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西方人不喜欢阅读中国古籍?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8浏览:2收藏

为什么西方人不喜欢阅读中国古籍?,第1张

谁说的?

明朝以及后来的“考据学”就是分析的学问。强调合理分析,得出结论。

《史记》的《五帝本纪》最后一段,就是很典型的分析。

分析和综合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分析是过程,综合是结果。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珍惜文字。认为写书的时候,文字越简练越好,多余的文字一定要去掉。他们认为得出的结论很重要,至于分析的过程,非常繁杂,不必写出来。所以中国古籍,大多没有分析过程。这并不是说中国人没有分析能力。

现在的所谓“历史学家”,大多是白吃。他们最喜欢的就是对比中西文化区别。因为两者区别特别大,无论从哪个方面,都能找出来,然后出篇论文,就算是“成果”了,纯粹是骗取经费的。

1 如何教孩子读古文,绝对经验之谈

1,不要一上来就教孩子读,太生涩。可以用对联,字谜,歇后语,神话故事这些手段和方式先让孩子产生学习的兴趣;

2,朗读背诵《三字经》、《千字文》、《声律启蒙》、《笠翁对韵》(都是三字和四字短句,兼有音律美,朗朗上口,可以结合历史故事)

3,《小学生古文100篇》(简单小短文,先让学生翻译,然后熟读,仿写)。

4,《三言二拍》、《史记》、《战国策》、《资治通鉴》上述六本书的文白本较好。上述以史书和文白小说为主,浅显易懂而且趣味性较强,同时也具有较高的文学性,可读性强

5,《世说新语》、《颜氏家训》、《小窗幽记》、《浮生六记》、《幽梦影》、《菜根谭》、《东坡笑林》、《笑林广记》、《曾国藩家书》上述九本书中主要涉及古人修身养性,臧否人物,能让你感受到古代文学的平易与文学美,

6,古文观止》、《桐城派文集》、《唐宋八大家文集》、《洛阳伽蓝记》、《韩非子》上述五本书在文学性上都有一定的地位,各有千秋,《古文观止》提供了其中一种视角,从多个方面来学习,相互印证,全局观可以形成

2 如何帮助孩子学好文言文

孩子学古文,至少有两种方法:

方法一:省事法。 即,丢给孩子本子曰诗云,背去吧。

方法二:累人法。卓越教育老师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资料,以供参考

最近在引导孩子学古文,有些体会,交流一下。

在让孩子学一些难度比较大的新学问时,比如学古文,至少有两种方法:

方法一:省事法。

即,丢给孩子本“子曰诗云”,背去吧。不喜欢,背不进去,那就苦口婆心、引经据典、翻来覆去、不厌其烦地讲学好古文的伟大意义;还不听,痛骂之;再不听,暴打之。

现在的爹妈,越来越有文化啦,越来越文明了,暴打孩子的比较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其他表现形式的惩罚,如罚不让看电视、罚背“子曰”20遍等等,但换汤不换药,形式变了,本质没变。

简单的教育方法是三板斧:一说二骂三惩罚。比较简单,比较省事。效果如何呢?也许让孩子学上古文了(未必发自内心地喜欢,孩子总是希望爹妈喜欢自己,为讨爹妈欢喜而学某样自己不喜欢的东西,这种事常有);也许就此讨厌上古文了,逆反了,反抗了,一辈子都讨厌古文。

方法二:累人法。

第一步,先搞清楚古文是怎么回事和孩子喜欢什么。

古文,说白了,不过就是古时候的人用笔说的话(文字语言),有生动活泼、神乎其神的,也有诘屈聱牙、枯燥沉闷的,我们喜欢那一种呢?不言而喻。

第二步,那好,我们就找找生动活泼、神乎其神的古文吧。

小时候中国传统文化没学好,不知道都有哪些古文生动活泼、神乎其神。没关系,上网查呗,网络这么发达,不用白不用。于是,查到《聊斋志异》、《搜神记》、《山海经》等等很有趣。

找图文并茂、印制精美的版本,买来。

第三步,书买来了,花花绿绿,插图诱人,但不让孩子读,自己先读,吊吊他的胃口。

果不其然,这些书神呀怪呀,很有趣,比“盖自天降生民则既莫不与之以仁义礼智之性矣然其气质之禀或不能齐是以不能皆有以知其性之所有而全之也”有趣多了,读起来津津有味。

孩子看到这些花花绿绿、插图诱人、净写神怪的书,且你又读得那么津津有味,还神神秘秘,于是很好奇(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于是就跑过来问你读什么这么有劲,也想看,但不给他看,馋他,让他着着急。

第四步,等孩子真有点急了,就和他一起看,并挑一小段比较好懂的,一句一句绘声绘色地讲给他听。

(千万不要忘记:你是在讲神怪故事哟,而不是在教古文,千万别跟老学究似的给孩子干巴巴地直译,讲故事要有趣、要互动、要说说笑笑,不论讲古人写的故事还是今人写的故事都该如此。)

有意思吧?有意思。好听吗?好听。那好,没事就给孩子讲讲。目的:让孩子彻底喜欢上这些书,而不是“喜欢上古文”;孩子喜欢这些上书,就会去读,读,就是在学古文。曲线救国,引而不发。

第五步,等孩子喜欢上这些书了,就反过来,让孩子给你讲里面的故事。

刚开始,孩子可能讲得磕磕绊绊,没关系啦,大概其就行了,从没读过古文的孩子能讲成这样,很棒,甚慰,甚喜,鼓励!

不必苛求,古汉语语法啦、每个字词意思啦,都不必苛求一句不差、一词不误地搞懂,孩子能知其大意,讲个八九不离十就不错了,喜欢看、喜欢讲才是最最重要的,喜欢看,喜欢讲,日久天长,语法啦、词义啦,都能慢慢搞懂。

第六步,不管了,自己读吧,不懂的,有字典,有网络,自己查去。

这种教孩子学古文的方法,对大人来说,比较累人,但孩子喜欢,冲冲现在对《山海经》、《搜神记》比较喜欢,爱读。我相信,只要他能读懂这些书,那他的古文阅读能力就比较牛了,以后再读其他,应该不在话下。如果如此,累点就累点吧。

我们为什么要教孩子学古文呢?高屋建瓴、旁征博引、千言万语、万语千言,不过就是为了让孩子能读懂古文,看懂古书吧。

既然这样,干嘛不从孩子的兴趣点出发,给孩子一些有意思的古文让他们读,让他们就此喜欢上古文呢?目标明确,方法灵活,干嘛非要跟四书五经死磕呢?当然,如果读四书五经能让孩子喜欢上古文也不错。

在孩子的教育上,从兴趣出发,循序渐进,“润物细无声”,其他别教条,别死性。

所谓“善教者,因其势而导之”、“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是也。

3 有哪些适合小孩子读的古文

1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诗三百指的是诗经哦。

2楚辞,尤其九歌。我就不解释了,不求甚解的看看就好。

3三字经。其他估计不说,但是很顺口,容易记下来。有一段是对整个历史时代的概述,方便理清关系。

4洪范九畴,看起来比较晦涩,但是孩子是没有我们这种对语言的认知当时的。我个人觉得孩子对语言是一种动物本能的感受方式,所以是否晦涩并不影响,只要告诉他是个故事就行了,虽然严格来说不算。

5道德经,不是神鬼玄怪,只是对于世界观的构成有很大的帮助。毕竟老子那恐怖的世界观。

6山海经,这个不用解释对吧。

7各种半文言小说,封神,三国,水浒,红楼,三言二拍,东周,左传,春秋,史记等。看着玩么。

4 孩子要学古文,怎么学习

孩子要学古文,怎么学习?

孩子学古文太重要了,近的是高考要求,高中教材50%以上是文言文,不从小积累可不行。远的来说,提高古文修养,可以提升阅读和写作能力,还能更加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家庭关系。

这个问题要回答其实不难,想一下孩子是怎么学白话的?无它,熟悉尔。每天听大人说,自然就学会了,古文学习也一样,孩子每天听,自然就会喜欢了。

不知道你家孩子多大?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段,买些古文书籍在家里,比如《古文观止》,如果孩子年龄小,还不能自主阅读的话,可以考虑给孩子听一些音频、视频的内容,耳濡目染。比如说,年龄小的孩子可以从《三字经》、《笠翁对韵》开始。像凯叔讲故事,就比较适合特别小的孩子,大一点的上学了,可以听听喜马拉雅的王老师诗词赏读,还有北大云舒写的每日一句古诗文,内容都是不错的。

5 给孩子读什么样的古文

首先,需要认识到的是,我们所说的古文,不过是古代人日常交谈的话语,就像我们现在的普通话一样,所以,不要有畏惧心理。

结合我自己的经验,如果古文基础较弱,建议按照以下步骤来学习:1,朗读背诵《三字经》、《千字文》、《声律启蒙》、《笠翁对韵》、《诗经》(都是三字和四字短句,兼有音律美,朗朗上口,可以结合历史故事)2,《小学生古文100篇》(简单小短文,先翻译,然后熟读,仿写)。3,《三言二拍》、《史记》、《战国策》、《资治通鉴》上述六本书的文白本较好。

上述以史书和文白小说为主,浅显易懂而且趣味性较强,同时也具有较高的文学性,可读性强4,《世说新语》、《颜氏家训》、《小窗幽记》、《浮生六记》、《幽梦影》、《菜根谭》、《东坡笑林》、《笑林广记》、《曾国藩家书》上述九本书中主要涉及古人修身养性,臧否人物,能让你感受到古代文学的平易与文学美,5,《古文观止》、《桐城派名家文集》、《唐宋八大家文集》、《水经注》、《洛阳伽蓝记》、《荀子》、《孟子》、《庄子》、《韩非子》。以我所见,中华文明文学史上三个比较重要的阶段是先秦、唐宋、明清之交。

上述九本书在这三个阶段上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可说是各有千秋。《古文观止》是集古今名家名篇之大观,其余八本各有千秋,《孟子》说理精辟,文字流畅,语言形象;《庄子》多用寓言借喻,汪洋恣肆,极有表现力;《荀子》擅长说理论辩机锋百出,思想深邃,逻辑周密;《韩非子》,《韩非子》以寓言和史料进行深入浅出的论证,平易中见哲理;《桐城派文集》、《唐宋八大家文集》属于文集类;《洛阳伽蓝记》、《水经注》记载较杂,山川地理风情世俗皆有涉猎,且文学性较高。

从多个方面来学习,相互印证,全局观可以形成。6,就学习的方法来讲,学习语言类都是四大法宝:听说读写。

对于古文来讲,最重要的就是读、背。建议多背诵一些古文的经典名篇,然后进行主题阅读,渐渐的你就能找到那种感觉,就是摸到古代人在使用语言的规律和感觉,或者说,语感。

找到了语感,对付日常的做题,问题应该就不大。另外,在学习古文的时候,需要准备一本工具书,一本即可。

就是王力主编的《古汉语词典》。

6 如何对孩子进行古文经典启蒙(妈妈自己整理的笔记)

一直在思考怎么给tt做古文启蒙,或者说如何学习中国如此丰富灿烂的古代文明——以正确的价值观。

相对来说,英语启蒙的道路已经有很多成熟的经验,素材也丰富很多,基本上按tt现在的情况,按部就班走下去,肯定是可以看到结果(又快乐又好)的。但古文的启蒙,就难很多。

英语说白了就是一工具而已,和学上海话本质上没有区别,但古文绝对不仅是一门语言,而是一个庞大的文明体系,甚至是要在哲学、行为上影响孩子,用一辈子的时间体现它的作用的,重要得多,也难得多了。 古文教育摸索的人少,而且就很多所谓的成功经验来说,我从内心就不认同(比如每天强制读经几个小时等等,这不是《红楼梦》批判的行为么。

而且己所不欲,反正我自己是不希望以这种方式来读书的) 看到一篇颜济宏先生写的亲身体会,觉得这篇文章还是很有价值的。摘抄一些在这里。

文章的名字叫《每个孩子都能读好书——从女儿的变化看经典私塾教育的作用》。 作者的女儿是传统意义上的差生,学习态度认真,但成绩不好,孩子很吃力没自信,家长很心痛。

小学3年级停学三年,进入贺益得老师的私塾。当时的情况是停下所有的功课来读经典。

后来由于效果好,返回学校读书后又停学1年半,共4年半时间在经典私塾学习。(一)、具体方法如下: 1、每天上午两节经典诵读,一节书法。

下午继续两节经典诵读。教材是王财贵的《学庸论语》、《孟子》等。

孩子从《论语》开始,每一段每天读20遍,5天读满100遍,然后到老师那里背5-10遍。然后是小段小段连起来加读加背数遍,最后全书连读连背。

过一段时间又回过来复习,慢慢达到终身记忆。 2、论语花了4个月背完,复习两个月。

接下来的《孟子》用了8个月。然后是《老子》、《唐诗三百首》。

逐步增加了课外阅读的时间。看的书目主要有《三国演义》、《东周列国志》、《钢铁是怎么炼成的》及她们自己感兴趣的一些书籍。

3、第2次休学(一年半):后来家长让她再停一年学,在三年背诵的基础上,增加课外阅读和讲解,过好古籍阅读这一关。这一年,她背诵的主要任务是复习。

除了增加讲解以外,还大大增加了课外阅读的份量。第一项任务是把《三国演义》看十遍。

情况完全出乎意料,如果说开始看还感觉有点为难的话,后面则是越看越有味了。在她看完第六遍的时候,贺老师安排她看《资治通鉴》(注解本)。

她的古籍阅读之门将由此打开。 4、如何和现行教育体系衔接: 基本上4年半都在读古文经典,其他的课程都以集中补习的方式进行。

孩子重新进入学校后成绩非常好(越来越好)。 (二)、孩子的反应和变化: 看起来很忙,但内心轻松,因为只需要读、背,没有考试。

只要完成规定的遍数,激发了孩子的好胜心和上进心,还有自信。重新进入学校,从第2学期开始成绩就非常好,人很有自信。

对地理、生物、政治、历史的学习都有一种轻松自如的感觉。虽然没学过,老师也没补过,但她还是比较轻松地掌握了。

四年半的熏陶,不仅学习状况好了,其性格、心态、行为规范、品德修养、人生志向等方面也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1、经典私塾教育能够纯净孩子的心灵,有远大志向和健康心态。

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告诉他们如何处理与社会、与其它人的关系,他们小小年纪就能宽容、睿智、豁达的处理问题。 一是有纯静的心灵。

经典私塾教育强调专攻一门,反复吟咏,吟咏的过程就是排除杂念的过程,相当于佛教的“禅定”功夫。在孩子心性未定,辨别力不强的情况下,排除外界污染,增强孩子定力,纯洁他们的心灵,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没有这一环,其它一切都无从谈起。

女儿单纯,从她的眼神,还是她的言行举止都可以看出来。由于单纯,脑子乱七八糟的东西不多,比较于一般孩子,就更容易专注,更容易投入,并且乐在其中。

现在有一个观念要纠正:就是小孩子越早融入社会就越能适应社会。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如果她还没有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就把他放到一个复杂的环境里,很快就会被污染。教育的重点首先就是教孩子怎么做人,使孩子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以后再融入到社会,有利于孩子正确把握自己而不迷失方向。

二是有远大的理想和志向。经典私塾教育激起了女儿崇高的追求,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有匡世济民的伟大志向。

她向往一切美好的事物,敬仰一切美好的心灵和行为,希望做一个优秀的人、一流的人。 三是有健康的心态。

女儿本性善良,但以前有点使小性子。经典私塾教育使她学会了时时反思自己的行为,时时进行自我纠正,很多事情,不需要我们提醒,她自己就能把握好。

对别人善于发现优点,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对长辈、对老师、对同学,她总是满怀感恩,对一切弱势者,她都怀着博爱同情的心,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遇到不公平、不合理的事情,她能委婉提出意见,使别人能心情舒畅地接受。她关注社会、关心时事。

希望普天下的人都过上幸福的生活,希望长大后能为社会、为人类做贡献,使世界没有贫穷、没有丑恶。她胸怀宽广,从不对人斤斤计较,即使有时讲几句过分的话,过一段时间还能自觉的反思自己,觉得。

7 给孩子每天做一篇语文阅读理解训练怎么训练

那看孩子现在是什么阶段,如果是小学,每天训练一片记叙文即可,重在让孩子知道精准的信息点找法以及规范答题的套路和话术。如果到了初中了可以考虑每天给孩子加量,除了锻炼孩子的记叙文阅读理解,还应该多锻炼孩子的散文和说明文阅读理解能力,尤其是散文,初中很多孩子的说明文因为条理性和逻辑性较强,容易分析,而散文才是他们的弱点,所以应该强化散文阅读能力的训练提高,经过记叙文的有效训练,散文提高不是难事。如果孩子已经到了高中,就需要有针对性的训练,准确找到孩子到底对哪类文体的阅读理解没有掌握,分类练习,不断总结,每次考前将自己总结的阅读方法拿出来复习,久而久之阅读即可提高。

十年教龄,四次高考阅卷。阅读确实是语文分数拉开的关键部分,尽早抓训练,学方法,勤总结。祝孩子考个好成绩!

8 如何引导孩子学古文

最近在引导冲冲学古文,有些体会,交流一下。

在让孩子学一些难度比较大的新学问时,比如学古文,至少有两种方法:

方法一:省事法。

即,丢给孩子本“子曰诗云”,背去吧。不喜欢,背不进去,那就苦口婆心、引经据典、翻来覆去、不厌其烦地讲学好古文的伟大意义;还不听,痛骂之;再不听,暴打之。

现在的爹妈,越来越有文化啦,越来越文明了,暴打孩子的比较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其他表现形式的惩罚,如罚不让看电视、罚背“子曰”20遍等等,但换汤不换药,形式变了,本质没变。

方法二:累人法。

古文,说白了,不过就是古时候的人用笔说的话(文字语言),有生动活泼、神乎其神的,也有诘屈聱牙、枯燥沉闷的,我们喜欢那一种呢?不言而喻。

第二步,那好,我们就找找生动活泼、神乎其神的古文吧。

找图文并茂、印制精美的版本,买来。

第三步,书买来了,花花绿绿,插图诱人,但不让孩子读,自己先读,吊吊他的胃口。

果不其然,这些书神呀怪呀,很有趣,比“盖自天降生民则既莫不与之以仁义礼智之性矣然其气质之禀或不能齐是以不能皆有以知其性之所有而全之也”有趣多了,读起来津津有味。

第四步,等孩子真有点急了,就和他一起看,并挑一小段比较好懂的,一句一句绘声绘色地讲给他听。

(千万不要忘记:你是在讲神怪故事哟,而不是在教古文,千万别跟老学究似的给孩子干巴巴地直译,讲故事要有趣、要互动、要说说笑笑,不论讲古人写的故事还是今人写的故事都该如此。)

有意思吧?有意思。好听吗?好听。那好,没事就给孩子讲讲。目的:让孩子彻底喜欢上这些书,而不是“喜欢上古文”;孩子喜欢这些上书,就会去读,读,就是在学古文。曲线救国,引而不发。

第五步,等孩子喜欢上这些书了,就反过来,让孩子给你讲里面的故事。

刚开始,孩子可能讲得磕磕绊绊,没关系啦,大概其就行了,从没读过古文的孩子能讲成这样,很棒,甚慰,甚喜,鼓励!

不必苛求,古汉语语法啦、每个字词意思啦,都不必苛求一句不差、一词不误地搞懂,孩子能知其大意,讲个八九不离十就不错了,喜欢看、喜欢讲才是最最重要的,喜欢看,喜欢讲,日久天长,语法啦、词义啦,都能慢慢搞懂。

第六步,不管了,自己读吧,不懂的,有字典,有网络,自己查去。

这种教孩子学古文的方法,对大人来说,比较累人,但孩子喜欢,冲冲现在对《山海经》、《搜神记》比较喜欢,爱读。我相信,只要他能读懂这些书,那他的古文阅读能力就比较牛了,以后再读其他,应该不在话下。如果如此,累点就累点吧。

既然这样,干嘛不从孩子的兴趣点出发,给孩子一些有意思的古文让他们读,让他们就此喜欢上古文呢?目标明确,方法灵活,干嘛非要跟四书五经死磕呢?当然,如果读四书五经能让孩子喜欢上古文也不错。

在孩子的教育上,从兴趣出发,循序渐进,“润物细无声”,其他别教条,别死性。

所谓“善教者,因其势而导之”、“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是也。

弘扬国学必须从诵读“原典”开始。”

确实,南怀瑾先生曾讲:配合地图,读古人的史书“原典”(而不是当今专家、教授写的通史),可以培养出真正的大政治家。出将入相,博古通今。那就需要我们:1、通古文(会文言文),2、认得繁体字。

我们知道,小朋友们得到知识一般是两个途径:一是直接,一是间接。

直接的途径,一般是通过身傍的师友,得到学习和收益;间接的善知识,多半是书籍。

其中,书籍给人们带来的启迪和能量,有时超过直接从身傍周围人的学习。因为人的周围未必有那么多高人,而古籍中,却多半是高人与你的对话。如果你读得懂古文,那么几千年前,古人的话你都会听得懂,看得明白,就如在他们身傍参加一个极高级的学习讲座,而且那些讲座,是千百年来,经历时间的考验和朝代更替,一代一代传下来的精化。

我们可以知道,我们的古籍,是古人流传下来给我们的,而我们的前人,可能是世界上,最爱护自已子孙的先民了,他们极有智慧,而且好记载,好记历史,(有些其他民族的先民,也很有智慧,但是他们不注重历史,也不好记载,所以,只有文化失传)。而且我们的先人,是十分有道德、并且注重道德的。所以,他们传下来的东西,大多是流淌着对子孙后代殷殷期望和厚爱的精华。

而且,一个众所周知的道理,能够流传下来的东西,大多是经得历了多少代人的传递,试想,一本时尚杂志,可能会在书柜里放着十年二十年吗,想必不到一个月,就变卖成废纸了。如果一本书能在手里留到自已去逝,并且值得把它传给后人,并且后人在他去逝后,还觉得这本书有保存价值,可以想一想,这本典籍,必然是具备相当价值的,这是一个浅显的道理。

所以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可以改变人的一生。

如此看来,古人有心流传下来的至宝,你不去挖掘,还有心去阻挡别人去挖掘,阻挡别人从中获得利益,你这还是希望未来的孩子们个个贤达有出息、有所成就吗?大概您只想让孩子们接受“小猫叫,小狗跳”的浅智儿歌,只接受当今电视里那些泡沫剧,接受那些杀、盗、*、妄的启迪,而想把他们挡在智慧之门之外,挡在古圣先贤慈悲教诲的殿堂的门外。如此看来,您想一想,您是想“救救孩子”吗?

再说文言文 我们的文言文,是先人极有智慧的发明,他们让文字记载与平常的语言对话,分开两条腿走路。我们知道,人们说话的语言方式,几十年一变,变来变去,早已变得面目全非。大概后世一百年,读我们今天的话,会需要考古。

由于文言文是独立的文字记载,所以,如果你读得懂古文(文言文),那么,上至周朝,下至近代,所有的文章,你都可以读懂,都可以从中受益、从中学习。

文言文,这个智慧的发明,在今天,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附]:南怀瑾先生讲文言文的重要 中国古人了解,语言最多三十年一个变化,因地方不同带来的语言变化也是一种,所以把语言和文字脱开。后人只要花两年的时言,学会了一两千个字,几千年以上的书也能读懂。外文不同了,譬如英文,现在已经一二十万字,还在不断地发展下去。一百多年前的外文古书,现在人已经看不懂了,非要专家研究不可。中国文字不同在这里。

中国文化宝库一把钥匙打开,就是古文。古文、古诗学好了,白话文、白话诗也自然会写得好。

文言文,一个智慧的工具。 [转贴] 因为中国有文言文,所以,几千年前老祖先如孔老夫子的东西,摆在今天的人们面前,人们仍可以看得懂

相比来说,西方文明,如古埃及、古巴比仑等文明,他们的文明就没那么幸运,因为他们的先人没有我们先人如此的智慧,没有发明文言文这样好的一种工具,所以,今天的科学家再去研究他们几千年前的东西,简直是要命,那真是专修那个科目的世界上极少的几个科学家才可以懂得古埃及和古巴比仑人要说些什么。相比来说,我们的《老子》、《吕氏春秋》……摆在面前,一般稍通文言的人,都可以读懂。

如此看来,文言文,他的优势是将一个文明,完整的,原封不动的,很好的传承下来。

并且,因为他的精练,所以文言文里面,还有许多白话文无法替代的韵味和智慧在其中。值得珍惜,值得学习。

读懂文言文是与“先民中的智者”沟通。吸收的是中国几千年来,智慧的精华。如果能把这把“钥匙”掌握在手,那对于一个人的学识和修养一定大有裨益。

现在的儿童读经教育正在着手于此,当然他们还要加诵一些英文的经典和心珠算等等。

为什么西方人不喜欢阅读中国古籍?

谁说的?明朝以及后来的“考据学”就是分析的学问。强调合理分析,得出结论。《史记》的《五帝本纪》最后一段,就是很典型的分析。分析和综...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