憾,由于陈霸先的儿子不在身边,所以由侄子陈蒨继位,是为陈文帝,陈文帝是南朝少有的有为之君,他曾追随武帝南征北战,对王朝的未来充满忧患意识,他在位期间,先后平定湘郢王琳,临川周迪,建安陈宝应等地的叛乱,继而封锁巴丘,阻止了北周顺江东进。同时,文帝整治吏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这里是绍兴鉴湖,是浙江著名的旅游景点,在陈朝,这里是著名的水利工程,陈文帝执政期间,湖水顺着开凿的长达120里的水道,灌溉千里良田,直到今日,这些河流依然存在。

陈文帝在位期间,陈朝政治清明,社会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国势开始强盛强盛。随着陈朝的稳定与强盛,北周开始与陈朝修好,陈朝派遣使者周弘正尚书来到长安,迎回陈文帝的弟弟陈顼,也就是后来的陈宣帝。多年的囚禁经历令陈顼对国破家亡有着切肤之痛,登上帝位之后,对王朝兴衰充满危机感和使命感的陈宣帝便立志北伐,开疆拓土,从战略形势来看,南朝长时间占据的淮南江北,被北齐掠取,而陈朝西面的荆州,巴蜀又被北周夺得,没有战略纵深,成为陈朝国防最大的弱点。

公元573年,陈朝的十万大军度过长江,征伐北齐,北伐军风行电扫,几乎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便将淮南的大片土地重新收复,但形势大好的时候,陈宣帝却突然命令部队停止北伐。陈宣帝没有乘胜而上,是因为当时陈朝国力孱弱,北伐透支了这个刚刚恢复生机的王朝,相反,趁着北齐、陈朝互相牵制,渔翁得利的北周开始了和冰之旅,一举歼灭已经被陈朝军队击垮的北齐,公元577,北周统一了北方,北方的统一使陈朝面临一个更加强大的对手,而不甘心坐视北方日盛,却未能判明形势的陈宣帝,在这个时候,再次发动了第二次北伐,只是这一次陈宣帝遭受了重大打击,徐州之战几乎使陈军全军覆没。

楼劲:宣帝北伐,第一次是陈朝没有准确的估价当时南北形势,没有正确地认识到当时依然处于北方明显占强这样一个基本的实力对比,同时呢也怀有骄傲情绪,那当然了,这次战争过程中,也使得陈朝原来就不怎么样的国力遭到一次重挫,那恢复起来又很费事,所以这次北伐的失败,只能说南朝真是气数已尽。

公元582年,充满忧患意识,志在荡清四海,包吞八荒的陈宣帝,在再三叮嘱后人,文武内外,俱罄心力,当官务职,重在协和之后,撒手西去。陈王朝在建立二十五年之后交到了陈叔宝手中,陈叔宝就是后来的陈后主,映日花光动,迎风香气来,佳人早插髻,试立且徘徊,这是陈后主所作的《梅花落》,陈叔宝的身份是皇帝,他的责任是治国兴邦,但他对这样的身份,这样的责任,并不怎么在意,面对旖旎的江南,陈后主更愿意做一个诗人,吟诗而唱,陈后主自小命运多舛,两岁时江陵沦陷,他和父母一同被西魏掳走,直到公元562年他才回到江南,此时陈叔宝九岁,被立为安成王世子,陈叔宝蒙难之时,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娃娃,等到初识世事时,已成为安成王世子,尽享荣华富贵。

陈叔宝不像父亲陈顼那样在坎坷之中,知宗庙之负重,识王业之艰难。唐朝魏征说陈后主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不知稼穑艰难,大体是不错的。陈朝内忧外患,已经风雨飘摇,陈后主在刚刚继位的时候,也曾初惧阽危,屡有哀矜之诏。在他继位诏书中有这样的话,无由自安拱默,敢忘康济,意思是不能贪图安逸无所事事,不敢忘怀治理国家。如果陈后主能像他即为初年那样充满忧患意识,励精图治,或许还能暂且维持半壁江山。但偏偏陈叔宝却是一个胸无大志、乐于苟安的皇帝,十里秦淮,文采风流,甲于海内,在这条河流经的建康城里,一国之君陈叔宝更是雅好文学,而且尤其擅长宫体诗,宫体诗的题材以吟风弄月江,艳情狭邪居多,风格轻浮绮艳,纤巧秾丽,陈叔宝当太子的时候,在东宫之中便聚集了一大批文人,形成了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文学集团,孟暄、孔范、江总、王媛等十余人,不尊礼节,行事放肆,号称十狎客。陈叔宝继位后,这个文学集团有了皇权的庇佑,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当时被称为文宗,死后被后主尊为词宗的徐陵,更是其中翘楚,为了迎合陈后主的好尚,徐陵特意编纂了一部专供宫中女性吟咏的诗集—《玉台新咏》。《玉台新咏》在文学史上一直有着较高的文学地位,是继《诗经》、《楚辞》之后的第三部诗歌总集。

方麟:这个《玉台新咏》里面收录了大量的宫廷体诗,它也收了像《孔雀东南飞》这样的歌颂女性反抗封建压迫、封建礼教这样好的作品,但是它的审美趣味,可以说是有些俗,真的说是俗不可耐,宫体诗关心的是什么,是女性的美貌、身体、还有床笫之欢,我们可以用一句话就是说他的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作为君主,陈后主把当时即为时的政治宣言抛到脑后,不但不居安思危,反而沉湎于自己喜爱的文学,整日不理朝政,忙着与文学侍臣游宴后庭。自私,陈朝国政颓废,纲纪不立,君臣一起沉溺于妩媚的江南文化,终日做着粉红色的梦。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陈后主的宠妃张丽华就是这样的美人,史书记载她发长七尺,真黑如漆,光可照人,举止娴雅,容色端丽,每瞻视顾盼,光彩溢目,照映左右,在阁上梳妆时,面临轩槛,宫中望之若神仙。从当太子的时候,陈叔宝就和张丽华两情缱绻,当年陈宣帝刚刚去世时,陈后主曾被自己的弟弟,想要取而代之的陈叔坚砍伤,养伤期间,摒去诸姬,独留张贵妃随侍,加之张贵妃记忆力极强,许多奏章能过目不忘,所以陈后主对张丽华极为宠爱。陈后主对张贵妃以及其他妃嫔的宠爱,体现在历史上著名的三阁之中,自武帝开国以来,内廷陈设都很简朴,但这一切,在陈后主这里发生了变化。

陈后主即位的第二年,便大兴土木,穷土木之奇,极人工之巧,修建了临春阁、结绮阁、望仙阁,中间以复道相通,广数十间、门窗、壁带、挂楣、栏杆都是檀香木的,并以金翠珠玉装饰,阁内所设宝床,宝帐,瑰奇珍丽,近古所未有,每每微风徐来,相闻数里,朝日初照,光映后庭,江南多佳丽,三阁新落成,陈后主为此赋诗《玉树后庭花》,丽宇芳林对高阁,新妆艳质本倾城,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诗句脱俗,令后人赞叹,但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却成为著名的亡国之音,东南妩媚,雌了男儿,温柔妩媚,随着江南文化的精致成熟,自然山水成了人文山水,长江天堑也变得温柔妩媚起来。

而这个时候,在北方,北周已经被隋朝取代,立志再造统一的隋文帝杨坚已经剑指江南,除了不守君道,沉湎文学,奢侈腐化,放纵寻欢以外,陈后主在政治上也表现昏庸,所用非人。公元586年,34岁的陈叔宝颁发了一道诏书,要效仿上古先贤唐尧夏禹,置谏鼓,听臣言,面对隋朝的大兵压境,陈国大将任忠上书进谏,现在的官场公然行贿受贿,小人内外勾结,已经乱了朝纲,违背了法典,倘若边境有战事,我们的大业就要毁于一旦了。孔范是陈后主的狎客,因文章艳丽而被宠幸,官职都官尚书,他竟然训斥仁忠说,我们有长江天险,边关战事何足挂齿,你们边关将帅不过是匹夫之勇,哪里比得上我深谋远虑。陈后主听了这样的话,当即黜夺任忠兵权。此后,只要陈朝将帅稍有过失,陈后主就会下诏夺去这些将领的兵权,转而分配给文官,最终导致了陈朝文武解体。陈后主任用的小人有施文庆、沈客卿和孔范等人,他们大多好文学,能属文,于五言、七言犹善,如果只是一帮文人饮酒作赋,那对王朝也并没有太大的祸害,毕竟文不误国,但陈后主身边的很多文人,自取身荣,不存国计,在治理国家稳定边疆等关系国运的大事和后主一样,没有任何韬略可言。

公元588年冬,隋朝8路大军从长江上游、中游、下游,同时向南朝发动了全线攻击,大兵压境之时,陈后主依然纵酒行歌,以为可以凭借长江天险御敌国门之外,然而,虎踞龙盘何处是,滚滚长江终究挡不住隋军的铁蹄,粉饰太平掩不住虚弱的本质,人造盛世更挽不回亡国的命运。公元589年正月,城破国亡,陈后主粉红色的梦,终于在没有进行任何大决战的情况下,凋零在妩媚的江南。在南京鸡鸣寺的一个角落里,有一口水井,和陈武帝的那口圣井一样,这口井也有一个名字,叫胭脂井,而且这口井名气甚至比圣井的名气还要大。       邵磊:王国之夜,陈后主带着两个心爱的妃子,一个是张丽华,一个是孔贵妃,跳进去,苟且偷生,准备躲过这场劫难,当时随行的大臣都纷纷劝阻,陈后主不要这么做,这样做毕竟有失国体,苟且偷生,容易被后人诟病,都纷纷劝陈后主干脆衣冠正座,面对随军的进犯,但是陈后主惊慌之下,完全不听臣下的劝阻,当时有的臣子劝说,这个陈后主就不要这么做,甚至于把身体趴在这个井口上,阻止这个陈后主进入这个水井之内,但是陈后主执意不听,带着他两个贵妃下到井底去了。

这口古井并不是陈后主遁入的那口古井,但这并不妨碍人们把史实和传说附会在眼前的这口古井里。亡国之夜,陈后主忘了自己身为一国之君的威仪,竟没忘了心爱的嫔妃,如果仅仅是才子佳人,这一段在生死之间的经历或许会被传送成一段佳话,但作为一个皇帝,陈后主在国破之际,贪苟且,失威严,却是他被历史最为诟病的、而且闹剧在他躲进井里之后还没有结束。

采访:当天晚上就被发现,然后是带着他的两个妃子从水井里面被隋朝的军队用绳子给捞上来的,当时是,一个绳子上面拽着三个人,所以隋朝的军士觉得很重,当时出来的时候,他两个妃子都非常惊慌失措,身上沾了很多的胭脂层,落在这个水井的井栏上,所以这个水井后来又得名为叫胭脂井,这个水井的井栏上的确是有一些红色的痕迹,这些都算胭脂,都算传说是胭脂的痕迹,但实际上,它不是胭脂的痕迹,它是那个石脉,红色的石英岩,石脉造。

当年陈武帝霸先出生之时,长兴的古井井水沸腾,等陈朝大业已成,那口井被尊为圣井,三十三年后,曾经的王朝便已经走到了尽头,陈后主更是遁入古井,耻辱加身,他藏身的这口古井,除了胭脂井的称谓之外,南京人还把这口井叫做辱井。

胡阿祥:陈后主陈叔宝,我们可以说是爱情的圣人,从文笔的感人来看,在中国历史上文学史上应该有他的地位,我们不能说他是个暴君,但真的是一个荒主,陈后主去世的时候,隋朝给他的谥号炀,跟后来隋炀帝杨广那个炀一样,炀是什么意思,就是荒怠政务一天到晚吃喝玩乐,玩的,这是恶谥。

亡了国的陈后主,在陈朝灭亡十六年后,因疾善终,时年52岁,然而至死,他也没能再回到建康,因为他曾经的都城建康,在陈朝灭亡之后,被隋军夷为平地,南京城城内,如今只留下了大概三百多每平方米的南朝遗迹。

胡阿祥:南京今天看不到多少陈朝的东西,但是这个看不到以后,反而一种叫虚景藏情,在陈朝这个33年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的东西很多,历史我们不一定要得像这个唐朝、汉朝、明朝、清朝那么长,有的短的历史,它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段把很多的东西反映出来,陈朝在这一点上,应该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很典型的王朝。

《灵岩道风》百度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ryfn

《灵岩道风》

导演: 仁正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4-04-28(中国大陆)

集数: 2

片长: 35分钟

大型佛教文化纪录片《灵岩道风》,于2014年4月28日晚22点在中国中央电视台十套《探索发现》正式公映。本片讲述了民国四大高僧之一的印光大师,不畏艰辛复兴千年古寺灵岩山寺,弘扬佛法,慈悲济世的传奇故事。

纪录片《灵岩道风》由弘化社、新影世纪联合出品,历时两年余,谨依宋、明、清、民国、当代等不同时期数十万字的古籍文献、山志为背景资料;经过权威学者反复考察、论证;聆听佛门大德追忆叙述;据历史真实发生的故事,汇集各界人士之力,获得国学大师、纪录片权威人士、著名歌手、古琴家、绘画大师等倾力支持,引领观众穿越1600年历史风云,走进一座僻处山中的几经兴废绵延佛光的千年古寺,追随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大师的卓锡圣迹,在晨钟暮鼓、梵音缭绕之下,踏上一次洗净心尘的视觉之旅,感受佛门特有的空灵、悠远、禅意、宁静之美。

据悉,纪录片《灵岩道风》礼请著名歌手许巍创作并献唱同名主题曲《灵岩》,用音乐诠释了绝嚣世外的人间净土,引领观众穿越1600年历史风云,走进一座僻处山中的几经兴废绵延佛光的千年古寺,追随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大师的卓锡圣迹,在晨钟暮鼓、梵音缭绕之下,踏上一次洗净心尘的视觉之旅,感受佛门特有的空灵、悠远、禅静之美。

该片主要信息如下:

制片人:宋浩

艺术指导:周兵

监制:蔡小敏

总顾问:释明学

顾问:释普仁、释秋爽、释悟戒

总策划:莫宗通

学术顾问: 楼宇烈、 裴金宝、王伟平、周鸿度、袁圆厚

导演:仁正

出品方:弘化社 新影世纪

协作拍摄:江苏省宗教事务局、苏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苏州灵岩山寺、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人民政府

附:《灵岩》歌词

演唱:许巍

再次生起悠然的向往

是你给我宁静的感觉

在我如此深爱的季节

又见九月的江南

回首因你出发的起点

迷惘坚定交织的旅程

远比开始预料的艰难

也更曲折 丰富 多彩

因你决定所有的选择

为你唱过的每一首歌

让我诚实地面对自己

你恩赐什么样的旅程给我

要用尽一生来感知

为何在经历过后我才觉醒

你给我的爱无与伦比

只有我深爱的 这季节听到

我泪水涌出 划落的声音

因你决定所有的选择

为你唱过的每一首歌

让我诚实地面对自己

你恩赐什么样的旅程给我

要用尽一生来感知

为何在经历过后我才觉醒

你给我的爱无与伦比

只有我深爱的 这季节听到

我泪水涌出 划落的声音

《河西走廊》 ,无论从画面、服装、表演、配乐或任何一个角度看,《河西走廊》都要高出其他所有历史纪录片一个档次。《河西走廊》这部纪录片以每集50分钟、总共十集为一系列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位于中国西部的重要通道,丝绸之路的黄金段——河西走廊,并且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多角度呈现了河西走廊及其连接的中国西部由汉代到直至今天的历史。

第49 集:敦煌

公元1006年,这座戈壁上的城市再次被恐怖所笼罩,位于新疆与中亚的黑汗王朝,占领了于阗王国之后,可能继续向东推进。消息传来,饱受战争劫难的三界寺里的僧人们,意识到又一次大难将至,他们出门逃难。就在逃难之前,他们把所有不便带走的经卷、文书、绣画、法器等全都藏进了这个小小的洞窟中,然后用泥壁封好,绘上壁画,一切显得了无痕迹。三十年过去了,信奉佛教的西夏王朝,最终占领了这座城市。然而,不知是什么原因,这次出门逃难的僧人们再也没有回去,这个藏有经卷文书的神秘洞窟至此变成了尘封千年的秘密。

九百多年过去了,1900年初夏的一天,一个来自湖北的普通老道士无意中发现了这个神秘的洞窟。当洞窟中的这些文物宝藏重见天日,丝绸之路上这座几乎被遗忘的历史文化名城,终于告别了千年的沉寂,重新获得了世界的瞩目,它曾经的辉煌,依然渐渐变得清晰而鲜活起来。

“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史记·大宛传》中这段文字,是敦煌这个地名的最早记载。后人解释敦煌的意思,敦,大也,煌,盛也。战国时代,强大的月氏吞并了羌人,秦朝末年,他们又驱走当地的乌孙人,从此,月氏人成为敦煌与河西地区的主人。然而,没有永远的强者,公元前209年,崛起的匈奴击败月氏,成为这里的新主人,并不断侵犯汉朝边境。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刘彻派张骞出使西域,欲联络大月氏合击匈奴,但此时的月氏人乐不思蜀,张骞只好空手而返,张骞却有意外的收获,他将就这次长达13年的出的使见闻,向汉武帝递交了一份报告。这份报告成为汉武帝随后用兵西域,和打通丝绸之路的重要参考。

郑炳林:当时汉武帝打匈奴,就是匈奴与羌人结合以后呢,把河西走廊占领以后呢,汉朝政府在与世界接触的这个窗口路线整个堵掉,他没办法,他要跟世界接触,必须把这个匈奴和羌人对他的围堵形成的包围要打破。

公元前121年,雄大才大略的汉武帝,派骠骑大将军霍去病率领一支远征军西出河西,结果,霍去病击败匈奴,从此,河西纳入汉朝版图。为确保敦煌与河西地区的长治久安,公元前111年,西汉王朝在河西设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进行行政管辖,并大规模移民屯田,敦煌逐渐繁荣起来,从此,有文字记载的敦煌历史正式开始,中西交通的陆路国际通道丝绸之路也得以开通。

郑炳林:敦煌在这个路线上,它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就是你出去不论到哪条线,出了敦煌以后,都得走将近1500里路,因此在敦煌出关的时候,必须经过行资的准备。经过一个月回到敦煌,也得休息,那么就在敦煌地区,这个商业城市就这么形成了,所以敦煌城市的形成。即带着军事性质,又带着商业性质。

东汉末年,中原地区军阀混战,虽然经历了西晋的短暂统一,但很快就是八王之乱,永嘉之乱。接着西晋灭亡,晋室南迁,中原进入十六国时期。敦煌也先后归属于前凉、前秦、后凉、北凉、西凉等五个政权,与战乱频仍的中原地区相比,敦煌社会的总体形势比较稳定,经济持续发展。随着大批中原大族与士人的迁入,文化也逐渐繁荣起来。

儒家经典在在敦煌广为流传,一些大儒如张奂、宋纤、索袭、敦禹、阚裀、刘昞等纷纷隐居于此,聚徒讲学。其中刘昞一生著述甚丰,撰有《略记》八十四卷,《敦煌实录》20卷。张奂之子张芝为著名书法家,擅长草书,被誉为“草圣”,为后来王羲之等书法家开创书风起了先导作用,敦煌已经成为一个人文荟萃之地。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拥有文人和文化的城市,才算是一座真正有内涵的城市,经过四百年积淀,文化敦煌终于呈现在我们面前。但此时的敦煌,仍让人觉得还缺少一样东西。

于是,佛教来了,这正是敦煌一直在默默等待的。大约从公元前260年开始,佛经由天竺僧人带入西域,西域成为佛教的第二故乡,是当时佛法最兴盛的地区。敦煌是佛教传入中原的第一站,佛教传入之初,敦煌就出了不少著名的高僧。魏正始年间(240—249),月氏人竺法护在敦煌出家。晋武帝时,他随师游历西域诸国,带回许多佛经,在敦煌、长安、洛阳等地翻译、传播。因竺法护世居敦煌,人们便称他为“敦煌菩萨”。竺法护的弟子竺法乘也是一带高僧,在敦煌一带的影响甚至超过他的师父。

这是敦煌特有的一种佛教祈福仪式,每年春天,敦煌城里的僧人要在城东这座建于公元386年的白马塔前,举行一场法式活动,为的是纪念著名高僧鸠摩罗什的心爱坐骑驼经白马。

十六国时期,龟兹高僧鸠摩罗什来到中原传授佛学。他骑一匹名叫“天骝”的白马向东而行,行至敦煌,白马突然病倒。相传白马临终之前,当晚托梦于鸠摩罗什,说现已入关,前面就是阳关大道,敦煌是自己的超脱生死之地,今后再也不能陪伴他继续前行,并叮嘱鸠摩罗什一路珍重。说毕,化成一片彩霞升天而去。为了纪念一路与他相依为命的白马,鸠摩罗什化缘建造了这座白马塔。一千多年来,白马塔巍然屹立,成为这座古城悠久历史的亲历者与见证者。

在十六国时期,由于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提倡,中原地区佛教愈加兴盛,越来越多的西域高僧历经千辛万苦来到中原弘扬佛法,敦煌依然是他们进入中原的第一站。敦煌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一刻终于到来,此前几百年的准备仿佛就是为了这一刻的到来。

公元366年,一位名叫乐僔的高僧西行来到敦煌,在城东南鸣沙山东麓,眼前忽然一亮,三危山上出现了万道金光,在金光之中,依稀有千佛化现而出。乐僔坚信这里就是自己寻找的佛国圣地,于是决心留在这里修行,并在三危山上开凿了第一个禅窟。这件事远近传扬,虔诚的善男信女纷纷来到这里朝拜。许多年后,法良禅师从东方来到敦煌,又在旁边开凿了另一个石窟。从此,香火更旺,信佛的人更多,石窟越开越多。于是高僧大德、王公贵族、普通市民各色人等,不论高低贵贱,男女老少,都在三危山上争相开凿大大小小的石窟。他们根据各自不同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做着不同的功德,一代又一代,莫高窟中积蓄着智慧的结晶,酝酿着博大的佛教文化。

道证:抄写经卷有功德,挖掘开凿洞窟,能够消除我们的烦恼,这本来在经典上面就有记载,这些行为能够增加我们的福慧,这个过程首先就是一个修行的方法。

每天,莫高窟回荡着钟鼓铃铎的清响,成群结队的善男信女身穿华美的服装,手里拿着香炉、花束或者乐器,嘴里念诵着佛号,从一个洞窟到另一个洞窟,顶礼膜拜,喃喃许愿,每一个洞窟里香烟缭绕,每一坐佛像前点着长明灯。

隋朝虽为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王朝之一,但在敦煌佛教传播史上,可以大书特书。因为在短短三十七年中,莫高窟竟留下了94个石窟,平均每年完成两个半以上,有些洞窟规模宏大,绝非一两年可以完成。

雷闻:敦煌的佛教在隋代获得巨大发展,其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整个大的背景,隋代的两代皇帝,就是隋文帝和隋炀帝特别崇佛,这样整个社会上弥漫着一个崇佛的风气。另外一个就是具体敦煌这个地方,它是地处边陲,另外,它是地处中西商路的要道,所以往来的客商其实在一路上并不平安,也面临着很多危险,有人为的,有自然的。所以他们也是需要,到了敦煌以后,祈求佛的保佑。

敦煌城外,漫漫丝绸路,茫茫无人区。敦煌既是起点,同时又是终点。商人行旅由此往西,通过阳关和玉门关就是茫茫戈壁和无尽沙漠。只有两样东西才可能支撑旅人们踏上这条险象环生,甚至完全可能有去无回的险路,那就是:金钱和信仰。敦煌,既是中西商贸的中心,又成为佛教的圣地,其原因正在这里。

公元633年,敦煌正式更名为沙州,随着盛唐的到来,敦煌迎来最为辉煌的时代。大唐王朝如日中天,威加海内,唐太宗被西域各族尊称为天可汗。为控扼西域,保护商路,唐王朝在安西都护府下设龟兹、于阗、焉耆、疏勒四镇,史称安西四镇。

郝春文:在安西都护府和安西四镇设立之前,一旦西域被少数民族政权控制,敦煌就变成边缘前线了,现在有了安西四镇和安西都护府,这样敦煌就变成了后方了,所以在唐前期,安西都护府存在的时期,敦煌它的安全就有了保障。

据唐人杜佑的《通典》记载,天宝年间,敦煌有人口6395户,32234人,茫茫戈壁滩上的敦煌城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唐代近三百年间,人们在莫高窟开窟279个,为历朝历代最多,至此,三危山莫高窟南区崖面上,大小石窟群密如蜂窝,已很难再找到开窟之所。这里,终于成为拥有一千多个石窟的佛教圣地,故又称千佛洞。莫高窟现存洞窟870余个,其中保存较好的492个洞窟内,共存壁画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彩塑2415身,规模宏大的莫高窟不仅蕴藏着丰富的艺术珍品,而且包含了中古中国,以及西域的传统文化艺术。由于其壁画及彩塑艺术的宏富辉煌和内容博大精深,因此得到世界艺术画廊、墙壁上的博物馆,实际艺术宝库等称誉。

赵声良:汉唐是中国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了,那么,唐代的东西在哪找,在内地已经没有了,就在敦煌。所以敦煌的东西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代表中国美术史一个重要的方面。

172窟是盛唐时期经变画中杰出的代表作品,这个洞窟南北两壁的主要内容是《观无量寿经变》,北壁经变画中以西方净土为主,以佛为中心,这是三维复原后效果,四周绘有场面宏大的寺院建筑群,它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形体俊美,庄重大方,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舒展而不张扬。宏伟壮观的楼台亭阁,耸立在碧波荡漾的七宝莲池中,这是唐代壁画中表现建筑群的典型代表作。

赵声良:顺便说一句,这个壁画不光是建筑画的好,人物也画的非常好,那个佛和菩萨画的非常精彩,尤其是前面那些供养菩萨,小的菩萨,各种各样的姿态,有的人好像在沉思的状态,有的人好像在听佛说法,一种喜悦的状态,有的人好像在动作想去看看跳舞的状态,每个人都画得非常生动,它把一个佛国世界展示得非常美妙。天上还有飞天,飞来飞去,这个时候你看那个飞天化的很小,远远地看着,好像从建筑后面就飞过来了,在亭台楼阁的背后,我们还发现,从那个房子后面还发现有一点点山水景色,这样的话,它就有深度了,这是一个很真实的空间。这幅画当中有气、有气势,然后画一个人是有精神神韵,这才是一个艺术追求的一个最终的目标。而不是说它那个细微的地方是不是很像,中国画历来讲究追求,就是艺术真实。

第96窟始建于延载二年(695),主尊为倚坐弥勒大佛,高达355米,据说莫高窟第一坐佛也是依照武则天的形象而塑造。在窟中,抬头欣赏这尊弥勒大佛的丰姿时,许多人都会想起那位以弥勒自居,在许多方面做出辉煌成就的一代女皇武则天。第130窟还有一尊高达27米的“南大像”,走进这个深深的洞窟,仰视这尊雄浑饱满、雍容庄重的弥勒大像,让人感受到来自盛唐穿越千载的那种自信而从容的时代精神:盛唐气象。

赵声良:其实我们要想,古代人的信佛,他进到里面他要拜佛,他是处在一个比较矮的位置,仰起头看这个佛像,那个时候感觉这个佛,那个眼睛往下视,那种慈悲的感觉,你受到关爱这样一种感觉。所以现在我们欣赏敦煌艺术,还是应该想,还是应该体验,体会那个宗教的情怀。如果没哟宗教情怀的话,我们很难体会敦煌最美的地方。

在隋唐的三百多年间,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彩塑,在华夏大地上,扮演了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角色,大智大慧的佛法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相遇后,逐渐实现了自己的完美蜕变。

杜永卫在莫高窟从事临摹复制彩塑造像已有二十多年,他一直在潜心研究失传的敦煌彩塑技艺,一百多年,许多艺术家把一生都奉献给了敦煌彩塑,他们都在试图破解盛唐时代彩塑技艺的密码。敦煌目前尚存彩塑三千多身,这些彩塑经千年不裂,历千年色彩鲜艳,技艺之精,为世界所罕见。在杜永卫看来,他的方法和理念更接近于古人。

杜永卫:古人他们就利用这个矿物质颜料,都是来自于这种自然的这种天然颜料,他结合得是那么天人合一,那么自然,做像的时候他们就怀着一种虔诚,一种敬畏,一种慈悲,这种心理去做,他才能做出好的佛像来。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河西防御空虚,吐蕃趁机出兵占领凉州,之后甘、肃二州相继沦陷。公元786年,敦煌为吐蕃政权所占领,吐蕃遵守勿徙他境的盟约,敦煌避免了人口的大规模流失。吐蕃当时的赞普是赤松德赞,他大力弘扬佛法,敦煌正是他所要保护的一座佛教圣城。他在敦煌继续开窟建寺,使佛教在这一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

158窟是开凿于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的一个典型洞窟,在佛坛之上,一座长达156米的涅槃佛像静静地躺在那里。“涅槃”是指灵魂脱离肉体,进入不生不灭的佛教最高境界。这尊佛右胁而卧,神态安详,唇含笑意,没有世人临终的苦痛,表现了“寂灭为乐”的涅槃世界。

与此涅槃像相呼应,洞窟南、西、北壁的壁画描绘的是弟子与世俗人物的举哀图,表现了他们得知佛陀入灭后极度悲恸的场景。引人瞩目的是,在北壁各国王子举哀图中,就有吐蕃赞普的形象,他的旁边,则是一位汉装的帝王像。在他们身边,还有13位中亚或西域的国王,采取了割耳剺面、刺心剖腹等惨烈的哀悼方式。

但吐蕃奴隶主统治的主旋律,终归野蛮残暴,敦煌人民为此忍受了近70年苦难。于是,公元848年,敦煌人张议潮带领人民揭竿而起,赶走吐蕃奴隶主,收复瓜州、沙州等地,赶走吐蕃后,张议潮多次派人赴长安联络,渴望重新回到中原政权的怀抱。从画面可看出,当时敦煌及河西各族人民欢庆光复的盛况。敦煌虽然再度回到了唐朝的怀抱,但此时的唐王朝却已经走向衰落,这昭示着敦煌接下来的坎坷命运。

公元1006年,位于新疆与中亚的黑汗王朝占领了于阗王国之后,继续向西推进,消息很快传到敦煌。三界寺中一群惶恐不安的和尚,将花费多年心血积累下来的大量经卷、文书和绢画藏进了那个神秘的洞窟。这就是我们本集开头所看到的那一幕。外面的世界从不停止喧嚣,唯有那个幽暗洞穴里的经卷文物,在岁月的长河里冬眠不醒。

公元1036年,西夏占领瓜、沙二州,沙州(敦煌)自此归西夏政权统治前后长达191年,这是敦煌自建立郡县以来,由少数民族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个时期。

1524至1714年的近二百年间,敦煌一直处于动荡之中,先后被吐鲁番等少数民族政权统治,使敦煌绵延千年的汉唐文化传统因失去传承而销声匿迹,流行一千多年的佛教绝迹,被佛教徒视为圣地的莫高窟,不断遭到人为破坏,昔日繁荣的莫高窟变得满目疮痍。

明王朝西部边陲是肃州以西70里外的嘉峪关,敦煌被弃至关外,从此失去屏蔽河西的重要作用,而联络古丝绸之路的交通干线,也不再经过敦煌,而该走嘉峪关直通哈密之路,交通枢纽地位的丧失,使敦煌从此失去了它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1715年,康熙派军队大举西征,收复敦煌。之后大量移民至敦煌屯田,社会经济开始恢复,农耕为主的生产方式得以重现。清雍正元年(1723),“复立沙州所,三年,旋升所为卫”。从此,清王朝恢复了对敦煌的统治。清政府广移民,修县城,兴文教,敦煌政治经济文化从此得到重建与发展,佛教开始复兴。但汉唐时代的文化辉煌一去不返,敦煌无可挽回地走向衰败的命运。就在清王朝走向穷途末路之时,丝绸之路已成为历史,敦煌也逐渐为人们所遗忘。但时间的脚步不会为敦煌的衰败而停止。

公元1900年初夏,敦煌天气渐热,莫高窟里却仍旧荒凉破败得让人揪心。这位来自湖北的莫高窟看守人——道士王圆箓开始忙碌起来。农历5月26日这天,王道士清沙工作进行到第16窟时,无意中发现了这个神秘的洞窟,正是这次偶然的发现,将沉睡将近九百年的一批长眠者唤醒过来。

这就是今天编号为第17窟的藏经洞,藏经洞里有从公元4世纪末到11世纪初的各种历史文献与文书,数量总计五万多卷,其中百分之九十为佛教典籍,但也有中国传统的经史子集,道教典籍、官方与私人文书、档案、以及曲谱、舞谱等,在文字上,除了主体的汉文部分之外,数量最多的是古藏文文献,其次是回鹘文、于阗文、粟特文,以及少量的梵文文献。一批价值连城,非常罕见的珍贵文物,如堪称国宝的绢画,麻布画、木版画,经文、佛像等珍贵文物,满满地堆积在这个见方3米的洞窟里。

沙武田:我们知道正史,二十五史,那记载的都是帝王将相的历史,那是政治史,但是,藏经洞,记载的那就是老百姓的历史,这是非常珍贵,为什么敦煌资料这么珍贵,就是因为它这样的第一信、第一手原始资料,还有一个,它记载正史里面的所不计的一些内容。

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珍藏的从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部分遗书中,有大量的敦煌手抄经卷。李际宁是中国国家图书馆善本部的研究员,今天,他为我们打开了一幅一千多年前珍贵的手写经卷。

李际宁:这是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是南北朝北魏延昌二年写的,写着延昌二年四月十七日敦煌镇,管经生令狐礼太抄写的,当时由官方聘用的一些写经生,专门来抄书,在那个时期抄的经,我们可以看到,带有很强的浓郁的隶书风格,那么我们现在在敦煌遗书里见到了大量的、这样失传的典籍。

令人遗憾的是,20世纪初,这批刚出土的珍贵的文物和文化遗产,随即遭到西方列强的疯狂劫掠。公元1907年5月,英籍匈牙利探险家斯坦因在莫高窟见到了王道士,他自称大唐高僧玄奘的忠实信徒,沿着他的足迹前来朝拜。头脑简单的王道士深为感动,同意将文书和经卷以极低的价钱卖给他,16个月之后,装满写本的24口箱子及五个装满绢、纸绘画艺术品的箱子,在夕阳的余晖下被运离了敦煌。

随后到来的法国汉学家伯希,夜以继日地把剩下的所有写本都翻检了一遍,最后仅花五百两银子,就骗走了极具价值的七千多件藏经洞经卷文书和古画。美国人华尔纳、俄国人奥登堡、日本大谷光瑞闻风而至,他们或揭走壁画,或掠走文物。敦煌藏经洞所拥有的五万多卷价值连城的文物,经过西方列强的一再盗劫,劫余的被清政府运至北京,入藏京师图书馆。

一番劫掠之后,敦煌藏经洞的文物散落于世界十多个国家。有人这样说:藏经洞文物藏于英国者最多,藏于法国者最精,藏于俄国者最杂,藏于日本者最隐秘,藏于中国者最散乱。

目前大约有16000多件敦煌遗书主要珍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这其实这是冰山一角。

李际宁:这件金刚经是武则天仪凤元年,为她父母祈福抄写的,所以用上好的纸张,著名的书手,这件宫廷抄写的金刚经,这纸非常的细腻,我们在这个高倍放大镜底下看这个纸张,这个纤维打的非常地细,表明处理得非常光滑。

藏经洞的发现震惊了世界,从此,国际上多了一门显学:敦煌学。敦煌学是指以敦煌遗书、敦煌石窟艺术,以及敦煌史地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在法国、英国、俄罗斯、美国及日本的学者,对敦煌文献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一百年来,中国同样涌现出许多敦煌学研究者,他们怀着民族文化与文物被劫掠的耻辱感与愤激情怀,对敦煌的历史文化进行潜心研究,取得了一批又一批让世界瞩目的研究成果。

柴剑虹:敦煌学的形成造就了一大批热爱敦煌文化,热爱我们文化遗产的这么一大批人,自觉地、有牺牲精神地去保护莫高窟,保护敦煌这些文化瑰宝,我们最典型的就像常书鸿先生,守在莫高窟,去保护莫高窟,一干就是几十年,还有一代一代的敦煌人,以常书鸿为代表的,后来由段文杰院长,现在有范锦诗院长。所以,我认为他们的一种精神就是热爱文化,保护文化遗产,献身文化传承的事业,这点对我们今天是非常重要的。

郝春文:我们经过老中青三代学者的努力,我们已经改变了,就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这个面貌已经彻底改变了,现在我们的口号是敦煌在中国,敦煌学研究在世界。

虽然敦煌藏经洞多数文物流失国外,但敦煌在中国,敦煌历史文化的根在中国。三危山上的莫高窟已静立一千多年,它脚下的大泉早已干涸,再也照不出伟大佛教艺术的溢彩流光。然而,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所蕴涵的文化宝藏,都在记录着我们沧桑而辉煌的历史,记录着我们祖先无穷的智慧和伟大的信仰。

敦煌文化的高峰已经不再,汉唐时代的辉煌不会重现,但敦煌的历史还要写下去,对于中华儿女来说,继承它博大的精神内涵最为重要,敦煌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毫无疑问,敦煌是我们的文化血脉,敦煌就是我们自己。

《消失的古国绿洲佛国 》百度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v5a7

《消失的古国:绿洲佛国》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4-01-15

集数: 2

片长: 50分钟

又名: 消失的佛国

是谁,在什么时候建立了这个名为龟兹的国家?曾经居住在这里的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中原的古籍上有一些片段的记载,但是很不详细。要了解龟兹古国的兴盛和衰落,最重要的线索就是遍布古国境内的佛教石窟。石窟的壁画里,有许多供养人的画像,从中我们可以约略知道古国人的生活状况。

疫情反复,推荐就地过年,假期漫长,外出风险加大,还好有一些宝藏纪录片给我们的生活留下来充实和快乐的机会,下面这些和博物馆有关的纪录片,都是超级宝藏,赶快 下来,慢慢看吧,假期最爽的不就是喝快乐水,吃炸鸡薯条然后在沙发上躺着看片吗?

「国外篇」

01

博物馆里的秘密

推荐: BBC鸿篇巨制。为什么梵蒂冈的杰作被涂鸦所覆盖?卢浮宫如何保护名画《蒙娜丽莎》?为什么拿破仑请人作了一幅满是谎言的画像?

《博物馆的秘密》摄制组前往世界上最著名的博物馆去寻找展品背后的故事。耳熟能详或是迷雾重重,这些故事都充斥着诡秘与迷人的色彩。从蒙娜丽莎、西斯廷教堂和图坦卡蒙国王的黄金面具,再到英国自然 历史 博物馆神秘的“坦克室”,充满了我们已知的和未知的惊人真相。纪录片共分三季共介绍22个博物馆。

02

博物馆匠人

推荐: 这是一群精益求精的艺术家,也是一群追求完美复原的 历史 迷。创意艺术团队为博物馆重制各种各样奇异的展品,不论是能够射击的古老滑膛枪,还是泰坦尼克号上美妙绝伦的大阶梯,博物馆提出的要求他们总能够实现。一次次的复原过程,也是一次次感受过去、走回 历史 的过程。这里有汗水,有欢乐,也有对 历史 执着复原的精神,和对品质锲而不舍的追求,一切尽在《博物馆匠人》。

03 大英博物馆

推荐: 由全球两大知名电视台NHK BBC合作纪录片《大英博物馆》共6集。纪录片,介绍了大英博物馆收藏但还未公开的珍贵文物,涉及古代埃及、古代希腊等内容,每一集都用翔实的史料颠覆你以往的认知,带你接近 历史 的真相。

04

看不见的古代城市

推荐: 纪录片中, 历史 学家迈克尔·斯科特利用最新的3D扫描技术和虚拟现实 探索 现代城市中暗藏的玄机,揭开了三座古代城市尘封的秘密。在开罗,迈克尔 探索 了在萨卡拉建造的第一座金字塔的内部,挖掘它对吉萨大金字塔有何启发; 在雅典,他揭开了雅典卫城寺庙的秘密,并在地下看到了为世界上第一个民主国家带来财富的银矿;在伊斯坦布尔,他翻开了从希腊人,罗马人到奥斯曼帝国的 历史 层层,将圣索菲亚大教堂仔细剖析。看不见的城市的扫描团队帮助我们,以前所未有的视角观察古代的建筑,还原了最真实的 历史 。

05

知名画作解析

从卡拉瓦乔到波提且利,本片介绍了伟大画家的知名画作,揭示了他们不仅是美术的创作大师,也是他们所在时代的 历史 叙述者。主持人揭开 历史 上最著名的一些画作背后隐藏的有关爱情、政治、激情的讯息。

06

卢浮宫之旅

推荐: 看懂卢浮宫的必修课。全篇分为3集,分别是皇室之梦的宫殿、巴黎现代艺术之都、神话背后三个部分,其中最值得看的,是法国人用他们自己的视角概览了卢浮宫的几个重要场馆和艺术品,特别是17、18世纪法国油画部分,画中带入了卢浮宫本身的创建 历史 ,用一代代法国国王的生平轶事来展现这种 历史 变迁感。

07 奇趣美术馆

推荐: 这部小众纪录片,用喜剧演员演出了名画中的情景,在 搞笑 的台词和表演下,让严肃的名画变得可爱幽默。在一本正经的吐槽中,顺便暗搓搓的向你安利作品和作者的信息,潜移默化就学到了不少小知识,每集虽然只有2分钟,但是颇受大家的喜爱。

08

国家美术馆

推荐: 深度凝视跨越时空的画作。

09 世界美术馆纪行

推荐: 一口气走遍世界最有名的13家美术馆

「国内篇」

10

此画怎讲

推荐: 中国首部 名画真人番 ,选材于 14幅中国美术史上巅峰地位的知名人物画 ,用画中人物的口吻,为我们普及名画鉴赏知识,让看似高深的中国古画与大家亲近起来。简单来说,就是让 “古画活过来” 。 此片脑洞大开,极其好磕,5分钟一集,目前放出了30集,让你忍不住一口气刷完……

11 考古公开课

推荐: 《考古公开课》聚焦20世纪中国考古学成立以来的国内若干重大考古发现、遗迹遗存以及众多精 美文 物,通过对考古学知识的普及性介绍、对遗迹遗存的还原性阐释,以及对精 美文 物的深度解读,利用考古学、文博学、人类学以及 历史 学等多学科交叉,搭建一个国家级权威考古知识普及平台。

12 考古探秘

推荐: 《考古探秘》纪录片共15集,首次为你揭开十三陵地宫秘密中的秘密,带你一睹千年古墓的绝伦至宝,让你看到上千块散落的玉片,如何连缀成绚丽的玉衣,请你一起探寻人像彩陶壶留下的神秘符号,告诉你项羽火烧阿房宫的终极真相……这里似乎没有惊心动魄的冒险,但小心翼翼的呵护,会让你惊叹考古人挖过的墓、走过的路、见过的人,他们清淡甚或枯燥的日常,在发现与际遇中学问大长。

13

中国考古古墓探秘

推荐: 《中国考古古墓探密》通过考古探求中国古老文明之谜,揭开迷惑人类千古谜题。该片共34集,每集不长,但却能直接让我们看到考古工作者的工作日常,可以直观看到考古现场,和我们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14

国家宝藏

推荐: 《国家宝藏》每季共选博物馆的27件文物的梳理与总结。演绎文物背后的故事与 历史 ,让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在懂得如何欣赏文物之美的同时,也了解文物所承载的文明和中华文化延续的精神内核,唤起大众对文物保护、文明守护的重视。

15 如果国宝会说话

推荐: 用100件国宝述说中国古人的创造力,美哭了又接地气的海报,文物萌萌哒,海报用第一人称口吻表达文物最精彩的亮点和特征,让人记忆深刻。在去年更新的第三季中,更是以特效和设计惊艳众人,有一集靠5分钟封神了,一定别错过。

16 国脉——中国国家博物馆100年

推荐: 《国脉——中国国家博物馆100年》大型纪录片不仅聚焦了国家博物馆的百年历程,更是对 历史 上的三次文物大征集、两大基本陈列从无到有、基础工程的创新开 拓、令人瞩目的“两馆合并”以及改扩建工程建设和国际文化交流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讲述,并首次披露和呈现了众多难得一见的国之瑰宝,记录下为国博奉 献一生的国博人和走在 科技 前沿的博物馆文物保护与水陆空三栖考古项目等内容。全片以 历史 进程为脉络,分为《殿堂》、《陈列》、《聚宝》、《扛鼎》、《大 美》和《公器》6集,每集时长50分钟。

17

我在故宫修文物

我在故宫600年

推荐: 《我在故宫修文物》曾经火极一时,重点纪录故宫书画、青铜器、宫廷钟表、木器、陶瓷、漆器、百宝镶嵌、宫廷织绣等领域的稀世珍奇文物的修复过程和修复者的生活故事。在2020年最后一天,它的姊妹篇《我在故宫600年》悄然上线,只用3集,讲述故宫的传奇,更将背后默默付出的故宫匠人的故事娓娓道来。

18 故宫100

推荐: 本片通过100集每集6分钟的短纪录片节目,讲述一百座建筑的命运,呈现故宫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通过一百个空间故事,建构一个故宫的全息建筑影像系统,以既富现代感又多样的方法,把紫禁城建筑的功能、意象及美学价值演绎,进而推中国文化中的普遍意义,面向世界,令观众产生共鸣。

19 炮火下的国宝

本片展现了抗战期间中国珍贵古籍的坎坷命运,讲述先贤前辈抢救保护古籍的艰辛故事,赞美他们守护文明的抗争精神。这是一个“不一样的抗战故事”,对传承发展中华民族文化事业、涵养 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实现整个民族的伟大复兴都有具有重要意义。

20 台北故宫

推荐: 《台北故宫》呈现和深度解读藏于台北故宫的珍贵文物,并向人们揭示当年那次史无前例的文物大迁徙的真实过程。台北故宫珍藏的六十五万件传世珍宝,绝大多数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

纪录片从《国宝迁台》开始讲述,《北沟烟雨》回忆了文物十五年间安放台中深山,随即从后续集数介绍台北故宫藏的青铜器、瓷器、书画、古籍、珍玩,最后一集《承古开今》总结了台北故宫以高 科技 手段让人们能通过更多途径领略文物。

21

国宝档案

推荐: 《国宝档案》栏目每期节目将介绍一个具体的国宝文物,这些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和传统文化的历代传世国宝文物,既有受到政府保护收藏在祖国大陆各个博物馆中的,也有收藏于民间被国人精心呵护的;既有因 历史 原因东渡海峡存于宝岛台湾的,也有历尽磨难流失海外漂泊他乡的……

22

《CCTV中国通史纪录片》第38集 陈朝兴亡 音频(解说词)

第38集:陈朝兴亡 公元548年,投降南梁的东魏叛将羯族人侯景举兵反叛,85岁的梁朝开国皇帝萧衍在侯景之乱中,生生饿死与朝堂之上,掌握...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