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白鲟灭绝了吗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9浏览:3收藏

中华白鲟灭绝了吗,第1张

今天,白鲟(Psephurus gladius)最终被正式宣布灭绝。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北京时间2022年7月21日更新的物种红色名录,全球现存的26种鲟鱼均面临灭绝威胁。名录显示,长江特有物种白鲟已经灭绝,长江鲟(Acipenser dabryanus)野外灭绝,裸腹鲟多瑙河种群(A nudiventris Aral Sea subpopulation)灭绝。红色名录同经灭绝,长江鲟(Acipenser dabryanus)野外灭绝,裸腹鲟多瑙河种群(A nudiventris Aral Sea subpopulation)灭绝。红色名录同时提升了其他7种鲟鱼的保护等级。

河流和淡水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和自然至关重要,但全球淡水生物多样性却在持续丧失,河流生态不断退化。IUCN鲟鱼专家组主席艾纳·路维(Arne Ludwig)表示,“结果是令人震惊和悲伤的,但却在意料之中。评估表明鲟鱼仍然无法摘掉‘世界上最受威胁的类群’这一头衔。”

鲟鱼

在全球范围内,鲟鱼面临的主要威胁包括:野生鱼子酱和鱼肉的非法贸易带来了非法捕捞,水坝阻断了它们的迁移路线,不可持续的沙石开采破坏了它们的产卵场,以及栖息地丧失。“鲟鱼与我们的文化和饮食息息相关。若干世纪以来,它们支撑着整个欧洲大陆的渔业,但现在它们在欧洲的未来岌岌可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全球鲟鱼倡议负责人贝亚特(Beate Striebel-Greiter)表示,“裸腹鲟多瑙河种群的灭绝表明实施‘泛欧鲟鱼行动计划’十分紧迫。如果欧洲各国政府和欧盟再不采取行动,恢复河流的连通性,保护并恢复关键河流的鲟鱼栖息地,更多的鲟鱼将面临灭绝。”

裸腹鲟

此次被提级的三种亚洲鲟鱼包括白鲟、长江鲟和西伯利亚鲟自然种群,其中前两种都是中国母亲河长江流域的代表性水生物种:白鲟2003年最后一次出现在长江宜宾南溪江段,而经常见诸媒体的长江鲟(达氏鲟)则是因为未能发现除增殖放流种群外的幼鱼而被评估为野外灭绝。这一结果凸显了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巨大挑战。

长江流域分布着多达4300多种的水生生物,其中鱼类400多种,长江特有鱼类170多种;拥有白鱀豚、白鲟、中华鲟、长江鲟、长江江豚等国家重点保护水生生物12 种。

中华鲟幼鱼

IUCN鲟鱼专家组中国唯一成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所研究员、武汉长江中华鲟保护中心发起人危起伟将白鲟和白鱀豚进行了对比:“诚然鲟鱼是世界上最受威胁的类群,但是白鲟灭绝仍然是不应该发生的事情。白鲟和白鱀豚生态习性不同,一个在长江上游繁殖,一个栖息地主要在长江中下游,但是它们灭绝的命运与时期却差不多,这并不是偶然事件,更是深刻教训,其它长江水生生物万不可重蹈覆辙。”

白鲟

近年来中国已经加大了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力度。中国农业农村部陆续发布了《中华鲟拯救行动计划 (2015- 2030)》、《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 (2016-2025)》与《长江鲟(达氏鲟)拯救行动计划 (2018—2035)》。计划中对于中华鲟的现状描述是“产卵频率降低、洄游种群数量持续减少、自然种群急剧衰退”,对于长江鲟则是“自然繁殖终止、野生种群基本绝迹、人工群体亟需保护”。

危起伟表示,“长江鲟和中华鲟不应该只有灭绝一种未来。它们的人工繁殖已经突破,建立了一批人工群体,但自然种群的恢复任重道远。所幸‘长江大保护’已成中国共识,‘十年禁渔’、《长江保护法》等利好政策已陆续开始实施。”

2019年5月22日宜宾 长江鲟野外种群重建活动

“白鲟的灭绝以及长江鲟的野外灭绝为我们敲响了警钟”,WWF北京代表处副总干事(项目)周非表示,“这次红色名录更新结果提醒我们需要通过抢救性保护来扭转淡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趋势,更需要规划和实施系统性保护措施解决长期威胁,仅靠人工措施和单个部门投入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更多机构和社会力量的参与与支持,帮助长江鲟早日‘降级’,更好地守护江海洄游的中华鲟,共创江海生态系统的美好未来

因为长江白鲟已经在地球上15亿年的时间,经历过大大小小的地球灾难依旧存活了下来,属于跟恐龙同一时期的动物。但是无论他们生命力有多么顽强也在人类的影响下灭绝。这是一件多么令人痛心的事情啊!

长江白鲟是什么?

长江白鲟属于匙吻鲟科鱼类,最早出现在白垩纪湿气。长江白鲟是我国长江流域特有的一种珍稀大鱼。从外观上看,长江白鲟和普通的江鲟还有很大的区别。长江白鲟一般在75-105cm左右,重约10-25斤。最硬的鱼重达100斤,因此长江白鲟也被称为“中国最大的淡水鱼”和“中国淡水鱼之王”。此外,它是一个非常罕见而且数量稀少的云雷,所以它也被称为在水大熊猫的称号。

为什么长江白鲟会突然灭绝?

其实并不是突然灭绝,很多年以前长江的生态环境非常恶劣,许多工厂都往长江倾倒污水。导致长江水质变差,加上长江流域周围兴修电力水坝工程,导致长江白鲟无法正常在这种环境中繁衍生息。这种种的原因都导致了长江白鲟的数量急剧减少,最终让长江白鲟彻底消失在了地球上。 

长江流域被过度捕捞导致白鲟没有食物。

还有一种原因是长江流域的渔民过度捕捞,导致长江鱼类资源逐渐减少,这也给白鲟带来了严重的粮食危机。尽管长江最终实施了为期10年的禁捕令,但这并没有改变白鲟灭绝的结果。最后,问题是长江的高密度航运。长江是中国最活跃的河流之一。频繁的船舶交通进一步挤压了白鲟的生存空间,白鲟的栖息地受到严重影响。

总而言之,这次长江白鲟的灭绝反应出了如今的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对于濒临灭绝物种的保护还不够全面,才导致了这次事情的发生。

长江白鲟是哺乳动物吗

 长江白鲟是哺乳动物吗,世界上有着多种多样的生物,每一种动物都有各自的分布的地区以及独特的生活习性,人们平时能接触到的动物只有大自然中极少一部分而已,近些年来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一些动物的面临着生存危机,下面一起来看看长江白鲟是哺乳动物吗?

长江白鲟是哺乳动物吗1

  一、长江白鲟是哺乳动物吗

 长江白鲟是我国一种非常有名的鱼,也是一种十分珍稀的品种。从类别来看,长江白鲟是硬骨鱼纲中的动物,也就是鱼类的一种,从具体的分类来看属于硬骨鱼。哺乳动物是一大类动物的总称,指的是哺乳纲中的动物。

 可见,长江白鲟并不是哺乳动物,因为它们已经属于硬骨鱼纲,不可能同时属于哺乳纲。其实,哺乳动物和鱼类之间是无交集的,任何一种动物都只能属于其中的一类,不可能同时属于这两类。

 长江白鲟作为鱼类,跟哺乳动物相比差异是比较大的。最大的两个差异就体现在呼吸器官以及繁殖方式上。从第一个方面来看,长江白鲟以及其它鱼类都是用鳃呼吸的,哺乳动物不同,它们有肺,而且用它来呼吸。

 从第二个方面来看,长江白鲟是卵生动物,我国的长江白鲟在产卵时一般会到长江之中;哺乳动物不同,它们是胎生动物。另外,长江白鲟和哺乳动物还有其它一些方面的细微差异,比如长江白鲟是变温,而哺乳动物是恒温等。

  二、长江白鲟是鱼类吗

 上面已经介绍过,长江白鲟不是哺乳动物,而是鱼类。从具体的分类来看,长江白鲟属于硬骨鱼纲鲟形目鲟科鲟属,因此它们属于硬骨鱼,也属于鲟鱼,是鲟鱼的其中一种,还是鲟鱼之中一个比较珍贵的品种。长江白鲟作为鱼类,符合鱼类的诸多特征,上文提过的用鳃呼吸、卵生、变温等都是属于鱼类的共同特征。

长江白鲟是哺乳动物吗2

  一、长江白鲟是什么

 白鲟,又称中华匙吻鲟或中国剑鱼,是匙吻鲟科白鲟属鱼类。其体长梭形,上下颌均有尖细的齿,为吻长剑状,吻部则由前到后逐渐变宽。体无骨板状的大硬鳞,仅在尾鳍上缘有一列棘状鳞,背部为浅紫灰色、腹部及各鳍略呈白粉色。

 白鲟是中国最大的淡水鱼类,亦是中国特产稀有珍贵动物,属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有“水中大熊猫”之称,主产于中国长江自宜宾至长江口的干支流中,钱塘江和黄河下游也有发现。

  二、长江白鲟为什么宣告灭绝

 长期以来,受拦河筑坝、水域污染、过度捕捞、航道整治、挖砂采石等活动的影响,长江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已经日趋恶化,生物多样性的指数在持续下降,珍稀特有物种资源已全面衰退。白公式豚、白鲟、鲥、鯮等物种已多年未见,中华鲟、长江江豚等物种极度濒危。

 由于环境变化,已经没有了白鲟生存的自然条件。自2003年至今,相关人员就没有再发现过白鲟了,也没有其人工养殖的个体存留。

 以上就是关于长江白鲟的介绍,白鲟原来分布在海河到钱塘江之间的各大河流,现在主要在长江流域,以及黄海、渤海和东海等近海海域。大的白鲟多栖息于干流的深水河槽,善于游泳,常游弋于长江各江段广阔的水层中;幼鱼则常到支流、港道、甚至长江口的半咸水区觅食。

长江白鲟是哺乳动物吗3

  01、鱼类“活化石”——长江白鲟

 说起白鲟,可能很多人都感到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经常能在网上看到它的相关报道,而陌生的原因是从来没有谁真正地见到过它。

 因为白鲟在我国长江,将近20年都没有出现过了,如今只剩下了往昔的照片。白鲟,是匙吻鲟科鱼类的一种,是地球上的古老生物,早在距今145亿年前,就已经生活在地球上了。

 当时栖息在地球上的白鲟,不仅数量很多且分布也很广泛,但在距今200~300万年前,匙吻鲟科鱼类的家族,却遭到了最严厉的考验,甚至差点在地球上灭绝。

 由于第三纪末地球气候转冷后,此时地球进入了“第四纪大冰期”,地球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导致原先分布广泛的匙吻鲟科鱼类,因为很难适应地球新环境,便逐渐走向灭绝了,不过幸运的`是还有两种匙吻鲟科鱼类存活了下来。

 原先世界上幸存的两种匙吻鲟科鱼类:一种是我国已经灭绝的长江白鲟;而另一种是分布在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的长吻鲟,同样是栖息于淡水且现存数量较多。

 虽然美国长吻鲟和长江白鲟是同一时期物种,但它们的食性和个体却恰恰相反。长江白鲟是肉食性鱼类,而美国长吻鲟是滤食性鱼类,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偶尔也食摇蚊幼虫等食物。

 美国长吻鲟单个个体,最大不超过2米,重量在100斤以内,但白鲟却是长江里体型巨大的淡水鱼。那么,白鲟能长多大?

  02、昔日的“长江鱼王”

 在我国四川地区,当地的渔民口中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千斤腊子万斤象,黄排大得不像样”。

 渔民口中的顺口溜,其实是指栖息在长江里的三种鱼,分别是达氏鲟(千斤腊子)、白鲟(万斤象)和胭脂鱼(黄排)。把白鲟比做大象,能长到上万斤,可想而知,白鲟的体型是有多大!虽然这句话听起来有些夸张,但实际上也并非空穴来风。

 据著名动物学家秉志教授的记载,南京曾捕获一条体长7米、重将近一吨的白鲟。白鲟是属于大型鱼类,最大可以长到75米,以往常见个体在2~3米、重200公斤左右。所以,“长江鱼王”的称呼,白鲟是当之无愧,同时白鲟也是长江里最大的淡水鱼,但白鲟也不仅仅只栖息于淡水。

 因为白鲟是属于半溯河洄游性鱼类,它是在淡水的江河之中出生,长到一定大小后便开始洄游至近海岸生活,等到发育成熟后再次回到淡水江河之中产卵,而白鲟也是溯河洄游性鱼类当中最大的一种。

 原先主要在钱塘江和东海近海岸活动,后来因环境的恶化等种种原因,迫使种群迁移至长江流域,以及黄海、渤海等海河之间栖息,但最终还是走向了灭绝的不归路。

 实际上,我国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就已经监测到白鲟的种群在急剧下降,并于1983年和1987年,先后两次将长江白鲟列入《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升级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珍贵稀有动物。

长江白鲟被IUCN宣布灭绝后,有记者报告调查到其他白鲟或者鲟鱼都面临着灭绝的危险,而且都处于濒危状态,再一次给人类保护自然和维护自然生物安全敲响了一个警钟,据了解,白鲟在地球存活了近2亿年,身长都在两米以上,重量更是高达500斤,长江白鲟甚至有着“淡水王”和“水下大熊猫”的称谓,而就是这样一个体型庞大,猎食能力强的淡水鱼却因为受到人类的影响灭绝,这么不让人感到“痛心”。

白鲟主要生活在我国长江地带,在灭亡之前属于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据史册记载鲟鱼最早是生活在亚洲和北美洲的淡水河中,早些年它还曾出现在钱塘江等其他河流中,甚至鲟鱼这个物种在古代有多种类型,无论是什么类型的鲟鱼它们的体长都比较长,内部皮肤比裸露在外的皮肤来说都更加白皙,属于肉食动物,大多食用一些淡水鱼中的小龙虾,鲫鱼,螃蟹等,这些体积比较小的鱼类。

而即使是那么凶狠的鲟鱼,但面对人类的环境污染时,也逃不掉逐渐死亡在世界上存活几率小,如今到现在灭亡的可能,在很多年之前,我国为了增加这个物种的数量曾设想过饲养白鲟并对其进行人工繁殖,但那时候我国对鲟鱼的饲养技术并不先进,只好让它在长江一带继续生活,但逐渐鲟鱼物种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少,数量急剧下降,在我国饲养技术提升后,鲟鱼的数量已经不超过百头了,进行人工繁殖前还需要进行相关研究,因此我国从来没有鲟鱼繁殖成功的案例。

保护野生动物,减少生态环境的破坏,是每一个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所应该做的,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鲟鱼灭亡后,希望国家能够出台相应政策,加大对我国野生动物的保护,拯救地球上的濒危和易危物种。

白鲟已经宣布灭绝,意味着今后我们想要再赌白鲟身形,只能够依赖视频、资料。白鲟的灭绝有几个方面原因,其一便是过度捕捞,其二是栖息地、生态环境破坏,其三则是洄游受到阻碍,使得白鲟繁殖受到影响。

白鲟灭绝这一情况,再次给我们人类敲响了警钟,告诉我们保护生态物种多样性,是一件刻不容缓工作。如果不重视生态环境,和动物保护,今后这样情况,还会再次上演。

地球上生活15亿年活化石,却灭绝在了人类活动之下

白鲟这一物种,曾经生活在白垩纪时期,有过和恐龙一样悠久的繁育历史。这样一个古生物,没有灭绝在恶劣地球气候环境中,却灭绝在了我们人类活动之下。

白鲟体型庞大,加上性情温和,游动速度也不快,因此很容易被捕获。受到惊吓白鲟,会拼命撞击让自己遍体鳞伤。曾经的我们不懂得珍惜、保护它们,科学技术达不到对其很好保护,正因为这些原因,才使得它们永远离开,成为了活在历史中的鱼类。

白鲟灭绝告诫我们,生态多样性保护刻不容缓

白鲟的灭绝,有着多重原因。这些原因,不仅能够让白鲟灭绝,对其他鱼类也同样有效。因此通过白鲟灭绝这一情况,也在告诫我们,一定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不管是动物还是植物,如果不保护和珍视,未来将会有更多动植物灭绝。

保护好野生动植物,就需要保护好它们栖息地环境,同时防止外来物种破坏、蚕食。白鲟灭绝后,长江生态系统中,还有一些其他鱼类,也处于濒危状态。

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物种多样性任重道远,需要我们不断努力维护,只有不遗余力保护,才能够避免下一个灭绝物种出现。

长江白鲟是脊椎动物吗

 长江白鲟是脊椎动物吗,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也对全球的鲟鱼进行了再评,有着“中国淡水鱼之王”之称的长江白鲟被正式宣告灭绝,很多人都为之惋惜。以下分享长江白鲟是脊椎动物吗?

长江白鲟是脊椎动物吗1

  什么是长江白鲟?

 从名字上就能看出,长江白鲟是我国特有的物种,它们生活在长江中。长江白鲟和中华鲟不是同一物种,长江白鲟体长为2~3米,体重200~300公斤,最大的体长可达75米,又称作中华匙吻鲟。另名为中国剑鱼是中国最大的淡水鱼类,因为其吻部长状如象鼻,又俗称为象鱼。

 鲟鱼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软骨鱼类,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之一。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4亿多年前的泥盆纪,那时的古鳕类分化形成的最早的鲟鱼,长江白鲟仅存的27种鲟鱼之一,它出现于白垩纪(距今一亿多年)曾与与霸王龙生活在同一时代。最早在西周时期就有对白鲟的记载,在《诗经》中的《周颂·潜》中有这么一句:有鳣有鲔,鲦鲿鰋鲤。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鲔是中国古代对白鲟的称呼,诗中记载早在西周时期就有用白鲟进行祭祀的活动。为什么是淡水之王?早在三国时的就有详细的尺寸记载,在当时一尺约合0242m,7-8尺差不多就是2米左右,这表示白鲟体型还是比较大的,不过据现代记录,白鲟最长可以长到3米左右,体重可达250千克——300千克。

 然而,即便是存在了一亿多年的古老物种,经历了第五次物种灭绝,却始终没有躲过灭绝的下场。

  有预感的灭绝事件

 早在2019年12月23日,长江白鲟(白鲟属仅含1种)被正式宣布灭绝。

 国际学术期刊《整体环境科学》上刊发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专家的研究论文,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危起伟:长江白鲟预计在2005年-2010年时就已经灭绝。不过此事并没有得到IUCN的公开确认,2020年1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就此回应称,目前官方还没有发布和更新关于长江鲟灭绝的消息,“后续还需要进一步讨论”。

 虽然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还没有正式宣布,但大家心里心知肚明,早就预想着这一天的到来。因为长江白鲟已经很多年没见到了。

  上一次发现已经过去19年

 2003年的大年初一,中国水产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的科学家救助一条长江白鲟,并对这条白鲟安装了信号定位器进行跟踪。但不幸的是随后船触礁,被放生白鲟的电波信号也消失。大家为此非常失落,因为他们知道,这一去很可能就是永别。

 在往后的十几年里科研人员没有再发现过白鲟,也没有其人工养殖个体存留。此前,人们还抱有一线期待。“有渔民认为,长江某些水域还幸存有白鲟。”直到2019年12月23日被宣布灭绝。

  为什么白鲟会灭绝?

 这条跨越了一亿多年的古老物种,躲过了第五次物种大灭绝,为什么会在现在灭绝了呢?其中的原因大家也可以想到,人类难逃其咎!

 首先我们回顾上文,从周朝开始人类就有捕捉长江白鲟用于祭祀的先例,而在渔民口中也有“千斤腊子万斤象”的说法。其中“腊子”代表的就是中华鲟,“象”指的就是白鲟。长江白鲟的生命力可谓是非常顽强,从它可以顺利地熬过第5次物种灭绝就可以看出。但由于人类的过度捕捉和环境破坏,始终没有逃过这一劫。

 那么,长江白鲟从古至今的数量都很少吗?并非如此。在古代,捕捞的技术与需求并没有这么大。时间到了上个世纪60年代,长江白鲟的数量还很多。在长江渔民的船上很常见,国家也并没有将白鲟列入保护动物名单中。然而,捕捉白鲟获得的高额经济和没有禁止,使得渔民毫不顾忌地大量捕捞,将白鲟以高价卖出,送到人类的餐桌上作为佳肴。当时每年白鲟的捕捞量高达25吨。

 由于暴利的趋势,更多人加入了捕捞白鲟的行业。直到70年代,每年捕捞的白鲟只有25吨。捕捞量的减少,让渔民更加疯狂,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甚至使用更小网眼的渔网捕捞白鲟的幼崽。因此白鲟失去了生长期,还有很多还没有产卵的鱼就被捕捞起来送上餐桌,这样一来白鲟的'数量自然会只减不增。

 影响白鲟生存的人类活动不仅仅只有过度捕捞。还有拦江筑坝,白鲟是一种洄游性鱼类,栖息在金沙江下游,但每年到了排卵期就会到长江上游去。也就是在每年的春天,雌性的长江白鲟为了顺利产卵都会逆流而上,在宜宾一带的江段上进行产卵。而鱼卵则会顺流而下,漂游到下游发育长大。

 但是,由于拦江筑坝将白鲟需要穿行的河流阻断了,这让雌性白鲟的逆流和鱼卵的顺流无法完成回溯,直接导致长江白鲟在生产这一环节出现问题。

 不单单我们中国,拦江筑坝不仅对白鲟造成影响,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研究表明,修筑堤坝等活动,对鱼类在自然水域进行繁殖造成不可逆的影响,导致目前全球已经有五分之一的淡水鱼灭绝或濒危。

长江白鲟是脊椎动物吗2

 中国长江又一特有物种——长江白鲟被宣布灭绝,没能跨入2020年。国际学术期刊《整体环境科学》(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日前在线发布的一篇研究论文(pre-proof)透露了这一消息。

 该论文的通讯作者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研究员危起伟博士,论文的第一作者是张辉博士。

 研究人员在该论文中称,预计2005-2010年时,长江白鲟已经灭绝。该论文的预校样(pre-proof)于2019年12月23日在线发布。除长江白鲟灭绝外,中国特有的中华鲟、长江鲟仍被评估为“极危”等级。

 白鲟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最大体长可达7米。四川渔民有句话,叫“千斤腊子万斤象”——“腊子”指中华鲟,“象”,指的就是白鲟。这是个大家伙。

 实话实说,白鲟其貌不扬。它的头、体背部和尾鳍均为青灰色,只有腹部为白色。白鲟光秃秃的,身上没什么覆盖物,只在尾鳍上叶长着一种叫硬鳞的原始鳞片。

 它长了一个又长又尖的吻,于是也被古人称作“象鼻鱼”;嘴在头的腹面,口中只有一排细小的牙齿。尽管如此,白鲟依然凶猛能吃,专吞各种小鱼。白鲟的鳃盖大、嘴大,但是眼睛很小,小到有点滑稽,长在口前方近头背处。

 白鲟的尾巴也很有个性——它是歪的,尾脊骨弯向上方。如果解剖白鲟,你还能发现,它的脊椎很原始,由圆棒状的脊索支撑身体,全身大部分骨骼是软骨。这些身体结构都在提醒你——它真的很古老。亿万年的光阴在白鲟身上停滞下来。有化石研究表明,白鲟科种类最早的化石可见于晚侏罗纪。

 中华鲟在长江产卵,之后会带着幼鱼去往外海;但白鲟不同。它的一生基本上都在长江度过,最多到长江口游一游。白鲟的产卵场分布于金沙江下游和重庆以上的长江干流,成熟个体在繁殖季节前有上溯洄游的习性。

 作为一种长得不算出众的巨大鱼类,白鲟是“沉默”的。除了跟长江打交道的渔民,大多数公众很难见到活体白鲟;它又没有“中华鲟”那样响亮的名字。看不到,不了解,对它的命运,也就更少人牵挂。

 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白鲟只生活在长江。作为处在长江食物链顶层的旗舰物种,它的数量本就不多,更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生态环境恶化,生物资源衰退,高密度航运,水利工程,违规设置的电网和滚钩……这一切,都让白鲟的处境日益艰难。

 2002年12月11日,有渔民在长江南京下关水域误捕一尾体长330厘米、体重116公斤的雌性白鲟。这条白鲟伤势严重,身上有数把滚钩,下腭部还有一条长约22cm的伤口。

 这是近10年来世界上发现的唯一一条活体白鲟。当时国家农业部指令,不惜一切代价予以抢救。

 然而,2003年1月初,这条白鲟还是宣告死亡。专家们努力了一个月,没能将其救活。当时的媒体写道:谁也不知道这是不是地球上最后的白鲟。

 2009年,IUCN对长江白鲟物种濒危等级的评估结果是“极危”。但这些年来,长江白鲟始终未在渔民和科学家们的苦苦搜寻中现身。没人能想到这可能是人们最后一次发现长江白鲟。失去这一条鱼,也失去了整个物种。

 网友感叹:我们从未遇见,听闻已是永别。“白鲟灭绝”的消息令人痛心:

 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通告,从今年起在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除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植资源保护区以外的天然水域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

 在过去几十年快速、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下,长江生物完整性指数已经到了最差的“无鱼”等级。所以实现禁捕,让长江休养生息,迫在眉睫。

 长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分布有水生生物4000多种,是世界上水生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河流之一。在1988年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涉及长江流域鱼类9种,分别是一级保护动物白鲟、中华鲟、长江鲟。

 除长江白鲟灭绝外,中国特有的中华鲟、长江鲟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估为“极危”等级(status)。2017年和2018年,农业农村部陆续启动《中华鲟拯救行动计划》和《长江鲟拯救行动计划》。

 据新浪微博@人民日报,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实施,这将是长江史上最大规模休养生息。古人云: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但因过度捕捞,长江已陷“无鱼”境地。

 鱼要放生,人要反思。竭泽而渔则无鱼,尊重规律则无虞,鱼的兴与衰,本质是大自然为发展亮起的指示灯。给长江十年休整期,长江能还世界一片生机。

长江白鲟是脊椎动物吗3

 白鲟体长为2~3米,体重200~300公斤,最大的体长可达75米。它是体形最大的淡水鱼类之一,因体色较浅而得名。又名琴鱼、朝剑鱼,古名鲔。体长梭形,上下颌均具尖细的齿;吻长剑状,其长为眼后头长的15~18倍,吻部由前到后逐渐变宽,前端钝尖,狭而平扁,基部肥厚。体无骨板状大硬鳞;仅在尾鳍上缘有一列棘状鳞,背部浅紫灰色、腹部及各鳍略呈白粉色。 [4]

 白鲟身体呈梭形,前部稍平扁,中段粗壮,后部略侧扁。头极长,头长超过体长的一半,其上布有梅花状的陷器。吻的头部腹面,能自由伸缩。古书上有“鲔口在颌下,长鼻软骨者也”的记载,将白鲟的生态特征作了精练的概括。上下颌有尖细的小齿;吻须一对,短小,位于腹面。

 眼小,有细小须一对,位于吻的腹面。口裂大,弧形,具伸缩性,位于头部腹面。头每侧有外鼻孔2个。整个头部皮膜表面密布着许多细梅花斑状的感觉神经细胞组织。体侧线完整,歪型尾,上叶长、下叶短,上叶背面有棘状鳞,体表光滑无鳞。

 在尾鳍上叶具有8个棱形鳞板,向后延至尾鳍上叶。背鳍起点在腹鳍之后,均由不分支的鳍条组成。尾鳍歪形,上叶发达,前缘具一列棘状鳞。肠管短,肠内有7~8个螺旋瓣。头、体背部和尾鳍呈青灰色,腹部白色。

 白鲟与中华鲟和达氏鲟的主要区别是体上及头部均裸露,没有骨板被覆,上下颌上具有细牙齿。它的体形也很奇特,身体呈长梭形,前部平扁,后部稍侧扁。头部的长度超过体长的一半。吻部长而尖,像一把锋利的长剑,伸出于头的前端。吻的两侧有宽而柔软的皮膜,腹面有一对短而细的吻须。

 口大,位于头的腹面,呈马蹄形,能伸缩。鳃孔也较大,没有鳃盖骨,但眼睛却很小。眼睛后面有喷水孔。体表光滑无鳞,或仅有散布身体各处的退化鳞片痕迹。尾鳍为歪形,上叶比下叶长。头部,体背和尾鳍都为暗灰色,腹部白色。整个头部皮膜表面密布着许多梅花斑状的神经细胞组织。皮肤光滑柔软,身体两侧的侧线上有许多像小树杈一样的分枝。鳔大,具1室。

水坝林立的现状、人为的捕捞、非法捕鱼行为。

长江白鲟灭绝的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水坝林立的现状,因为拦河筑坝是会改变上下游的水文特性的,在这一情况下许多栖息在此地的水生生物无法适应新的环境,就会不可避免的走向灭亡,长江白鲟就是最好的例子。

由于体型非常大,白鲟需要的活动空间还是比较大的,并且作为半溯河洄游性鱼类,需要到长江的上游去产卵,在中下游摄食成长。所以葛洲坝的修建无疑将它们送上了绝路,在失去产卵场的情况下,爱好自由的长江白鲟也无法忍受自己的生存空间变得越来越小。

第二个原因就是人为的捕捞,其实根据过去的捕捞记录来看,长江白鲟也试图挣扎过,它们在葛洲坝建成之后曾聚集在水坝两侧试图穿越,但是却被人类的渔网束缚。

第三个原因是长江过去那些年的非法捕鱼行为,作为长江食物链顶端的存在,长江白鲟的食量还是非常大的。所以人们过去使用电击捕鱼、绝户网捕鱼等行为,都让长江白鲟的食物源大大减少,在这种情况下许多白鲟应该都是被饿死的。

长江白鲟的形态特征

白鲟身体呈梭形,前部稍平扁,中段粗壮,后部略侧扁。头极长,头长超过体长的一半,其上布有梅花状的陷器。吻的头部腹面,能自由伸缩。古书上有“鲔口在颌下,长鼻软骨者也”的记载,将白鲟的生态特征作了精练的概括。上下颌有尖细的小齿;吻须一对,短小,位于腹面。眼小,有细小须一对,位于吻的腹面。口裂大,弧形,具伸缩性,位于头部腹面。头每侧有外鼻孔2个。整个头部皮膜表面密布着许多细梅花斑状的感觉神经细胞组织。体侧线完整,歪型尾,上叶长、下叶短,上叶背面有棘状鳞,体表光滑无鳞。在尾鳍上叶具有8个棱形鳞板,向后延至尾鳍上叶。背鳍起点在腹鳍之后,均由不分支的鳍条组成。尾鳍歪形,上叶发达,前缘具一列棘状鳞。肠管短,肠内有7~8个螺旋瓣。头、体背部和尾鳍呈青灰色,腹部白色。

中华白鲟灭绝了吗

今天,白鲟(Psephurus gladius)最终被正式宣布灭绝。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北京时间2022年7月21日更新的物种红色名录,全球现存的2...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