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计量单位石、斗、升怎么换算的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9浏览:7收藏

古代的计量单位石、斗、升怎么换算的,第1张

石、斗、升、合之间的换算是很简单的十进制:

一石等于十斗,一斗等于十升,一升等于十合。

“石斗升合”,四种计量单位中,“升”和“斗”最常见,“石”和“合”这两种,可能因为过大或太小,都不常用,与老百姓的生活扯不上什么关系。所以“升”和“斗”的成语与熟语,非常普及,如:升斗小民、日进斗金、车载斗量、不为五斗米折腰、海水不可斗量等……。

扩展资料

古代度量单位(Ancient units of measurement)即古代的容量、长度或者重量单位等。常见容量单位有石、豆和斛;常见重量单位有石、钧;常见长度单位有:跬、仞、舍和寻。

古代单位制

我国度量衡历史悠久。据古书记载:自夏代以来,不仅有了度量衡器具,而且还建立了度量衡制度。春秋战国时期,度量衡单位制度混乱。战国后期,度量衡制度形成了由混乱逐步走向统一的发展趋势。秦、隋统一全国后,都采取了统一度量衡制度的措施。特别是秦朝建立的度量衡制度,对我国以后各代的度量衡制度有着深远的影响。唐、宋、元、明、清、民国都建有度量衡制度,而晚清和民国时期,度量衡单位制极为混乱。民国虽曾颁布《度量衡法》,统一度量衡,但全国度量衡单位制终未统一。

参考资料

古代度量单位_

唐 每尺折合公厘30(cm) 日本正仓院所藏唐尺26支,长度从294到317厘米,平均2975厘米 1976年西安郭家滩78号唐墓出土尺(3009)

亩积、里长 (注:按秦以后,一亩为240平方步。古制,一步为六尺。)(注:一个有一百公尺跑道的田径场,中央草地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

尺度(厘米) 亩积(平方米) 里长(米)

300 (5x03)^2x240=540 5x03x300=540

容量(按:古代中国,十合为一升,十升为一斗, 十斗为一斛。南宋末改五斗为一斛,二斛为一石[石,古代重量单位,音"担"])

唐 每斗折6000(大) 2000(小)今毫升 大业三年隋大府寺合(日本藏)(1991)

重量

每斤折合670(大) 224(小)克 1970年西安南郊何家庄出土记有重量唐银器七件,推算平均每两42798克,一大斤为684768克 1979年山西平鲁出土干元金铤,自记重二十两,重8078克,每斤6464克;同出土「员外同正铤」,自记二十两,重283克,每斤重224克,当为小斤。

物价(按:史籍所记古代物价,一般以粮价为主,而且只记极贵、极贱之特殊情况。现从史籍中摘录有代表性的物价,以资参考)

唐高祖武德二年(618) 米(斛)80000-90000钱(王世充统治的东都情况)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 米(斗)绢一匹(关中、山东情况)

唐太宗贞观四年(630) 米(斗)3-4钱(此钱为开元通宝)

唐高宗永徽五年(654) 粟(斗)25钱

唐高宗永淳元年(682) 米(斗)400钱(关中水、旱、蝗、疫、两京间死人相枕于路)

唐中宗景龙三年(709) 米(斗)100钱(关中饥)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 米(斗)15钱(关中价);米(斗)5钱(青齐钱)

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 米(斛)不满200钱(绢每匹价与斛米价相同,此为唐中叶两京一带正常物价)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 米(斗)7000钱(关中价) 米(斗)1500钱(江南价,此时史思兵尚在作乱)

唐代宗广德二年(764) 米(斗)1000钱(关中缺粮)

唐德宗兴元元年(784) 米(斗)1000钱(关中旱蝗的情况,江东丰收无此高价)

唐德宗贞元三年(787) 米(斗)150钱;粟(斗)80钱)(关中价)

唐德宗贞元八年(792) 米(斗)150钱(江淮价)

唐宪宗元和六年(811) 米(斗)2钱(天下大熟)

唐僖宗中和二年(882) 米(斗)30000钱(黄巢在长安,被围,缺粮)

后唐明宗天成二年(927) 粟(斗)10钱(时中原饥困,北方蔚、代等地粮价独贱)

古代容量用语 丝:微量单位,十忽为一丝,十丝为一毫。“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芙蕖》)粟:一粟是指一粒米大的容积。“量之所起,起于粟。”(《孙子�6�1刀圭》)撮:古制以六十四黍为圭,四圭为撮,今制以一升的千分之一为撮。“量多少者,不失圭撮。”(《汉书�6�1律历志》)龠:两龠为一合。合:十分之一升。“十合为一升,十升为斗。”(《汉书�6�1律历志》)勺:勺的容量为一升。“梓人为饮器,勺一升。”(《周礼�6�1考工记梓人》)豆:四升。“齐旧四量:豆、区、釜、钟。四升为豆。”(《左传�6�1昭公十三年》)觳:一斗二升。“鬲(古器皿)实五觳。“(《考工记�6�1陶人》)斗:十升。“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釜:六斗四豆。“齐旧四量:豆、区、釜、钟。四升为豆。”(《左传�6�1昭公十三年》)石:十斗。“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斛:十斗,南宋末年为5斗。“知新置甲护秋稼五百斛。”(《范县署中寄舍地墨第四书》)区:四豆。“齐旧四量:豆、区、釜、钟。四升为豆。”(《左传�6�1昭公十三年》)钟:六斛四斗。“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6�1鱼我所欲也》)庾:十六斗。“粟五十庾。”(《左传�6�1昭公二十六年》)角:饮器容量,它的容量各代不一,不能明确指出。“我那相识,眼见的不来了,你与我们打两角酒来。”(《警世通言》)秉:一秉等于一百六十斗。“冉子之粟五秉。”(《论语�6�1雍也》)

古代的计量单位石、斗、升怎么换算的

石、斗、升、合之间的换算是很简单的十进制:一石等于十斗,一斗等于十升,一升等于十合。“石斗升合”,四种计量单位中,“升”和“斗”最...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