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山在我国历史上都有哪些传说和历史故事
“被明月兮佩宝璐,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两千年前的屈原做梦都想着脚踏祥云游览昆仑。两千年多年后的一个清晨,我们坐在北京吉普车上,带着满脑海昆仑山远古的神话,踏上了寻访神奇昆仑玉的旅程。
发脉于帕米尔高原的昆仑山,横贯亚洲中部,势如巨蟒,被誉为“亚洲脊柱”。昆仑山由新疆、西藏入青海、四川,在新疆、青海境内有3000多公里长,平均海拔5600米左右。
昆为高的意思,仑则有屈曲盘结的状貌。昆仑是所有名山大川中最为神秘的地方,在古人的超凡想象里它是大地上一个巨大的隆起体块。古书中或称昆仑为墟、或称为丘,它是“万山之宗”、“龙脉之祖”,这样神奇的地方自然就会有诸神居住。最早的传说是人面虎身、长着尾巴的神守护在那里,以后就变成了美丽的女子——西王母。相传她是昆仑山的仙主。在众多古书中记载的“瑶池”,便是昆仑河源头的黑海,这里海拔4300米,气象万千,为道教昆仑宗派的发源地。
作为中国第一神山,千百年来昆仑山留下了无数美丽的传说和难解之迷。
共工氏驾龙凌空,猛地撞向昆仑山(不周山)。一声震天巨响,昆仑山拦腰折断,山体轰然崩塌。天地发生巨变,山川移动,河川变流,大地向东南塌陷。天空向西北倾倒,日月星辰都改变了位置……
上古的神话也许应验了亿万年前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
从大约45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以片麻岩、板岩和片麻状花岗岩组成太古代地层到使亚洲发生褶皱、变质、断裂的喜马拉雅运动形成的新生代地层,地球内部经历了多代地壳变化,产生了各种各样不同类型的石类。据当代科学考察,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地质板块活动之剧烈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昆仑山与喜马拉雅山交汇处也是两大地质板块交汇点。不断的运动和撞击,在板块间巨大的挤压力量和地底岩浆的共同作用下,一种神奇的矿物结构形成了,那就是神奇美妙、独一无二的昆仑玉石。
现在人们常讲的昆仑山分为两种,分别是现实中的昆仑山脉和中国上古传说中的昆仑山。现实中的昆仑山脉在西藏、青海和新疆的交界处,常年白雪覆盖,景色美不胜收。而我们今天要聊的是上古神话传说中的昆仑圣地。要说昆仑山就离不开《山海经》,《山海经》是我国古代的一本志怪奇书,书中描述了山川、民族、药物、物产、祭祀巫医等,更兼有了夸父追日的神话故事。其中,有些山川虽然与现在的山川同名,却不是指同一山,比如昆仑山就是其中一个。
《山海经》里对昆仑山的描述很魔幻又很神圣,书中将昆仑山介绍的很具体,从山底到山顶都住着什么妖怪和神明,都有涉及。书中甚至写到昆仑山有九重,高一万一千里一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仿佛就像作者亲自登上过昆仑山一样。昆仑山既是我国道教混元派的道场,又是传说中的仙山胜地,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推崇。它的地位已经不仅仅是地理上的距离,更多的是心灵上的向往。昆仑山甚至关乎着整个中原地区的起源,它是我国古代神话的摇篮。
当然记载昆仑山的不仅仅只有《山海经》,其他古书,例如《龙鱼河图》中记载:“昆仑山,天中柱也。”《神异经》中也提到昆仑山是万山之祖,龙脉之祖。这些记载都给昆仑山覆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可是后世的人们搜遍了整个中华,甚至现代人搜遍了全球,都没有找到古书中记载的昆仑山,这就给人们留下了一个大大的谜团。昆仑山究竟在哪里?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是众说纷纭,除了一般的理论认为昆仑山就是今天的昆仑山脉,或者认为昆仑山在祁连山的以外,一部分人甚至认为昆仑山就是埃及金字塔。
而今天我想分享的一个观点则非常有趣,并且能够解开关于古昆仑的一切谜团。首先,我们需要从岳阳说起。仔细调查可以发现,在远古古籍和神话传说中,很少有关于月亮的记载出现。最早关于月亮的记载出现于关于帝俊的神话中。山海经大荒西经说:“帝俊之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除此以外,任何古籍和神话中都再没有关于月亮的记载。至于嫦娥奔月等传说,都是出现在天地分离、大洪水等传说以后,所以这可能暗示了一个事实,月球并非一直存在于现今的位置。
远古的月球很可能离地球很近,并且一直固定在地球的上空挂着不动,既月球公转速度与地球自转速度同步。而月球上的一座高山一直延伸到地面,这座山甚至近到人们可以爬上去的程度。那时的月球还不叫月亮,而被人们称之为天庭,而这座山则被称为昆仑山。当时的月球上住着的可能就是外星人,由于它们的高科技在当时的地球人看来实在太过玄幻,所以古人将它们称之为天人或神。后来出于某种原因,这些外星人离开了月球,并将月球引导到了现在的轨道上。自那以后,人们才将月球称之为月亮。而也是自那以后,古书中才开始有了关于月亮的记载。
正如宋朝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感叹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样,月亮并不是一开始就挂在天上的。虽然这个假说听起来不着边际,但是我们却可以在古书中找到一些证据。唐朝段成式在《酉阳杂俎·天呎》写到一段关于月球的内容,翻译成现代汉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信息。两个唐朝人在问路时碰见了一个月球修理工,这名月球修理工告诉他们,月球表面是凹凸不平的,并且还肯定地指出月球的明亮处是太阳照在其凸显部分的结果。我们都知道,人类最初用现代天文仪器观测月球是17世纪初的事,但是唐朝这名神秘的月球修理工竟然知道月球表面是凹凸不平的。
细细品味这段内容和山海经中的一些关于月球的细节,我们似乎可以发现,远古时代的人类似乎登上过月球。但是远古肯定没有宇宙飞行技术,那么他们是怎么登上月球的呢?很简单,他们就是顺着昆仑山爬上去的。《山海经》中记载的,从山底到山顶的妖怪和神灵,很有可能就是当时生活在月球上的各种生物。而且不只是中国的古书,在圣经中也记载人们为了看到神而修建了一个非常高的塔,一直通到天上。这和《山海经》对昆仑山和天庭的记载不谋而合。虽然月球是现代人类唯一登上过的星球,但是月球上还有太多的未解之谜存在。希望有一天人类可以再次登上月球去探险一番,说不定那时真的有可能在月球上发现昆仑山的遗迹。
昆仑山主要住了两类神仙:
1、相传昆仑山的仙主是西王母,在众多古书中记载的“瑶池”,便是昆仑河源头的黑海,而玉虚峰、玉珠峰是玉帝两个妹妹的化身。这些传说自古有之,具体描述出自《山海经·大荒西经》而之后的《十洲记》和《上清外国放品青童内文》等著作也沿袭这个说法。
这类神仙的组成就是西王母和他的神仙将领们,比如管蟠桃园的仙女啦之类的,其实类似于地面上的皇宫,仙女就相当于皇宫的宫女。
2、根据《封神演义》记载,三清之一,阐教教主元始天尊的道场玉虚宫也坐落于昆仑山。第二类神仙也全部来自于封神演义整理的民间说法。
首先是阐教的一些牛人,玉虚十二门人:广成子、赤精子、太乙真人、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慈航道人、黄龙真人、道行天尊、清虚道德真君、惧留孙与玉鼎真人,最后的一名有一说为云中子,也有另一说为灵宝大法师,而还有按照《封神演义》中的说法,认为应该是南极仙翁。
而相对于神仙来说,仙宫和神兽也在中国古籍中常有所闻,其中最详尽的就是前秦王嘉《拾遗记》卷十,书中说,这里分为九层。第六层有“五色玉树,荫翳五百里,夜至水上,其光如烛”;第五层“有神龟,长一尺九寸,有四翼,万岁则升木而居,亦能言”。
第三层“有禾穟,一株满车。有瓜如桂,有奈冬生如碧色,以玉井水洗食之,骨轻柔能腾虚也”;第九层,山形逐渐变窄小,下有数百顷芝田蕙圃,群仙在此打理。旁边有十二座瑶台,每座有千步宽,都以五色玉为台基。
最下层有“流精霄阙,直上四十丈,东有风云雨师阙,南有丹密云,望之如丹色,丹云四垂周密。西有螭潭,多龙螭,皆白色,千岁一蜕其五脏。此潭左侧有五色石,皆云是白螭肠化成此石。北有珍林别出,折枝相扣,音声和韵,九河分流。
南有赤陂红波,千劫一竭,千劫水乃更生也”。在这样的环境中,“群仙常驾龙乘鹤,游戏其间。”西王母也常常在昆仑山宴请诸神,而且她对人间一些向道之人还给予帮助。至于神仙之间的关系,史书上或者杂书上都没说昆仑山上的神仙打过架,应该是很融洽的。
扩展资料:
昆仑山上的道观:
中国道教文化里,昆仑山被誉为“万山之祖”,也是“万神之乡”。是明末道教混元派道场所在地,后因变故逐渐隐出。
清朝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甘肃省永登县玄阳胡真人与金丹子张理清道长二人,于昆仑
昆仑山上的白雪山脉寻找传说中的“万神之乡”,于今青海省乐都县马营孔家嘴附近,见周围群山围拢,地势形如莲花,玄妙异常。
于花蕊之上建道观乃绝妙之地也,于是发动善信于1916年开始修建“昆仑道观”。至1930年,终于建成一进五院,前后八卦规式的、座北朝南的“昆仑万神宫”群落。前后依次修建的有观外牌坊一座,上书蓝堂金字“昆仑山”三字。
山门楼两层三间,正中悬挂蓝堂金字竖匾一桢,上书“万神宫”三字;山门楼前,东西两侧竖立顶端为斗方形,高约三丈三尺围杆各一根;第二院,正北建有前后泼水,前后出檐、前后开门的观音殿,东西两侧建土木结构的平房各三间。
第三院正北为“太极殿”,东西两各建神客殿、待神殿各一座和上一间,下三间的钟鼓楼各一座;第四院正北建有“三清殿”,两侧建单腹腰式的“八仙观殿”和“七贞祖殿”各三间;第五院正北为“玉皇阁”(两层)。
此建筑群除平房为土木结构外,各殿宇均为砖木结构,雕梁画栋,十分雄宏,不愧为道观圣地。然而,在十年动乱中它变为一片废墟。1998年后,政府逐渐重建了昆仑道观,可惜已非全貌。
祁连山
祁连主峰一带为古昆仑山,古人对此有明确的断定。《括地志》说,“昆仑在肃州酒泉县南八十里”。颜师古注释《后汉书·明帝纪》文中的“昆仑塞”说:“昆仑,山名,因以为塞。(昆仑山)在今肃州酒泉县西南,山有昆仑之体,故名之。”《晋书·张轨传》载:“永和元年,以世子重华为五官中郎将、凉州刺史。酒泉太守马岌上言:‘酒泉南山,即昆仑之体也。周穆王见西王母,乐而忘归,即谓此山。此山有石室玉堂,珠玑镂饰,焕若神宫。宜立西王母祠,以裨朝廷无疆之福。’骏从之。”
昆仑山在我国历史上都有哪些传说和历史故事
本文2023-10-18 22:50:4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45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