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快嘴李翠莲的传奇故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9浏览:2收藏

关于快嘴李翠莲的传奇故事,第1张

北宋首府开封,有个李员外,生有一男一女,儿子早已娶妻成家,只是女儿翠莲还未许配人家。

翠莲年方16,出落得如花似玉,针线家务、琴棋书画无所不能,诸子百家。赋诗填曲无所不通,只是生就的快嘴快舌,心中有什么话就明白说出,不会有半点含糊。

一日,媒婆王妈妈上门来说亲撮合。

李员外同意把女儿许配给城中张员外的第二个儿子张狼。两家门当户对,只待选择吉日良辰成亲。

眼看吉日临近,李员外与夫人满面忧愁,私下商议:女儿各样都好,只是心直口快,到了婆家,若得罪了公婆姑嫂人等,便如何是好。必须好好吩咐翠莲才是!

老夫妻叫来女儿关照道:“因为你口快如刀,只怕到婆家多言多语,失了礼节,惹人见怪。你以后凡事千万少作声,切记切记!”翠莲听完便道:“爷开怀,娘放意。哥宽心,嫂莫虑。女儿不是夸伶俐,从小生得有志气。纺纱织布会裁衣,三茶六饭一时备。到晚来,能仔细,大门关了小门闭,刷洗锅碗掩厨柜,息灶灭火进房内。铺了牀 ,伸开被,点上灯,请婆睡,叫声‘安息’出房来。如此服侍二公婆,他家有什么不欢喜

爹娘且请放宽心,舍此之外值个屁!”翠莲还没说完,李员外大怒,起身便要打她,夫人劝住说:“孩子,爹娘只因你口快才发怒。古人云:‘多言众所忌’。到人家后切记谨慎言语!”翠莲说道:“晓得。”迎娶前一天,翠莲与左邻右舍一一话别,哥嫂为翠莲收拾打点妥当。

一日劳累,大家早早安歇。李员外一觉睡到天明,便高声问翠莲道:“我儿,不知什么时候了,屋外天晴下雨”翠莲一脚跨进爹娘房中说道:“爹慢起,娘慢起,不知天晴是下雨。更不闻,鸡不啼,街坊寂静无人语。若非四更时,便是五更矣。且待女儿担水来,先把锅儿刷干净,烧些脸汤洗一洗,梳个头儿光光的。哥嫂也该早些起,不要娶亲的来了慌得脚不着地!”翠莲说完,转身就去梳洗妆扮。不一会,又来到父母跟前说道:“拜告爹,拜告娘,蒸了馒头有索粉,果盒吃食件件整。收拾停当慢慢等,看看打过五更声。我家鸡儿叫得准,送亲的人从头再去请,姨娘不来不要紧,舅母不来不要紧,可恨姑娘没道理,说的话儿全不准。昨日许我五更来,今朝鸡鸣不见影。等会她进门没话说,赏她个漏风的巴掌当邀请。”爹妈、哥嫂听说,为免生枝节,就让翠莲向祖宗牌位拜别。

这时,只听得门外鼓乐喧天,娶亲车马已到。于是家人簇拥翠莲上轿。

一路上,王妈妈不断叮嘱:“小娘子,你到公婆门前,千万不要开口多说就好!”不多时,就到了张员外家大门前,歇下轿子,一时鞭炮齐鸣,鼓乐高奏。

媒人王妈妈按习 俗拿着一碗饭,掀开轿帘,叫道:“小娘子,开口接饭!”只见李翠莲坐在轿中大怒,说道:“老泼狗,老泼狗,叫我闭口又开口,真是胡 言乱语媒婆口。方才跟着轿子走,吩咐叫我休开口,如今轿子到门首,怎的又叫我开口莫怪我今骂得丑,媒婆真是白面老母狗!”翠莲的一番言语,恼得王妈妈没喝一滴喜酒,一溜烟地甩手走了,也不管翠莲下没下轿,拜没拜堂。

大家顾不得,也只能簇拥新人到了堂前,拜见公婆,和家里人一一见面。

拜堂后,送新人入洞房,按照风俗行“坐牀 撒帐”的仪式:张狼在前,翠莲在后,阴阳先生捧着米麦黍豆等五谷,跟随进入房中。

新娘坐牀 ,阴阳先生抓把五谷,边撒边唱,无非唱些吉利的话语。

但未等阴阳先生撒帐完毕,只见翠莲站起身来,抄起一根面杖,在阴阳先生的腰间狠狠地打了两面杖,骂道:“撒甚帐撒甚帐东边撒了豆儿,西边米麦满牀 上,仔细思量像甚样公婆性儿若莽撞,只说新妇不收拾。丈夫如是不体谅,要怪娘子邋遢相。你可快快走出门,饶你几下擀面杖。”那阴阳先生被打,逃出房去了。

张狼大怒道,“千不幸,万不幸,娶了这个泼辣的快嘴婆。

‘撒帐’这个仪式可是自古就有的,怎的让你搅和了呢”翠莲便说:“丈夫丈夫你休气,听奴说得是不是,想起刚才那人就生气,他胡 乱把豆麦撒满地。你不叫人扫去,反说奴家不讲理。假如你真的恼我生了气,连你一起赶出去,闭了门,独自睡,晚起早眠随心意。阿弥陀佛念几声,耳旁清静真惬意。”张狼无可奈何,只能独自往喜筵上敬酒去了。到了夜深席散,客人都去了,张狼才进得房中,见翠莲已独自睡了,也就不敢作声,将就缩在一边睡了。

天明以后,婆婆在门外叫道:“我儿,你可叫娘子早早起牀 梳妆,快到外面收拾!”翠莲听得说便应声说道:“不要慌,不要忙,等我换了旧衣裳。菜自菜,姜自姜,各样果子各样装;猪是猪,羊是羊,莫把鲜鱼搅白肠;酒是酒,汤是汤,腌鸡不要混腊獐。眼下天气还算凉,便放五日也不妨。待我留些整齐的,三朝还要请姨娘。要是亲戚吃不了,剩与公婆慢慢尝。”公婆听得,半晌说不出话来,待要高声责骂,又怕邻居笑话,只得忍气吞声。

到了第三日,亲家李员外夫人来张家“完饭”,婆婆把翠莲打先生、骂媒人、赶丈夫、毁公婆,一一叙述。

李妈妈听后,羞愧满面,只得到女儿房中埋怨。

翠莲便说:“娘亲娘亲休吵闹,听我一一细禀告,有些事情你不知道。

三日媳妇要上灶,吃饭无汤把水泡。母亲今日初来到,就把话儿来诉告,不问青红与白皁,一味责怪奴胡 闹。婆婆性儿不大妙,说的话儿惹人跳。我的性儿也不弱,不要真的惹我恼,我就寻条绳儿一吊,这条性命问她要!”李妈妈听女儿这么说,又不便高声痛骂,气得菜也不吃,酒也不喝,别了亲家上轿回家去了。

大伯张虎在旁看不过,便对张狼说:“你不闻古人云:‘教妇初来’,虽不至于要你打她,但也要早晚训海。再不然,就去一一告诉她那一走了之的老虔婆知道!”翠莲接口就说:“阿伯真的爱把闲事管,我又不曾碰着你饭碗。媳妇虽是话儿多,自有婆婆与丈夫。我娘不曾冲撞你,如何骂她老虔婆等我满月回门去,到家告诉我哥哥。我哥性儿烈如火,那时叫你认得我。巴掌拳头一齐上,让你旱地乌龟没处藏!”张虎大怒,走上前要张狼去打翠莲。

张虎妻子施氏赶快上前拖住,说道:“各 小各自管, 什么事”姑娘在旁看着听着,就来到母亲面前说道:“你是婆婆,如何不管,尽着她放泼,像什么模样,被人家笑话!”于是,张妈妈站起,向翠莲说道:“亏你是才来我这三日的媳妇,若做了二三年媳妇,我家大小都开不得口了!”翠莲便道:“婆婆休得没主见,做大不尊小不敬。小姑不要太任性,母亲面前少言论。本是一派胡 乱言,谁知老蠢听得便就信。言三语四把我伤,说的话儿不中听。我若有些长和短,不怕婆婆不偿命!”张员外听翠莲说了这些,便大怒说:“女人家须要温 柔稳重,说话得体,方是做媳妇的道理。哪曾见这样快嘴的妇人!”翠莲立即应道:“公是大,婆是大,伯伯姆姆且坐下。你儿媳妇既不蠢,你儿媳妇也不傻。从小生来性刚直,话儿说了心无挂。公婆不必讨厌咱,写张休纸万事罢。我不愁,也下怕,雇顶小轿回去罢。不招婿,不嫁郎,不搽胭粉眉不画。上下穿件缟素衣,侍奉双亲度日罢。记得几个古贤人:张良刺文通能说话,曹植杨修也不差,苏秦张仪说六国,晏婴管仲说五霸。这些古人能说话,齐家治国平天下。公公要奴不说话,将我口儿缝住吧!”张员外道:“罢,罢!这样媳妇,久后必败坏门风,玷辱祖上!”便叫张狼,“孩子,你将妻子休了吧!我别替你娶一个好的。”翠莲听后,接着说道:“公体怨,婆休怨。丈夫不必苦留恋,大家各自寻方便。快将纸墨和笔砚,写了休书随我便。不曾打公婆,不曾骂亲眷,不曾欺丈夫,不曾两邻串,不曾偷人财,不曾被人骗,操劳家务会书算。今朝随你写休韦,搬去嫁妆莫要怨。手印缝中七个字:‘永不相逢不见面’。恩爱绝,情意断,鬼门关上若相逢,别了脸儿不相见!”张狼只得写了休书,两边摁了手印,叫人擡了嫁妆,一顶小轿把翠莲和休书送到李员外家。

父母与哥嫂都埋怨翠莲嘴快不对。

翠莲上前说道:“爹休嚷,娘休嚷,哥哥嫂嫂也休嚷。女儿不是自夸奖,从小生来志气广。今日离了张家门,是非曲直休要讲。不是女儿牙齿痒,挑描刺绣能织纺。大裁小剪我都会,浆洗缝补不说谎。劈柴担水与下厨,就有蚕桑也会养。我今年小正当时,眼明手快精神爽。若有闲人自眼看,就拿巴掌给他脸上赏。”李员外和妈妈道:“罢,罢!我们两人也老了,管不得你,只怕有些一差二误,被人耻笑,可怜!可怜!”翠莲便说:“孩儿生得命里孤,嫁了无知蠢丈夫。公婆厉害犹自可,怎当姆姆与小姑我若略略开得口,便去挑拨公婆怒。且是骂人不吐核,动脚动手便来拖。生出许多无根话,就写休书休了奴。指望回家图自在,岂料爹娘也怪我。夫家娘家住不得,剃了头发做尼姑。身披道袍挂葫芦,手中拿个大木鱼。头儿剃得光光的,那个不叫一声小师姑。”说罢,卸下浓妆,换了一身布衣服,向父母合掌行礼拜别,转身又向哥嫂告别。

哥嫂说:“你既要出家,我二人送你到前街明音寺去。”翠莲便道:“哥嫂休送我自去,去了你们才方便。古人说得好:‘此处不留有留处’。离了俗家门,便把头来剃。四海便是家,何必明音寺散淡又逍遥,却不自在了!”翠莲自此便削发为尼,出家去了。

探囊取物 张冠李戴 两袖清风 衣冠楚楚 西装革履 隔靴搔痒 长袖善舞穿红戴绿裹粮坐甲衽革枕戈解兵释甲解甲投戈丢盔卸甲解甲休士解衣卸甲倒戈卸甲躬擐甲胄被甲执兵被甲枕戈枕戈寝甲槊血满袖积甲山齐按甲寝兵按甲休兵被坚执锐鞍不离马,甲不离身卷甲束兵卷甲倍道卷甲衔枚卷甲韬戈坏裳为袴 短衣匹马 奋袂而起(奋袂攘襟)投袂而起 蒙袂辑屦 拂衣而去(拂袖而去 拂袖而起)拂袖而归披发入山 毁冠裂裳 绝裾而去(温生绝裾)裸袖揎衣 221 揎拳捋袖 披头散发 攘袂扼腕 攘袂切齿 袖中挥拳 戴鸡佩豚 被发拊膺 被发徒跣 泣下沾襟 血泪盈襟秋扇见捐(秋扇纨捐) 作嫁衣裳 怒发冲冠 弹冠相庆 弹冠振衣 弹冠结绶 屣履造门 撏毛捣鬓 擢发抽肠 汗流洽衣 满袖春风 弃若敝屣 同袍同泽 无衣之赋 涅而不缁 前襟后裾 乘车戴笠 缟纻之交 布衣之交 绨袍之义 总角之交 披襟解带 束发封帛 斑衣戏彩(老莱娱亲) 遗簪坠屦 披裘负薪 神武挂冠 屐齿之折 衣锦褧衣 尺布斗粟 怀瑾握瑜 濯缨洗耳 濯缨濯足 濯缨沧浪 振衣濯足 返我初服挂冠归去蕙心纨质 两袖清风摆袖却金 素丝羔羊 分钗断带破镜重圆(分鞋破镜) 破镜分钗断钗重合 一衣带水 广袖高髻、峨冠博带 古代袍服的样式,以大袖为多,袖口部分却收缩紧小,俗称"琵琶袖"。

腰间用宽阔的丝绸织带系束。

古时称袖身为"袂",称袖口为"去",成语"张袂成阴"、"接袂成帷"等即是对这种宽衣大袖的形容。

在古代,无论男女都束发梳髻。

男人为了固发,不得不戴较高的冠帽,因此"广袖高髻"和"峨冠博带"正是当时男子装束的真实写照。

紫绶金章 汉代官员腰间常佩有一装官印的(般+革)囊,而用以系印的绦带叫"绶"(或称"印绶")。

绶是汉代官员权力的象征,以其纺织的稀密、长短和色彩的不同标志着官职的高低。

绶以紫色最贵。

《汉书·百官公卿表》:"相国、丞相,皆秦官,皆金印紫绶。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中就有"怀黄金之印,结紫绶于要(腰)"之句。

后用"紫绶金章"泛喻高官显爵。

羽扇纶巾 与帝王将相不同,古代的普通百姓是无权享用礼冠的,只能用丝或麻织成的幅巾包头,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即为一例。

幅巾既可束发,劳动时又可以用来擦汗,远比冠帽实用得多。

后来因汉元帝额上头发很长,不愿被人看见,便也用幅巾来束发,于是,一时间群臣相效,蔚然成风。

从此以后,幅巾的花样不断翻新、层出不穷,一直沿用至明代。

苏轼在《念奴桥·赤壁怀古》词中就有"羽扇纶巾,笑谈间,樯(木+虏)灰飞烟灭"之句,这"纶巾"便是幅巾中的一种,系用丝带织成,因相传诸葛亮常服此巾,故又名"诸葛巾"。

紫袍玉带 朱、紫在中国古代曾长期被视为显贵的服色。

据考证,中国的品官服色制度始于北周而形成于隋,此后唐、宋、元、明各代虽有变易,但大体与隋制一脉相承。

因此紫袍玉带"便常被用来形容官阶身分的显赫。

黄袍加身 古代统治者信奉"五行"、"五方"、"五色"等理论,认为青、赤、黄、白、黑这五种颜色分别代表木、火、土、金、水五行,而**正代表构成万物的基础元素土;青、赤、黄、白、黑又分别象征东、南、中、西、北五方,而**正好象征中央,因此也就天经地义地成了代表华夏的正色。

宋人王懋在《野客丛书》中写道:"唐高祖武德初,用隋制,天子常服黄袍,遂禁士庶不得服,而服黄有禁自此始。

"所以从唐朝开始,"黄袍加身"就意味着登上龙座。

这一服色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为止,黄袍始终是皇权的象征。

衣冠禽兽 唐代袍服的纹样,一般以暗花为多,至武则天当朝,又颁赐了一种新的官服,名叫"绣袍"。

所谓绣袍,即在各种不同职别的官服上绣以不同的纹样,文官绣禽,武官绣兽。

这种以禽曾纹样区分文武官员品级的做法,后又被明清发展成"补子",即以金丝、彩线绣成徽织,缀于文武百官常服的前胸和后背,使人一望而知其品级。

"衣冠禽兽"的成语其源盖出于此,原无詈人之贬义,之所以成为现在的意思,完全是后人引申发挥所致。

接着,清代以后是"顶戴花翎";而民国以后便是"西装革履"的时代。

楼上的太多了吧 我简单说一下

1杨贵妃:杨玄缴献给寿王,寿王一见其美貌便娶她为王妃,最后唐玄宗不顾寿王,便将她纳为妃子!!

2貂蝉:三国时司徒王允的义女,王允为了离间董卓与吕布便用貂蝉使美人计使猛将吕布诛杀国贼董卓。可怜貂蝉为了天下苍生献了身。

3王昭君:乃汉代的一名貌美如花的女子,匈奴几次领兵来犯,昭君为了大汉与匈奴和好便下嫁给匈奴单于!给大汉百姓带来了太平!

4西施:乃越国第一美女,越王为了讨好吴王便将美女西施献给了吴王!吴王每日与西施寻欢作乐,荒废国事,以后越王勾践便领兵打败了吴王。 西施从中有着很大的功劳

楼上的那个太难懂了。 我这个比较简单 希望对楼主有帮助!!

在说几个美女 呵呵

1妲己:商朝时期冀州侯苏护之女,有倾国的美貌,妖媚的笑容。被商纣王宠信,本来已有婚约,却被商纣王强行纳入后宫。妲己魅惑纣王,荒*无道。当上了王后之后,误导纣王鱼肉百姓。最后致使周武王姬发起义,攻破朝歌。纣王自焚,姜子牙便下令处斩妲己。 被神话故事封神榜里称为狐狸精!

2大乔:乃三国时期东郡乔玄之女,长的十分美丽,平日最善诗词歌赋。江东小霸王孙策领兵路过东郡借住乔玄府中时,对大乔一见钟情,次日便像乔玄提亲,迎娶了大乔,为孙策生了一女一子。

3小乔:乃三国时期东郡乔玄之次女,长的身份美丽。平日最善舞剑。江东周瑜随小霸王孙策来东郡拜访乔玄时,对小乔一见钟情。次日便向乔玄提亲,娶了小乔。

4虞姬:秦末人,乃西楚霸王项羽的爱姬。虞姬是个才貌双全的女子,不但长的美丽,而且舞姿也楚楚动人,还有她的剑,舞的也轻盈如水。

好了 楼主这下满意了吧!

在古籍记载和历史传说中,孔子是麒麟的化身。《拾遗记》上记载:“夫子未生时,有麟吐玉书于阙里人家,文云:‘水精之子,继衰周而素王。’”孔子的母亲颜征在很贤明,“知为神异。乃以绣绂系麟角,信宿而麟去。”当时就有相者说:“夫子继殷汤,水德而素王。”意思是孔子上承殷汤,是无冕之王。这个故事就是“麟吐玉书”和“麒麟送子”传说的由来。

关于孔子的出生,在巨野有“孔母梦麟”的传说:孔子的祖籍在今天的河南商丘,从商丘到曲阜,巨野是必经之路。有一次孔母颜征在跟随家人自商丘返乡,路过巨野的麟山,看到麟山风景优美,就提议在此歇脚。她坐在麟山上的一棵树下,打了一个盹,忽然梦见麒麟入怀,醒来感而有孕,十一个月后就生下了孔子。到孔子出生的前两天,麒麟又到曲阜阙里人家送去玉书三卷。在明本《巨野县志》中有这们的记载:“巨野南有樵氏山,世传樵氏山产麟,麟吐玉书于阙里,因名麟山。”

但是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莫过于“西狩获麟”的典故。到了孔子晚年,麒麟再一次现身。《史记·孔子世家》记载:“鲁哀公十四年春,狩大野,叔孙氏车子鉏商获兽,以为不祥。仲尼观之,曰:‘麟也’取之”。大野,就是今天的山东省巨野县。《孔子家语》也有类似的描述,也更详细:“孔子曰:‘麟也.胡为来哉?胡为来哉?’反袂拭面,涕泣沾衿。子贡问曰:‘夫子何泣尔?’孔子曰:‘麟之至,为明王也,出非其时而害,吾是以伤焉。’”孔子认为,麒麟是灵兽,只有君王贤明,太平盛世才会出现。现在周王室衰微,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麒麟怎么会出现呢?它的出现又死去,不是好征兆,恐怕国之将亡,自己的生命也到头了。于是命令弟子就地掩埋,堆了个大坟堆,就是现在的麒麟冢。麒麟冢位于巨野县城东十二里麒麟镇获麟集村西北3里处,1979年被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周列国志》记述,七十一岁的孔子埋葬麒麟之后感情难以控制,抚琴悲歌:“唐虞世兮麟凤游,今非其时兮来何求,麟兮麟兮我心忧!”他编修的《春秋》正是止于这一年。《春秋》的最后一句话即是“(鲁)衰公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从此孔子无心著述。终因伤心所致,两年后就去世了。因为孔子梦麟而生,见麟而死,麒麟的出现贯穿了孔子的一生,所以《春秋》这部书后来被人们称为“麟史”,或“麟经”。麒麟从此成为孔子的化身而被尊为“圣兽”。

到了元代,在巨野又有了孔子和麒麟相关的故事。《巨野县志》记载,元代至正年间,巨野有一名县尹,名字叫孔浩,是孔子的五十三代孙。他在这里做官三年后致仕,“上书请留”,把家安在这麒麟冢旁边,并且修建了春秋书院。后来因为麒麟台地地势太洼,受水患的侵扰,举家迁到县城南二十多里的吉星滩,就是今天的大义镇孔楼村。几年后,又取春秋“微言大义”之意,将春秋书院改为大义书院,每年春秋两季到麒麟台来祭祀先祖。他认为,这里不仅埋藏着一只麒麟,而且还有孔子的灵魂,所谓“先祖灵爽必栖于此”。孔子第五十五代衍公孔克坚撰写的《重修大义书院碑记》里,对这件事有祥细的叙述。现在巨野有大义镇,镇里有个孔楼村,村民绝大多数姓孔,他们都是孔子的后裔。

关于快嘴李翠莲的传奇故事

北宋首府开封,有个李员外,生有一男一女,儿子早已娶妻成家,只是女儿翠莲还未许配人家。 翠莲年方16,出落得如花似玉,针线家务、琴棋...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