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医药是文化瑰宝
中国中医药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传统文化的瑰宝,在特定的条件下,出现了中医和西医两种不同医学体系,但它们的研究和服务的对象相同,都是人类同疾病作斗争的有效手段,但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在各自的发展中,必然相互渗透,相互吸收,取长补短,从而推动我国的医学乃至世界医学的重大变革。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人们逐渐认识到生命体是一种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的物质系统,因此有必要建立整体医学及其方法论,这是世界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整体,人的皮毛筋骨肌肉是通过经络和脏腑息息相关,可以影响脏腑,脏腑病又可以在皮肤上有所表现。有人说“西医用西药,中医用中药”,“西医凭生理解剖,中医凭阴阳五行”,“西医用听筒,中医看舌候脉”等等,都是以相貌取之而不着边际的泛泛之论。事实上其区别只有一句“一言中的”之话,就是西医没有“证”,所以治疗疾病就“见病发药”;中医主要不治“病”而治“证”,所以治病要“辨证论治”。
医治疗疾病是通过辩证诊治的基本法则来进行的,中医的辩证的从整体出发,来认识疾病,推断病情。它既与现代医学的诊断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同于现代医学的病名诊断而是包括了疾病的病因,病机、病理等内容,论证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治疗,所不同者不公是提出治疗方法还包括了治疗疾病的原则和指导思想,概括来讲,辩证治疗就是运用中医理论和诊断方法对疾病进行综合分析和揄以判断疾病的性质,病原菌位和病所,制定出治疗的指导思想,原则和具体治疗方法。
辨证论治,就是任何一个病,不管补的泻的、热的凉的、散的敛的都可取用。反过来说,任何一味中药,什么病都可取用,所以中医往往“见痰不消痰,出血不止血”而能使痰消、血止。因为痰和出血都是病而不是“证”,本来就不是中医治疗的对象。 简而言之,医案是中医诊治疾病思路历程的表述,是用来公开中医临床者所以取用这个治疗方案的说明书,而绝对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装饰品。正是这种表述,就可反映出其人其术素质水平的高低和思路方法的正确与否。中医历有方脉派,方是处方,脉是脉案,即医案。所以,五六十年前有过这样的选医谚语:“找长工看出汗,找郎中看脉案(即医案)”。意思是说,出汗多少反映出长工出力多少,脉案水平如何反映出医者水平之高低。
中医学的整体观和模糊理论的应用,完全可为现代医学所借鉴。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西医会真正有机结合,融会贯通,形成一种新的医学体系。中医药必将为世界人民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大古籍是什么?一起见证中国文化的魅力!以下为大家详细的文章介绍。
中国的文化从古代甚至更早就开始传播。虽然几次面临灭绝的危险,但还是挺过来了。这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骄傲的事情。在此,精选三部来自古代文化的精彩书籍,见证中国文化的魅力。
《山海经》。全书分为《山经》和《海经》,其中《海经》分为两类,一类是《大荒四经》,另一类是《海内经》和《海外四经》。总的来说,《海内四经》记载了古代中国腹地的山川宝藏,保存了大量神话素材和珍奇动物,对后世影响很大。遗憾的是,《山海经》这本书写的时候,图文并茂,里面各种动物神仙的是全书的重点,文字只是补充说明。后来在流传过程中,丢失,只留下文字记录。但是因为里面记载的东西太过神秘,专家说《山海经》是一本伪书,里面的内容根本不可信。
《山海经》。中国古代有三部影响很大的名著叫《经》。第一个是《黄帝内经》,第二个是《易经》,第三个是《道德经》,也叫《黄帝内经》。这是中医理论的早期经典,可以用三个第一来概括:《内经》。首先,它是中医理论的第一部经典;再者,也是养生宝典;最后是一本关于生活的百科全书。所记载的知识是一套全新的独立于西医的理论体系,成为西方学者学习中医的必读经典,受到了众多西医学者的推崇。
《内经》。相传古代有三部预言未来的奇书,《黄帝内经》、《易经》、《连山》,合称“三变”。都是用“卦”的形式来揭示宇宙万物循环变化的道理。后来《归藏》和《周易》都丢了,只剩下《连山》,也就是《归藏》,是周文王的姬昌做的。主要分为《周易》和《易经》。就是这么神奇的一本书,秦汉以来没有人能真正读懂。不过,《经》既然能写成书,肯定有它的道理。我们没能解读出来,这是我们自己应该反思的问题。
以上三本合称为三大古籍。它们是中国文化的瑰宝,现在很少有年轻人对它们感兴趣,因为它们缺乏实用性。虽然以今天的手段,这三部奇书不会失传,但它们都尘封在网络和书籍中,并没有出现在现实生活中。这和他们已经丢失的事实有什么区别?中国的传统文化仍然需要我们更多的关注。
中医是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在内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医药科学的统称;
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杰出代表;
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灿烂瑰宝;
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金钥匙。
中医凝聚着深邃的中国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反映了中华民族对天地、宇宙、社会、生命、健康、疾病、防治的认识,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
中医也被称为国医、汉医,另外还有歧黄、青囊、杏林、悬壶的别称。
中医不仅仅是祖国的传统医学,也是不断发展着的现代医学科学。
中医、中药属于文化上的瑰宝,有文化价值。可以通过对中医、中药的研究,了解古人是怎么看病、治病的。
中医、中药因为基于的理论是哲学(玄学),所以不可能有真正能诊病、治病的价值。真正能诊病、治病的只有科学医学、药物。比中医还早、还博大精深的西医、埃及医、印度医、阿拉伯医等等都因为其理论基于的是哲学而被西方及其他国家所抛弃,现在全世界都用一个医学——现代科学医学。
中医其实早就被西方等国家所知道、了解,并不是国人认为的那样外国人不知道、不了解中医中药。在西医(真正的西医,而不是现在说的西医——现代医学)进入中国时,外国的那些传教士就了解了中医中药,并把很多中医中药的知识带到了外国,但因为中医和西医相比太浅薄、主观性的东西太多(西医在客观观察上甩中医几万条街),所以并不被当时已经有科学思想萌芽的外国医生接受。
中药和其他国家的传统草药一样,都是不能治病的东西,只是古人并不知道而已。古人不懂疾病能自愈、所有疾病都有可能自愈、疾病有时好时坏性等特性,所以把看了中医、吃了中药病好了就归于中医、中药的功劳(其他国家的古人也同样)。
为什么中医药是文化瑰宝
本文2023-10-19 04:38:3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46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