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那些医书?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1收藏

古代有那些医书?,第1张

古代是《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1、黄帝内经

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巨著,是中医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2、难经

是中国古代医学著作《黄帝八十一难经》的简称,共三卷(亦有分五卷的)。原题秦越人撰。

3、伤寒杂病论

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4、本经

中国汉族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

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

扩展资料

中国古医书是古代医学的传承,极具医学研究价值和文物价值,中华医学源远流长,名医辈出,创造出了很多辉煌的医学成就,影响远播日本、欧洲,并且对世界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古代医书原著跟现代翻印的古代医书内容有很多出入,由于年代久远,当代的翻印古医书缺失了很多内容,所以中国古医书原著可以说是价值连城。

1、邹润安

邹润安(1790—1845年),名澍,子润安,江苏武进人,清代医药学家。有孝行,家贫绩学,隐於医。道光初,诏举山林隐逸,乡人议以澍名上,固辞。

澍通知天文推步、地理形势沿革,诗古文亦卓然成家,不自表襮。所著书,医家言为多。伤寒通解、伤寒金匮方解、医理摘要、医经书目,并不传。

所刊行者,本经疏证、续疏证、本经序疏要。谓明潜江刘氏本草述,贯串金、元诸家说,反多牵掣,故所注悉本伤寒、金匮,疏通证明。

而以千金、外台副之。深究仲景制方精意,成一家之言。一生勤苦自励,所著甚丰。其学识渊博,文理淹通,为世通儒。

2、叶天士

叶天士少承家学。祖父叶紫帆(一作子蕃),名时,医德高尚,又是有名的孝子。父亲叶阳生,名朝采,医术更精,读书也多,且喜欢饮酒赋诗和收藏古文物,但不到五十岁就去世了。

当时叶天士才十四岁。叶天士十二岁时随父亲学医,父亲去世后,就走江湖,家贫难为生计,便开始行医应诊,同时拜父亲的门人朱某为师,继续学习。

他聪颖过人,“闻言即解”、一点就通,加上勤奋好学、虚心求教,见解往往超过教他的朱先生。叶天士从小熟读《内经》、《难经》等古籍,对历代名家之书也旁搜博采。

不仅孜孜不倦,而且谦逊向贤;不仅博览群书,而且虚怀若谷、善学他人长处。叶天士信守”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古训,只要比自己高明的医生,他都愿意行弟子礼拜之为师。

一听到某位医生有专长,就欣然而往,必待学成后始归。从十二岁到十八岁,他先后拜过师的名医就有十七人,其中包括周扬俊、王子接等著名医家,无怪后人称其“师门深广”。

3、徐大椿

徐大椿,又名大业,字灵胎,晚号洄溪老人,江苏吴江县人,生于清朝康熙三十二年(公元一六九三年),卒于乾隆三十六年(公元一七七一年)。他出生在书香之家。

曾祖父好古博学,积书甚富。祖父举博学宏儒,官翰林院检诗,纂修明史,是位饶有隐逸风格的词章之士,平生工于诗古文辞,在文苑中很有声名。

父亲徐养浩,考授州司马不成功,也是位读书人。徐大椿生长在这样的家庭里,长辈们寄以读书做官、承继祖业、克振家声的希望,那是自然的事。

然而,徐大椿却淡功名利禄,不屑八股文;相反,对经学和医学却产生了兴趣。后来他就自选了一条学医济世的道路。

徐大椿十四岁已对学时文感到厌烦。他老师启发说:“时文有止境,只有经学才是无止境的。”,于是他就一心扑在经学上,其中用心最多的是《易经》,旁及诸子百家。

专心致志地探求各种实用的学问,终于在诗、文、书、画、天文、历算,音律、击刺、算法、水利,尤其是医学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徐大椿家人多病,三弟患痞病,父亲遍请名医诊治,徐灵胎亲自制药,医理稍通。然而四弟、五弟相继不治而亡。父亲因此悲伤得病,终年医药不绝。

他深深感到医学的重要,也气愤于当时庸医之医术低下,于是愤而学医。他把家藏几十种医书拿来读,朝夕披览,日久通其义。

4、黄元御

名玉璐,字元御,一字坤载,号研农,别号玉楸子。清代著名医学家;尊经派的代表人物;乾隆皇帝的御医,乾隆皇帝亲书“妙悟岐黄”褒奖其学识,亲书“仁道药济”概况其一生。

他继承和发展了博大精深的祖国医学理论,对后世医家影响深远,被誉为“黄药师”、“一代宗师”,清军四川军医馆——久真堂的祖师爷。

5、赵学敏

赵学敏(约1719-1805), 字依吉,号恕轩,浙江 钱塘(今杭州)人。其父曾任永春司马,迁龙溪知县。乾隆间(1736-1795)下沙大疫,其父延医合药,赖以生者数万人。

学敏与弟赵学楷,皆承父命读儒学医。学敏年轻时,无意功名,弃文学医,对药物特别感兴趣,广泛采集,并将某些草药作栽培、观察、试验。

博览群书,凡家藏星历、医术、药学之书,无不潜心研究,每有所得,即汇钞成帙,积稿数千卷。家有“养素园”,为试验种药之地,以察形性:有“利济堂”,是诊病疗疾之所。

兄弟寝食其间,治疗多效。族人赵柏云为走方医,出所用有效方授之,学敏又合平生所录奇方,著成《串雅内编》、《串雅外编》(1759撰)各四卷,其一千众条方或法。

乾隆三十(1765年),又成《本草纲目拾遗》10卷,全书按水、火、土、金、石、草、木、藤、花、果、谷、蔬、器用、禽、兽、鳞、介、虫分类,辑录《本草纲目》中未收载的药物共716种。

丰富了中药学的内容。为纠正《本草纲目》中的误记和疏漏,还在书首列“正误”一篇。又从民间收集很多秘方,与自己累积的验方汇编成《串雅内篇》、《串雅外篇》。

中医古籍 在线阅读

http://wwwsou13cn/zyzy/zysj/indexhtml

《黄帝内经_灵枢》

《黄帝内经_素问》

《黄帝内经太素》

《难经》

《伤寒论》

《饮膳正要》

《神农本草经》

《食鉴本草》

《食疗本草》

《千金食治》

《本草经集注》

《新修本草》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吴普本草》

《一草亭目科全书》

《海药本草》

《本草衍义》

《汤液本草》

《本草备要》

《本草蒙筌》

《本草易读》

《本草纲目》

《颅囟经》

《麻疹备要方论》

《小儿痘疹方论》

《麻疹阐注》

《经验麻科》

《幼科切要》

《育婴家秘》

《伤科大成》

《跌打秘方》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金疮秘传禁方》

《跌损妙方》

《外科十法》

《伤科补要》

《内外伤辨》

《跌打损伤方》

《女科旨要》

《妇科问答》

《产宝》

《张氏妇科》

《内府秘传经验女科》

《钱氏秘传产科方书名试验录》

《女科指要》

《竹泉生女科集要》

《家传女科经验摘奇》

《妇科秘方》

《产鉴》

《卫生家宝产科备要》

《胎产秘书》

《女丹合编选注》

《傅青主女科》

《金匮要略方论》

《千金翼方》

《集验背疽方》

《增订十药神书》

《慎疾刍言》

《诊家枢要》

《曹仁伯医案论》

《陆地仙经》

《养生秘旨》

《诸病主病诗》

《韩氏医通》

《奇经八脉考》

《证治心传》

《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伤寒九十论》

《伤寒发微论》

《圣济总录》

《医学传心录》

《外台秘要》

《温热论》

《医法圆通》

《医林改错》

《市隐庐医学杂着》

《急救便方》

《诊脉三十二辨》

《性命要旨》

《医医小草》

《备急千金要方》

《马培之医案》

《伤寒补例》

《宜麟策》

《理虚元鉴》

《广嗣要语》

《凌临灵方》

《塘医话》

《察病指南》

《温病指南》

《质疑录》

《中风论》

《脉确》

《神应经》

《伤寒捷诀》

《刘涓子鬼遗方》

《肯堂医论》

《敖氏伤寒金镜录》

《杂病治例》

《正体类要》

《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

《医医医》

《全生指迷方》

《济生集》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虚损启微》

《仙传外科集验方》

《经络考》

《知医必辨》

《濒湖脉学》

《褚氏遗书》

《仿寓意草》

《傅青主男科》

《景景医话》

《景岳全书》

《雷公炮炙论》

《雷公炮制药性解》

《临证实验录》

《刘河间伤寒医鉴》

《柳洲医话》

《脉经》

《孙真人海上方》

《外经微言》

《止园医话》

《肘后备急方》

《眼科秘诀》

《异授眼科》

《眼科心法要诀》

《口齿类要》

《察舌辨症新法》

《临症验舌法》

《痰疠法门》

《尤氏喉科秘书》

《白喉条辨》

《白喉全生集》

《喉科秘诀》

《包氏喉证家宝》

《尤氏喉症指南》

《喉舌备要秘旨》

《重订囊秘喉书》

《焦氏喉科枕秘》

《中藏经》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