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分哪些种类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1收藏

古籍分哪些种类,第1张

雕版印刷的出现

书册制度

宋刻本(包括辽金刻本)宋浙本

宋建本

宋蜀本

辽本和金平水本

元刻本元浙本

元建本

明刻本明前期即从洪武到弘治的刻本

明中期即从正德到隆庆的刻本

明后期即从万历到崇祯的刻本

清刻本(以及清以后的民国刻本)清前期即从顺治到雍正的刻本

清中期即从乾隆到咸丰的刻本

清后期到民国即从同治到宣统民国的刻本

活字本

套印本

插图本

抄本

稿本

批校本

影印本雕版印刷的出现

书册制度

宋刻本(包括辽金刻本) 宋浙本

宋建本

宋蜀本

辽本和金平水本

元刻本 元浙本

元建本

明刻本 明前期即从洪武到弘治的刻本

明中期即从正德到隆庆的刻本

明后期即从万历到崇祯的刻本

清刻本(以及清以后的民国刻本) 清前期即从顺治到雍正的刻本

清中期即从乾隆到咸丰的刻本

清后期到民国即从同治到宣统民国的刻本

活字本

套印本

插图本抄本稿本批校本影印本展开 我国古代的图书,主要是以写本和印本两种形式流传后世的。由于写刻的时代不一,地区有异,写刻者不同,以及抄写方式和刻写方式的差别等原因,古代图书就有了各种各样的版本。我们通常把研究这些版本的学问叫古籍版本学。

编辑本段雕版印刷的出现

印刷术是我国发明的,开如发明的是雕版印刷,这应是家喻户晓的事情。所谓雕版,是指用木板雕刻。木板选料有讲究,质地太松不适宜,所以一般用梨木和枣木,前人把刻印书叫做“付之枣梨”, 印书一般都用黑墨,但第一遍印时为了便于三校,有时也用蓝色或红色印,清代以到民国时刻书则多用红印,也有用蓝印,当然也可以不用红蓝试印直接用黑墨印。 雕版印刷发明的时代,明清以来有种种讲法。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是隋文帝开皇时说和唐太宗贞观时说。雕版印刷进入五代,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局面,即不再停留于刻民间需要的日用印刷品以及一些字书、宗教读物,而转入刻印正统的书籍。重点是刻经,这不仅因为在封建社会中经是最主要的、为人所必读的书籍,而且和唐以来推地科举制有很大关系。

编辑本段书册制度

是指书籍的形式,再具体点可以说是单指书籍的外形,而不包括书籍的内容,也不包括书籍的材料,以及抄写、刊刻或其他印刷的方法。 “旋风叶”是从卷子演变成册叶的第一步,或者可以说是从卷子到册叶的过渡形式。翻到哪里就可翻到哪里,查找起来极其方便,即使从头到尾翻一遍也极其迅速,迅速得像旋风一样,于是给它起了个“旋风叶”的名称。旋风叶进一步演变就成了“蝴蝶装”。到蝴蝶装书已不用长条木板印刷而改用长方块木板印刷,成为若干单页装订起来的书籍。

纸面上印版所占的地方,叫“版面”。版面以外空白的余纸,上边叫“天头”,下边叫“地脚”,左右都叫“边”。版面的四周叫“版框”,拼成版框的粗线叫“边栏”,也叫“栏线”,。上方叫“上栏”,下方叫“下栏”,左右叫“左右栏”。边栏只有一条线的叫“单边”或“单栏”,在粗线内侧现加一条细线叫“双边”或“双栏”。有“四周单边”、“左右双边”、“四周双边”三种形式,而绝无作上下双边而左右单边的。版面用直线划分成若干“行“。版面中间一行,不刻正文(当然也不刻小注),叫“版心”,也可叫“中缝”。版心往往用花纹或横线分划成三段,花纹按其形状叫“鱼尾”。只有上面一个鱼尾,下面用横线的叫“单鱼尾”,上下都有的叫“双鱼尾”。 蝴蝶装有个缺点,即由于书页的后半页的背面和第二页前半页的背面不相连,读下去必须连翻两页,平时打开书来,也往往遇上空白的背面,不方便。于是,有人把书页的反面对后面折起来(像后来的线装书那样),让书页的两个外边粘在书背上,就成为“包背装”,也叫“里背装”。 现在的线装,是明代中期出现的。其所以出现,当是由于包背装在书背处易于破损,破损了光靠两三个纸捻不能把书脑部分压平伏,书的右上右下两角卷起来很不美观。于是在包背装的基础上加以改良,即在打孔订好纸捻后,不再用整张书衣而改用两张半页大小的书衣,分置书前书后,然后在书脑处再打孔穿线订成,所以叫线装。线装是有一定规格的,一般只打四个孔,叫“四针眼装”,厚一点的书有时在上下角各多打一个孔,叫“六针眼装”。书衣在明代多用蓝色(也称磁青色)和棕色(也称古色、古铜色),清代则棕色多一点,个别也用混金的,但清末民国时又喜用蓝色。绝大多数用纸裱两至三层,也有用绫或绢裱制的。在前后书衣和正文之间至少订进一张空白纸,有时可多至两三张,叫“护页”或“副页”,也有人称之为“看页”。 明清时喜欢给线装书做“书套”,雅一点也称之为“函”。用硬纸做亲里,外面裱糊蓝布,里面裱糊白纸,把书四边包起,用两个牙签插紧,只空出书头和书根,讲究的则不用蓝布而用锦,有时还把书头和书根也包起来,叫“四合套”。四合套中讲究的更把书头、书根的两块接边处挖成云纹镶嵌,叫“云字套”。但这些书套因为用桨糊裱 ,易被鼠咬,日子外了又易散坏,因此好多人喜欢用所谓“夹板”。这是用两块和书册一样大小的木板,上下两头各穿上一根布带子,把书册夹住扎牢。木板要结实,多用梓木、楠木、花梨木、枣木、樟木之类。此外,还有些文物性的善本书除了用书套或夹板外还常做精致的木匣子或小木箱子装起来,匣里或社会公德同上刻上书名、版本、册数以及收藏者姓名字号。

编辑本段宋刻本(包括辽金刻本)

宋浙本

北宋继承五代的传统,以官刻为主,官刻中又以国子监词条一即监本为主。 南宋泊本中的官刻本仍以国子监粞为主。当时礴京国子监的书版都被金人弄走了,为了满足读书的需要,新京城颐安府即杭州的国子监覆刻了北宋监本的经注和单疏,现存的《周易正义》、《春秋公羊传疏》、《尔雅疏》就都是南宋初年的监本,不过有的版片已经后来修补过。

宋建本

北宋时福建地区刊刻的书,现在留下来的只有两部佛教的《大藏经》,一部是北宋元丰三年在今福州开刻的《万寿藏》,一部是政和二年在同地开刻到南宋乾道八年才完成的《毗卢藏》。 古藉版本学上所说的宋建本,主要是指建宁府建阳县的坊刻本。因为建宁府在宋代属于福建路,而福建地区古称为闽,所以也有人称之为闽本。北宋时的建阳坊刻本没有能流传下来,传世的都是南宋时所刻,其为数不多,几不亚于浙本官刻而大大超过杭州的陈、尹诸家坊刻。

宋蜀本

唐五代以来,今四川成都成为与杭州东西对峙的全国雕版印刷中心。北宋开宝四年中央政府专门派人到成都开刻了我国最早的一部印本佛教《大藏经》,也称《开宝藏》,是卷子本,字体颇有唐写卷子本的味道,多少夹杂点北魏字体的成分,现在还保存有一些零卷。早期的蜀本已经看不到了,保存下来的最早也只是北宋末南宋初的刻本,此外都是南宋本。

辽本和金平水本

辽的刻书技术应是从宋传过去的。刻书中心大概不会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的辽的政治中心上京,辽的南京即今北京,倒有成为刻书中心的可能,但也无明文可稽。刻本则长期以来从未有人见过。今天见到的辽刻本,是在山西应县发现的。应县有个佛宫寺,寺里有座辽清宁二年建筑的木结构的释加塔,1974年在塔第四层主像释加牟尼腹中找出六十一件辽刻本。 金初兴时虽然以武力称雄,但也颇重视文化。现存的金平水本为数极少,只有《南丰曾子固先生集》、《壬辰重改正吕太尉经进荘子全解》、《刘知远诸宫调》、《南帝内经素问》、《重编添补分门事苑撮要》、《萧间老人明秀集注》、《新修■音引证群籍玉篇》等几种,基本上都是坊刻。

编辑本段元刻本

元浙本

国子监这个名称当然取消了,但原先南宋的国子监并没有拆毁,而改成了西湖书院,元黄溍《西湖书院义田记》说:“西湖书院,宝宋之太学,规制尤甚,书所刻经史群书,有专宫以掌之,号书库官,宋亡学废,而板库具在。”据考证,其中绝大多数是南宋国子监遗留下来的,也有个别是元代浙江地区刊刻的元浙本。这些地区的家刻本,也和南宋一样还不如官刻之多。现存较有名的有在今浙江淳安的邵桂子编刻《邵氏世谱》,在今江苏松江的业曾南阜书堂刊刻《东坡乐府》,在今江西南丰的西思敬刊刻《元丰类稿》,在今江西南丰王常刊刻《王荆文公诗笔注》。

元建本

元建本上多有牌记,或曰某某书堂,或曰某某书舍,或曰某某精舍,或曰某某书院,一概都是书铺的牌号,和政府设立的书院是两回事。和南宋时一样,在元代官方有时也把书交给建阳书坊刊刻。

编辑本段明刻本

明前期即从洪武到弘治的刻本

明前期的刻本,基本上延续了元刻本的风格。除了北方的临汾人明后不再成为别具格局的刻书中心,不再有明平水本之称外,大体分成一大一小两个系统。即建阳的坊刻建本继续局守一隅成其小系统,此外全国各地几悉继承元浙本系统成为大系统。此大系统的主要特点即和元浙本同样使用赵体字,而且不论官刻、家刻、坊刻在字体以至版式上几无甚出入,仅管刻手有精粗之别。这种所谓明初本以官刻为多。官刻中包括内府本,国子监本,其他中央机构的刻本,地方官刊的所谓书帕本,以为介于官刻和家刻之间的潘府本。明前期家刻本传世的似不如官刻之多。明前期坊刻本除建本外也不算多。

明中期即从正德到隆庆的刻本

明刻本到这个时期起了一次大变化。变化的最显著之点,即字体由前此的赵体突然改换成整齐的欧体,而版式也由前此的大黑口变成了白口。这个变化始于正德,剧于嘉靖,下及隆庆,其中尤以嘉靖时所刻的数量既多,质量又高,成为明刻本以至我国版本史上的一大特色。“嘉靖本”也随之成为了版本目录上的专用词语。 大概由于这种刻书风格新鲜受欢迎,很快传播到外地,不仅影响到外地的家刻,还影响到官刻、藩府刻、坊刻。这种标准嘉靖本的风格,到隆庆时才逐渐起了变化,向后期的万历本过渡。

明后期即从万历到崇祯的刻本

从万历开始,明刻本又出现不同于标准嘉靖本的新风格。其主要特点仍在字体和版式,尤以字体的转变更为显著,即由原先虽见方板整齐但仍出于南宋浙本欧体的标准嘉靖本字体,转变成为更加方板整齐、横平竖直,而且横细竖粗、完全脱离欧字的新字体。这种新字体世称“方体字”,但也有人称之为“宋体字”。从现有资料来看,开始用这种方体字刻书是在安徽的徽州。明以来徽州人多外出经商,人称“徽商”。徽商们常到南京、扬州、杭州等地活动或定居,往往会把徽州的刻工带过去,同时徽州刻书又常请苏州的文人主持校勘,因此江浙的刻书风气很快受其影响,随之这种方体字刻本普及到全国很多地区。 万历时还出现了一种所谓“写刻本”。所谓“写刻本”,而是由于嘉靖、万历时刻书字体日益整齐规范,最终产生了完全脱离普通书写字体而专用来刻书的方体字,这时再重新用普通书写字体来刻书,就被称之为“写刻”,称其本为“写刻本”。万历时出现的写刻本仍用赵体字,但讲究的已不像所谓明初本的赵体那样笔道丰利刚健,而转趋流利生动。 天启、崇祯两朝的刻本通称为明末刻本。明末刻本中除保持了万历时的方体字和少数写刻者外,在杭州的坊刻中又使用了一种新的方体字。它不像万历时始创的方体字那么方,那么横细竖精,而变为字体稍长、笔画较瘦的方体字,可称之为长方体字,看上去颇有清朗醒目之感。

编辑本段清刻本(以及清以后的民国刻本)

清前期即从顺治到雍正的刻本

清代前期,顺治、康熙、雍正三朝的刻本,多数继承了明代后期的传统刻方体字本,其中以万历传下来的方体字为主,也有用天启时创制的长方体字和汲古开创制的扁方体字。这时期的方体字本有粗有精。长方体字的本子比方体字本刻得少。清前期这种方体字本以及写刻本的纸张,一般用厚一点的毛边纸或薄一点的毛太纸,而以毛太为多,早一点的也使用明末刻本常用的质地更差的竹纸,另有用一种白色的纸叫连史纸,这些都比较常见。 清代坊刻的章回小说一般也通用方体字,但多数比明后期的建本小说还要拙劣。清代前期刻本中比上述几种方体字本更具特色的是写刻本。顺治时清世祖还宠用宦官,设立十三衙门,汉经厂等依然存在,内府刻书当仍由宦官掌管。世祖死,宦官即被整肃,其首脑吴良辅处斩,十三衙门撤销,其后修书刻书当转归文职职人员办理。所以清代皇家刻书笼统地自可称为内府本,而习惯上将康熙及其后的专称“武英殿本”,还常简称为“殿本”,而顺治时刊刻的仍称之为内府本。

清中期即从乾隆到咸丰的刻本

清武英殿刻书在乾隆整六十年间可说进入了全盛时期。所刻书据统计多至三百零八种,到嘉庆时的二十九部、道光时十二部、咸丰时二部就明显地在走下坡路。进入后期同治一部、光绪二十二部、宣统二部然后清朝的统治结束。

在乾嘉学派的推动下,又一次出现了刊刻古书的高潮。这次高潮和明嘉靖时出现的不完全一样,嘉靖时刻古书重在作诗文,乾嘉时则重在讲学问,所刻古书的特点一是注重校勘,多数要写出校语,叫校勘记或考异。再是不惜工本地刻仿宋本,版式行款一依旧本不让变动。这时期不论仿宋本、写刻本、方体字本一般都有内封面,多数是正面题书名卷数,背面题刊刻者或年月,不像明万历以来坊刻本的内封面具有广告性质。

清后期到民国即从同治到宣统民国的刻本

就刻书事业来看,乾嘉的全盛时期过去之后,到这时却颇有点复苏的气象。其标志则是在好些省会正式办起了公家的刻书机构,叫书局,刻印了大量价廉而质量也不坏的书籍。前此地方官刻书全凭官们个人的喜好或需要,不曾设立过专职的刻书机构,所以这时书局的设立可说是我国出版史上一件大事。以致到民国时好多公私出版机构还承用了书局这个名称,即至今日仍有中华书局之称。 按设置地点来讲,在南京的有金陵书局,人民国幷入江苏省立第一图书馆,即今南京图书馆,有江楚书局(人民国并入江苏省立第一图书馆),在扬州的有淮南书局(人民国并入江苏省立第一图书馆),在苏州的有江苏书局(人民国并入江苏省立第二图书馆),在杭州的有浙江书局(人民国改为浙江省立图书馆附设印行所),在南昌的江西书局,在武昌的崇文书局(人民国改湖北官书处),在长沙的有传忠书局、思贤书局,在成都的有存古书局,在济南的有皇华书局(后改山东书局),在太原的有浚文书局(后改山西书局),在福州的有福州书局,在广州的有广雅书局(人民国改为广雅版片印行所),在昆明的有云南书局,在贵阳的有贵州书局。这些书局刊刻的书,人们通称之为“局版”、“局本”。

编辑本段活字本

不用整片的木板来刻书,而改刻单个可刷印的反体字,不要印书不须雕版用这些单个字拼排就能印,印毕拆散这些单个字又可用来印别的书,灵活而不像雕版印刷那么固定死。所以当年沈括把这种用单个字拼排的书版叫“活板”,后来就称这些拼版用的单个字叫“活字”,印成的书叫“活字本”,以便和整片雕版的刻本相区别。

编辑本段套印本

不论刻本或活字本,一般都用一种颜色来刷印,其中最常用的自然是黑色,试印本或其他特殊情况有用蓝色或红色的。套印本则印一部书一页书用两种颜色,即除黑色外还用红色,而且是把这印黑色的文字和印红色的文字分别刻成两副版片,先在纸上刷印黑色的,再把红色的套上去刷印,刷印成既有黑色即墨色、又有红色即朱色的本子,人们称之为“朱墨套印本”,更常省称之为“套印本”。

编辑本段插图本

在书上配刻了图书的

,通称为“插图本”,也可称“带图本”,再由此派生的以图书为主体的书则通称为“书谱”。这些都是我国雕版印刷中固有的东西。

编辑本段抄本

抄本,过去多写作“钞本”,如今则习惯作“抄本”。这里讲的抄本是指刻本出现后派生的抄本,即绝大多数是从当时已难得的旧刻本抄录及展转抄录的本子。

编辑本段稿本

“稿本”,广义的是凡撰写的文章著作没有付印的都应叫稿本,付印了那原稿也仍是稿本。但古籍版本里的稿本,只是指总论第一章古籍范围之内的书籍的稿本。此外的近现代人著作的稿本如是名字且有价值者自宜珍藏,但不在这古籍的稿本之列。

稿本又应分为三类,即“原稿”、“清稿”和“写样待刻稿”。原稿:是作者的手稿,一般是亲笔。清稿:原稿往往要经作者涂改,涂改得多了,就由作者自己或请别人重抄一遍,叫清稿。写样待刻稿:著作要刊刻时,如第三章所说要在印好的方格纸上用刻书的字体、刻书的要求把全书腾写一遍,叫做“写样”。

编辑本段批校本

“批校本”,是一个笼统的广义词,它包括了“批本”、“校本”、以及既校又指的“批校本”。批本:是在刻本或抄本上施加批评圈点。校本:是在刻本或抄本上用其他刻本抄本或其他古籍来校出异文,改正文字。批校本:这是狭义的批校本,即指既校又加圈点评语的本子。

这三种之外,还有一种叫“过录本“的,是借到了一部名人或有价值的批本、校本或批校本,自然另找一部相同的刻本把这种批校原样过录在上面。

编辑本段影印本

这里所说的是影印本,是狭义的专指我国古籍的影印本,是把古籍的刻本以及前面讲过的活字本、套印本、插图本、抄本、稿本、批校本等摄影后制版印刷,

印成基本上保留原书面貌的本子。这种摄影和制版的技术,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在这以前要新本子保留原书面貌,只能用前面讲过的仿刻、覆刻等办法,但即使最精细的覆刻,也不如这种影印的新技术之能不走样。因为这种新技术引进后,很快地“洋为中用”用在影印古籍上面,从清后期开始,到民国时已基本上取代了前此仿刻、覆刻而成为古籍出版的一种重要方式。 我国用来影印古籍的技术,大体有石印、珂罗版印、金属版印、照相胶版印几种。

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及理论框架基本形成于先秦至汉代这一时期。古代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先秦到汉代的诸子百家思想中,如儒家、道家、法家、兵家、商家等。许多古代经典著作,如《论语》、《道德经》、《孙子兵法》、《九章算术》、《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成功的管理思想和经验。《老子》主要体现了管理者的权变谋略和在管理过程中的境界、素质及管理原则的思想;《孙子兵法》主要体现了管理者在人事、决策、环境、组织等方面的战略思想;《韩非子》主要体现了管理者的统御谋略思想;《论语》、《孟子》、《荀子》主要体现了管理者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谋略思想;《三国演义》主要体现了管理者的创造性管理思维;《红楼梦》主要体现了管理者以法治家的时效管理思想;而《九章算术》则是我国古代培训管理人员及供他们日常应用的手册,其中三分之二的题目可与财政或工程官员职能相对应,堪称两千年前世界管理数学之最。

后面的怎么全部复制了我的答案,日。太不厚道了

山东理工大学图书馆(鲁班奖)

全国唯一一座配备沙发椅和按摩服务的图书馆。

新建的逸夫图书馆,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外立面的石材犹如一排排书架。

北侧的退台寓意着攀登的阶梯,图书馆建筑宛如伸开的双臂。

东校区图书馆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位于教学区中心,她北对东校区北大门,东有雄伟的实验楼,南临精巧的人工湖,西有绿树掩映的教学楼,正门平台上的古希腊雕塑“思想者”,标志着这里是智慧的殿堂。

苏州大学炳麟图书馆

苏州大学炳麟图书馆(国际鲁班奖,鲁班奖高校图书馆类世界榜首),全国唯一一座获得国际造型设计世界金奖的环球形图书馆。

炳麟图书馆位于苏州大学独墅湖校区,由美籍华人实业家唐仲英先生捐助,并以其父亲的名字命名的一座现代化的图书馆。

其“水晶莲花”造型在国内高校图书馆建筑中独树一帜,已成为独墅湖校区乃至独墅湖高教区的一个标志性建筑。

炳麟图书馆内的设计也很个性,图书馆地上高八层,地下一层,空间宽阔,观光电梯像胶囊一样,有太空舱的感觉。

还有图书馆内还有咖啡吧,很有情调。不过进入图书馆的阅览室要刷卡进入,校外人员想进入参观还是挺难的。

南京大学杜厦图书馆

南京大学杜厦图书馆由南京大学杰出校友杜厦先生捐资建设,是江苏省藏书量最大、中国藏书量前三的高校图书馆,中国唯一一座双枢纽管理体系的智能化信息图书馆。

杜厦图书馆位于南大仙林校区,总建筑面积近5万平方米,共五层,整体造型是一本打开的书,图书馆周围环绕着河流,寓意“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图书馆的设计理念是“开放的图书馆”,除阅览区外,图书馆还设有庭院式的休闲区,学习累了的学生可在此处喝喝咖啡,聊聊天,稍事休息。

想象一下在这样的图书馆看看书,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

东南大学李文正图书馆

全国唯一一座与四周环湖的图书馆,也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图书馆之一,其前身是始建于1902 年的三江师范学堂藏书楼。

李文正图书馆坐落在九龙湖校区的地理中心,以“天圆地方”的传统设计理念为基础。

工程总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建筑总高度234米,总投资15亿元,2007年9月28日正式开馆。

李文正于2004年捐赠200万美元,由国家建筑大师齐康院士设计。

复旦大学李兆基图书馆

复旦大学李兆基图书馆位于复旦大学新江湾校区内,因校董李兆基先生捐赠而得名,建筑共5层,地下1层,地上4层,总面积近2万平方米,自2008年9月开馆运行。

学校里的图书馆建筑霸气范儿十足,最多可容纳一万名学生同时使用图书馆。

这种大容量、大内存的效果,真是让人羡慕不已!

汕头大学图书馆

汕头大学图书馆堪称亚洲最美,是李嘉诚先生投资由香港设计中心选出的“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大奖”得奖者陈瑞宪设计。

修建面积约21万平方米,设计观点取意自内地的线装书,外部观感外型表现了内地线装书书盒的雅致结构,内涵空间中则渗显露内地传统书院园林空间的元气理念。

馆外有一池清澈的活水,周围大片的绿地令人舒心惬意,像是漂浮在水上的图书馆。

清华大学图书馆

清华大学图书馆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重点古籍保护单位。始建于1911年的清华学堂,1912年建立清华学校图书室,1913年更名为清华学校图书馆。

1991年9月,由香港邵逸夫先生和国家教委拨款兴建的新馆落成,后被命名为“逸夫馆”。

新馆位于清华园的中心区,由清华大学关肇业院士设计,曾多次获国家各类优秀建筑奖。

新馆与1919年及1931年两次建成的老图书馆连成一体,成为校园中心地带最大的建筑。

华东政法大学松江校区图书馆

由海归建筑师为学校度身定做,是一座以先进理念设计的现代化图书馆秉承原圣约翰大学清水墙红砖瓦的建筑风格于2004年建成,建筑面积24013平方米。

图书馆使用其中的16477平方米大楼以钟楼为标志,整个建筑外形端庄伟岸,气势磅礴门口伫立着两位古希腊的法学界先驱: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华东政法大学图书馆,是很多偶像剧的拍摄地哦~比如《微微一笑很倾城》!

本文由公众号《向学霸进军》整理编辑于网络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https://www87dhcom/xl/

苏州图书馆已经重新开放。如果你想去图书馆,你必须记得预约。否则,你可能无法参观景点。以下是相关的策略信息。旅游的时候可以参考一下。它将于明天开放。

开放时间

7月14日(周二)起,苏州图书馆(苏州第二图书馆)将进一步对外开放。苏州图书馆各分馆将有序开放,具体另行通知。

开幕地点和时间

1苏州图书馆(人民路858号人民路馆)、苏州第二图书馆(广济北路2383号)统一开放时间为:

周二、周四、周日:9:00-11:00,13:00-17:00。

(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开放,11:00-13:00为馆内清洁消毒);

周五、周六及国家法定节假日:9:00-11:00,13:00-21:00。

2苏州图书馆人民路馆地方文献阅览室、科技信息阅览室开放时间为9:00-11:00、13:00-17:00(周二至周日)。

苏州市第二图书馆古籍阅览室开放时间为9:00-11:00,13:00-17:00(周二至周六)。

3盲人阅览室和24小时图书馆暂时关闭。

入口说明

1成人图书馆区读者无需预约即可入馆(数字科技体验馆、音乐图书馆需登录官网或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提前预约)。

2少儿图书馆在官网或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开放线上线下预约。为保证儿童读者在图书馆期间的阅读体验和健康安全,请儿童读者及陪同家长尽量网上预约,减少无效排队时间。

如何预约

对于需要预订的场馆,可以进行线上预订和线下预订。

在线预订:

点击进入预约通道。

填写个人信息,根据个人需求选择相应的馆区、预约日期、预约期限进行预约。

出入流程和出入口

持有“苏州城码”或“苏康码”绿码并通过体温测试方可入馆。你需要全程戴着面具穿过博物馆。

苏州图书馆为成人读者开放北区一楼大厅,为儿童读者开放南广场。

苏州第二图书馆二楼平台对读者开放,南侧一楼少儿图书馆出入口仅供少儿读者及陪读家长进出图书馆。读者排队入馆时,确保距离在15米以上。

数量限制

苏州图书馆人民路图书馆成人区不超过500人,儿童区不超过80人(含陪读家长);

苏州第二图书馆成人区不超过800人同时在馆,儿童区不超过160人(含陪同家长)同时在馆。达到同时入馆的最大人数后,会采取“一进一出”的措施来限制流量。

读者服务

1恢复读者办卡和退费服务。

2为避免交叉感染,各图书馆服务台不提供寄存服务。请读者自备1元硬币到自助寄存箱寄存。

3数字科技体验馆、音乐图书馆、借阅中心等有可穿戴设备的场馆,应该是“一客一消费”,读者可以放心使用。

4在满足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的同时,有序开展线下读者活动。

5厕所提供洗手液,读者可以勤洗手进行简单消毒。

6使用图书消毒设备对读者归还的图书进行消毒或集中放置15天,读者可以放心借阅。

疫情期间,为确保读者在馆期间的阅读体验和健康安全,苏州图书馆将根据实时开放情况动态调整服务规则。请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引。

苏州图书馆各分馆开放名单

姑苏区(14)

沧浪支行、郭雪支行、虎丘书院支行、白洋湾支行、蔡襄支行、曹杨支行、肇庆寺支行、苏进支行、东园支行、李和支行、统景支行、阳光城支行、桂花支行和

高新区文体中心支行、高新区少儿支行、蜀山支行、狮山支行、新泰支行、新生支行、河山支行、金色支行、学府社区支行、东邦支行、康佳支行、新湖支行、汇丰支行、东渚新苑支行、理想城支行、阳山花园支行、东渚支行、横塘支行。

相城区(14个)

北支行、汤唯支行、元和支行、太平支行、漕湖支行、雨城支行、盛楠支行、王庭支行、灵峰支行、阳澄湖支行、太平文创公园支行、黄埭支行、阳澄湖假日支行、太平老街支行。

轨道交通图书馆(2)

轨道交通分公司(广济南路站)、轨道交通分公司(苏州洪庄站)

注:徐中分馆及青少年艺术教育分馆只在校园内开放。

营业时间

周二至周日9:00-11:00,13:00-17:00(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开放,11:00-13:00为馆内清洁消毒)。

其中,盛楠分行、漕湖分行、黄埭分行、禹城分行、汤唯分行、阳澄湖假日分行营业时间为周二至周日8:30-11:00、13:00-16:30(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开放,11:00-13:00)

读者注意

1读者排队入馆时,确保距离在15米以上。

2读者需佩戴口罩,持有“苏城码”(若“苏城码”中未加载身份证照片信息,需同时携带身份证)或“苏康码”或身份证已在入口处登记信息(姓名、身份证号、联系电话、家庭住址),通过体温检测且无明显呼吸道症状,方可入馆。

3进馆后全程戴口罩,与他人保持至少15米的距离,减少近距离交流。

4遵守图书馆读者人数上限的规定。

5博物馆里禁止吃东西。

6读者在图书馆期间应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做好个人防护。

7如果读者在图书馆出现咳嗽、发烧或疲劳,请及时与工作人员联系。

8流通图书将集中放置15天,读者可以放心借阅。

苏州园林很有名,还有很多免费的园林,值得一看。建议去公园花园、五峰花园、崔永山庄、天香朱晓、屈原等。感受江南水乡的魅力。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这些园林和交通信息,供大家参考。

朴园

位于平门内人民路高桥8号,1991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花园的原址原来是一片荒地。1932年被上海蛋商王购得,并建有宅基地,占地一万平方米,耗资十万银元。

花园四周花岗岩围墙,采用传统园林布局,以山水为主景,假山覆石覆土,峰峦起伏,曲桥带池。有四面堂、花房、亭台楼阁、回廊等建筑。花木繁茂,有白松、罗汉松、广玉兰、樱花、杜鹃花等。最珍贵的是地上种了两棵五针松,高约2米,生长旺盛。

地址:苏州市平江区平门教场桥路8号

开放:无需预约,刷身份证即可进入。

交通:可乘坐31路、32路、33路、88路、146路公交车至桃花坞站下车,步行10分钟以上即可到达。

五峰园

五丰花园位于长门西街47号(现由长门下塘街五丰花园进入)。1963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它是一座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的古典园林建筑,是苏州较为著名的园林之一。

园中有五座太湖石峰,高二尺,极皱极细,玲珑剔透。他们站在一个高高的土堆中间,形状像老丈,也被称为五老峰,即张任峰,观音峰,三老峰,青云峰和青云峰。园内以五峰为主,水池为辅,有悬崖、峡谷、溶洞、石桥、古树、旱船、园亭、溶洞。在花园的西南角有一个土堆,俗称唐墓。

地址:苏州市沧浪区长门下塘五凤园巷15号

开放时间:旺季7:30-17:00,淡季7:30-16:30。

交通:可乘坐31路、54路、501路公交车在“高桥”站下车。

拥翠山庄

崔永山庄位于苏州市虎丘山门8号。它是根据山脉的起伏而建造的。这里曾经是岳家轩的旧址。楼中有宝翁轩、凌兰精舍、温泉阁,规模不大,但建筑精美。

离开冷香馆南行,沿着山路蜿蜒到崔永别墅。虎丘集风景、寺庙和花园于一体。它既有园林之美,又有泉石之胜。崔永别墅是一个小的山地花园。面积虽小,只有一亩,但整体风格不同于城市园林、城郊园林、寺庙园林,在众多苏州园林中独树一帜。

地址:苏州市虎丘区虎丘路虎丘公园

开放时间:7:30-17:30

交通:32路、816路、949路、北线1路、南线1路在虎丘路站下车。

天香小筑

天翔朱晓位于市区人民路苏州图书馆。它建于1935年,由西安的所有者园东山,洞庭,并曾被占领的总督汪伪。解放后,为党政机关所用。2001年成为苏州图书馆古籍部。占地面积2664平方米,建筑面积1033平方米。它分为住宅区和花园区。在住宅的西部,现有的建筑是一个“背”的模式,有一个大厅(鸳鸯厅),一个主体建筑和东西两厢建筑。三座建筑形成一个“别针”形状。

地址:苏州市姑苏区人民路80号

运输:

地铁:乘坐1号线到乐桥站,5号出口下车。

公交:乘坐8路或309路公交车,在饮马桥东站下车;或者乘坐1路、5路、102路、308路、933路、2路、4路公交车在三元坊站下车。

曲园

俞樾故居屈原,位于苏州人民路马医学院43号。同治十三年(1874年),俞樾受友人资助。他买下了马医巷西潘故居的废弃地,自己规划,建了30多座塔供

地铁:乘坐地铁1号线至乐桥站,8号出口下车,步行约10分钟。

公交:乘坐1路、8路、38路、101路、4路/龙线,在乐桥北站下车。

图书馆是沉心自习,徜徉知识海洋,享受时光静好的绝佳场所。好的图书馆让大学学习锦上添花,不负高中三年努力,今天就给大家盘点了部分高校奢华到极点的神仙级图书馆,内附录取分数线,别眨眼,好戏正式开始~

玛丽·比尔德在《一个剑桥教授的生活》一书中曾经提到了为什么到今天,图书馆依然重要:

你去图书馆不仅仅是为了获取信息。

你去那里学习以不同的方式思考。

你去享受拥有空间

和安静进行思考的纯粹乐趣。

毫无疑问,许多信息

可以通过电子方式更快地检索到。

但我认为,真正好的思考

通常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

而信息检索的速度

实际上可能与好的思考相抵触。

无论是各国文化交流,还是城市文化发展,都离不开图书馆,那里有历史,有思想,有故事。自主选拔在线为大家盘点了我国大学图书馆之最,一起来看看吧!

藏书最多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图书馆成立于1898年,由总馆、医学馆、38个分馆、储存馆组成,总面积约90000平米。总、分馆纸质藏书近800万册,近年来还大量引进和自建了数据库、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和多媒体资源等各类国内外数字资源。馆藏中以150万册中文古籍为世界瞩目,其中20万件5至18世纪的珍贵书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重点古籍保护单位。

北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维新变法之际,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现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北大尊重学生选择,构建了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荣誉课程等适合不同志趣学生的多层次跨学科课程体系。

2022年录取分数

↓上下滑动查看目录↓

注:更多信息请登录北京大学本科招生网查看

郑州大学

郑州大学图书馆拥有一个新校区中心馆和三个老校区分馆,总建筑面积达 84000平方米。图书馆现有各类图书资料7139万册,中外文报刊 18325 种,其中纸质报刊3325种,另有音像资料11119件。拥有国内外重要网络、光盘数据库138个,包括世界著名科技文献检索工具以及在全球享有盛誉、学术价值很高的电子期刊全文库、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电子图书等。

原郑州大学创建于1956年,2000年7月,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和河南医科大学三校合并组建新郑州大学。是教育部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合建高校,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一省一校”建设高校。截至2022年9月,学校设有56个院系,开设118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2大学科门类。

2023年录取分数线

↓上下滑动查看目录↓

北京

天津

注:更多信息请登录郑州大学本科招生网查看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图书馆前身为东北行政学院图书馆,1946年创办于哈尔滨。吉林大学图书馆现有馆舍建筑面积97629平方米,有各类纸质书刊69246万册,其中古籍40万册,古籍中6000余部为善本。

吉林大学始建于1946年,2000年,原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合并组建新吉林大学,200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并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截至2022年2月,学校下设52个学院,开设本科专业140个, 新增马克思主义理论、生物医学科学专业。

2022年录取分数线

↓上下滑动查看目录↓

北京

注:更多信息请登录吉林大学招生网查看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图书馆前身为19世纪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湖北自强学堂图书室,1917年正式建馆。馆舍总面积达到58526平米。全馆文献资源总量达1844万册,印刷型文献共687万册。

武汉大学溯源于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国立大学。2000年,武汉大学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 “985工程”“211工程”。

2022年录取分数线

↓上下滑动查看目录↓

北京

浙江

注:更多信息请登录武汉大学本科招生网查看

清华大学

1912年清华学校正式建立了小规模的图书室,称清华学校图书室。馆舍总面积7万余平方米,实体馆藏总量约56245万册,形成了基本覆盖全学科、包含丰富文献类型和载体形式的综合性馆藏体系。

清华大学前身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校名“清华”源于校址“清华园”地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据2023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清华大学设有21个学院,59个系,开设82个本科专业。 2022年2月,学校新增科学史专业。

2022年录取分数线

注:更多信息请登录清华大学本科招生网查看

面积最大

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图书馆设立于1921年,图书馆现有馆舍面积14万平方米,阅览座位11,000个。现设有1个总馆、3个分馆、3个专业分馆以及7个学院资料室。纸本馆藏总量510万册,馆内还拥有大量的古籍线装书、光盘、录音(像)带、缩微平片等资源,是国家重点古籍保护单位。

厦门大学由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国内最早招收研究生的大学之一、设立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成为中国首个在海外建设独立校园的大学,被誉为“南方之强““中国最美大学”。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副部级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

2022年录取分数线

↓上下滑动查看目录↓

注:更多信息请登录厦门大学本科招生网查看

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图书馆创办于1924年,中山大学图书馆系统现由广州校区南校园图书馆、北校园图书馆、东校园图书馆、经济与管理学科馆、珠海校区图书馆和深圳校区图书馆组成,馆舍总建筑面积达18万余平方米。

中山大学是1924年孙中山亲手将广州地区多所高校整合创立国立广东大学,如今该校由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于2001年10月合并而成。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是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广东省共建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

2023年录取分数线

↓上下滑动查看目录↓

注: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山大学本科招生网查看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图书馆前身为东北行政学院图书馆,1946年创办于哈尔滨。吉林大学图书馆现有馆舍建筑面积97629平方米,吉林大学图书馆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东北地区中心,CALIS数字图书馆基地,中英文图书数字化国际合作计划项目成员馆,教育部化学科学外国教材中心,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吉林省高校图工委秘书处所在馆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世界银行委托的藏书馆。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图书馆前身为19世纪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湖北自强学堂图书室,1917年正式建馆。全馆设总馆(又称文理分馆)、工学分馆、信息科学分馆和医学分馆等四个分馆,馆舍总面积图书馆为41925平米,资料室为16601平米,总面积达到58526平米。

贵州大学

贵州大学图书馆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图书馆,经1997年和2004年两次并校后,各校区图书馆完成了一馆建制,现有有西校区、南校区、北校区三个分馆,馆舍总面积约9万平方米。

贵州大学创建于1902年,历经贵州大学堂、省立贵州大学、国立贵州农工学院、国立贵州大学等时期,1950年10月定名为贵州大学,1997年8月与贵州农学院等院校合并,2004年8月与贵州工业大学合并。是教育部与贵州省人民政府“以部为主、部省合建”高校,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一省一校”重点建设高校。

2022年录取分数线

↓上下滑动查看目录↓

注:更多信息请登录贵州大学查看

颜值最高

汕头大学

汕头大学图书馆是由李嘉诚兴建的汕头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家综合性、开放型的高等学校图书馆。总面积21000平方米,文献累积总量近234万册。

汕头大学于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同年9月,教育部批准汕头医学专科学校并入汕头大学,设为汕头大学医学院。是一所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广东省属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广东省人民政府、李嘉诚基金会三方共建的省部共建大学。据2022年10月官网显示,学校有三个校区,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总值2846亿元,教学科研单位23个,本科专业55个,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6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5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8个。

2023年录取分数线

↓上下滑动查看目录↓

注:更多信息请登录汕头大学本科招生网查看

华东政法

华东政法大学图书馆建筑主要由长宁校区和松江校区两部分组成。长宁校区图书馆由主楼、红楼及附楼组成,面积约为5614平方米;松江校区于2004年建成,图书馆使用其中的16477平方米。现有印刷型图书 170 余万册,中外文报刊 1564 种,电子书 46 余万册。

华东政法大学原名华东政法学院,1952年6月由圣约翰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东吴大学、厦门大学、沪江大学、安徽大学、上海学院、震旦大学等9所院校的法律系、政治系和社会系在圣约翰大学旧址合并成立;1958年学校并入上海社会科学院,1963年再次筹建次年招生;1966年停止招生,1972年被撤销,1979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第二次复校;200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华东政法大学,是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是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

2023年录取分数线

↓上下滑动查看目录↓

注:更多信息请登录华东政法大学本科招生网查看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图书馆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图书馆之一,其前身是始建于1897年的求是书院藏书楼。浙江大学图书馆由玉泉校区图书馆、紫金港校区基础分馆、紫金港校区农医分馆、西溪校区图书馆、华家池校区图书馆五大馆舍组成,总建筑面积约86万平方米。全馆实体馆藏总量已达6558万册。

浙江大学前身是创立于1897年的求是书院,1914年停办。1928年于求是书院旧址新建国立浙江大学,后分别发展为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1998年同根同源的四校实现合并,组建了新的浙江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 “211工程”、“985工程”,是九校联盟。

2023年录取分数线

↓上下滑动查看目录↓

注:更多信息请登录浙江大学本科招生网查看

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03年,现有校本部和东校区、北校区、独墅湖校区及阳澄湖校区5座馆舍,总建筑面积79850平方米。有纸本藏书382万册。

苏州大学前身是1900年创办的东吴大学,是中国最早以现代大学学科体系举办的大学,在中国最先开展法学(英美法)专业教育、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授予硕士学位,也是中国第一家创办学报的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东吴大学的文理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的数理系合并组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1982年,学校更复名苏州大学,其后苏州蚕桑专科学校、苏州丝绸工学院和苏州医学院等相继并入苏州大学,是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

2022年录取分数线

↓上下滑动查看目录↓

注:更多信息请登录苏州大学本科招生网查看

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创建于1907年,随后相继设立藏书楼、阅览室、图书室等,1934年正式建立同济大学图书馆。图书馆由总馆、沪西分馆、沪北读者服务部、嘉定校区图书馆组成,总面积68721平方米。印刷型资源有图书317万多册、中文现刊2495种、外文现刊840种、期刊合订本17万册、电子图书100万多册。

同济大学前身是1907年埃里希·宝隆在上海创办的德文医学堂,1923年正式定名同济大学,1927年成为国立同济大学,是中国最早的七所国立大学之一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建设高校,截至2022年,学校有29个专业学院、11家附属医院。

2022年录取分数线

↓上下滑动查看目录↓

注:更多信息请登录同济大学本科招生网查看

还有很多很美的大学,比如南京大学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厦门大学图书馆、东南大学图书馆、天津大学图书馆、西南大学图书馆和西安工业大学图书馆等,各具特色,美不胜收。

好了,今天就分享到这里,以上有没有你最喜欢的图书馆,欢迎评论区留言。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https://www87dhcom/xl/

苏州图书馆始建于 1914 年,是在清末正谊书院学古堂基础上建立的,曾为“江苏省立第二图书馆”,是我国创办较早的公共图书馆之一。于 2001 年 6 月 18 日落成开放的新馆坐落于人民路 858 号,占地 16000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25000 平方米,是一座以“建筑风格园林化、内部功能现代化”为特点的国家 文化部命名的一级公共图书馆。 苏州图书馆总体布局分成北、中、南三大区域。北区主楼为文献借阅区。主楼中设有书刊外借、各科阅览、计算机信息中心、科技情报中心、采编中心等。中区有古籍馆和近代园林建筑——“天香小筑”,以古文献阅览和读者休闲、贵宾接待为主;东部沿张思良巷设有古典园林式长廊,内侧碑刻苏州历代名家书画,体现苏州人文荟萃、英才辈出、文化繁荣的概貌;沿人民路一侧长约 60 米的空透式长廊和绿化带与车水马龙的繁华街景相隔离,动静结合,廊内碑刻苏州籍两院院士格言录,是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南区有 2400 平方米的知识广场,环列学术报告厅、展览厅、社会教育培训中心、少儿馆等。苏州图书馆现存藏书 139 万册 < 件 > ,设有苏州图书馆网站,拥有丰富的电子资源,其中电子图书 446 万册。馆内配设阅览座位 1200 余座,是开展学术活动、读书学习、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

1998年9月5日市委、市政府正式决定建设图书馆新馆,地址选在人民路原市人大、市政府大院。该地块占地面积16000平方米,交通便捷,闹中取静,院内有近代园林建筑“天香小筑”,粉墙壁瓦,古树葱笼,鸟语花香,是一处建造园林式图书馆的理想场所。新馆总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左右,建设总投资为112亿元。于1999年6月18日奠基,2001年6月竣工,正式对外开放。新馆建设充分体现出现代化图书馆智能化的设施管理系统,浓郁的文化氛围和与古城风貌相协调的建筑风格。建筑造型简洁、明快、庄重、楼宇错落有致、布局合理,使原有“天香小筑”的庭园布局与新馆建筑融为一体,成为古城区内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园林风格的文化标志性工程。

整个新馆设计藏书量为200万册(件),1000多个阅览座位。

苏州市图书馆新馆是苏州历史文化名城跨入21世纪的重要标志性工程,是苏州图书馆历史上一次跨越式的发展,与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息息相关,将对全市两个文明的进一步协调发展产生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2013年4月,苏州图书馆被评为苏州市十大优秀公共建筑。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