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舆古籍《地理廖氏家传》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1收藏

堪舆古籍《地理廖氏家传》,第1张

书名:地理廖氏家传

年代:清代

页数:34个筒子页,68面

简介:清代地理风水古籍手抄本,廖廷模抄。内容包含:秘传竖天灯式、移床求生子诀、改门催官催财催丁、安床求子、起定生宫、起主魂诀、玄空四十八煞、天玉经外传四十八分局、论斗首、斗首要诀、杨公秘授心印诀、选择指示诀等。

温馨提示:

1古籍书坊所发古籍是本人花费大量时间搜集而来,资源来自古籍收藏家、世界各大图书馆及论坛。内容真伪本人亦无从考证,仅供参考、鉴赏,请大家不要轻易尝试书中内容,否则后果自负!

2古籍书坊不会人为删减古籍内容,部分古籍因流传导致破损或缺页,均属正常现象!

3喜欢此文,烦请点赞并帮忙转发,在此感谢!更多珍贵古籍,请关注公号古籍书坊。

 《古今图书集成》由清•陈梦雷凭一己之力编修完成。

 陈梦雷早年曾与李光地密谋上书请兵讨逆,然李光地坑友求荣,加之另有人诬告陈,还倒打一耙、反唇相讥,陈无以自证清白,遂以「附逆」之罪下狱论斩。

 陈怒责李光地,然李竟狂狷猖悖、反唇相讥、倒打一耙,使陈死罪坐实。後幸得刑部尚书徐乾学斡旋,陈得免死,乃流放奉天省[今辽宁]戍边。

 ——— 读至此,余愤然难平,恨李光地之歹毒。且李诚为一朝命官、一代名臣,品行心肠竟如此卑鄙无耻,真个颠覆了我的历史认知!

 李光地藉陈梦雷之力青云直上,却过河拆桥、落井下石。此其所为 如若属史实,则其必遗千古之劣迹、负百代之骂名也!

 书成,未及刊印,康熙崩,雍正继位。後者排除异己,皇三子胤祉遭流放。陈梦雷曾任胤祉老师,遂受牵连。

 参上图。光地者,期以光大地之德行也。地之德,顺天承道、载育万物、博大光明也。

 而李光地背友求荣,行事卑鄙,毫无博大光明之德。其必毁其先祚、败其祖德,宗族之人俱殃也。其卖友以发家,青云直上,必惠及宗族。而天欲惩之,祸延其宗室,也算对冲其亲眷 本不应享用之福份。

 其友陈梦雷因其落井下石,险被问斩,後仍两度流放。古稀之年,竟被雍正流放至极北之地齐齐哈尔,雍正之狠辣亦可见一斑。

 然陈梦雷得以高寿。其生1650年,卒於1740年,得寿九十!可谓惊人。

 其生前两度流放,一次戍尚阳堡[bǔ][今辽宁开原县东四十里]历十七载,一次戍卜魁[今齐齐哈尔]经十八年。初次流放[1682年],陈32岁,到地即病,随後,其父母妻子亦先後亡故。如此凄苦,纵历数百载,观而犹为之惋惜,并生良多不平之叹。

:《古今图书集成》

 《古今图书集成》原名《古今图书汇编》,全书共10000卷,目录40卷,是清朝康熙时期由福建侯官人陈梦雷(1650-1741)所编辑的大型类书。该书编辑历时28年,共分6编32典,是现存规模最大、资料最丰富的类书。

《古今图书集成》,采撷广博,内容非常丰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中有人类、禽兽、昆虫,乃至文学、乐律等等,包罗万象。它集清朝以前图书之大成,是各学科研究人员治学、继续先人成果的宝库。由于成书在封建社会末期,克服以前编排上不科学的地方,有些被征引的古籍,现在佚失了,得以赖此类书保存了很多零篇章句。

作品名称:古今图书集成

创作年代:清代

作品类别:类书

《古今图书集成》原名《文献汇编》或称《古今图书汇编》,原系康熙皇三子胤祉奉康熙之命与侍读陈梦雷等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康熙皇帝钦赐书名,雍正皇帝写序,《古今图书集成》为此冠名“钦定”,开始于康熙四十年(1701),印制完成于雍正六年(1728),历时两朝二十八年,采集广博,内容丰富,正文10000卷,目录40卷,共分为5020册,520函,42万余筒子页,1亿6千万字,内容分为6汇编、32典、6117部 。全书按天、地、人、物、事次序展开,规模宏大、分类细密、纵横交错、举凡天文地理、人伦规范、文史哲学、自然艺术、经济政治、教育科举、农桑渔牧、医药良方、百家考工等无所不包,图文并茂,因而成为查找古代资料文献的十分重要的百科全书。

 由于之后的《四库全书》受清文字狱影响,大量书籍被列为禁书,遭到销毁删改,因此收书不全,错漏甚多,而成书时间较早的《古今图书集成》则收录了《四库全书》不收或未曾收录的典籍,还包括康熙晚年所出的律令、方志等。 被称为“古代百科全书”的《古今图书集成》与《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并列为中国古代三部皇家巨作。相比于《古今图书集成》,成书于明朝的《永乐大典》属于类书,但因毁于清朝八国联军的战乱,现存不足4% ;成书于清乾隆年间的《四库全书》属于现存最大的丛书;成书于清雍正年间的《古今图书集成》由于有国家图书馆至今保存完好的雍正版内府铜活字本,成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类书。作为“类书之最”,该书也是中国铜活字印刷上卷帙最浩繁、印制最精美的一部旷世奇作。

 《古今图书集成》的实际创编者叫陈梦雷,字则震,号省斋,晚号松鹤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康熙四十年完成初稿,四十五年缮成清本,初名《汇编》,呈清圣祖(康熙皇帝)过目,改名《古今图书集成》,未及刊行圣祖驾崩。

 爱新觉罗·胤禛(雍正皇帝)继位之后,为了巩固已得之权,消除异己,处置了他的一些兄弟及幕僚,陈以「招摇无忌」治罪〔即所谓“为人张扬、无所忌惮”〕,流放边疆,另命蒋廷锡,经三年改编成现样〔这三年裏,究竟改编了哪些内容呢〕。雍正四年用铜活字排印,六年成书。用当时的开化纸和太史连纸两种,纸质细软洁白,印刷精良,装潢富丽,极其美观大方。

 承德市图书馆藏有一部残卷,计四百二十四函,三千三百一十二册,六千六百二十四卷,缺三千三百七十六卷。四周双栏,半页九行,行二十字,白口,卷首雍正制序。这些书现珍藏在文津阁(承德市图书馆分馆)。可惜的是:解放前,这些书在热河文庙尊经阁存放时,因军阀战乱,损失近三分之一。但它现在仍是罕见的善书。《全省善本书目》已登录在册。

 《古今图书集成》的编修人陈梦雷,清顺治七年[1650年]生。陈梦雷资质聪敏,少有才名。12岁中秀才,19岁中举人,康熙九年[1670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散馆后授编修。

《古今图书集成》是雍正正六年,用铜活字印刷成书,仅印六十四部,每部五百二十五函,五千零二十册,一亿六千多万字,计一万卷,目录四十卷。分为六遍三十二典,六千一百九部,部下设汇考、总论、图、表、列传、艺文、造句、纪事、杂录、外编、缺者不设。

  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二月, 陈梦雷回乡省亲。翌年三月,靖南王耿精忠在福州举兵反清。在福建遍罗名士,强授官职,胁迫士人同反。陈梦雷遁入僧寺,因老父被拘,不得已入耿幕,但仍托病拒受印札。

  当时,与陈梦雷同年进士、同官编修的安溪人李光地,也被迫来福州,迅即以“父疾”请假回家。 据陈梦雷称,二人曾在福州密约:由陈梦雷从中「离散逆党,探听消息」;「借光地在外,从山路通信军前」,共请清兵入剿 ;并由陈梦雷主拟「请兵疏稿」。

  陈梦雷还称,李光地「挨延半载,始肯遣人。则尽易臣疏,削去臣名」 〔(李光地)拖了半年,才愿意上书请兵。接着,他全面改写了我奏书的原文,还删去我的署名〕 ,单独向朝廷上疏请兵。李光地因此大受赏识,青云直上。而陈梦雷不但功被埋没,还因京师传陈梦雷任耿精忠“学士”,又受到耿党徐鸿弼诬告,致以「附逆」罪被捕,入狱论斩。陈梦雷入狱前后,曾多次要求李光地为自己作证辨诬。

 李光地于康熙十九年[1680年]返京后,也曾为陈梦雷「代具一疏」,但对陈梦雷在福州「离散逆党,密图内应及同谋请兵之事,一语不及」。 陈梦雷因此大恨李光地,责其「欺君负友」,还写了〈绝交书〉。

李光地断然拒绝陈梦雷的指责,向康熙奏云:『 陈梦雷所谓「臣上蜡丸书是他定的稿」,实实无此事!还指出:十四年[1675年]五月,自己将上密本之时,曾派人持书到福州找陈梦雷,陈梦雷「一字不见答」,因此只得「与家叔谋之」,陈梦雷对自己的攻击,是受忌妒自己的大臣指使所致。』

陈、李二人的是非争论,遂成历史公案。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经刑部尚书徐乾学救援,陈梦雷免死,改戍奉天省[今辽宁省]尚阳堡[bǔ][今辽宁开原县东四十里]。

到戍所后,陈病倒 ;家中父、母先后去世 ;妻子也在流放地亡故。陈梦雷万分悲痛,但仍手不释卷,刻苦读书和著述。

 陈梦雷在奉天17年,一面教书,一面著述,先后编撰《周易浅述》《盛京通志》《承德县志》《海城县志》《盖平县志》等。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九月,康熙巡视盛京(今沈阳),陈梦雷献诗称旨,被召回京师。次年,入内苑,侍奉诚亲王胤祉[康熙第三子]读书。由于恪尽职守,甚得胤祉好感。

 在长期教学中,陈梦雷见现有类书,「详于政典」,「但资辞藻」,有许多缺点,因此决心编辑一部「大小一贯,上下古今,类列部分,有纲有纪」的大型类书。此事得到胤祉支持,特拨给“协一堂”藏书,并在城北买“一间楼”,雇人帮助缮写。自康熙四十年(1701年)十月起,陈梦雷根据“协一堂”藏书和家藏图书共15000余卷,开始分类编辑。经过「目营手检,无间晨夕」的辛勤劳动,历时六年〔也有说历时五年〕,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修成,共一万卷。但编成后没能刊印。

 当时,康熙对他十分恩宠,对其工作也十分赞赏,赐其住宅,还曾亲临陈梦雷书斋,并亲笔为其书斋题一联:“松高枝叶茂,鹤老羽毛新”。陈梦雷涕感之余,即以“松鹤”为其书斋名,晚年自号松鹤老人即缘于此。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逝世,其四子胤禛继位。胤禛即位后,胤祉因犯错被贬斥, 陈梦雷受牵连,于雍正元年 (1723年)一月,被再度流放到黑龙江,这时陈梦雷已72岁。 雍正下令由经筵讲官、户部尚书蒋廷锡 重新编校已经定稿的《古今图书集成》,去掉陈梦雷名字,代之以蒋廷锡。

   按字数统计,《古今图书集成》是此前类书《太平御览》的32倍,《册府元龟》的16倍。文献搜罗完备而编次井然,分类缜密而宏富壮观 ,在中国图书史上可谓浩瀚之作。内府铜活字版共印64部,印制精美,装潢考究,堪称中国古代印刷史上的巅峰之作。

  然而由于康熙死后诸皇子之间的斗争,《古今图书集成》上并无陈梦雷的名字。相反,他再一次惨遭流放,于雍正元年被流放于卜魁[今齐齐哈尔]。从此,陈梦雷成了一位模糊不清 甚或下落不明的人物,直至他死后244年,才由沈阳的著名清史学者张玉兴先生 在《关于陈梦雷第二次被流放的问题》一文中 考证清楚:陈梦雷于乾隆五年(1740)死于流放地。

 陈梦雷第二次谪戍以后,雍正虽然否定他这个人,但没有否定他的这部书,钦命时任户部侍郎的蒋廷锡重新编校此书,并改名为《古今图书集成》,删去了陈梦雷的名字。

 雍正四年(1726),这部巨作终于首次用铜活字排印了64部,被称之为《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每部一万零四十卷,五千零二十册[平均每两册 合一卷]。由于印数少,一般读者根本无法看到。直到清朝末年,才开始出现影印本和铅印本,而钦定本这时在北京琉璃厂[古玩市场]的售价为一万两银子。

 《古今图书集成》并非蒋廷锡创编,但雍正请他来主持重编必有其道理。如《重修常昭合志》载:「蒋廷锡……内值时编纂群书,并付勘校,博学精敏,同辈推让,常参扈从备顾问。凡诸巨典,谙练掌故,参考经集,议上都称旨……」。这可以说明,蒋廷锡在学问和人品方面,他也已经具备了这样的资格。

  当然,历史是公正的,陈梦雷是《古今图书集成》创编者的事实已被载入史册, 但蒋廷锡在完善、并以“钦定本”刊印、最终使这部巨作完整面世方面,同样起了不可否认的重要作用。| 而且,当年陈梦雷名字被删除 是钦命所为,而蒋廷锡始终未以“主编”自居,在其一生著作中不列此书的正直态度同样令人赞赏。

 雍正虽然剥夺了陈梦雷对《集成》的署名权,但其于该书的印制上却功不可没。从整个中国封建王朝看,以铜活字精心印制如此巨帙大作,且不惜工本雷厉风行,不到三年圆满告成,是未曾有过也难以企及的。唯其魄力如许,在中国出版史上也该有其一席之地。《集成》自刊出以后,因其较为完备的文献功能,备受朝廷、民 间尤其是文人学者的注重。乾隆将该书作为最高奖赏用以褒扬献书最多的宁波范氏天一阁等四家藏书楼,引得民间艳羡无限。

 江南“文澜”等三阁,因收藏有此书 而招致学者藏家接踵前往借抄。清人张月霄编《金文最》一书,即从《集成》中辑得不少佚篇。太平天国的儒将翼王•石达开也曾缴获《集成》一部,从此爱不释手,必随军携带,不时检读。

 至清末,北京琉璃厂一套原版《集成》已价至一万两银。在现代,《集成》仍显示出其独具的资料宝库的魅力,中外学者利用甚众。

 英国著名学者、《中国科学技术史》著者李约瑟博士 曾满怀感激地提到:『 我们经常查阅的最大的百科全书是《图书集成》。…… 这是一件无上珍贵的礼物。』

: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难题」词条下共有六种讨论解答,前后洋洋数万字。粗看了一下,几乎每一大段都是精华。碍于其篇幅,只能放弃截图。

   [END]

看纸张。

新刷的纸张一定是新的,现在的纸张都是机制纸,没有帘纹,现在市面上99%的宣纸也是机制。以前的宣纸也好,竹纸也好,都是人工制作,有帘纹的。

其次闻气味。现在的墨有化学成份在里面,与老墨不同。这个要体验过才知道了。而且新刷的墨是浮在纸上,用手一擦就会糊掉。真的老书墨色吃进去的。这个很好认。

您说的“影印本”不知是指什么,如果是指现在方式影印的,就是现代印刷方式,不存在“新刷”这个概念了。

再者,近些年老版新刷的书,其实大家都是知道的,您在圈内问一问就行了。

筒子页,多出现在古籍及现代仿古书籍装帧中的一种装订方式。

即将双页大小的纸张横向对折,折痕朝书口方向,而折页开口处朝书籍订口方向装订成册。

这种装订方式首先是因为古代宣纸薄而透,这样能增加书籍文字的清晰度和纸张的韧性。

其次,折痕朝外,可以增强书页的抗磨损度,增加书籍美观度并延长保存时间。

第三,现代书籍装帧以此作为摹古仿古的一种呈现方式。

第四,现代书籍装帧设计借用筒子页的载体,在筒子页内部印刷图文,作为体现特定设计创意的新颖方式。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