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仿唐三彩有什么特点?如何辨别?
自上世纪初唐三彩被发现以来,便受到中国以及世界艺术界的关注,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唐三彩的研究更是火热,不少专家纷纷把研究成果公诸于众。随着唐三彩仿品的出现,辨别真假唐三彩的文章也一篇篇见诸报端,这些文章繁荣了文化园地的同时,其研究成果也被仿造者所利用,并仿造出一批批真假难辨的三彩器。经过作旧之后便在城乡不断露面,道行不深的收藏者屡屡上当中诏。究其原因,一方面它们在胎、釉、色彩、造型乃至内在的精神风格等方面,都几乎达到了完美境界,另一方面它们又具备了常见论及唐三彩文章中所列举的真品三彩的全部特征。可见高仿三彩确实仿到了相当的水平,没有火眼金睛则难辨真假。
唐三彩烧成温度最高约1100度左右,其制作工艺不算复杂,制作原料随处可见,胎釉配方早已公开,仿造高手人才辈出,有的还是唐三彩研究的专家。试想,行家运用现代技术“克隆”出来的仿品与真品还会有什么差别呢?回答是肯定的,真品三彩的基本特征,高仿三彩都具备了。可以说,相同点已经达到了99%以上,余下还不到1%的较为特殊的特征,目前是无法仿造的,因为这特殊之处惟有千百年的时间才能形成,人力暂无力为之。
胎的区别
胎釉造型、色彩风格等基本常识,是所有论述唐三彩辨伪文章都重点涉及的问题。但从目前见到的高仿三彩来看,这几个方面是没有根本差别的,就连胎釉的各种化学元素和物理特征的百分比都基本一致,什么“光龄”、“釉的老化程度”等等,仿造高手照样信手拈来。所以,在高仿三彩器面前,再谈什么基本的胎釉特征、造型风格、“光龄釉龄”已毫无意义。故本文把重点放在说明目前高仿者还无法仿出或无法仿得逼真的几个特殊点上面。
1、苍老的千年陈旧感。真品出土前或置于潮湿的墓室,或埋于泥土中,受千年地气、水分、泥土的侵蚀,有的出土后长期置于室内,受空气和冷暖变化的影响,其胎表已毫无新意,陈旧自然。真品的旧感极其自然,富有层次并深入肌里,用硬物轻划,可见旧感渗入胎里,如有可能可在不显眼处轻轻敲击一两处胎表就可发现旧感是由胎表向里渗透的。高仿三彩的胎,经作旧处理虽有陈旧感,但绝无真品胎经岁月侵蚀而显露出来累累沧桑的自然感,旧仅在胎表不入肌里,新的感觉依稀可辨,不会出现旧感渗入胎里的现象。轻击胎表就见“旧”仅是胎表的一层,是胎的“衣服”,不像真品旧感与胎互为一体,不可分割。
2 遇空气即变颜色的胎土新断面。真品三彩由于时间久远,部分胎土新断面遇空气后,胎土颜色会由白渐变到黑,这一过程一般约100天左右,有一部分真品三彩洗净后的胎表也会出现这一现象。笔者曾多次敲开几个真品罐的盖子进行观察,其结果都一致。高仿三彩胎的新断面或胎表就是三五年,其白色的胎土也不会有什么明显变化。这一现象还有待于专家的进一步研究。关于真假唐三彩胎的微妙之处,程进奎老师在《唐三彩辨伪新知》(见《中国收藏》总第13期)一文中还有这样的陈述:“把真品露胎部分放进水中,取出后会出现中度粉红状,仿品的露胎处放进水中则呈现土白色”,笔者曾多次试之,结果亦然。不过,这种中度粉红状是和仿品胎那种死灰白相比较而言,微微呈现的粉红色,而且似乎单就河南胎而言更为合适,陕西古胎和现胎有一种胎色微呈粉红,入水则更明显。如洛阳等地复制的仿品胎色是略呈粉红色的,放入水中呈现较醒目的粉红色。
3部分真品三彩露胎处会生出极细小的如针尖大的暗红、浅褐、黑等色的土锈。或密或疏,或多或少地出现于露胎处的表面,有的出现在口沿,有的出现在踏板上,有的出现在器物内。土锈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朝生成的,千百年时光的孕育使得胎体内的某些元素分子由胎内溢于胎表,成为胎表的一个组成部分。高仿三彩的胎表绝不会出现土绣,仿造的土锈极不自然,仿品出窑之后再往露胎处“种”上的土锈和自然生长出来的真土锈颜色差别很大,生长出来的和强加上去的,一个自然,一个僵硬不自然。
土锈看似简单,却极难仿造,故大多数高仿三彩为了尽量减少人为的破绽,干脆就不做土锈。说到土锈,不少人把土锈理解成胎土表面用水可冲洗掉的脏土层。其实所谓锈,是物质化学变化的产物,如铁锈、铜锈等,它和原物不可分割,真品三彩的土锈不但洗不掉而且越洗越清楚。
釉光的区别
唐三彩的釉本质上是一种亮釉,刚烧成时光亮刺目,光泽灿烂,百年之后光泽渐退,温润晶莹,釉光逐渐变得柔和自然,精光内蕴,宝光四溢。唐三彩的釉光根据目前所见墓室出土的器物看,其釉光总是柔和温润的,除了釉面腐蚀严重,否则三彩真品不会失去柔润的光泽。
大多数唐三彩釉面由于时代久远都会出现只哈利光,它是千年风月留在唐三彩器表的影子,任何仿造者都无法让自己的仿品穿越千年时光。哈利光不管在什么颜色的釉面上都呈现出五颜六色,也不管是在什么样的光线下其颜色也都如此。真品三彩器物通体的宝光,恍惚不定,如梦幻漂浮在绚丽多彩的釉面上,所有的高仿者对这梦幻之光都会感到无奈。
高仿三彩釉面的光泽虽也柔和温润,但柔和之中露出灿烂,温润之中隐含贼光,其通体一致的釉光毫无内涵,绝不会出现哈利光。唐三彩的釉虽属低温釉,但仍经800度左右的温度烧成,釉面仍有相当硬度,没有百年以上的时间,釉质不会发生明显变化,而哈利光是釉质老化后釉面分子发生质变,经光折射之后产生的特异之光。高仿三彩釉表在光的照射下,虽偶尔也可以见到淡红、浅绿等色,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仿品中的颜色是固定在釉里的,而真正的哈利光是漂浮于釉表的,并且是五颜色六色的,而仿品的颜色通常是一两种。
真品的哈利光用一般的照相机可拍摄到,而仿品的光则拍摄不到。所以,有无哈利光是鉴别真假唐三彩的一个过硬的标准。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唐三彩都有哈利光,所以不排除没有哈利光的三彩器也属真品。
上世纪初至二三十年代,曾有大量的三彩仿制品,它们到现在也已近百年,釉面火光已褪,柔和温润,不排除个别器物会有微弱的哈利光,但绝不会有真品三彩那种从釉里面涌溢而出的宝光。只要你认真观察民国早期的低温釉就会发现,此时期绝大部分的低温釉是没有哈利光的,上观至乾隆时期的低温釉,迎光侧视仔细观察才会隐约发现哈利光。所以,有无明显的哈利光仍可作为区别民国三彩的硬件之一。
我在百科上查的!!!
收藏古瓷,首先要对不同时代的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状况有所了解,因为各个时期陶瓷器都有不同的特征,无论在造型、花纹、胎釉、款识以及制作工艺方面都存在一个由早到晚的演变过程,这是鉴别古陶瓷的基础。鉴别时可以从器形、胎质、纹饰、款识、底足等五个方面进行识别。
一看器形。陶瓷鉴定,造型是一个重要依据。它有明显的时代性,直接反映出不同社会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如此次鉴宝会上的第一件宝物———兰溪一位藏友提供的宋代白瓷碗,敞口平底造型、碗中刻花浮雕莲瓣纹都体现了当时的审美风格。加上宋代生产白瓷窑系多见,但在色泽上偏黄,这是与其他时期白瓷最大的不同之处。
二看胎质。不同年代的瓷器在胎质上有所不同。一般来说,从胎质、釉色可以看出其年代和窑口。陶瓷是火和泥的艺术,随着烧制技术的不断进步,胎骨的质量越往后期,质地越细腻,上釉的工艺方法也越多。这使得每个时期烧制的釉彩都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三看纹饰。瓷器上的纹饰有着明显的民族性和时代性。中国古代陶瓷纹饰繁多,但按类别可分为人物、动物、植物和装饰四大类。纹饰是当时社会文化的反映。这就需要藏者对我国各个时代的历史文化背景有所了解。
四看款识。款识也叫年款。在一些瓷器的器皿底中央、器皿中部或口缘等部位,书写着某某皇帝的年号等,有“官窑”款、“民窑”款之分。这些款识表示某个朝代生产的器物,不同朝代使用的颜料不同,其成色也不一样。款识的识别,是古陶瓷鉴定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鉴定出一个古瓷器的年代及价值的高低。
五看底足。因各时期的烧制工艺不同,在烧制时支撑的方式方法也不同,这使得陶瓷器皿的底足部位有着明显的差异,底足因为有支撑物,凹凸点不同,有的上釉、有的无釉彩。这些都是鉴别瓷器时代的重要特征。
要把握上述五个方面,所要涉及的知识内容是方方面面的。但最为重要的是实践,特别是时下一些“高仿”古瓷的出现,几乎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这就需要多看,看书、看实物、看真品也看仿品;通过到博物馆、文物商店,逛古玩市场,多摸多看多学。一些有经验的收藏大家,在鉴定一件古董的时候,只要把它拿在手里摩挲一会,就能把这件器物的真假和价值估摸得八九不离十,就是这个原因。
袁大头的具体鉴定方法;
(一)验重量,量尺寸(直径和厚度):一元银元和原来七钱二分龙洋,重量标准一般为266克,流通磨损也应不少于255克,反之就要打问号;
(二)听声音:真币轻轻碰击,就会发出纯真、婉转动听的声音,反之其声音或尖高,或尖锐短促,或纯音或低哑。
(三)辩成色:民间有“银子发白眼睛发黑”之说,就是说真币越擦越白,晶莹锃亮,表里一致,反之一擦就发黑,或灰白,或镀银所作,有一种浮躁感。
(四)看纹饰:真币是钢模具由机器冲压而成,字图案清新,流畅自然,龙鳞细致入微,人像眉毛胡子、双眼皮十分清晰,反之图案模糊不清,拖泥带水而不平整。
(五)察边窗:真币经过流通,边齿虽有些磨损,但齿距整体划一;自然流畅圆润,反之边齿生硬,不太整齐,长短不一,有浅深之感。
(六)识包浆:银元在流通或贮藏过程中表面会留下一种特质,叫包浆,又名黑漆古,它即有自然美,又有历史陈迹的美观、反之仿币往往用烟烤或黑鞋油,黑泥等涂抹,看起来不自然,还有异味,很容易擦掉。
(七)摸币面:真币紧密平整,无毛孔,有柔和感反之多砂眼,毛孔版面显得粗糙,在放大镜下币面有凸起的细粒状。总之,我国银元收藏投资,增值空间较大,它既有收藏价值,又有历史研究价值,但在收藏银元的过程中,千万要提高警惕,因为当前造假者比比皆是,防不胜防,所以希望一些初涉银元收藏领域的朋友,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增强辨别能力,“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样我们就不会上当受骗。
九年精发版其一鉴定方法;
此版常见,可能由于精刻原因,原光好品相的在九年三大版(粗中精)中最多见(题外话,曾和泉友开玩笑说找一枚烂品精发和找一枚好品的九年粗发一样难,呵呵)。其主要特征为:整币精雕细刻,精美为大头系列之最。头发一丝丝,胡须立体感强,胡须下缕为三四缕(中发版仅有两缕,这是区分中发版精发版的简易方法),背小嘉禾,九点钟位置缺一小内齿(最易区别九年精发三年背之处),左二穗粒闭芒,下穗粒尾翘芒。请看图:
九年中发版的其二鉴定方法;
此版相对粗发版精发版少见些,原光好品较粗发版多见而较精发版少见。其主要特征为:整体包括头发较粗发版精刻些,发呈一缕缕;字体较粗发版纤细,背为大嘉禾,类同于三年背。
看正文前序跋,末尾会记录时间,据此能够对刊刻时间推测一二。
书前或者书末如果有牌记,通常也会标注时间。
医方解集是清代汪昂的书,刊刻时间不会早于康熙啦~ 敬文堂藏版。。。不了解,似乎是清末的书坊,我猜测这书最多是光绪年间的刊本或者是民国时期翻刻敬文堂的书。
民国仿唐三彩有什么特点?如何辨别?
本文2023-10-19 01:00:3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46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