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的观后感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9浏览:1收藏

《觉醒年代》的观后感,第1张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觉醒年代》优秀观后感范文(通用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觉醒年代》的观后感1

 “国之所以不昌,在于明智未开”也这是陈独秀先生说过的话,陈独秀先生认为中国光靠政治革命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而是要换思路、换人、换脑子,而陈独秀先生更是要二十年不谈政治。

 在陈独秀先生回国之后,开始提倡新文化“德先生”与“赛先生”也在100年后,已不再囿一个口号,且早已深入人心。1915年,陈独秀创办的青年刊物《新青年》,以科学与民主思想惊醒了被封建礼教所束缚的新一代青年。而北大也成为了新文化的主要阵地,教授、学生发表自己对于那个时代的意见和建议,以及新文化运动在他们心中的模样,在那个年代,许多人都在找救中国的思想道路,大家的立意各不相同。对于新文化运动,有人反对,也有人赞同。一些封建顽固派的代表人物,对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先生,提出来的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与科学,抨击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使用白话文表示反对。认为白话文有辱斯文、粗鄙不堪。而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周树人先生首次用鲁迅这个笔名出现在大众面前,第一篇白话小说也首次在《新青年》杂志上,其中有一段是鲁迅先生从歪歪斜斜的“仁义道德”中看出字来,满本上都写着“吃人”两个字。这一段话表达了对封建礼教的揭露,对未来坚定的信念和热烈的希望,揭示了封建礼教就是“吃人”和“仁义道德”是虚伪的面具。

 青春梦想,是青春奋斗的目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梦想。100年前,北大学生振臂高呼,书写了一番“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画卷。现在回头看来,五四精神也已然成为了一种烙印,深深地将其烙在我们的脑海里,影响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我们要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做民族复兴路上的追梦人。

《觉醒年代》的观后感2

 2021年是中国***成立第100周年《觉醒年代》这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便是为了庆祝其而诞生。

 在那个政局混乱,烽烟四起的年代,有识之士纷纷寻找救国的道路。在日本留学的陈独秀认为,真正救中国不能再走换人、换政府的老路,必须要踏上一条“新路”。

 回国后,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新青年》,树起了“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新文化运动由此发韧。越来越多的革命家如:李大钊、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人加入。他们注重国人的思想启蒙,启发青少年爱国救国之思,还主张打倒“孔家店”、废除孔教三钢,认为它是封建社会残留下来的余毒。《新青年》逐渐成为全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杂志。

 与此同时,北京大学内教授辜鸿铭、黄侃等保皇党与革命党发生冲突,认为新学是崇洋媚外、数典忘宗;与父亲陈独秀有矛盾的陈延年、陈乔年两兄弟信仰克鲁泡特金的互助论、无政府主义,认为全世界人都应该建立一种超越友情、爱情、亲情的关系;随着俄国爆发的十月革命的成功,全人类首次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不少人开始信仰马克思主义,认为要建立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国家;远在长沙的毛泽东、萧子升等人成立了新民学会……学术交融,百家争鸣,可谓是思想盛世!

 最令人激动的还是周树人,也就是鲁迅,他亲眼看见迷信的人们为了治病吃人血馒头,麻木不仁的人群像看杂技似的“观赏”刽子手杀人;亲耳听到老人们议论刽子手的砍刀没有清朝的快。鲁迅甚至一度认为这样的中国无可救药,但在朋友的劝诫开导下,在新文化与旧封建体制社会的陋习恶俗的冲击下,他意识到自己得为救国贡献一份力量。经过多少个不眠之夜,奋笔疾书写下中国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他深刻地揭示了旧社会“吃人”的封建礼教,字字击心,表达了鲁迅对中国前途深广的忧愤。

 当今中国已是和平的,繁荣昌盛的国家,这都有赖于那些伟人们穷尽毕生所追求的真理。虽身处和平年代,但我们青少年身上依然承担着中华复兴的重任,切不可沉浸在当下的岁月静好,要学习先辈以国之重任为己任的精神,奋发图强!

《觉醒年代》的观后感3

 青春梦想是青春奋斗的目标航向,知之深则行之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梦想,陈独秀《敬告青年》言道“青年如初,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新旧思潮发生激烈冲突,此时蔡元培受命当上北大校长,立志培养人才,上任后立刻招揽有贤之士,三请陈独秀。陈独秀当上文科学长后,更是请以一篇文章而名声大噪的李大钊,胡适,许多贤才慕名而来,北大人才济济。许多著名的学术论文,小说如潮流般涌来,如: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出自鲁迅先生笔下,中国第一篇深刻研究的《体育之研究》出自进步青年毛泽东(二十八画生)之笔。

 军阀混战,倒行逆施,民众蒙昧,思想混乱中,出了问题再一次摆在中国人面前,李大钊,陈独秀,胡适,毛泽东等人在混沌中上下求索,从新文化运动开始着手思想启蒙,力求唤醒民众救亡图存,随着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他们开始接触,学习,接受,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逐渐从思想启蒙转向革命行动倡导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实践,创建了中国***,使中国革命为之一新。

 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为中国***的建立作了历史性的贡献,也有邓中夏,赵世炎等青年革命者推动马克思主义与公认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实践之举。

 100年前,五四青年挺身而出,奋起抗争,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抛头颅洒热血,留给我们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无私精神。今天的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又面临着“天将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青春梦想,因青春奋斗而光芒万丈,艰苦困苦,玉汝于成,青春当有梦想,以奋斗砥砺成。

《觉醒年代》的`观后感4

 古今多豪杰,凭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救国、救民之水深火热。——题记

 回溯到100多年前,那是一个动荡不安,时局不稳的年代,却也是中国人民在黑暗中觉醒的年代。辛亥革命以来,整个民众的思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中国许许多多的有识之士踏上了探索国家新出路的征途。

 在这样一个时代,无数青年才俊毅然回到中国,力图“求一可爱国家而爱之”。为了启发民众的思想觉悟,也为了塑造新一代青年、再创一个崭新的国家,陈独秀先生首当其冲。他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创办《新青年》,掀起了现代中国思想启蒙的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像一滴晶莹的露珠,落在了中国这棵干枯的小树苗上,使其得以复苏,甚至开出灿烂的花。而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头羊”,陈独秀不忘初心,不负重托,以惊人的才华和毅力,宣传新文化新思想,提倡白话文白话诗。

 “如今我们回来了,请你们看分晓吧!”这是胡适之说过的一句话,令我记忆犹新。“我们”——中国有着拳拳之心的青年们回来了,他们将要献身于国家,为国家的尊严、人民的生存而奋斗!那些欺辱中国人、瞧不起中国的人们,请你们看看吧!中国这头沉睡的雄狮要醒过来了,它一定会成为世界强国,成为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

 “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每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都是普通人,成为英雄是因为他们对国家的热爱。一百年前的中国,有正直的易白沙、忧国忧民的李大钊、弃医从文的鲁迅;如今,有我们!

 我将无我,不负国家。我们身为青少年,应该好好学习,不负韶华。不辜负祖国对我们的期待,不辜负父母和老师对我们的谆谆教诲,报效祖国。我坚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中国一定会强大起来的!

《觉醒年代》的观后感5

 最近,我观看了电视剧《觉醒年代》,让我感慨万千。

 新生的中华民国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下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不甘沉沦,一心想着救国,他们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并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才能使中国人民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才能推动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彻底消灭旧中国,建设新中国。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是中国***史上一段广为传颂的佳话。那么“南陈”与“北李”是如何认识,并走到一起的呢?他们的第一次交手,谈论的是什么问题?剧中一开篇,就展现了陈独秀与李大钊相识的过程。

 开头几集,于和伟扮演的陈独秀就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有激情却不用力过猛,有气场却不虚张声势。既展现了先进知识分子的深邃思想和澎湃的激情,又有普通人的无可奈何。人物的塑造有温度有情感,看起来极具感染力。

 看《觉醒年代》就像在看历史,年代感、画面感极强。剧情清晰勾勒出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精神风貌。剧中的人物刻画非常生动和形象,往往一出场,便令人肃然起敬,根本分不清谁才是主角。有故事,有思想,有现实,有理想,有情怀,有教育。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文化人之风骨,为天下苍生的担当。他们不畏艰难险阻,勇敢地追求真理,以自己的一腔热血和理想抱负,积极投身于革新运动中,着实令人敬佩不已。

 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该珍惜当下,奋发有为,积极探索,刻苦学习,争做国家栋梁,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觉醒年代》的观后感6

 逆历史潮流者,必被时代的洪流所淹没。

 ——题记

 看完老师布置的12集《觉醒年代》后,再次拾起笔来,想在此写写自己对这部影视剧的评价。觉醒年代是由于和伟,张桐,张晚意等一批没有流量的老戏骨主演的,作为庆祝中国***成立100周年优秀电视剧展播,没有营销,没有热搜,没有词条,就是这么低调的,过了十多天,没有说教,没有无聊,没有为了献礼而拍摄的臭毛病,有的只是慢慢陈述那段历史,那段峥嵘岁月,讲述她从何而来,又为何而来?

 查找《觉醒年代》相关背景资料时,网页上各种声音众说纷纭,有说其演的不好,有说不符合历史的,这些都仅是表层的。我想说的是如果你仅看一眼就这般评议它未免也太过跟风了吧,经典就是经典,毋庸置疑,在我看来这反而是一部值得我们全国上上下下的人都细细揣摩的影片。

 《觉醒年代》剧如其名,讲述的是从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到中国红船革命之间近十年的历史,短短十年,唤起了中国这沉睡了数百年的巨龙。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胡适,蔡公,鲁迅等人成为这期间中国人思想之启蒙,他们共同经营着新青年杂志社,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他们是光,照耀着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

 黑漆漆的“吃人”社会终于觉醒了。

 看剧的过程中,我被一些影片细节所打动,李大钊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的讲话,“逆历史潮流者必被时代的洪流所淹没"。一群日本留学生中斩钉截铁的他似乎象征着中国的意志。还有一幕尤为感人,陈独秀的长子陈延年立志要靠自己谋取一片新天地,烈日炎炎下,衣衫褴褛的他和弟弟却要看人眼色,饱受折磨,腿脚不方便的老年人背上背着两三大袋粮食没站稳,倒了下来,就要被主子用皮鞭狠狠的抽打,一道道鲜红的血印折射出当时社会之腐败,处处充满酸臭味的吃人社会,平民老百姓过得连牲畜也不如,延年和乔年啃着发了霉的干窝窝头,身为哥哥的延年尽管生在黑暗中,却一心向阳,碗中的一只小蚂蚁也要将它放归自然,这要是放现在,蚂蚁早被人们碾死了。

 剧中无声胜有声的细节片段太多了,数都数不过来,但从这些英雄的革命先驱身上,我们都不难发现,它们爱才爱国,不畏惧牺牲,心系革命,他们是革命的先驱,是中国14亿人共同的偶像。

 这部剧中涉及众多,革命社会底层的婚姻,友情等众多领域来自那个封建时期的韵味,只有细细揣摩才能悟出来,那时似乎每个人不论底层人士还是学术人士,都会有一场无奈的婚姻。

 伴随着***的成立,影片即将落幕,我想说的是,影片会落幕,而那段深入人心的历史永远都不会落幕。

 中国之觉醒并非一朝一夕,而是牺牲,是信念的坚守。

 谨以此片献给那些革命先驱者们,历史永存,国家腾飞,都源于你们的坚守。

符合

讲述了觉醒年代社会风情和百态人生。该剧以李大钊、陈独秀、胡适从相识、相知到分手,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传奇故事为基本叙事线,以毛泽东、周恩来、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赵世炎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经历为辅助线;

艺术地再现了一百年前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一群热血青年演绎出的一段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澎湃岁月,深刻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和中国***建立的历史必然性。

幕后制作

2018年9月,该剧入选《2018年度北京市文化精品工程重点项目(第一批)》名单。

2019年7月,该剧入选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公布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推荐播出参考剧目》名单。

2020年12月,该剧入选了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组织开展的“理想照耀中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庆祝中国***成立100周年主题作品创作展播活动”。

压中高考作文,白玉兰收获颇丰,《觉醒年代》yyds之类的评价屡上热搜。

忙里偷闲、夙兴夜寐地追剧,不带快进一分钟,很多时候还要暂停甚至回放,这是很多人看《觉醒年代》的真实写照,我也是其中一个,咱多少年没干过这事了呀!

群像作品不好创作,尤其还要人物形象鲜明,《觉醒年代》做到了。别的不说,光鲁迅创作《狂人日记》那个片段,三五几分钟,那种“横眉冷对”的犀利劲,以笔为刃、呕心沥血、字字珠玑的精髓真可以封神了。

不过这部剧毕竟是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主角的,而这两位于不了解详细历史的后人而言也是有差别的。李大钊为国为民奔走呼号,在革命未竟之际、惨遭杀害,相比陈独秀的后来实在是要光辉、高大太多。至于陈独秀,我仔细想了想,历史课本中提到的只有干巴巴的几句话,新文化运动陈独秀创办了《新青年》,“一大”陈独秀因故没有参加,之后就是批判右倾主义,再后来就没有他的名字了。

感谢《觉醒年代》,抛开历史真实与艺术加工的争辩,它真的让我们认识了一个有血有肉的陈独秀以及甘愿赴汤蹈火、前赴后继的陈氏家族。要知道,从来先行者最难啊!

也许是印象中关于陈独秀的记录太少,所以看前几集的时候,我是不太喜欢陈仲甫的,尤其是代入到陈延年的视角中去。我总觉得陈仲甫浑身的每一个毛孔都在散发着狂狷之气,他的眼睛是长在头顶、朝天上看的。但越往下看,大型打脸——真香——

视频网站里有人专门剪辑了陈独秀的哭戏,就着这一点说吧,陈独秀在我心中“封神”的细节是:当时学生因参加街头集会,被扣押在监狱,经过多方奔走当局同意释放,蔡元培亲自去接,可学生们却表示宁愿把牢底坐穿,也要效仿谭嗣同来唤醒民众。剧里蔡元培是很温和的人,无论是待人还是接物,大家都愿意给蔡公面子,尤其是他的头号粉丝辜鸿铭,可这个时候的蔡公拿这一批年轻人没辙了呀。镜头转向陈仲甫,他那种笑中带泪、泪中含笑的表情真的是绝了!

笑的是他的努力没有白费,自己的学生在民族大义面前敢为人先,愿意抛头颅、洒热血;哭的是,革命肯定需要牺牲,胜利必然经过流血,可眼前这批人是当下这个国家最有希望、最有前途的一代,他们舍下了自己对于老师、学校的重要,忘记了自己对于家庭、父母的重要,抛却了自己对于国家、人民和民族未来的重要。他们不仅不自知,反而以此自豪,这所谓的执念其实就是在做无谓的牺牲,又哪里是谭嗣同的“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至于那段台词更是铿锵有力——

“我告诉你们,你们现在没有权利去死,我们这个灾难深重的国家需要你们去活着,需要你们去奋斗。”至于最后那一下“哐当——”狱门的动作,实在是酷毙了。

还有一幕是,当时陈独秀被众人安排在家里写稿(实则是他屡次触碰当局底线,已上抓捕名单),他实在憋不住了想出门看看。于是,他看到了:全国最高学府——以“科学民主、兼容并包”著称的北大已沦为人间炼狱,教学楼成了成了关押学生的场所,众多狱警背着枪支在巡逻查岗,隔着上锁的门窗几多亲人在给孩子们递吃食……鲁迅后来在《记念刘和珍君》中有更直白的描述——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

陈独秀个人是不怕蹲监狱的,他有一句名言:“我们青年要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监狱与研究室是民主的摇篮。”

他也能说服十来个想把牢底坐穿的学生离开监狱,可面对当局政府施压,动辄抓捕学生入狱,以至监狱满员不得不借用北大等高等学府来管控时,陈独秀的眼、身、心都被刺痛了,他无助地蹲在红楼的一个小角落里,这不是他想看大的北大,也不是他想看到的中国。

《觉醒年代》之前,我是很不了解陈独秀的,尤其是他在五四前后那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奋斗历程;《觉醒年代》之后,我依旧没有认识完整的陈独秀,因为影视作品与历史真实还有一定的差距。史料记载,陈独秀的晚景无比凄凉,在被开除后,他似一颗璀璨的星突然就黯淡了,以至于让后来的人们轻而易举地就忘却了他曾经的功勋赫赫,只盯着他的错误不松口、不放过、不原谅。《觉醒年代》涉及的时间线里,那确是陈独秀的高光时刻,哪怕是细微之处和同人编辑聊《新青年》时吃花生,也满满的都是戏。

我一直在想,作为影视作品的《觉醒年代》会怎么书写最后一集?尤其最重要的一点,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该如何为他的故事收束呢?看到最后一幕,得为主创团队点赞啊!

邓中夏送来了远赴法国留学的延年、乔年二人的消息,陈独秀得知陈乔年还翻译了《国际歌》,邓中夏说现在父子仨终于是同一个战壕的队友了。这一幕陈独秀热泪盈眶,而且终究没能控住落了下来,然后自己拿着《国际歌》的稿子一个人孤独地向森林深处走去,只给荧幕前的观众留下一个潇洒且落寞的背影……(真实情况是,父子三人没能和解,这里给予了美化)

革命的形势还在轰轰烈烈地继续着,它即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知识分子的狂欢,他们最先醒来,试图去唤醒、拯救那些沉睡中的国人。这种由精英分子普及到平民大众是最温和的方式,它需要经年的时光,需要等到一两代人普及教育之后才有可能实现,可当时的中国等不及了呀!《巴黎和约》那个片段,陆征祥、顾维钧处处掣肘、举步维艰,“弱国无外交”的悲哀还要继续多少年呢?

再者,知识分子这个身份注定了“陈独秀们”的大多数,他们理想化色彩太过浓厚,有时又容易陷入照本宣科、脱离自身实际的误区。“陈独秀们”有狂狷的资本,有铮铮的傲骨,完全可以承担文化的创新者、思想的引领者,但要做革命的颠覆者,他们真的有足够的能力来领导全中国人民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么?似乎还差了点什么,不过这个试错的过程于后来而言弥足珍贵!

据说,后来中共不止一次派人向他发出邀约,请他去延安,这都是对陈独秀已有贡献的承认及肯定,但他都婉拒了。陈独秀说:“熟人都已经离去或逝去,现在对这个组织已经不熟悉了。”的确,作为先行者,不被人理解的陈独秀背负了太多的争议,也付出了太多的牺牲。儿女罹难让他白发人送黑发人;曾经因《新青年》聚在一起的挚友后来也陆续分崩离析;最懂他的李大钊也被送上了绞刑架……这位早期革命的缔造者早已没有了“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时的激情澎湃,岁月给他了他太多的磋磨,万幸的是,他用尽心血缔造的政党依旧在曲折中如火如荼地发展壮大着,并逐步成为中国革命的主流。有新的一批优秀的年轻人,他们把接力棒握的很好,对于这一点,陈独秀是放心的。

作为后人的我们知道历史进程,中国自有它的特殊之性。过去,因为狭隘,我们对陈独秀那一批人真的太严苛了!感谢《觉醒年代》让陈独秀等人走进了我们的认知,陈氏父子,满门忠烈。虽说历史功过是留与后人评说的,但于国有功、为民造福的人,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好啦,要去读《陈独秀全传》了,不了解真相就没有发言权啊……

仲甫先生,别来无恙。

《觉醒年代》的观后感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