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时期的彝族先民社会教化是怎样的?
古代彝族先民文明道纪始于公元前 45 世纪的希弭遮时期。彝文古籍《封疆划域》说:“有了乾天的规律,才兴起了君民;有了坤地的运历,才产生了权政;有了权政才有了疆界,有了疆界才有尊卑地位。乾天君称策举王,封疆划地域,依山脉划分。”在此期间,道赤叩、道迫能、特毕余、堵毕得、恒史楚、特乍木六位大教化师先后创立和完善了教化制度,彝族先民的祭祀制度也由此逐步形成;有了集君、臣、师、匠于一体的部落氏族政权,军队也随之产生了。一些部落氏族立起了擎天柱,祭祀天地时各方诸侯聚集,树氏族旗号,决定“分摊赋税以养官兵”,并把领土划分为南、北、中三域。
祭祖,是彝族古代一项最重要的全民教化内容,同时又是一种治理国家的重要形式。彝文古籍《象卦论》记载说,一切都要从“清浊”说起,用象卦来推演。有了升降的清、浊运历,清浊气生成“青气尼,浊气能”,青赤气结合称“舍额”。青气运生“乾”,赤气运生“坤”,统称“象卦”。乾坤结合运生“象征纵横的坎、离二卦象”。坎为阳,离为阴,阴阳乾坤统称“卦象”。日运乾阳象局,月运坤阴卦局。两局结合以星运乾局,云运坤局;雾运乾局,霭运坤局;风运乾局,雨运坤局。天象运历圆满后,“兽类以玉兔在先,禽类以金乌为首,人类以六祖为宗”。 彝族古代使用的太阳周天历(简称太阳历),崇拜太阳鸟(金乌)。
金乌临宫室是君长的星宿。“金乌披金衣坐于乾柱顶端,树造乾地高柱是威荣的象征。荣柱建南方是荣日高照的象征。”一些专家学者认为,彝文古籍中记载的“乾柱”“金乌”,有助于今人破解四川广汉三星堆、金沙等遗址的不解之谜。 彝文古籍《实索氏族》记载:“实氏族九将领,创下历史,统领索氏族,历史传后世。”“九国九龙君,由龙君治天下,九条龙撑天。”“龙君的势大,龙臣的根深,龙师知识广。四龙镇天界,四龙镇地界,苍天万象新,大地不紊乱。举头观察山,上为乾宫,下为坤宫,中为皇宫;头生角,足长蹄;乾宫坐君,坤宫坐王。”
乾君的先世称为“皇太祖”,坤王称为“皇太妣”。君国的隶侯,以“岳山称椅座”,以“治地作座基”。天下岳山,按白黄道定位,以中宫为轴,由长氏族治理。下属的隶侯,教化了之后,以贤能布政。 相关彝族史料记载,南尼北能国和中部实索国等都有自己的军队,但遇到战争,总是全民皆兵,“恒洪鲁山之战”就是这样:布兵如霭雾,尼能国侯君,尼能国侯臣,尼能国侯军师,尼能国侯男女,一切都出动。
实索君、臣、师,会集“恒洪鲁山”,君出头一阵,军民全面参战。 古代彝族君长国政权的核心是“君、臣、师”。彝文古籍《天地结合顺序》说:“君者,统领国度一切,一人权揽天下。”“师者行教化”,行教化的“师”有很高的权威,他们披虎皮行令养兵,人文教化、礼仪教化兴起。教化师的神帽叫“洛洪”,神箭筒叫“樾妥”;洛洪象征“白道”,樾妥象征“黄道”,列“氏族旗号”的“尼慕”活动由师人主持。君臣信奉,全民信仰。在君长政权之中,“施号令者君,执政者臣。君臣是国的父母官。有上必有下,乾在上显威高,坤在下呈荣大;四象生八卦,其理生先圣。
彝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 彝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地皇时代(约公元前2570~2550年,参见本百科词条“三皇五帝年表”)汉族文献:《路史》卷二注引《通历》:“地皇以三十日为月,十一月为冬至”学者易谋远《
彝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全国彝族人口776万多人,主要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省(区)内
彝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地皇时代(约公元前2570~2550年。)彝族传说指名道姓地提到了汉族传说中的“地皇”,且汉族文献与彝族传说异口同声地说“地皇以三十日为一月”,这无论如何不能以“巧合”来解释,只能解释为:地皇氏的存在是真实的,地皇时代彝族的雏形已经有了,彝族生活在西南山区,地形闭塞,交往融合的情形可能比汉族少多了,相信她是一个血脉相对单纯的民族。能够在4500年里一脉相传,生存至今,应该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
彝族服饰,各地不尽相同。凉山、黔西一带,男子通常穿黑色窄袖右斜襟上衣和多褶宽裤脚长裤,有的地区穿小裤脚长裤,并在头前部正中蓄小绺长发头帕,右方扎一钳形结。妇女较多地保留民族特点,通常头上缠包头,有围腰和腰带;一些地方的妇女有穿长裙的习惯。男女外出时身披擦尔瓦。首饰有耳坠、手镯、戒指、领排花等,多用金银及玉石做成。
习俗: 火把节是四川凉山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六月廿四日,家家饮酒、吃坨坨肉、并杀牲以祭祖先。人们穿新衣,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男人们参加斗牛、羊、鸡、赛马、摔跤;妇女则唱歌,吹口弦,弹月琴。晚上把火把在房前屋后游转;第三天晚上成群结队地举着火把遍游山野,火光一片,然后又集中到一处点燃篝火,打着火把,喝酒、唱歌跳舞,一直玩到天亮结束。
盛夏,当大凉山绿草如茵,荞子花红遍的时候,四川彝族地区一年一度的盛大"火把节"就来到了。时间一般在农历的6月24日到26日这三天。有时也略有提前或推后,这要由寨子里德高望重的长辈按照古老的记时历法来确定。
居住地: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在建国前由于历史的原因,凉山的彝族还处于奴隶制社会发展阶段,内部家支林立,等级森严,实行着人身占有的奴隶制度。其中社会的武装组织和活动,对其古代社会的影响,是今天我们研究古代彝族历史的重要资料。笔者特根据已发现的考古和文物资料,作一点初步的探讨。
服装: 过年,是姑娘、小伙子社交的最好时机。小伙子身着镶着花边的黑色窄袖斜襟上衣、多褶宽裤脚长裤,头包数丈长的青、蓝布帕,左前方扎一“英雄结”,左耳戴缀红丝线的红、黄大耳珠,修面无须,威武英俊。姑娘们穿镶边绣花大襟上衣和镶有多层色布的白褶长裙,端庄秀丽。大家相聚,随乐起舞,尽情尽兴。转“磨秋”、“蹲斗”都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娱乐活动,“磨秋”类似汉族的转压板。选用直径50厘米、高1米、顶端稍小的木柱,取一条相同直径的6米长的横木,中间凿一个圆洞,两端各坐重量相当的一人或二人。落地一方用脚蹬地,使杆旋转,随即做卷身、翻滚、骑杆等动作,十分优美丽又惊险。"蹲斗"彝语叫"瓦布吉则",雄鸡斗架之意。比赛双方两手合拢于胸前,呈半蹲状态,用肩相撞,手、臂先着地者为输,赛马、射箭、角力等活功为节日增添了更加活跃的气氛。
乐器:大三弦是石林地区民间乐器中的大哥大。撒尼人用木桶粗的优质木材锯成理想的长度,掏空成空桶状,打眼装上2米左右的琴柄,蒙上精选的羊皮,装上粗细三根弦,穿一串铁皮挂上,弹拨时发出弦和铁皮颤响声,突出伴间效果。再系上红黄绿三色彩带,一把别有风格的大三弦就做好了。大三弦是在跳三弦舞时,男性身背手弹必备的伴奏乐器。由于只能弹出1-5两个伴奏音,只要稍加训练,人人能弹。跳大三弦舞时,几十把三弦齐鸣,热烈奔放,雄浑有力,很有感染力。“听见三弦响,脚杆就会痒”,这就是大三弦舞的魅力。
小三弦形同大三弦,但只有大三弦的一半或三分之一大小,小三弦多用蛇皮蒙琴桶,做工精细,弹拨时发出的声音柔美动听,能与其它乐器共奏出优美的旋律。
三胡形似二胡,只是三胡多了一个耳一根弦,拉的弓上马尾分成两半,从三根弦中间穿过,调音1 5 I。石林彝族撒尼人、阿细人拉三胡时是站着,把三胡按在腰部边拉边舞。我们常见的是二胡演奏,三胡演奏仅见于石林彝族民间乐器。
闷笛形同于竹笛,是自采原料自制的乐器之一。闷笛采用粗长的竹子做成,音色低厚。据说古时候还有人用木头雕成唢呐吹奏。今天我们看到的是铜唢呐,再也没有见过木制唢呐的踪迹。现在的唢呐有三种,长2米一人吹一人抬的大唢呐叫“过山号”和长唢呐,只能吹出浑重的长鸣;与汉族唢呐相同的小唢呐与闷笛相组合,构成喜庆节日中边吹边舞的细乐队。
在彝族独特的乐器中,有一种来自天然备受喜爱的吹奏乐器,这是随手可得的树叶。树叶撒尼语叫“排比”。多才多艺的彝族姑娘到山上放牧牛羊或劳动休闲时,摘片树叶子,放在嘴边就能吹出旋律优美动听的歌曲。吹出的歌曲有民歌、流行歌曲。石林旅游中,很多导游都会摘一片树叶,为游客即兴表演吹奏一曲。在地方文艺汇演中,十几名阿诗玛姑娘的“排比”齐奏深受欢迎。
传说: 在远古的时候,天上和地上相通,天上的神和地上的人之间可以相互往来。天上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神,名叫恩梯古兹。这个天神能开天辟地,改造地球,修整天形,还会呼风唤雨。他不仅主宰天上的一切,而且还要掌管地上的一切,经常派人到人间来收租逼债。有一天,天神恩梯古兹听说人间有一个名叫轰挺拉巴的大力士很能摔跤,地球上没有他的对手,恩梯古兹就派天上的摔跤能手斯惹阿比,来人间寻找轰挺拉巴摔跤。于是斯惹阿左就开始寻找轰挺拉巴,当他路过一座大山脚下时,见到路边有一个正在冒烟的小竹笆屋,进去一看,屋里只有一个老妈妈正在忙着烧火煮饭。斯惹阿比想在老妈妈家吃过饭后再去寻找轰挺拉巴,就问老妈妈能否在她家作客,老妈妈答应了他。斯惹阿比等了很长时间都不见开饭,只见老妈妈一直不停地往火里加柴火。一锅饭用大火煮了那么长时间怎么还没煮熟斯惹阿比等得不耐烦觉得有些奇怪,于是就起身把锅盖揭开,他往锅里一看,大吃一惊:锅里哪里有饭,煮的全是一大锅拳头大小的鹅卵石。他赶忙问老妈妈这些石头煮来干什么用,老妈妈告诉他说:"这是我儿子吃的早餐。"并指着堆放在屋角的一大堆铁块铜饼似的东西说:"这是要煮给我儿子吃的晚饭。"听老妈妈这么一说,斯惹阿比感到既吃惊又害怕,于是就立即起身往外走,老妈妈问他为什么不等到吃完饭再走时,他不仅不敢回答,而且连头都不敢回,看都不敢再看老妈妈一眼,慌慌张张地往回天的路上走。当他走到半路时,遇到了一个左肩扛着一棵大杉树,右手提着一只大老虎,嘴上打着口哨行走的年青人。斯惹阿比暗暗地猜想:这人一定就是那个老妈妈的儿子,吃铁饼石头之人了。的确,此人正是掉跤能手轰挺拉巴。斯惹阿比怕被轰挺拉巴认出他是从天上来的人,就主动让路加快脚步拼命地往天边跑去……
轰挺拉日回到家时,他的老妈妈给他说: "刚才有一个说自己是从天上来的年轻人,先是说要作客吃饭,后来饭也不吃就走了。"轰挺拉巴听妈妈说后大怒:"嘿!刚才我也在路上遇到一个年轻人,他看到我就主动让路而走,此人肯定是恩梯古兹家的那个摔跤能手斯惹阿比,他可能是找我摔跤的。"还说:"多年来我一直想找他摔跤,以决高下,但一直没有机会,今天他主动找上门来,很可惜我不在家。现在决不能让他跑掉,非抓到他拼一个胜负不可。"轰挺拉巴连饭也顾不上吃就追赶斯惹阿比去了。
斯惹阿比在前面跑,轰挺拉巴在后面追,一直追到吉勒格俄(彝族民间传说中的"阴阳界")附近时,斯惹阿比眼看要被轰挺拉巴追上,就连跑带爬地往一棵大叔后面跑去。当轰廷拉巴追到那棵大树跟前时,突然不见了人,轰廷拉巴认为是那棵大树挡住了他的视线,斯惹阿比才跑脱的,就往那大树上发气;他牙巴一咬双手抱住那大树的腰部猛一扭,只听"吧咕"一声巨响,那棵大树被他拦腰扭断在地,轰挺拉巴怒气冲冲地转身回到家。
过了一些时候,叫天鸟向天神恩梯古兹告密。那棵大树被轰廷拉巴扭断后,有一天一只小花鸟(彝语称孜孜瓦星扣)看到许多蛆虫从那棵倒卧的树里爬出来,去拣来吃时觉得很好吃。小花鸟自从发现这些虫后,每天只要饿了就去那里拣蛆虫吃,吃饱了就到附近的一个水塘里去饮水,天天如此。这个水塘里住着一只大青蛙,小花鸟天天跑来喝水的情况引起了大青蛙的怀疑。有天当小花鸟跑来饮水时,大青蛙把它抓起来进行查问。大青蛙问道:"小表弟,过去我从没有看到你到我的塘里来饮水,近来小什么天天要来这里饮水"小花鸟先是抵赖不说实话。大青蛙再三审问它时,它才重复回答这么几句话: "安尔玛东肯委,依斯依东,安尔玛东肯委,依斯依东"。意思是说:我吃了一些石斗后消化不了,口很渴,所以,只好天天来吃水。小花鸟吞吞吐吐这么一说,大青蛙便哈哈大笑,指着小花鸟的嗉子说道: "既然小表弟不愿意给我说实话,那就不要错怪我蛙大哥心肝不好啰,我只好打开你的嗉子看看了quot;大青蛙这么一说,小花鸟真的感到害怕了,它怕大青蛙真的要打开它的嗉子看,于是把事情的真相如实地告诉了大青蛙。小花鸟对大青蛙讲道: "有一天,天神恩梯古兹家的那位摔跤能手斯惹阿比被轰挺拉巴追赶,眼看要跑不脱时,他便一头钻到了一棵大空心树里躲藏了起来。当轰挺拉巴追来时不见了斯惹阿比,轰廷拉巴认为是那棵大树挡住了他的视线,斯惹阿比才跑脱的,就往那大树上发气;他牙巴一咬双手抱住那大树的腰部猛一扭,只听"吧咕"一声巨响,那棵大树被他拦腰扭断在地,轰挺拉巴怒气冲冲地转身回到家。
过了一些时候,叫天鸟向天神恩梯古兹告密。那棵大树被轰廷拉巴扭断后,过了一些时候,叫天鸟向天神恩梯古兹告密。那棵大树被轰廷拉巴扭断后,有一天一只小花鸟(彝语称孜孜瓦星扣)看到许多蛆虫从那棵倒卧的树里爬出来,去拣来吃时觉得很好吃。小花鸟自从发现这些虫后,每天只要饿了就去那里拣蛆虫吃,吃饱了就到附近的一个水塘里去饮水,天天如此。这个水塘里住着一只大青蛙,小花鸟天天跑来喝水的情况引起了大青蛙的怀疑。有天当小花鸟跑来饮水时,大青蛙把它抓起来进行查问。大青蛙问道:"小表弟,过去我从没有看到你到我的塘里来饮水,并经常到你这里来饮水,于是它就怀疑我藏着什么好吃的东西。那天它跑来问我:'老表,最近没见你出去劳动,反而吃得红光满面,我每天早出晚归都很难找到吃的,肯定你存有好东西,能否分一点来共同享受'我听它这么一说就撒谎说我因为懒得出去找东西吃,所以饿了只好到青蛙哥那里去饮水,以水来充饥,我的嗉子里装的全都是一些水,没有别的什么好东西,至于我红光满面的问题,那是因为水喝多了的原因。叫天鸟听我这么一说才半信半疑地走了。"
大青蛙和小花鸟之间的谈话,没想到被叫天鸟偷听见了。正当它们坐在水塘边摆谈时,刚好被路过此地的叫天鸟看见,于是它便悄悄地隐藏在附近的草丛里偷听。叫天鸟越听越气愤,它火冒三丈边听边自言自语道: "嘿!小花鸟你这个小家伙,你不仅不给我说实话,反而还在背后说我的坏话,今天我非告你不可。"大青蛙和小花鸟谈话刚一完,就只听"噗噗"一声,叫天鸟立即起飞高叫:"我知道了,我知道了。"叫着往天上飞去……
叫天鸟飞到天神恩梯古兹家,把所偷听到的话向天神恩梯古兹告了密,特别是轰挺拉巴整死斯惹阿比的情况一一报告了恩梯古兹。恩梯古兹听完告密后大发雷霆,立即派了一群天兵下来抓轰挺拉巴。当天兵到人间时,老百姓已把轰挺拉巴保护起来了,并且组织兵力奋力反抗,赶走了天兵。
天神抓不到轰挺拉巴,又派了一个名叫格圣阿伟的征粮天使下来收缴老百姓的粮食。征粮天使下来征收粮食时,和老百姓发生冲突而被打死。天神恩梯古兹听到他的征粮天使又被地上的人打死了,又羞又怒,于是他就打开天水门发下洪水淹没人类,但洪水很快就被人们战胜了。天神恩梯古兹看到自己屡屡遭到失败,就开始施放害虫,想放害虫来吃光地上的所有庄稼,让人饿死来达到绝人烟之目的。打开天虫门,向人间的庄稼地里放各种各样的害虫,害虫铺天盖地压来。在害虫中,有一种叫补子的害虫最厉害,这种害虫在空中成千上万只粘在一起,成团成饼地猛猛扑下来,一到地面立即散开落到田里猛吃庄稼。
当天神恩梯古兹大量撤下害虫危害人间时,地上的人们立即组织起来商量对抗救灾的方法,最后决定用火灭害虫。每家每户点起火把,日夜不停地到庄稼地里去捕烧害虫,在夜间,所有的害虫见到火光便纷纷自投落网,扑火自焚。在人们的艰苦奋战下,灭掉了天虫,保护了庄稼,取得了胜利。为了庆祝和纪念这次以火把灭天虫的胜利,庆贺"五谷"丰收,每年到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老百姓们就点起火把举行游行,以示威风,并举行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在火把表演时口里常念道quot;怪虫滚出去,害虫滚出去,天上飞的用火烧,地上爬的用脚踩,不准你回生,无你藏身地……"等等,这是火把节游行时,民间常咒害虫的歌词。
人们热爱火,崇拜火,天长地久,约定俗成,农历六月二十四的火把节就这样世代传了下来,成为彝族劳动人民最为隆重的节日。
其次,为什么要在农历的六月过火把节呢从农业生产的角度来讲,到了六月份田土锄草已基本结束,正值很容易发生病虫害的季节,也正是防治病虫害的关键时节。火把节与灭害虫保庄稼有一定的联系。从季节角度讲,在彝族民间有这样两句话:"木库木孜呆,库施木呆。木勒木孜呆,都则木孜呆"。意思是说:过年是划新年和旧年界线的,过火把节是划上半年和下半年界线的。所以把火把节放在六月份来过还包含着划分年中和年末时间界线之意。
这是一个彝族民间传说中的神话故事。各民族的一些传统节日,往往是产生于历史上的某一个神话传说或某一方面的宗教活动,或是产生于人们的某一种共同习惯和生产活动。这里所讲的正是以神话传说的方式来反映彝族人民勤劳勇敢,热爱生活,敢于同自然灾害作斗争,敢于反抗剥削和压迫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特别是彝族先民,在很早的古代就懂得使用火来消灭害虫,这可以说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创举!
彝族被外界称之为“黑彝”、“白彝”、“红彝”,而云南、贵州和广西地方的彝族也被称作“花彝”、“青彝”、“干彝”的。
“黑彝”、“白彝”多居住在四川凉山,“红彝”多居金沙江河谷流域一带。据资料介绍,“红彝”和“花彝”因服饰多红或多花而得名,而“青彝”源自于当地彝族祖先崇拜青竹有关。凉山彝族中的“黑彝”、“白彝”是怎么来的呢?
凉山彝语称“黑彝”为“诺”或“诺惹”,“白彝”称之为“曲”或“曲惹”。“诺”和“曲”是凉山彝族固有语。而“黑彝”与“白彝”是外来注释语。彝语中的“诺”和“曲”也不完全等同于汉语中的“黑彝”或“白彝”,在彝语中更无相对应的词,因约定俗成而被沿用。但“黑彝”、“白彝”、“红彝”、“青彝”等的含义毕竟模糊不清,有正名的必要。
彝族原本没有“黑白红”之分,只有“六祖分支”之说。四川凉山彝族总称为“诺蜀”,阿都方言区称“脸蜀”,自称为“尼”或“尼惹”。从古代历史上看,彝族社会曾分为“兹、莫、毕、格、卓”五个阶层。从近古史上看,凉山彝族社会又分“兹、诺、曲诺、阿甲、干席”等阶层。从“诺”、“曲诺”等字意表面上看,虽有“黑”、“白”之意,但根本没有现在的“黑彝、白彝”之含义。
凉山原本无彝人居住,据传只有一种土著叫“朴苏乌伍”的人多居于石板房下。彝人部落酋长向北远征而来时,首先派遣了一大部分亲族兵马在前方征战开路,这部分人彝语叫“诺”;另用大部分兵马驻守在部落联盟酋长周围,这部分人叫“屈”。“诺”,有“悄悄地看”或“前线侦察”、“监视”等意;而“屈”后音变为“曲”,有看守、保卫、护垒的意思。“诺”在近古是一支英勇善战的彝族作战军队,后由远征夺得大片天下,而又无法与后方部落联盟酋长取得联系,故自然形成一个新的统治阶层,与外界不开亲。“曲”也是这样形成的。
有汉书载凉山彝族中“黑彝”才是彝族,而白彝不是彝族的说法,这是错误的。其实“黑彝”“白彝”都源自于一个血脉,而且多半是爱情的结晶。比如说吉克氏,源于黑彝阿陆氏,俄其曲比氏源于黑彝俄其,瓦其氏源于黑彝金恩氏,布萨吉吾氏源于黑彝罗洪氏,吉古阿流氏源于黑彝洛米氏,沙马曲比、俄比、黑子惹所等氏均源于沙马土司氏等等。在凉山彝族“曲惹”(白彝)中许许多多是与“诺”同祖共宗的。
所以说“黑彝”、“白彝”源自于一脉。
而白彝即“曲”只是当时等级森严,“诺”(黑彝)爱上白彝姑娘而生育的子女就降成了“白彝”罢了。
远古时期的彝族先民社会教化是怎样的?
本文2023-10-19 04:24:2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46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