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逆旅下一句是什么?
作家七堇年的有句话: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
这话听起来很美,意境也非常好。要领悟这句话,有两处很关键,第一处是“逆旅”。类比豪苏东坡《临江仙》中的名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临江仙》中的“逆旅”指的是客栈,表达的是人生如寄的苍凉感。这里我应该指的应该是艰难的逆行之旅,凸显的是人生的艰辛。
第二处是“一苇以航”,佛教中有达摩祖师用一根芦苇渡江的传说,即“一苇渡江”,“一苇以航”由此而来,字面意思是哪怕只有一根芦苇也要勇敢起航,它诠释的是一往无前的精神。
至此,我们也应该明白了,这句话所表达的是:凡是自己内心所向往的地方,即便穿着草鞋也要前往;生命如同逆行之旅,即便是一根芦苇做舟也要勇敢起航。也就是说,当我们内心有目标、有追求的时候,我们就要义无反顾地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物质生活的清贫,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都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
人,总在安静时,想得很多。或许,生活中遭遇了冷落或挫折,浮躁纠结,但一个人的时候,在闭上眼睛的瞬间,你总能听到心的声音,感受到灵魂在沉淀、净化。其实,安静是一种力量,让你学会调整,学会思索,更学会享受,享受自然之美,人生之幽,生命之妙。安静,让人走得更远,走得更沉稳。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人间,没有谁可以将日子过得行云流水。但我始终相信,走过平湖烟雨,岁月山河,那些历尽劫数、尝遍百味的人,会更加生动而干净。时间永远是旁观者,所有的过程和结果,都需要我们自己承担。
你的选择,就是你的世界;你的世界,就是你的选择。人生充满选择,所以人生充满变数。关键的选择决定一生,细小的选择影响心情。不要抱怨,抱怨就是一种选择;要努力改变,这才是正确的选择。过去的选择造就了现在,现在的选择决定未来。无论怎样,学会积极吸收正能量,这是关乎一生的选择。
临江仙·送钱穆父》
宋·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
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
送行淡月微云。
樽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赏析
人人都是天地间的过客,又何必计较眼前的离别呢?结尾慰勉友人,既动之以情,又揭示出得失两忘的人生态度,充分体现了作者的旷达洒脱。
02
《虞美人》
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赏析
作者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
03
《南陵别儿童入京》
唐·李白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赏析
诗情经过前面的层层推演,至此涌向高潮。“仰天大笑”可见其得意神态;“岂是蓬蒿人”显示出无比自负的心理。这两句把诗人踌躇满志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04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赏析
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那惹人眼花缭乱的丽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倘若无此人,那一切就无任何意义与趣味。
05
《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赏析
用一“照”字,显示光芒四射,英气逼人。千秋绝唱,情调高昂,激励和感召古往今来无数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英勇献身。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但愿初相遇,不负有心人”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生就像旅途,我也是旅行者。希望我们最初的相遇,不会辜负彼此的心意和努力。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对人生旅程的感悟,表达了他对自己人生旅途的珍惜和对于相遇的珍视。同时,他也希望自己在人生旅途中的每一个行动、每一个决定,都能够不负自己的心意和努力。
具体来说,“人生如逆旅”这句话用了比喻,把人生比作一段旅程,强调人生的不确定性和探索性,而“我亦是行人”则表示作者也是这段旅程的旅行者,与读者产生了共鸣。接着,“但愿初相遇,不负有心人”则表达了他对于相遇的珍视和对于自己努力的期望,希望每一次的相遇都能够带来美好的回忆和故事,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努力不会辜负自己的期望。
总的来说,这句话表达了一个人对于人生旅途的感悟和对于相遇的珍视,强调了珍惜每一个瞬间,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标。
出自庄子的《庄子·至乐》,原文为:
生又何欢,死又何哀?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
白话译文:
生存没有快乐,死去又有什么悲哀的呢?世间万物原本只有变化而并无生灭,生死又在乎什么。世间万物原本只有变化而并无形状,有形无形也就无所谓了。
此句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中明教教众口中所念教义也有引用:"焚我残躯,熊熊烈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 为善除恶,惟光明故,喜乐悲愁,皆归尘土。 怜我世人,忧患实多,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扩展资料:
庄子的《庄子·至乐》认为:生生死死,就像来来往往,就如同春夏秋冬四时的更替。生并不是获得,死也并不是丧失,生并不比死具有更大的意义。倒是死比生更具有回归万物、更新再造的可能,因此更接近于道,由道所任意委托差谴。
无为首领,生为脊背,死为尻尾,死生存亡为一体,为“生死如一”。生死如来往,死是回归于万物,是为道之大用,为“视死如归”。
人生和宇宙万物一样,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循环往复,生化不休,生生死死,出于道而又入于道,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谢邀:
开篇明义,“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是很有名的两句话,出自苏轼的送别词《临江仙·送钱穆父。苏轼与钱穆父曾同朝为官,两人志同道合,情同知己。钱穆父很仰慕苏轼的才华,苏轼也很敬佩钱穆父的胆识与人品,两人经常在下班之余吟诗作赋,谈论文学,诗词唱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宋哲宗元祐五年(1091年)十月,钱穆父从越州任上调往瀛州,于次年春天从越州出发,途中正好经过杭州。当时苏轼正在杭州知州任上,他听闻钱穆父到了杭州,于是立刻将车马劳顿、风尘仆仆的钱穆父接到到自己的家中。
好友重逢,而且是在异地重逢,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苏轼为老友安排了隆重的接风仪式,两位朋友在杭州还共同游览了风景如画的西湖。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况且两人都有各自的工作需要去做,所以苏轼在杭州又为钱穆父安排了隆重的送行仪式,在钱穆父即将踏上前往瀛州的路上,苏轼还为钱穆父送上了一首词作,为好友赠行,这首词就是《临江仙·送钱穆父》: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苏轼一生交游广阔,挚友很多,他对友人坦诚相待,与朋友推心置腹,表现在词作中的是苏轼发自肺腑的真挚情感。
词的上片写与友人久别重逢。从元祐初年两人同朝为官算起,到元祐三年钱穆父出知越州,都门帐饮,苏轼赋诗赠别算起。此次两人在杭州再次重聚,已是别后的第三个年头了。真是岁月如流,人生何处不相逢呀,所以苏轼也不无感慨地说“一别都门三改火”。
三年来,钱穆父奔走于京城、吴越之间,此次又远赴瀛州,真可谓“天涯踏尽红尘”。分别虽久,可两人的友情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化,反而情谊愈深。
杭州再次相逢,两人欢聚欢笑,友情的可贵犹如春风入怀一般温暖,这样的相聚、以及相聚带来的欢乐可以将仕途上带来的种种不愉快消散地无影无踪。
苏轼在送别词中还赞誉了钱穆父为官以来的高风亮节和为人处事的操守。这不是苏轼的过誉之词,而是他真实情感的表达,因为真正的友情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
钱穆父有苏轼这样的知心朋友、这样的知己,何尝不是快慰人心的事情呢?在这三年里,虽然两人在两地各自忙碌于自己的工作,未曾谋面,但两人依旧保持着书信往来,诗词作为他们共同的爱好,也频繁见诸于书信中。
相对静坐而不觉冷场,相隔万里而不觉距离,这不就是知己的真谛吗?知己就像黑夜中的一盏路灯,为朋友照亮前行的路。
苏轼在该词中以儒家思想的身和道家的操守风节勉励好友、宽慰好友,为钱穆父开释胸怀,不仅动人以情,而且还使好友从理性上受到感悟。苏轼还说钱穆父像汉代的名臣汲黯那样的气节和品行。其实苏轼这样赞颂这样称誉钱穆父,也寓有身世之感。
下片描写的是月夜送别好友的场景。钱穆父所去的瀛州,繁华不如越州,更不如繁华的京城汴梁。钱穆父的仕途履历由汴梁越州,由越州到瀛州,渐行渐远,他的内心是郁郁寡欢的。
早春时节,春风已绿江南岸,而瀛州却没有江南这样的温暖,也没有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美景,但钱穆父必须要踏上去往瀛洲的道路了,因为按照规定,钱穆父必须在指定的时间到达,纵使苏轼像千般挽留,钱穆父也不得不启行了。
夜晚分别,除了为钱穆父送行的苏轼之外,还有天上的淡月微云。苏轼在此处突然加入一句景物的描写,让送别的深情得到了升华,正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只是苏轼对暂时离别的伤伤感,表达的是对人生与人生际遇的感悟。
既然人人都是天地间的过客,又何必计较眼前聚散和江南江北呢?苏轼以对友人的慰勉和开释胸怀总收全词,既动之以情,又表现出得失两忘、万物齐一的人生态度。
人生何尝不是一场旅程?每一个人何尝不是这场旅途中的过客呢,苏轼带着真挚感情的口吻向好友说这句话的时候,无非就是告诉钱穆父:你和我一样,我们都是人生旅途上的过客,所以我们都不必介怀人生中那些伤心的过往,在人生低潮的时候,更不应该去感伤,而应豁达处事,这样才不会徒增烦恼。
在上下两片的结尾句中,苏轼都融入了议论,借助于“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形象的文学语言,不直接说理,而理在其中,又都含有对人生的感悟,这种写法引人深思,也使词作波澜起伏。
苏轼的《临江仙》其实还体现了他送别好友时的内心活动,苏轼先在回顾中叙述了两人过去的交往和情谊深厚;月夜送别时对钱穆父关怀备至,双方意绪契合;最后他又展望了未来,未来可期,这又是很旷达的境界与胸怀。
这首词的精妙之处在于不以情景交融取胜,景物并不是独立的描写对象,词作着重抒情,却又言尽而意不尽,读这首词让人有意犹未尽的感觉,是一首耐人寻味的词作。苏轼在词中议论风生,直抒性情,只感觉他旷达的形象跃然纸上。
人生如逆旅下一句是什么?
本文2023-10-19 05:06:34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46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