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故事——中华国粹经典文库的目录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8浏览:1收藏

典故故事——中华国粹经典文库的目录,第1张

一字千金

一衣带水

一枕黄粱

一鸣惊人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七步成诗

二桃杀三士

人面桃花

入木三分

三令五申

三顾茅庐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千里送鹅毛

千金市骨

大禹治水

女娲补天

山公启事

干将莫邪

才高八斗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不为五斗米折腰

不学无术

中流击楫

六月飞雪

文君当垆

月下老人

毛遂自荐

牛郎织女

王质烂柯

韦编三绝

风声鹤唳

五丁力士

世外桃源

东山再起

东床快婿

东施效颦

东窗事发

乐不思蜀

冯唐易老

冯谖弹铗

北窗高卧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四面楚歌

宁戚饭牛

玉山倾倒

瓜田李下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兴尽而返

1凿壁偷光:西汉时期,宰相匡衡从小因为家贫,没有条件进学堂,他白天帮人干活,晚上没钱买灯油,就只好在家里土墙上凿一个洞,借隔壁的灯光来读书,甚至到有书的人家去免费帮工换取书本,他刻苦学习终于在汉元帝时期当上太子少傅。

2破釜沉舟: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将章邯带20万大军进攻诸侯国赵国,赵王派人向楚王求援,楚王

让宋义挂帅,项羽辅佐率军救援,宋义故意拖延时机,项羽杀了宋义并率军渡过漳水去援赵,他们把锅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死决战,终于击败秦军。

3三迁之教:战国时期,孟子小时候非常聪明,经常模仿送葬人吹喇叭,孟母担心他荒废学业就把

家搬到城里,刚好旁边是一个屠宰场,孟子很快就学会了杀猪宰羊,孟母只好搬家到一个学校附近,从此孟子就开始学习孔子的思想而成为一代思想家。

4画蛇添足:楚国有个专管祭祀的官员,春祭以后倒一杯酒给手下人,因人多酒少不够分,就想出谁先画好蛇就喝酒的办法,有一个人第一个把蛇画好了,见其他人还没有画完,就在已画好的蛇上加了两只脚,让人啼笑皆非。

5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6负荆请罪: 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 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7纸上谈兵: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8东施效颦:美女西施因病而皱着眉头,邻居丑女见了觉得很美,就学西施也皱起眉头,结果显得更丑。后人称这个丑女为东施。

9守株待兔: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结果自然再无所获!

10滥竽充数: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的合奏。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宣王对此感到很高兴,拿数百人的口粮来供养他。齐宣王去世。齐愍王继承王位,他喜欢听一个一个的演奏,南郭处士听后便逃走了。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给我们留下了大量耳熟能详的历史 典故 。 故事 是历史的积淀, 历史典故作为学生喜欢的一种文字形式,内容生动,让同学们深深地为之吸引。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关于经典 历史故事 ,方便大家学习。

 经典历史故事1

一字之师 指改正 文章 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字的老师。 该语出自宋代陶岳《五代史补》。 唐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中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也很发达,其中以诗最具有代表性。当时,不仅诗人多,创作的诗多,而且在艺术上、内容水平上都很高。 在当时众多的诗人中,有一个诗人叫齐已,某年冬天,他在 大雪 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开放的梅花,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早梅》诗,咏诵在冬天里早开的梅花。诗中有两句这样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写好后,他觉得非常满意。 有一个叫郑谷的人,看到齐已写的这首诗后,认为这首诗的意味未尽。于是,他经过反复思考推敲,将这两句诗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因为他认为既然数枝梅花都开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 郑谷的这一改动,虽然只将数字改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却使《早梅》更贴切题意了,诗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齐已对郑谷的这一改动非常佩服,当时即称郑谷为自己的一字师。

 经典历史故事2

《西游记》这部经典的著作,已然成为了我们儿时的回忆。不过,经典就是经典,时至今日,这部著作仍是被人们所追捧的经典。下面我来为大家揭秘西游记中的女儿国,历史上真有明确的记载吗

唐僧一行自大唐出发,先后历经十四载,一路艰险荆棘,游历十余个国家。其间有个,却特别不同,不用说,它便是《西游记》五十四回出现的西梁女国了。

先来看看原著描述,“金鱼玉佩多官拥,宝髻云鬟众女排。鸳鸯掌扇遮銮驾,翡翠珠帘影凤钗。”此番此景,不禁有诗赞曰,“那西梁国虽是妇女之邦,那銮舆不亚中华之盛”。

可见繁荣之意。

又窥得女国建制,大抵由清一色女性组成,国家户籍系统里,是断然不见男子。俨然是一个女权主义的乌托邦。至少,表面看是这样。

尤其那位亲自接见异国来宾的女王,美貌更是鹤立鸡群于三界之中。但瞧原著赞叹,“说什么昭君美貌,果然是赛过西施。月里嫦娥难到此,九天仙子怎如斯。”瞧瞧,直接把昭君、西施、嫦娥、九天仙子等名动一时的诸多美女一并PK了。

不用说,取经人都看呆了。

“那呆子看到好处,忍不住口嘴流涎,心头撞鹿,一时间骨软筋麻,好便似雪狮子向火,不觉的都化去也。”八戒这食色之相,颇有点难看了。

当然,唐僧也好不到哪儿去,“战兢兢立站不住,似醉如痴”,红晕得顺着脸颊一直爬上了光头,在烛火的映衬下,犹如一盏红色的灯泡,闪闪发光。

女国背后暗流涌动的枝节,我们在《西游有料》系列已经详细剖析,此处不作展开。

却来单说一番女国的来历。

这个有趣国度,实非《西游记》凭空的杜撰。

唐代玄奘大师(唐僧艺术原型)的《大唐西域记》中就有记载:“大雪山中有东女国”、并介绍了女国的建制,“世以女为王,因以女称国。夫亦为王,不知政事。丈夫唯征伐田种而已,东接吐鲁国,北接于阗国,西接三波诃国”。

以女性发号令,男性游离于权力系统之外,这大概是一个母系社会的模板。值得一提的是,在《大唐西域记》里,女国是有男性存在的。

但在流传过程中,故事慢慢被神话。

譬如《山海经》有载:“女子国在巫咸北,两女子居,水周之。”又如《后汉书》载,“又说海中有女人国,无男人。或传其国有神井,窥之则生子云”。无论《山海经》还是《后汉书》,成书均早于唐朝取经的时间点,民间奉行“拿来主义”,就结合了既有的一些模板,杂糅出了现有《西游记》里的女国形象。也可见民间传作故事的智慧。

而窥井生子,应该正是后来食子母河水怀孕的原本吧。

但这样的女国,却如空中楼阁。或为江湖人以讹传讹之作。

剥离了神话色彩外衣,单看《大唐西域记》里的纪实,似乎又过于简略。此时,我们可以翻开《神异记》,里面真有一个切实存在。

摘录如下。

“东女国,俗以女为王。中有弱水,南流,用牛皮为船以渡。户口兵万人,散山谷,号曰宾就。有女官,号曰高霸,平议国事。在外官僚,并男夫为之,五日一听政。王侍左右女数百人。王死,国中多敛物,至数万。更于王族中,求令女二人而立之,大者为大王,小者为小王。大王死,则小王位之,或姑死妇继。”

文中的南流弱水河,应该就是《西游记》里子母河的原型了。又介绍了女国的行政运作,朝中议政者,皆为女官。帝国权力外沿,可由男性担任。但中枢部分,却设定正副女王(不知扑克牌中“大、小王”的灵感是否正出于此),以防不备。

文中又强调了帝国的一些风俗。

如“重妇人而轻丈夫”,可见男性在女国地位卑微,是没有话语权的,是个十足的女性社会。也难怪《西游记》里唐僧一行不愿留下。

又如“人死则纳骨肉金瓶中,和金屑而埋之”,可见此处风土人情,国人死后,就把骨头和肉装入金瓶中,撒上金屑,然后埋入土中。从国民黄金埋骨的阵仗,也可推知帝国较为富裕。

这也合了《西游记》里“不亚中华之盛”的说法。

可以看出,女国艺术形象的形成,是诸多 传说 元素的杂糅。但这里,却不得不讲一个颇为有趣插曲。

其实,现行本《西游记》关于女儿国的描写,是经过吴承恩先生“微整容”的。至于早前民间流传的女国故事,情节却要粗鲁许多。

不妨摘取一例,出自杨景贤版《西游记》杂剧。

剧中情节,通过各出场角色以唱词的形式体现。

女王唱道,“千年只照井泉生,平生不识男儿像。见一幅画来的也情动,见一个 泥塑 的也心伤。”

通过女王的表现,我们可以推知女国居民对于男性的需求是较为强烈的,即便是拿着一幅男性画像,也不禁浮想联翩。

但唐僧一心向佛,誓死不从。场面一度混乱。

事后,悟空是这样陈述的,“猪八戒吁吁喘,沙和尚悄悄声。上面的紧紧往前挣,下面的款款将腰肢应。我端详了半晌空傒幸,他两个忙将黑物入火炉,我则索闲骑白马敲金镫。”

由此可见,猪八戒、沙和尚在女儿国一行,其实都破戒了。对于这个既成事实,唐僧也没有过多表态,拍拍徒弟们的肩膀,继续西行。

元明时节的杂剧,难免走入乡野之地。下里巴人看戏,讲得是场面上的刺激。为了“粉丝”需求,故剧本里有大胆粗俗描写,也是可以理解。但吴承恩先生毕竟是浸*儒家 文化 的读书人,断不能让文风流于低俗,便妙笔一挥,将情节全然改动。笔下的女国国王,自然也少了市井浮夸之气。“说什么昭君美貌,果然是赛过西施。月里嫦娥难到此,九天仙子怎如斯”,如是女王端庄形象,终究定稿。

 经典历史故事3

知恩图报

秦穆公外出巡视的时候不小心把自己的战马弄丢了,等他找到的时候,一伙人已经把马杀掉正在吃肉。秦穆公看到爱马身死,虽然心中不忍,但是不知者无罪,马死已经无可挽回,再追究也没有意义,反而会失去民心。

于是,秦穆公便对杀马的众人说:“吃马肉怎么可以不喝酒”又命随从给他们斟酒喝。国君不罚反赐酒,挽救他们的性命,让这一伙杀马人心中惭愧不已,秦穆公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几年后晋国攻打秦国,秦穆公被晋军包围,危在旦夕。当时吃秦穆公马肉的那伙人听说了此事,决定报答秦穆公的恩德,他们在危急时刻冲破晋军包围救出秦穆公。秦穆公的大军来援,大败晋军,还俘虏了晋惠公。这就是知恩图报的典故。

 经典历史故事4

朱灵为什么不被曹操重用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趣历史我一起看下去。

中国古人有一句话叫做:“为人不孝者必不忠”,意思就是说,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顺,那你就很难指望他在国家患难的时候挺身而出为国家尽忠了。这句话为儒家非常推崇,也常常作为后世人评判人才的标准。

曹操作为三国时期的一代枭雄,他本人是非常有个性的,别人都是说的仁爱之辞,他却常常以诈谋立论;别人常常按家世人品来选拔官员,他却唯才是举;在刘备念兹在兹的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时候,他却声色俱厉地说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按道理说,曹操应该是一个不拘一格取人才的人。

但是他一生当中还真的对一个非常有才能的人没有唯才是举,因为这个人有道德污点,这个人是冀州清河国人,叫做朱灵。

朱灵是一个非常崇拜曹操的人。他本来是袁绍的部下,曹操征讨陶谦时,袁绍派了几支军队来支援曹操,朱灵就是其中的一支。打完了仗,朱灵却舍不得回去了,经过与曹操的一番相处,他觉得曹操才是天下之间真正值得他为之卖命的明主,于是他带领他的部下加入了曹操的军队。

对于这种能征善战的将才,而且还带着数千兵马,这样来投靠自己,曹操当然是十分的高兴的,他很愉快地接受了朱灵的部队。但是私底下曹操却对别人说:此人不可大用。

为什么曹操对朱灵会有这样的评价呢原来朱灵以前在袁绍手下时,能征善战的名声就传播到了曹操这里。

当时,作为袁绍的部下清河人季雍以鄃城背叛袁绍而投降公孙瓒,袁绍十分的愤怒,就派朱灵前去攻打鄃城。然而季雍知道朱灵的母亲、弟弟在鄃城当中,于是把他的母亲捆绑起来,学习项羽,把捆绑了的朱灵的母亲放上城头来威胁朱灵。

朱灵看了自己的母亲在城池上被捆绑,于是当场大哭一场,但是为了立功他却说:“大丈夫一旦为别人卖力,自己的性命尚且不能顾全,哪里还能在乎父母妻儿的性命呢”于是痛哭过后,朱灵照样率兵猛攻城池。

惊慌失措而又恼羞成怒的季雍看朱灵为了立功连自己的母亲都不在乎,于是杀了他的母亲和弟弟,最后城池被朱灵攻破,季雍也被朱灵捉拿。朱灵公私分明,不徇私情,能征善战的形象也从此广为人知。

然而曹操听到了朱灵的这些信息,他觉得非常不好,所以在朱灵投奔曹操的时候,他说:“此人不可大用”。

我们可能很奇怪,曹操你自己也不是什么道德模仿,凭什么就看不起人家朱灵为了立功而连累了自己的母亲呢何况朱灵并不是有意为之的,这样的情况下,实在是“忠孝不能两全”啊!

但是曹操就是对朱灵产生了根深蒂固的看法,或许这可以用韩非子的一句话解释吧。韩非子曾经说:“臣子的德行是仁慈,而君王的德行是不仁慈”,自己以奸诈立身立家取天下的曹操,并不喜欢看到他的臣子也残忍冷血,所以给了朱灵一个“此人不可大用”的标签。

朱灵在加入了曹操的军队之后,由于是投奔自己所期待的“明主”,所以他打仗更加的卖力了,把曹操交给他的每件事都做得很好,以期有更多的机会立功。

建安四年,也就是公元199年,他率兵拦截走投无路的袁术,袁术被逼无奈,病死途中。建安九年,朱灵带领新兵五千守卫许南。建安十三年,朱灵跟随曹操讨伐荆州。建安十六年,朱灵随曹操讨伐马超,朱灵偷袭马超后方,极大的帮助了曹操。接着朱灵随夏侯渊平定隃糜、汧氐。

可以看到的是,不管什么时候曹操交给朱灵的任务,朱灵都是优秀的完成的。但是曹操从来没有给过朱灵很重要的任务,要么是防守,要么是跟着别人去进攻,要么就是去拦截别人的小股部队,可以说曹操真的从来没有“大用”过朱灵。

不仅如此,曹操还对朱灵的带兵非常不满。在朱灵成功的平定一场部下的叛乱之后,他斩杀了叛乱的首领,然后向曹操汇报。曹操并没有嘉奖他的行为,反而斥责他对士兵过于严苛,正是因为如此才导致士兵人心不稳,才有了叛变的发生。总而言之,曹操看朱灵的时候,就一副鸡蛋里面挑骨头的感觉。

在多次看朱灵不是很爽的前提下,曹操甚至觉得让朱灵带兵立功都是一种危险了。由于当时的于禁战功赫赫,而且文武双全,威名行于军中,曹操终于决定,夺了朱灵的兵权,并且让朱灵作为于禁的跟班,跟着于禁干。莫名其妙的朱灵被莫名其妙地夺了兵权,但是他也不敢反抗,还是默默的在于禁手下当了一员参将。

“不可大用”的朱灵现在曹操索性用都不用了。从此,就几乎看不到曹操任用朱灵带兵打仗的记录了。直到曹操死了之后,曹丕反而还对朱灵加官进爵,并且任用他带兵打仗吗,为自己建立了不少的功勋。

为什么一直唯才是举的曹操对朱灵的反感如此的根深蒂固呢这可能是一桩历史难以解开的谜案了。也许,是因为朱灵作为袁绍的部下带兵投靠曹操让曹操觉得朱灵是一个不忠诚的人

 经典历史故事5

曹操为什么打压朱灵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趣历史我告诉你。

东汉末年,曹操率先崛起于中原,得天时以造就了偌大的曹魏政权。一时间,曹魏帐下可谓是“谋臣如云,武将如云”。造成这种盛景,显然与曹操唯才是举的思想有关。

曹操选拔人才,很少看他们的出身与过往。因此张辽、于禁虽然是降将出身,依旧能得到曹操赏拔。至于其他寒门才子,只要有才能,得到一官半职更是再容易不过。其中较为突出者,亦可为州郡长官。

可见曹操的气度,是非常了得的。但在曹魏名将中,却有一个例外,不知是何原因,曹操对其却十分不喜,乃至怀疑厌恶。此人,便是后将军朱灵。

朱灵,字文博,冀州人氏,原为袁绍部将。那朱灵是怎么来到曹操麾下的呢同当年的刘备一样,曹操征讨徐州陶谦时,当时与之交好的袁绍为了支援这个小老弟,便令朱灵带了三个营的兵马前去支援。

不曾想到,朱灵来到曹操麾下后,无不感慨道:“灵观人多矣,无若曹公者,此乃真明主也。今已遇,复何之”就这样,朱灵靠着一波“曹吹”正式来到了曹操麾下。

需要指出的是,朱灵投曹之时,是自带本部兵马而来。因此他在曹军之中,也还算比较有地位。再加上当时的特殊情形,曹操为了安抚军心,也很少收回降将的兵权。如此一来,便为于禁日后争兵朱灵埋下了伏笔。

曹操对于朱灵,始终是有偏见的。当时,朱灵手下招募了一些新兵,曹操便告诫他,要注意以宽宥对待他们;否则的话,他们心中必定不满。到了阳翟之后,朱灵手下的军士果然发动叛乱。

朱灵不愧是难得一见的良将,他在第一时间内便斩杀了“带投大哥”,并立即上书给曹操,向他说明了事情原委。

不曾想到,曹操的评价却是:“来书恳恻,多引咎过,未必如所云也。”可见在曹操心中,朱灵是有意为自己开脱。这不是偏见,又是什么

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另外一个人身上,却大不一样了。东海昌豨叛乱时,于禁与他是多年好友,但依旧忍痛将其杀死。曹操闻言,大为感慨,称于禁治军严整,有古之名将的风范。

曹操对待于禁与朱灵的态度,用现代话来说,那就是“双标”了。而且在不久之后,曹操最喜爱的马仔于禁,还夺了朱灵的兵权。

据《三国志·于禁传》记载:“太祖常恨朱灵,欲夺其营。以禁有威重,遣禁将数十骑,赍令书,径诣灵营夺其军,灵及其部众莫敢动;乃以灵为禁部下督,众皆震服,其见惮如此。”

这里可以明确看到:曹操对于朱灵是常有怀疑态度的,而于禁作为外姓中的第一将领,自然便选择了为主公分忧。

自此以后,史料中便再也没有朱灵单独领兵作战的记载。想想也是,之前的朱灵拥有本部兵马,能轻易参加各种战役;但此时的他失去兵权,犹如一个光杆司令一般,便很难再有所作为了。

不过,朱灵虽然成了一个闲人,但他依旧享受到了自己应有的待遇。黄初元年(220年),曹丕称帝后,朱灵进封高唐侯,得以衣锦还乡。

不管怎么说,朱灵都算是曹魏老将,他虽然失去兵权,依旧享有着不俗的声望。正因如此,在曹操庙宇建立之后,朱灵也成为庙中配享的武将之一。

说到这,相信有人会提出疑惑:为何曹操对朱灵有偏见呢结合朱灵生平 事迹 来看,笔者认为有这么三点原因:

其一,朱灵的投降与当年的刘备极为相似。故而有可能是曹操在朱灵的身上,看到了刘备的影子。所以这种不信任感,便油然而生了。

其二,朱灵的风评不好。在年轻之时,朱灵为了自己的功劳,竟然舍弃了母亲与弟弟的性命。虽说这样的人很忠诚,但他对亲人的凉薄行为,也很难让人生出好感。

其三,朱灵没有气节。别的降将,大多都是曹操击败敌军之后,被迫而降;而朱灵却是主动而降。这场跳槽,事先没有经过袁绍准许,也让曹操很意外。

但曹操也不能拒绝朱灵的好意,毕竟他还需要更多的人前来投效。只不过,曹操心中对于朱灵没有气节的举动,难免产生偏见。因此在曹操的安排中,朱灵大多情况下都是和其他将领一起行动的。

      25个经典的历史典故

      在中国文明五千年和汉语三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成语故事璀璨夺目,蔚为壮观,它是文明的积淀,汉语的精华,智慧的结晶,文化的瑰宝。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5个经典的历史典故,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接竿而起(陈胜)

      出自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释义: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

2、三顾茅庐(刘备)

      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释义: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3、暴殄天物(商王)

      出自《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A民。”

      释义:原指残害灭绝天生万物。后指任意糟蹋东西,不知爱惜。

4、一饭千金(韩信)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5、东山再起(谢安)

      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6、图穷匕见(荆轲)

      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7、一鼓作气(曹刿)

      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8、负荆请罪(廉颇)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9、卧薪尝胆(勾践)

      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释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10、纸上谈兵(赵括)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11、一字千金(吕不韦)

      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12、孺子可教(张良)

      出自《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释义:指年轻人可培养。

13、四面楚歌(项羽)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释义: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14、老当益壮(马援)

      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释义:年纪虽老而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

15、投笔从戎(班超)

      出自《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释义: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16、一字之师(郑谷)

      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17、暗渡陈仓(韩信)

      出自元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二折:“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

      释义: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18、嗟来之食(黔敖)

      出自《礼记檀弓下》:“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释义: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19、怒发冲冠(蔺相如)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释义: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20、手不释卷(吕蒙)

      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释义: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21、韦编三绝(孔子)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释义: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22、墨守成规(墨子)

      出自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

      释义: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23、病入膏肓(蔡桓公)

      出自《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释义: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24、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刘安)

      出自汉王充《论衡道虚》:“淮南王学道,招会天下有道之人,倾一国之尊,下道术之士,是以道术之士并会淮南,奇方异术,莫不争出。王遂得道,举家升天,畜产皆仙,犬吠于天上,鸡鸣于云中。”

      释义:一个人得道面仙,全家连鸡、狗也都随之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得势。

25、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出自《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释义: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拓展阅读:西方国家10个经典的历史典故

      1、潘多拉的盒子

      潘多拉是希腊神话中第一个尘世女子。普罗米修斯盗天火给人间后,主神宙斯为惩罚人类,命令神用黏土塑成一个年轻美貌、虚伪狡诈的姑娘,取名“潘多拉”,意为“具有一切天赋的女人”,并给了她一个礼盒,然后将她许配给普罗米修斯的弟弟埃庇米修斯(意为“后知”)。埃庇米修斯不顾禁忌地接过礼盒,潘多拉趁机打开它,于是各种恶习、灾难和疾病立即从里面飞出来。盒子里只剩下唯一美好的东西――希望。但希望还没来得及飞出来,潘多拉就将盒子永远地关上了。“潘多拉的盒子”被用来比喻造成灾害的根源。

      2、达摩克利斯剑

      达摩克利斯是希腊神话中暴君迪奥尼修斯的宠臣,他常说帝王多福,以取悦帝王。有一次,迪奥尼修斯让他坐在帝王的宝座上,头顶上挂着一把仅用一根马鬃系着的利剑,以此告诉他,虽然身在宝座,利剑却随时可能掉下来,帝王并不多福,而是时刻存在着忧患。人们常用这一典故来比喻随时可能发生的潜在危机。

      3、缪斯

      缪斯是希腊神话中九位文艺和科学女神的通称。她们均为主神和记忆女神之女。她们以音乐和诗歌之神阿波罗为首领,分别掌管着历史、悲剧、喜剧、抒情诗、舞蹈、史诗、爱情诗、颂歌和天文。古希腊的诗人、歌手都向缪斯呼告,祈求灵感。后来,人们就常用“缪斯”来比喻文学、写作和灵感等。

      4、斯芬克斯之谜

      斯芬克斯是希腊神话中以隐谜害人的怪物,埃及最大的胡夫金字塔前的狮身人面怪兽就是他。他给俄狄浦斯出的问题是:什么东西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俄狄浦斯回答:是人。在生命的早晨,他是个孩子,用两条腿和两只手爬行;到了生命的中午,他变成壮年,只用两条腿走路;到了生命的傍晚,他年老体衰,必须借助拐杖走路,所以被称为三只脚。俄狄浦斯答对了。斯芬克斯羞愧坠崖而死。“斯芬克斯之谜”常被用来比喻复杂、神秘、难以理解的问题。

      5、皮格马利翁

      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他憎恨女性,决定永不结婚。他用神奇的技艺雕刻了一座美丽的象ya女像,并爱上了她。他像对待自己的妻子那样抚爱她,装扮她,并向神乞求让她成为自己的妻子。爱神阿芙洛狄忒被他打动,赐予雕像生命,并让他们结为夫妻。“皮格马利翁效应”后来被用在教育心理学上,也称“期待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比喻教师对学生的期待不同,对他们施加的方法不同,学生受到的影响也不一样。

      6、犹大的亲吻

      犹大是《圣经》中耶稣基督的亲信子弟12门徒之一。耶稣传布新道虽然受到了百姓的拥护,却引起犹太教长老司祭们的仇恨。他们用30个银币收买了犹大,要他帮助辨认出耶稣。他们到客马尼园抓耶稣时,犹大假装请安,拥抱和亲吻耶稣。耶稣随即被捕,后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人们用“犹大的亲吻”比喻可耻的叛卖行为。

      7、诺亚方舟

      出自《圣经》。上帝对人类所犯下的罪孽非常忧伤,决定用洪水消灭人类。诺亚是个正直的人,上帝吩咐他造船避灾。经过40个昼夜的洪水,除诺亚一家和部分动物外,其他生物都被洪水吞没。后被用来比喻灾难中的避难所或救星。

      8、伊甸园

      出自《圣经》。上帝在东方的一片富饶的平原上开辟了一个园子,里面有果树和各种飞禽走兽。上帝让亚当看守园子。为排解他的寂寞,上帝从亚当的身上取出一根肋骨,造成一个女人――夏娃来陪伴他。他们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人们用伊甸园比喻人间的乐园。

      9、禁果

      出自《圣经》。亚当、夏娃住在伊甸园中,上帝允许他们食用园中的果实,唯独“知善恶树”上的果实不能吃。狡猾的蛇引诱他们吃了禁果,从此他们懂得了善恶,辨别出真假,而且产生了羞耻之心。上帝因此将他们逐出伊甸园。禁果比喻被禁止得到而又渴望得到的东西。

      10、多米诺骨牌

      一种西洋游戏,将许多长方形的骨牌竖立排列成行,轻轻推倒第1张牌时,其余骨牌将依次纷纷倒下。用于比喻时,“多米诺骨牌效应”常指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A

ɑ

阿大中郎

阿斗

阿措

阿对

阿和平蜀

阿侯

阿娇

阿君留宿

阿滥堆

阿连

阿买

阿奴火攻

阿奴碌碌

阿戎

阿童水中龙

阿骛嫁

阿咸

阿香车

阿修罗战

阿政听章奏

āi

哀鸿

哀毁骨立

哀家梨

哀丝豪竹

哀骀它

哀痛诏

哀王孙

ǎi

矮人看场

矮人看戏

ài

艾气

爱妾换马

爱人活国

爱人如伤

爱吾庐

爱惜分阴

爱惜羽毛

爱媵贱女

ān

安车组

安堵如故

安陵谁辨削砺功

安陵知时

安刘

安乐窝

安期舄

安身为乐

安世三箧

安事诗书

安心法

安兄杀嵇

安用毛锥

àn

按堵如故

暗渡陈仓

暗海刻石

暗箭伤人

暗室不欺

暗香疏影

〔暗香〕、〔疏影〕

暗中摸索可识

ànɡ

盎盂相敲

áo

敖游

鳌戴

鳌足支撑

B

八百孤寒

八百里

八柄

八彩

八彩卢郎

八叉成诗

八厨

八斗才

八公

八公山

八恺

八龙

八难

八裴

八千子弟

八十一家

八使

八万里

八萧

八音

八元

八阵图

八砖学士

八字打开

八族

巴火

巴人调

巴蛇

巴子国

巴字

芭蕉书纸

拔钉钱

拔藩

拔剑割雁

拔葵去织

拔茅连茹

拔山扛鼎

拔山曲

拔围出夫

拔薤

拔宅上升

拔帜易帜

跋胡

把臂入林

把臂托

把蟹螯

罢亥市

罢社

霸陵醉尉

霸上棘门

灞桥风雪

灞亭谁畏李将军

bái

白版天子

白笔

白璧赐

……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典故故事——中华国粹经典文库的目录

一字千金一衣带水一枕黄粱一鸣惊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七步成诗二桃杀三士人面桃花入木三分三令五申三顾茅庐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千里送鹅...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