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楚燕韩赵魏秦指现在的哪些省
1、秦国:今陕西大部、甘肃东部、内蒙古一小部分,后来势力扩展到四川、贵州、湖北、湖南、河南、山西,最后灭掉了其他六国,统一中国。
2、齐国:今山东大部、河北东南部、江苏北部、河南一小部分。
3、楚国:今湖北、湖南大部、安徽、江西、江苏、浙江、河南南部、贵州一小部分。
4、燕国: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内蒙古一小部分。
5、赵国:今山西大部、河北中西部、河南一部、内蒙古部分地区。
6、魏国:今河南大部、山西东南部。
7、韩国:今河南中部、山西西南部。
扩展资料:
战国时期主要城市:
1、齐国:临淄(齐之都,商业大都市)、即墨、莒城(莒之旧都)、鄄城、阿城、姑薄、夜邑。
2、魏国:大梁(魏之都,商业都市)、安邑(魏之旧都)、少梁。
3、楚国:郢都(楚之都)、寿春(楚之都)、钜阳(楚之都)、宛城(陈之旧都,楚之都)、鄢都(楚之都)。
4、韩国:阳翟(韩之旧都)、新郑(郑之旧都,韩之都,商业都市)、宜阳。
5、赵国:邯郸(赵之都,商业都市)、晋阳(赵之都)。
6、秦国:咸阳(秦都)、栎阳(秦之旧都)、雍城(秦之旧都)、泾阳(秦之旧都)、南郑。
7、燕国:蓟城(燕之都)、武阳、下都。
-七国
并”的简称是我国山西的省会-太原市的简称。
山西省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中部,东西两侧有太行山、吕梁山,南北两端是中条山、恒山,因位于太行山之西而得名。因春秋时代为晋国的中心而简称“晋”。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国分晋,因而又有“三晋”之称。山西总面积156万平方公里,人口3297万。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山地多、平原少,山地和丘陵约占总面积的80%,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000米以上。晋南、晋中平原地区为主要商品粮基地。下辖11个地级市,119个县(市、区)。气候干旱少雨,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气候。省城太原,简称并州,是一座重工业城市。
山西是全国的能源重化工基地,矿产资源丰富,是全国“煤炭之乡”,煤炭资源占全国的80%以上。铁、铝、铜等矿产资源也很丰富。经济以能源重化工为主,钢铁、重型机械、盐化工、电力等工业较发达。
“二十年中国看深圳、一百年中国看上海、一千年中国看北京、三千年中国看陕西、五千年中国看山西”。
山西具有悠久而辉煌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有200多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高达500多处。著名的丁村文化遗址就位于晋南地区的襄汾县。传说中的尧、舜、禹都曾在晋南建都,尧都平阳(今临汾),舜都蒲坂(今永济),禹都安邑(今夏县)。东周时,山西是晋国的基业所在,侯马至今还有“晋都”之称。大同作为北魏的都城近百年,太原也曾是北魏、北齐的别都。
悠久的历史给山西留下了众多的文化遗产,加上复杂的地形地貌、河流山川形成的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自然景观中,有恒山、五台山、芦芽山、北武当山、关帝山、天龙山、绵山、灵空山、五老峰等。黄河吉县段有世界最壮观的壶口瀑布,河津段又有气壮山河的“龙门三激浪”。山西的人文景观也很丰富,山西现存的古建筑居全国之首,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有50处,省级400多处。四大佛教圣地之一的五台山,寺庙群集千年之萃;建于北魏的恒山悬空寺悬于悬崖峭壁之上,以惊险奇特著称;太原的晋祠是形式多样的古建筑荟萃的游览胜地;平遥古城是全国现存三座古城之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芮城永乐宫是典型的元代道观建筑群,宫内壁画是我国绘画艺术的珍品;永济普救寺是《西厢记》、《莺莺传》故事发生地;解州关帝庙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武庙;云岗石窟是全国三大佛教石窟之一,气势雄伟,雕刻精细;应县木塔高6731米,是我国最高的古代木构建筑;因拍摄《大红灯笼高高挂》而闻名的祁县乔家大院,加上祁县渠家大院、灵石王家大院、榆次常家庄园,共同组成山西晋中的大院民俗文化。
山西的土特产品种类繁多。唐代诗人杜牧的著名诗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杏花村汾酒是我国古老的历史名酒,色如水晶美玉,清香纯正,回味无穷,畅销国内外;山西老陈醋甜绵酸香,不仅调味上佳,还可消食、美容、杀菌;沁州黄小米形如珍珠,是皇家贡品;平遥牛肉色、香、味俱全;清徐葡萄、汾阳核桃、太原头脑等土产名吃也是风味各异。
击壤
投射游戏的起源一直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相传盛行于帝尧时的"击壤"之戏,实际上就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投射游戏活动。据《帝王世纪》中记载:"尧时有壤父五十人,击壤于康衢,或有观者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壤父作色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帝力于我何有哉!"由此可见,早在原始时代,击壤游戏就已产生,当时它是一种乡村野老玩的"土俗之戏"。《释名》云:"击壤,野老之戏,盖击块壤之具,因此为戏也。
这种游戏要讲究一定的技巧性,只有瞄得准,力量用得得当,才能击中目标。据晋周处《风土记》和魏邯郸淳《艺经》等书介绍,"壤"是用木头做的,前面宽后面尖,阔约三寸,形状就像一只鞋子一样。玩的时候,先把一只壤插在地上,人走到三四十步开外,用手中的壤向地上的壤击去,投中的就算赢。击壤对后世游戏的影响非常之大,如宋代的"飞?",清代的"打瓦"等等游戏形式,都是由击壤演变而来的。
击壤是一项古老的投掷游艺,相传远在帝尧时代已经流行。晋皇甫谧《高士传》卷上:"壤夫者,尧时人也。帝尧之世,天下太和,百姓无事。壤夫年八十余而击壤于道中,观者曰:'大哉!帝之德也。'壤夫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何德与我哉!'"的确是一幅恬静闲适的画面。
壤用木制成,前宽后窄,其形如履(鞋子),长一尺余,阔约三寸;玩法是置一壤于地,后退三、四十步,以手中之壤击地上之壤,击中为胜。这项游戏因器具简易、颇能激发兴趣的缘故,长期在民间流传,并演变出多种形式,较为人们熟悉的是抛堶,也称飞堶,用白话说就是打瓦,即以砖瓦替代壤木。另一方面,其原始形态亦长流不竭,清周亮工《书影》:"秣陵童谣有'杨柳黄,击棒壤'。"用于投掷的壤木则由鞋形变为圆形的棍棒状。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尚是少年人的笔者在上海热衷于玩一种"笃棚门板"游戏;"笃"乃沪音,意为"投掷",该游戏亦从击壤演变而来,只是壤棍变成了似扑克牌盒子形状的木块。
源远流长的击壤之戏是怎样产生的,它于游乐之外还有无其他的文化功能不少学者对此产生了兴趣。
有人根据《高士传》关于"壤父"击壤的描写,认为击壤与投壶相似,本是士大夫的一种休闲习艺方式,因具有较强的娱乐性,遂逐渐流向民间,并改变了活动形式。所谓"壤父",特指善于击壤的人。
有人认为,击壤活动起源于原始社会的生活实践,在没有发明弓箭以前,初民主要靠投击石块来捕猎飞奔的禽兽,为了提高投掷的命中率,自然需要经常进行动作训练。古老的击壤游戏,很可能是从这项远古的谋生手段中蜕变而来。后人每将击壤与飞堶并称,甚至混为一谈,也是其端初意义的折射。
还有人认为,击壤最初是从事农作的初民借以谢土报社的俗信活动,蕴含在游戏外表中的内核是对土地神的膜拜。以《高士传》的描述看,虽然没有直接言及亲土祭神之事,但"壤父"所唱歌辞与农事兴作饮食相关,并与击壤动作相配,应当是奉献土地神的祝颂。正如《诗经·小雅·甫田》中关于"琴瑟击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谷我士女"的描写一样,击壤和击鼓都用娱乐的方式祭奉土地,是一种动态的乐神行为。由于这种俗信活动所具有的欢怡气氛,决定它由娱神向娱人的方向转化,最终形成为一种季节性游戏,并在传习过程中逐渐淡化掉俗信的成分。但作为历史遗存,它仍潜含着早期的文化信息。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仍旧盛行于南京的击壤之戏的变态形式"打梭"为例,游戏者以"斗一"、"斗二"、"斗三"的计数判定胜负。这种斗量计数方式,其实表达出万担归仓的谢土报社的喜悦,并寄托着来年获佑的愿望(陶思炎《风俗探幽》)。
另外,也有人推测击壤游戏的源头可能是一种生产巫术,或一种预测秋成的占卜形式,但都不具论据。总之,有关击壤之戏溯源寻义的讨论,异说纷纭,莫衷一是,学者对此还会继续探讨
冀州,是大禹治水以后划分的九州之一。九州在先秦著作〈尚书禹贡〉、〈周礼职方〉、〈吕氏春秋有始览〉、〈尔雅释地〉中均有记载,秦代以前,九州是一种地理区域概念,并没有作为一种行政机构去实行。
西汉时期的冀州
冀州为九州之首,地域十分广阔。考“冀”字含义,〈说文〉解释为“冀,北方州也,从北异声”。〈“冀”既“希望”和“寄托”之意〉
《谷梁传》:“郑,同姓之国也,在乎冀州”,顾炎武注:《正义》曰:“冀州者,天下之中州,唐、虞、夏、殷皆都焉。以郑近王畿,故举冀州以为说”;
《日知录·集释卷二》:“尧、舜、禹皆都河北,故曰冀方”;又:“夏之本在安邑。太康畋于洛表,而羿距于河,则冀方之地入于羿也,惟河之东与南为夏所有”;又:“古之天子常居冀州,后人因之,遂以冀州为中国之号”;
《书·禹贡》:“冀州既载壶口”。
冀州为九州之首,唐、虞、夏、殷皆都焉,分布的地方就是中华民族最初发源之地,就是河内,指的是山陕间的黄河以东、晋豫间的黄河以北,包括了现在的山西南部(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河南东北部(殷墟安阳),和河北西南角、和山东最西的一部分。这里囊括了华夏族形成过程中所主要活动的地方,尧舜禹时期的中心地带是今黄河以北的山西运城、临汾,夏代主要是在运城、临汾及河南黄河以北部分的西端,而殷商的中心地带是这个区域中黄河以北的东端(安阳),包括河南的东北、河北的西南角以及鲁西的部分与之接壤的地方。这和当时的族源有关,殷商本是炎黄体系外的东夷部落。冀州是上古时的中心地带,因而被奉为九州之首。
西汉至宋代,冀州的治所大多设在信都(今冀州市旧城),所以将这一阶段称之为“信都冀州”,一般是地区级或者省级行政单位!
齐楚燕韩赵魏秦指现在的哪些省
本文2023-10-18 19:03:3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45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