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部电视剧里有个叫凌美姑娘的,什么电视剧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1收藏

有部电视剧里有个叫凌美姑娘的,什么电视剧,第1张

《一帘幽梦》(2005年陶虹主演清宫戏)

该剧描述了清朝咸丰年间宫廷斗争激烈,少女兰儿刚刚入宫不久即被卷进残酷的斗争当中,为求自保在太监安德新的帮助下铲除异己总揽大权

涂 画 饰 徐佳·凌美

简介 咸丰最宠爱的汉人花,最后为救咸丰而死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

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京剧走遍世界各地,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扩展资料:

京剧诞生于市民文化尚未高度繁荣的时期(最初是为宫廷演出才进京的),鼎盛于艺术门类有限的时期,从未经历过如此冲击,所以说它衰落过、难以恢复旧日风采是有理由的。

但以此判断它会消亡未免武断。 京剧艺术被称为“国粹”,其唱腔融合了“西皮”与“二簧”。京剧分为四大行当分别为生,丑,净,旦。

京剧代表人物:

1、卢胜奎

卢胜奎(1822~1889)中国京剧形成初期演员,工老生,也是最早的京剧剧作家。乃丑角巨匠萧长华之义父。 江西人(一说安徽人)。

绰号“卢台子”。出身仕宦之家,自幼酷爱戏曲,常与剧界人士交往,因考试不中遂入梨园,初演即为三庆班主持程长庚赏识,约其入三庆班学艺,宗余派(余三胜)。

深受程长庚器重,为程长庚得力辅弼。入剧界后隐去真名,时张二奎正值红极之时,便取"胜奎"为艺名。谭鑫培常与他配戏,做功身段亦受其影响。同名的有早期山东梆子知名老艺人卢胜奎。

2、梅兰芳

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泰州。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0岁登台。

后又求教于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1915年4月至1916年9月,新排演了《宦海潮》《牢狱鸳鸯》《思凡》等11出戏。于1949年前先后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

并荣获美国波莫纳学院和南加州大学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50年任中国京剧院院长、1951年,任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1953年,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1959年,加入中国***。

1961年8月8日,梅兰芳因病在北京病逝。享年67岁。梅兰芳在50余年的舞台生活中,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

其代表作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并先后培养、教授学生100多人。

3、徐小香

徐小香(1832~1912),京剧小生。同光十三绝之一。原名馨,别名炘,字心一,号蝶仙,小名阿大祖籍江苏常州,1832年1月11日,道光十一年(辛卯)十二月初十日生于苏州吴县;逝世:1912年,农历壬子年。

4、时小福

时小福(1846年10月28日~1900年6月13日),京剧青衣演员,原名庆,别名小馥,字琴香,又字纫之,号赞卿,乳名阿庆。江苏吴县(今苏州市)人,幼年至北京学唱京戏。

寓所名“绮春堂”,位于北京宣南猪毛胡同(今朱茅胡同),嗓音委婉,高亢嘹亮,略欠圆润,吐字发音真切,但仍不脱徽调味道,唱法属阳刚性质,唱腔极富情韵。

有“天下第一青衣”之誉。时小福与梅巧玲,时人称其为四喜班之“二绝”,弟子众多,梅兰芳也为其弟子之一。庚子年已卧床不起,又遭八国联军兵惊吓病故寓所,后葬于永定门外。

5、谭鑫培

谭鑫培,1847年4月23日出生于武汉市江夏区,中国内地京剧演员。谭鑫培10岁随父到北京,11岁入小金奎科班习武丑,后改武生及文武老生。

1863年出科。23岁搭三庆班,以演《神州擂》、《三岔口》、《白水滩》及"八大拿"等武生戏为主。曾傍程长庚演《青石山》马童,得"大老板"赏识,委以武行头。

在《同光十三绝》画中,谭鑫培是唯一的武生演员。谭鑫培为京剧老生的表演艺术开拓了新的天地, 影响深远。

在京剧史上起到了继往开来的作用。代表剧目有《定军山》、《四郎探母》和《战太平》等。谭鑫培1917年逝世,享年70岁。

-京剧

  清明上河图》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末叶、徽宗时代首都汴京(今开封)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该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作品以长卷形式,采 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500多,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全图分为三个段落。

  首段,汴京郊野的春光:

  在疏林薄雾中,掩映着几家茅舍、草桥、流水、老树、扁舟。两个脚夫赶着五匹驮炭的毛驴,向城市走来。一片柳林,枝头刚刚泛出嫩绿,使人感到虽是春寒料峭,却已大地回春。路上一顶轿子,内坐一位妇人。轿顶装饰着杨柳杂花,轿后跟随着骑马的、挑担的,从京郊踏青扫墓归来。环境和人物的描写,点出了清明时节的特定时间和风俗,为全画展开了序幕.

  中段,繁忙的汴河码头:

  汴河是北宋国家漕运枢纽,商业交通要道,从画面上可以看到人烟稠密,粮船云集,人们有在茶馆休息的,有在看相算命的,有在饭铺进餐的。还有"王家纸马店",是扫墓卖祭品的,河里船只往来,首尾相接,或纤夫牵拉,或船夫摇橹,有的满载货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紧张地卸货。横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它结构精巧,形式优美。宛如飞虹,故名虹桥。有一只大船正待过桥。船夫们有用竹竿撑的;有用长竿钩住桥梁的;有用麻绳挽住船的;还有几人忙着放下桅杆,以便船只通过。邻船的人也在指指点点地象在大声吆喝着什么。船里船外都在为此船过桥而忙碌着。桥上的人,也伸头探脑地在为过船的紧张情景捏了一把汗。这里是名闻遐迩的虹桥码头区,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名副其实地是一个水陆交通的会合点。

  后段,热闹的市区街道:

  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等等。商店中有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等的专门经营,此外尚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业,应有尽有,大的商店门首还扎“彩楼欢门”,悬挂市招旗帜,招揽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贾,有看街景的士绅,有骑马的官吏,有叫卖的小贩,有乘座轿子的大家眷属,有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有问路的外乡游客,有听说书的街巷小儿,有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有城边行乞的残疾老人,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所不备。交通运载工具:有轿子、骆驼、牛马车、人力车,有太平车、平头车,形形色色,样样俱全。绘色绘形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总计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五百五十多个各色人物,牛、马、骡、驴等牲畜五、六十匹,车、桥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多艘。房屋、桥梁、城楼等也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一幅描写北宋汴京城一角的现实主义的风俗画,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

  评价

  白寿彝任顾问的《中国通史(彩图本)》对《清明上河图》的评价全卷所绘人物五百余位,牲畜五十多只,各种车船二十余辆艘,房屋众多,道具无数,场面巨大,段落分明,结构严密,有条不紊。技法娴熟,用笔细致,线条遒劲,凝重老练。反映了高度精纯的绘画功力和出色的艺术成就。同时,因为画中所绘为当时社会实录,为后世了解研究宋朝城市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在“张择端”条内对《清明上河图》的评价是一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风俗长卷。画家成功地描绘出汴京城内及近郊在清明时节社会上各阶层的生活景象。主要表现的是劳动者和小市民。对人物、建筑物、交通工具、树木、水流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处理,非常巧妙,整体感很强,具有极大的考史价值。此后历代绘制的都市风俗画,无不受其影响。

  张择端与《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早年游学汴京,后习绘画,宋徽宗赵佶(1101年—1124年在位)时期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中国画中以界笔、直尺划线的技法,用以表现宫室、楼台、屋宇等题材,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他的画自成一家,别具一格。张择端的画作,大都散佚,只有《清明上河图》卷完好地保存下来了。

  北宋年间的汴京极盛,城内四河流贯,陆路四达,为全国水陆交通中心,商业发达居全国之首,当时人口达100多万。汴京城中有许多热闹的街市,街市开设有各种店铺,甚至出现了夜市。逢年过节,京城更是热闹非凡。为了表现京城的繁荣昌盛,张择端选择了清明这个重要节日的景象进行59表现。《清明上河图》着重描绘了北宋首都水陆运输和市面繁忙的景象。 北宋以前,我国的人物画主要是以宗教和贵族生活为题材。张择端虽然是在翰林图画院供职,创作的作品都称为“院体画”或“院画”,但他却把自己的画笔伸向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之中,创作出描写城乡生活的社会风俗画。《清明上河图》画了大量各式各样的人物。而且,张择端对每个人物的动作和神情,都刻画得非常逼真生动。这充分说明,张择端生活的积累非常丰厚,创作的技巧非常娴熟。

  绘画史上名为《清明上河图》的画幅很多,但真本毕竟只有一幅。经过众多学者、专家对这一专题的研究,大家意见基本一致,都认为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这幅是北宋张择端的原作。其它的同名画作,均为后来的摹本或伪托张择端的臆造本。

  现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本的画卷本幅上,并无画家本人的款印,确认其作者为张择端,是根据画幅后面跋文中金代张著的一段题记。张著的题记也仅寥寥数语:“翰林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也。幼读书,游学于京师,后习绘事,本工其界画,尤嗜于舟车市桥郭径,别成家数也。”不过,张择端的姓名并未见于北宋后期成书的《宣和画谱》,有人推测说,可能他进入画院时间较晚,编著者还来不及将其收编书中。

  收藏始末

  张择端完成这幅歌颂太平盛世历史长卷后,首先将它呈献给了宋徽宗。宋徽宗因此成为此画的第一位收藏者。作为中国历史上书画大家的宋徽宗酷爱此画,用他著名的“瘦金体”书法亲笔在图上题写了“清明上河图”五个字,并钤上了双龙小印(今佚)。

  这件享誉古今中外的传世杰作,在问世以后的800多年里,曾被无数收藏家和鉴赏家把玩欣赏,是后世帝王权贵巧取豪夺的目标。它曾辗转飘零,几经战火,历尽劫难……它曾经五次进入宫廷,四次被盗出宫,历经劫难,演绎出许多传奇故事。 明嘉靖三年(1524年),《清明上河图》转到长洲人陆完的手里(陆完字全卿,成化年间中进士,官至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名重一时)。明代李日华《味水轩日记》载:陆完死后,他的夫人将《清明上河图》缝入枕中,不离身半步,视如身家性命,连亲生儿子也不得一见。陆夫人有一娘家外甥王某,言辞乖巧,非常会讨夫人欢心。王某擅长绘画,更喜欢名人书画,便挖空心思向夫人央求借看《清明上河图》。反复恳请后,夫人勉强同意,但不许他带笔砚,只许他在夫人阁楼上欣赏,而且不许传给别人知道。王某欣然从命,往来两三个月,看了十余次以后,竟临摹出一幅有几分像的画来。当时专横跋扈的大奸臣严嵩正四处搜寻《清明上河图》,都御史王忬得知后,便花800两纹银从王某手中购得赝品,献给严嵩。严嵩府上有一装裱匠汤臣,认出画是假货,便以此要挟王忬,令其出40两银子贿赂自己,但王忬对其不予理会。汤臣恼羞成怒,在严嵩设宴欢庆时,将图上旧色用水冲掉,严嵩在众人面前大为窘迫,以后便寻机将王忬害死,临摹此画的王某也因此受到牵连,被抓去饿死狱中。

  实际上,陆完死后,其儿子急等钱用,便将《清明上河图》卖至昆山顾鼎臣家,后被严嵩父子强行索去。这之前严嵩确曾托王忬买过“名画”,王忬也确曾买苏州人王彪之摹本献给严嵩,后被识破。

  隆庆时,严嵩父子被御史邹应龙弹劾,终于官场失势,严世蕃被斩,严府被抄,《清明上河图》再度收入皇宫。

  《清明上河图》到清朝后先由陆费墀(安徽相乡人)收藏。陆费墀是乾隆时进士,他得图后也在上面钤印题跋。后被毕沅购得。毕沅(1730-1797),镇洋(今江苏太仓)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中进士。毕沅生平喜爱金石书画,家中收藏颇为丰富。他得《清明上河图》以后,与其弟毕泷(清代收藏鉴赏家)同赏,现今画上有二人印记。

  毕沅在关中任职时,对地方上的文物尽心修缮保护,不料这些却成了他的“罪行”。毕沅死后不久,湖广人民反清,清廷认为毕沅任湖广总督期间,“教匪初起失察贻误,滥用军费”,不但将毕家世职夺去,而且将其全家百口全部杀掉,家产也被抄没入宫。

  清廷将《清明上河图》收入宫以后,便将它收在了紫禁城的迎春阁内。嘉庆帝对其珍爱有加,命人将它收录在《石渠宝笈三编》一书内。此后,《清明上河图》一直在清宫珍藏,虽然经历了1860年英法联军以及1900年八国联军两度入侵北京,洗劫宫室,但居然逃过了劫难,均未受损。

  1911年以后,《清明上河图》连同其他珍贵书画一起,被清末代皇帝溥仪以赏溥杰为名盗出宫外,先存在天津租界内的张园内。1932年,溥仪在日本人扶植下,建立伪满洲国,于是这幅名画又被带到长春,存在伪皇宫东院图书楼中。

  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日本侵略者的末日也到了。溥仪和他的日本主子一见大事不好,便乘飞机逃往大栗子沟,伪满皇宫因失火而一片狼藉。混乱之中,有不少人便趁机进宫“抢洋捞”,伪皇宫的大批珍贵之物便在这场动乱中流散到了民间,其中,就有《清明上河图》。

  194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长春。解放军干部张克威通过当地干部收集到伪满皇宫流散出去的珍贵字画十余卷,其中就有《清明上河图》。1947年,张克威同志调到东北行政委员会工作,临行前他将这十余幅卷轴交给了当时开辟东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林枫同志。

  《清明上河图》经林枫之手进了东北博物馆,后来又调到北京故宫博物院珍存。

  但在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大干将之一李作鹏,曾利用权势将《清明上河图》强行从故宫博物院“借”出,据为己有。他还伙同邱会作、吴法宪等人一起,霸占了其他一大批珍贵文物。林彪倒台后,《清明上河图》才又重见天日,如今依然珍藏在故宫博物院中。

  未解之谜

  秋景之说

  北宋画家张择端绘制的长卷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是誉满中外的艺术珍品。它和唐人韩滉创作的《五牛图》一样,被称为画苑“国宝”。其最早收藏者是宋徽宗(赵佶),他用瘦金体书写的“清明上河图”真迹和双龙小印(宋代皇帝的闲章,用于鉴赏或收藏艺术品时铃记),可证画成后最初收藏在皇宫,公元1126年汴京陷落后,宫中所有名贵文物包括这幅名画,统统被金人掠去,金人初不识此画的价值。又过了59年,即金世宗大定26年(1186),金人张著最早在《清明上河图》上撰跋文转引《向氏评论图画记》说,证实宋人张择端有《清明上河图》及《西湖争标图》,这样《清明上河图》的名称始定下来。

  历史上对张择端创作《清明上河图》的年代,以及“上河”一记号曾有过一些争论,对画中描绘的是清明时节,从金代以来,似无异议。明代的《味水轩日记》中记载,这幅画不但有宋徽宗的瘦金体题签、双龙小印,并且还有宋徽宗的题诗;诗中有“水在上河春”一句。这样一来,这画卷描绘的是春天景色就更不用怀疑了,近代及当代美术史家郑振铎、徐邦达、张安治等均主“春景”之说。但是,也有人对此提出异议。

  对春景之说首先怀疑者是开封市教师孔宪易先生。他在1981年《美术》杂志第二期上发表《清明上河图的“清明”质疑》一文,列举了八项理由,认定《清明上河图》上所绘是秋景。

  一、画卷右首有驮负10篓木炭的驴子。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每年农历十月,汴京始“进暖炉炭,帏前皆置酒作暖会”,若说清明节前后进暖炉炭,违背宋人生活习俗。孟元老和张择端生活在同一时代,《东京梦华录》是研究北宋汴梁风土民俗的重要资料,所述史事当是可信的。

  二、画面有一农家短篱内长满了像茄子一类的作物,更为有趣的是几名孩童赤身嬉戏追逐,这些都不可是清明时节的事物。

  三、画面上的人物拿扇者有十多人,有扇风状,有遮阳状,常识告诉人们伏天用扇,初春用扇者极少见。

  四、草帽、竹笠在画面上多处出现。“草帽、竹笠是御暑、御雨的东西,图中既不下雨,这肯定是御阳用的,根据当时汴梁的气候,清明节似无此必要,这是值得我们怀疑的。”

  五、画面上酒肆多处,酒旗上写着“新酒”二字,而《东京梦华录》云:“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醉仙锦,市人争饮(见该书“中秋”条)。”宋代新谷下来要酿醪酒喜庆丰收,不然无新酒可言。

  六、画面上有一处招牌上写着“口暑饮子”这样的小茶水摊。“如果‘口暑饮子’中的‘暑’字不错的话,这足以说明它的季节。”

  七、河岸及桥上有好几处小贩的货桌上都摆着切开的西瓜。宋时古都汴梁的早春乍暖还寒,不可能有西瓜一类鲜果。 八、画面乘轿、骑马者带着仆从的行列,土坟后面向城市一段。细细分析,这些人虽然有上坟扫墓的可能,倒不如说它是秋猎而归更恰当些,因为,上坟四季皆有可能,就插花而言,春秋二季都能解释得通。今从画面种种现象来看,说是秋季倒符合实际些。

  颂辞之说

  继孔宪易《清明上河图的“清明”质疑》一文后,上世纪80年代中期,邹身城先生在中国宋史研究会上提出论文《宋代形象史料<清明上河图>的社会意义》,认为“清明”既非节令,亦非地名。这里“清明”一词,本是画家张择端进献此画时所作的颂辞。故有人认为,这里的“清明”要从广义上去理解。《后汉书》有例证,是出云:“固幸得生‘清明之世’……”从语气看这个“清明”系指政治开明。画中题款“清明”语,本是张择端进献此画,请帝王们赏识所作的颂辞。金人在画面上留下的跋文说:“当日翰林呈画本,承产风物正堪传。”点明此画主题在于表现承平风物。考张择端行年,他于徽宗朝在翰林书画院供职,此画的第一位收藏人便是宋徽宗,证画家意在称颂盛世,讨最高统治者欢心。知道了这个背景,显然“清明”一词不是指节令。

  真伪之说

  关于《清明上河图》还有真伪之说,明、清时代就有一些传闻,清代长为人徐树丕《识小录》所记:说画中有四个人在掷骰子,其中两颗骰子是六点,还有一颗在旋转,这个掷骰子者张着嘴叫“六”状,希望再出一个六点。《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是汴梁景物,有一叫汤勤的裱褙匠认为:汴(开封)人呼“六”字用撮口音,画中人却张着嘴叫“六”,可见这是闽(福建)音,他怀疑此画是伪作,颜公庆的《消夏闲记》也有类似的记载。是书说这个汤勤还研究了画中麻雀的那双上脚爪,它踏在两片瓦角上,这怕是临摹者的败笔。汤勤斯人,名不见经传,他所说是否真有道理?看来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关资料

  《清明上河图》真迹现身

  公元1912年2月12日这一天,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走下了皇帝宝座,它宣告了中国封建王朝两千多年的统治大梦,顷刻间土崩瓦解。根据“优待条例”,溥仪仍然住在皇宫紫禁城内。溥仪同中国任何一位封建皇帝不同,他少年时期接受英国老师庄士敦的教育,从小受到西方文化思想的影响,因此他一直有出国留洋的梦想。为了离开皇宫后能有充足的经费实现自己的愿望,他想到了皇宫中收藏的大量珍宝、字画。由此,历经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清明上河图》,四次被收进皇宫,又一次次神秘失踪,这一次又开始了它神秘而漫长的旅程。

  离开了皇帝宝座的溥仪利用自己的皇权,从1922年11月16日开始,到1923年1月28日的73天时间里,以“赏赐”其弟爱新觉罗•溥杰的名义,将书画手卷1285件,册页68件移出皇宫。这些中国历代珍贵的书画精品,每一件都价值连城。其中,《清明上河图》就有四卷之多,包括北宋画家张择端所画的《清明上河图》;明代画家仇英仿画的《清明上河图》,以及明代其他画家以苏州为背景仿画的“苏州片”《清明上河图》等。尤其北宋画家张择端所画的《清明上河图》堪称中国美术史上的稀世神品,是历朝历代皇宫贵族争相收藏的珍品。

  1925年2月24日,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的日子,溥仪打扮成商人的模样,在日本人的监护下,来到天津法租界的张园,他以“赏赐”其弟溥杰为名移出紫禁城的大量珍宝、字画,也秘密地转移至天津,《清明上河图》陪伴着溥仪在天津度过了七年多的时光。

  1932年3月8日,溥仪在侵华日军的操纵下,带着他的家眷和大量珍宝、字画,从天津迁往长春,就任伪满洲国皇帝。《清明上河图》又陪伴着溥仪,在长春度过了长达13年4个月的岁月。长春伪皇宫的“辑熙楼”,见证了溥仪和他的家眷在长春度过的时光。“辑熙”的名字是溥仪自己起的,“辑熙”二字出自于《诗经•大雅•文王》:“穆穆文王,于辑熙敬止。”然而溥仪认为,“辑熙”的“熙”字,与康熙皇帝的“熙”字相同,溥仪非常崇拜康熙皇帝的才华和治国方略,因此,“辑熙”二字的含义不言而喻,溥仪是想秉承先祖康熙皇帝之志恢复满清大业。为此,人们不难揣测出溥仪如此喜爱《清明上河图》的原因;历代皇宫贵族争相收藏《清明上河图》的目的,无不是被《清明上河图》中这梦幻般的繁华祥瑞之气所迷醉。

  1945年,日本关东军司令官山田乙三通知溥仪迁都通化,溥仪心中明白,所谓的迁都实际上是逃亡,溥仪请山田乙三宽限3天的时间打理行装。实际上,溥仪最放心不下的,是那些从北京故宫带出来的珍宝、字画。13年来,《清明上河图》和大量的珍宝、字画,一直封存在长春伪皇宫后面的书画楼里,只有溥仪和少数贴身随从知道书画楼里面封存的秘密。溥仪和贴身随从匆匆忙忙进入这座神秘的“小白楼”,他从大量的珍宝、字画当中精选了一些珍品逃往通化,剩下的珍宝、字画被一些侍卫哄抢。其中,四个不同版本的《清明上河图》有哪一卷被溥仪带在身边?哪一卷流失于民间?人们不得而知…… 溥仪带着一部分珍宝、字画和家眷,匆匆逃往通化长白山脚下的小山村——大栗子沟。溥仪在大栗子沟仅仅住了3天,之后又匆匆忙忙赶往沈阳,准备从沈阳逃往日本。溥仪又从长春伪皇宫带来的珍宝、字画中再一次进行甄选,只选了少量的珍宝、字画,带着弟弟溥杰和两个妹夫、三个侄子、一个医生、一个随侍逃往沈阳,而将大部分家眷和一些珍宝、字画留在了大栗子沟,这些被遗弃在大栗子沟的珍宝、字画,有的被瓜分,有的被烧毁,最后被解放军收缴。

  1945年8月19日,溥仪在沈阳机场乘飞机准备逃往日本,飞机起飞后被苏联红军迫降,溥仪和他的随从人员,以及随身携带的珍宝、字画被苏联红军截获,溥仪被苏联红军遣往苏联赤塔,后转至伯力,五年之后,溥仪被遣送回国,四个不同版本的《清明上河图》下落不明。

  1950年冬天,东北局文化部开始着手整理解放战争后留下的文化遗产,书画鉴定专家杨仁恺先生负责对从各方收缴来的大量字画进行整理鉴定,有些书画作品保持完好;有些书画作品已经破损。当杨仁恺先生打开一卷残破的画卷时,顿时惊呆了,这幅长卷画面呈古色古香的淡褐色,画中描绘人物、街景的方法,体现着独特古老的绘画法式,杨仁恺先生随后对这幅画卷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细致的考证,这幅长卷气势恢弘,笔法细腻,人物、景物栩栩如生,这幅画上虽然没有作者的签名和画的题目,然而历代名人的题跋丰富、详实,历代的收藏印章纷繁复杂,仅末代皇帝溥仪的印章就有三枚之多。尤其是画卷之后金代张著的题跋中明确地记载:“翰林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人也,幼读书,游学于京师,后习绘事,本工其‘界画’,尤嗜于舟车市桥郭径,别成家数也,按向氏《评论图画记》云,《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选入神品,藏者宜宝之。大定丙午清明后一日。”难道这就是被历代皇宫、贵族争相收藏的稀世神品——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吗?

  杨仁恺先生将这幅画卷的照片,发表于东北博物馆编印的《国宝沉浮录》中,立即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高度关注,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郑振铎先生,将这幅画卷调往北京,经专家学者进一步考证、鉴定,确认这幅绘画长卷就是千百年来名闻遐迩的——《清明上河图》“石渠宝笈三编本”。遗失多年的稀世国宝终于再一次入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在上海有不少博物馆都免费向公众开放,周末或者小长假都有不少小伙伴计划去博物馆参观,了解专业知识,那么在上海有哪些免费开放的博物馆呢?下面就为大家进行了汇总,一起来看看吧!

1、上海博物馆

特色:展出大量精美艺术古物,以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为特色,其他各类文物门类的收藏,如钱币、古玉、玺印、雕刻等,都有一定的规模。

开放时间:9:00-16:00

票价:免费,

地址:人民大道201号

2、上海南京钟藏馆

特色:展出各种型号、各种纹饰和手法制成的南京钟

开放时间:8:30-18:30

票价:平时免费

地址:多伦路文化街191号

对大多数年轻人来说,没几个能说上南京钟是啥东东别看位于多伦路上的南京钟博物馆是家私人收藏馆,但收藏其间的南京钟,无论是品种还是数量,都远远超过故宫博物院。

南京钟,因在南京本土作坊生产而得名,又名插屏钟、本钟。外壳红木雕刻,机械内芯也是手工制作,在1930年代前后的老上海,也算是样高档货,卖到三十大洋。“七七事变”后便不再生产,南京钟,也因此成为收藏品。

馆长刘国鼎老先生,因家父早年在南京钟作坊中工作,从小耳濡目染,成人后开始收藏起南京钟,并立志要集齐全部40多个品种。

因是私人收藏馆,你可以免费欣赏。除了欣赏到所有7大规格40多个品种的南京钟,还能聆听老先生向你讲述,我们自己的“本钟”(完全由中国本土作坊手工制作的古董钟)在1915年参加第一届世界博览会上的盛况。

3、上海印刷博物馆

特色:翔实的史料反映了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发展和外传历程,集中地反映了近代一百多年上海印刷业的发展变迁。

开放时间:周一——周五8:00-16:00(需电话预约)

票价:免费

地址:杨浦区水丰路100号

4、上海医史博物馆

特色:国内最早的医史专科博物馆,珍藏自石器时代至近代文物一万余件,更有不少珍品。

门票:平时免费

开放时间:8:00-11:30,13:00-17:00

地址:零陵路530号(上海中医药大学内)

5、上海监狱博物馆

特色:上海抗日纪念馆之一,监狱陈列馆内有国内罕见保存完整的橡皮牢房,风波亭(禁闭室),室内刑场(叫醒房)等。

开放时间:内部参观接受团体预定,双休日,节假日闭馆

票价:平时免费

地址:长阳路147号

6、中国乳业博物馆

特色:有一头可爱的奶牛做讲解,卡通的奶罐车其实是个科普**院。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日9:00-16:30(国定假日另行通知)。

门票免费

地址:闸北区万荣路467号(近广中西路)

博物馆靠近地铁一号线延长路站,公交40、46、741、95、758、937路可到达。

7、上海自来水展示馆(自来水科技馆)

上海自来水科技馆坐落于中国最古老的地表水源自来水厂——上海自来水市北有限公司杨树浦水厂内,上海杨树浦水厂建于光绪十六年(1880年),原名英商上海自来水公司,是中国最早的自来水公司,至今已有120年供水历史。

厂区建筑物具有英国哥特城堡式的独特风貌,被列入上海市重点文物保护建筑;由英商休斯顿公司设计。上海自来水科技馆按楼层划分为三个展区:“历史源头”、“现代科技”和“未来规划”。

地址:杨浦区杨树浦路830号

票价:免费

8、文博堂

特色:收藏有距今约五千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的马家窑彩陶、西周的原始青弦纹索耳陶盂、春秋战国的陶钵、西汉的春秋兽耳罐。

开放时间:9:00-18:00

票价:平时免费

地址:多伦路文化街161号

9、上海堂

特色:各个年代的日用品及书画肩章等。

开放时间:9:00-18:00

票价:平时免费

地址:多伦路文化街179-181号

走进文博堂和上海堂,突然就发现眼睛不够用,刚在老式电话机上停留了几秒钟,马上又被可以自己递烟给你的香烟盒吸引于是,告诉自己静下心来,才能发现更多惊喜。文博堂有不少馆主从各处淘来的东西,从老上海的照片到西洋钟表,从四个姿势为你“招财进宝”的小猪到繁体字的竹简,还有从壶底倒入水也不会漏出来的茶壶可以说,这里不断有你意想不到的新鲜藏品频频刺激你的视觉,下一个会是什么,谁也不知道。

隔壁的上海堂里,似乎就是一家老上海小百货铺,从手摇电话机到外型像鞋盒那么大的香烟大包装盒,从毛主席像章到各种语言版本的红宝书,甚至还能发现几十年前的锅碗瓢盆,这些老货旧货中,说不定就有一两件宝贝能勾起你年幼时的记忆,“这个是爸爸妈妈小时候用过的。”对你的孩子,年轻的爸爸妈妈可以如是说。

10、复旦大学文化人类学数字博物馆

特色:典藏中国少数民族的民俗文物,包括复旦大学考古队的发掘品。

票价:平时免费

开放时间:每周二、四、五14:00-16:00(节假日除外)

地址:复旦大学内

11、上海隧道科技馆

特色:通过大量的、模型实物、虚拟空间、影音效果和多媒体等丰富、新颖的形式,介绍了上海隧道的发展历史、隧道施工技术以及上海隧道规划等。

票价:平时免费

开放时间:周二、五13:00-16:00

地址:黄浦区中华路268号(近复兴东路)

12、中国民族乐器博物馆

特色:各民族独有的乐器。

开放时间:周一——周五8:30-16:00。

票价:免费

地址:闵行七宝联明路400号(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内)

13、上海中医药博物馆

特色:馆藏自石器时代至近现代中医药文物14000余件,重点反映五千年来中医药发展的史实和主要成就,对中医史教学、普及中医科学知识、促进中外医学交流发挥重要作用。

开放时间:9:00-16:00(周一闭馆)

地址:浦东张江蔡伦路1200号(上海中医药大学内)

票价:参观券每人每张为15元,团体(10人以上)每人每张为12元/10元。

免票和优惠的情况为:

1、离休干部、现役军人、残疾人、本市70周岁(含70周岁)以上老人凭相关证件免费参观;2、成年人可以免费携带一名未成年人参观;3、青少年团体票价7折优惠,其它团体8折优惠;4、每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每年6月11日“中国文化遗产日”和每月第二个星期六为免费开放日;5、每年5月15日~6月15日为免费开放月;6、每年暑假为青少年免费开放一个月(全年免费开放70天以上)。

14、上海铁路博物馆

特色:有机车仿真操作台,一上火车,哇,风驰电掣,对孩子们非常有吸引力。

开放时间:周二、四、五、六9:00-11:0014:00-16:00

票价:10元(一位成人可免费带一个儿童)

地址:天目东路200号

15、江南造船博物馆

特色:馆内由解放前和解放后两部分组成,包含中国现代造船业全部技术和产品类型。通过多种形式展示中国造船工业发展史。

开放时间:周一到—周五9:00-11:0013:00-16:00只接待团体免费参观

寒暑假期间每周三对公众免费开放

地址:卢湾区鲁班路600号,江南造船大厦2楼

16、上海当代艺术馆

特色:以上海市民文化休闲生活为内涵,提供与国际观光客互动的平台。

开放时间:周六至周四:上午10点至下午6点(周五闭馆)周三:下午1点至晚上10点

票价:普通票20元;学生票(出示有效学生证)10元;70岁以上老人、退伍军人、离休干部、残疾人可优惠。

地址:南京西路人民公园内

17、复旦大学复旦校史馆、复旦博物馆

镇馆之宝:中国第一张大学学历文凭

复旦大学博物馆主要收藏台湾高山族原住民文物,如部落首领的贝衣,还有中国各个名窑窑口的瓷片标本以及一些珍贵的甲骨等。目前该馆是复旦文博系教研实习基地,更多承担的是教学科研任务。

复旦校史馆陈列着中国第一张大学学历文凭、《共党宣言》第一本中文全译本以及中国第一架计算机的复制品等中国近代教育、科学史上有标志意义的珍贵藏品。

地址:杨浦区邯郸路220号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日(9点-16点),法定节假日除外

票价:免费

交通:地铁10号线国权路下,再步行15分钟左右即可到达。

18、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印刷博物馆

镇馆之宝:雕版印刷

有雕版印刷(古代印版及实物)、套版印刷(印版及实物)和木活字印刷、铅排架、近代及现代印刷精品。还有一个印刷体验室,观众可以亲身触摸、感受,了解印刷信息的传递过程,感受印刷如何美化人类生活。

地址:水丰路100号开放

时间:每周二、五

票价:免费

交通:812路、22路、60路、33路、868路、934路都可到

19、华东师范大学古钱币博物馆

镇馆之宝:贝币、布币

博物馆展示了从先秦时期的贝币、布币、刀币、圜钱,至秦汉及以后各朝的铜钱、银锭、纸币,各类特殊用途的古钱币500余枚。贝币是中国古代以海贝充当的原始货币,产生于距今三千年的商代,是钱币的始祖,由天然海贝加工而成;布币也是中国古代货币,因形状似铲,又称铲布,春秋时期出现,直至战国晚期铸行并流通的铲形货币。

地址:中山北路3663号文科大楼

开放时间:寒暑假对外开放

票价:免费

面积:展厅面积150平方米

交通:公交69路、224路等提醒:停车位紧张

20、上海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博物馆

镇馆之宝:周信芳的戏服

盖叫天的道具、周信芳的戏服及办公用具、俞振飞的剧照还有大量珍贵历史资料和京剧人物造像、服饰、道具等;馆中还有“生态馆”,可让戏曲艺术中的生、旦、净、末、丑走出校园,进行巡演。

地址:莲花路211号(上海戏剧学院图书馆四楼)

开放时间:每周二、周四(9点30分—16点30分)

票价:免费

交通:地铁1号线莲花路站下,再步行15分钟左右

21、上海音乐学院东方乐器博物馆

镇馆之宝:仿曾侯乙编钟

走入该馆,首先看到的就是距今已有8000年历史的贾湖骨笛。在中国古代厅,有大型乐器仿曾侯乙编钟,净重达2吨半;在外国乐器厅,有一套金璧辉煌的“甘美兰”,由60多件精美乐器组成的,还有我国唯一一套完整的印度尼西亚王室专门用来演奏宫廷音乐的乐器。

地址:汾阳路20号

开放时间:周一到周六(9点-16点)

票价:免费

交通:地铁1号线陕西南路站下

22、上海交通大学董浩云航运博物馆

镇馆之宝:沙船

底层为中国古代航运史馆,其中沙船是元明清三代的漕运船,也是西方人到达上海时看到最多的船,今天的上海城徽上还有它的图案。馆内还有“郑和宝船”、“耆英号”、“大西洋信仰号”、“东方之星号”、“海上巨人号”等许多精美船模。二楼为董浩云陈列室,有“世界七大船王”之一董浩云生前的手稿、照片、实物等。

地址:徐汇区华山路1954号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13点30分-17点),节假日休息

票价:免费

面积:展厅600平方米

交通:轨道交通1号线、公交42路、44路等

23、上海师范大学瓷器艺术博物馆

镇馆之宝:半山类型单耳罐

收藏品包括玉器、青铜器、陶瓷、碑帖、书法、绘画、唐卡、服饰、刺绣等,其中不乏珍品,其中半山类型单耳罐高17cm、直径15cm,出土时口沿是残的。器型规整,造型优美,虽经数千年的沉埋,色彩依然艳丽。

馆内还有新石器时代的玉璧;毛公鼎,散氏盘拓片,属于最初的精拓品;隋僧写经、玄奘译经长卷,均为罕见文物;羊脑纸金汁书藏文无量寿佛经,藏佛姆幻化网续密经,为稀世之宝;绘画作品中王原祁、吴历的山水画亦不失为佳作;清宫宗庙人物画也是上海地区少见的展品。

地址:徐汇区桂林路100号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五(8点-16点30分),寒暑假每周开放一天

票价:免费

面积:740余平方米

交通:公交43路、131路、224路、712路、732路、732B路、763路、764路、830路、909路、946路、沪莘线、上朱线、上嘉线

24、东华大学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

镇馆之宝:我国四大名锦

该馆陈列了我国古代各个时期纺织服饰的和实物,从先秦时期的踞织机、综版织机、两汉时期的多综多蹑机、两宋时期的壮族竹笼机,到明清时期代表手工织造最高水平的漳缎机和环形花本的大提花机;还展示了我国四大名锦:汉唐时期的蜀锦、宋元时期的宋锦、壮锦以及明清时期的云锦。

地址:延安西路1882号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六开馆(9点-16点),国定节假日及寒暑假期间安排另行公告

票价:免费

交通:公交127路、925路等提醒:团体参观需提前一天联系

25、华东理工大学材料博物馆

镇馆之宝:各种材料

展示当代材料的发展、分类、品种、运用和生产过程等,分设“概览、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纳米材料、生物材料”七大部分内容。

地址:梅陇路130号

开放时间:周一-周五,只接受团队参观

票价:免费

交通:地铁3号线、公交50路等

26、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博物馆

镇馆之宝:针灸铜人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由中华医学会医史博物馆、中药标本陈列馆、校史陈列馆组成以及百草园、杏林苑等组成,3层单体建筑呈半圆半方造型,寓意为“天圆地方”。针灸铜人是清乾隆(1744年)御制的,高46cm、宽228cm、厚16cm,表面铸有经络和腧穴,但未铸经穴名称。据锦盒文字和文献记载,它是乾隆帝为褒奖编纂《医宗金鉴》有功之臣,于乾隆九年御制的针灸铜人之一。铜人为老妇形象,体态丰腴自然,面部表情慈祥生动,表面共有580个穴位,用锦盒包装并附注,弥足珍贵。

地址:浦东新区蔡伦路1200号

开放时间:9点-16点(周一馆休,国庆节和春节期间周一照常开放)

票价:15元,团体(10人以上)有优惠。每月第二个星期六免费开放;每年5月15日-6月15日为免费开放月。

面积:约4000平方米

交通:地铁2号线、公交大桥六线、大桥五线、张南线、张川线等提醒:基于安全考虑,该馆谢绝小学低年级学生和幼儿园小朋友参观。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