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部超好评博物馆纪录片,爽看一假期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8浏览:5收藏

40部超好评博物馆纪录片,爽看一假期,第1张

疫情反复,推荐就地过年,假期漫长,外出风险加大,还好有一些宝藏纪录片给我们的生活留下来充实和快乐的机会,下面这些和博物馆有关的纪录片,都是超级宝藏,赶快 下来,慢慢看吧,假期最爽的不就是喝快乐水,吃炸鸡薯条然后在沙发上躺着看片吗?

「国外篇」

01

博物馆里的秘密

推荐: BBC鸿篇巨制。为什么梵蒂冈的杰作被涂鸦所覆盖?卢浮宫如何保护名画《蒙娜丽莎》?为什么拿破仑请人作了一幅满是谎言的画像?

《博物馆的秘密》摄制组前往世界上最著名的博物馆去寻找展品背后的故事。耳熟能详或是迷雾重重,这些故事都充斥着诡秘与迷人的色彩。从蒙娜丽莎、西斯廷教堂和图坦卡蒙国王的黄金面具,再到英国自然 历史 博物馆神秘的“坦克室”,充满了我们已知的和未知的惊人真相。纪录片共分三季共介绍22个博物馆。

02

博物馆匠人

推荐: 这是一群精益求精的艺术家,也是一群追求完美复原的 历史 迷。创意艺术团队为博物馆重制各种各样奇异的展品,不论是能够射击的古老滑膛枪,还是泰坦尼克号上美妙绝伦的大阶梯,博物馆提出的要求他们总能够实现。一次次的复原过程,也是一次次感受过去、走回 历史 的过程。这里有汗水,有欢乐,也有对 历史 执着复原的精神,和对品质锲而不舍的追求,一切尽在《博物馆匠人》。

03 大英博物馆

推荐: 由全球两大知名电视台NHK BBC合作纪录片《大英博物馆》共6集。纪录片,介绍了大英博物馆收藏但还未公开的珍贵文物,涉及古代埃及、古代希腊等内容,每一集都用翔实的史料颠覆你以往的认知,带你接近 历史 的真相。

04

看不见的古代城市

推荐: 纪录片中, 历史 学家迈克尔·斯科特利用最新的3D扫描技术和虚拟现实 探索 现代城市中暗藏的玄机,揭开了三座古代城市尘封的秘密。在开罗,迈克尔 探索 了在萨卡拉建造的第一座金字塔的内部,挖掘它对吉萨大金字塔有何启发; 在雅典,他揭开了雅典卫城寺庙的秘密,并在地下看到了为世界上第一个民主国家带来财富的银矿;在伊斯坦布尔,他翻开了从希腊人,罗马人到奥斯曼帝国的 历史 层层,将圣索菲亚大教堂仔细剖析。看不见的城市的扫描团队帮助我们,以前所未有的视角观察古代的建筑,还原了最真实的 历史 。

05

知名画作解析

从卡拉瓦乔到波提且利,本片介绍了伟大画家的知名画作,揭示了他们不仅是美术的创作大师,也是他们所在时代的 历史 叙述者。主持人揭开 历史 上最著名的一些画作背后隐藏的有关爱情、政治、激情的讯息。

06

卢浮宫之旅

推荐: 看懂卢浮宫的必修课。全篇分为3集,分别是皇室之梦的宫殿、巴黎现代艺术之都、神话背后三个部分,其中最值得看的,是法国人用他们自己的视角概览了卢浮宫的几个重要场馆和艺术品,特别是17、18世纪法国油画部分,画中带入了卢浮宫本身的创建 历史 ,用一代代法国国王的生平轶事来展现这种 历史 变迁感。

07 奇趣美术馆

推荐: 这部小众纪录片,用喜剧演员演出了名画中的情景,在 搞笑 的台词和表演下,让严肃的名画变得可爱幽默。在一本正经的吐槽中,顺便暗搓搓的向你安利作品和作者的信息,潜移默化就学到了不少小知识,每集虽然只有2分钟,但是颇受大家的喜爱。

08

国家美术馆

推荐: 深度凝视跨越时空的画作。

09 世界美术馆纪行

推荐: 一口气走遍世界最有名的13家美术馆

「国内篇」

10

此画怎讲

推荐: 中国首部 名画真人番 ,选材于 14幅中国美术史上巅峰地位的知名人物画 ,用画中人物的口吻,为我们普及名画鉴赏知识,让看似高深的中国古画与大家亲近起来。简单来说,就是让 “古画活过来” 。 此片脑洞大开,极其好磕,5分钟一集,目前放出了30集,让你忍不住一口气刷完……

11 考古公开课

推荐: 《考古公开课》聚焦20世纪中国考古学成立以来的国内若干重大考古发现、遗迹遗存以及众多精 美文 物,通过对考古学知识的普及性介绍、对遗迹遗存的还原性阐释,以及对精 美文 物的深度解读,利用考古学、文博学、人类学以及 历史 学等多学科交叉,搭建一个国家级权威考古知识普及平台。

12 考古探秘

推荐: 《考古探秘》纪录片共15集,首次为你揭开十三陵地宫秘密中的秘密,带你一睹千年古墓的绝伦至宝,让你看到上千块散落的玉片,如何连缀成绚丽的玉衣,请你一起探寻人像彩陶壶留下的神秘符号,告诉你项羽火烧阿房宫的终极真相……这里似乎没有惊心动魄的冒险,但小心翼翼的呵护,会让你惊叹考古人挖过的墓、走过的路、见过的人,他们清淡甚或枯燥的日常,在发现与际遇中学问大长。

13

中国考古古墓探秘

推荐: 《中国考古古墓探密》通过考古探求中国古老文明之谜,揭开迷惑人类千古谜题。该片共34集,每集不长,但却能直接让我们看到考古工作者的工作日常,可以直观看到考古现场,和我们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14

国家宝藏

推荐: 《国家宝藏》每季共选博物馆的27件文物的梳理与总结。演绎文物背后的故事与 历史 ,让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在懂得如何欣赏文物之美的同时,也了解文物所承载的文明和中华文化延续的精神内核,唤起大众对文物保护、文明守护的重视。

15 如果国宝会说话

推荐: 用100件国宝述说中国古人的创造力,美哭了又接地气的海报,文物萌萌哒,海报用第一人称口吻表达文物最精彩的亮点和特征,让人记忆深刻。在去年更新的第三季中,更是以特效和设计惊艳众人,有一集靠5分钟封神了,一定别错过。

16 国脉——中国国家博物馆100年

推荐: 《国脉——中国国家博物馆100年》大型纪录片不仅聚焦了国家博物馆的百年历程,更是对 历史 上的三次文物大征集、两大基本陈列从无到有、基础工程的创新开 拓、令人瞩目的“两馆合并”以及改扩建工程建设和国际文化交流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讲述,并首次披露和呈现了众多难得一见的国之瑰宝,记录下为国博奉 献一生的国博人和走在 科技 前沿的博物馆文物保护与水陆空三栖考古项目等内容。全片以 历史 进程为脉络,分为《殿堂》、《陈列》、《聚宝》、《扛鼎》、《大 美》和《公器》6集,每集时长50分钟。

17

我在故宫修文物

我在故宫600年

推荐: 《我在故宫修文物》曾经火极一时,重点纪录故宫书画、青铜器、宫廷钟表、木器、陶瓷、漆器、百宝镶嵌、宫廷织绣等领域的稀世珍奇文物的修复过程和修复者的生活故事。在2020年最后一天,它的姊妹篇《我在故宫600年》悄然上线,只用3集,讲述故宫的传奇,更将背后默默付出的故宫匠人的故事娓娓道来。

18 故宫100

推荐: 本片通过100集每集6分钟的短纪录片节目,讲述一百座建筑的命运,呈现故宫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通过一百个空间故事,建构一个故宫的全息建筑影像系统,以既富现代感又多样的方法,把紫禁城建筑的功能、意象及美学价值演绎,进而推中国文化中的普遍意义,面向世界,令观众产生共鸣。

19 炮火下的国宝

本片展现了抗战期间中国珍贵古籍的坎坷命运,讲述先贤前辈抢救保护古籍的艰辛故事,赞美他们守护文明的抗争精神。这是一个“不一样的抗战故事”,对传承发展中华民族文化事业、涵养 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实现整个民族的伟大复兴都有具有重要意义。

20 台北故宫

推荐: 《台北故宫》呈现和深度解读藏于台北故宫的珍贵文物,并向人们揭示当年那次史无前例的文物大迁徙的真实过程。台北故宫珍藏的六十五万件传世珍宝,绝大多数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

纪录片从《国宝迁台》开始讲述,《北沟烟雨》回忆了文物十五年间安放台中深山,随即从后续集数介绍台北故宫藏的青铜器、瓷器、书画、古籍、珍玩,最后一集《承古开今》总结了台北故宫以高 科技 手段让人们能通过更多途径领略文物。

21

国宝档案

推荐: 《国宝档案》栏目每期节目将介绍一个具体的国宝文物,这些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和传统文化的历代传世国宝文物,既有受到政府保护收藏在祖国大陆各个博物馆中的,也有收藏于民间被国人精心呵护的;既有因 历史 原因东渡海峡存于宝岛台湾的,也有历尽磨难流失海外漂泊他乡的……

22

海上丝绸之路

推荐: 《海上丝绸之路》全片分为7集,每集50分钟,从航运、物产、贸易、 科技 、文化、民心和梦想等丰富多元的层面,不仅回溯海上丝绸之路曾经的辉煌与文明,更注重凸显当今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风貌与成就。

23

新丝绸之路

推荐: 《新丝绸之路》不再是丝绸古道沿线的纪实报道,而是选择了丝路沿线的楼兰古城遗址、和田、敦煌等10处具有不同文化特征的地点进行深度挖掘报道,每个地点各自成章。

摄制组在陕西、甘肃、内蒙古、新疆和青海等地奔波数万公里,走访了瑞典、英国、俄国、德国、日本等10多个国家的博物馆,获得了当年西方探险家的日记和路线图等珍贵资料,拍摄了一些从未公开过的文物及许多新的考古发现。

24

敦煌画派

推荐: 《敦煌画派》从敦煌博大精深的美术遗存和 历史 传承入手,甄选了莫高窟横跨10个朝代的经典壁画和雕塑精品,由中外一流的敦煌学者和美术家作权威解析,高度提炼和归纳了敦煌艺术精神,为敦煌画派立言立论,为中国美术在21世纪的创新发展 探索 新路,呼唤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25

敦煌

推荐: 十集大型高清电视纪录片《敦煌》纪录片向世人展现敦煌二十四座以往从未对外开放过的珍贵洞窟,极富 历史 意义及美学价值。

26

圆明园

推荐: 本片采用线性叙事,用“他言”的方式讲述了圆明园的建筑 历史 与遭际命运,并真实地再现了圆明园以及潜藏在它背后的人物和 历史 的沧桑巨变。

27

河西走廊

推荐: 《河西走廊》以位于中国西部的重要通道,丝绸之路的黄金段——河西走廊为讲述对象,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等多角度呈现了从汉代开始直至今天,河西走廊及其连接的中国西部的 历史 ,以及它对中国 历史 和文明进程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

28

金城兰州

推荐: 纪录片《金城兰州》是一部反映“一带一路”的电视纪录片。全片共分《渡口》《枢纽》《重镇》《明珠》四集,从 历史 、地理、经济、政治等多个角度,系统讲述金城兰州两千多年的城市发展史,凸显兰州对于西北地区乃至整个中国军事、地理、政治上的战略意义和在经济文化发展中起到的支撑、辐射作用。

《金城兰州》以艺术的手法和现代 科技 相结合,很厚重地把兰州展示了出来,展示了一个伴河而生的兰州、丝绸古道的兰州、西部重镇的兰州和生机勃勃的兰州。

29

东方帝王谷

推荐: 帝王谷是埃及著名的 旅游 景点之一,位于卢克索西岸,埋葬着古埃及第17王朝到第20王朝60多位法老。

而该纪录片是讲述中国陕西一个更宏大的“帝王谷”。正如当地民间流传的顺口溜所说,“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那里见证了十多个朝代的更迭,拥有72座宏伟的帝王陵,其中包括著名的周武王陵和秦始皇陵。

30 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

推荐: 《故宫》《台北故宫》姊妹篇,纪录片源于卢浮宫在故宫午门举办“拿破仑大展”。这不仅是一次展览,它实际开启了一扇大门——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大门。将两座博物院放在一个片子中,通过它们馆藏的文物对比整个中西文明。

31 我从汉朝来

推荐: 《我从汉朝来》以汉画像石为主题线索,在中国大地上拍摄了一百多处 历史 遗迹,以及鲜活的现实情境、人物故事。

32

中国古代玉文化

推荐: 该片由央视出品,讲述中国五千年玉文化的渊源,让您从全面角度发解玉器。分《美丽的石头》《神奇的技艺》《神密的巫术》《神圣的王权》《庄严的礼仪》《不朽人祈愿》《世俗的趣味》共7集。

33

瓷路

推荐: 《瓷路》聚焦中国陶瓷文化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从9世纪的大唐帝国到19世纪的鸦片战争,从中亚到罗马,从世界重要沿海口岸到欧洲各大首都, 历史 上重要的地标和时间点都被中国陶瓷的故事所标注。

在这贯穿全球的瓷器之路上充满了创业、探险、财富、战争和沉船的重大事件。《瓷路》是一部与瓷器有关的真实故事,而中国,则是这一切故事的起点。

34

China·瓷

英国大英博物馆、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博特博物馆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瓷之韵”展览,展出中国历代出口陶瓷、欧洲仿制中国陶瓷以及英国收藏的中国陶瓷精品。

以此次展览为契机,央视纪录频道首次联合这三家博物馆,共同摄制的2集纪录片《China·瓷》。《China·瓷》讲述了数百年前,尤其是明清时期中国外销瓷与整个世界接触和互相影响的故事,通过这部纪录片,观众可以看到瓷器融入西方的 社会 生活、艺术宗教、政治经济的 历史 轨迹。

35

帝陵

推荐: 纪录片《帝陵》是通过手工制作实物角色模型和场景模型的制作方法、结合中国传统壁画的表现风格、开发利用“数字多空间要素定点跟踪融合匹配技术”拍摄的编年体动画记录片,形式新颖,别开生面,为影视记录片模式创新揭开新的一页。

36 神密的西夏

推荐: 有一个民族灭而不亡,他们尊白为美,视死为荣。有一个王朝神秘莫测,他们雄霸一时,威震四方。这个民族叫党项,这个王朝就是西夏。电视纪录片《神秘的西夏》以 历史 记载和考古取证为依据,通过对世界唯一性的西夏文明的 探索 ,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党项族的源起,全面地展示了西夏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等方面的辉煌成就和西夏研究的最新成果。《神秘的西夏》共有10集,每集50分钟,是通过电视纪录片的形式对西夏文化 最全面、最综合的一次展现。

37

大明宫

推荐: 大明宫是大唐帝国的王宫。它既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为宏大、规制最为严整、规划最具特色的宫殿群;也是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的交融点和对外传播的动力中心。公元896年,大明宫毁于兵火。

纪录片《大明宫》由著名导演金铁木执导,他引领国内顶尖摄影、美工、电脑特效制作团队,让一千余年前中国 历史 上最繁华荣光的时期——盛唐,以前所未有的清晰影像呈现于观众面前。

「特别推荐篇」

38 中国的宝藏

推荐: BBC和CCTV也强强联手,制作了一部给外国人看的《中国的宝藏》。这里的每一集,呈现的是「现代中国生活」的一个侧面——家族、艺术、都会、制造、 科技 、饮食。每一集都以文物为穿引,寻找着现代中国的古代痕迹。

39 故宫新事

推荐: 这部纪录片不再展现故宫全貌,而是聚焦于2016的“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让这座古老宫殿内凝滞了百年的时间再次流动了起来。十八座古老建筑,两千余件稀世文物,这样一处梁宇繁杂的宫殿,将如何在故宫匠人们的手中复旧如初。

40 从长安到罗马

推荐: 这部纪录片采用“双城记”平行视角,走进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对中意两国的经贸、文化、 社会 、音乐、美术、建筑、城市等进行思考,深入西安和罗马两个城市,带领观众一同感受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文明带给心灵和思想的强烈冲击。

150多年来,中国到底有多少文物流失海外,现存何处?确切的数字恐怕永远是个谜。我国政府、学者和有识之士一直致力于流失海外文物的调查工作,但由于受条件的限制,这项调查工作还远未达到理想的状态。据我国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在全球47个国家200多座博物馆中,中国文物不下百万件,而且均是文物中的精品,它们大多是在旧中国时流失海外的。加上建国以后,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盗掘走私出境的文物,可以推测,在全球,我国至少有数百万件文物流落异域。

旧中国文物流失海外主要有三个渠道:一是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从中国抢走的;二是当时有一些来华的外国人从中国偷走的;三是外国人勾结当时的反动军阀和奸商以极低的价格买下偷运出境的。

早在1840年,列强就把中国文物列为文化侵略的重要内容,拉开了中国近代文物大流失的序幕。1860年英法联军对圆明园进行了野蛮的劫掠和焚烧。圆明园园内四五十处殿堂内装饰了难以计数的紫檀家具,陈设了大量的国内外珍奇宝贝,有家具、锦缎、毡毯、商周青铜器、历代陶瓷器、漆器、牙雕、玛瑙、琥珀、水晶、木雕玉器、宝石、书画、钟表、历代典籍应有尽有。当时的法国文豪雨果说过:“即使把我国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但是,这座艺术宝库被彻底洗劫一空,大量稀世之宝,包括《永乐大典》,被掠走海外,为英、法、美、日、西欧诸国博物馆和私家所收藏,其中尤以大英博物馆和法国枫丹白露宫最多。英军劫走的圆明园珍宝除部分被拍卖外,其余献给了维多利亚女王,存放在大英博物馆。现在大英博物馆中中国历代珍稀之品多达3万多件,包括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最早募本。法国枫丹白露宫中的中国馆收藏了中国历代名画、金玉首饰、瓷器、香炉、编钟、宝石和金银器等3万多件。

据长期从事晚清史研究的中国人民大学何瑜教授的研究,八国联军纵兵三日为所欲为,北京古都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浩劫。不管是皇宫禁苑还是居民宅院、商家店铺都没有能够幸免。紫禁城遭洗劫后,宫内收藏损失过半,贵重物品被劫掠一空。“三海”——南海、中海和北海被劫后,收藏所剩无几。皇家行宫颐和园内陈设的珍宝几乎劫掠殆尽。经过这次浩劫,北京“自元明以来之积蓄,上自典章文物,下至珠宝奇珍,扫地遂尽”,所失“已数十万不止”。

同时,一些外国探险家以科学考察的名义掠去的中国文物也不计其数。据统计,1856~1932年间,俄、英、德、法、日、瑞典、美国等国曾考察我国西北地区66次,每次考察都掠走了大量中国文物。历次考察中,尤以斯坦因和伯希和在敦煌藏经洞掠走的文物最多。斯坦因窃取的9000多个卷子和500多幅绘画,一部分收藏在大英博物馆,一部分在大英图书馆,一部分在印度事物部图书馆。伯希和窃取的6000余种经书和一些画卷,主要收藏在法国国立图书馆。历年的劫掠,加上国内某些军阀、奸商及无知国民的盗卖,中国文物被大量偷运出境,国外的中国文物日见丰盈。

1899年左右,河南安阳殷墟发现甲骨文。甲骨文自出土之日起就处在不断流失之中,先是被当作药材贩卖,后又被西方列强的文化掮客以各种名目大量收购而去。据不完全统计,安阳小屯出土的近20万片甲骨,有近3万片流失海外,被12个国家和地区收藏。

1911年辛亥革命后,内忧外患,各地盗掘成风,文物如潮水般地涌出国门。1922年,末代皇帝溥仪“监守自盗”,将六大箱共计1200余件书画精品盗运出宫,经变卖、哄抢,绝大部分已流失海外。1928年,清东陵慈禧太后陵寝被军阀孙殿英野蛮盗掘,墓中所藏国之瑰宝被洗劫一空,绝大部分因被变卖购买军火而散失。

1931年“9·18”事变后,日本人对我东北、华北、华中、华东等地文物进行了大规模地盗掘,大量文物被劫走。其间,美国人利用中国社会动荡之机对中国文物大肆收购。

1949年解放以后,我国一度告别了大量文物外流的历史。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非法利润的刺激下,国内外不法分子相互勾结,掀起了一波波盗窃、走私文物的狂潮。

曾有人统计,从1982年起,江西余干县800多座古墓被盗;1987年1~6月仅半年时间,青海就有1700多村民盗掘古墓2000余座,抢走文物一万余件;1990年四川省有23952座古墓被盗;湖南邵阳市某县在二三年内被盗古墓的面积近全县2000平方公里的五分之一。我国文物资源丰富的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一度竟成为海内外走私者买卖文物的金三角�又据海关总署统计,1991~2000年,全国海关缉获走私文物10多万件。1997年5月,天津海关查获一起用集装箱偷运文物案,集装箱内共有文物5000余件。据公安部不完全统计,1993~1997年,公安机关侦破文物案4943起,缴获文物5万余件。

近20年来,中国文物走私海外形成高潮,仅从香港走私出境的文物就多得不可想像。有报道称,香港做贮装文物匣盆的师傅忙得不亦乐乎,有时一个月挣五六十万港元不止。继伦敦、纽约之后,香港在80年代以后,凭借大陆大量的走私文物,迅速成为世界第三大文物艺术品中心。

结合我国20年大规模的文物盗掘、走私活动,如果以查一漏九来估算,近20年中,外流文物至少有几十万件,甚至接近百万件。

据有关资料表明:仅就绘画而言,美国收藏最多,仅华盛顿弗利尔博物馆就有1200余幅;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所藏中国绘画近500幅;大英博物馆所藏中国绘画最精。在瓷器方面,以收藏亚洲艺术品著称的法国吉美博物馆收藏最佳,馆里的瓷器从中国最早的原始瓷器一直到明清的青花、五彩瓷,各个朝代各大名窑的名品应有尽有,且多为精品。就地方志和古籍而言,美国最多,美国国会图书馆就有4000多种地方志;全美有古籍善本3000多种,家谱2000多种。就甲骨片而言,日本是收藏最多的国家,在流失海外的近3万片甲骨片中,日本有近13000片。就敦煌宝藏而言,而今敦煌遗书在我国国内仅存2万件,仅占3成;藏于大英图书馆东方写本部有13700件;藏于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有6000件;藏于俄罗斯圣彼得堡亚洲民族研究所12000件;藏于英国印度事务部图书馆近2000件,此外,日本、美国、瑞典、奥地利、韩国也均有敦煌文物收藏。

1、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The Met)是美国最大的艺术博物馆。展示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超过5,000年的艺术作品,供人免费欣赏。自1870年成立以来,The Met一直希望不仅仅只是珍贵而精美的艺术陈列馆。每天,The Met的画廊都通过展览和活动而活跃起来,揭示出跨时代和跨文化的新思想和意想不到的融合。

其中推出的海尔布伦艺术史时间线(Heilbrunn Timeline of Art History)。它将馆藏按时间顺序,把世界各地的艺术资料串联讲述,在观赏艺术品的同时为你呈现一部浓缩艺术史。

馆藏中超过375,000张高分辨率的公共领域作品图像可供观赏。

1912–13年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 布面油画(玛达·普里马维西)

1889年 文森特·梵·高 布面油画(麦田)

Made for,with,and by kids是专为儿童提供的一个版块,在这里可以观看到相关艺术主题的地图导览和影片。

2、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现当代美术馆之一,MoMA致力于分享最发人深省的现代和当代艺术,并希望激发更多的人能与他们一起探索当代艺术,思想和问题。

MoMA不断发展的收藏包含了近200,000件现代和当代艺术作品。当前有87,000多件作品在线上提供。

3、大英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共博物馆,它独特之处在于将跨越大洲和海洋的世界文化汇集到了一起。没有其他博物馆拥有如此深度和广度,美丽且意义的收藏。丰富的文化艺术珍贵藏品,使我们能够探索人类文化的非凡多样性,发现人类赋予生活各个方面的多种形式和表现,并认识到它们之间的紧密联系。

拥有200多年历史的大英博物馆与谷歌文化研究所(GCI)合作,通过VR技术使《女史箴图》上的每一根绢丝都清晰可辨。还通过与Google合作实现街景的虚拟功能,让观众足不出户便可360度游览壮丽的博物馆空间,甚至连圆顶天花板上的玻璃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与Google合作的虚拟观景:

4、艺术英国

Art UK是一家慈善机构,与近3200多家英国机构合作。他们希望通过他们的工作,为所有人提供艺术作品,供人们享受,学习和研究。Art UK力图打造全英首屈一指的艺术数据库,目前数据库已将英国全部公共收藏油画收入囊中。

5、英国国家美术馆

国家美术馆收藏馆藏有2,300多件作品,从达·芬奇的《岩间圣母》(Virgin of the Rocks)到梵·高的《向日葵》(Les Tournesols),45万逾件艺术大师的名作可在英国国家美术馆官网一览无余。

在视觉游览(Virtual Tours)版块中,我们可以使用Google街景欣赏馆内全景;而数字化图像更是清晰到令人瞠目结舌。

1434年 扬·凡·艾克《阿尔诺芬尼夫妇像》(局部),木板油画

6、欧洲文化图书馆

欧洲文化图书馆与来自欧洲一千多家博物馆、图书馆和档案馆合作,涉及艺术、历史、时尚、摄影、音乐、地图等多个领域,收集和提供了共享文化遗产5800多万件资料,供人们欣赏,教育和研究。

丰富的文化资料无需注册、付费,超清大图一键下载。

7、数字敦煌,3D全景漫游

敦煌研究院建立“数字敦煌”,对敦煌石窟和相关文物进行了全面的数字化采集、加工和存储。构建一个多元化与智能化相结合的石窟文物数字化资源库、通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面向全球共享,并建立数字资产管理系统和数字资源科学的保障体系。

30个经典洞窟以惊人的效果呈现给观众,其中29个还能使用3D眼镜进行全景漫游。

莫高窟 第285窟 西魏

第254窟全景漫游

8、台北故宫博物院

台北故宫博物院(Taipei Palace Museum),是中国大型综合性博物馆、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也是研究古代中国艺术史和汉学重镇,为台湾省规模最大的博物馆。

台北故宫博物院内收藏有故宫、南京故宫、沈阳故宫、承德避暑山庄、颐和园、静宜园和国子监等处的皇家旧藏。所藏的商周青铜器,历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献、名画碑帖等皆为稀世之珍。展馆每三个月更换一次展品,自2017年起免费释出典藏文物图像七万余张。

9、谷歌艺术文化

谷歌艺术与文化如同一个集成平台。自2011年建立以来,它与英国泰特美术馆(Tate Galley)、大都会博物馆、乌菲齐美术馆(Uffizi Gallery)等百余家博物馆、美术馆建立合作。在其合之内的机构收藏品,我们都可以进行轻松快捷的检索观看。

除此之外,通过Google街景实现的全景观看为观者提供了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沉浸式体验。其与凡尔赛宫合作推出了一款名为《凡尔赛VR:凡尔赛是你的》的虚拟现实作品,让观众可在线纵览艺术与空间之美。

1753年,收藏家汉斯·斯隆(HansSloane 1660—1753年)爵士去世后,按照其遗嘱将遗留下来的71000件个人藏品及大批植物标本及书籍、手稿全部捐赠给国家。

博物馆在开放后通过英国人在各地的各种活动攫取了大批珍贵藏品,早期的英国国家博物馆倾向于收集自然历史标本,但也有大量文物、书籍,因此吸引了大批参观者。

1824年,博物馆在蒙塔古大楼北面建造一座新馆,并在1840年代完成,旧蒙塔古大楼不久后便被拆除。新馆建成后不久又在院子里建了对公众开放的圆形阅览室。

由于空间的限制,1880年英国国家博物馆将自然历史标本与考古文物分离,英国国家博物馆专门收集考古文物。1900年,博物馆再次重新划分,将书籍、手稿等内容分离组成新的大英图书馆。

英国国家博物馆建立于1753年,是世界上首家国立公共博物馆。对所有“好学求知的人”免费开放。 该馆的主体建筑在伦敦的布隆斯伯里区,核心建筑占地约56000平方米。博物馆正门的两旁,各有8根又粗又高的罗马式圆柱,大中庭(Great Court)位于英国国家博物馆中心,于2000年12月建成开放,是欧洲最大的有顶广场。广场的顶部是用1656块形状奇特的玻璃片组成的,广场中央为英国国家博物馆的阅览室,对公众开放。

现有建筑为19世纪中叶所建,共有100多个陈列室,面积六七万平方米,共藏有展品400多万件。博物馆正门的两旁,各有8根又粗又高的爱奥尼亚式圆柱。除了欣赏展品外,游客还可以领略英国人在博物馆设计方面的过人之处。英国国家博物馆历史上除了1972年的几个月外,一直都是免费对公众开放的。 1798年到1801年,拿破仑征战埃及,随军带了100多名研究埃及文化的科学家和考古学家。1799年,在尼罗河三角洲的一个名叫罗塞塔的小村庄里,士兵们在修筑工事的时候,无意中挖出了一个高114米,宽073米的黑色断碑。石碑上的字清晰可见,是三段分别以不同的文字刻下来的话。

随军的考古学家断定,这块石碑不同寻常,准备运回法国慢慢研究。但法国人还没来得及动手,拿破仑的军队就被英军打败了。根据战争协议,法国无条件交出了在埃及发掘的所有文物。最终,罗塞塔石碑被英国国家博物馆收藏。至今,石碑的题签上还写着“不列颠军队的战利品”的字样。 英国国家博物馆的33号展厅是专门陈列中国文物的永久性展厅,与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和印度展厅一样是该博物馆仅有的几个国别展厅之一。该馆收藏的中国文物囊括了中国整个艺术类别,一言以蔽之,远古石器、商周青铜器、魏晋石佛经卷、唐宋书画、明清瓷器等标刻着中国历史上各个文化登峰造极的国宝在这里皆可见到,且可谓门类齐全,美不胜收。

然而,这仅仅是英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2万3千件中国历代稀世珍宝中的一部分,另外的十分之九都存放在10个藏室中,除非得到特别许可,一般游客是无缘谋面的。

某些藏品,如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的唐代摹本只有特别的专家才可获得机会一饱眼福。《女史箴图》是当今存世最早的中国绢画,是尚能见到的中国最早专业画家的作品之一,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一直是历代宫廷收藏的珍品。

世界上只剩两幅摹本,其一为宋人临摹,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笔意色彩皆非上品。另一幅就是英国国家博物馆中的这件摹本。它本为清宫所藏,是乾隆皇帝的案头爱物,藏在圆明园中。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军大尉基勇从圆明园中盗出并携往国外。1903年被英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成为该馆最重要的东方文物,称之为“镇馆之宝”毫不为过。该摹本存放于馆内的斯坦因密室,据报道,南京师范大学敦煌学研究中心艺术研究室主任谢成水2002年曾偶然在该密室看过这幅摹本,当时在登记册上只有上个世纪20年代两个日本人来现场临摹过的记录。

其他精品还有“北宗”之祖、唐代画家李思训的《青绿山水图》、五代江南画派代表人物巨然的《茂林迭嶂图》、北宋山水画三大名家之一范宽的《携琴访友图》、北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华岩变相图》、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的《墨竹图》。此外,还有商代青铜双羊尊、西周康侯青铜簋、邢侯簋、汉代玉雕驭龙、唐代黄玉坐犬等。

在中国厅中央墙上有几十平方米的敦煌壁画,其割痕虽犹可见,却难掩其久远的鲜丽及三位“浓丽丰肥”菩萨的雍容华贵。英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国宝级敦煌画卷及经卷多以万计,除了这幅壁画,其他藏品在中国厅内却难觅踪迹。

1856年到1932年间,多个所谓的“西方探险家”以科学考察为名深入中国西北地区达60多次,每次都掠走大量的文献文物。其中,尤以1907年匈牙利人斯坦因和法国人伯希在敦煌藏经洞劫掠的文物最多。

大英图书馆还内藏中国珍贵文献和古籍6万多种,其中有中国波罗蜜佛经最早版本,《永乐大典》45卷及甲骨片、竹简、刻本古书、敦煌藏经和地图。 创立之初

英国国家博物馆最初的收藏包括文物、钱币、奖章、自然历史标本和一个大图书馆的藏书。如今英国国家博物馆的藏品由跨越世界文化史的800多万件文物组成:从原始人类的石器到20世纪的版画。

英国国家博物馆创办时的收藏品是汉斯·斯隆爵士在1753年遗赠给国家的包括书、自然标本在内的71000件文物。早期的博物馆还有其它两项收藏,·陈放书籍和手稿的Cottonian图书馆;·哈尔莱(Harleian)手稿藏品。  最初的藏品被分为3类: 印刷书籍(包括版画);  手稿(包括奖章);  天然和人工制品(其它所有藏品)。  1772年,第一批著名的文物被运送至博物馆,当时博物馆获得了威廉·汉米尔顿爵士(Sir William Hamilton)的希腊花瓶。  获得的其他文物包括:1756年遗赠给博物馆的第一具古埃及木乃伊,以及库克船长三次太平洋航行(1767–1770年)带回的大量人种志手工艺品。  博物馆还收到了许多更为古怪的捐赠:被海狸啃过的一根树干(1760年)、一块类似石化面包的石头(1760年)、一只北美的活龟(1765年)和几张冥币。

古典文物

人们对于古典文物的兴趣决定了19世纪初期博物馆收藏的发展方向。  博物馆收藏了大批知名度很高的古典文物,像罗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1802年)以及包括“掷铁饼者”雕像,年轻女子“克莱蒂”(Clytie)半身像在内的瑭利(Townley)古典雕塑(1805年)。  1807年,文物部(Department of Antiquities)的成立让人们认识到了文物的重要性。整个世纪,博物馆中的古典文物不断增多。其中包括巴塞的阿波罗神殿(Temple of Apollo at Bassae)雕像(1815年)、帕特侬神庙雕塑(1816年)、涅内伊德碑像(Nereid monument)(1842年)和摩索拉斯陵墓遗迹(1856-1857年)。  19世纪中期人们对中东地区兴趣大增。1825年开始盛行西亚的收藏品,包括“位于幼发拉底河(Euphrates)和底格里斯河(Tigris)上的国家”的手稿、奖章和文物。  19世纪50年代,博物馆收到来自中东的第一批石雕,它们是在中东的尼姆鲁得遗址(Nimrud site)挖掘的出土文物。其中有一个是大翼牛雕像(Great winged bull),它差点没能抵达布鲁姆斯伯里区,因为护送它的人员在途中遭遇了一伙强盗的埋伏。双方交锋时在雕像上留下的火枪子弹的痕迹至今仍清晰可见。  1860年,文物部被划分成3个部门,它们反映了收藏品的新侧重点,这3个部门分别为:希腊罗马文物部、钱币奖章部和东方文物部。

英国和中世纪文物

19世纪后半世纪,人们对文物收藏的重点发生了转移。在那些希望国家文物得到更多尊重的团体不断施压下,博物馆设立了一个负责收藏管理英国和中世纪资料的职位。第一位被任命做这项工作的人是25岁的奥古斯塔斯·沃拉斯顿·弗兰克斯(Augustus Wollaston Franks,后被封为爵士),他为博物馆各部门的设立奠定了基础。弗兰克斯不仅增加了博物馆内的英国和中世纪文物,还收集了欧洲和欧洲以外的史前资料、人种志资料和考古学资料,此外还有东方艺术品和手工艺品。  弗兰克斯负责收集的文物包括诺桑比亚的鲸骨首饰盒(Northumbria ,1867年)、皇家金杯(1892年)和10000件克里斯蒂(Christy)的史前和人种志收藏品,其中包括墨西哥的绿松石面具(Mexican turquoise masks)。  1897年,弗兰克斯在临终时将自己的个人收藏转赠给了博物馆。其中包括宏伟壮观的奥克瑟斯宝藏(Oxus Treasure)。  19世纪80年代,收藏品第一次被大量地分散到各处,自然历史类资料被转移到南肯辛顿区(South Kensington)的新馆里,那里成为自然历史博物馆

20世纪收藏的发展

20世纪时,为了向参观者们更好地展示藏品,博物馆重组了收藏并开放了许多新展馆。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主要发展是在1920年创建了研究实验室。  它的职责是报告收藏品的状况并协助修复和保存它们。这个部门是发现许多收藏品在战争期间遭到破坏之后设立的。  20世纪时有许多重要的考古发现。在远征至乌尔(Ur)途中,在国外发现了被称为皇室陵墓的一系列墓穴。  与此同时,在英国的萨顿胡(Sutton Hoo)发现了著名的盎格鲁-撒克逊王族的船葬(1938年)。1939年,这些发现物被赠予了博物馆。  1997年,收藏品被再次分散,书库从博物馆移至圣潘克拉斯(St Pancras)的新大英图书馆中。

未来的收藏

在公共机构和个人的捐赠和资助下,该馆得以继续增加其收藏。  除古代文物以外,收集当代文物对于博物馆来说也极为重要。以博物馆历史收藏中的各类史料为基础,这些现代作品来自于世界各地,见证了社会、政治、宗教、经济、艺术和科技的变化。  文物建立了如今和过去的纽带,使博物馆能够向后代讲述世界的历史。  当代文物和遗产包括  1945年至2000年间的200多本日本摄影集  它们在英国国家博物馆之友的帮助下获得。其中3个本聚焦于反思当代日本:战后摄影集展。  国王的嘴巴(La Bouchedu Roi)  这件发人深思的艺术作品由艺术家Romuald Hazoumé创作。在艺术基金和英国国家博物馆之友的支持下,博物馆于2007年获得该作品,标志着跨大西洋奴隶贸易议会废除200周年纪念。在博物馆展出后,国王的嘴巴在2007年6月2日至2009年5月31日期间又在英国巡回展览。  一组著名国际艺术家的艺术奖章  受英国艺术奖章信托基金委托,这些新奖章被赠予英国国家博物馆。它们将在2009年6月25日至9月27日的毁誉勋章展上展出。 馆藏品最初来源于英王乔治二世的御医、古玩家汉斯·斯隆爵士收藏的8万余件文物和标本。1823 年,英王乔治九世捐赠了他父亲的大量藏书。开馆以后的200多年间,继续收集了英国本国及埃及、巴比伦、希腊、罗马、印度、中国等古老国家的文物。

古埃及艺术品是英国国家博物馆最富盛名的收藏。英国国家博物馆里最引人注目的要数东方艺术文物馆。该馆有来自中国、日本、印度及其他东南亚国家的文物十多万件。其中,中国陈列室就占了好几个大厅,展品从商周的青铜器,到唐宋的瓷器、明清的金玉制品。仅来自中国的历代稀世珍宝就达2万多件,其中绝大多数为无价之宝。如中国各朝代的绘画、刺绣,各个时期的出土文物、唐宋的书画、明清的瓷器等等,其中最名贵的为《女史箴图》、宋罗汉三彩像、敦煌经卷和宋、明名画。商朝铜尊为两只连体的绵羊,中间驮着一个圆形的尊筒,造型非常美观、精巧。还有一只宋朝的瓷酒壶,底座和责周围是一朵荷花,壶盖上坐着一只狮子,更是难得的珍品。博物馆后门的两只大石狮也是从中国运去的。

著名藏品

埃及罗塞塔碑(Rosetta Stone,拿破仑在埃及溃败后英国获得的一批埃及文物中最珍贵的一个)

雅典帕特农神庙的大理石雕刻(1816年获得,希腊要求归还)

法老阿孟霍普特三世头像(Amenhotep)(1823年购得)

弗兰克斯首饰盒(Franks)(1867年获得)

波特兰花瓶(Portland Vase)

英国国家博物馆藏道教人物像

英国国家博物馆藏元代鳜鱼图案青花瓷盘

古希腊帕特农神庙的埃尔金大理石雕塑(1816年通过割地赔款获得,希腊人要求归还,但英国人不还)

拉美西斯二世头像(Ramesses)(1818年由英国驻埃及总领事捐献,是割地赔款时拿的)

夏洛蒂·勃朗特留学比利时布鲁塞尔追求教授写的的情书

夏洛蒂·勃朗特当家教时追求有妇之夫的教授的情书

夏洛蒂·勃朗特谩骂简·奥斯丁的信笺原稿

夏洛蒂·勃朗特在报纸上与众三流写手对骂的照片

1 大英博物馆旅游攻略

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三大素描及版画收藏中心之一。藏有丢勒、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伦勃朗和戈雅等著名画家的作品,包括5万幅素描和超过200万张版画,藏品年代从15世纪早期至今。

大英博物馆,又名不列颠博物馆,位于英国伦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罗素广场。该馆成立于1753年,于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对公众开放,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

2 大英博物馆攻略必看

British museum大英博物馆 British museum[英][ˈbrɪtɪʃ mju:ˈziəm][美][ˈbrɪtɪʃ mjuˈziəm]n不列颠博物馆(英国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在伦敦); 例句:1The british museum in london was also built this way 伦敦的大英博物馆也是通过这种方式集资建成的。

3 大英博物馆的门票

上海昆虫博物馆门票个人无需预约。上海昆虫博物馆位于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路300号。开放时间为上午9:00至下午16:30。隶属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有亚洲的大英博物馆之美称,储藏中国所产的动植物标本为远东第一。现收藏全国各地昆虫标本100多万号。

4 大英博物馆参观路线

最先参观的是古希腊、两河流域的文物。其中有一件镇馆之宝——罗塞塔石碑,上面有三种不同的文字记录同一件事,使人们成功破译了楔形文字,对后世影响深远。

馆内还有许多文物,包括拉美西斯二世像、波斯王宫守卫——威严的人首翼狮像等

5 大英博物馆游记

随着“日不落帝国”的日益扩张,大英博物馆也成了其殖民事业最有力的展示台。通过掷金购买、组织考古发掘,甚至明目张胆的劫掠,世界文明的各类载体如春潮汹涌般汇入大英博物馆。最有名的莫过于库克船长藏品、埃及古物、埃尔金石雕以及敦煌文书的入驻。

詹姆斯·库克是继哥伦布之后在海洋地理方面拥有奠基性贡献的航海家,因进行了三次南太平洋的探险航行而闻名于世。他发现了澳洲大陆,并以英国政府的名义把澳大利亚东海岸命名为新南威尔士。从此,大英帝国的殖民版图增加了最大的那部分。库克船长还考察了南极洲,以及南太平洋包括复活节岛、汤加、新赫布里底、新喀里多尼亚、诺福克岛及后来以他命名的库克群岛等岛屿。他在远洋航行中获得的奇珍异宝,分别于1771年和1775年两次送入大英博物馆的仓库,成为“在精美的埃及藏品来到前馆内最受欢迎的展品”。

精美的埃及藏品随着帝国事业的扩大,纷至沓来。1798年,被异族统治了两千余年的埃及迎来一个新的征服者——拿破仑·波拿巴。士兵们在距离尼罗河三角洲40英里外的罗塞塔(Rosetta)重修防御工事时,挖出一块刻有三种文字的花岗岩石碑,这块石碑就是后来被命名为罗塞塔碑的镇馆之宝。这块石碑作为法国人的战利品,却最终落户大英博物馆,见证的是英法在争夺中东过程中的血雨腥风。

在尼罗河河口海战中败北的拿破仑,抛下军队,独自回到法国。1801年,法国向英国与埃及的将领投降,之后签署的亚历山大协议要求法国人交出一切文物,包括罗塞塔碑。上面镌刻的象形文字,最终还是由法国学者商博良破译。自此,世人才能识读木乃伊、莎草纸上的古老文字。

1799年,英国驻土耳其大使第七代埃尔金伯爵托马斯·布鲁斯贿赂土耳其驻希腊官员,命人从希腊帕特农神庙上取走或在整个雅典卫城发掘雕塑、建筑物的构件,并将其运到英国。1816年,英国政府购得此批石雕,存放于大英博物馆。为此,亲希腊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在《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中控诉道:“麻木不仁的是那些不掉泪的眼睛,看着英国人的手破坏你的城墙,搬走你残破的圣坛……”

希腊自1829年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下独立后,不断向大英博物馆索回这批取自帕特农神庙的国宝。而博物馆理事们则用一份声明婉拒了这一请求,帕特农石雕“是这个互联互通的世界藏品大家庭里的关键成分,他们都是世界共享遗产的一分子,超出了政治的彼此疆界”。

19世纪中后期,当殖民触角伸及远东,古老的中华文明打开尘封已久的大门。1856年到1932年间,大批西方世界的考古队深入西北,掠走大量文物。1907年,马尔克·奥莱尔·斯坦因在第二次中亚考古之旅时,沿着罗布泊以南的古丝绸之路来到敦煌。他从守洞的道士王圆箓手中,将藏经洞中发现的九千余件写本和五百多幅绘画带回英国。大英博物馆现藏敦煌文书多达13700多件,占存世敦煌文书的四分之一。

从切尔西庄园到蒙太古府,从汤利展厅到东西两座新楼的修建以及蒙太古府的拆除,从几个简单的建筑组合到成片的包括自然博物馆、地质博物馆、科学博物馆、大英图书馆等建筑群的落成,大英博物馆随着藏品和参观者的激增,不断进行扩容。如今的大英博物馆馆藏已达800多万件,涵盖了200多万年的人类历史。藏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为全世界博物馆所罕见。数量如此庞大的展品即便每年更换一次,轮流展出一百年也不能展示完全。更何况,捐赠和采购还在源源不断地进行。

美国博物馆专家乔治·布朗·古德曾说:“博物馆不在于它拥有什么,而在于它以其有用的资源做了什么。”这句话一直被西方博物馆奉为至理名言。如今,博物馆早已脱离传统博物馆对文物裒辑收藏、整理研究的内向性功能,而是愈来愈彰显其服务、教育的外向性功能。而这种有别于学校教育的独具体验性、沉浸式、个性化的教育方式,让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家长们趋之若鹜,一度形成博物馆热。每到节假日,大批海内外学生、学者涌入大英博物馆,在玻璃展柜间流连,在石雕画卷前驻足,在文物古迹前沉思,这大概是对斯隆爵士当年执意“以为公共之用”最好的回馈。

6 大英博物馆 攻略

建设布局

建筑规模

英国国家博物馆大中庭

该馆的主体建筑在伦敦的布隆斯伯里区,核心建筑占地约56000平方米。博物馆正门的两旁,各有8根又粗又高的希腊爱奥尼式圆柱,大中庭(Great Court)位于大英博物馆中心,于2000年12月建成开放,是欧洲最大的有顶广场。广场的顶部是用3312块三角形的玻璃片组成的,广场中央为大英博物馆的阅览室,对公众开放。

现有建筑为19世纪中叶所建,共有70个常年对外开放的固定展馆 ,面积六七万平方米,共藏有展品800多万件。博物馆正门的两旁,各有8根又粗又高的爱奥尼亚式圆柱。除了欣赏展品外,游客还可以领略英国人在博物馆设计方面的过人之处。大英博物馆历史上除了1972年的几个月外,一直都是免费对公众开放的。

埃及文物馆

埃及文物馆分为木乃伊和埃及建筑两个馆,是博物馆中最大的专题陈列馆之一,这里展有大型的人兽石雕、庙宇建筑、为数众多的木乃伊、碑文壁画、镌石器皿及金五首饰。其展品的年代可上溯到5000多年以前,藏品数量达10万多件 ,其中包括19世纪英国海军统帅纳尔逊从法国国王拿破仑手中夺取的古埃及艺术品。

东方艺术文物馆

该馆有来自中国、日本、印度及其他东南亚国家的文物十多万件。其中,中国陈列室(中国馆)就占了好几个大厅,中国文物被大英博物馆视作最重要的收藏之一,总数多达23000余件,珍品如山。大英博物馆称古代中国藏品与古代希腊、埃及收藏一并为大英博物馆收藏的最重要最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大英博物馆中的展品从商周的青铜器,到唐宋的瓷器、明清的金玉制品,很多文物都是绝世珍藏,例如河北行唐县清凉寺壁画、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的唐代摹本、西周的康侯簋、唐代的殉葬三彩等等。

展出内容

大英博物馆中国馆藏品

馆藏品最初来源于英王乔治二世的御医、古玩家汉斯·斯隆爵士收藏的8万余件文物和标本。1823年,英王乔治九世捐赠了他父亲的大量藏书。开馆以后的200多年间,继续收集了英国本国及埃及、巴比伦、希腊、罗马、印度、中国等古老国家的文物。

古埃及艺术品是大英博物馆最富盛名的收藏。大英博物馆里最引人注目的要数东方艺术文物馆。该馆有来自中国、日本、印度及其他东南亚国家的文物十多万件。其中,中国陈列室就占据了半个3号展厅,展品从商周的青铜器,到唐宋的瓷器、明清的金玉制品。仅来自中国的历代稀世珍宝就达23万件,其中绝大多数为无价之宝。如中国各朝代的绘画、刺绣,各个时期的出土文物、唐宋的书画、明清的瓷器等等,其中最名贵的为《女史箴图》、宋罗汉三彩像、敦煌经卷和宋、明名画。商朝铜尊为两只连体的绵羊,中间驮着一个圆形的尊筒,造型非常美观、精巧。还有一只宋朝的瓷酒壶,底座和责周围是一朵荷花,壶盖上坐着一只狮子,更是难得的珍品。

著名藏品

英国国家博物馆内部的埃及展馆

埃及罗塞塔碑(Rosetta Stone,拿破仑在埃及溃败后英国获得的一批埃及文物中最珍贵的一个)

雅典帕特农神庙的大理石雕刻(1816年获得,希腊要求归还)

法老阿孟霍普特三世头像(Amenhotep)(1823年购得)

弗兰克斯首饰盒(Franks)(1867年获得)

波特兰花瓶(Portland Vase)

大英博物馆藏道教人物像

大英博物馆馆藏元代鳜鱼图案青花瓷盘

古希腊帕特农神庙的埃尔金大理石雕塑(1816年购买自第七代额尔金伯爵)

拉美西斯二世头像(Ramesses)(1817年由Henry Salt捐献)

夏洛蒂·勃朗特留学比利时布鲁塞尔追求教授写的的情书

夏洛蒂·勃朗特当家教时追求有妇之夫的教授的情书

夏洛蒂·勃朗特谩骂简·奥斯丁的信笺原稿

夏洛蒂·勃朗特在报纸上与众三流写手对骂的照片

罗塞塔石碑

罗塞塔石碑

1798年到1801年,拿破仑征战埃及,随军带了100多名研究埃及文化的科学家和考古学家。1799年,在尼罗河三角洲的一个名叫罗塞塔的小村庄里,士兵们在修筑工事的时候,无意中挖出了一个高114米,宽073米的黑色断碑。石碑上的字清晰可见,是三段分别以不同的文字刻下来的话。

随军的考古学家断定,这块石碑不同寻常,运到开罗并做了拓片进行研究。1801年拿破仑的军队就被英军打败。根据战争协议,法国无条件交出了在埃及发掘的所有文物。最终,罗塞塔石碑被英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石碑的题签上还写着“不列颠军队的战利品”的字样。

中国馆

大英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的33号展厅是专门陈列中国文物的永久性展厅,与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和印度展厅一样是该博物馆仅有的几个国别展厅之一。该馆收藏的中国文物囊括了中国整个艺术类别,一言以蔽之,远古石器、商周青铜器、魏晋石佛经卷、唐宋书画、明清瓷器等标刻着中国历史上各个文化登峰造极的国宝在这里皆可见到,且可谓门类齐全,美不胜收。

《女史箴图》是当今存世最早的中国绢画,是尚能见到的中国最早专业画家的作品之一,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一直是历代宫廷收藏的珍品。世界上只剩两幅摹本,其一为宋人临摹,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笔意色彩皆非上品。另一幅就是大英博物馆中的这件摹本。它本为清宫所藏,是乾隆皇帝的案头爱物,藏在圆明园中。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军大尉基勇从中国获得并携往国外。1903年被大英博物馆以25英镑的价格收藏 ,成为该馆最重要的东方文物,称之为“镇馆之宝”毫不为过。但此画卷一年仅对外展出两个月。

河北省行唐县明代清凉寺壁画和辽代三彩罗汉

其他精品还有“北宗”之祖、唐代画家李思训的《青绿山水图》、五代江南画派代表人物巨然的《茂林迭嶂图》、北宋山水画三大名家之一范宽的《携琴访友图》、北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华岩变相图》、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的《墨竹图》。此外,还有商代青铜双羊尊、西周康侯青铜簋、邢侯簋、汉代玉雕驭龙、唐代黄玉坐犬《永乐大典》10册等。

在中国厅中央墙上有172平方米的河北省行唐县清凉寺壁画 ,其割痕虽犹可见,却难掩其久远的鲜丽及三位“浓丽丰肥”菩萨的雍容华贵。

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国宝级敦煌画卷及经卷多以万计,除了四幅绢画及一尊木佛外,其他藏品在中国厅内却难觅踪迹。

1856年到1932年间,多个所谓的“西方探险家”以科学考察为名深入中国西北地区达60多次,每次都掠走大量的文献文物。其中,尤以1907年匈牙利人斯坦因和法国人伯希在敦煌藏经洞劫掠的文物最多。

大英图书馆还内藏中国珍贵文献和古籍6万多种,其中有中国波罗蜜佛经最早版本,及甲骨片、竹简、刻本古书、敦煌藏经和地图。

巴特农神庙大理石

巴特农神庙大理石(Parthenon Marbles),博物馆里这组珍贵的浮雕,甚至影响了希腊和英国的外交关系。尽管希腊政府一再要求归还这组1806年被英国大使艾尔金伯爵拆除的用来装饰巴特农神庙的古代大理石浮雕,但遭到历届英国政府的拒绝。

大英博物馆(The British Museum),又名不列颠博物馆,位于英国伦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罗素广场。该馆成立于1753年,于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对公众开放,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博物馆收藏了世界各地许多文物和珍品及很多伟大科学家的手稿,藏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为全世界博物馆所罕见。大英博物馆拥有藏品800多万件。由于空间限制,有99%的藏品未能公开展出。

大英博物馆的文物收藏可谓广博,堪称一座世界历史博物馆。人类文明发源地巴比伦、印度、中国和希腊的珍贵文物比比皆是。希腊的石雕,印度的宝石戒指,巴比伦的银器,中国的瓷器琳琅满目。比马王堆女尸还早上千年的古尸也有几具,但不是英国的,而是埃及的,十几具展出的木乃伊还仅仅是馆藏的一部分。大英博物馆的埃及文物收藏,尤其是木乃伊收藏堪称埃及本土以外之最。

2018年8月10日,英国大英博物馆举行非公开仪式,向伊拉克驻英国大使萨利赫·侯赛因·阿里交还八件大约5000年前的物件。

2020年3月18日起,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大英博物馆开始关闭。

7 大英博物馆旅游攻略图

大英博物馆(The British Museum),又名不列颠博物馆,位于英国伦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罗素广场。该馆成立于1753年,于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对公众开放,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博物馆收藏了世界各地许多文物和珍品及很多伟大科学家的手稿,藏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为全世界博物馆所罕见。大英博物馆拥有藏品800多万件。由于空间限制,有99%的藏品未能公开展出。

这都是一些历史问题,也可以说是政治问题,如果你坚持要要回来的话会影响我国和其他国家的关系,因为这些宝物很多都转手了好多次,好多人花了很多钱才买到,他们已经把他视为自己的财产,你坚持要走那是不可能的,你总不能在去他家里抢回来吧?就象鸦片战争时俄国割占我们的领土比河南省还要大的多,中国现在为什么连提都不敢提呢?总的来说还是国家实力不够强大!!!想想当年我们被小日本欺负成什么 样子!!!!TMD想起就来气,现在日本的右翼还很猖狂,根本不承认错误,教科书上把侵略中国说是改造!?他娘的,现在好多日本小孩根本不知道侵略过中国,更不要说他们在中国做的那些猪狗不如的事了。所以我现在根本不买日货,希望看到这个帖子的人也不要在买日货了

下边是我找到的资料你看下。记得给我弄成标准答案啊

2003年1月十余名中国著名文物专家齐集京城,对大英博物馆、巴黎卢浮宫博物馆等19家欧美博物馆、研究所上月9日联合发表的一项声明表示强烈谴责和抗议。在那项《关于环球博物馆的重要性和价值的声明》中,这些收藏了大量被劫掠来的他国、他民族文物的欧美博物馆声称,反对将艺术品、包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中依靠掠夺等非正当手段获取的文物艺术品归还给原属国。

中国是几千年的文明古国,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仅在海外47个国家的200多个博物馆中,就有精品中国文物不下上百万件。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在横遭侵略凌辱的近代以来被巧取豪夺走的。

欧美博物馆发声明反对归还

中国

40部超好评博物馆纪录片,爽看一假期

疫情反复,推荐就地过年,假期漫长,外出风险加大,还好有一些宝藏纪录片给我们的生活留下来充实和快乐的机会,下面这些和博物馆有关的...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