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和「虎」有关的历史事件?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8浏览:2收藏

有什么和「虎」有关的历史事件?,第1张

在中国历史上老虎相关的故事特别的多,在中国的古代四大名著当中就有不少,比如在《水浒传》中就有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武松打虎,以及后来李逵为母报仇的怒杀四虎的故事都被后人所津津乐道。其实在中国古代还有很多与虎有关的比喻也相关的脍炙人口,而且其中蕴含的含义也是发人深省的。下面就举两个例子:

一、三人成虎

相传魏国大臣庞葱,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 "现在有个一人来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

魏王道:"我不相信,大街上怎么会无缘无故的出现老虎呢,这绝对不可能的。庞葱又说:"如果有第二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 魏王道:"真的吗,有道是无风不起浪,我现在心中存着一点怀疑,但是不能确定"

庞葱又说:"如果有第三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道:"这回我信了,一二个人说谎有可能,但是这么多人不太可能说假话的,我当然会相信他们"

庞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远隔千里万里,两国的街道市井又何止千万,只怕我和我太子远离大王之后,议论我们的何止三个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你说的道理我明白了,我心时有数,你们放心地去吧," 但是等太子一行走了之后,果然如庞葱料想的一样,诽谤太子和庞葱的人太多了。等到数年之后,当庞葱陪太子回赵国,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他们。太子也彻底失宠,丧失了王位的继承权。

从这个历史故事中我们不难发现,谣言看似简单,经不起任何的推敲,但是经过人不断的重复,也很多程度个会迷惑一个人的正常思维。而且就算你再小心的防范,有时也难免中招。

二、虎落平阳被犬欺

人们经常用这句话来表达自己现在的不如意,但是这句话也是有出处的。相传司马炎统一了三国,建立了晋朝之后,他感觉之前曹家王朝灭亡的原因是没有利用好自己的亲属子弟,所以他就大加封赏自己的亲朋,导致他们手中掌握了太多的权力,最终爆发了八国之乱,晋朝衰亡,最后被匈奴所灭。匈奴人抓到了晋朝最后一个皇帝司马邺。司马邺被押送到了平阳,也就是瑞的山西临汾,受尽了匈奴人的侮辱,他要身穿仆人的青衣给宴会上每个人的倒酒,宴会后还要负责清理碗碟等杂伇。之前晋朝的旧臣和子民看到自己过去的国君现在已经落魄到此,无不伤心流泪。但是匈奴人还是担心司马邺会以后组织人反抗他们,最终把年仅18岁的他杀掉了。

后来人们常用“龙游浅底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这句话来形容之前大富大贵的人由于一招不慎,而导致的时运不济,而备受小人们的欺凌。

有樵者,山行遇虎,避入石穴中,虎亦随入。穴故嵌空而缭曲,辗转内避,渐不容虎,而虎必欲搏樵者,努力强入。樵者窘迫,见旁一小窦,仅足容身,遂蛇行而入,不意蜿蜒数步,忽睹天光,竟反出穴外,乃力运数石,窒虎退路,两穴并聚柴以焚之,虎被熏灼,吼震岩谷,不食顷死矣。此事亦足为当止不止之戒也。

译文:

有个打柴的人在山中遇到老虎,躲到山洞里,老虎也跟着进来了,山洞空隙狭窄而且曲折,打柴的人沿着迂回的缝隙往里躲,渐渐的山洞容不下老虎了,但是老虎一定要想捉住打柴的人,就奋力勉强前进。

打柴的人陷入窘境,发现旁边有一个小洞,只能容得下自己身体,于是像蛇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进去,没想到迂回了几步远,忽然看到了天空,竟然爬出了洞外,于是奋力搬来几块石头,堵住了老虎的退路,在两个洞口都堆上木柴焚烧,老虎被烟熏火燎,吼声震动山谷,不一会就死了。

出处:《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清·纪昀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阅微草堂笔记》创作始于乾隆五十四年终于嘉庆三年(1789——1798),历时十年,约在纪昀66岁到76岁之间。

十七世纪是中国历史上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大动荡、大斗争的社会条件瞬息万变,有力地推动了思想领域的发展。纪昀在前辈进步思潮的影响下,崇尚汉学的征实,鄙薄宋学的虚伪与空谈。

在纪昀看来,这伙道学家满口的“存天理,灭人欲”理论,视人欲为罪恶,才是最大恶。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纪昀开始用文字勾勒讽刺这些假道学家的虚伪面目,对假道学进行了极其严厉的斥责与抨击。

同时,中国文学发展到清代,所有写作模式已经成型,尤其是志怪小说,到清代已经形成完备的发展体系,纪昀在这种大背景下,一方面吸收前人的经验,另一方面在前人的基础上开辟新模式,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产生了这部作品

和虎有关的传统文化

 和虎的传统文化,虎是当今体型最大的猫科动物,虎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一个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它一直被当作是权力和力量的象征,为人们所敬畏。下面是和虎有关的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

和虎的传统文化1

  千古流传的“虎文化”

 虎集华丽与凶猛于一身,一向被视为百兽之王。它的美感和威慑力,以及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的多重意义,永远是画家热衷表现的内容,诗人吟咏不绝的题材,学者深感兴趣的课题,百姓谈天说地的话资。

 虎威风凛凛,奔走如风,仰天长啸时百兽辟易。古人认为“风从虎”,虎一出场甚至狂风大作,这恐怕是因为虎给人留下了最惊心动魄的感觉。直至今日,被圏养的老虎在动物园栅栏后的一声怒吼,仍能使人生出几分畏惧。即使是老死于山林,仍能威慑其它动物,所谓“虎死威风在”是也。古代将军多用虎皮挂在帐中或铺于座上,是为了借虎威以壮军威。将军所在营帐是“虎帐”,将军的威风是“虎威”,骁勇善战的将领称“虎将”,勇士、壮士称“虎贲”。《三国演义》中关羽等五位蜀汉将军就被称为“五虎上将”,历代武官中“虎 骑将军”、“虎贲中郎将”之类比比皆是,时至今日,军中勇将和竞技好手仍被称为“虎将”,古代帝王用铜铸虎形兵符调动军队,足见虎的威风被人借用了几千年。

 虎的威风不仅被人们借以壮大军威,还被人们用来丰富语言的表现力。有一句成语“狐假虎威”来自一则寓言:狐狸宣称自己是百兽之王,老虎当然不能同意,狐狸欺骗老虎说:“你不信跟我走一趟,看看大家对我的态度就知道了。”老虎便跟着狐狸巡视山林,百兽看见老虎都吓得东躲西藏。憨厚的老虎以为是狐狸的王威,不知道是自己的威风被狐狸借用了。“狐假虎威”常用来讽剌借助别人威势做坏事的小人。

 虎是陆地上最强的食肉动物之一。老虎对环境要求很高,在所属食物链中处于最顶端,在自然界中没有天敌。人们常用“虎穴”、“虎口”形容危险的境地。大难不死谓之“虎口余生”,冒险行动叫作“虎口探险”,“虎口拔牙”简直就是玩命。“暴虎冯河”孔子极不赞成,徒手搏虎是莽撞而非勇敢。然而《水浒传》中的武松断了哨棒,不得不空手打虎,成就了千古英雄佳话。“伴君如伴虎”更是用老虎的威武形容帝王的威权震势。而《三十六计》中的“调虎离山计”,《孙子兵法》中的“坐山观虎斗”,《三国志》中的“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等等,无不体现着虎在战争文化中的特殊地位。

  以虎为图腾

 中国崇拜虎的民族很多,以彝族为最甚。他们的十二生肖以虎为首,他们认为宇宙万物是由虎尸解而成。创世纪史诗《梅葛》说虎头作天头,虎尾作地尾,左眼作太阳,右眼作月亮,虎须作阳光,虎牙作星星,虎油成了云彩,虎肚成了大海,虎肠成了江河,排骨成了道路。古籍说,云南蛮人呼虎为“罗罗”,老则化为虎。彝族人就自称“罗罗”,并相信自己老时化虎。

和虎的传统文化2

  中国境内与“虎”字有关的名胜古迹

 虎丘塔:位于江苏省苏州虎丘山上,始建于五代,落成于北宋的古塔。

 虎跑泉:位于浙江省杭州西湖,相传窟元和十四年大旱,苦于无水,忽有二虎创地作穴,泉水涌出而得名。

 虎啸岩: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因岩形似伏虎而得名,上有虎啸庵和虎溪灵洞。

 虎啸潭:位于福建省仙游县南门外,传说明朝戚继光平倭寇,奋勇杀敌,倭寇死尸填满深潭戚家军踩尸追杀终把倭寇赶出仙游。

 虎溪岩:位于福建省厦门玉屏山北部。

 伏虎寺:位于四川省峨嵋山,始建于唐,因宋时常有虎患而得名。

 老虎石:位于陕西省北戴河海滨,是北戴河24景之一。

 珲春龙虎石刻:位于吉林省珲春县,高14米,宽138米,上刻晚清江苏省著名书法家吴大澄所书的“龙虎”篆字。

 虎神枪记石碑:位于河北省围场县,建于清乾隆十七年,高45米,用满、汉、蒙、藏四体文字书写。

 白虎湾古瓷窑遗址:位于江西省景德镇,是五代至宋初窑址。

 威虎厅:位于黑龙江省海林县威虎山,是当年惯匪“座山雕”的指挥部。

 塔虎城:位于吉林省前郭尔罗斯县,是辽代皇帝直辖长春林的州府所在地。

和虎的传统文化3

  与虎相关的民俗

 陕西关中地区嫁女必陪送一对特大的面老虎,过门时放在漆柜上抬着,走在送亲队伍的最前头,这或许是虎媒的遗风。婚后生子,外婆要送一个泥老虎当满月礼。至于戴虎帽、兜虎围嘴、穿虎鞋、枕虎枕则是全国性的育婴习俗了。这些虎形日用品寄托着父母的深情,希望虎娃、虎妮们茁壮成长。虎形玩具更是千姿百态,最常见的是布老虎,现在中年的中国人差不多都有玩过布老虎的`童年记忆。这些玩具、用品都少了老虎咆哮山林的威武,而增添憨态可掬的童趣,可见人们对虎由畏惧已演变成深爱,在老百姓心目中隐藏着浓厚的嬉戏吉祥守护之意。

  神话故事中的虎

 虎是义兽,动物学家认为,虎一般不袭击人类,只有一些身患老病的虎捕猎困难,才向人进攻。在大自然食物链上,人与虎本可以和平共处,所以自古流传着许多人与虎的动人故事。比如春秋时期楚国的令尹子文出生时被抛弃,由老虎哺乳养大,后成为优秀的政治家。唐乾元年间发生的老虎送新娘赴佳期的故事,更具浪漫色彩。一时间,贵州、陕西一带虎媒祠广立,有情人都希望虎神保佑婚姻美满。在《聊斋志异》中讲的故事更动人:一老妪之子死于虎患,地方长官判虎为老人养老送终,此虎便每天送猎物奉养老人,老人死后虎还到坟前嗥鸣致哀。

 关于虎的神话传说和虎的相关民俗也层出不穷,相传上古时,神荼、郁垒二神善捉鬼,然后将鬼喂虎。商代晚期青铜器虎食人卣是一种酒器,其造型表现的正是虎食鬼的主题。虎有噬鬼镇邪的威力,所以古人在除夕时画虎于门,后来演变为门神画。端午节旧时有悬艾虎、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艾叶可驱虫、治病,以艾作虎形,有驱病镇邪的功能。有的地方还用雄黄在小孩子额上画上“王”字,模仿虎头花纹,当然也是借虎驱邪的意思。

虎符,亦称兵符,因作成伏虎状,故名,它是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动军队所用的凭证。虎符能分成左右两半,用兵时,左一半交给带兵的将帅,右一半由国君保存。要调动军队时,国君将右一半交给差遣的将领拿去和带兵将帅手中的左一半扣合,互相符合完整表示命令验证可信,方有权调动军队。

三人成虎:

战国时代,互相攻伐,为了使大家真正能遵守信约,国与国之间通常都将太子交给对方作为人质。"战国策":"魏策"有这样一段记载: 魏国大臣庞恭,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 "现在有一个人来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道:"我不相信。" 庞恭说:"如果有第二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道:"我有些将信将疑了。" 庞恭又说:"如果有第三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道:"我当然会相信。" 庞恭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议论我的人又不止三个。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 庞恭陪太子回国,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他了。 街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当然不会有老虎。说街市上有虎,显然是造谣、欺骗,但许多人这样说了,如果不是从事物真相上看问题,也往往会信以为真的。 这故事本来是讽刺魏惠王无知的,但后世人引申这故事成为"三人成虎"这句成语,乃是借来比喻有时谣言可以掩盖真相的意思。例如: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必须经过细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听途说。否则"三人成虎",有时会误把谣言当成真实的。

为虎作伥:

从前,在某一个地方的一个山洞里,住着一只凶猛无比的老虎。有一天,它因为没有食物充饥,觉得非常难过。于是,它走出山洞,到附近的山野里去猎取食物。正在这时候,老虎看到山腰的不远处有一个人正蹒珊地走来,便猛扑过去,把那个人咬死,把他的肉吃光。但是老虎还不满足,它抓住那个人的鬼魂不放,非让它再找一个人供它享用不可,不然,它就不让那人的鬼魂获得自由。那个被老虎捉住的鬼魂居然同意了。于是,他就给老虎当向导,找呀找的,终于遇到第二个人了。 这时,那个鬼魂为了自己早日得到解脱,竟然帮助老虎行凶。他先过去迷惑新遇到的人,然后把那人的带子解开,衣服脱掉,好让老虎吃起来更方便。这个帮助老虎吃人的鬼魂,便叫做伥鬼。后人根据这一传说,把帮助坏人做伤天害理的事情,称“为虎作伥”。 出处《正字通·听雨记谈》

狐假虎威:

楚宣王问群臣,说:“听说中原地区的诸侯都害怕楚令尹昭奚恤,果真是这样的吗?”群臣无人回答。江乙回答说:“老虎捕捉各种野兽来吃。捉到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您不敢吃我,上天派我做群兽的领袖,如果您吃掉我,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您如果不相信我的话,我在前面走,您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敢不逃跑的呢?’老虎信以为真,就和狐狸同行,群兽见了老虎,都纷纷逃跑,老虎不明白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却以为是害怕狐狸。现在,大王拥有五千里江山,百万雄师,都归昭奚恤掌管。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惧昭奚恤,完全是因为大王的兵权掌握在他的手里,那也就是说,他们畏惧的其实是大王的军队呀!就像百兽畏惧老虎一样。”

暴虎冯河:

有一次,子路问:“夫子,您如果统帅三军,希望谁跟您在一起?”孔子说:“喜欢空手打虎、徒步过河(暴虎冯河)、自以为勇敢不怕死的人,我不喜欢。我要遇事善于冷静思考、千方百计争取成功的人。” 后来子路在卫国做了官。公元前480年,卫国发生内乱,死了许多人。孔子知道了说:“哎,子路这一次有难了!”果然,子路一个人奔回京城,坚决要求惩处作乱的人,结果被杀。

九牛二虎:

周朝时期,周宣王听说公仪伯的勇力在诸侯中十分有名,就派人去请来询问他的勇力有多大,公仪伯回答能将蠢虫的腿折断,能抵挡秋天知了翅膀的扇动。周宣王大失所望地说自己能拖住九头牛的尾巴而不让其动弹。

历史上关于虎的典故还是挺多的,作为力量和权力的象征,虎的形象曾经被用到了很多地方。我来讲两个个大家不太熟悉的,为虎作伥、十二生肖之寅虎

为虎作伥

相传,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变成的鬼叫做伥。这些伥没有了人的思想,会以老虎为尊,一致维护老虎的利益。

相传曾经有一个读书人游玩时差点儿掉到猎人的陷阱里,然后猎人让他上树和自己一起待着,并告诉他这个地方老虎为患,这个陷阱就是为了抓老虎的。

半夜时来了一群人,发现了猎人的陷阱,然后特别生气地破坏掉陷阱走了,说是要维护他们大王的安全。这个读书人非常奇怪,就问猎人这些人怎么回事,怎么破坏陷阱,他们不知道是为了捕捉老虎的吗?

猎人说这些不是人,而是伥,它们生前都是被老虎吃掉。这些伥为老虎服务,死心塌地向着老虎。猎人重新把陷阱搭好,过了不久老虎就来了,然后掉到陷阱死了。结果这些伥发现老虎死了哭得特别伤心,一直都在说是谁害死了他们的大王。

后世用为虎作伥来形容一个人善恶不分,专门替坏人做事。

十二生肖之寅虎

很早的时候十二生肖中有狮子没有老虎,但是狮子太凶残了,它常常危害其他动物,弄得其他动物们怨气很大。玉帝知道了这件事,就想把狮子从十二生肖中踢出去,然后换一个既有震慑力又有威望的动物。可是这样的动物也不好找啊,既有凡间管理的能力,同时还得有威望,而且还得要对玉帝足够忠心,一时之间玉帝也是犯了愁。

后来,偶尔之间,玉帝发现了殿前的虎卫士。在成仙上天之前虎卫士可是在凡间很有威望的,而且他作为卫士曾经立过不少功劳。玉帝越看越觉得虎卫士合适,派他到凡间代替狮子的位置简直不能再好了,他比狮子在动物中的威望高,然后他对动物的管理也很有经验,最重要的是虎卫士对天庭足够忠心。

玉帝越想越觉得满意,就这样老虎从玉帝的殿前卫士变成了凡间的守护者,下凡之后永保下界的安宁。因为老虎本身是天上的神仙,所以它也就具有了辟邪、震慑的作用,世人们开始用老虎的形象来祈求平安,一些镇邪的物品纷纷刻上了老虎的形象。

有什么和「虎」有关的历史事件?

在中国历史上老虎相关的故事特别的多,在中国的古代四大名著当中就有不少,比如在《水浒传》中就有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武松打虎,以及后来李逵...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