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敬惜字纸中焚烧字纸的习俗是源自哪里
中国敬惜字纸中焚烧字纸的习俗是源自哪里?
受过传统教育的人一般都有爱惜文字的良好习惯。而在旧时,各乡镇街道,都共同出钱,每一区雇一个老人,专门负责在大街小巷捡拾掉落在地上的字纸,其中包括一切报纸、名信片以及广告纸等等。只要是上面写着字,或印着字的纸,都会被捡起来,一并倒入庙内或街头巷角的“字库”(俗称字纸炉)内焚烧,这种字纸炉则是专为焚化字纸而建造的,每隔一段时期,又会有人将炉内的纸灰集中取出,然后撒入河流或大海中,以示对文字的敬重。这种敬惜字纸习俗,源于古人“字乃神传圣授”之思想,更因为文字能够使人知古识今,其功用于世甚大,所以必须加以敬惜
文昌帝君降笔屡劝人敬惜字纸,因而敬惜字纸,便成为文昌信仰的另一特色。不过,随着近世社会的快速变迁,已在近三十年内急遽消失。敬惜字纸的习俗已不再,昔日随处可见的“字纸炉”已消失不见。文昌庙的祭拜活动,也不再是由文人仕绅组织的规模化祀典,多为广大信众出于内心祈愿的膜拜;再者祭拜文昌的旺季,已由文昌生日,转为考试最多的七月。每年七月,各地文昌庙的香火依然鼎盛,我们都会看到参加各种入学考试的考生们,把他们的准考证影印放在神桌上,祈求金榜题名;这种供祭方式,已然成为文昌祭的另一种特殊形式,也造成了文昌祭的另一盛况。
如果是佛教经典的字纸,如果破损了,没法用了,要整理好,拿给寺院处理,这样如法。如果是一般价值不大的字纸,也要尽量珍惜。因为现在印刷方便了,所以只要达到充分利用的目的就可以。古代和现代毕竟不一样了。但是存心要正。你能想到这一点很好。愿你勤奋念佛,真正依止印光法师的开示,早日得证菩提。
古人对文字始终怀着一种敬畏。传说仓颉造字,天雨粟,鬼神夜哭。因为人类掌握了文字,便破了天机,所以生出许多异象。
历代笔记、小说多是劝善、讲因果报应的。记得有一篇讲的就是敬惜字纸的事:一老汉平生只字不识,但对文字尊崇到了极至,每看到地上甚至厕上沾满污秽的字纸,便捡来洗净、晾干,然后聚而焚之。上天为他对文字的诚意感动,赐福后代,其子孙得以仕途腾达云云。
古人这种心态不难理解。在知识还不普及的年代,文字是一种奢侈品,只有士族或少数富人子弟能享有。多数人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哪有读书识字的机会。况且延续千年的科举,又编织了多少十年寒窗,一朝及第的读书梦,文字愈发变得神圣起来。
姑且搁下古代教育的诸多弊端不谈,单就这种推崇文字、重用文人的社会氛围,确实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文学精品。这一点,足以让后辈视若珍宝,常怀感恩之心。
捧读一篇篇或隽永,或华美,或思辨,或深邃的文字,如含英咀华,齿颊留香。当此之际,心头的浮尘一涤而空,思想游离于至纯至美之境。无怪乎先贤感慨:“坐拥书城,虽南面王不易也”。
所以,我特别倾慕古今藏书家,范钦、钱牧斋、郑振铎、黄裳……,他们的藏书和藏书经历,都让我心向往之。更喜欢各类书话,读到访书、借书、抄书、藏书等等与书有关的奇闻轶事,情感随之沉浮,每每于心有戚戚焉。这些年,自己也不断地读书、买书,喜欢的书积满了三个书架。独自置身书房,目光在一排排书籍上逡巡,自己熟悉的那些美妙文字一段段浮现出来,感觉到的是一种心灵的安宁。
在书籍载体之外,网络开辟了一个空前广阔的文字世界,没有任何约束,每个人都可以随心所欲地展示自己的意愿,鱼龙混杂,泥沙俱下自然不可避免。
网络中也不乏文章精品,浏览过一些文学论坛,有的办得很有品位。这些精品毕竟是凤毛麟角,打开网络,更多的是各种庸俗、色欲、辱骂之词扑面而来。
老宋讲故事 第598集
尊敬的诸位同修、诸位家人,大家中午好!今天上午我们管理员转发了一条讯息,大意是珍惜纸张、珍惜汉字。珍惜纸张与汉字有功,不珍惜的有过。当文章发出之后反响强烈,于是有的同修就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老宋顺便在故事当中与大家分享一下。
在古代纸张的生产工艺比较复杂,造纸是很有难度的。基本上所有的纸张都是用于练字或者抄写经典,和我们现代不同。而现代造纸业比较发达,尤其是对农作物剩余残渣的运用。比如玉米棒秋收回家之后,剩下的残杆用来造纸,这样就形成了废材二次利用,不去毁坏森林,不破坏植被。
那现代生产的纸张它的用途也非常之多,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能用到。比如如厕所用的纸,和古代的用途就完全不同。它的功效不同,那么这个纸张的意义就要和古代区别开来对待,不可一概而论。但是那个大原则不变,就是节约,能省则省。不能因为造纸术发达了,应用的材料是废材,是二次利用我们就可以随便浪费。这叫节约有功,浪费有过,而不是所有的纸我们都不敢用,都供起来,不是这样子的。
纸您能说它是善还是恶吗?不能,它是中性。我给大家举个例子:这是一个笔记本,某位作家将在此写一部书(就是打草稿),当我们不知道这位作家写什么的时候,那么这个本子它就是一个载体。你可以写善,自然也可以写恶,这个本子它自己没得选择。它不会说你是在写一部言情小说,我不让你写。这个本子能不能做到?做不到,然后这个本子有没有说,我想让你写什么。即使它有思维,普通人能不能感知到?也感知不到。
也就是说本子(纸张)无善无恶,本子(纸张)上承载的是作家思维的一个缩影。如果写书的人是劝化世间戒杀放生、行孝尊师、戒除邪*、断除妄语、弘扬正法等等,那这个本子就有传世的意义。如果本子上的内容是杀、盗、*、妄,增长阅读者的贪嗔痴慢疑,带人入邪道的就是另外一种模式。
刚才说了纸张无善恶,那文字呢?文字也无善恶。可是通过文字的组合,就会有不同形式的内容出现,来表达不同的意义。就好像我们学物理还是化学,一个碳原子的组合有可能是钻石,也有可能就是普通的煤碳,也有可能是其它的矿物质。同样的物质通过排列的不同,所呈现给世间的形体也不同,表述的中心思想也不同。大家想是不是?那如此说来文字是不是也没有善恶。
惜字是让我们尊重老祖先的传承,不能毁灭。为什么不能?因为还要靠它来传递我们中华传统文化。读文章一定要知道,当时这篇文章的出发点和当时的语境。古今读书人差距不是一星半点,古时候能读书的人并不多,能读得起书的也不多。当时是私塾教育,学堂式的较少,不能说没有,像当时的太学就较少。这是当时的最高学府了,开门往往是私塾。
私塾老师如果要教学生仅仅是靠学问高,你可能招不到生。当时讲的是德才兼备,以德为上,才为辅。两者相辅相承缺一不可,就是说能当私塾老师的先生,一般都具备这两种德行。那他今后招的学生所学习的内容首先是德,其次是才。
大家总以为科举制度,和我们现代的应试教育差不多。它确实有类似之处,但又有所不同。它奉行四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放在第一位,此修身可不是外在的形体,练练肌肉保持身材。我们现代人重颜值,而古代的人重德行。
修身就是仁、义、礼、智、信等等,或者儒家,或者佛家所教授的内容,来约束自己的某些行为,并将一些符合天道的行为形成习惯、形成准则。比如尊师重道;比如孝敬父母;比如兄友弟恭。把自己做好了有了榜样的力量了就开始齐家,用榜样的力量来带动一个小家,带动一个家族。向正能量的方向,向团结和谐的方向去走。要达到前两个标准你基本上才有资格去说“治国,平天下。”比如说去考取进士、考取状元、榜眼、探花。
正因为有一个行为准则,那就是一个“德行”。正因为有如此,所以当时的读书人不轻易写书。他们的目标是文章以传世,以这篇文章光耀门庭,流传后世。流传后世的目的是教化子孙,还有一个是光耀门庭。
如何才能光耀呢?就是你写的文章是正能量的,是有德行的,是有涵养的,那么祖先的脸上有光。如果你乱写,写那些*秽小说,那结果就不是脸上有光的问题了。祖先寒心,门庭冷落,子孙不昌顺,这是一种报应。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读书人都是有德之人,用一句俗语就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来形容。也就出现了极少数人,写一些言情或者败坏社会风气的一些小说或文章。这些文章有可能还写得非常的美妙、对仗工整、文词华丽,但是结果却是让人想入非非,带人入邪道。那么这个写文章的人会怎么样?就会堕入地狱。什么时候才能出离呢?他这本书对世间的影响彻底消灭为止。只要这本书还在世间流传,那么他就无法从地狱中出来,就是这么恐怖。
长篇大论说了这么多,大家都知道了汉字、纸张皆是中性。纸张可承载善也可承载恶,汉字可以写善也可以写恶。那它们的组合有的是弘扬正法,传播正能量;有的却是蛊惑人心,引人入邪道。
爱字惜纸大家就明白了,不是所有的字和纸要爱惜,而是有所选择。不懂得的选择,你的决策可能就是错误的。这是一本邪书、*秽书籍,你说你不敢损坏,难道你还想将它供起来?对于此类书籍我们怎么办?坚决销毁。你没有罪,只有功。
在此地就是回答了同修的半个提问。他说:“我们现代的讯息发达,经常有报纸杂志等等,我们当如何处理?”如何处理就要看你的智慧了,你看看现在报纸有多少是传播社会正能量的呢?基本没有,但是我们又不能把话说死了。百花丛中一点红,什么时候都有正有邪。虽然现在不良的信息很多,但是正能量的东西还是有。
此地我是仅仅针对那些不良的内容、杂志、报纸。怎么办?将它撕碎,越碎越好,所以家里备个碎纸机很有必要的。弄碎之后怎么办?烧掉,不要直接烧。如果你将完整的讯息烧掉,灵界就有了一篇传播*秽、传播暴力、传播一些不良的这么一个文稿,这么一本书。这本书对我们人类没影响了,但是可能对六道的其它灵性可能会造成影响。当你将这些书本全部剪碎之后,那么它的讯息就不完整。
刚才说了汉字的排列组合很重要。排列得好运用的好,那就是一篇积极向上的;排列的不好那就是引人堕落的,说来说去还是排列的事。我们用碎纸机将它碎掉,让汉字回归到本来不善不恶的状态,问题就解决了。
对于一些善的书籍,此处老宋就不讲佛经。老宋知不知道佛经怎么处理呢?知道,但是不能和大家讲。为什么呢?不想和我们一些大德讲经冲突。因为毕竟是在家人,不能发表太多和我们佛家观点有关的内容。佛宝居还是一个小苗,我们是一个松散的义工,弘法的网络群体,还很瘦弱。需要大家共同浇水、施肥来培育它。我们不能将一些内容写得太多出来,那样就引起公愤了。
非佛教、道教及其它宗教的内容,是一些劝善的书籍。比如劝人向上的,劝人孝敬尊长的,这些书籍应该怎么办?最好是结缘给你身边的人,和你有缘的人。让他们去看,度化他们。但是也会遇到有一些书籍,经过大量的传阅导致破烂不堪,送人拿不出手,自己也不再看了,修复难度又非常之大。
那怎么办?还供起来吗你供起来闹心,读起来焦心,看起来伤心。没有办法了吗?还要死抱着规则墨守成规吗?不是,此时此刻我们要将这书,尽量最大程度的进行修复(在你的能力范围之内),修复之后怎么办呢?烧掉。但是绝对不可以粉碎性烧掉,直接完整性烧掉,让它还保留一本书的状态。因为它是弘扬正法,传递正能量的,那么我们要让它在灵界也是完整的。
早上那位同修还问:“现在孩子读的小学、中学、高中的书,这些书怎么办?”这是我们的教材,是我们国家批准发行的,包含了很多科学和常识。同时现在我们学校里有很多《弟子规》、《传统文化》的选修,在文章的选择当中,比如诗、词、歌、赋都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基本上正能量的东西要大于负能量的,基本是合格的。
这部分我们应该怎么去对待呢?是烧掉?是粉碎掉?都不是!要明白我们在城里享受的教育、文化以及医疗卫生这些生活,对于我们来说似乎理所当然,觉得本来如此。可是我们有没想过,还有很多孩子没有课本,没有书籍;或者几位孩子共同看一本书;还有的地区只有老师有书,上课的时候老师将书的内容写上黑板上,孩子们将此抄下来。
别总以为我们富裕了,全中国都富裕了。也不是我们中国富裕了,世界就一片太平。非也!每个人福报不同,每个地区福报不同,每个国家也有气运之差别。这时候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将能读的书、课本,有正能量劝善的书籍,捐出来布施出去。这种布施最起码兼具两种功德,第一你是花钱买来的,你布施出去就有财布施之功德。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有智慧有知识,我们布施出去捐赠出去,是不是就有了法布施的功德?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报,那我们的孩子因为你法布施的功德,就会更聪明、更智慧,学习成绩就会更上一层楼。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有的同修说:“那我的书当时都丢弃了怎么办呢?”丢弃了我们可以多印一些善书,或者网上请一些,邮寄给我们的孩子们,邮寄给所需要的人,布施智慧。
说一千道一万,无非告知大家任何的规则,都有一定的适用条件,都需要我们用智慧来衡量来把握。没有智慧的指导,某些行为在外人看来就是迂腐,对于我们自身来说,那就有可能闹笑话了。
对于任何事情都要如理如法去做,知道这些内容出现的社会背景是什么?它针对的人群是什么?祖师大德讲究的是观机逗教,以他学生群体当中的总体根性来分别教化。它有适用的特定空间和时间,所以我们不能一概而论。
还有切莫误会说老宋是针对今天上午的那篇文章,不是的。惜字爱纸里面的内容写得非常详细,非常完备。写得很好,在现代社会也适用。老宋只不过对此篇文章做个补充,让大家更能理解,更能明白。去智慧的驾驭而不是盲从,告知大家知其然必能知其所以然,仅此而已。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与大家分享到这里,如果故事对你有启发,麻烦你多多转发。如果你认为哪些老宋讲的不太合适的地方,或者有所误导的地方,也请不吝赐教。如果实在有些地方讲得不太好,老宋会在故事当中予以改正。
比如说之前老宋说“至诚念诵一句阿弥陀佛,灭四十亿劫生死重罪”。就有一位同修在微信告知:“师兄,是八十亿劫”。对,没错!于是老宋在故事当中予以了更正,对的它就是对的,你错了就一定知错就改。不能死要面子,一定要尊重文化,尊重真理。
好了,故事就到这里了,不唠叨了。祝大家幸福吉祥!南无阿弥陀佛!也愿此功德回向给诸佛菩萨、龙天护法、回向给那些支持佛宝居,转发小故事,并能精进共修的诸位同修,家庭和睦,生活幸福,回向给所有和佛宝居有缘的同修,常行善事,长修正法,精进念佛,早日出六道,早日断轮回,南无阿弥陀佛!
宋幸福天天为大家送幸福!
法布施功德无量!
中国敬惜字纸中焚烧字纸的习俗是源自哪里
本文2023-10-19 00:16:5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46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