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医书上的伤寒和现在医学上的伤寒是一个病吗?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8浏览:2收藏

古代医书上的伤寒和现在医学上的伤寒是一个病吗?,第1张

由于我国是一个拥有医学历史悠久的国家,关于医学方面的书籍对于各种疑难杂症是有比较丰富的记录的,当然在名字上有很多与现在很多一样的疾病,例如说伤寒这一疾病。有人会问古代医书上的伤寒和现在医学上的伤寒是一个病吗?答案是不一样,在古代上属于“湿温”病范畴,是一种热性疾病,但是现代的伤寒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相对来说古代的伤寒是一种热性的疾病,你可以通过一些具有寒性的食物使其热性可以消下去,以达到治愈的效果,但是在古代来说患有伤寒的人来说也是比较难以痊愈。根据影视展示还有史书典籍可以看到患上伤寒致死的人们也不在少数。但是现代伤寒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不仅仅在于肠道受损之一概念还有回下肠淋巴组织为主的增生、肿胀还有坏死等等症状。相对来说现代的伤寒是比较复杂的。现在的医学也是比较发达的,所以我们也不要过于担忧,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是可以预防的。伤寒具有传染性的,一般的潜伏期在5-12天,起初是会有全身不适、乏力、食欲不振等等症状,常常夜伴有发热。一般出现的症状是不太唯一的,当我们感受到自己的身体发生一些变化,常常高温不退或是自己右下腹胀痛、腹泻等就应该及时的就医,这样的话我们也可以放心一些。我们不应该自己去药店乱买药吃,这样不利于医生很好的判断。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以可以预防伤寒的发生,比如说我们应该要保持皮肤的清洁,定期的改换体位等;在饮食方面,不要吃过于生冷、油腻的食物,我们可以吃一些半流质的食物,比如说藕粉、粥等。

狂(manic psychosis)为病名。是指因七情化火,煎熬津液为痰,痰热壅盛,迷塞心窍所致,以神志错乱,精神亢奋,打骂呼叫,躁妄不宁,动而多怒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即精神躁狂失常的病证。出《黄帝内经灵枢·癫狂》。症见发作刚暴,骂詈不避亲疏,甚者持刀持杖,登高而歌,弃衣而走,逾垣上屋,力大倍常;或多食,或卧不知饥,妄见妄闻,妄自尊大,妄走不止,日夜无休等。脉弦滑数或沉紧而实等。癫与狂在症状上不能截然分开,又能相互转化,故癫狂并称。癫是因情志内伤,脏腑功能失调,致痰气郁结,蒙蔽心窍所致。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少动为特征,多见于青少年,治当疏肝理气,化痰开窍,以及补养心脾等法;狂是因七情化火,煎熬津液为痰,痰热壅盛,迷塞心窍所致,以神志错乱,精神亢奋,打骂呼叫,躁妄不宁,动而多怒为主要表现,以喧扰不宁,躁妄打骂,动而多怒为特征,治当镇心祛痰,清肝泻火,以及安神定志等法。由于癫狂二证,常与气血凝滞有关,故可根据不同证候,适当参用活血化瘀之品。本证多见于青壮年。

针灸治疗狂病有较好效果,在治疗过程中,要对患者进行严密监护,防止自杀及伤人毁物。本病易复发,应在病证缓解后连续治疗,以巩固疗效。

狂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精神分裂症、躁狂症等。可见于狂躁性精神病、中毒性精神病、反应性精神病及癔病等。

详见百科词条:狂病 [ 最后修订于2018/7/27 10:16:09 共5955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在《神农本草经》中所渉及的病名大概有170多种,渉及内科、外科、妇科、耳、眼、鼻、喉、咽、寄生虫等各个方面的疾病。《神农本草经》从这些疾病中总结出41种具有代表性的疾病(“大略宗兆”)列于序中。这41种疾病分别是:“夫大病之主,有中风、伤寒、温疟、中恶、霍乱、大腹水肿、肠澼、下利、大小便不通、奔豚、上气、咳逆、呕吐、黄疸、消渴、留饮、癖食、坚积、症瘕、惊邪、癫痫、鬼疰、喉痹、齿痛、耳聋、目盲、金创、踒折、痈肿、恶疮、痔、瘘、瘿瘤、男子五劳七伤、虚乏羸瘦,女子带下、崩中、血闭,阴蚀、虫蛇毒蛊毒所伤,此皆大略宗兆。”看了这些疾病,也许会有很多人不知其所云,其实大家陌生的只是疾病的病名,而这些疾病大部分却是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下面对一些比较生僻的病名加以解释,并列出了治疗的药物。

中恶:在《中医学大辞典》中载中恶为“病后或睡卧间忽然气绝者。”从中医理论上来说中恶是由于气血逆乱、阴阳不相顺接而导致的突然晕厥。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体克,晕厥、虚脱等疾病。《神农本草经》中记载“藜芦”可以治疗“中恶风”。

大腹水肿:中医将人体的腹部分为三个部分,有大腹、小腹、少腹。大腹是指胃院(胃所在的部位)以下,脐以上的部分,属于足太阴牌经。小腹是指脐以下,毛(两髂前上棘连线)以上的部分。小腹的两侧为少腹,是足厥阴肝经所经过的部位。大腹水肿就是指从胃院到脐以上部位积水,相当于西医所说的腹水。《神农本草经》中记载可以治疗大腹水肿的药物有郁李仁、泽兰。

肠澼:《中医学大辞典》中载“肠澼犹言肠病,即痢疾也。”这里的病疾与现在西医所说的痢疾相同,是由痢疾杆菌所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病,是夏秋季节常见的急性肠道疾患之一。其临床表现以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浓血样大便为特点。《神农本草经》中记载可以治疗肠澼的药物有黄连、云实、干姜、黄芩、藜芦。

下利:就是泄泻,是指便质稀薄如水而便次增多,现在老百姓常说的“拉肚子”就属于泄泻。相当于西医中所说的急性肠炎。《神农本草经》中记载可以治疗下利的药物有黄连、蜜蜡、干姜、葛根。

奔豚:其中豚是指小猪,这个病名很形象地描写此病的特点像一只奔跑的小猪,病势迅速,病程短。《中医学大辞典》中载奔豚是指“气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也就是说本病发作是患者自觉有气从小腹部上冲心胸、咽喉,气冲如奔豚之状。发作时有濒死的感觉,不久就会缓解。本病可以伴见腹痛、胸闷气急、心悸、惊恐、烦躁不安,甚至抽搐厥逆等的病症。多见于现代医学的神经官能症。

留饮:《中医辞海》中载:“留饮又名积饮,指长期留在体内不得输化的水饮。”

《金匮要略》将痰饮分为六种,留饮是其中的一种。留饮也就是水饮停留,中医认为水饮可以停留在人体内的各个部位,导致人体内气的运动不畅,从而引起各种疾病。而这里的留饮主要指水气停留在胸膈之间而不宣散,导致的肋下痛、气短、口渴等的病症。《神农本草经》中记载可以治疗留饮的药物有大黄、甘遂、巴豆。

癖食:是指消化不良的一类疾病。

坚积:是指腹内的包块,伴有疼痛或胀满的感觉。坚积与积聚和症瘕是一类疾病,只是名称不同而己。症、积、聚、瘕四者还有区别,其中症与积相同,二者都具有包块触之应手,坚硬不移的特点;瘕与聚相同,二者都具有包块聚散无常的特点。《神农本草经》中记载可以治疗坚积的药物有芍药、附子、甘遂、巴豆。

鬼注:《中医学大辞典》中载鬼注是“十疰”之一。十疰分别为气疰、劳疰、鬼疰、冷疰、食疰、尸疰、水疰、土疰、生人疰、死疰。“此皆鬼邪之气疰人身体,令人寒热淋漓、精神错杂,无所不恶,而沉闷不知所苦,积年累月渐至委顿而死。既死复传于人,甚至灭门。”由于此病的症状奇怪、病情严重,传染性强,因此,人们以为鬼邪之气侵袭人体而导致。其实,这种病就是结核病,包括原发性结核传染、原发性结核复合病、浸润性结核病等。《神农木草经》中记载可以治疗鬼注的药物有蘼芜、石龙刍、龙骨、燕屎、鸢尾、黄环、豚卵、蚓、地胆、荧火、彼子。

蹑(扭伤、骨伤折。)折:是泛指骨折而言。

五劳七伤:泛指虚弱的疾病。人们经常用“五劳七伤”来形容人身体虚弱多病。五劳七伤的内容在历代都没有统一的说法,《黄帝内经》中载:“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诸病源候论》中载:“七伤者,一日阴寒,二日阴萎,三回里急,四日精连,五曰

精少、阴下湿,六日精清,七日小便苦数,临事不卒。”其实,“五劳七伤”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形成因素也包含着多个方面。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五劳七伤”实际上是经常被人忽略的,所以才会“积劳成疾"”。《神农本草经》中记载可以治疗五劳七伤的药物有肉苁蓉、麻贲。

从这些疾病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于某些疾病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例如“鬼注”一病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结核病。现在医学认为结核病病是由人体感染结核杆菌所引起的。由于结核杆菌具有强烈的致病性和传染性,因此,它所导致的疾病病情严重,传播迅速。然而,当时的人们并不能够找出疾病的病因(西医也叫病原体),只是注意到了结核致病的强传染性,而又没有太好的办法来加以治疗,因此,将这种疾病归咎为“恶鬼”所为,并称之为“鬼注”。

    虽然当时对某些疾病的病因认识还很肤浅,但是人们在长期地与病魔地斗争中总结出宝贵地治疗经验,有些经验直到今天还发挥着指导性地作用。《神农本草经》中载:“治寒以热药,治热以寒药。饮食不消,以吐下药。鬼注蛊毒,以毒药。痈肿疮瘤,以疮药。风湿,以风湿药。各随其所宜。”其中“治寒以热药,治热以寒药。饮食不消,以吐下药。”是中医正治法的思想,也就是用药性与疾病性质相反的药物来治疗疾病。此外,除了这些总体的治疗原则外,在治疗时又强调治疗个体疾病时治疗方法和药物的灵活应用,“其间变动枝叶,各宣依端绪以取之。”

古代医书上的伤寒和现在医学上的伤寒是一个病吗?

由于我国是一个拥有医学历史悠久的国家,关于医学方面的书籍对于各种疑难杂症是有比较丰富的记录的,当然在名字上有很多与现在很多一样的疾...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